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中精神世界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2.掌握文学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3.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品中“小屋”与“精神境界”之间的联系2.教学难点:运用文学语言分析和反思人类精神境界的深刻含义三、教学过程导入1.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精神寄托?我们心中的精神小屋是怎样的?2.思考并记录自己的答案,分享给同桌或全班学习过程第一部分:读文1.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学生们熟悉作品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后,阅读并注解作品第二部分:分析文章1.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分组交流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小屋的含义并进行讨论2.整合各组的答案,全班呈现并逐一分析第三部分:仿写练习1.学生们在理解小说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模仿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法2.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总结1.教师询问学生本次课程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2.学生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困惑3.教师进行回应并解答相关问题四、作业1.仿写小说《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的某一段,练习文学表达2.阅读相关的名著或文学作品,从中学习和借鉴文学表达方法和技巧五、教学反思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心灵的熔炉,蕴含着作者深层感受,折射出人类精神世界的种种可能和纯净。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分析小说《精神的三间小屋》,理解精神寄托的意义,并借鉴其文学技巧和表达方法。
在行文过程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深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和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解答,确保教学的效果和过程的顺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一、课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 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思想;
3.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细致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习重点
1.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 学会思考,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思想;
3.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思想;
2.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帮助,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自主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步骤
1. 情景导入:教师介绍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
2. 主题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思想,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
3. 阅读练习:教师布置学生阅读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对三间小屋的描写,寓意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课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精神生活的真谛,鼓励人们要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建立健康的精神生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领会课文的主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精神世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课文注释及解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精神世界。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谈谈自己对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课文中所传达的精神价值观。
7.家庭作业(5分钟)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精神生活的作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9《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并运用“宽宥、濡养、李代桃僵、相得益彰”等词语。
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具体内涵及关系,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3.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体会本文形象的、感性的、文学的语言特点。
4.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重难点: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具体内涵及关系,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体会本文形象的、感性的、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互动: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师:今天这份礼物比较特别,虽然我不曾花一分钱,但是我却可以神奇地送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师:对,礼物,除了是物质的,还可以是精神的。
我们快来看看吧。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段话的出处吗?你读了这段话后有什么感想?师: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我也和大家一样深有同感:我第一次读到毕淑敏的文字时,就被她深深地折服。
在她笔下,山间的白云、溪间的流水、飞翔的蝴蝶、熙熙攘攘的市井,一段对话、一个场景,都可能或浓或淡地蕴含着哲理和智慧。
特别幸运的是,今天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她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相信定会获益匪浅。
二、检查预习,扫除障碍广袤云霓宽宥游弋悲戚轻觑麾下窗棂坍塌栖息潮汐濡养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居处。
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三间小屋的描绘,寓意着人们在精神生活中需要建构起自己的精神空间,以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课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散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对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可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课文所涉及的人生哲理的思考还不够深入,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对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3.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相关参考资料:用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拓展。
3.课件: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三维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4.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品味文章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3.理解第三间小屋中“自身”的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品读。
教学过程:一、配乐导入。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明确(板书):2.讨论(难点突破):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1)自由朗读第14—17自然段,概括第三间小屋的特点。
(2)讨论: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话及自己的意见”?(3)小结: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
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
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
(4)配乐朗诵:学生朗读第14——16自然段,老师背诵第17自然段。
3.理清逻辑:(1)学生讨论:有人认为三间小屋之间是并行平列关系,你同意吗?(2)教师小结:是啊,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4.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神生活的重要性。精神生活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它关系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在现代社会中,它显得尤为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作者如何通过“三间小屋”的比喻,阐述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宁静对个人的意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和论证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如何运用比喻来表达抽象概念,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时,部分同学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需要更多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他们掌握这些技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增加一些课堂互动,如让学生现场运用比喻进行创作,以便加深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有的问题可能设置得过于宽泛,导致学生思考方向不集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准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针对文章深层意义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讨论问题,如“作者为什么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或“你认为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精神生活的丰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理解作者的深层意图。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夷陵区鄢家河初中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提炼本文作者观点,理清论证层次。
2、精读课文,品读课文说理性语句,体会作者从容不迫的风范。
3、延读课文,领悟“精神小屋”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精神小屋”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品读课文说理性语句,体会作者从容不迫的风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问题导入:1、抢答: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忧国忧民情怀,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哪一句?2、这句诗中“广厦”的意思是什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该如何理解?很好,看来大家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熟练,这句诗中,杜甫希望有坚固的房子让天底下所有饥寒交迫的百姓不再受风寒之苦,在这首诗中,房子是具象的,它保护的是我们的肉体,那么,同学们你们想过为我们的“精神”搭几间温馨小屋,生几堆惬意小火,重燃生命的风度和温度吗?你们没想到,但有人想到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做客!二、疏通字词,验收预习在正式上课前,我为大家预留了预习任务,现在我就来验收一下大家的成果,看谁是学习的NO.1!课前下发预习资料,学生自主完成,课上教师评价:1、在下列括号里注音或者填写行楷体汉字(1)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
(2)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yòu( )了自己。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行楷体汉字)形消骨立()鸠占雀巢()孺养()3、完成填空并解释填入字的意思相得益() ______重峦叠()_______二、整体感知,提炼观点用你最“得意”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划出你认为能够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并加以交流。
提问:1、为什么是三间,而不是两间或者是四间?二居室紧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裕,也算小康了。
2 、读下一段,你能从那个词语中读出小康的涵义?(基本达标)能否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词语替换“小康”这个词语?二间太少,四间太多,三间刚好。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在《精神的三间小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章中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在课文中找到这些修辞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上有了新的收获。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于如何将文章中的信仰、智慧、爱心等精神内涵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还不是特别清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认识作者梁衡,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及其代表作。
2.课文内容分析:详细解读课文,学习文章的主题、立意、结构、语言特色等,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精神的三间小屋”。
-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重视,但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教师应通过引导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如“我向往这样的生活,追求这样的境界”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发展批判性思维。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提出合理的论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感到心灵疲惫,渴望一个宁静的港湾的时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构建精神家园的奥秘。
-精神追求的个人感悟: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追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个人的感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感受,促进内化。
举例解释:
-对于修辞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如“岁月的河流冲刷着记忆的沙滩”,引导学生讨论这一比喻是如何形象地表达时间对记忆的影响的。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是使学生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所传达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强调作者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反应很积极。他们在讨论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时,提出了很多有深度、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这个主题对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对于比喻的深层含义,有些学生还不能完全领会。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练习不够,或者是学生的阅读量还不足以支撑他们深入理解这类抽象的概念。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增加一些专门的修辞手法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4.掌握文章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贫困、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用精神的信念和勇气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了美好的空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到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才能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但同时,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刻,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精神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以及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去构建这三间小屋的;2.难点的突破: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精神生活的意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自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2.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和精神内涵;3.写作实践: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屏幕展示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提到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以及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去构建这三间小屋的。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让学生在汇报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部编九上语文)
10*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
2.把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构建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
2.难点:学习本文多方设喻的写作方法,把握每一间小屋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引导,读:(出示课件1、2)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的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毕淑敏一起走进精神的三间小屋,看一看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10*精神的三间小屋(出示课件3)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了解这课的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5)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
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部队任卫生员、军医。
从医20多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本课背景的课件,讲解本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有改动。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熟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词、短语和成语。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掌握文章主题,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含义,探讨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5.激发学生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作者的艺术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精神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和交流。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主题:“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含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明确文章的核心思想。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代表知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
(3)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兴趣。
举例:分析课文中引用的典故、名言,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举例:讨论“精神的三间小屋”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构建精神家园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化的思维导图绘制活动,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精神家园的构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基本概念、文章结构、生字词和寓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精神家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基本概念。《精神的三间小屋》是通过对三个房间的比喻,表达作者对人生精神追求的理解。这种追求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幸福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精神追求具体化,帮助我们理解其重要性。
3.强化文化意识:理解作者所传达的人生价值观,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4.提升人文素养:将文章中的哲理融入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通过三个房间的比喻来表达的精神追求。重点讲解文章的开篇、发展、高潮和结尾,使学生掌握文章的脉络结构。
人教部编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
2、把握课文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行文特点。
3、关注自身心灵健康,构建自己美丽的精神小屋。
【教学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赋予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多方设喻的写作方法,把握每一间小屋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小屋2、提问: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什么?(休息、干净、舒服、温暖……)3、补充板书:三间4、提问:如果让你安排,你会怎么做?(一间休息,一间用餐,一间读书)5、小结:真好,我们都很会设计生活,让我们的身体舒适,那我们的精神呢?它又该栖身何处呢?今天的语文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或许能够给你答案!(补充板书:精神的)二、读题,质疑请大家齐读课题,说说你想从文章里了解哪些信息?1、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什么?2、为什么要建造精神的小屋?3、这三间小屋怎么样?4、这三间小屋里住着谁?我们不能无的放矢,所以,先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吧!三、初读,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答案,小组内交流。
1、精神的三间小屋主人分别是:爱与恨、事业、自身2、为什么要建造精神小屋: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板书:精神栖息)四、再读,感悟1、走进小屋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之地,作者说我们应该建造三间小屋,分别用来盛放“爱与恨”“事业”和“自身”,那么,这些小屋的里面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吧!可是,老师迷路了,要怎样才能走进第一间小屋呢?好的,谢谢,我们一起来读文章的第7、8、9段。
“第一间”起。
读完了?谁来说说我们这间小屋的主人是谁?(板书:爱与恨)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它们呢?请你来说说!真好,正因为我们管理这间小屋的时候多储存了爱,摈除了恨,因此,我们的这间小屋光明而又温暖。
(板书:光明温暖)真是一间舒服的小屋啊,我们的情感一定很愉悦!接下来我们要拜访哪一间小屋呢?哪位同学带领我们一起来参观呢?请你来读一读吧?事业的小屋,整理起来不大容易,我们要如何打理呢?请你来说说!哦,先抽丝剥茧,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爱好的事业,(板书:合适)然后进行合理地规划,努力为之奋斗,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第二间小屋优雅坚固!(板书:坚固优雅)总结的太完美了!温暖光明的情感小屋,坚固优雅的事业小屋,第三间小屋的主人是谁呢?对,是我们自身。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
9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详细分析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内涵。
3.简要分析文章精美而深刻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为“精神的三间小屋”赋予的精神内涵及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
【教学难点】品析文章精美而深刻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主题阅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白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这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
二、预习检测1.生字注音。
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下(huī)广袤.(mào) 赘.余(zhuì)窗棂.(líng)坍.塌(tān)灰烬.(jìn)困厄.(è)襟.怀(jīn)濡.养(rú)憎.恶(zēng)驰骋.(chěng)矗.立(chù)自惭形秽.(huì)俯拾即.是(jí)2.词语解释。
(1)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2)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3)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
(4)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三、讲授新课1.熟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修建第一间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修建第二间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修建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总结全文,发出倡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9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构建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比照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如果你有几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小屋,你最想用它来装什么呢?预设:美食、玩具、书籍之类……师:人们不仅要有物质需要的满足,更要有精神旨趣上的满足。
毕淑敏有三间精神的小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看看她在自己的精神小屋里装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问题并顺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做好批注课件出示:毕淑敏,女,1952年生于新疆,后随父母迁居北京。
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部队任卫生员、军医。
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
198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昆仑殇?。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随笔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
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学生自主阅读,扫清字音、字形、词义障碍〔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64“字词清单〞〕,结合阅读提示和教学目标边读边做批注,初步生成问题,为防止问题过多、过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并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和学习目标做批注,生成问题,提升学生自主读悟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既联系考点又培养能力。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整理,最后各组分享探究所得,教师适时引导并加以补充。
跳读课文,找到阐述三间小屋各自内涵的语句,先确定三间小屋各自的内涵,再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1〕探究: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观点是什么?预设:作者通过对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其关系的论述,在第19段提出自己的观点:三间小屋象征个人精神的栖息地,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真诚地修筑自己的精神空间。
〔2〕探究:第二间“精神的小屋〞装的不是精神类的东西,而是“事业〞,这如何理解?预设:在作者看来,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能使精神愉悦,同时也使精神世界在事业的“濡养〞下充分,富有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精神的三间小屋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生活在丰富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关注物质上的事物远远多过了精神层面的,这就造成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却很匮乏的现象。
而真正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富有,还需要精神的富足。
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人生铸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那么,人的精神如何富足起来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
2.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该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教学提示】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细读1—6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部分可以分成两层,请你说说从哪里分开,并说一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
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从而引发读者思考。
第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
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教学提示】
说理文段落之间的关系一般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层层深入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2.阅读7—17段,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明确: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2)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呢?
明确:有事业心,选择自己爱好的、适合自己的事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
(3)“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一句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鹊”指的是“事业”。
“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4)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
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5)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
明确: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6)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在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理解基础上来审视生活,从而达到反思生活,审视自我精神世界,建构自我精神世界的目的。
(7)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3.细读第18—19段,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明确: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目标导学三:品味文本特色语言,体会文本艺术特征
探究一: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探究结论一: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注入心间。
探究结论二: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探究二: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目标导学四:总结全文
1.本文构思新颖独特。
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2.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三、板书设计
精
神的三间小
屋⎩⎪⎪⎨⎪⎪⎧⎭⎪⎪⎬⎪⎪⎫爱和恨——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健康的小屋)
事业——自我寻找——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努力向上的小屋)自身——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撑起精神的世界大厦 重视学法的指导,重文本理解,理性分析,从多个方面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