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平面向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与强基计划)系列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_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无论接受教育的人将来从事的工作是否与数学有关,终极培养目标都可描述为: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这“三会”就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了本节课。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并能运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简单平面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过程, 感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积极探索勇于发现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其推导。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 引入新课情境: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所有旋律都是由7个基本音符谱成的,那么平面内的所有向量能否由几个基本向量来表示呢?【设计意图】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暗含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本质。

复习1: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复习2: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提出问题:反之呢?如图的向量 a 能否用向量表示呢?接着让学生拿出方格纸,通过作图的方法探究下面问题【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解读中曾指出:数学眼光是什么呢?主要表现为数学抽象,而与数学抽象关系密切的是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实现数学抽象的思维基础。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先把问题直观化,让同学们通过在方格纸上作图,直观感受向量的分解。

接着提出以下问题:1e 2e【师生活动】师生共同用PPT 展示向量a 的分解过程,并在展示过程中进一步提出小问题:(1)为何要把向量平移使其共起点?(2)利用什么知识对向量a 进行分解?(3)为什么OB OA a +=11e OA λ=22e OB λ=呢?学生回答问题。

2024年备课教案电子版(

2024年备课教案电子版(

2024年备课教案电子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向量的定义、表示方法、向量的相等、相反、平行和垂直等基本性质,以及向量线性运算的法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向量的表示方法。

2. 掌握向量基本性质,如相等、相反、平行和垂直。

3. 学会向量线性运算的法则,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量线性运算的法则。

教学重点:向量基本性质和线性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力的合成和分解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1) 向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向量的基本性质,如相等、相反、平行和垂直。

(3) 向量线性运算的法则。

3. 例题讲解:讲解向量线性运算的例题,并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2. 主要内容:(1) 向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向量的基本性质。

(3) 向量线性运算的法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判断题:向量可以表示力、速度等物理量。

()(2)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向量的线性运算?()A. 向量的乘法B. 向量的除法C. 向量的加法D. 向量的减法(3) 计算题:已知向量a和向量b,求向量a+2b的结果。

2. 答案:(1) √(2) C(3) 解题过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向量基本概念和线性运算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向量的应用,如物理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几何中的向量坐标表示等。

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向量线性运算的法则。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选择。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数学课件(新教材人教A版强基版):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数学课件(新教材人教A版强基版):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试用
a,b
表示D→E为__32_b_-__12_a_,若A→B⊥D→E,则∠ACB
π 的最大值为___6___.
D→E=C→E-C→D=32b-12a, A→B=C→B-C→A=b-a, 由A→B⊥D→E得(3b-a)·(b-a)=0,
即3b2+a2=4a·b, 所以 cos∠ACB=|aa|·|bb|=34b|2a+||ba| 2≥24|3a||a|b|||b|= 23,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在△ABC 中,|O→B-O→C|=|O→B+O→C-2O→A|, 即|C→B|=|(O→B-O→A)+(O→C-O→A)|, 即|A→B-A→C|=|A→B+A→C|, 所以(A→B-A→C)2=(A→B+A→C)2, 即A→B2-2A→B·A→C+A→C2=A→B2+2A→B·A→C+A→C2, 得 4A→B·A→C=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在△ABC 中,A=π3,G 为△ABC 的重心,若A→G·A→B=A→G·A→C=6,则△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
A. 3
43 B. 3
√C.2
D.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A→G·A→B=A→G·A→C,可得A→G·(A→B-A→C)=A→G·C→B=0,则有 AG⊥BC, 又在△ABC 中,A=π3,G 为△ABC 的重心,则△ABC 为等边三角形. 则A→G·A→B=23×12(A→B+A→C)·A→B=13|A→B|2+|A→B|2cos π3=12|A→B|2=6, 解得|A→B|=2 3,
方法一 由题意得|a|=1,|b|=2, a·b=sin θ- 3cos θ=2sinθ-π3, 所以|2a-b|2=4|a|2+|b|2-4a·b=4×12+22-8sinθ-π3=8-8sinθ-π3. 所以|2a-b|2的最大值为8-8×(-1)=16, 故|2a-b|的最大值为 4此时θ=2kπ-π6,k∈Z.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精选10篇)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精选10篇)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精选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精选10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说教材)PPT课件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说教材)PPT课件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5、通过与数及其运算的类比,向量法与坐标法 的类比,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突出思想性 。 向量及其运算与数及其运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研究的思想方法上可以进行类比.这种类比可 以打开学生讨论向量问题的思路,同时还能使向 量的学习找到合适的思维固着点.为此,教科书 在向量概念的引入,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 量积运算等内容的展开上,都注意与数及其运算 (加、减、乘)进行类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大量实例,体会向量语言或运算在解决 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工具作用。
2、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工具, 通过本章学习,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
3、本章较多地运用了几何直观、类比、特殊到 一般等思维方法,应认真体会这些方法,逐渐提 高理性思维能力。
4、通过本章的学习,逐步认识向量的科学价值, 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 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平面向量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较多,特别是三角函 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复数等。平面向量既 有代数形式又有几何意义,对于一道平面向量的 问题,往往既可以利用代数的方法,又可以从几 何方法的角度考虑,也可以对整体对象进行思考。 在运用向量法处理函数问题、三角函数问题、函 数问题时,给传统的解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数 学中的推理、运算开辟了新的途径,实现了几何 的代数化,为数与形的结合作了很好地铺垫,而 且运用向量法解题在知识的联系、转化和问题的 解决过程中有着其它知识点难以顾及的优势。同 时向量沟通“数”与“形”,是数的典范,向量 运算有着极其丰富的背景和几何意义。向量在高 中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七)、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盐城市龙冈中学高一数学备课组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1、在章节编排上有了一定的调整,对原教材中的某些小节作了合并,原教材中的“向量的加法与减法”与“实数与向量的积”合并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原教材中的“线段的定比分点”并入“向量的坐标运算”,原教材中的“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合并为“向量的数量积”。

2、部分内容作了删减,平移及解斜三角形在新教材中均已删去。

3、部分内容的编排位置发生了改变,原材料中“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编排在“向量的线性运算”中,而新教材中却编排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

4、新教材很注重“问题情境”,如一开始引入向量概念时用了“湖面上游艇送客”之例。

引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时用了“火箭升空”之例,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新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如对向量共线定理及其坐标形式的定理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证明。

6、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要求,如课后的习题均有“感受·理解”、“思考·运用”、“探索·拓展”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二、课时划分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向量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的概念,它是从诸如“位移”“力”等物理概念中抽象出来的,教学中要展现并让学生经历这个抽象的过程。

2、位移的合成可以作为向量加法的原型,教学中应该以此为依托,探索向量加法的含义及其运算律,启发学生将向量的加法和数、字母、式的加法进行比较,加深对数学运算的认识和理解。

3、求两个向量的和应突出三角形法则,在使用这个法则时,要强调“首尾顺次相连”。

4、在教学中要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注意从形和数两个方面来理解、研究向量及其运算。

5、由于充要条件的概念在选修教材中才出现,所以向量共线定理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正确理解定理包含的两层意思,并在后面的运用中加深理解。

6、向量共线定理中条件≠的限制,应让学生自己先体验;若无此限制,会有什么结果?再感悟到只有用非零向量,才能表示与它共线的所有向量。

9.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新教材】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共47张PPT)

9.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新教材】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共47张PPT)


力的分解,平面内任一向量能否用互相垂直的两向量表示? 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合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提示:能,互相垂直的两向量可以作为一组基底. 作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探3平面向向量量基基本本定定理理及与坐向标量表共示线定理的应用 究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知 2.在平面内,当一组基底选定后,会用这组基底 导与应用,培 养

作 来表示其他向量.(重点)

养逻辑推理与
课 时
究 释
3.会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有关平面向量的 数学运算素
分 层 作

难 综合问题.(难点)
养.

返 首 页
·
3
·








·


新 知

情景
导学
探新

素 养







学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共线定理的应用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共线定理的应用
·
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 F 和使物体垂直作用于斜面的力 F .类比 探平3 面向向量量基基本本定定理理与及向坐量标共表线示定理的应用
新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

2

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共线定理的应用



将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作为基底表示其他向量,基本方法有两种: 提
·

《平面向量基定理》说课稿

《平面向量基定理》说课稿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说课稿————————————————————————————————作者:————————————————————————————————日期: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说课稿高三数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下)、第二章第二节《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1.关于教材地位及作用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

本课时内容包含“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此前的教学内容由实际问题引入向量概念,研究了向量的线性运算,集中反映了向量的几何特征,而本课时之后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向量的坐标运算,更多的是向量的代数形态。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坐标表示的基础,坐标表示使平面中的向量与它的坐标建立起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为通过“数”的运算处理“形”的问题搭起了桥梁,也决定了本课内容在向量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2.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分析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会做出由一组基地所表示的向量②会把任意向量表示为一组基地的线性组合。

掌握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得出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用基底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那么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一下几点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条件与结论,会用它来表示平面内的任意向量,为向量坐标化打下基础,2、通过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归纳,抽象、概况,体验定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提高学生抽象的能力和概括的3、通过对定理的应用增强向量的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向量是处理几何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编辑审核:王常斌编者按:《以数学思想方法为引领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自2021年11月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书以新课标为依据,以人教A版教材为蓝本,以人教社主编章建跃先生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为框架,对数学必修第二册的所有内容进行了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应读者要求,从今天起陆续推出书中的教学设计,以飨读者.目录主题三:几何与代数单元十二平面向量的概念第1课时 6.1平面向量的概念单元十三平面向量的运算第1课时 6.2.1向量的加法运算第2课时 6.2.2向量的减法运算第3课时 6.2.3向量的数乘运算(2合1)第4课时 6.2.4向量的数量积(2合1)单元十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第1课时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第2课时 6.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6.3.3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第3课时 6.3.4平面向量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第4课时 6.3.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单元十五平面向量的应用第1课时 6.4.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2课时 6.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第3课时 6.4.3(1)余弦定理第4课时 6.4.3(2)正弦定理第5课时 6.4.3(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数学探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一)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二)单元十六复数第1课时 7.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第2课时 7.1.2复数的几何意义第3课时 7.2.1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第4课时 7.2.2复数的乘、除运算第5课时 7.3.1*复数的三角表示式第6课时 7.3.2*复数乘、除运算的三角表示及其几何意义单元十七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直观图、表面积与体积第1课时 8.1 基本立体图形第2课时 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第3课时 8.3.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第4课时 8.3.2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与体积单元十八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8.4.1平面第2课时 8.4.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单元十九空间的平行关系第1课时 8.5.1直线与直线平行第2、3课时 8.5.2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性质)第4、5课时 8.5.3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性质)单元二十空间的垂直关系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 8.6.1直线与直线垂直第2课时 8.6.2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性质)第3课时 8.6.3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性质)主题四:统计与概率单元二十一随机抽样第1课时 9.1.1简单随机抽样第2课时 9.1.2分层随机抽样单元二十二用样本估计总体第1课时 9.2.1总体取值规律估计第2课时 9.2.2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第3课时 9.2.3总体集中趋势的估计第4课时 9.2.4总体离散程度的估计第5课时 9.3统计案例单元二十三随机事件的概率第1课时 10.1.1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第2课时 10.1.2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第3课时 10.1.3古典概型第4课时 10.1.4概率的基本性质单元二十四事件的相互独立性第1课时 10.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单元二十五频率与概率第1课时 10.3.1频率的稳定性第2课时 10.3.2随机模拟单元十二平面向量的概念一、内容及内容解析1.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是由现实生活中的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抽象出来的,本单元将学习平面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以及零向量、单位向量等特殊的向量,还将学习有特殊关系的向量,如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内容:6.1.1向量的实际背景与概念;6.1.2向量的几何表示;6.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2.内容解析(1)内容的本质在现实世界中,有一些量在取定单位后用一个实数就可以表示,如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等,但也有一些量,只用一个实数是无法完整地来表达的,如物理中的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同样是5N的力,力的方向不同,它就是两个不同的量!这些量的共同特征是除了有大小外,还有方向.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抽象出来,并给出一个名称叫做向量.为了区别把那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数量.向量不同于数量,定义了向量后自然要想到它的表示方法,这涉及两个面,一是几何表示,即画图表示,二是符号表示.因为向量具有二维属性,因此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它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它的方向;用线段上面加上箭头来表示向量(符号表示).接下来介绍了两种特殊的向量,零向量与单位向量都是模长特殊,它实际上是类比实数中的两个特殊的实数0和1来的.当然,零向量的方向也特殊,因为它的方向是任意的.最后从向量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首先只考虑方向,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叫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进一步特殊化,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向量叫相等向量.所以本单元的内容的研究路径是:实际背景——抽象概括(下定义)——表示方法(几何表示、符号表示)——特殊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向量关系(相等向量、共线向量)上面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2)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向量具有二维属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是数和形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体,因此它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向量的几何表示充分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思想,本节的研究方法体现出一般与特殊化思想.(3)知识的上下位关系在物理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量,这些量在物理中叫矢量,其他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标量.物理中的矢量经过进一步抽象概括就成为数学中的向量,所以本节内容是以物理中的矢量内容为基础的.本节内容是全章的起始课,也是后续研究向量的运算、数量积等内容的基础,平面向量也是后续学习空间向量的基础.(4)内容的育人价值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向量理论具有丰富的物理背景,也有深刻的数学内涵.本单元的学习中由现实背景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向量的几何表示中,既体现出大小,又体现出方向,在利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另外本单元的研究路径也是研究数学对象的一般方法,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数学问题的套路化方法,学会数学的思考和研究问题.(5)本单元教学重点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本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对力、速度、位移的分析,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意义和两个向量相等、共线向量的含义;(2)理解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基本要素;(3)经历由现实背景抽象出平面向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体会向量的几何表示的合理性,发展直观想象素养.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的标志是:(1)知道向量是由物理中的力、速度、位移等矢量抽象出来的,明确向量的二维属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2)会画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知道向量的基本要素(模、方向),并能用符号表示;(3)能找出所给图形中的相等向量、共线向量;会画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之前,数学中所接触的量均为数量,是一维的,只有大小,而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这与学生前面的认知结构不吻合,这会引起学生对向量概念的理解困难.另外初中平面几何中的平行与共线是两码事,但在向量里,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却是同一概念,其原因是向量均为自由向量,只要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起点可以自由移动,这对学生来说接受也有个过程.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向量概念以及共线向量的理解.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单元内容中涉及到向量几何表示,需要画图,需要画有向线段(带箭头).向量为自由向量,可以平行移动位置,而在几何画板里,这里需求可轻而易举的实现.如画出一个单位圆,以圆点为起点,终点在圆上的向量均为单位向量,可以动态的演示;再如在几何画板里可以很轻松地自由拖动一个向量,不改变它的大小和方向,通过演示可以突破学生对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五、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 6.1平面向量的概念一、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平面向量这一章的起始课,这一节内容是全章的基础,定义了平面向量及其有关概念后,才能续研究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等内容.2.教学目标(1)通过对力、速度、位移的分析,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意义和两个向量相等、共线向量的含义;(2)理解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基本要素;(3)经历由现实背景抽象出平面向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体会向量的几何表示的合理性,发展直观想象素养.3.重点难点重点: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概念.难点:向量概念以及共线向量的理解.二、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在物理中学习了矢量,对向量的学习有正迁移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以往的数学中的量只学过数量,首次碰到有二维属性的向量,相关的概念理解起来会有困难.三、教法学法分析教法:问题引导、启发探究、互动讨论,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四、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实际背景,感知概念问题1:B地在A地的东南方向15 n mile,现在要从A地到B地.(1)如果只说从A地走15 n mile,一定会到达B地吗?(2)如果只说从A地向东南方向走,一定会到达B地吗?(3)正确的应该如何表述?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从A地到B地的位移,除了A、B两地的距离外,还有方向,即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问题2:在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像位移一样的量吗?这些量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预设答案:力、速度、加速等. 共同特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设计意图:从具体的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中感知它们共同的属性,为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奠定基础.环节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问题3:如果我们把力、位移、速度等量的共同属性抽象出来,将这类量看成是同一类量,并取个名字叫“向量”,那么应该怎样给向量下定义?师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向量的定义.预设答案: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数量).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概括出一类量的共同属性,尝试给向量下定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学生练习:课本P4,练习第1题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向量的概念.五、教学反思本课是平面向量的第一节内容,是章节起始课,主要学习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及几何表示与符号表示,本节课概念较多,理解有难度,所以如何将众多的概念按一条主线串联起来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ppt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ppt

)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0页
2.已知平面向量 a=(1,1),b=(1,-1),则向量12a-32b=( )
A.(-2,-1) B.(-2,1)
C.(-1,0)
D.(-1,2)
解析:因为 a=(1,1),b=(1,-1),所以12a-32b=12(1,1)-32(1,-1)=12,12-32,-32 =(-1,2).
∴54<k<32.即 k 的取值范围为54,32.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23页
题型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典例 2(1)已知 A(-2,5),B(10,-3),点 P 在直线 AB 上,且 P→A =-13P→B ,则点 P 的
由线性关系,转化到坐标运算.
坐标是( )
A.(-8,9)
B.(1,3)
C.(-1,-3) D.(8,-9)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3页
01 理清教材 强基固本 02 重难题型 全线突破 03 限时跟踪检测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4页
理清教材 强基固本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5页
一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 e1,e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有且只 有一对实数 λ1,λ2,使 a=λ1e1+λ2e2,若 e1,e2 不共线,我们把{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 所有向量的一个基底.若 e1,e2 互相垂直,则称这个基底为正交基底;若 e1,e2 分别为与 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则称这个基底为单位正交基底.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22页
解析:如图,分别取 BD,AE 的中点 G,N,连接 GN 交 EF 于 H,

新课程必修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新课程必修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6.4.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向量工具性的理解。

本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向量的认识,更好地体会向量这个工具的优越性.对于向量方法,就思路而言,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完全与几何中的代数方法一致,不同的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替“数和数的运算”.这就是把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直接归结为向量,对这些向量借助于它们之间的运算进行讨论,然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翻译成关于点、线、面的相应结果.代数方法的流程图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则向量方法的流程图可以简单地表述为:这就是本节给出的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也是本节的重点.课程目标学科素养A.通过平行四边形这个几何模型,归纳总结出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的问题的”三步曲”;B.明确平面几何图形中的有关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C.让学生深刻理解向量在处理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1.数学抽象:平面几何图形中的有关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2.逻辑推理: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的问题的”三步曲”;3.数学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4. 直观想象:向量在处理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5. 数学建模:通过向量运算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和思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1.教学重点: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2.教学难点:如何将几何等实际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多媒体一、复习回顾,情境引入1.向量的三角形法则+。

AB=BCAC特点:首尾相接,连首尾。

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OA=+OBOC特点:同一起点,对角线。

2.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a==-。

OABAOBb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材分析天津市第二十中学高一数学备课组一、地位与作用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

所以向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包括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应用五部分内容.通过本章学习,应引导学生:1.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通过实例,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3.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4.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5.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6.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7.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8.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9.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10.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11.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12.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13.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2本章共安排了5个小节及2个选学内容,大约需要12个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课时2.2 向量的线性运算 2课时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课时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课时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2课时小结 2课时本章知识结构如下:1.第一节包括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教科书首先从位移、力等物理量出发,抽象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并说明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介绍了向量的几何表示、有向线向量的长度34(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基本概念.例1. 给出下列命题:① b a ≠,则a 一定不与b 共线;②若DC AB =,则A 、B 、C 、D 四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③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一定有DC AB =; ④若向量a 与任意向量b 平行,则0=a ; ⑤若b a =,c b =,则c a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例2. 根据下列各小题的条件,分别判断四边形ABCD 的形状. (1)DC AB =;(2)DC AB == (3)DC AB ==.2.第二节有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等内容.教科书先讲了向量的加法、加法的几何意义、加法运算律;再用相反向量与向量的加法定义向量的减法,把向量的减法与加法统一起来,并给出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然后通过向量的加法引入了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向量数乘运算的定义,给出了数乘运算的运算律;最后介绍了两个向量共线的条件和向量线性运算的运算法则. 例3. 化简: (1)BC CD DB ++;(2)FA BC CD DF AB ++++.5(3)()()BD AC CD AB ---.例4. 如图,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 ,E 为AD 的中点,F 为BC 求证:DC AB EF +=2.例5. 如图,已知△OBC 中,点A 是BC 边的中点,OB OD 32=,OA 与DC 交于点E ,设a OA =,b OB =;(1)用a 和b 表示向量OC 、DC . (2)若OA OE λ=,求实数λ的值.3.第三节包括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的基础.教科书首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给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同时介绍了基底、夹角、两个向量垂直的概念;然后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向量加、减、数乘的坐标运算和向量坐标的概念,最后给出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坐DCBAOE6标表示使平面中的向量与它的坐标建立起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为通过“数”的运算处理“形”的问题搭起了桥梁.例6. 如图,在□ABCD 中,M 、N 分别为DC 、BC 的中点,已知c AM =,d AN = ,试以c ,d 为基底表示AB 和AD .例7. 向量(,12)OA k =,(4,5)OB =,(10,)OC k =,当k 为何值时,A 、B 、C 三点共线.例8. (1)求点A (3,5-)关于坐标原点O 的对称点A '的坐标.(2)求点A (3,5-)关于点P (1,2-)的对称点A '的坐标.4.第四节包括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教科书从学生熟知的功的概念出发,引出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接着介绍了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运算律及坐标表示.向量数量积把向量的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了起来,这样为解决有关的几何问题提供了方便,特别能有效地解决线段的垂直问题.例9. 已知a 、b 、c 是三个非零向量,则下列问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a b a ⇔=⋅∥b ; ② a 、b反向b a =⋅⇔ ; ③b a =+⇔⊥ ; ④=⇔.7A. 1B. 2C. 3D. 4例10.54==,当a 与b 分别满足以下条件时,求a 与b 的数量积(1)a ∥b ; (2)b a ⊥;(3)a 与b 的夹角为30º。

人教B版(2019)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平面向量初步》教学建议课件(共28张PPT)

人教B版(2019)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平面向量初步》教学建议课件(共28张PPT)
8
教学建议---向量的概念中的情景的设置与引入
向量概念的教学主要突出情境设置,丰富的问题 情境,比如物理中的速度加速度,还有风向风力 的问题,以及尝试与发现,更多的给学生提供了 一个理解平面向量概念的实质。既让向量具体化, 又突出向量的代数与几何的特征,体现数形结合 思想。同时又给学生提出双向认识向量的基本思 路。
11
教学建议-------网格图的教学
阅读多版本的教材后,只有B版教材使用了网格图,网格图的使 用更好的突出了向量的“形”,让学生动手作图,感受到向量的起 始点,方向,平移,共线,平行关系等诸多相关的因素,便于 学生接受并理解这个教学概念。
12
教学建议------线性运算
向量线性运算单独成为一节,这样使学生更好的归纳和总 结,对于加减数乘三个运算,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使学生更容易的类比出运算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他们的结果 都是向量,也可以与实数运算类比,得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 联系,更好地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
④定理的类比: 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1
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⑤一维到二维的类比: 直线上的坐标(一维数轴) 平面上的坐标(二维平面)
22
教学建议-----向量的工具性
向量理论具有深刻的数学内涵、丰富的物理背景。 向量既是几何研究对象,也是代数研究对象,是沟 通几何与代数的桥梁。向量理论是描述直线、曲线、 平面、曲面以及高维空间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是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他数学领域问题的基础,在解 决实际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 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一个是在物理中的应用,
23
向量的工具性--向量的应用(几何)
在平面几何中重点要突出的是向量相等,那么以前咱们在 初中说平行四边形,强调是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边相等,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而到了高中我们转化成了只要一组对 边平行且相等,即向量相等,就能明确它是平行四边形。

6.1平面向量的概念课件共45张PPT

6.1平面向量的概念课件共45张PPT

即时训练1-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2)单位向量都相等;
解:(2)不正确,单位向量的模均相等且为1,但方向并不确定.
即时训练 1-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3)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
(4)一个向量方向不确定当且仅当模为 0;
有紧紧抓住概念的核心才能顺利解决与向量概念有关的问题.
即时训练 1-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1)向量与是共线向量,则 A,B,C,D 四点必在同一直线上;
解:(1)不正确,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只要求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并不


要求两个向量,在同一直线上.
(3)两个特殊向量:
①零向量与非零向量:
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印刷时用加粗的阿拉伯数字零表示,即0;书写

时,可写为.长度不为 0 的向量称为非零向量.
②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2.向量间的关系
(1)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向量
图所示的向量中,


(1)分别找出与, 相等的向量;




解:(1)=,=.
[例 2] O 是正方形 ABCD 对角线的交点,四边形 OAED,OCFB 都是正方形,在如
图所示的向量中,

(2)找出与共线的向量;




解:(2)与共线的向量有,,.
[例 2] O 是正方形 ABCD 对角线的交点,四边形 OAED,OCFB 都是正方形,在如

高中数学强基学习计划

高中数学强基学习计划

高中数学强基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因此,我们的学习目标分为两个方面:1. 打好基础: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法则和概念,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

2. 提高能力:培养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学习内容1. 高中数学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函数、三角函数、导数与微分、不等式、数列、级数、平面向量、空间向量、空间几何、概率统计、三角恒等变换、数学归纳法等。

其中,函数和导数与微分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内容是建立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上的拓展和深化。

2. 数学基础知识包括:集合、数与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学归纳法等。

这些基础知识是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深入内容的前提。

三、学习方法1. 系统化学习:根据教材的章节内容和题型,有计划地系统化学习,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2.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要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更要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解题方法和应用技巧。

3. 多角度理解:学习数学知识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多做思考和推导,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

4. 积累归纳: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知识点的积累和总结,在练习时,积极探索题型特点和解题规律。

5. 及时复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步掌握的过程,及时巩固,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关键。

四、学习步骤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课程内容和个人时间,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2. 针对性学习:根据课程内容,对高分低效的知识点加强学习,对易错难点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3. 精读教材:对教材内容要认真读、细读,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定理,掌握其应用方法。

4. 练习题型:根据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多练习各类题型,形成对题型的熟练掌握,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性。

5. 应用拓展: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以“平面向量单元复习课”为例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以“平面向量单元复习课”为例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以+平面向量单元复习课,为例"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校!顾芳芳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更要立足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且教学过程中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控!是持续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大单元结构化学习应基于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全面引出知识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形成系统体系!构建起知识结构!树立起学生的系统观以及整体观!而平面向量单元联系高中数学中函数$解析几何$数列等部分知识!本身则是数学学习中的核心概念!文章以本单元为例!展开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以期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数学知识研究思路$认知过程!掌握相关方法!实现对知识从本源性质的再认识!!确立学习目标基于教学指导纲要!平面向量单元学习的基本目标%掌握平面向量实际背景以及相关基础概念$平面向量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及基本定理$平面向量数量积$平面向量应用!通过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具备%)#*基于平面向量实际背景!学会应用平面向量含义进行几何表示&)!*掌握向量加$减$乘运算!可根据运算解释其几何意义&),*准确分析向量线性与几何性质&)&*了解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准确表示坐标&)/*学会在平面向量中利用坐标表示其共线条件&)+*学会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几何问题!"设计学习过程大单元结构化教学主要以回顾单元内所学知识为主!通过问题$实例情境引入复习内容!通过学习!同学们对向量的应用已有了了解!为了回顾向量的具体应用!选择以下代表性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平面向量相关知识以及具体应用%例!!)#*已知2(')中有点+!为')边中点!假设(''($ !()'($ !求(+'()用 ! 进行表示*&)!*已知 $)#!"*! $)!!#*!若B " 与 *,共线!求实数B &图#),*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其中+#为圆上一点!坐标表示为)&#!%#*!点+与点+!分别为圆与&轴正半轴$%轴负半轴的交点!假设3+0+#为!!且!$'+!求0+#'(00+!'(的值!本环节意图明显!通过简单的题目帮助学生回想平面向量单元所学知识!为后续建构知识体系框架奠定基础!具体来讲!其中)#*$)!*两道题目考查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与特征的掌握!),*题目则着重考查在几何与代数表示中平面向量运用方法的应用!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发现运算对象处于不断扩展状态!而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路与线索!完善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也锻炼学生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梳理所学知识#.!知识梳理经过小题的试练后!与学生沟通构建起知识体系!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以'平面向量(为核心!明确本单元学习共涉及三大部分内容%)#*向量及其基本概念!)!*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其中在)#*部分!主要学习知识有零向量$单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以及字母$几何$坐标表示等知识&在)!*部分!为单元学习重点!其属于向量应用的一部分!主要知识点有%向量加减法及向量数乘!在加减法中学习运算律$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在向量数乘中主要学习平行向量基本定理!综合以上知识掌握坐标表示方法&在),*部分!主要学习知识包括向量)模*长度$向量夹角两部分!其中夹角部分则需掌握两向量)!!"!!年!月上半月备考指南复习备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垂直条件!该部分也为向量应用知识!知识梳理的主要意图是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观!完整地认识平面向量单元知识!打破知识点间的独立状态!以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知识梳理构成中!需由向量基本概念出发!通过了解向量本质特征后!实现知识难度进阶!了解向量的运算以及具体应用!以此突出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其次则是从整体性角度出发!通过知识体系了解数学概念$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各部分知识中!如在采用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知识应用过程中!实现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知识的联系!如何形成坐标!表示向量$复数都需要基于一定的数学思想进行!其中化归思想最为普遍!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通过转化长度$角度之间的联系!实现坐标之间的互化!使学生对平面向量与几何之间的联系有更为本质的认识&最后!通过比较与类比!对知识体系中各部分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重新梳理其中涉及的数学观点以及数学思想!从而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价值!以学科知识育人!#."习题巩固全面回顾知识点且建构知识体系后!配以合适的习题进行巩固!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认知与理解的最佳途径!教师需选择典型性习题!考查知识点全面!且题目之间体现进阶性特征!难度增加!学生接触基础性题目后!进一步扎实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且在解决问题中获取了愉悦感与成就感!产生了征服以及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习题进阶性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图!例"!如图!所示!有矩形(')=!已知边('$,!(=$!!且已知向量关系为%'>'($>)'(!=4'($#!4)'(!求(>'(0(4'(的值!该题型为平面向量单元的基础题型!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转化!如将矩形(')=转变为平行四边形(')=!但无论例!在转变前还是转变后!其始终以几何图形作为基础!且从例#至例!!向量中的诸多习题都伴随几何出现!将边$角条件进行转化则可改变习题背景!成为新题目!但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平面向量单元本质上始终研究向量数量积的解决与运算方法!由此也可明确!该部分知识为高考考查重点!且会联合几何$函数等知识反复出现!为了利用习题引导学生反思$逻辑推理!应在该题型基础上进行多样式的变化!不断调整学生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在习题中更全面与更深入地了解向量知识的应用情况!例#!在2(')中!已知3)$+"G!()$#!')$!!且向量关系为!(>'($>''(!求)>的长!按照上述转化思想!该题型能够转化成更多向量题目!变式#%在2(')中!已知3)$+"G!()$#!')$!!且向量关系为!(>'($>''(!存在点=为')边中点!(=与)>处于相交状态!交点为0!求(0'(!图,变式!%在变式#基础上!如图,所示!2(')中!')边中点为=!且('边上存在点>!已知'>$!>(!(=与)>处于相交状态!交点为0!若向量关系为(''(0()'($+(0'(0>)'(!求('5()$+平面向量单元为高一数学知识!学生刚迈入高中!知识体系并不完善!教学中还需立足几何$代数$基底法$坐标法等夯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题型的变化上也相对保守!但能通过题型变化帮助学生对平面向量知识的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且变式的给出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上的思路得到了拓展!清楚地认识到平面向量知识不仅可以简单地进行加$减$乘的运算!在几何中应用也有着丰富的设问方式!且需要联动几何基础知识解决问题!任何知识系统都存在结构!只有系统处于开放状态!才能够实现知识间的联系与数学问题的多样变化!因此!在进行大单元复习教学过程中!应牢牢把控整合知识$联系知识的契机!始终从结构化$系统化$整体化视角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发展数学能力!参考文献%#&任念兵!纵横联系#结构化处理教学内容***+单元,视角下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B&!中学数学(上)!!"#-(%)!%!&刘东升!践行+三学,!渐次生成+结构化板书,***以+分式单元起始课,教学为例%B&!中学数学(下)!!"#-(#!)!**!备习备考备考指南!"!!年!月上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点评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点评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点评《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评课南京市金陵中学张松年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数学·必修4》第2章“平面向量”中的核心内容,是用代数的方法(坐标法)研究向量的基础,为体现向量工具性作用——向量“是沟通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提供了保证.一、课堂特色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通过丰富的学生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适应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目标定位准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共线向量定理的延续,是向量坐标表示的前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会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有关向量问题,体验化归与转化的思想.2.教学重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堂教学中,围绕“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引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合理性,以“平行四边形法则”为纽带,实现了“向量语言”、“几何语言”、“代数语言”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化.3.教学情境合理:教师从具体的物理背景入手,以几何背景(有向线段)为主线,平行四边形法则为工具,通过几个不同的实例,感受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用该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线性表示,体会“在一组基底下,平面内的向量与有序实数对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4.教学活动丰富:从物理背景“火箭的速度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上的分速度和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抽象出“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平面上的向量也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同方向上的两个向量”,到写出平面上给出的几个向量用平面上给定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发现“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由“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师生互动”三种形式的互动交替构成,其中(1)学生活动的形式和功能是:①课堂准备——观察、类比、抽象;②课堂参与——动手、动脑、动嘴;③课堂交流——互动、解释;④课堂实践——动手、表达.通过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如下能力:(ⅰ)想到的提出来;(ⅱ)发现的指出来;(ⅲ)理解的说出来;(ⅳ)会做的写出来.(2)教师活动的中心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去发现”.从问题情境,到提出问题;从实例操作,到特例说明;从定理引出,到定理的应用,教师都给足了学生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探索、发现、验证、解释、操作、总结、实践,适当给予补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处体现出协作者的角色.①课前准备的设计——从学生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方格纸,提供动手、动脑的素材;②课堂展开的设计——合理安排了丰富的学生实践素材,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发现新知识,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③课堂生成的设计——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展开思维活动.5.问题设计合理: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很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物理背景到数学发现、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正交基底)到复杂(任意基底)、从图形结构到数式关系、从普通语言到代数语言,环环紧扣、台阶合理,每次一小步,步步有提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升华了认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能否用平面内的两个向量表示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教学中,教师围绕该核心问题,以一个个问题串构了师生共同分析、探索、尝试、比较、发现、概括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主要子问题有:(1)回顾型问题——火箭在升空的某一时刻,速度可以分解成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两个分速度.(2)呈现型问题——(问题1)已知平面中三个向量e1,e2,c,则向量c =___e1+___e2.(3)认识型问题——(问题1后)如图向量d=____e1+_____e2;f=____e1+_____e 2.(4)生成型问题——请同学们自己作出一向量a ,并把向量a 表示成a =___e 1+___e 2.(5)质疑型问题——如果e 1,e 2是平面内任意两向量,那么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还可以表示成a =λ1e 1+λ2e 2的形式吗?(6)巩固型问题——(例1)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M ,→AB =a ,→AD =b ,试用基底a ,b 表示→MC ,→MA ,→MB 和→MD .(7)拓展型问题——(变式1)?ABD 中,M 是边BD 的中点,且→AB =a ,→AD =b ,用a ,b 表示→AM ,→MB .6.课堂发展有序.整堂课,教师合理地处理了“讲”、“问”、“思”、“练”的关系,四个环节的和谐交替,构成了完整、流畅的课堂教学体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学情的体察,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关注.7. 课堂评价积极:每当学生表述或板演子集的见解后,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好”,自然、得体,既不露痕迹地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活动,鼓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善于表达、自主交流的学习行为,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二、改进建议1.引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必要性没有突出.教学中,教师着重从引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可行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方面是做得很到位的,但对引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必要性没有显现出来,这样就使发现、学习新知识的合理性显得短板,也使得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缺乏思想准备.如果教师在问题情境之前再做一点铺垫,提出:(1)回顾型问题——共线向量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反思型问题——如果向量a ,b 不共线,b 能用a 表示吗?(3)探索型问题——向量a 不能用与其不共线的一个向量b 表示,用与其不共线的两个向量行吗?接下来再提出(最好让学生尝试)物理背景,这样会使课堂教学的展开变得很自然.2.课件中有关数学符号的格式呈现应规范.数学的形式化很强.当向量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时,书面格式和手写格式具有较大的差异,书面格式是英文字母“斜体加粗”,而手写格式是“斜体上加箭头”.视频当中的课件里,教师都写成了斜体上加箭头,没有用书面格式,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在阅读时,降低视觉、思维的变迁,产生不必要的错误.3.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准确.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教学时,教师的表达应该力求准确,以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例如,向量和矢量是有区别的,向量是矢量的抽象,就像数是数量的抽象一样,这两个不能混淆.再如,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但是向量不是有向线段.。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向量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新的.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和数一样也能进行运算,而且利用向量的有关知识还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很多问题.作为学生,接触到新的内容,不仅增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由于立足于向量这一新的视角,进一步拓宽了思维的渠道.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新内容,而且要从思想方法上研究新内容的内涵实质,修整原有的认知,用向量的观点研究以往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运用向量解决问题的意识向量这一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反过来,向量的理论和方法,又成为解决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向量之所以有用,关键是它具有一套良好的运算性质,通过向量可把空间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这样通过向量就能较容易地研究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各种有关问题向量不同于数量,它是一种新的量,关于数量的代数运算在向量范围内不都适用因此,本章在介绍向量概念时,重点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又重新给出了向量代数的部分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等之后,又将向量与坐标联系起来,把关于向量的代数运算与数量(向量的坐标)的代数运算联系起来,这就为研究和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又提供了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标法本章共分两大节第一大节是“向量及其运算”,内容包括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移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本节中安排了一个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教学中要加以实施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章中还安排了两个阅读材料,即“向量的三种类型”和“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本章重点是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解斜三角形等本章的难点是向量的概念,向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等本章一开始,从帆船航行的距离和方向两个要素出发,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重点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介绍了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基本概念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实际是向量的线性运算知识教科书先讲了向量的加法、加法运算律,然后用相反向量及向量的加法定义向量的减法,这样把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统一了起来教科书又通过向量的加法引入了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接着给出了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最后介绍了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和平行向量基本定理,这样为后面介绍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向量及其表示”中,主要介绍有向线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长度,向量的表示,相等向量,相反向量,自由向量,零向量在“向量的线性运算”中,介绍向量加法的定义,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方程,向量长度的三角不等式;数乘向量的定义,单位向量,数乘向量的运算律在“向量的共线与共面”中,介绍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共面向量,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直线的向量方程,三个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在“向量的内积”中,介绍两个向量的夹角,向量内积的定义,向量内积的几何意义,向量内积的运算律,向量内积的性质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给出了向量的另一种表示式----坐标表示式,这样就使得向量与它的坐标建立起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然后给出了向量的加法、减法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运算,这就为用“数”的运算处理“形”的问题搭起了桥梁在向量坐标运算的基础上,还导出了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和线段的中点公式向量的数量积体现了向量的长度和三角函数之间的一种关系,特别用向量的数量积能有效地解决线段垂直的问题把向量的数量积应用到三角形中,还能解决三角形边角之间的有关问题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教科书是从学生熟知的功的概念引入的,在介绍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之后,又介绍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运算律及其坐标表示特别通过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很容易推导出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对这一章中概念的处理,是根据概念在教科书中的地位、作用及特点,对不同的概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一些概念是通过例举反映概念实质的具体的对象,并充分发挥几何图形的直观的特点,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并理解概念的实质,像向量的概念等;一些概念则不仅给出严格的定义,还要分析满足定义的充要条件,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并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会用,像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等这一章中的一些例题,不是先给出解法,而是先进行分析,探索出解题思路,再给出解法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的还让学生进一步考虑相关的问题(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处理,都尽量设计成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猜想、分析、归纳、类比、想象、抽象、概括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解斜三角形,教科书是这样引入的:“在初中,我们已会解直角三角形,就是说,已会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角求出未知的边与角那么,如何来解斜三角形呢?也就是如何根据斜三角形中已知的边与角求出未知的边与角呢?”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这一章中,从引言开始,就注意结合具体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如,从帆船在大海中航行时的位移,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介绍相等向量及有关作图的训练,渗透平移变换的思想由于向量具有两个明显特点——“形”的特点和“数”的特点,这就使得向量成了数形结合的桥梁,向量的坐标实际是把点与数联系了起来,进而可把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这样就可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同时也可以用几何的观点处理某些代数问题,因此这部分知识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解析几何思想(五)突出知识的应用(1)加强向量在数学知识中的应用,注意突出向量的工具性,很多公式都用向量来推导,如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平面两点间距离公式、平移公式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2)加强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为培养学生用向量知识解决有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一个研究性课题,即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对于一个物理问题,首先要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即用数学知识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建立起的数学模型解释相关物理现象《平面向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1、在章节编排上有了一定的调整,对原教材中的某些小节作了合并,原教材中的“向量的加法与减法”与“实数与向量的积”合并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原教材中的“线段的定比分点”并入“向量的坐标运算”,原教材中的“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合并为“向量的数量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基计划
招生试题分类汇编——平面向量
4.(2010年北约)向量OA 与OB 已知夹角,1OA =,2OB =,(1)OP t OA =-,OQ tOB =,
01t ≤≤.PQ 在0t 时取得最小值,问当01
05t <<时,夹角的取值范围.
(25分) 【解析】 不妨设OA ,OB 夹角为α,则1,2OP t OQ t =-=,令
2
22()(1)42(1)2cos g t PQ t t t t α==-+-⋅-⋅2(54cos )(24cos )1t t αα=++--+.
其对称轴为12cos 54cos t αα+=+.而12()54x f x x +=+在5(,)4-+∞上单调增,故12cos 1
154cos 3
αα+-+≤≤.
当12cos 1054cos 3αα++≤≤时,012cos 1(0,)54cos 5t αα+=∈+,解得223αππ<<
. 当12cos 1054cos α
α
+-<+≤
时,()g t 在[0,1]上单调增,于是00t =.不合题意.
于是夹角的范围为2[,]23
ππ

(4)(2012年华约)向量a e ≠r r ,||1e =r 。

若,||||t R a te a e ∀∈-≥+r r r r
,则( )
(A) a e ⊥r r (B) ()a a e ⊥+r r r (C) ()e a e ⊥+r r r (D)
()()a e a e -⊥+r r r r
解析:由于,||||t R a te a e ∀∈-≥+r r r r ,那么22||||a te a e -≥+r r r r ,即22
()()a te a e -≥+r r r r ,从
而有
2222222e t a et a e a e a -⋅+≥+⋅+r r r r r r r r
即t R ∀∈,22120t a et a e -⋅--⋅≥r r r r ,因此24()4(12)0a e a e ⋅++⋅≤r r r r ,得到2
(1)0a e ⋅+≤r r ,
即1a e ⋅=-r r 。

因此有2
()||110e a e e a e ⋅+=⋅+=-+=r r r r r r ,从而
()e a e ⊥+r r r 。

选C
7、(2011年华约)
已知向量
11(0,1),(),(),(1,1)2222
a b c xa yb zc ==--=-++=r r r r r r
则222x y z ++ 的最小值为( )
43
A1
B C D 232 解:由(1,1)xa yb zc ++=r r r

1)122211222
y z y z y z y z x x ⎧⎧-+=--=⎪⎪⎪⎪⎨⎨+⎪⎪--=-=⎪⎪⎩⎩, 由于222222
()()2
y z y z x y z x ++-++=+,可以用换元法的思想,看成关于x ,y
+ z ,y - z
三个变量,变形2(1)y z y z x ⎧
-=⎪
⎨⎪+=-⎩
,代入
222222
()()2
y z y z x y z x ++-++=+
22222824
2(1)343()3333
x x x x x =+-+=-+=-+,答案B
2.(2010年华约)设向量,a b ,满足||||1,==⋅=a b a b m ,则||+a tb ()t R ∈的最小值为
( D )
(A )2 (B
(C )1 (D
4.(填空)12,n n 是两个夹角为θ的单位矢量.以12,n n 为基底的坐标系中1222(,),(,)A x y B x y ,求
||AB .
【解】以1n 方向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于是,A B 的直角坐标为111222(cos ,sin ),(cos ,sin )x y y x y y θθθθ++,则
222121212||(cos cos )(sin sin )AB x x y y y y θθθθ=-+-+-
2212121212()()2()()cos x x y y x x y y θ=-+-+--,
于是||AB =1、
(2013年卓越联盟)设点O 在ABC △的内部,点D 、E 分别为边AC 、BC 的中
点,且21OD OE +=u u u r u u u r ,则23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答案:(理科)2. 2、
(2013年卓越联盟)设点O 在ABC △内部,点D 、E 分别为边AC 、BC 的中点,
且232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2OD OE +=u u u r u u u r

答案:(文科)1.
(4)(2012年卓越联盟)已知ABC ∆中,o 90A ∠=,4BC =,点A 是线段EF 的中点,2EF =,若EF u u u v 与BC u u u v 的夹角为o 60,则BE CF u u u v u u u v g = 。

【解答】根据条件知()()BE CF BA EA CA FA BA CA BA FA EA CA EA FA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
011114cos6011EA CA BA EA EA BA CA EA BC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1) (2011年卓越联盟)向量a ,b 均为非零向量,(a -2b )⊥a ,(b -2a )⊥b ,则a ,b 的夹角为( B )
(A )
6
π
(B )
3
π
(C )
23
π (D )
56
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