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教案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案教案标题: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分类。

2. 理解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3. 学习常见的金属热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引起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金属材料的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2. 介绍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并与非金属材料进行对比。

3. 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如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并列举常见的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热处理概述:4. 介绍热处理的概念和作用,解释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5. 介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淬火、回火等,并讲解每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实验操作:6. 设计一个简单的金属热处理实验,如对某种金属材料进行退火处理。

7.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材料的准备、加热过程、冷却过程等。

8.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案例分析:9. 提供一个金属材料应用案例,如汽车发动机的曲轴材料选择和热处理方法。

10. 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中金属材料的选择原因和热处理方法的影响。

课堂讨论:1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理解和应用经验。

1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补充。

作业布置:13.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相关资料,或进行小组研究报告等。

教学评估:14. 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理解程度。

15.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6.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科技竞赛或实验设计比赛,拓展他们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17.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教学反思:18. 教学结束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改进方案。

中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中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中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I.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掌握金属材料的常见制备方法;4.熟悉金属材料的常用热处理方法;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金属材料加工中的问题。

II.教学内容:1.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A.金属的定义和特点B.金属材料的分类2.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A.密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B.导电性、导热性等3.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A.与氧气、水等的反应B.腐蚀性和耐蚀性4.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A.提炼金属B.合金的制备C.半成品的加工5.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A.热处理的基本概念B.固溶处理C.灭火处理D.淬火处理E.回火处理6.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A.锻造B.轧制C.拉伸D.压力加工III.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授课,传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相关理论知识;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熟悉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热处理工艺;3.研讨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理解;4.问题解答:根据学生的提问,解答相关疑惑。

IV.教学过程:第一讲: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A.教师介绍金属的定义和特点B.学生讨论金属材料的分类,并列举几个常见的金属材料C.教师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第二讲: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A.教师介绍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弹性模量等B.学生通过实验测量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分析结果C.教师介绍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的反应和腐蚀性D.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实例第三讲: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A.教师介绍金属的提炼方法和合金制备方法B.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提炼金属和制备合金C.教师介绍金属材料的半成品加工方法,如锻造和轧制D.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金属材料的半成品加工过程第四讲: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A.教师介绍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B.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固溶处理的原理和方法C.教师介绍金属材料的灭火处理和淬火处理方法D.学生进行小组实验,灭火处理和淬火处理金属材料E.进行回火处理实验,学生观察和记录结果第五讲: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A.教师介绍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如锻造、轧制、拉伸和压力加工B.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流程C.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应用领域V.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研讨参与度;3.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4.学生的总结和应用能力。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2. 掌握金属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在材料强度、韧性和耐蚀性方面的应用;3. 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对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学会通过热处理改善材料性能。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a. 金属材料的定义;b. 金属材料的分类: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c. 金属材料的特性:导电性、导热性、可塑性和延展性。

2.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a. 固溶处理:概念、原理和应用;b. 淬火处理:概念、原理和应用;c. 回火处理:概念、原理和应用;d. 冷加工和时效处理:概念、原理和应用。

3.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对性能的影响:a. 强度的改善:冷加工、固溶处理和淬火处理;b. 韧性的改善:回火处理;c. 耐腐蚀性的改善:时效处理和表面处理。

4. 热处理实验:a. 实验一:固溶处理与淬火处理的实验;b. 实验二:回火处理的实验;c. 实验三:冷加工与时效处理的实验。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以及不同热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热处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材料的性能变化,加深对热处理方法和影响的理解。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热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搭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针对每个实验,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2.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帮助学生检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全面理解,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材,包括相关理论和实验操作指南。

2. 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室所需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设备。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第二周:固溶处理和淬火处理;3. 第三周:回火处理;4. 第四周:冷加工和时效处理;5. 第五周:热处理实验;6. 第六周:复习和期末考试。

4中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4中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4中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3.能够运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2.热处理工艺与金属材料的性能改善。

三、教学内容:
1.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1.1金属材料的组织类型及其特点
1.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关系
1.3金属材料的电性能和组织的关系
1.4金属材料的磁性能和组织的关系
2.热处理工艺与金属材料的性能改善
2.1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2固溶处理
2.3空冷和水淬处理
2.4回火处理
2.5调质处理
2.6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以及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3.实验操作:组织学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仪器,观察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

五、教学资源:
1.课件:PPT讲义,包含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分析;
2.实验室设备:金属显微镜、样品制备设备、显微摄像系统等。

六、教学评估:
1.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加深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理解;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自主完成实验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写作能力;
3.考试:结合理论和实际应用,出题考察学生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综合理解能力。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教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掌握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3.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金属材料的概述(1)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2)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应用领域2.金属材料的热处理(1)热处理的目的和基本原理(2)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3)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3.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1)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金属的固溶体和析出相的形成与性能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讲解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2)引入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2.讲解金属材料的热处理(30分钟)(1)讲解热处理的目的和基本原理;(2)介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3)分析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3.组织热处理实验(60分钟)(1)准备实验所需的金属材料和设备;(2)进行热处理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4.讲解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30分钟)(1)讲解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介绍金属的固溶体和析出相的形成与性能的关系。

5.总结与提问(15分钟)(1)总结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2)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四、教学资源:1.教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2.实验室设备和金属材料。

五、教学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来评估学生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掌握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并理解了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入实验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热处理工艺的理解有难度,需要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

此外,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钢的热处理教案

钢的热处理教案

钢的热处理教案钢的热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钢的热处理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钢的热处理工艺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在钢的热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钢的热处理概念2. 钢的热处理分类3. 钢的退火处理4. 钢的淬火处理5. 钢的回火处理6. 钢的正火处理7. 钢的等温淬火处理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和示意图展示,介绍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艺。

2. 实验教学: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钢的热处理工艺的操作和观察结果。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解决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钢的热处理的兴趣,介绍钢的热处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钢的热处理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各种处理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钢的热处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观察处理结果。

4. 结果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和适用性。

5. 问题解答:学生讨论并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6. 反思总结:通过让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的收获和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含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2. 实验表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判断能力。

3. 学生讨论: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学生总结:学生能够总结并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提出改进方法。

六、教学资源1.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资料。

2. 钢的热处理实验设备和材料。

七、教学反思钢的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钢的热处理的概念和分类,掌握钢的热处理的工艺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下一步可以继续深入讲解钢的热处理中的其他处理方法和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钢的热处理示范课教案

钢的热处理示范课教案
根据加热温度的高低,回火又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回火。
2.目的与应用 ⑴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或开裂。
⑵获得工艺要求的力学性能。例如轴、齿轮在高温回火后强度得到提升, 不容易开裂,弹簧在中温回火后弹性和强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知识扩展: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可演变
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一)退火
1. 定义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 500~600ºC,保温一定 时间,然后随炉冷或将工件埋入石灰、沙堆等冷却能力 弱的介质中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2、目的与作用 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机加工工件中的内应力,降低硬度,
改善加工性能。
(二)正火 1. 定义
以讲授法 为主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 500~600ºC,在炉外的空气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抽点
新课
1.5.3 钢的常用热处理常识 一、钢的热处理:(概念解释) 1、钢的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钢铁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 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热处理能显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满足零件使用要求和延长 寿命;还可改善钢的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3、热处理在机械制造中应用很广,汽车、拖拉机中有 70%~80% 的零件进行热处理,各种刀具、量具、模具等几乎 100%要进行热处 理。 二、常用热处理的工艺方法: 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简称“四把火”。任何一种热 处理工艺都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钢的热处理常识教案
课程 授课 班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 数控 1 班
一、教学课题:

中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教学案

中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教学案

中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3.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4.学会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5.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分类、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2.金属热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3.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1.金属材料的分类。

2.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3.金属热处理的概念和作用。

4.金属热处理的分类和方法。

5.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1.综合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3.互动授课与计划安排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课题,例如汽车发动机的高温工作条件下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

2.知识讲解:a.金属材料的分类:根据成分等特征,将金属材料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

根据组织结构,将金属材料分为铸造材料、锻造材料、热处理材料和复合材料。

b.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解释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图,介绍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塑性等力学性能。

c.金属热处理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什么是金属热处理,以及热处理对金属材料的影响,如提高强度、改善韧性等。

d.金属热处理的分类和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正火、淬火、调质等,以及各自的作用和过程。

e.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讲解如何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以及如何设计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3.案例分析:a.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等。

b.给定特定工作条件和要求,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工艺,并设计相应的工艺流程。

4.实验教学:a.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金属材料实验,如金相分析、硬度测试,以巩固所学知识。

金属热处理教案

金属热处理教案
缺点:数值波动大
F:小结
G:布置作业: 9、10、11
第十一、十二教案
A:课题:金属的力学性能
B、课型:新课
C、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维氏硬度测试原理、表示方法。
2、掌握冲击韧性的测定方法。
3、了解疲劳的概念、破坏的特征及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
D、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冲击韧性的测定方法。
2、教学难点洛氏、维氏硬度表示方法。
3、强度指标:
(1)屈服点:
在拉伸试验过程中,载荷不增加(保持恒定),试样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 用符号σs表示 ,计算公式:σs=Fs/So
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可用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表示,
计算公式:σ0.2=F0.2/So
屈服点σs和规定残余伸长应力σ0.2都是衡量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
例、有一直径dO=10mm,lo=100mm的低碳钢试样,拉伸验时测得FS=21KN,Fb=29KN,d1=5.65mm,l1=138mm,求:σs、σb、δ、ψ。
解:(1)计算SO,S1
S0=πd02/4 =3.14×102/4=78.5mm2
S1¬=πd12/4 =3.14×5.652/4=25mm2
③交变载荷 :是指大小、方向或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析载荷。
按载荷作用形式分:
拉伸载荷、压缩载荷、弯曲载荷、剪切载荷和扭转载荷等。如:P3图。
三、变形的概念及分类
金属材料受到载荷作用而产生的几何形式和尺寸的变化称为变形。
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
四、应力、内力
内力: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为保持其不变形,在材料内部作用作与外力相对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案

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案

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案一、课程名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二、授课对象:大学材料学专业本科生三、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加工、成形、热处理等过程,掌握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相关工艺,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的综合认识。

四、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等知识基础,以及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1. 金属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1)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组成,包括铁基合金和非铁基合金。

(2)晶体学基础知识:晶体的几何形态、晶体缺陷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3)不同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硬度等。

(4)金属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和耐蚀性能。

教学方式:理论课2. 金属材料加工和成形:(1)金属材料的加工和成形方法,包括锻造、轧制、拉伸等。

(2)不同加工和成形方法的原理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冷加工和热加工的比较。

(4)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断裂行为。

教学方式:理论课+实验课3. 热处理工艺:(1)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基础知识,包括回火、淬火、退火等。

(2)不同热处理工艺的原理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热处理中的相变和组织结构变化。

(4)热处理质量的检测方法。

教学方式:理论课+实验课6. 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参考资料:(1)《材料科学基础(上册)》、《材料科学基础(下册)》、《物理冶金学》等材料学教材。

(2)《金属热处理技术》、《热处理工艺》等相关热处理专业书籍。

(3)《金属学概论》、《材料工程》等工科类书籍。

七、考核方式:1. 学生平时表现和参与度:10%2. 期末考试成绩:60%3. 作业、实验和报告:30%注: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等,平时评定综合考虑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室操作能力等。

八、教学质量保障措施: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教案标题: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目标:1. 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了解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在材料性能改善中的应用。

3. 掌握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a. 金属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b. 金属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c. 常见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应用领域2.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a. 固溶处理b. 淬火处理c. 回火处理d. 等温处理e. 热处理工艺流程及其原理3.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控a. 温度选择b. 时间选择c. 冷却速率选择d.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4. 实验操作与分析a. 金属材料的样品制备b. 热处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c.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d. 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对比与讨论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以及热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控,使学生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实验法:设计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以及热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控。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与讨论,总结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5. 拓展延伸:介绍金属材料热处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 小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分析的合理性。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质,认识常见金属材料。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热处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质2. 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4. 常见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5. 金属热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质,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2. 教学难点: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利用实物模型或教具,直观地展示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热处理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热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质2. 第二课时: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第三课时: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4. 第四课时:常见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5. 第五课时:金属热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金属材料分类、性质以及热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金属热处理在工程应用中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金属材料图片、热处理视频、动画等。

2. 实物模型或教具:展示金属材料和热处理过程。

3. 案例资料:涉及金属热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4. 练习题库:供课后作业使用。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介绍金属热处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最新发展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加工工厂,实地了解金属热处理的过程和设备。

3. 开展课后研究项目,鼓励学生探索金属热处理技术的新应用。

3.4钢的热处理教案

3.4钢的热处理教案
教法
直观教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评价
师生互评,小组互评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具,动画
教学过程及主要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指采用适当方式将钢或钢制零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工艺
二、钢的退火和正火
1)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出炉的热处理工艺。
三、钢的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四、钢的回火
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低于727度的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空冷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低温回火(150℃-250℃)
2)中温回火(250℃-500℃)
3)高温回火(500℃-650℃)
五、钢的表面热处理
1)表面淬火:仅对零件表面进行淬火,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
①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②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2)化学热处理
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碳
②渗氮
教师:精讲
互问互答
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组间竞赛
作业:1、根据加热和冷却方法的不同,生产中有哪些热处理工艺
2、退火和正火的区别是什么
课题
3.4钢的热处理
课时
2
班级
21机电3/4班
课型
新课
时 间
2021年12月10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的概念
能力目标: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的工艺
德育目标: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教案目标: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热处理对其性能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1.理解金属材料: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学生将了解金属的特点、组织结构和性质,包括导热性、导电性、塑性等。

2.热处理基础:介绍热处理的概念和分类,包括退火、淬火、回火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热处理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热处理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热处理在金属制造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如强化材料、调整硬度和改善韧性等。

4.实践技能培养:组织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热处理过程,学习和掌握常见的金属热处理方法和技术。

5.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与热处理相关的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资源拓展:引导学生使用多种资源,如图书、互联网资料和专业期刊,进一步了解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7.总结反思:通过小结和讨论,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分享彼此的收获和体会。

金属热处理教案

金属热处理教案

金属热处理教案
引言:
金属热处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加工和制造业中的工艺,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温度和时间,以改变其力学性能、改善表面质
量和延长使用寿命。

本教案将介绍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常见的
热处理方法以及应用实例,以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了解并掌握金属
热处理的知识。

一、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1.1 金属热处理的定义和作用
1.2 金属的组织结构和相变规律
1.3 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反应
二、常见的金属热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2.1 全固溶处理
2.2 固溶处理与时效处理
2.3 淬火处理
2.4 空气冷却处理
2.5 淬火与回火处理
三、金属热处理技术的应用实例
3.1 钢材的热处理技术
3.2 铝合金的热处理技术
3.3 铜合金的热处理技术
3.4 不锈钢的热处理技术
四、金属热处理的设备和工艺控制
4.1 热处理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4.2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和控制
4.3 高温环境下的安全防护
五、金属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5.1 绿色环保金属热处理技术
5.2 智能化金属热处理设备
5.3 新型金属热处理材料的研发
结语:
金属热处理是提高金属材料性能与质量的重要工艺之一,它在现代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习者将对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和应用实例有更深入的认识,为未来的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在不断发展的制造业中,金属热处理技术也将持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4中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4中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4中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对其性能的影响;3.掌握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三、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和性能四、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方法五、教学过程:1.引入:金属材料是工业制品和生活用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具有优秀的导电、导热、机械性能等特点。

然而,金属材料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各种热处理工艺来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热处理工艺和方法。

2.知识介绍:2.1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导电、导热、韧性等优良性能。

2.2金属材料的分类根据金属元素的性质和配比不同,金属材料可分为纯金属和合金两大类。

2.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延展性等指标。

3.案例分析:学生们可以参考一些实际案例,例如汽车零件、建筑材料等,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热处理及使用性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4.热处理工艺:4.1固溶处理将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以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

4.2淬火处理将合金加热至临界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

4.3绝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固相线以上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以改变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5.实验操作:学生们可以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例如对不同材料的热处理,观察其变化和性能的差异。

6.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热处理工艺和方法,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七、作业布置:请学生们分组完成热处理案例分析,并撰写一份报告。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热处理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们的实际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一、课程概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属于材料工程学科的一部分。

本课程综合应用了材料科学、热力学、固态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旨在介绍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过程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加工性能,了解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原理。

2.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和分析方法。

3.熟悉金属材料的常见热处理工艺和设备。

4.了解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1.基本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金属晶体结构-晶体缺陷与异质相-金属的晶格缺陷与固溶体-金属的晶粒组织与晶界-金属的位错与塑性变形-金属的相图与相变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与应变-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变形与强化机制-韧性与脆性-疲劳与断裂3.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原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冷却处理-淬火处理-热处理设备与工艺4.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应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热处理工艺对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在材料设计与加工中的应用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等方式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度、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提供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讨论、课堂作业、小组项目、期末实验等。

五、教材参考书1.《金属材料导论》第四版,杨宗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韩士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第三版,张敏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了解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和原理;3.掌握金属材料的常见热处理工艺;4.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金属的特性和性质;(2)常见的金属材料分类。

2.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和原理:(1)热处理的基本概念;(2)热处理的分类和目的;(3)热处理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3.金属材料的常见热处理工艺:(1)退火;(2)淬火;(3)回火;(4)面冷加工;(5)预冷加工。

4.实践操作:(1)反射性金属的固溶处理;(2)不锈钢的淬火和回火处理;(3)铝合金的时效处理。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2.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介绍金属材料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30分钟)教师讲授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包括金属的特性和性质、常见的金属材料分类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意义。

3.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和原理(40分钟)教师讲解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目的,同时介绍热处理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金属材料的常见热处理工艺(40分钟)教师依次介绍金属材料的常见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淬火、回火、面冷加工和预冷加工。

结合实例和实验,深入分析每种工艺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5.实践操作(5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反射性金属的固溶处理、不锈钢的淬火和回火处理、铝合金的时效处理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化对热处理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6.总结与展望(15分钟)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并展望热处理在金属材料改性和加工中的重要性。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态度、课后作业等;2.学生的实践操作结果和报告;3.学生对热处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热处理 教案

热处理 教案

热处理教案教案标题:热处理教学目标:1. 了解热处理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热处理的常见方法和过程;3. 理解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4. 能够运用热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实例;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热处理的概念,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热处理的了解和应用场景;2. 提出热处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发学生对热处理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热处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介绍热处理的常见方法,如退火、淬火、回火等;3. 详细讲解每种热处理方法的原理和过程;4. 分析不同热处理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适合的热处理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热处理在解决材料问题中的应用。

四、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热处理实验演示,展示不同热处理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2. 总结不同热处理方法的优缺点;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解决材料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献、解答问题等;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教案中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热处理的定义、方法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热处理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

普通热处理教案

普通热处理教案

普通热处理教案教案标题:普通热处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热处理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3. 理解普通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PPT、教科书、实验手册等;2. 实验材料:不锈钢试样、热处理设备、试验用品(耳塞、手套等);3. 实验环境:实验室或工作室;4. 实验安全:确保实验室或工作室的安全设施完善,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和警示。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引发学生对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的思考;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金属制品更坚固耐用?为什么有些金属可以弯曲而不断裂?知识讲解:1. 介绍热处理的定义和作用,包括提高材料硬度、强度、耐腐蚀性等;2. 解释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步骤:加热、保温、冷却;3. 介绍普通热处理的常见方法:退火、正火、淬火等;4. 讲解普通热处理对材料晶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理。

实验演示:1. 展示不锈钢试样的普通热处理过程;2. 说明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演示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4. 讲解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小组分配一组不锈钢试样;2. 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普通热处理实验;3. 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4.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讨论与总结:1.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原因;3. 总结普通热处理的目的、方法和影响;4. 提出学生对于普通热处理的思考和问题。

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2. 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深入了解热处理的其他方法和应用。

评估:1. 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评分,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力;2. 对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度和质量进行评估;3. 对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和阅读任务上的表现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教案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热处理在机械工业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方法、种类;3.了解常用热处理设备;4.对45钢进行淬火、回火操作。

二、教学进程(总时间0.5天)三、教具1.铁碳平衡相图、C曲线图等相关挂图;2.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态实物及要进行热处理的工件—45钢小锤子;3.4KW箱式电阻炉两台,75KW箱式电阻炉、105KW井式气体渗碳炉、37KW箱热处理讲授内容一、热处理工艺的基本过程、特点及其应用1.热处理的应用钢是现代工业、农业、交通、国防及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金属材料,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对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其中热处理工艺就是提高和改善钢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如齿轮、曲轴、弹簧、锤子、刃具等它们的各种机械性能都是通过热处理的加工来达到要求的。

例1):弹簧件:目前用于制作弹簧工件的材料有很多种。

首先根据工件使用条件和要求选用合适的弹簧钢,然后加工成形。

这时虽然材料和工件的形状都达到了弹簧工件的要求,但性能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

这时工件在受力作用下就会发生塑性变形,无法起到弹簧工件的作用。

要想使工件充分体现出弹簧的特性,就要根据所用具体材料进行相应热处理来满足。

例2):家用菜刀、剪刀等,这些工件使用性能如何,热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刀具的质量,如硬度低时,易出现卷刃现象,如硬度过高,易出现断裂现象等。

例3):学生在钳工实习时制作的小锤子。

在钳工制作锤子时,所用工具有:锉刀、锯条和钻头等工具,它们同样是金属材料,为什么锤子能被加工得动?这说明这些工具的硬度比锤子的硬度高,所以能把锤子从原材料加工成锤子的形态。

但在钳工加工成形的锤子也只是一个半成品。

因为虽然锤子的形状,尺寸达到了要求,但它们的机械性能并没有达到要求。

如果这时用它锤击工件,锤子本身就会出现变形。

所以要想使锤子不但在尺寸和精度上达到要求而且在性能上也应达到技术要求,为此就要通过进行热处理来完成。

2.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定义: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固态金属或合金进行加热、保温和降温,以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制作工件的材料对热处理工艺有非常大的影响。

工件在进行热处理操作之前首先要确定工件的具体材料。

因为不同的材料,它的化学成份不同,它的热处理工艺也不同,否则可能使工件出现废品。

为了说明成份和工艺之间的关系,可通过铁—碳平衡图来了解(简介)。

1)工件加热升温的目的一般金属材料在常温下其内部组织有许多种。

例如钢在常温下其内部有珠光体、铁素体、马氏体、上、下贝氏体等组织。

随着温度的升高,当达到727℃或超过727℃时,就发生了组织转变。

常温的组织开始转变为高温的组织,也就是向奥氏体转变。

转变的温度和数量随材料种类不同而不同。

如含碳量为0.77%的钢,当温度达到727℃时,就会由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而含碳量为0.45%钢则需要加热到850℃时才全部转变为奥氏体(介绍A1、A3曲线的作用)。

工件加热的目的就是让金属材料由低温组织图2 铁碳平衡相图转变为高温组织(奥氏体)。

如果材料里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其组织转变就会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说确定材料种类对确定热处理工艺非常重要。

2)保温的目的金属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超过临界温度就会发生组织转变。

但是转变数量的多少同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和工件几何尺寸等因素有关。

工件加热到确定温度后,还要使工件表面温度和工件心部温度一样,也就是表面组织转变和心部组织转变一样。

因为工件烧透和组织转变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工件到温度后要进行保温。

3)降温的目的将高温下获得的内部是奥氏体组织的工件以不同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可以获得不同的金属组织。

因为金属材料内部组织不同,它的机械性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根二、热处理基本工艺方法热处理加工的特点与其它工种加工的特点最大的区别是:工件的几何尺寸不发生变化,而内部组织和机械性能发生改变。

1)退火目的: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消除内应力,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能,并为以后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图3 退火工艺图适用工件范围:一般为铸件、锻件、焊接件等毛坯。

具体工艺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

退火工艺操作:为使工件退火后能获得一个平衡的组织,对温度下降速度有严格要求,必须缓慢降温。

用45号钢制作的工件进行退火工艺作一介绍:首先选用加热设备,制订退火工艺,把工件装炉升温,适当保温后降温。

工件在炉内的降温要求非常慢,随着炉子的温度下降而降温,如将工件降到室温,需要几天或十几天的时间。

2)正火:目的: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消除内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图4 正火工艺适用工件范围:一般为铸件、锻件及粗车得到的工件。

正火工艺操作: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温度在Accm 以上30~50℃。

工件经过充分的保温使其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后,把工件从高温炉内取出,放在车间静止的空气当中冷却。

这种冷却方法叫空冷。

以同学们制作的锤子为例。

把它放在炉内,将炉温升到850℃进行充分保温后,马上将工件从炉内取出,拿到车间硬度有所提高,切削加工性能也能得到提高。

3)淬火目的:为了使工件获得马氏体组织,从而使工件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力学性能提高。

图5 淬火工艺图适用工件范围:轴类、齿轮、轴承、刀具、模具等。

同学们制作的锤子,也要进行淬火处理。

首先根据工件所用具体材料制定出操作工艺,然后根据工件的技术要求选择加热和淬火设备。

常用加热设备有:箱式电阻炉、盐浴炉、气体保护炉、高频炉、油炉、真空炉等设备。

淬火工艺方法:整体加热淬火、局部淬火、表面淬火、分级淬火等。

以45号钢的锤子为例介绍淬火处理。

首先选用合适的加热设备,用4KW 箱式电阻炉。

加热的目的就是要使工件内部组织获得奥氏体,加热温度为850℃。

在此温度下保温20分钟使其转变充分。

然后将工件出炉放入水中快速冷却降温,在非常快的冷却速度下奥氏体才能转变为马氏体。

冷却时间约为几秒钟。

如果冷却速度慢了,工件在冷却过程中就可能发生其它组织转变,而无法获得马氏体这种组织,也就无法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力学性能。

为了说明钢在冷却时组织和冷却速度的关系,可通过C 曲线(图6)说明简介。

只有冷却速度大于这种材料的临界冷却速度,才能转变为马氏体,否则就会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其它组织转变。

而对于合金钢来讲,由于材料里加入了各种不同的合金元素,不但改善了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同时也提高了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所以合金钢在冷却速度较慢的机油中进行冷却,也可以获得马氏体。

合金钢采用的冷却速度比碳钢的冷却速度更缓慢,还可以减少材料的内应力。

内应力达到一定极限,就会使工件产生变形和开裂,使工件报废。

由于淬火是最后一道工序,如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

根据材料不同,常用淬火介质有三大类:一种是水,碳钢常用;一种是20号机油,主要用于合金钢;另一种为化学试剂,常用于特殊材料的淬火冷却用。

0 t850 水冷保温20分根据工件不同技术要求还可采用其它操作方法来达到各种力学性能,如钳工用的手锯条。

手锯条在使用时经常出现断裂,而且主要发生在锯条的中间部位。

按理说,锯条两端有孔的位置受力最大,为什么端部不断裂。

这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法,使同一工件在不同部位获得不同的内部组织和不同的机械性能所反映的现象。

为了保证锯条具有良好的性能,中间部的硬度和强度非常高、但是很脆。

工作时锯条变形量超过极限,就会出现断裂。

而两头钻孔部位经过回火后,又把高的硬度和强度降低下来,它的韧性和塑性得到提高,所以有一点变形也不会出现断裂。

这样在一个工件上可体现不同的力学性能。

4)回火目的:降低工件淬火后的脆性,消除在快速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使组织趋于稳定,获得要求的机械性能。

适用工件范围:淬火以后的工件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具体工艺方法:回火工艺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常见的有3种:低温回火:加热温度为150~250℃之间,在保证工件高硬度等技术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材料内部的脆性和内应力。

同学制作的锤子在经过淬火后就要进行低温回火处理。

采用低温回火的典型工件还有:钻头、锯条、齿轮、锉刀、轴承等。

中温回火:加热温度为300~450℃之间,为使工件获得较好的弹性和一定的韧性和硬度。

此工艺常用于热锻模和弹簧工件。

如有的弹簧件在受力的情况下发生变形。

有时出现断裂或载荷卸去之后,形状没有回到原来的状态。

这些现象说明弹簧件的热处理质量没有达到技术要求。

高温回火:加热温度为500~650℃。

淬火+高温回火在机械工业中又叫调质热处理。

通过调质处理可使钢获得较好的综合的力学性能。

主要用于受力复杂工件,如轴类、曲轴、齿轮类等重要的机械零部件。

实习报告中有这样一道题:使拖拉机齿轮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而心部具有韧性,应选用那种热处理工艺操作?正确答案是采用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具体分析:钢的含碳量高,淬火后工件的强度硬度提高,而钢的韧性、塑性下降。

钢的含碳量低时,虽然经过淬火处理,但钢的硬度,强度也不会提高,而钢的韧性、塑性好。

根据钢的这一特点,在制作齿轮选用的材料上首先选用低碳钢将齿轮加工成形,这时的齿轮具备了韧性和塑性的要求。

为了使表面硬度、强度提高,采用工件表面渗碳的方法来改变齿轮表面层的含碳量。

将表面层的碳浓度由低碳钢转变为高碳钢,然后再进行淬火处理。

齿轮表面含碳量高的这一层就可以得到高的硬度和强度。

而齿轮的心部成份,虽然经过淬火处理其性能还保持原来比较好的韧性和塑性,这是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渗碳工艺如图7所示:渗碳方法可分为3种,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

渗碳温度为900℃,强渗4小时,渗层深度可达到1mm。

然后直接淬火处理。

图7 渗碳工艺图5)热处理工件质量检查质量检查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件内部组织检查,如金相分析,组织测定微裂纹检测、探伤等;另一类是工件硬度测量。

硬度计常见的有:布氏硬度计:布氏硬度符号是HB。

它用于测量退火、正火、调质处理后的工件硬度。

测量原理:工件在布氏硬度计上放平后,将标准压头(淬火后的钢球)压在工件表面。

在压力的作用下,将工件表面压出一个球形压痕。

去掉压力抬起压头后,用画有标尺的显微镜,测量压痕直径,得出数值后,根据换算表就能得出布氏硬度值。

洛氏硬度计:洛氏硬度符号HRC。

一般淬火、回火后的工件进行洛氏硬度测量。

测量原理:工件在硬度计上放平,然后压头压在工件的表面。

压头是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

将标准压力加在压头上,压头被压入工件表面越深,说明工件硬度越低,否则相反。

三、实际操作1.介绍安全知识。

2.工件选择:用同学们在钳工制作的锤子。

材料:45号钢3.技术要求:淬火后,硬度为HRC50~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