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附答案).doc

合集下载

雨巷导学案及答案

雨巷导学案及答案

2《雨巷》导学案(课时1)【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能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能理解诗中主要意象的作用。

3、能背诵《雨巷》。

【学习重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自主学习】一、《雨巷》背景知识:1.现代诗派简介“现代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

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

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2.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3.作品时代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03 《雨巷》导学案

03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分析“丁香”意象,理解《雨巷》的情感,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诵读、联想、想象、鉴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优美朦胧的意境,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同教学重点【学习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代表作《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望舒诗稿》、《望舒草》、《我的记忆》。

戴望舒曾在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期间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从中汲取了朦胧的意象和阴郁的情调,以及表现潜意识的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

《雨巷》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诗中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2、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

戴望舒也是些革命青年中的一个,他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

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

因此,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3、修辞------反复( 1 )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 2 )反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语段反复。

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 3 )反复与排比修辞手法的区别——领会其实质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雨巷导学案含答案

雨巷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雨巷晨读在线代赠【唐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赏析】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渴望和他想见,眺望远处,发现玉梯横断,被阻隔而无法相会。

眼前芭蕉顶部长出的新叶还未舒展开来,丁香的花蕾仍然含苞待放。

它们在清冷的春风里,样子就像各怀心事一样,各自愁眉不展。

就像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含蓄委婉的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

原名戴梦鸥。

代表作《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

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

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显得明朗、诚挚,代表作《我用我残损的手掌》。

背景介绍:《雨巷》创作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热的革命高潮中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出现新的希望,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

预习检查: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彷徨.()寂寥.()彳亍..()凄婉.()颓圮.()..()惆怅巷:雨巷.()巷.道()悄:悄.悄()悄.然()结:结.实()结.构()欣赏诗歌一、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并思考一下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忧伤、、、、)二、鉴赏形象: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说说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

诗歌中的意象总结意象的意蕴:雨巷:油纸伞:篱墙:丁香般的姑娘:2、“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形象。

《雨巷》 导学案

《雨巷》 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韵律、节奏、语言等方面。

3、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如“雨巷”“丁香姑娘”等。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音乐美和绘画美。

2、难点(1)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内涵。

(2)探究诗歌的现代性和传统性的融合。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 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

他的诗作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注重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2、写作背景《雨巷》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茫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四、文本解读1、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思考: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意象分析(1)“雨巷”:这是一个怎样的雨巷?它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2)“丁香姑娘”: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她象征着什么?(3)“我”:“我”在诗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艺术特色(1)韵律与节奏:分析诗歌的押韵和节奏特点,体会其音乐美。

(2)语言特色:探讨诗歌语言的简洁、含蓄和富有表现力。

(3)象征手法:诗歌运用了哪些象征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五、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雨巷”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是否存在多种解读?2、交流分享:诗人的情感是单一的还是复杂的?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六、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将《雨巷》与其他现代派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之处。

2、诗歌创作:模仿《雨巷》的艺术特色,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雨巷》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诗歌通过独特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与希望。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2)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雨巷》参考答案:预习:2、押韵、节奏缓慢、反复(反复手法的运用巧妙拉长诗歌的内在情感,使情感的表达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增添诗歌的音乐美) 课堂探究1、惆怅2、浓浓的愁绪笼罩3、意象分析:她穿着……她……走着她的容貌……她的神情……她的声音……丁香姑娘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总结特征:如花般美丽,满带着忧愁雨巷词语是:悠长、寂寥、颓圮的篱墙特征:幽深、寂静、朦胧“我”词语有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特征:孤独迷茫忧愁寂寞有追求三个意象有怎样的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明确:“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思路: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追求) 飘过我身旁到了篱墙(照应) 走尽雨巷……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继续追求)讨论后归纳: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油纸伞特征:复古、怀旧、神秘、迷蒙4、示例:雨巷细雨,如幕,笼住了这长长窄窄、窄窄长长的石巷,驳落的檐头,刻进了多少的历史沧桑?濡湿的青石板路,如蛇般蜿蜒向前,在尽头等待的是望穿秋水的欣喜,还是冷彻骨髓的幻灭?小巷无语,静默的站着,站着……雨,越发的细密了评价:这段话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压抑、低沉的氛围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其中叠词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写出了雨巷的凄清和令人窒息小巷,一条条纵横交错,像埋在衰老肌肤下的血管,深嵌在高高山墙和翘起的屋檐下,演绎一股苍凉之气很少有阳光直射进巷子里,被摩挲得溜光的青黑石径终年湿漉漉的,似抹了一层油,斑斑苔藓从砖缝中冒出,在巷壁上抹上一层暗绿姑娘一袭紫裙,默默的行走在悠长的青石板路上你丁香般的芬芳填满了空气的每一罅隙,太息般的眼光结着丁香的哀怨,投向寂寞的雨巷细雨微寒,那撑起的油纸伞能否为你抵挡此刻的风雨?漫漫长途,谁能为你拂去心底的凄婉迷茫?5、长长的青石板路,悠长、悠长的巷子,它是如此的幽深,如此的空寂,加上蒙蒙的细雨,更平添了几分凄清、几分朦胧;油纸伞,一件普普通通的灰色的雨具,本来就是复古、怀旧、神秘、迷离的象征,它和雨巷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又是那样的自然;暮春时节,在寂寥的雨下,一个年轻人正是撑着这样的油纸伞独自在风雨中彷徨,他是那样的孤寂又是那样的迷茫;雨巷的尽头是篱墙,颓圮的篱墙,它是如此的破败又是如此的荒凉;一个美丽的面带愁容的姑娘,像梦一样,轻轻的向我走来,可是却与我擦肩而过,又像梦一样的轻轻的走了,直至消失在雨巷(说明:要注意语气的低沉、舒缓,要带有强烈的感情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之中)特征:凄清、忧愁、朦胧更主要的是一种凄美二、赏析1、结合背景:诗人一直追求着美好的理想,并积极的投入战斗,但大革命的失败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对自己的追求与拯救时代的希望产生了质疑旧的奋斗失败了,而新的希望又在哪里?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在这种迷惘和探寻中,新的道路尚不明确,因此,象征他追求和理想的丁香姑娘也不会很明朗、阳光,而是笼上了忧郁、飘忽、迷离的特色本诗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诗人内心的沉郁和彷徨反映在笔下的物象上,就形成了这一个独一无二的忧郁美丽的丁香姑娘结合诗歌、诗人年龄:表现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愁绪诗歌本身情感的不确定性使读者可以做出个性化的解读,使得本来就朦胧的情感变得扑朔迷离,增添了诗歌的朦胧美,诗歌在情感方面也就具有了独特的美感三、课内练习:“像梦飘过”、“身旁飘过” 象征美好事物转瞬即逝到了颓圮的篱墙:象征精神的惆怅远了、远了:象征留给作者的只有孤独和哀伤散了、散了、消散了:象征理想的飘渺,诗人的伤感四、课外拓展一个等待心上人归来的思妇形象,具体分析如下: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也暗含着这个貌美如花.莲花开夏季.莲花等到季节来临才开放.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你的心门紧锁,因为你所等待的人还没有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马蹄借指我的到来.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你要等的人,我只是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过客5、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何理解这句话① 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② 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③ 另外,语言上用叠句的手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增强诗的节奏美,强调突出描写对象,加强氛围,悦耳和谐的感觉。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雨巷》导学案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雨巷》就是其中的代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雨巷》导学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理解本诗的中心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1.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分析诗歌中心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的称号。

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二.基础知识1.注音并解释词语彳亍踌躇寂寥2.给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惆怅风流倜傥稠密丝绸彷徨惊惶婉转惋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三.诗歌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奏和押韵上。

反复朗读全诗,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和押韵,投入自己的感情,比一比看谁把这首诗朗诵得更好。

四.阅读课本第9页第四题下的诗词,并思考问题:“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璟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

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

课内探究,合作讨论1.同组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你能否能展开想象勾勒一副“雨巷”中的图景?明确:朦胧。

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明确:一共是6个,道具背景: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景物) 人物形象:我、姑娘第一个是油纸伞。

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雨巷》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雨巷》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雨巷》导学案一、新知导学:【学习目标】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2、理解诗歌所有表达技巧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学习重点】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2、理解诗歌所用表达技巧【学习难点】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知识清单】1、辨识加点字音,关注画线字形:彷徨..(páng huáng)寂寥.(liáo )惆怅..(chóu chànɡ)颓.圮.(tuípǐ)彳亍(chìchù)凄清2、词语释义:①彷徨:比喻走来走去,犹豫不决②哀怨:悲伤怨恨③静默:寂静,不出声;肃立不作声④凄婉:形容声音凄切婉转二、教材探究:1、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

1923年入上海大学学习法文,在文学上受到法国象征派影响。

1929年,其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一诗成为他的成名作,诗人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其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又因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所以诗歌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积极。

(2)了解背景《雨巷》产生于1927年夏天,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期: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巅峰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新的希望出现。

《雨巷》就是他们这种心境的反映。

(3)信息链接A、丁香花,开在仲春,色白或紫,外形单薄细弱,易凋谢,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他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因此,丁香成为写愁的传统意象,是美丽、孤高、忧愁的象征。

B、丁香是愁品唐代李商隐用它来表达愁思,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之父)用它来表现愁情。

雨巷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雨巷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雨巷导学案【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探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4、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1、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探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他早期诗歌多写个人孤寂的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他的望舒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教育资料】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附答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附答案)学习专用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附答案)【学习目标】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味诗人感情;2.诵读诗歌,探讨本诗营造氛围的手法;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

【学习重难点】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导入:一首好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磅礴大气,什么是洒脱悠扬。

今天我们赏析戴望舒的《雨巷》(板书:雨巷)。

我相信,它一定会把大家带进另一番情境。

也许有人不信,那好吧,让我们走进“雨巷”来倾听一下那优美的旋律吧。

【知识链接】1、作者生平简历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

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一、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32年后留学法国。

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

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等。

二、背景介绍:
《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三、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彷徨()寂寥()彳亍()惆怅()凄婉()颓圮()2、解释下列词语。

彷徨:彳亍:
太息:惆怅:颓圮:迷茫:
四:合作探究
1、《雨巷》中的意象主要有那些?怎样理解和欣赏?
2、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
3、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4、诗歌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
5、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定稿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定稿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第2课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_第2课《雨巷》导学案主备人:张运忠【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

2.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3.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4.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分析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

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

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作就是《雨巷》。

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

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作品《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3、补充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

二、自主学习:1、字词识记雨巷()巷()道撑()着彷()徨()寂寥()彳()亍()惆()怅()凄婉()颓()圮()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注意感情基调)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雨巷》导学案2

《雨巷》导学案2

《雨巷》导学案2一、巧设迁移:二、展示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把握“丁香”这一意象,体会本诗情感。

2、欣赏本诗,把握反复、排比两种修辞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小组研讨——展示评价——总结点拨——训练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什么样的心灵看什么样的世界,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三、自主探究:1、作者背景:戴望舒浙江杭县人。

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

《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叶圣陶送给他“雨巷诗人”的称号。

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诗歌,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加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

1928回到上海,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

曾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辗转漂泊,但从未放弃过译、著工作。

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

”,这首诗约作于风云动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2、“知人论世”是诗歌的一种鉴赏方法,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的经历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诗歌情感。

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一个诗人情感的载体——意象,作者运用这个意象,也就是想借它来传达自己相同的情感。

意象:“丁香”的代表意——孤高、美丽、忧愁。

3、请你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4、情感探究:(1)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和这个特定的意象的含义后,再来品味这首诗。

(听教师范读或录音)(2)作者到底想借助“丁香”这个意象表达什么情感呢?并结合书后第二题与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

体会本诗情感。

(自由朗读后小组讨论并记录)(3)请把你对本诗情感的体会与你全班同学分享。

《雨巷》通过对梅雨时节江南小巷阴沉的图景的描写,创设了一种凄凉朦胧的意【《雨巷》导学案2】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雨巷》导学案4

《雨巷》导学案4

《雨巷》导学案4
二、《诗两首》导学案
孙艳红
《雨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4.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
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一、背景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1/ 1。

《雨巷》(戴望舒)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雨巷》(戴望舒)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雨巷》(戴望舒)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目标择定】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学会多角度解读诗歌.2通过诵读.联想.想象.鉴赏,探究合作式的学习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3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朦胧的情境美.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雨巷》一诗美在何处?1.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美称,可见《雨巷》一诗在创作上极具特色之美,对此如何品评?2.诗人借助象征意象来创造抒情诗歌的意境治美,请体会《雨巷》情韵之美.3.如何理解诗歌中优美的〝丁香〞?4.根据《雨巷》一诗的意境,请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前后创作经历,你认为戴望舒作为一个现代诗人的人格之美美在何处?【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2.作者简介:戴望舒(__-_50)浙江杭县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也创作散文.论文等,翻译外国文学.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_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3.写作背景:这成名作约作于_27年夏天,发表在_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_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_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压抑,极度的苦闷彷徨,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丁香,又名紫丁香.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赠》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第二部分必修①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戴望舒)对应检测【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撑着()寂寥()彳亍()彷徨()颓圮()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雨巷》描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我希望逢着..〞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3.《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因此获得〝〞的称号.他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因而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在诵读的基础上共同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诵读时注意①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轻重.读出感情;②理解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感情.走进作者内心.③听配乐朗诵,感受诗歌意境.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诗歌是依靠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试着来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你认为主要意象是哪些?答:2.诗人笔下的〝雨巷〞是什么样的呢?有着这些特征的〝雨巷〞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受?〝雨巷〞这一意象在诗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3.知人论世,你认为〝雨巷〞这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答:4.诗人并没有对〝油纸伞’做过多具体的描写,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意象的?答:5.〝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什么样的?为何用丁香来形容姑娘?你认为〝丁香一样的姑娘〞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答:6.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是怎样的人?答:7.作者用雨巷.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表达了〝忧伤〞这种典型情节.他为什么这么忧伤呢?有人认为《雨巷》就是一首爱情诗,还有人解读出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你是怎样理解《雨巷》的主题的?(可结合《雨巷》创作的时代背景来思考) 答:四.课堂检测.1.对《雨巷》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情意绵绵.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耐人寻味.2.比较《雨巷》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答:3.背诵这首诗歌.五.课堂拓展请诵读并品析郑愁予《错误》一诗,结合诗歌手法.内容和情感探讨诗中的〝你〞是怎样的一个抒情主人公.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必修①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戴望舒)参考答案【探究一径】1.①朦胧.含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②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2.《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3.丁香意象:《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李璟词(见课本).丁香形状象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撑着(chēng)寂寥(liáo)彳亍(chìchù)彷徨(pánghuáng)颓圮(tuíp)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雨巷》描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3.《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他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因而总体上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这首诗运用的意象有: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雨.太息一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等.最主要的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2.诗人笔下的〝雨巷〞特征:悠长.寂寥〝雨巷〞传达出诗人的感受:孤独.落寞.凄清.惆怅〝雨巷〞这一意象作用:营造诗歌的环境氛围.长长的青石板路面的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3.象征当时令人焦虑.不满.惆怅的社会现实.4.〝油纸伞〞特征:复古.怀旧.神秘.迷蒙.〝油纸伞〞这个意象的作用:和〝雨巷〞.〝姑娘〞共同营造凄美.朦胧的意境.5.〝丁香〞:美丽.高洁.愁怨.易凋谢;〝丁香姑娘〞:美丽.高洁.哀婉.惆怅.一飘而过.像梦一般象征意义: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又是虚无.飘渺的,像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6.诗中的〝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特征:孤独迷茫忧愁寂寞有追求.虽然迷惘.彷徨,但没有停下追寻理想的脚步.总结:孤独ㄔ亍的彷徨者,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7.表层意义:诗人对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向往与爱慕,相爱而不得,与爱擦肩而过的淡淡的怅惘与忧伤.深层意义: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向往和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诗人对理想事物的模糊追求和在黑暗的现实中产生的感伤怅惘的情绪.四.课堂检测.1.B整首诗意境深远,但是哀伤却并让人肝肠寸断.2.首尾运用反复的手法,内容大致相同;不同处是,开头表明希望逢着,后面则是希望飘过.五.课堂拓展《错误》中的〝你〞是一个痴痴等待远方心上人归来的思妇.结合诗歌手法.内容和情感具体分析如下: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暗含思妇貌美如花.莲开夏季,惹人怜爱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以比喻来表现你的心扉紧锁,只因你苦苦等待的人还没归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马蹄借指我的到来.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为误会的产生埋下伏笔.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并不是你要等的那个人,我只是一个牵你情思让你误会的过客.。

《雨巷》自制学案带答案.doc

《雨巷》自制学案带答案.doc

《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意象,赏析意境。

2、品味艺术,探究内涵,。

3、背诵本诗。

【知识链接】(知人论世):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诚挚。

《雨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自主学习】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写出相应汉字。

寂寥()彷徨()()彳亍()( )惆怅()()颓圮()( )chou yuan ( )( )qTwan ( )()mi mang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寂寥:彷徨:彳亍:颓圮:【文本探究】1、朗诵诗歌,划分层次,试用第一人称简单复述“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2、说说这首诗有哪些意象?最主要的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3、诗歌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说雨巷是一首政治诗,有人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还有说它是一首哲理诗,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延伸】(参看课后练习第四题)【课后练习】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雨巷》教案暨导学案

《雨巷》教案暨导学案

《雨巷》教案暨导学案第一篇:《雨巷》教案暨导学案《雨巷》教案暨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

2、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3、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4、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

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

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

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

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背景3、补充《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

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

自主学习:1、字词注音彷徨()徘徊()彳()亍()惆怅()........颓废()颓唐()颓圮()迷茫()芒()刺在背雨.....巷()巷()道走尽()尽管()..彷徨pánɡ huánɡ 徘徊páihuái彳chì亍chù 惆怅chóu chànɡ 颓废tuí颓唐t uí颓圮tuípǐ 迷茫mánɡ 芒mánɡ刺在背雨巷xiànɡ 巷hànɡ道走尽(jìn)尽管(jǐn)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附答案)【学习目标】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味诗人感情;2.诵读诗歌,探讨本诗营造氛围的手法;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

【学习重难点】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导入:一首好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磅礴大气,什么是洒脱悠扬。

今天我们赏析戴望舒的《雨巷》(板书:雨巷)。

我相信,它一定会把大家带进另一番情境。

也许有人不信,那好吧,让我们走进“雨巷”来倾听一下那优美的旋律吧。

【知识链接】1、作者生平简历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

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

1938年春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捕入狱。

1949年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欧洲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首个将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

2、时代背景:《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3、丁香意象:丁香的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面对丁香花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伤春的愁绪,因此有人把丁香看成是愁品;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

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

“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

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代赠李商隐【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释】: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

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点绛唇·素香丁香王十朋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大意:落叶萧萧,凄凉时节。

丁香叶下,花儿吐露芬芳。

那香气素淡,那枝叶柔蔓。

她的志趣高雅,堪与高士相投。

她无意与你争宠,梅花勿要嫉妒。

她在春雨中愁绪万端,好像是想起了满怀愁情的江南旧主。

这阙词结合丁香素香特性,上半阙先用“落木萧萧”烘托悲凉气氛,接着以“琉璃叶下琼葩吐”,令人眼睛一亮。

然后语锋一转,“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表明高雅淡泊的志趣。

下半阙则进一步阐述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最后吐露心声:我不是“争先”,也“无意争先”,面对绵绵春雨,我“结愁千绪”,想起了当年的江南国主。

从而抒发了作者在“落木萧萧”的环境下,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时,彷徨无主、孤寂苦闷的复杂情绪。

【课前预习】1、初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要求: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字音字形辨识支撑( )彷徨( )寂寥( )惆怅( )颓圮( )彳亍( )词语辨析①彷徨彳亍2、总结该诗在语音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3、背诵《雨巷》课堂探究一、再读,读出感情,理解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自读,交流读的感觉,读出了怎样的感情?2、听名家读,交流感受。

3、探究: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着来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并从文中找出描述意象的词语。

这些意象有怎样的共同点?4、本诗在总体内涵上显示出一种幽微、渺远的意绪与空灵寂寥的意境,表现出一种东方诗歌的特有感伤美的情韵。

挑一个你最喜欢的意象,并用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5、多种美好的意境的组合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使诗歌具有意境美,《雨巷》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呈现出怎样的氛围?二、三读,深入体会,把握主旨,结合自己的体验,作个性的解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1、作者用雨巷、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表达了“忧伤”这种典型情节。

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他到底要借这首诗表达什么主题?三、课内练习:理解下列词语的象征意义:1、“像梦飘过”、“身旁飘过”2、“到了颓圮的篱墙”3、“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4、“消了”“散了”“消散了”四、课外拓展品析《错误》一诗,请说说“你”是位什么样的人。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雨巷》参考答案:预习:2、押韵、节奏缓慢、反复(反复手法的运用巧妙拉长诗歌的内在情感,使情感的表达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增添诗歌的音乐美。

)课堂探究1、惆怅2、浓浓的愁绪笼罩3、意象分析:她穿着……她……走着她的容貌……她的神情……她的声音……丁香姑娘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总结特征:如花般美丽,满带着忧愁雨巷词语是:悠长、寂寥、颓圮的篱墙特征:幽深、寂静、朦胧“我”词语有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特征:孤独迷茫忧愁寂寞有追求三个意象有怎样的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

油纸伞特征:复古、怀旧、神秘、迷蒙4、示例:雨巷细雨,如幕,笼住了这长长窄窄、窄窄长长的石巷,驳落的檐头,刻进了多少的历史沧桑?濡湿的青石板路,如蛇般蜿蜒向前,在尽头等待的是望穿秋水的欣喜,还是冷彻骨髓的幻灭?小巷无语,静默的站着,站着……雨,越发的细密了。

评价:这段话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压抑、低沉的氛围。

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其中叠词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写出了雨巷的凄清和令人窒息。

小巷,一条条纵横交错,像埋在衰老肌肤下的血管,深嵌在高高山墙和翘起的屋檐下,演绎一股苍凉之气。

很少有阳光直射进巷子里,被摩挲得溜光的青黑石径终年湿漉漉的,似抹了一层油,斑斑苔藓从砖缝中冒出,在巷壁上抹上一层暗绿。

姑娘。

一袭紫裙,默默的行走在悠长的青石板路上。

你丁香般的芬芳填满了空气的每一罅隙,太息般的眼光结着丁香的哀怨,投向寂寞的雨巷。

细雨微寒,那撑起的油纸伞能否为你抵挡此刻的风雨?漫漫长途,谁能为你拂去心底的凄婉迷茫?5、长长的青石板路,悠长、悠长的巷子,它是如此的幽深,如此的空寂,加上蒙蒙的细雨,更平添了几分凄清、几分朦胧;油纸伞,一件普普通通的灰色的雨具,本来就是复古、怀旧、神秘、迷离的象征,它和雨巷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又是那样的自然;暮春时节,在寂寥的雨下,一个年轻人正是撑着这样的油纸伞独自在风雨中彷徨,他是那样的孤寂又是那样的迷茫;雨巷的尽头是篱墙,颓圮的篱墙,它是如此的破败又是如此的荒凉;一个美丽的面带愁容的姑娘,像梦一样,轻轻的向我走来,可是却与我擦肩而过,又像梦一样的轻轻的走了,直至消失在雨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