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图书编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图书编辑
作者:王永奉
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17期
【摘要】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要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职业品质,要有较高的业务素养和过硬的基本功,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图书编辑;职业品质;业务素养;工作方法
出版是人类积累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基本方式之一,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编辑工作是以宣传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为目的的,因此编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
编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过去那种认为编辑工作只是案头的文字工作的认识是片面的,是对编辑工作的一种误解。
广义地讲,编辑不仅要与书稿打交道,还要与社会发生广泛的联系。
编辑工作从选题调研、项目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到发稿等一系列活动,只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在后面的各环节中还有大量工作需要编辑人员去完成,即使图书出版后进入市场,编辑还要关心和促进图书的营销工作,除此之外编辑还要搜集读者的反馈信息,以便图书的修订、再版。
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人员在审稿和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过程中,主要以书稿为对象进行工作,是智力输出,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有人认为编辑是为别人做嫁衣的一个职业,而我认为编辑工作是一种高尚的、创造性的工作,是一种传承文化、不断完善自我的工作,编辑人员在为作者修改稿件时,自己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编辑做的是思想文化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思想文化和教育战线上的同志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这是党和人民对编辑工作的基本定位,也是党和人民对编辑人员的热情鼓励和殷切期望。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一个多么崇高的称号!
怎么做才能算一个合格的编辑,合格编辑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仅从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编辑业务素质、优化的工作方法三个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合格的编辑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职业品质
态度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在一般的理解中似乎还应加上由此而表现出的积极、认真等个人行为上的一些特征。
道德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不是法律,也不是行政规定。
一个合格编辑要有极其认真、仔细、严格、负责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一个合格编辑第一位的要素,可能你的业务水平出众,可能你的工作方法优良,但如果工作态度出了问
题,是很难做好本职工作的,试想,一个工作态度不认真的人,编辑加工的稿件质量能合格吗?一个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会热情、周到地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吗?
在编辑工作中,工作态度出现问题的表现形式很多。
例如:在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只将标题大致捋一捋,标一标纸面上符号,处理一下标点符号,对稿件不认真仔细地审读,对文字所表现出的内容不认真思考,或者只是用黑马软件对稿件进行检查,当过手编辑,以至于对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了;又如,对于二、三审指出的书稿中的问题和错误不去搞明白,也不查证,不处理就发稿,以至于出现严重的图书质量问题;再如,在选题策划过程中论证不充分,盲目上马,以至于影响图书的出版和发行;等等。
如此行为,不仅会影响图书的质量,还会影响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编辑的工作态度,是建立在编辑的职业道德之上的,是建立在你对所从事的出版工作价值的认识、个体价值的实现的认识之上的,作为一名编辑,如果仅仅从个人的利益和得失出发判断某项工作值不值得付出,或是仅仅从个人的好恶和兴趣出发判断某一本书值不值得认真审读和编辑加工,那么工作态度就肯定会出现问题。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必然反映在其编辑出版的书籍格调、品位和质量上,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在选题调研与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监印、宣传、发行、收集及反馈读者意见等环节中,除应严格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要求,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行事,做到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纪律以外,还应该具有以下品质:
1.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做到诚实守信
在图书的生产过程中,编辑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编辑必须做到热爱和忠诚出版事业,全心全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诚信守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2.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做到与时俱进
编辑人员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刻苦钻研出版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把握出版规律,增强市场意识,提高市场运作能力,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不断开拓创新,多出好作品,不出平庸作品,杜绝不合格作品。
3.要有公平竞争意识,搞好团结协作
图书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积极合作、有效配合,因此编辑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团结协作精神,辩证地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大局观、全局观,共同塑造精品。
总之,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在策划出版选题方面应该积极主动,对待作者应该诚恳热情、讲求方法,在审读和编辑加工书稿方面应该做到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工作中应坚持科
学、严谨的态度,坚持不懈学习的态度,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向有水平和工作经验的编辑学习。
积极的工作态度、勤奋的学习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合格编辑的基本条件。
二、合格编辑要有较高的业务素养和过硬的基本功
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选题策划开始到图书出版、发行乃至读者意见的搜集和反馈等等,整个过程非常繁杂,各个环节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就要求编辑不仅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统筹能力、沟通能力,还要掌握系统的编辑知识、较强的编辑技能、科学的编辑方法等过硬的基本功底。
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练好选题基本功
出版是记录和传播社会文明的一种活动,编辑工作是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出版方针指导下,以稿件为工作对象,以向公众传播为目的,对其进行加工、选择,使之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出版要求的一种活动。
”编辑的本质是选择与加工,其中选择包括了编辑工作前期的选题工作。
选题的优劣关系到一本(套)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题工作甚至关系到出版社的生死存亡,组织选题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英、美等国家的出版社都有一些专门负责研究选题和组稿的编辑,我国也有一些出版社成立了选题策划编辑室,专门负责选题策划,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策划编辑。
那么,做好选题工作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第一,研究图书出版动向,做好图书市场调研。
调研的内容包括:在某方面出版过什么书?现在市场对某类书需求量有多大?可能的读者是什么人?等等。
作为一名编辑,首先要对你所负责的专业、已出版过的图书有尽可能多的了解,这可不是花一两天的工夫就可以解决问题的,需要长期留心积累;其次,还要对你从事的行业、专业的研究动向、研究进展有尽可能多的了解,如有必要需做专门研究,看看与出书有什么关系,要日积月累,采用的方式可以是读书、看杂志、参加行业学术研讨会、与熟悉的作者交流、做一些专门的访谈、网上调研等等,方式很多,只要你用心,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能够了解某一专业领域的图书出版动向,了解到市场对某一类图书的需求情况。
第二,了解作者,多与作者沟通交流。
编辑必须认识作者、熟悉作者,拥有庞大的、有学识的、有水平的、有编写经验的支持出版社工作的作者群,是出版社的一种资源,是无价之宝。
了解作者也有多种方式,譬如与这一行业有造诣的专家学者交往,了解他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当然也可以在编辑加工书稿的过程中进行了解,这样不但了解了作者各方面的水平,还可以从参考文献中了解这一方面的行家,有的时候从一部总结性的文献里可将本行业中主要专家及其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几乎全部了解到,还可以参加某一学科的学术会议,并可从会议上获得一份名录,也可了解本行业或本专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第三,做好对选题的评价。
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也是每个编辑都会经常遇到且回避不了的问题,当你选题工作的前两方面工作做得较好时,第三个问题就不难解决。
评价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首先,书稿内容不应违背现今的自然、社会科学基本常识,除非有充分的依据;其次,书稿的内容应该是新的,尽量不去重复过去,内容同而材料不同或结构不同,不算重复;再次,书稿中文字和表示方式要过关。
关于对选题经济效益的估计,在编辑对书稿内容及市场了解基础上,或者在与有关部门协议的基础上,它的经济效益是很容易计算出来的。
一个合格的编辑必须学会核算成本。
2.提高科技素养和文字加工能力
编辑所面对的作者,大多是有专长的行家或有很高学术造诣的专家,他们往往表现得很自信、很有个性,有的作者甚至声称“我的稿件出版社不要动一个字”,因此有些编辑特别是年轻编辑面对这样的作者时就会缺少自信,在对他们的书稿进行编辑加工时显得畏手畏脚。
当然,编辑加工稿件时没有弄懂其含义就随意改动,这是编辑工作之大忌,是万万不可的,但是作者提供的书稿乃至经过出版社审稿程序决定采用的书稿,在内容、体例、引用材料、语言文字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编辑加工,使其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出版要求。
编辑工作的本质是选择与加工,如果对稿件中的疏漏和错误、体例不统一及计量单位、符号不当使用等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改正过来,那就是编辑的失职。
因此,在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对书稿要逐字逐句地推敲和修改,绝不能放过一个疑点。
文字加工能力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编辑工作是成天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编辑如果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素养,是很难做好工作的,因此编辑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要有修改文字的能力,在这些方面编辑应该超过一般的科研、教学工作者,这种基本功需是从编辑工作实践中练就的。
在编辑加工稿件时,要会分析文章结构,会分析句子成分,会写新书内容提要和出版说明等。
因此,作为一名编辑,要有一定的文字素养,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要熟练掌握语法修辞和逻辑学知识。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合格的编辑还应具有一定的科技素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
编辑工作并不是只编辑某一专业的书稿,同时某些学科知识之间又会有交叉,例如矿物学中含有物理学,地球化学含有物理学、电工学,地理学中包括气象、地质、测绘学等内容,所以要做一个合格的专业编辑,除必须懂得所编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懂得其他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例如你编辑的书稿属于物理学内容,就应该对力、热、电、光、核分科主要定理、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其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当然,细节、具体内容可以查相关资料。
编辑物理学书稿,对化学一窍不通也不行,基本原理也要懂,而且要知道你所负责编辑图书专业中的一些常识,例如编辑地理学科技书和教材,你得知道太阳系中几大行星的顺序,需要知道地震波在地球中传播的速度范围,还需要知道溶液中固体溶解的可能范围等等。
如果你是负责少儿图书的编辑,就要熟悉少儿教育学、少儿心理学、少儿社会学等等,比如笔者在审稿和编辑加工过程中曾遇到过下面几种情况,曾有稿中说溶液浓度为“15 kg/L”,如果你有化学常识的
话,一眼能看出这是写错了——一升溶液中放15 kg的固体是不可能的。
还有,稿件中说某地热传导的地热流密度为60 MW/m2,如果你有一定电学常识的话,一看就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的电炉功率是kW量级,这个地方一平方米上有6万个电炉,怎么可能!留意每个学科重要量的范围是极为有用的。
编辑虽是杂家,但要杂中有专,查出书稿中存在的问题,是编辑所擅长的。
3.了解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规范
出版社除具有一般行业的属性外,还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因此编辑除需要具有渊博的社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扎实的出版理论和业务技能、敏锐的获得信息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外,还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把握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握与图书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对书稿的审读和编辑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政治性问题、政策性问题,而那些所谓的政治性问题往往隐含在字里行间,在审稿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来不得半点马虎。
另外,还有一些外交问题、民族宗教问题、保密问题等,这些内容大部分与出版的图书内容有关,如国界、地名、重力和磁力资料、经济谈判上的一些数据、一些重金属污染资料、稀有和稀土资料等,对待这些问题,在思想上要时时绷紧一根弦,避免出问题。
另外,编辑还应熟悉国标和行标,与编辑工作有关的国标、行标很多,诸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以及书稿所涉及专业中的重要规定等等,都应该熟练掌握。
4.掌握数字出版编辑新技能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对编辑在出版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以及艺术设计、出版、传播学等学科和技术之上的综合体,是一种全新的出版业态,数字出版不仅要求编辑掌握相关软件使用方法,掌握跨媒体技术的综合编辑技能和具备内容资源整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编辑在选题策划、产品研发、营销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从转变传统观念入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编辑知识、基础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准职业功能定位,适时进行功能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图书策划和文字加工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市场的调研者、产品项目的策划者、内容获取与价值的判断者、内容的整合者和表现形式的设计者、营销推广者和售后服务者。
三、合格编辑要学会借助外力,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
1.善用工具书,勤于积累资料,善于借助外力
一本书稿编辑加工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编辑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编辑要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编辑加工质量,没有任何窍门和捷径,只能靠勤奋和积累,但是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是要讲求工作方法的。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书稿编辑加工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工具书,勤查资料,对书稿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感到陌生的词、拿不准的内容,要去查工具书和资料,予以核实;对于稿件中读不通或不理解的地方,要打上问号,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把它弄清楚,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和印象,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来源明确的权威资料,绝不能放过一个可疑的问题,这是一个编辑应该养成的职业习惯。
第二,一个合格的编辑,平时要善于积累资料,尤其是与自己所分担的编辑专业相关的资料,诸如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的专业术语等,如果你是地图编辑,平时就要注意收集地图方面的国家出版政策、外交政策等,以便在编辑加工和审读时查证。
第三,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每位编辑都有自己的专业和专长,一个合格的编辑要学会借力,例如可虚心向有专长的编辑请教,也可请社外的专家审稿,以确保稿件质量。
2.采用科学的编辑方法
处理编辑工作中存在着的大量共性问题可采用标准编辑法。
在审稿和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时,针对书稿的共同特点,采取程序、标准、体例上的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作者写稿前,要将编写要求、规定、体例交代给作者,要求作者交来的书稿体例标准化、系列化,这样编辑加工时可以节省很多精力和时间,也有利于提高编辑质量。
对不同性质和不同专业的图书,编辑应采取不同的编辑程序、编辑方法、质量要求、设计标准,这就需要编辑采用不同的编辑方法。
例如,编辑出版学术著作,除了图书编辑的一般要求外,编辑要着重他的质量问题,审稿要严,编辑加工要细,设计和排版标准要求相对要高,校对次数相对多,定价稍高。
又如,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除了保证出版质量外,还应快速出版,以便及时交流。
再如,编辑学龄前儿童图书,除了对内容的把握外,在呈现方式上还要考虑如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在版式设计上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彩色画面。
在设计用材方面,也要根据不同图书的特点予以充分考虑,如编辑教科书,除了图书编辑的一般要求外,还需在内容和质量上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和《中小学教科书用纸、印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要求,语言文字必须规范化,还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等。
区别编辑法和标准编辑法是科学编辑方法的两个方面,标准编辑法处理编辑工作中存在的大量共性问题,便于编辑对各类出版物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科学地进行编辑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可以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