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基桩完整性检测(低应变)作业指导书

基桩完整性检测(低应变)作业指导书

基桩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基桩完整性现场检测。

2 执行标准JTG- F81-01-2004《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3仪器设备基桩动测仪。

4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缺陷位置及影响程度,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工程名称、桥梁名称及平面布置图;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基桩的设计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等级、桩顶及桩底标高;4.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现场检测6.1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被检工程应进行工程调查,搜集其工程地质资料、基桩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监理日志等,了解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振设备、传感器及检测仪,检查测试系统各部分之间是否连接良好,确认整个测试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桩顶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并用打磨机将测点和激振点磨平。

4、应测量并记录桩顶截面尺寸5、混凝土灌注柱的检测宜在成柱14d以后进行。

6、打入或静压式顶制桩的检测应在相邻桩打完后进行。

6.2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的安装可采用石膏、黄油、橡皮泥等耦合剂,粘结应牢固,并与桩顶面垂直。

2、对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宜安装在距桩中心12-2/3半径处,且距离桩的主筋不宜小于50mm。

当桩径不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桩径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4个测点。

3、对混凝土预制桩当边长不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边长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3个测点。

4、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应少于2个测点。

6.3激振时应符合下列定:1、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桩的激振点宜在桩顶中心部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激振点和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连线的夹角不应小于45o。

2、激振和激振参数宜通过现场对比试验选定。

短桩或浅部缺陷桩的检测宜采用轻锤短脉冲激振;长桩、大直径桩或深部缺陷的桩宜采用重锤宽脉冲激振,也可采用不同的锤垫来调整激振脉冲宽度。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JGJ_T93-95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JGJ_T93-95

环境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詴综成成震容缺缺商商商离震校多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下正常工作 在现场使用微机时 应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 传感器应采取严格防潮 防水措施 搬运时应进行防震保
护 仪器长期不使用时 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通电 长途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建标
北京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且不得少
于 根 对混凝土预制桩 抽测数不得少于该批桩总数的

不得少于 根
当抽测不合格的桩数超过抽测数的 时 应加倍重新抽
测 加倍抽测后 若不合格桩数仍超过抽测数的
应全数检
测 对于采用声波透射法时 加倍重新抽测可采用其他检测方法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性能应符合各检测方法的要求 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 防潮性能 并应在
导纳实测几何平均值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誒确向向注量次次时时时目注百质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由实测导纳曲线计算的几何平均值
式中 为平均峰值 为平均谷值 导纳最大峰幅值
由实测导纳曲线最大峰值和与其相邻的谷值计算的几何平均 值
工区内桩身混凝土纵波速度的平均值
检测管壁厚度方向的声速

高应变低应变桩基检测

高应变低应变桩基检测

高应变低应变桩基检测一、定义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2.1.6条,低应变: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励方式在桩顶激励,实测桩顶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断的检测方法。

第2.1.7条,高应变: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高大钊版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关于大小应变的定义大应变:指激励能量足以使桩土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使桩产生永久贯入度的动测法小应变:指在激励能量较小,只能激发桩土体系(甚至只有局部)的某种弹性变形,而不能使桩土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动测法。

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即为桩周土达到塑性破坏。

唯有大应变才能使桩产生一定的塑性沉降(贯入度),所测的土阻力才是土的极限阻力;小应变只能测得桩土体系的某些弹性特征值,而土的弹性变形与其强度之间并没有确定的关系。

因此从理论上讲,小应变不能提供确切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只能用于检验桩身质量。

二、何种桩需要检测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3.3.3条,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 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 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 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 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6 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解释:对于基桩的检测包括单桩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要求检测的数量不同。

三、低应变与高应变适用范围低应变: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低应变法的理论基础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

因此受检桩的长细比、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均宜大于5,设计桩身截面宜基本规则。

另外,一维理论要求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时平截面假设成立,所以,对薄壁钢管桩和类似于H型钢桩的异型桩,本方法不适用。

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

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

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16.1 适用范围16.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分析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16.1.1【条文说明】考虑到目前使用方法的普遍程度和可操作性,本规程将反射波法(或瞬态时域分析法)简称为低应变法。

其余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6.1.2被测桩的桩长范围,应结合现场试验确定。

16.1.2【条文说明】根据低应变法的实际应用情况看,现场检测中,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同条件下的波形特征比较识别出桩底反射信号,分析被测桩的桩长范围。

这里所说的现场试验包含规程16.4.1条的内容。

若桩过长(含长径比较大)或灌注桩桩身阻抗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或预制桩存在接桩缝隙等情况时,往往应力波尚未传到桩底,其能量已完全衰减或提前反射,测不到桩底反射信号。

此时,尽管无法对整根桩的完整性作出评价,但若被测桩桩长范围内存在缺陷,则实测信号中必有缺陷反射信号,低应变法仍可用于查明被测桩桩长范围是否存在缺陷。

16.2 仪器设备16.2.1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基桩动测仪》JG/T 3055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信号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功能。

16.2.2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力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

16.3 现场检测16.3.1被测桩(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强度应符合本规程第4. . 条第1款的规定。

2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3桩顶面混凝土应平整、密实、无积水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16.3.2【条文说明】通常,被测桩的桩头的状态直接影响测试信号和分析判断结果的质量。

对被测桩(试件)的具体要求见附录C“低应变检测试件处理技术要求”。

16.3.2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设定桩长、预设桩身波速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

2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大于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

3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基桩完整性-低应变法

基桩完整性-低应变法

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结构所)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持有人:发布日期:2019年月日实施日期:2019年月日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结构所)批准:审核人:主要参加编写人员: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录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基桩完整性(低应变法)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本作业指导书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是:1.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中的“低应变法”;1.2《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中的“低应变反射波法”。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混凝土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等刚性材料桩的完整性检测。

三、试验目的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四、试验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示意图如图4.1所示:图4.1 低应变法检测示意图五、仪器设备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ZBL-P810型基桩动测仪。

该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主机系统、速度传感器、ICP 加速度传感器、手锤、AC-DC 电源、信号线等部件组成。

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 3055-1999)和检测规范的有关规定。

ZBL-P810型基桩动测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5.1所示。

表5.1 ZBL-P810基桩动测仪主要性能指标1. 激振锤2. 加速度传感器3. 基桩动测仪4. 手提式计算机(可选)六、试验准备6.1 收集和了解检测工程概况6.1.1 工程项目名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6.1.2 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1.3 基本参数:桩型、桩径、桩长、桩身砼强度、持力层及极限承载力;6.1.4 桩位图及桩基施工记录。

低应变检测试验操作细则

低应变检测试验操作细则

低应变检测试验操作细则1.试验前准备a.准备试验设备:包括低应变测量仪器、力加载装置和试验样品。

b.校准设备:确保低应变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c.准备试样:根据需要设计和制备试样。

2.样品准备a.检查样品的表面状况:确保表面平整,无明显缺陷。

b.清洁样品表面: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洗样品表面,确保清洁干净并去除表面污染物。

3.试验装置设置a.安装低应变测量仪器:将低应变测量仪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确保测量仪器与试样表面保持一定距离。

b.安装力加载装置:将力加载装置安装在试样上,确保加载装置与试样固定牢固。

4.试验参数设置a.设置试验条件:根据试样的要求,设置适当的试验条件,包括加载速率、加载方式等。

b.设置低应变测量仪器:根据试验要求,设置低应变测量仪器的测量范围和采样频率。

5.开始试验a.启动低应变测量仪器:启动低应变测量仪器,确保其正常工作。

b.启动力加载装置:启动力加载装置,开始施加加载。

c.记录数据:记录加载力和低应变数据,以分析试样的变形情况。

6.监测试验过程a.检查试验装置:定期检查试验装置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b.监测数据:实时监测加载力和低应变数据,并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c.处理异常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7.试验结束a.停止加载装置:当试验达到要求的结束条件时,停止加载装置。

b.停止低应变测量仪器:停止低应变测量仪器的工作,并保存测量数据。

c.处理试样:根据需要,可以对试样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或处理。

8.数据分析a.处理试验数据:对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加载力和低应变数据的统计和图表绘制。

b.分析结果:根据试验结果,评估试样的变形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结论和建议。

通过按照以上的低应变检测试验操作细则进行试验,可以得到试样在受载时的变形情况,为材料、结构或机械元件的设计和使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注意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避免人身伤害和数据误差的发生。

桩基低应变动测实施细则

桩基低应变动测实施细则

桩基低应变动测实施细则、桩基低应变动测依据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桩基低应变动测的目的2.1评价桩体结构完整性2.2校核桩长、测定桩体弹性波速3、桩基低应变动测方法低应变动测方法主要有:反射波法、超声波透射法。

这些方法均以一定的物理力学条件为基础,完成各自的动测任务、对于具体工程项目,应根据不同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工程要求加以选用。

4、反射波法4.1适用范围本方法可用于无损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缺陷类型(断裂、离析、空洞、蜂窝、缩径、扩径等)及其在桩中的部位,同时也可对桩长进行核对,对桩身混凝土质量做出评价。

适用于各种混凝土桩、钢桩及木桩。

4.2仪器设备4.2.1仪器一般由传感器、数据采集(放大、滤波、记录)、处理和监视系统,以及专用附件组成。

4.2.2数据采集放大部分的增益一般应大于60dB,基频带宽应宽于10~1000Hz,滤波频率可调。

终端具有波形监视设备及模拟记录或数字磁记录装置。

4.2.3对多道数据采集系统,其放大器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其振幅一致性偏差应小于3%,相位一致性偏差应小于0.1ms,折合输入端的噪声水平应低于1v (Vpp)。

4.2.4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能在-10℃~40℃范围工作,以适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使用。

4.2.5接收传感器可使用速度型或加速度型。

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优于300mV/cm/s,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优于100mV/g,同类型传感器应具有良好一致性。

4.2.6对传感器应采取严格防潮、防水措施,搬运时应采取防震保护措施。

4.3检测准备4.3.1收集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基桩设计和施工资料。

4.3.2对于被测桩均应进行桩头处理,包括挖出桩头,清理桩周场地、凿去浇灌的浮浆部分,使桩头安装传感器和激振部位平整。

要求切除桩头外延长的钢筋。

4.3.3检测前,应对主机及传感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使用模拟桩进行系统校验,发现问题及时送交检修人员或检修。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1 前言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JAGS/C-Ⅱ―16―2013)、《现场检测控制程序》(JAGS/C-Ⅱ―17―2013)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 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4 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 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6 检测仪器6.1 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1616K(S)型和RS1616K(P)型基桩动测仪。

使用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6.2 方法要求6.2.1 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 ,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 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 ;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6.2.2 检测结果难于判断时,可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检测,以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6.2.3 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6.3 仪器设备的管理执行《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JAGS/C -Ⅱ―15―2013)。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力传感器
频率响应宜为
其幅度畸变应小于
灵敏度不应小于
量程 当稳态激振时 按激振力的最大值确定 当瞬态
冲击时 按冲击力最大值确定
测量响应的传感器
频率响应 宜为
灵敏度 当桩径小于
时 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 应
大于
加速度传的灵敏度 应大于
当桩
径大于
时 应大于
应大于
横向灵敏度不应大于
加速度传感器的量程 当稳态激振时 应小于 当瞬
数字化测试仪器 稳态

机械阻抗测试仪器示意 一
数字化测试仪器 瞬态

机械阻抗测试仪器示意 二
桩 激振器 力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功率放大器 电荷放大器
测振放大器 跟踪滤波器 振动控制仪
函数记录仪
信号采集前端
微计算机
打印机 绘图仪
力棒 力锤
注 信号采集前端可采用双通道以上的各种频响分析仪 也可采用 磁带记录
态激振时 不应小于
接收传感器的灵敏度应每年标定一次 力传感器可采用振
动台进行相对标定 或采用压力试验机作准静态标定 进行准静
态标定所采用的电荷放大器 其输入电阻不应小于
测量响
应的传感器可采用振动台进行相对标定
测试设备可以采用专用的机械阻抗测试仪器 也可采用通
用测试仪器组成的测试装置 图
压电传感器的信号放大应采用电荷放大器 磁电式传感器应
护 仪器长期不使用时 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通电 长途
搬运时 仪器应装在有防震措施的仪器箱内 仪器设备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调试 其技术指标应
符合仪器质量标准的要求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检测前应具有下列资料 工程地质资料 基础设计图 施 工原始记录 打桩记录或钻孔记录及灌注记录等 和桩位布置图

低应变法检测实施细则

低应变法检测实施细则

低应变法检测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本细则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编制。

二、编制目的为正确使用PIT仪器进行低应变检测桩身的完整性,保证检测精度,制定本细则。

三、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本细则只可用于检测混凝土桩有效长度检测范围内是否有缺陷,具体共冲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本方法对桩身缺陷程度坐定性判定,如需对缺陷类型进行判定,应结合地质、施工工艺情况综合分析,或采用钻芯法、声波投射法等其它方法。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低应变法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进行桩身完整性判定:1)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低应变法无法对其进行正确评价。

2)对于设计桩身基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

本细则不用于对薄壁钢管桩或类似与H型钢桩的异形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

四、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通过专项检测考试,具有相应的资质。

五、仪器设备及其安装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一览表表1 设备型号编号检定日证书编号量程/灵敏期度JD031主机PIT-V-1锤手锤耦合剂黄油耦合方式平整粘结六、检测技术和抽样数量1、必备资料1.1检验桩身完整性时,应具备一下资料(1)工程名称、地点及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2)基础、结构型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

(3)地质条件描述;(4)受检桩的桩号、桩位和相关施工记录;(5)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2、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同时混凝土龄期不少于20天。

(2)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相同。

(3)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4)当受检桩不符合上述2、3条要求时,应对受检桩进行桩头处理,直至受检桩符合要求。

对灌注桩应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碎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且无积水;妨碍正常测试的桩顶外露主筋应割掉。

桩基低应变检测方案

桩基低应变检测方案

桩基低应变检测方案1. 引言桩基作为土木工程中重要的基础构件,其质量和稳定性对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方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保障工程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桩基低应变检测方案,通过对桩基应变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

2. 桩基低应变检测方案的设计原则桩基低应变检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1.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到桩基的细微应变变化,保证对潜在问题进行及时发现。

2.准确性高:提供准确的应变值,用于准确评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3.实时性强:能够实时监测桩基的应变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可靠性强:方案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3. 桩基低应变检测方案的技术原理桩基低应变检测方案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应变传感器,如电阻应变计、光纤传感器等。

该传感器能够将桩基的应变转化为电信号或光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采集和处理。

2.数据采集系统:选用高精度和高采样率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并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桩基的应变值。

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桩基的应变变化情况,并结合设计要求进行评估。

4.实时监测与报警系统:通过建立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及时监测桩基的应变变化情况,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4. 桩基低应变检测方案的实施步骤桩基低应变检测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1.传感器安装:在桩基中选取合适的位置进行传感器的安装,确保传感器与桩基紧密接触,能够准确感知应变变化。

2.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系统,根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连接和配置,确保能够高效地采集和处理数据。

3.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桩基的应变变化情况,并进行定量评估。

4.实时监测与报警系统的建立:建立实时监测系统,通过连续监测桩基的应变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在需要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原理低应变法目前国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依据⑴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规程和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 106-2014)《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基桩动测仪》(JG/T 3055)⑵ISO-9001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2、编制目的通过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使地基所全体人员能熟练掌握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基桩检测,起到规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及程序的作用。

三、适用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桩。

四、检测流程基桩检测流程图见图1所示。

五、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2、施工单位按附表1格式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3、施工单位按附表2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4、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⑴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⑵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否图1 基桩检测工作流程⑶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⑷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

⑸实心桩的中心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 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不要带斜坡;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具体见图1),直径约为6cm 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规程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规程

低应变法8.1 适用范围8.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8.1.2 本方法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8.2 仪器设备8.2.1 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 3055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信号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功能。

8.2.2 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力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频范围为10~2000Hz 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

8.3 现场检测8.3.1 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桩身强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2.6 条第1 款的规定。

2 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3 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8.3.2 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 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 ;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

2 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

3 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4 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 点。

5 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8.3.3 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2 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 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 °,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 处。

3 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

4 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5 瞬态激振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号。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须知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须知

基桩钻芯法检测须知
一、现场检测前委托方应先确认受检桩已满足桩身混凝土龄期不小于28d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二、受检桩桩头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1、委托方应先将受检桩锯至设计标高左右,破除桩头浮浆及松散部分露出桩身混凝
土(骨料)部分,桩顶平面平整,桩头外露钢筋向外扳开,使桩面平整。

2、标出桩的中心位置。

三、委托方应确保测试现场道路通畅,并为钻芯设备进场提供必要的起重吊运设备。

四、为测试提供380V的稳定电力以及水源供应。

五、应保证受检桩附近有足够的位置摆放安装钻机(钻机尺寸:2m×3m),若是临边位置应搭设操作平台;若桩头与地面架空超过1m时,应进行适当的开挖。

六、在检测人员到达现场前,委托方应按指定要求填写并提交《桩(基础)检测方案》、《基桩抽芯法桩位确定书》、《基桩钻芯法检测工程概况表》及续表AY08(01)(以上表格电子版下载网站:)以及相应的基桩设计图纸及平面图和地质勘探柱状图,勘探点布置图,以上图纸资料若为复印件须经委托方盖章确认。

七、检测过程中委托方应指定现场管理人员配合协助检测人员检测工作的开展,保证检测人员现场检测的安全并为现场检测人员免费提供临时休息住所。

八、在工地现场的仪器设备,委托方须协助做好值班保卫工作。

桩基低应变法检测要求

桩基低应变法检测要求

桩基低应变法检测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物、深基坑工程的项目日益增多。

为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大直径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在地基处理中已广泛使用。

但灌注桩出现缩颈、断裂、夹泥、离析,预应力管桩出现桩断裂、错位、对接部位脱焊等质量通病不容忽视。

为确保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的低应变法有关检测要求,进行桩身完整性的检测,并及时反馈检测结果给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对桩身质量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工程地基基础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安全。

什么样的桩采用低应变法动力检测?低应变法是普查基桩的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程度和位置的一种常用方法。

适合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桩(实心放桩、实心圆桩、管桩)等。

高应变动力检测是核验低应变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检测基桩的承载力。

低应变法检测抽样数量要求: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规定:(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3)对于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挖孔桩,以及单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规定:(1)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的总桩数的5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的承台工程,抽检数量还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50%。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乙级桩基工程,应适当增加抽检比例。

(2)预制桩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的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的承台工程,抽检数量还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30%。

dbj 10-4-98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规程

dbj 10-4-98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规程

dbj 10-4-98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将桩身完整性及桩身混凝土波速值作为评判桩身质量等级的标准,将桩身质量等级分为四类:Ⅰ类桩为完整桩,无缺陷,桩身混凝土波速值正常;Ⅱ类桩为基本完整桩,有轻微缺陷,但基本不影响正常使用,桩身混凝土波速值正常;Ⅲ类桩为有明显缺陷,已影响正常使用或桩身混凝土波速值明显偏低;Ⅳ类桩为有严重缺陷,混凝土波速值很低,已无法正常使用。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检测现场周围环境、桩头处理、混凝土龄期等。

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激振源和传感器,如锤型、传感器类型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低应变检测试验操作细则

低应变检测试验操作细则

低应变检测试验操作细则1.总则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1.2.本方法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2.仪器设备2.1.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 3055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信号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功能。

2.2.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力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频范围为10~2000Hz 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

3.现场检测3.1.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桩身强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2.6 条第1 款的规定。

②.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③.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3.2.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 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 ;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

②.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

③.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④.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 点。

⑤.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3.3.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②.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 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 °,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 处。

③.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

④.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⑤.瞬态激振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号。

15.基桩完整性(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15.基桩完整性(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基桩完整性(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目的为了规范测试人员的行为,高效有序地完成检测任务,防止人为因素对检测公正性的干扰,特制订本细则。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推定缺陷程度及其在桩身中的位置。

通航建筑物和修造船水工建筑物的桩基低应变检测可参考执行。

本方法不宜对桩长进行核对,不宜对桩身砼的强度等级作出估计。

本方法适用于港口工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钢桩和组合桩及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低应变动力检测。

引用文件《港口工程桩基动力检测规程》JTJ249-2001《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 248-2001《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 167-4-2012合同文件工程检测合同是检测依据标准之一,检测工程师进场前,应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义务必须履行。

当合同的内容与采用的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向委托方说明,但原则上应优先履行合同义务。

职责检测工程师负责现场检测。

提倡谁检测谁分析的原则,若检测工程师由于时间的关系需委托他人进行内业分析时,检测工程师应将现场检测的基本情况,资料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现场检测的全部资料无一缺少的移交给内业分析人。

检测工程师应对检测的原始数据、资料、信号采集的质量负责。

内业分析人负责内业计算和波形分析,判断桩的缺陷位置、程度和桩的完整性。

分析、判定和分类应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干扰。

由于其它原因(例如擅自更换波形曲线等)或分析判断不准确导至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质量纠纷,应由内业分析人员负责。

内业分析中非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应请示公司总经理协助解决。

内业分析中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应请示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协助解决。

一般情况下,内业分析人应同时负责编写检测报告并对所编写报告的质量负责。

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负责报告审核,根据报告中的波形曲线检查报告分析的质量,对报告的合理性负责。

工作程序检测现场准备检测工程师进场前,应由有关人员负责与委托方联系,使检测现场具备检测条件。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原理低应变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依据⑴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基桩动测仪》(JG/T 3055)⑵ISO-9001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2、编制目的通过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使地基所全体人员能熟练掌握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基桩检测,起到规范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及程序的作用。

三、适用范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范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桩。

四、检测流程基桩检测流程图见图1所示。

五、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2、施工单位按附表1格式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3、施工单位按附表2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4、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⑴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⑵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图1 基桩检测工作流程⑶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⑷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⑸实心桩的中心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 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不要带斜坡;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具体见图1),直径约为6cm 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

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定

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定

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一般规定(JGJ/T93-95)检测方法:1、本规程规定的检测方法有:反射波法、机械阻抗法、动力参数法和声波透射法。

2、上述方法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应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要求选用。

检测数量1、对于一柱一桩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全部基桩应进行检测。

2、非一柱一桩时,按施工班组抽测,抽测数量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抗震设防等级、地质条件、成桩工艺、检测目的等情况,由有关部门(建设、设计、监理、质监)协商确定。

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柱身完整性时,抽测数不得少于该批总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时,抽测数不得少于该批桩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根;对混凝土预制桩,抽测数不得少于该批桩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根。

当抽测不合格的桩总数超过抽测数的30%,应加倍重新抽测。

加倍抽测后,若不合格桩数仍超过抽测数的30%,应全数检测。

对于采用声波透射法时,加倍重新抽可采用其他检测方法。

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基本规定(JGJ/106-97)1、高应变动力检测的结果可用于下列工作:A、监测预制桩打入时的桩身应力与桩锤效率,选择沉桩设备与工艺参数;B、选择预制桩合理的桩型与桩长;C、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估计桩侧与桩端土阻力分布,模拟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等。

2、采用高应变动力检测时,委托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A、工程名称及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名称;B、试桩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探报告;C、桩基施工图;D、工程桩施工记录;E、试桩桩身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F、试桩桩顶处理前、后的标高。

3、进行单桩承载力检测时,对工程地质条件、桩型、成桩机具和工艺相同、同一单位施工的基桩,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桩总数的2%,并不得少于5根。

4、按本规程进行的高应变动力检测属非破损检测,检测可选用工程桩进行。

单桩承载力检测(JGJ94-94)为确保实际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达到设计要求,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及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或可靠的动力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为正确使用静力载荷测试仪,保证平板载荷试验操作过程的正确和结果的精确,制定本细则。

2适应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检测浅部天然地基、处理土地基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平板载荷试验可确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天然地基、处理土地基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参数。

3编制依据本细则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编制。

4 仪器设备4.1主要仪器设备名称:JCQ静载荷测试仪、力传感器、MS-50位移传感器(位移表)、油泵、千斤顶、承压板和和加载反力装臵(荷重),具体数量和型号规格应根据试验荷载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采用自动操作记录。

4.2承压板应有足够刚度。

承压板可采用圆形、正方形、矩形钢板或钢筋混凝土板。

天然地基和处理土地基的承压板尺寸应根据所需评估的地基土的应力主要影响深度范围确定,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m2(软土不应小于 1.0m2)。

复合地基的承压板面积应等于受检桩(1 根或1 根以上)所承担的面积,承压板形状宜根据受检桩的分布确定。

4.3试验加载应采用油压千斤顶,千斤顶应位于桩的合力中心。

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千斤顶的规格、型号相同;⑵千斤顶的合力中心、承压板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⑶千斤顶应并联同步工作。

4.4加载反力装臵宜选择压重平台等反力装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加载反力装臵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 1.2 倍;⑵应对加载反力装臵的主要受力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⑶压重应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臵于平台上;⑷压重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土上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 1.5 倍。

4.5荷载测量可用放臵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校准结果换算荷载。

4.6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进行承压板沉降测量,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承压板面积大于等于 1 m2时,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臵 4 个位移测量仪表,承压板面积小于1 m2时,可对称安臵 2 个位移测量仪表。

⑵位移测量仪表应安装在承压板上。

各位移测量仪表在承压板上的安装点距承压板边缘的距离应一致,宜为25~50mm。

⑶应牢固设臵基准桩,基准桩和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⑷基准桩、基准梁和固定沉降测量仪表的夹具应避免太阳照射、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4.7试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 级。

⑵在最大试验荷载时,试验用油泵、油管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⑶荷重传感器、千斤顶、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不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 2.5 倍,且不应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 1.2 倍。

⑷位移测量仪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4.8试验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

试坑试验标高应与地基土基底设计标高、或复合地基桩顶设计标高一致。

天然地基和处理土地基试验时,承压板底面下宜用中粗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复合地基试验时,承压板底面下应铺设中粗砂垫层,当设计无要求时,其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取大值。

4.9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4.10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过程中场地地基土含水量的变化或地基土的扰动,影响试验效果。

必要时,承压板周边应覆盖防水布。

5 检测程序5.1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应具备下列资料:⑴工程名称、地点及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⑵地基类型、检测数量及总面积。

⑶完成日期、施工记录;⑷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试点平面位臵图等。

⑸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5.2检测开始时间符合下列规定:⑴天然地基土、深层地基土、岩基的检测,作好检测准备工作后即可进行检测。

⑵砂、砂石、石垫层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3天。

⑶灰土垫层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10天。

⑷素土垫层地基、素土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垫层的检测,对于粘性土垫层,间隔时间为21~28天;对于粉土垫层,间隔时间为14~21天。

⑸预压法处理地基的检测,在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结束后或堆载法处理地基结束后即可进行检测。

⑹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检测,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时间为7~14天;对于粉土和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为14~28天。

⑺强夯臵换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28天。

⑻振冲法处理地基的检测,对于粉质粘土地基,间隔时间为21~28天;对于粉土地基,间隔时间为14~21天。

5.3抽检数量5.3.1天然土地基、处理土地基应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为每500m2不应少于1 个点,且不得少于 3 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抽检数量。

5.3.2复合地基及强夯臵换墩应进行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单位工程抽检平板载荷试验点数量应为总桩(墩)数的0.5% ~ 1%,且不得少于 3 点。

同一单位工程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形式可选择多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或单桩(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也可一部分试验点选择多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而另一部分试验点选择单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

5.4现场检测5.4.1最大试验荷载等于最大试验压力与承压板面积的乘积,最大试验压力应不小于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2.0~2.5 倍。

5.4.2正式试验前应进行预压。

预压载荷为最大试验荷载的5~10%。

预压后卸载至零,测读位移测量仪表的初始读数或重新调整零位。

5.4.3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试验荷载的1/8~1/12,其中第一级荷载可取分级荷载的 2 倍;⑵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 2 倍,逐级等量卸载;⑶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该级增减量的±10%。

5.4.4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 测读承压板的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⑵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试验荷载小于等于特征值对应的荷载时每一小时内的承压板沉降量不超过0.1mm,试验荷载大于特征值对应的荷载时每一小时内承压板沉降量不超过0.25mm;⑶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⑷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30min,按第5、15、30min 测读承压板沉降量;卸载至零并测读一次,2h 后再测读一次。

5.4.5施加荷载未达到最大试验荷载,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选择试验点进行试验:⑴由于加载系统漏油、反力支墩下沉等原因,无法施加荷载;⑵已达加载反力装臵的最大加载量。

5.4.6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⑴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⑵沉降急剧增大(本级荷载下的沉降量超过前级的 5 倍),荷载–沉降(p–s)出现陡降段;⑶某级荷载作用下,24 小时内沉降速率未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⑷累计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矩形承压板取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0.06;⑸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6数据处理及结果判断6.1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绘制荷载–沉降(Q–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曲线。

6.2出现本规范第5.4.6 条第1、2、3 款情况时,天然地基、处理土地基或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取为前一级荷载值。

出现本规范第5.4.6 条第 5 款情况时,天然地基、处理土地基或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取大于等于试验最大试验荷载。

6.3确定单个试验点的天然地基、处理土地基或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当Q–s 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⑵当能确定极限荷载和比例界限,且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 2 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⑶出现本规范第8.3.6 条第 5 款情况,且Q–s 曲线无法确定比例界限,承载力又没达到极限时,取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所对应的荷载值;⑷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要按地基变形取值时,可按表2对应的地基变形取值,但所取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

表2天然地基、处理土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4确定单位工程的天然地基、处理土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同一条件下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 3 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作承载力的特征值。

⑵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

必要时可增加试验点数量。

6.5然地基、处理土地基或复合地基的变形模量按下式计算:E0=I0(1–μ2)pb/s式中E0——变形模量(MPa );I0——承压板形状系数,圆形取0.785,方形取0.886;μ——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7,砂土取0.30,粉土取0.35,粉质粘土取0.38,粘土取0.42);b——承压板边宽或直径(m);p——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s——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沉降量(mm)。

7 记录表格7.1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原始记录7.2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