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
具体表此刻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相关阅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务必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务必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理解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群众领导。
简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简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
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它的历史功绩,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深刻认识和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意义作为历史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有相似之处。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万里长征中,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各种挫折后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找到了一个转折点,在这以后我们党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像在遵义会议以后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一样。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彻底战胜了长达20 年的占统治地位的“左”的错误,开始了追求现代化建设的革命,真正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人民。
因此,总结此次会议的历史经验,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经过粉碎“四人帮”、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中央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工作的充分准备,中共中央于1978 年12 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在政治路线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不是偶然的,除了有20多年来遭到几次严重挫折的反面教育外,最重要的是此次会议是在广泛深入开展真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进行的,会议正是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决摒弃“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实事求是地评价和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晚年在思想、理论上的错误,使党的思想路线重新转移到马列主义正确思想轨道上来。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党的工作重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随着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党的主要任务和指导方针。
当我国从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
概 况
出席者 会议内容 意义和影响
图像及影音资料
返回主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国共产党的工 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 要方面:
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第二,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返回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及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 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 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 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 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第四,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重点:
● 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 评价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否定 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无产 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 后还要进行多次的观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和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纪 念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二 十 周 年 纪 念 章
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运用唯物史观来阐述它的历史意义如下:1.促进社会主义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视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里程碑。
会议决定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重新评价和调整,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这次会议以实践的需要为出发点,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发展进行了重要调整和创新。
2.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会议决定推行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逐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推动农村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等农村改革的重要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农村土地制度,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引发知识分子参与和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倡实行知识分子的优势依托政策,鼓励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这使得知识分子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知识得到有效发挥,为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持。
5.开启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
这次会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方针,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建设。
同时,也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基于唯物史观可以概括为: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推动农村改革,促进知识分子参与和创新,开启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
这次会议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
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
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
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
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深远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深远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其历史深远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
本文将从经济改革、政治体制、外交政策等方面阐述这次全会的深远意义。
一、经济改革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经济改革方面的意义不可忽视。
1978年12月,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路和方针。
这次全会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础的改革开放方向,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实施了一系列的市场化经济改革措施。
这使得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乡镇企业、个体户等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外资向中国投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国有企业也经历了改革和重组,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该次全会决定实行以经济为中心的方针,强调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
这种改革使得政治体制更加科学合理,为国家决策和治理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
通过改革,中国建立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推行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有机结合的制度,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比较稳定和高效的政治领导和决策体系,为中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外交政策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该次全会,中国调整了与世界的关系,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的外交方针。
这一方针为中国的外交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推动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指导。
中国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和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探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经济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大经济影响在于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会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鼓励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
会议决定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使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
此外,会议还取消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实行了农村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这些经济改革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政治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会议决定对党的领导方式进行改革,提出了“实行集体领导、个别酝酿、集中决策、个别分工”的领导方式。
这种领导方式的创新,使得党的领导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凝聚人心,推动国家事务的顺利进行。
此外,会议还提出了“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原则,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关系,加强了党的领导,保证了国家政权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三、社会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议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推动了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会议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会议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这些社会改革举措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关键字:转折点新时期新探索引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意义不只是一个会议和一条政策,更是人民得以发展的重要转折。
经过文革动乱,中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社会的政治问题。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面貌最历史性的变化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一些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1.在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此举措的实施将中国的思想路线确立为马克思主义路线,为今后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指南,否定了以前的“两个凡是”方针,将中国的发展路线提到正确且持续上来。
2.在政治上果断停用“以经历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这个措施的提出说明了党的发展中心从此发生了变化,更加重视人民的发展,将中国以后的发展发向定为社会主义建设。
3.在组织上审查和解决了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领导人的是非功过问题,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提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同时,还采取措施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分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
这就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开辟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
改革开放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
对于冤假错案的处理,例如刘少奇等,也说明了党的改变和对于以前的误判的及时改正,也从侧面证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及重要作用研究综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及重要作用研究综述作者:徐行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9期摘要: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之际,回顾与梳理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的基本情况,在相当意义上有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去把握这次全会的内容精髓以及当代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路提供历史和科学依据。
近十年来,学界主要聚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其它重要会议的比較等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40周年纪念近十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展开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入探索,研究成果丰富,研究重点突出,研究热度持续。
鉴于此,本文试对近十年来学界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就该研究的焦点问题展开分析和评介,纰漏之处,恳请方家补正。
纵观2008年以来学界出版和发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1978年这次全会召开前后一段时期内中共中央的重要会议公报、决议、领导人讲话稿、参会者的回忆录和口述资料以及中国当时主流纸媒的报道内容等史料,在原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等主题内容。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研究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全面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明确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
此后,“伟大转折”这一历史意义被学界以及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广泛使用和认可。
近十年,学者们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基本达成共识,并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维度展开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意义的深度探索。
学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阐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一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首先,思想路线由“两个凡是”转变为实事求是。
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建设
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建设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建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已经历了30个春秋。
这30年,是艰辛开拓的30年,也是辉煌胜利的30年。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正确决策起了决定性作用。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我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它在党的建设方面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在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及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重新确立了我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由于我党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正确清醒的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缺乏认识和准备,使得党内“左”倾思想逐步发展,党内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盛行,这些思想观念都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本本主义,思想僵化、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盛行,这些严重败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
历史证明,不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于是,文革后邓小平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伟大气魄,率先举起“解放思想”的大旗,向党中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明确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支持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的大讨论,破除个人迷信,在这基础上,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思想路线。
正是在这个思想路线指导下,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应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这样,我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作者:张贺海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3年第06期[摘要]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形成确定了正确方向和原则,突破了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认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合适的制度基础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突破。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现代化;作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创了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
建国初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现代化建设则迎来了又一个高潮期,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也是现代化不断走向科学化的一个时期。
(一)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比较而言的。
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来说,它的主要特征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相对于苏联现代化道路而言,它的特征在于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不以消灭商品和市场为前提的社会主义为目标;它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中的明显缺陷,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要开辟一条全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首要的条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勇气,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使全党从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实践中形成的旧框框里摆脱出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因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端正了全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
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实际上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主要功绩,一是重新确定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
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决定健全党规党法,恢复被取消多年的纪律检查机构,重新成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明确指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
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
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11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11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1978年12月起,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历史和改革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这次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启了新的篇章。
此次会议的最重要成果包括以下几点:
1. 决议稿的通过:会议通过了新的决议稿,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决议稿指出,要坚决克服党内外一些人的思想观念的误区,大胆开展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 经济体制改革:会议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朝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并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
3. 农村改革:会议提出农村改革的重要议题,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励农民增加农业产出。
此举大力推动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 对外开放政策:会议强调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
这使中国能够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确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为中国取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改革举措的落地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物质福祉,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召开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当时的中国局势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次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开启了中国新时代的大门。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正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体制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国家财政出现了严重的赤字,物资短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
农村集体经济的不发达,导致大量农民生活贫困,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同时,中国承担了一系列不得不疲于应对的纷争和挑战,国际形势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为了一个转折点。
此次全会主要讨论了经济改革的具体方向和政策措施。
全会决定放开农田、农村的经济自由,允许农民合法经营、自愿互助、自由交易,逐渐解除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束缚。
同时,全会还决定发展国有企业的多种经营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这些决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新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仅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也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全会推动了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的开放,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它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意味着中国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四十余年过去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依然深远。
中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不仅让中国摆脱了贫困,也催生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改革。
中国的崛起让世界刮目相看,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同时,这次会议的召开也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和智慧,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勇于变革,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现代化
作者: 李纳森
作者机构: 武汉市江汉大学
出版物刊名: 理论与改革
页码: 3-5页
主题词: 一届三中全会;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进程;思想路线;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业化;邓小平;对外开放
摘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作出的战略决策和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错误口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它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事件。
以下是有关该会议的一些重要信息:一、背景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召开之际,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生产力低下,整个国家举步维艰,亟需采取新的改革政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该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的改革进程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二、议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共计9个日程,会议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关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党的团结的意见。
(2)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的决定。
(3)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关于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决定。
(5)关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决定。
三、重要决定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农村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在农村进行农村包产到户、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试点政策。
(2)推进城市改革。
会议确定了加大对城市和工业改革的支持力度,同意试行企业自负盈亏制度。
(3)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开展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责任制试点,试行经营自负盈亏、合同包干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4)深化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改革。
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人才培养,重视科技发展。
四、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引发了改革开放的总体方向,是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的实行也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展开的。
其次,会议提出的改革措施也在不断深入,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最后,该届三中全会还加强了党的领导,巩固了党的团结,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其决定和措施推进了中国的改革进程,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摘要】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对于中国而言,以十一届三中会为起点,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会作为扭转中国时局的一个关节点,同样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起到标志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动力、政治、思想等方面着手,分析全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现代化;影响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全面确立。
独立的社会主义中国积极投入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的征程。
但在探索期间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等错误,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针对当时中国发展中的思想、组织、领导、经济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整顿了和扭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断然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做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发展动力支撑。
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永
远都是一个国家成熟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提出了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重工业,通过一五计划的基本结束,使国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国家的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有了初步的基础。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是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大会决定鉴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四人帮”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所以,只有继续承接这个优良的开端,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夯实经济基础,才能为中国的稳健发展提供后备动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大胆的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实现了封闭半封闭的转向全面开放,实现了僵化半僵化转向了全面改革。
这一历史性的决策这个是以中国的发展为基点,以经济增长为侧重,加快全面建设的步伐为全局的结论。
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吸收先进的科学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就实质而言,市场经济理论也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反思和理论的丰富发展,对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确定了政治保障
十一届三种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确立了正确领导。
全会讨论并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十一届三种全会决定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全体党员和党的干部,人人遵守纪律,是恢复党和国家正常政治生活的起码要求;强调党中央和各级党委要加强集体领导。
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正确的思想引导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
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会议在充分肯定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我国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的同时,着重强调要从科学体系上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不能一切照搬照抄,不能搞“两个凡是”。
十一届三种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的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近代以来饱受屈辱、经历磨难的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复兴的新历史性飞跃,为追赶时代潮流抓住了关键的发展契机。
标志着中华民族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伟大复兴的真正开始,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实现民族复兴和探索的必然结果。
我们开创了一条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开始大踏步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从开国建制到改革开放,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由分到合、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折的话,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中华民族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新的历史转折。
全会标志着经历了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
号叫为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前进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也是现代化目标不断走向科学化的一个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伟大创造,中国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中进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从中凝结了邓小平的领导的智慧和经济谋略。
结语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积聚了新时期快速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启动提供了动力基础,初步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主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提供了组织与政治保障。
成为中国追赶世界的开始,为中国人民树立起了新的宏伟目标,有效的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蕾蕾,曹雷.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历史性突破中的标志性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1).
[2]李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新事业[j].学术论坛,2008(12).
[3]王雪梅.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j].首都师
范大学学报,2009年增刊.
[4]本报评论员.深入把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礼是贡献[n].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3日第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