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根教案及练习

合集下载

立方根数学教案

立方根数学教案

立方根数学教案标题:立方根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立方根的定义,掌握立方根的基本性质。

2. 能够正确计算一个数的立方根,解决与立方根有关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立方根的定义,掌握立方根的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和运用立方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比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27立方米,求其边长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sqrt[3]{a}$。

(2)基本性质:①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②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③零的立方根是零。

3. 练习巩固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熟悉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如何用立方根解决问题。

例如:“求-8的立方根”,“已知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64立方米,求其边长”。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立方根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如何计算立方根。

5.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与立方根相关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立方根的理解。

五、拓展阅读: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关于立方根的扩展知识,如立方根的历史、应用等,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立方根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立方根公式优秀教案

立方根公式优秀教案

立方根公式优秀教案引言立方根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初中数学中常常涉及到立方根的计算。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将介绍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立方根公式。

教学目标-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立方根公式教学内容1. 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介绍- 什么是立方根?- 立方根的性质有哪些?2. 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利用手算方法计算立方根- 使用计算器计算立方根3. 立方根的应用实例- 在几何中的应用:计算体积、边长等-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解决立方根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方法1. 前置知识铺垫:回顾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对立方根有初步的了解。

2. 案例研究: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立方根的应用场景,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应用立方根公式来解决问题。

3. 教学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详细介绍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并讲解其应用实例。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解决一些立方根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5. 个人练:分发作业让学生自主练立方根的计算和应用。

6. 成果展示: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解决的立方根问题,分享思路和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练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后的个人练中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分析学生在案例研究过程中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立方根公式。

立方根_八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立方根_八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立方根_八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开立方运算;3.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求立方根的运算能力;4.由立方与立方根的教学,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5.通过立方根符号的引入体验数学的简洁美.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会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练结合四、教学手段幻灯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方根我们是如何定义的?平方根有哪些性质?在同学们回答后,启发学生是否可试着给数的立方根下个定义.1.立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称数a的三次方根)用数学式表示为:若x3=a,则x叫做a的立方根,或称x叫做a的三次方根.2.立方根的表示方法:类似于平方根德表示方法,数a的立方根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读作“三次根号下a”,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3叫做根指数,注意,在前面我们学习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说过当根指数为2时可以省略不写,现在是立方根了,这个根指数3是绝对不可省的,否则就会与平方根混淆了,例如表示125的立方根,而则表示125的算术平方根.练习:用根号表示下列各数的立方根:3.开立方概念: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4.开立方运算与立方运算互为逆运算.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立方运算来求一些数的立方根.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解:(1)∵(-2)3=-8,(2)∵23=8,(4)∵(0.6)3=0.216,(5)∵03=0,下面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负数有没有平方根?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负数有没有立方根?请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由前面刚刚做过的题我们不难看出像8、0.126、103、这样的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像-8、、这样的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由此我们得了立方根的性质.5.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2)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3)0的立方根是0.这里我们不妨与平方根的性质做个比较,平方根中,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在平方根中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而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平方根与立方根唯一相同之处是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它本身.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解:(1)∵33=27,(2)∵(-3)3=-27,(5)∵(102)3=106,(6)∵(103)3=109,例3.解方程:(1)x3=0.125;(2)3(x-4)3-1536=0.解:(1)x3=0.125x=0.5.(2)3(x-4)3-1536=0(此题可由学生先做,教师纠正错误)3(x-4)3=1536(x-4)3=512x-4=8x=12.尽管我们学习了立方根,而我们也只能由立方根的定义求解x3=a(a为常数)这一类型的简单的三次方程,所以像第(2)小题,我们要把(x-4)看成一个整体,依然转化成为x3=a 的形式,再由立方根定义去解.填空练习:(1)1的平方根是____;立方根为____;算术平方根为____.(2)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____.(3)立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是____.(4)算术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是________.(5) 的立方根为________.(6) 的平方根为________.(7) 的立方根为________ .(8)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那么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立方根是____________.解:(1)±1;1;1.(2)0.(此题学生容易把1也算进去,注意纠正他们的错误.)(3)±1和0.(由此题,再复习一道立方根的性质.)(4)0,1.(此题有学生可能会忘掉0.)(5)-2(此题学生易得出-4的答案,应引导学生将翻译为-8,在求立方根,也有学生将看成得到,讲解时注意)(6) (此题首先让学生把计算出来,再求平方根,而且平方根有两个)(7)-2.(8) ,(此题引导学生先根据算术平方根来表示被开方数为a2,再表示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为a2+1,注意表示其平方根时有两个值.)六、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一定要与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相对比去理解.平方根与立方根是今后我们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它,尤其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七、作业教材P.141练习1、2、4.八、板书设计探究活动立方根近似值的求法当立方根是一位整数时,很容易求出这个立方根;但当立方根是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整数时,也能容易地求出吗?例如求140608的立方根,怎样求容易?下面就介绍它的巧妙求法.先用前三位数140来确定立方根的十位数.因为53<140<63,所以十位数是5,而不是6.再用最后一位数8来确定立方根的个位数.因为23=8,所以个位数是2.就是说,140608的立方根是52.确定立方根的个位数时要注意下面规律:我们知道:13=1,43=64,53=125,63=216,93=729,就是说当被开方数的末位数是1、4、5、6、9时,立方根的个位数就等于它本身(1、4、5、6、9);因为23=8,83=512,就是说当被开方数的末位数是8和2时,立方根的个位数就分别是2和8,叫做2与8互换原则;同样还有3与7互换原则(被开方数的末位数分别是3和7,立方根的个位数就分别是7和3).一般地,如果103<a<1003,且a是能开尽立方的数,那么就能用这种方法求a的立方根.请用这种方法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21952,50653,79507,287496,970299.一元二次方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在整式方程的前提下定义的.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元”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二次”指的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元”和“次”的概念搞清楚则给定义一元三次方程等打下基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指方程进行合并同类项整理后而言的.这实际上是给出要判定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首先要进行合并同类项整理,再按定义进行判断.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x(5x-2)=x(x+1)+4x2;(2)7x2+6=2x(3x+1);(3)(4)6x2=x;(5)2x2=5y;(6)-x2=0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5.例1 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6.练习1:教材P.5中1,2.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8mx-2m-1=0;(4)(b2+1)x2-bx+b=2;(5)2tx(x-5)=7-4tx.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四)总结、扩展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四、布置作业1.教材P.6 练习2.2.思考题: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五、板书设计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2.1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1.整式方程:……4.例1:……2.一元二次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5.练习:………………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三)德育渗透点:进一步使学生深刻体会转化以及方程的思想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题.2.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注意是方程的解,但不一定符合题意,因此求解后一定要检验,以确定适合题意的解.例如线段的长度不为负值,人的个数不能为分数等.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初一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实际上是据实际题意,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但有的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而是一元二次方程,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有关面积和体积方面的实际问题.(二)整体感知本小节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继续和发展.由于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一次方程组)解的应用题,一般都可以用算术方法解,而需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的应用题,一般说是不能用算术法来解的,所以,讲解本小节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说,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都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判断根是否适合题意,作出正确的答案.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其应用相当广泛,如在几何、物理及其他学科中都有大量问题存在;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面积、体积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的意识,渗透转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及数形结合的思想.(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2)长方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的体积?2.例1 现有长方形纸片一张,长19cm,宽15cm,需要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长方体型的纸盒?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9-2x)cm,宽为(15-2x)cm,据题意:(19-2x)(15-2x)=77.整理后,得x2-17x+52=0,解得x1=4,x2=13.∴当x=13时,15-2x=-11(不合题意,舍去.)答: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无盖盒子.本题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因为要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的长方体形的盒子,如果底面的长和宽分别能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这样依据长×宽=长方形面积,便可以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求出的两个根一定要进行实际题意的检验,本题如果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为13时,得到底面的宽为-11,则不合题意,所以x=13舍去.(3)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实际生活的问题,在学习本章之前,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但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之后,这个问题便可以解决.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由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练习1.章节前引例.学生笔答、板书、评价.练习2.教材P.42中4.学生笔答、板书、评价.注意:全面积=各部分面积之和.剩余面积=原面积-截取面积.例2 要做一个容积为750cm3,高是6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的长方形匣子,底面的长及宽应该各是多少(精确到0.1cm)?分析:底面的长和宽均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则长×宽×高=体积,这样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据题意,6x(x+5)=750,整理后,得x2+5x-125=0.解这个方程x1=9.0,x2=-14.0(不合题意,舍去).当x=9.0时,x+17=26.0,x+12=21.0.答:可以选用宽为21cm,长为26cm的长方形铁皮.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笔答,评价.(四)总结、扩展1.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均可借助图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题意,搞清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关系.2.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问题,例如线段的长不能为负.3.进一步体会数字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教法建议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定理2.掌握定理“过梯形一腰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3.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二、教学设计引导分析、类比探索,讨论式三、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2.教学难点: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什么区别?三角形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叙述定理).2.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1、推论2(学生叙述,教师画草图,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复习).(由线段EF引入梯形中位线定义)【引入新课】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现在我们来研究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如图所示:EF是的中位线,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EF与BC有什么关系?()(2)如果,那么DF与FC,AD与GC是否相等?为什么?(3)EF与AD、BG 有何关系?,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梯形ABGD,则EF为梯形ABGD的中位线.由此得出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计论证明方法,教师总结).已知: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求证:.分析:把EF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然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证得.说明:延长BC到E,使,或连结AN并延长AN到E,使,这两种方法都需证三点共线(A、N、E或B、C、E)较麻烦,所以可连结AN并延长,交BC线于点E,这样只需证即可得,从而证出定理结论.证明:连结AN并交BC延长线于点E.又,∴MN是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复习小学学过的梯形面积公式.(其中a、b表示两底,h表示高)因为梯形中位线所以有下面公式:例题:如图所示,有一块四边形的地ABCD,测得,顶点B、C到AD的距离分别为10m、4m,求这块地的面积.分析: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计算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作适当的辅助线把它分割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然后利用这些较熟悉的面积公式来计算任意多边形的面积.解:,答:这块地的面积是182 .说明:在几何有关计算中,常常需要用代数知识,如列方程求未知量;在列方程时又需要根据几何中的定理,提醒学生注意数形结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结】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总结)(1)什么叫梯形中位线?梯形有几条中位线?(2)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3)梯形中位线定理的特点是什么?(同一个题没下有两个结论,一是中位线与底的位置关系;二是中位线与底的数量关系).(4)怎样计算梯形面积?怎样计算任意多边形面积?(用投影仪)学过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后,可以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分别看成是梯形、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七、布置作业教材P188中8、P189中10、11.B组2(选做)九、板书设计课题:§4.6 正方形(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会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双边合作如:在教学时可播放转换动画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可视思维过程,从而掌握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方法.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3)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4)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5)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教学过程: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按要求对折一下,裁出正方形纸片.问:所得的图形是矩形吗?它与一般的矩形有什么不同?所得的图形是菱形吗?它与一般的菱形有什么不同?所得的图形在小学里学习时称它为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由此得出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一)新课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请同学们推断出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性质1、(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立方根》优质教案

《立方根》优质教案

《立方根》优质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3节《立方根》。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立方根的定义,立方根的性质,立方根的运算方法,以及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 立方根的运算方法。

3. 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并提出问题:“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是边长的三次方。

2. 立方根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知道一个数的立方是另一个数,那么我们如何求出这个数呢?”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可以得出这个数就是原数的立方根。

教师给出立方根的定义,并解释立方根的性质。

3. 立方根的运算方法:4. 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求这个正方体的边长。

”学生运用立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1. 立方根的定义。

2. 立方根的性质。

3. 立方根的运算方法。

4. 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数的立方是27,求这个数。

答案:3。

2. 题目:已知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米,求这个正方体的边长。

答案:4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立方根的知识,哪些学生需要进一步辅导。

2.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个拓展问题:“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巩固立方根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1. 立方根的定义:教师在讲解立方根的定义时,应强调“立方根”就是一个数乘以自身两次后得到的结果。

数学《立方根》教案

数学《立方根》教案

数学《立方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7页“立方根”。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学会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难点: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并提出问题:“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是边长的三次方。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正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出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将这个数分解成三个相同的因数,即为这个数的立方根。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立方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应用拓展: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米,求这个正方体的边长。

”学生通过运用立方根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立方根:正方体的体积 = 边长× 边长× 边长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将这个数分解成三个相同的因数七、作业设计1. 请用立方根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冰激凌在冷冻过程中会膨胀。

答案:冰激凌在冷冻过程中会膨胀,是因为冰激凌的体积是冰激凌温度三次方的函数,当温度降低时,体积增大。

2. 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求这个正方体的边长。

答案: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是3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正方体的体积引入立方根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立方根 教案

立方根 教案

《立方根》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立方根的概念,立方根的性质.2.内容解析立方根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空间形体都是三维的,有关体积等的计算经常涉及开立方运算;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根的特例一样,它对进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质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同时,也能丰富学生对无理数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根概念和求法的基础上的一节内容,因此,可以类比平方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探索立方根的概念、求法和性质,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2)会求某些数的立方根.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类比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立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类比开平方与求平方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得出开立方与求立方同样具有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对于任何给定的数a,都可以求出它的立方根3a.三、重点难点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问题1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 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该是多少?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倾听学生的解题过程,并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如下:解:设包装箱的边长为x m,则x3=27.因为33=27,所以x=3.答:这个水箱的边长是3 m.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立方体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亲身感受立方根的计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问题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求它的体积,是什么运算呢?已知正方体的体积求棱长,又是什么运算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开平方运算,猜想出已知正方体的体积求棱长是开立方运算,从而引出要研究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立方运算与开立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有初步认识,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准备.2.复习回顾问题3平方根的概念是什么?平方根有什么性质?开平方与平方运算有何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设计意图:学生回顾平方根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做好铺垫.3.形成概念问题4同学们能类比平方根的概念,给出立方根的概念吗?师生活动:教师启发学生,平方根与立方根概念的叙述方式与方法是相似的,只是存在细微的差别而已.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进而得到立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设计意图:类比平方根的概念,探究立方根的概念,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问题5请求出下列括号中的数.各题中是求什么数?各自是什么运算?(1)35-()=( ); (2)30.001( )=. 参考答案:(1)-125,求立方数,是求立方运算;(2)0.1,求立方根数,是开立方运算. 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回答,如出现不完整或错误,请其他同学补充或修正,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同时类比开平方与求平方互为逆运算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开立方与求立方也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可求出一个数的立方根.4.归纳性质问题6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1)因为32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2)因为30.064( )=,所以0.064的立方根是( ).(3)因为38( )=-,所以-8的立方根是( ). (4)因为3827( )=-,所以827-的立方根是( ). (5)因为30( )=,所以0的立方根是( ).参考答案:(1)2;(2)0.4,0.4;(3)-2,-2;(4)23-,23-;(5)0,0.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评,教师就共性问题进行补充说明.追问1 对于328=,除了2以外,是否有其他的数,它的立方也等于8呢?(对于其余几个问题类似设问.)师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并作答,教师及时点评.学生观看《探究立方根的性质》的微课.追问2 现在你能发现正数、负数、0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一个负数有几个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立方根的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学生感受任何一个数都有立方根,以及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在对数的立方根的性质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问题7 类似于平方根,一个数a 的立方根如何表示?师生活动: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明晰:一个数a 的立方根,用符号“3a ”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 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3a 中的根指数不能省略.追问:数的平方根与数的立方根有什么不同?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根的数目等方面加以区别.参考答案:(1)定义不同:如果2x a =,那么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如果3x a =,那么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2)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不同:在平方根a 必须是非负数(a ≥0a 可以取任意数值.(3)方根的数目不同: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4)算术根不同:在正数a 的平方根±a a a 的算术平方根,正数a 就是a 的三次算术根.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问题8 填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式子表示出来.(1)因为_____83=-,_____83=-,所以338_____8--;(2_____=,_____=参考答案:(1)-2,-2,=;(2)25-,25-=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学生观看《探究立方根的性质》的交互动画,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归纳总结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立方根的关系:一般地,33a a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讨一个数的立方根和它的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由此可以将求负数的立方根的问题转化为求正数的立方根的问题.5.应用新知例1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833-;(2)1258;(3)0.729;(4)-1. 参考答案:(1)-32;(2)25;(3)0.9;(4)-1.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示范规范的解题过程.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并指出各式的意义:(1)364;(2)381-;(3)36427-;(4)01.0;(5)81±. 参考答案:(1)4;(2)-12;(3)-34;(4)0.1;(5)±9.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就存在的问题加以更正.设计意图:例1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的知识背景中寻求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来加深对立方根概念的理解.例2通过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运算训练,来提高运算能力.6.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如何叙述?(3)立方根和平方根有何联系与区别?(4)本节课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利用自主与合作的方式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使所学知识系统化.7.布置作业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216的立方根是6;(2)81-的立方根是21±; (3)—3没有立方根;(4)a 的立方根是负数,a 必是负数.2.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2764-;(2)0;(3)310-;(4)0.512;(5)27174.3.求下列各式的值:(1)3064.0;(2)3833-;(3)(4. 4.(1)64的立方根是 ;(2)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它本身,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的平方根,这个数是 .参考答案:1.(1)正确;(2)错误;(3)错误;(4)正确.2.(1)34-;(2)0;(3)10-;(4)0.8;(5)53. 3.(1)0.4;(2)-32;(3)5;(4)-1. 4.(1)2;(2)0或±1,0或1.。

立方根浙教版教案

立方根浙教版教案

立方根浙教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四章“立方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立方根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立方根的性质等。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理解立方根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立方根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难点:立方根的性质,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立方根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立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记作x=³√a。

”3.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4. 立方根的性质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求27的立方根。

”学生解答:“27的立方根是3,因为3的立方等于27。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求125的立方根。

”学生解答:“125的立方根是5,因为5的立方等于125。

”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8,27,64,125。

2. 判断下列各数是否有立方根:9,10,27,125。

答案:1. 8的立方根是2,27的立方根是3,64的立方根是4,125的立方根是5。

2. 9的立方根是3,10没有立方根,27的立方根是3,125的立方根是5。

六、板书设计立方根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记作x=³√a。

性质: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原数的性质相同。

例题:求27的立方根。

练习:求125的立方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8,27,64,125。

2. 判断下列各数是否有立方根:9,10,27,125。

答案:1. 8的立方根是2,27的立方根是3,64的立方根是4,125的立方根是5。

立方根教案

立方根教案

立方根教案标题:立方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

2. 掌握计算整数和小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3. 发现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教材、电子白板、计算器。

2. 教学资源:立方根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 引入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立方根吗?它与立方又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立方根是一个数的立方的解,即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能够被立方得到该数的数。

步骤二:理解立方根的概念1. 通过示例解释立方根的概念:例如,2的立方根是多少?即需要找到一个数,使得这个数的立方等于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估算的方法找到答案。

2. 引导学生总结立方根的特点:立方根是找到一个数,使得这个数的立方等于给定数。

3. 讲解立方根的符号表示:用∛表示立方根。

步骤三:计算整数的立方根1. 通过示例,讲解计算整数的立方根的方法:例如,计算27的立方根,即需要找到一个整数,使得这个整数的立方等于27。

可以使用试错法找到答案。

2. 教师示范计算几个整数的立方根,鼓励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

步骤四:计算小数的立方根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立方根。

提醒学生可以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计算。

2. 通过示例,讲解计算小数的立方根的方法:例如,计算0.008的立方根,可以将其转化为0.008的分数形式,再计算该分数的立方根。

步骤五: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1. 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

提问: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多少?2. 学生回答后,讲解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说明这个数的立方等于2的立方,即该数等于2的立方。

五、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立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

六、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不同数的立方根。

2. 监督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解答出题。

《立方根》教案

《立方根》教案

《立方根》教案教案:《立方根》(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立方根。

2.能够找出给定数的立方根。

3.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2.理解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难点:1.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2.难题解析与策略。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具、课堂练习题。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小明有一块长为8米、宽为8米、高为8米的立方体,求立方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思考立方体和立方根之间的关系。

3.提出问题:“如果已知一个数的体积,如何求这个数的边长呢?”Step 2. 讲解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立方根是指一个数的立方等于给定数的运算。

2.性质:a)任何正整数的立方根都是正整数。

b)任何负整数的立方根既可以是正整数也可以是负整数。

Step 3. 计算立方根1.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法求解立方根。

2.介绍立方根的计算方法:a)开方法:将一个数的立方根写成开平方的形式,然后用平方根的计算方法求解。

b)近似法:通过近似计算得到一个数的近似立方根。

3.示范计算方法,并进行练习。

Step 4. 难题解析与讨论1.给出一些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解析难题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Step 5. 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班级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讲解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学生能够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学会通过开方法和近似法求解立方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解析难题,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策略。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答问题,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立方根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立方根教学设计教案

立方根教学设计教案

立方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2.掌握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3.能够应用立方根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

教学重点:1.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2.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2.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

2.尺子、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概念引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2.提出问题:“你知道平方根以外的其他根吗?”,并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3.引入立方根的概念:“立方根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

”4.展示相关示例,如8的立方根是2,因为2³=8Step 2:立方根的性质(15分钟)1.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立方根性质总结。

2.学生根据相关性质进行讨论,并提问与解答。

Step 3:立方根的求解方法(30分钟)1.通过示例引入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示例1:求解27的立方根。

示例2:求解250的立方根。

2.教师讲解以下两种求解方法:方法一:通过试探法求解立方根。

方法二:通过立方根的计算公式求解立方根。

3.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4.教师选择几道题进行讲解。

Step 4:应用立方根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2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立方根进行求解。

示例1:长方体的体积为343立方米,求边长。

示例2:一个水果箱的体积为512立方厘米,求最长的边长。

示例3: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立方厘米,求边长。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与解答。

3.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与答案。

Step 5:归纳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以及求解方法。

2.布置作业: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题,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Step 6:课堂小结与回顾(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提问学生对立方根的理解情况,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学其他高次方根的概念与求解方法,如四次根、五次根等。

2.3立方根(教案)

2.3立方根(教案)
举例解释:
-重点讲解∛8=2,因为2×2×2=8,强调“三次方”的概念。
-通过具体的计算例题,如∛27、∛-64,展示计算方法,强调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对比∛8和-∛8,说明正负数的立方根性质,以及立方根的唯一性。
2.教学难点
-立方根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对立方根的概念感到抽象,难以理解一个数的立方根实际上是一个数乘以自身两次后的结果。
3.数学建模:运用立方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建模素养。
4.数学运算:熟练进行立方根的计算,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运算能力,提高数学运算素养。
5.数据分析: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增强数据分析素养。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用性和知识深度,以适应七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通过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抽象出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2.逻辑推理:在学习立方根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增强推理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立方根的基本概念。立方根是一个数的三次方等于另一个数时,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立方根。它是解决与立方体体积、三次方等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厘米,如何求出它的边长?通过计算立方根,我们可以得出边长是4厘米。这个案例展示了立方根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立方根教案3

立方根教案3

3.3立方根(教案)哈镇学校 付利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

(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3)能用开立方运算求数的立方根,体会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三)情感目标:体会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重点:本节重点是立方根的意义、性质。

三、教学难点:本节难点是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口答:(1) 平方根的概念?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0)的平方根?(2) 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么?2.计算:(二)合作学习:(1) 412 (2) ±22)7(81)5(- (3)+-给出一个3×3×3魔方,并提问这是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单位立方体组成的魔方?(三)想一想:1、要做一个体积为27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模型,它的棱要多少长?你是怎么知道的?2、什么数的立方等于-27?归纳:1.立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即X 3=a ,把X 叫做a 的立方根。

如53=125 则把5叫做125的立方根。

(-5)3=-125 则把-5叫做-125的立方根。

数a 的立方根用符号“”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 ” .2.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开立方与立方也是互为逆运算,因此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四)例题讲解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8 (2) 8(3) (4)0.216(5)0引导学生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得出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2、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3、0的立方根还是0。

827让学生说出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是本身的数分别是多少?。

练一练:抢答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立方根教案范文

立方根教案范文

立方根教案范文教案标题:探索立方根的发现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学会计算给定数的立方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学习体验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学会计算立方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立方根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相关教学课件。

2.粉笔、黑板或白板。

3.学生用的小纸板、铅笔、数学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与探索(15分钟)1.教师将一个立方体模型放在桌上,让学生推测这个立方体的边长是多少。

2.让学生尝试自己通过实验的方式测量这个立方体的边长,并将结果告诉全班。

3.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可以用来计算立方根的方法,并展示其中一种方法。

第二节:概念与定义(1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立方根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立方根的定义和特点。

2.让学生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立方根的概念。

第三节:立方根的计算(30分钟)1.教师通过多个具体的实例,介绍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示例,试着自己计算一些数的立方根。

3.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和讨论计算立方根的方法,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四节:巩固与延伸(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立方根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辅导他们正确解题的方法。

2.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发现和总结立方根的其他特点和计算方法。

第五节:课堂总结与展示(10分钟)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做的成果和发现,并与全班共同总结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和特点。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教学评价:1.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并记录在个人评价表中。

2.学生通过完成课堂活动的表现,以及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互评和自评。

立方根教案人教版

立方根教案人教版

立方根教案人教版章节一:立方根的概念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立方根的定义。

2. 让学生能够运用立方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出立方根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立方根的存在。

2. 讲解立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等。

教学步骤:1. 引入立方根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的概念解决。

章节二:立方根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立方根的方法。

2. 让学生能够运用立方根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如分数的立方根、小数的立方根等。

2.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的计算方法解决。

教学步骤:1. 讲解立方根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的计算方法解决。

章节三:立方根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计算立方体的表面积等。

2. 讲解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教学步骤:1.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应用。

2. 讲解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章节四:立方根的综合训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立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立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进行立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练习。

2.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五:立方根的拓展学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拓展知识。

2. 让学生能够运用立方根的拓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立方根的拓展知识,如立方根的运算规律、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关系等。

2.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的拓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立方根教案人教版

立方根教案人教版

立方根教案人教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1.2 教学内容立方根的定义。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步骤。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的概念。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1.4 教学准备立方根的定义PPT。

求立方根的例题PPT。

1.5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概念,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立方根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步骤,让学生通过例题学习并巩固。

第二章:立方根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性质。

让学生能够运用立方根的性质解决问题。

2.2 教学内容立方根的性质。

运用立方根的性质解决问题。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立方根的性质。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的性质解决问题。

2.4 教学准备立方根的性质PPT。

运用立方根性质解决问题的练习题PPT。

2.5 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立方根的概念,引出立方根的性质。

2. 讲解:讲解立方根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立方根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三章:立方根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准备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PPT。

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PPT。

3.5 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立方根的性质,引出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讲解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立方根的综合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立方根的计算优秀教案

立方根的计算优秀教案

立方根的计算优秀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如何计算一个数字的立方根。

立方根是指一个数字的立方等于该数字本身的平方根。

本教案将使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和步骤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计算立方根。

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1.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2. 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计算立方根;3.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步骤本教案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引入立方根的概念(10分钟)- 向学生介绍立方根的概念和定义;- 解释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提供示例数字,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立方根。

第二步:运用数学公式计算立方根(20分钟)- 介绍计算立方根的数学公式;- 演示如何使用该公式计算立方根;- 让学生进行几个练题,指导他们按照步骤计算立方根。

第三步:练与应用(15分钟)- 提供一系列数字,要求学生计算每个数字的立方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立方根的计算。

第四步:复和巩固(10分钟)- 对学生进行立方根计算的复;- 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教学资源- 纸和笔;- 演示文稿或白板;- 练题。

评估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批改学生完成的练题;- 给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扩展研究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其他数学运算的计算方法也很重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如何计算其他数学运算,如平方、开方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论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掌握和运用计算立方根的方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练习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立方根教案及练习正式版

立方根教案及练习正式版

立方根教案及练习正式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13.2立方根1、归纳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即如果3x a =,那么x 叫做a 的立方根2、探究: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因为328=,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30.50.125=,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因为()300=,所以0的立方根是( ) 因为()328-=-,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328327⎛⎫-=- ⎪⎝⎭,所以8的立方根是( )一个数a a 叫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不能省略,若省略表示273=表示27-3=-. 3、探究: ____,____,==____,____==利用开立方和立方互为逆运算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就可以利用这种互逆关系,检验其正确性,求负数的立)0a =>。

4、 例 求下列各式的值:(1)364; (2)27-; (3)327102 (4)310001-; (5)64±; (6)64(7)125x 3=8 (8)(-2+x )3=-216 (9)32-x =-2 (10)27(x +1)3+64=05、已知643+a +|b 3-27|=0,求(a -b )b的立方根.练习题 一、填空题:1、a 的立方根是 ,-a 的立方根是 ;若x 3=a , 则x=33a= ;33)(a -= ;-33a= ;)(33a =2、每一个数a 都只有 个立方根;即正数只有 个立方根;负数只有 个立方根;零只有 个立方根,就是 本身。

3、2的立方等于 ,8的立方根是 ;(-3)3= ,-27的立方根是4、0.064的立方根是 ; 的立方根是-4; 的立方根是32,364的平方根是______ 5、计算:3125.0= ;335= ;)13(33= ;)13(33-=33)3(-= ;-3641= ;-38-= ;31-=327= ;3278= ;-3001.0= ;33)2(-=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5是125的立方根 ( )2、±4是64的立方根 ( )3、-2.5是-15.625的立方根 ( )4、(-4)3 的立方根是-4 ( ) 三、解答题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 27; (2)-38; (3)1; (4) 0.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31000(2);37291000; (3) 364125-; (4) 31;3、计算:(1)38321+ (2)327102---13.2立方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目标(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2)掌握立方根的三条性质,体会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异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归纳: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即如果3x a
=,那么x叫做a 的立方根
2、探究: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
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因为328
=,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3
0.50.125
=,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因为()300=,所以0的立方根是()因为()328
-=-,所以8的立方根是()因为
3
28
327
⎛⎫
-=-

⎝⎭
,所以8的立方根是()
一个数a a叫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不能省略,若省略表示273
=表示27
-3
=-.
3、探究:____,____,
==-
____,____
==
利用开立方和立方互为逆运算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就可以利用这种互逆关系,检验其正确性,求负数的立
)0
a
=>。

4、例求下列各式的值:
(1)364;(3)3
27
10
2(4)3
1000
1
-;(5)64
±;(6)64
(7)125x3=8 (9)32
-
x =-2 (10)27(x+1)3+64=0
5、已知64
3+
a+|b3-27|=0,求(a-b)b的立方根.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a 的立方根是 ,-a 的立方根是 ;若x 3=a , 则x=
3
3
a
= ;3
3
)
(a -= ;-3
3
a
= ;)
(3
3
a =
2、每一个数a 都只有 个立方根;即正数只有 个立方根;负数只有 个立方根;零只有 个立方根,就是 本身。

3、2的立方等于 ,8的立方根是 ;(-3)3= ,-27的立方根是
4、0.064的立方根是 ; 的立方根是-4; 的立方根是3
2,3
64的平方根是______ 5、计算:
3
3
5
= ;)
13(33
= ;)
13(33
-= ;
3
3
)
3(-= ;-38-= ;
-3
001
.0= ;3
3
)
2(-=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5是125的立方根 ( )
2、±4是64的立方根 ( )
3、-2.5是-15.625的立方根 ( )
4、(-4)3 的立方根是-4 ( )
3、计算:(1)38
3
2
1+ (2)327
10
2-
-- 二次根式知识点总结及应用
一、基本知识点 1.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1)形如 的 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即一个 的算术平方根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
(2)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3)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 非负性
0()
a ≥0 2(2)(0)
a = ≥
=
(0,0)a b = ≥ ≥
3.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次根式乘法法则
二次根式除法法则
二次根式的加减: (一化,二找,三合并 )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Ps:类似于合并同类项,关键是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原来学习的运算律(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仍然适用
二、典型题
1.x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2+x -x 23-; (2)x --
1
1
+x ; (3)2||12--x x ;
2.若x 、y 为实数,y =2-x +x -2-3.则y
x =
3.根据下列条件,求字母x 的取值范围:
(1)3)3(2
+=+x x ; (2)x x -=2; (3)122
+-x x =1-x ;
(4)22)3()2(-+-x x =1 ;
6.若最简二次根式
145
2
+x 与最简二次根式164-x 可以合并,则x 的取值为 10. 若3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则=-b a 3
1.若,3=xy 求
y x y x y x
+的值
2.若35-=x ,求
562
++x x 的值。

作业
3.
1
1
m +有意义,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7.
2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2. 若1a b
-+互为相反数,则()2005
_____________a b -=。

14. 下列各式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00)
a b =
≥>
(0,0)
a b = ≥

(0,0)a b = ≥>
15. 若23
a
)A. 52a
- B. 12a
- C. 25
a- D. 21
a-
19.

A. 0
B. 42
a- C. 24a
- D. 24a
-或42
a-
21. 2440
y y
-+=,求xy的值。

21. 已知
()1
1
3
9
3
2
2
+
+
=
+
-
+
-
y
x
x
x
y
x
,求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