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体动作疲劳强度的适度考量【通用人机工程学】

合集下载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

安全⼈机⼯程学课后习题答案安全⼈机⼯程学第⼀章⼀,⼈机关系随社会的发展有很⼤的变化,请举例说明其变化及其特点答:1 原始⼈机关系,旧⽯器时代的⽯⼑、⽯枪、⾻针等⼯具⼤部分呈直线形状,有利于⼈使⽤;到新⽯器时代,⼈类所⽤的锄头、铲⼑及⽯磨等的形状,更适合⼈的使⽤。

那是的⼈类在⽤这些⼯具进⾏笨重的体⼒劳动时,就⾃发地存在保护⾃⼰和提⾼劳动效率两⽅⾯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经验⼈机关系,这些⼯具由于⼈的使⽤经验、体会促使⼈机关系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级,由⾃发到⾃觉,逐渐科学化。

但这个时期的⼈机关系及发展只是建⽴在⼈类不断积累经验和⾃发的基础上。

3 ⼈机关系越来越复杂,机器要求操作者接受⼤量的劳动成果,例如:飞机的飞⾏,座舱及仪表位置设计考虑⼈的⽣理、⼼理和⽣物⼒学特性等。

⼆,如何理解⼈机⼯程学的含义?答:⼈机⼯程学是根据⼈的⼼理、⽣理和⾝体结构等因素,研究系统中⼈、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们安全、健康、舒适地⼯作,并取得满意的⼯作效果的⼀门科学。

三,阐述⼈机⼯程学与安全⼈机⼯程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安全⼈机⼯程学是从安全的⾓度和⼈机⼯程学的着眼点研究⼈与机的关系,运⽤⼈机⼯程学的原理和⽅法去解决⼈机结合⾯的安全问题的⼀门新兴学科。

安全⼈机⼯程学基础研究的⽅法与⼈机⼯程学的研究⽅法基本相同,但是研究问题的⾓度和着眼点主要侧重于从适应⼈的安全性特征去研究⼈机界⾯。

四、举例分析你所熟悉的⼀个⼈机系统的⼈、机及其结合⾯答:计算机。

在⼈机系统中,存在⼀个⼈与机相互作⽤的“⾯”,所有的⼈机信息交流都发⽣在这个⾯上,通常把这个“⾯”称为⼈机界⾯。

在⼈机界⾯上,向⼈表达机械运转状况的仪表或器件叫做显⽰器。

对机械来说,显⽰器执⾏的功能是输出,⽽对⼈来说,是输⼊。

⽽显⽰器就是⼈与计算机的结合⾯。

⼈即安全主体。

机这⾥是指计算机。

五、请说明安全⼈机⼯程学在安全⼯程学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答:安全⼈机⼯程学是安全⼯程学学科体系的⼀部分也是实现安全⼯程学的科学依据和最活跃的⼈的作⽤因素,它与其他三个⼦系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制约、互为补充,从⽽构成了安全⼯程学这⼀整体。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3. 活动代谢 活动代谢亦称劳动代谢、 作业代谢或工作代谢。 它是人在从事特定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能量代谢。 体 力劳动是使能量代谢量亢进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在 实际活动中所测得的能量代谢率(用AR表示), 不仅包 括活动代谢率, 也包括基础代谢率与安静代谢率, 所 以活动代谢率(用MR表示)应为
三种产能过程可概括于图5 - 1中, 其一般特性列 于表5 - 1。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PPT文档演模板
•图5 - 1 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示意图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 表5 - 1 三种产能过程的一般特性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在肝、 肾内部又合成为糖原。 在食物营养充足地合理
条件下, 经过休息, 可以较快的合成为糖原。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虽然糖酸解时1g分子葡萄糖只能合成2g分子ATP, 但糖酵解的速度比氧化磷酸化的速度快32倍, 所以是 高速提供能量的重要途径。 乳酸系列需耗用大量葡萄 糖才能合成少量的ATP, 在体内糖原含量有限的条件 下, 这种产能方式不经济。 此外, 目前还认为乳酸是 一种致疲劳性物质, 所以乳酸系列提供能量的过程不 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3. 乳酸系列
在大强度劳动时, 能量需求速度较快, 相应ATP 的分解也必须加快, 但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 此时,
则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提供能量, 故称为乳
酸系列:

第三节人体与作业环境的行为需求【通用人机工程学】

第三节人体与作业环境的行为需求【通用人机工程学】
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人体散热(出汗)困难,使人感到透不过
气来,若湿度降低就能促使人体散热而感到凉爽。低温高湿下人会 感到更加阴冷,若湿度降低就会有增加温度第的三节感人体觉与作。业环一境的般行为情需求况下,
【通用人机工程学】
3.气流速度
空气流动的速度称为气流速度(气流可促进散热)。作业环境中
的气流除受外界风力的影响外,还与作业场所热源有关。因为气流
联 • 第二节人体与知觉心理的行为反
映 • 第三节人体与作业环境的行为需

• 第三章 人体动作空间与人性 化设计
• 第一节人体动作疲劳强度的 适度考量
• 第二节人体动作空间环境的 标准考量
• 第四章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运 用
• 第一节室内空间设计 • 第二节家具陈设设计 • 第三节无障碍设计
第三节人体与作业环境的行为需求 【通用人机工程学】
第三节人体与作业环境的行为需求 【通用人机工程学】
三、照明环境
照明是视觉感知的必要条件。人们与自然界接触时,
约有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照明条件的好坏 直接影响视觉获得信息的效率与质量。照明与工作效率、 工作质量、安全及人的舒适、视力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关 系。工作精度越高,机械化白动化程度越高,对照明也相 应提出更高更科学的要求。因此,照明条件是作业环境中 的重要因素之一。
(1)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压力、振动、噪声、照明、电 磁辐射等。
(2)化学因素:有毒有害化学物等。 (3)生理因素:营养、疾病、药物、睡眠等。 (4)心理因素:动机、恐惧感、工作负荷等。 (5)生物因素: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等。 (6)社会因素:治安、交通、环保状况等。 环境因素中有些因素存在着很明显的危险性,如有毒有害
空调病:空调病主要出现在夏天,症状是进入空调旁时就 头痛和不适。在设置空调温度时不能调得太低,一般不低于 室外温度5℃,同时要有一定的气流速度(1m/s)以保持新鲜 的空气。

机械设计中的人体工效学与人机工程学应用案例

机械设计中的人体工效学与人机工程学应用案例

机械设计中的人体工效学与人机工程学应用案例一、导言当今社会,机械设计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机械设计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令机器运转良好和高效,还需要考虑到人体工效学与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机械设计中人体工效学与人机工程学应用的案例,探讨其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方面的意义。

二、案例一:工业生产线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在工业生产线中,工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界面设计十分重要。

一家制造公司引入了一种新的生产线机器,但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误操作和疲劳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他们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原则进行了界面设计的改进。

首先,他们对工人进行了人体工效学评估,了解了他们的身体机能和对界面设计的需求。

在增加功能的同时,避免了信息过载和界面复杂度。

其次,他们根据人眼对颜色的感知差异和对图标的识别速度进行设计,选用了易于识别和区分的颜色和图标,提高了界面的可用性。

最后,他们还考虑到工人在长时间操作时的疲劳问题,通过人体工效学的分析,优化了操作按钮的位置和大小,减轻了工人的手部负担。

经过改进后,工人们的误操作率大幅降低,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提升。

这个案例展示了人机工程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通过符合人体工效学原则的改进,提高了工人的工作质量和舒适度。

三、案例二:医疗器械的人体工效学设计医疗器械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使用者(如医生和护士)的人体工效学需求,以确保其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个例子是一种手术器械的设计改进。

在原有设计中,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器械的位置和姿态,这给手术过程带来了困难和延误。

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师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对器械进行了改进。

首先,他们分析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常见姿势和手势,并优化了器械的形状和重量分布,减轻了医生手臂和手部的负担。

其次,他们采用了可调节的设计,使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轻松地调整器械的位置和角度,从而提高了操作的精确性和效率。

最后,他们还考虑到医生长时间使用器械时的疲劳问题,通过人体工效学的分析,设计了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的握把和减震装置,减少了医生手部的疲劳感。

人机工程学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图5 - 5 (a) 仰卧(100%); (b) 坐姿(103%~105%); (C) 立姿(108%~110%)
(d) 跪姿(130%~140%); (e) 弯腰(150%~160%)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1.4 能量代谢的测定 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有两种, 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热量计测定在绝热室内流过人体周围的 冷却水升温情况, 换算成能量代谢率; 间接法是通过 测定人体消耗的氧量, 再乘以氧热价求出能量代谢率。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1 人体作业时的能量代谢 5.2 作业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 5.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5.4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5.5 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5.6 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1 人体作业时的能量代谢
5.1.1 人体能量的产生机理 由于骨骼肌约占人体重的40%, 故体力劳动的能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既然通过作业时消耗的O2量和产生的CO2量可以 换算能量消耗, 相对代谢率也可以通过测定作业者在 作业时、 安静时消耗的O2量和产生的CO2的比值, 计 算作业者在安静时和作业时各自的O2消耗量, 然后乘 以每消耗1L O2所产生的热量(氧热价), 分别折算成作 业时和安静时的能量消耗。
各种不同姿势的相对氧耗量, 如图5 - 5所示。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图5 - 4 (a) 单肩双包(100%); (b) 头顶(103%); (C) 双肩背(109%) (d) 前额挂背(115%); (e) 斜挎(123%); (f) 挑担(129%); (g) 双手提(144%)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动强度和作业时间。 劳动强度越大, 持续时间越长, 需氧量也越多。

安全人机工程学-作业疲劳及测定课件

安全人机工程学-作业疲劳及测定课件
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作业疲劳是作业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因而也是
人机学及工效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节主要讨论作业 疲劳的类型、疲劳的规律、疲劳产生的原因、疲劳的 动力理论、疲劳测定等内容。
一、作业疲劳
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称为疲劳。作业疲劳是人
体生理的一种正常现象,可以起到提醒机体过度劳累
的预警作用。从正常作业状态
量。每个人都在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层次和动机 的强弱水平对这个总能量系统进行合理的分配,分配 到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不同的活动中。动机强, 需要层次高的活动分配的能量比例高,分配的能量值 多。不同的人,由于个体差异,分配也各不相同。而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及不同的环 境,由于动机需要的变化,也会对总能量作出不同的 分配。
3.疲劳产生的原因
(1)工作条件方面的原因
①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 如: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速度过快,工作单调等。 ②机器设备、工具条件差 当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不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特性时,特别容易导 致工作疲劳。 ③工作环境差 温湿度、通风、照明、噪声、振动、空气污染等。
(2)作业者自身因素方面
多是从事单调作业内容而引起的。有单调感的工人其工 作 效率在接近下班时反而有所上升。
2.疲劳现象的某些规律
(1)老年人较年轻人易疲劳,这是人体生理上的特点所引起的。
(2)疲劳可以恢复。①年轻人恢复得快;②体力上的疲劳比精 神上的恢复得快;③心理疲劳往往与心理状态同步存在,同 步消失;
(3)疲劳的积累效应。
例如:工人工作8小时后,普遍感到非常疲劳,这 时叫他继续加班,他会感到无法适应。而如果有人建 议下班后去踢一场球,许多人会满口答应,他们会照 样精力旺盛地活跃在球场上。这就是因为肢体储存的 其他能量发挥了作用,这个例子说明,劳动者的基本 能量并没有在工作中耗尽,之所以感到疲劳只是把分 配给工作部分的特定能量消耗尽了的缘故,下面是疲 劳动机理论的示意图:

人机工程学第1章人机工程学概论

人机工程学第1章人机工程学概论

人机工程学第1章人机工程学概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关系和设计优化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的认知、感知和运动等行为,以及机器的设计、人机接口和系统的优化。

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机器和人之间的交互性能,提高系统的易用性、效率和安全性。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当时,工业化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机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机器的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造成了许多问题,如疲劳、劳损和事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将人体科学原理整合到机器的设计中,这就是人机工程学的起源。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泛,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生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设计学等。

研究的方法也很多样化,包括实验研究、建模分析和仿真模拟等。

通过这些方法,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交互的规律和问题,发展出一系列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指导机器的设计和人机接口的优化。

1.用户需求分析:人机工程学首先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用户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确定系统的设计目标。

2.人类认知和感知:人机交互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感知过程实现的,研究人的注意力、记忆、问题求解和决策等认知过程,以及感知的感觉、知觉和运动等能力,有助于优化人机界面的设计。

3.人体工程学设计:人体工程学是将人体科学原理应用到机器的设计中,研究如何使机器与用户的身体特征和动作协调一致,减少用户的体力消耗和劳损,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和舒适性。

4.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媒介,研究如何设计界面以使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操作机器,通过图形、声音、触觉和语音等多种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5.系统优化与评估:人机工程学也关注如何对机器和系统进行优化和评估,以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模型分析、仿真测试和用户评估等方法,可以评估系统的易用性、效率、安全性和用户满意度等指标。

人机工程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和消费产品等。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 - 2 )
表5 - 3和表5 - 4为不同活动类型的RMR的实测值和 推算值。
除利用实测方法之外, 还可用简易方法近似计算 人在体力劳动中的能量消耗, 其计算公式为
AR=RR+MR=1.2×BR+RMR·BR
=(1.2+RMR)×BR
(5 - 3)
总能耗M∑=(1.2+RMR)×BR×体表面积(B)× 活动时间(t)(5 - 4)
•表5 - 4 相对能量代谢率RMR的推算值
• 图5 - 3 各种作业类型相对应的能耗(kCal/min)
作业方法不同, 能量消耗也不同。 S.R德塔 (S.R.Datta)等人对搬运重物的七种方式进行了研究, 测得相应的氧耗量, 如图5 - 4所示。
各种不同姿势的相对氧耗量, 如图5 - 5所示。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 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5.1 人体作业时的能量代谢
5.1.1 人体能量的产生机理 由于骨骼肌约占人体重的40骼肌活动的能量来自细胞中的贮能元 ——三磷酸腺苷(ATP)。 肌肉活动时, 肌细胞中的三 磷酸腺苷与水结合, 生成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根 (Pi), 同时释放出29.3kJ的能量, 即
MR=AR-RR (5 - 1)
4. 相对能量代谢率 体力劳动强度不同, 所消耗的能量不同。 由于劳 动者性别、 年龄、 体力与体质存在差异, 即使从事同 等强度的体力劳动, 消耗的能量亦不同。 为了消除劳 动者个体之间差异因素, 常用活动代谢率与基础代谢 率之比即相对能量代谢率来衡量劳动强度的大小。 相 对能量代谢率RMR为
1. 基础代谢 人体代谢的速率, 随人所处的条件不同而异。 生 理学将人清醒、 静卧、 空腹(食后10 h以上)、 室温在 20 ℃左右这一条件定为基础条件。 人体在基础条件下 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量 称为基础代谢率, 用BR表示。 它反映单位时间内人 体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消耗的最低限度的能量, 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消耗的热量来表示。

安全人机工程学拓展阅读:疲劳的产生机理

安全人机工程学拓展阅读:疲劳的产生机理

疲劳产生的机理从前面的知识点知道了什么是人体作业疲劳以及作业疲劳的分类、作业疲劳的特点、作业疲劳的积累等,那疲劳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呢?这就是今天要学的知识点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产生的机理主要内容有:疲劳物质累积机理、力源耗竭机理、中枢变化机理、生化变化机理、局部血流阻断机理。

首先学习疲劳物质累积机理,疲劳物质累积理论大量的研究发现,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肌肉疲劳是由于肌肉中的能量贮存三磷酸腺苷(ATP)所引起的,其中肌细胞中的ATP由磷酸肌酸(CP)与二磷酸腺苷合成予以补充。

当ATP、CP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导致肌肉进行糖酵解以再合成ATP,而糖酵解伴随着乳酸的积累使得体内环境中的氢离子浓度上升,肌肉酸碱度(也就是pH值)下降,最终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

由此可见,在肌肉和血液中逐渐产生和积累的乳酸是一种酸性致疲劳性物质,它会使人的体力衰竭,不能再进行有效的作业。

因此,疲劳物质累积机理即是: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由于乳酸在肌肉和血液中大量积蓄引起的。

如右图中作业人员需要把砖块背到指定地点便是在短时间里大强度劳动,会引起局部肌肉疲劳。

2、力源耗竭机理:较长时间轻或中等强度劳动引起的疲劳,既有局部肌肉疲劳,又有全身性疲劳。

这种局部肌肉疲劳不是由于乳酸积蓄所致,而是由于肌糖原贮备耗竭之故,称为“力源耗竭机理”。

如右图中的作业人员,若他们进行几天甚至更长的锯木作业他们的胳膊以及腿上有肌肉疲劳,同时也会有全身性的疲劳。

在力源耗竭机理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这里的局部肌肉疲劳不是由于乳酸积蓄所致,而是由于肌糖原贮备耗竭。

3. 中枢变化机理:许多学者认为,长时间操作活动产生的疲劳,是一种中枢和外围相结合的肌肉疲劳。

除了ATP、CP浓度和肌糖源含量下降对疲劳产生影响外,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血糖降低,它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供应源,长时间活动后,人体内血糖含量下降,会引起大脑活动水平降低,即导致中枢神经疲劳。

人机工程学-减少作业疲劳课件

人机工程学-减少作业疲劳课件

作业疲劳的定义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害
作业疲劳是指长时间从事某种 作业导致的身体和心理疲劳
症状包括肌肉疲劳、反应迟钝、 注意力不集中等
危害包括工作效率下降、事故 风险增加、员工健康问题等
课件目的与意义
目的
提供减少作业疲劳的理论和实践 方法,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 身心健康
意义
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降低事 故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根据员工身高和坐姿习惯,提供可调节高度的办公桌和椅子,避免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的疲劳。
合适的屏幕高度和角度
调整电脑屏幕的高度和角度,使员工在观看屏幕时保持舒适的姿势, 减少颈部和眼睛的疲劳。
生产线设备布局优化
合理安排设备间距
根据作业需求和员工操作习惯,合理安排生产线设备的间 距,减少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移动的距离,降低体力消 耗。
教育行业
改进教室桌椅设计,提供符合学生身体发育特点 的桌椅,减少学生因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而产生 的疲劳。
军事领域
在武器装备和作战服装设计中应用人机工程学原 理,提高士兵的作战效能和舒适度,减轻作战过 程中的疲劳感。
05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效果评估方法介绍
主观评估法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操作者对作业疲劳的主观感受, 了解疲劳程度和影响因素。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
应用
人机工程学将与医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多学科进行更紧密的合 作,共同研究减少作业疲劳的综 合解决方案。
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通过减少作业疲劳,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效 率和生产力,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
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质量
优化工作环境和工具设备可以减少工作对身体的负 面影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人机工程学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引言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交互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人机交互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机工程学旨在优化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加高效、舒适地完成各种任务。

然而,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人类往往会出现疲劳现象,这对于人机工程学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业能力与疲劳关系的研究人机工程学人一直在研究人类的作业能力与疲劳之间的关系。

作业能力是指人们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的能力,包括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

疲劳是指人体长时间工作后的生理和心理累积反应。

研究表明,人类的作业能力与疲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人们长时间进行一项任务时,他们往往会出现疲劳感。

疲劳会导致人们的注意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从而降低了他们的作业能力。

而高效的人机界面设计和任务安排可以有效地减轻人们的疲劳感,提高他们的作业能力。

减轻疲劳的策略人机工程学人通过研究和实践,给出了一些减轻疲劳的策略,旨在提高人们的作业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1. 任务分解和时间安排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合理安排时间。

人们在完成一个小任务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以缓解疲劳感。

2. 布置适当的休息环境人机工程学人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休息环境来减轻人们的疲劳感。

例如,提供舒适的座椅、照明和温度控制设备,以及放松的音乐和氛围等。

3. 提高任务的可控性和自主性给予人们更多的选择和控制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

例如,允许他们自由选择使用什么工具、掌握什么工作节奏等。

4. 使用人机界面设计减轻疲劳人机工程学人可以通过合理设计人机界面来减轻人们的疲劳感。

例如,使用大字体、清晰的图标和直观的操作方式,减少人们对屏幕的注视时间,从而减少眼睛的疲劳。

5. 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人机工程学人还可以通过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来减轻人们的疲劳感。

例如,鼓励人们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等。

人体动作疲劳强度和适度考量【通用人机工程学PPT41页

人体动作疲劳强度和适度考量【通用人机工程学PPT41页
人体动作疲劳强度和适度考量【通用 人机工程学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件:人体作业疲劳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件:人体作业疲劳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按照疲劳的积累状况,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工作适 应期
最佳工 作期
疲劳期
疲劳过度 积累期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工作适 应期
最佳工 作期
疲劳期
疲劳过度 积累期
工作开始时,由于神经调节系统的“一时性协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和建立,造成呼吸循环器官及四肢的调节迟缓,人体的工作能力没有 完全被激发出来,处于克服人体惰性的状态,这时不会产生疲劳。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工作适 应期
最佳工 作期
疲劳期
疲劳过度 积累期
疲劳产生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疲劳;否则由于疲劳的过度积累, 会导致人体暂时丧失工作能力,严重时容易引起作业者的身心损伤。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疲劳的积累过程可用“容器”模式来说明。操作者的疲劳受很多因素影响, 最典型的是以下五个方面。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工作适 应期
最佳工 作期
疲劳期
疲劳过度 积累期
人体逐渐适应工作条件,人体活动效率达到最佳状态并能持续较长时 间。只要工作强度不太高,这一阶段不会产生疲劳。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工作适 应期
最佳工 作期
疲劳期
疲劳过度 积累期
持续较长时间工作,伴随疲劳感增强,导致个体工作效率下降,出现 了工作兴奋性降低等待征。这一阶段中,疲劳将不断积累。进入这一 阶段的时间依据劳动强度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别。
恢复
• 工作节奏:单调、重复、枯燥等

• 环境条件:照明、气候、噪声、温度等
• 生理心理:工作强度、工作持续时间等

• 身体素质:力量、耐力、健康状况等
• 营养、睡眠等
《安Hale Waihona Puke 人机工程》《安全人机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刺激的数目:数目越多反应越慢(表32)。
(2)刺激强度:随着刺激强度加大,反应时逐渐缩短,但到达一定的刺激强度以 后,反应时就基本稳定不再缩短了。
(3)刺激的对比度:对比越强反应时越短。 (4)刺激类型和受刺激的部位:触听视觉反应时短,味觉反应时长。触觉中脸、 手指反应时短,脚部反应时长(表33)。 (5)人的主体因素:影响反应时的人的主体因素,有先天的个体差异、当时的身 体状况和培训造成的差异等。先天性的个体差异指素质、性别、个性等方面,当

• 第三章 人体动作空间与人性 化设计
• 第一节人体动作疲劳强度的 适度考量
• 第二节人体动作空间环境的 标准考量
• 第四章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运 用
• 第一节室内空间设计 • 第二节家具陈设设计 • 第三节无障碍设计
第三章 人体动作空间与人性化设计
第一节人体动作疲劳强度的适度考量 第二节人体动作空间环境的标准考量
对干一些不得不采取立姿进行的作业,应使操作者可以自由变换体 位,避免长时间站立于一个位置;同时脚下应铺垫木板、橡胶板或 有弹性的垫子,也可穿有软垫的鞋子;还应安排操作者定时坐下来 作适当休息或安排做一些轻度的体育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状况, 减少肌肉疲劳。 2.坐姿 作业时正确的坐姿应是身躯上部伸直稍向前倾10°~15 °,保持 眼睛到工作面的距离在300mm以上,大腿放平,小腿自然垂直着地 或稍向前伸展着地,使整个身体处于自然舒适状态。研究证明,当 直腰坐(身躯上部挺直坐)时,脊柱的变形较大,肌肉的负荷也大。 当放松坐(身躯上部稍弯曲)时,背部肌肉负荷小,有利于整个身 体的平衡,感觉比较舒适,但此时椎间盘的内压力会增大。由此可 见,肌肉与椎间盘对坐姿的要求是矛盾的。若在作业过程中,适当 变换直腰坐与放松坐两种坐姿,则既可通过改变椎间盘的内压力, 改善椎间盘的营养供应状况,又可使肌肉得以放松。
肢体发挥操纵力的大小,除了取决于上述人体肌肉的生理 特性外,还与用力的时间长短、采取的姿势、着力部位有关。 表30反映了人体各部分的肌力情况。
(一)坐姿手臂操纵力 下图为坐姿时手臂在不同方向的操纵力(中等体力男子,右 立者)(见图87、表31)。 图87 坐姿手臂操纵力的测试方位和指向 表31 中等体力的男子(右立者)
四、作业姿势 (一)作业姿势的类型 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般有四大基本姿势,即立 姿、端坐姿、靠椅坐姿和卧姿。 (二)确定作业姿势的一般原则
不同的人体姿势所造成的肌肉负荷一般可由伴随肌
肉收缩所产生的生物电位的变化肌电图来显示。人机工 程学学者曾选择了人体的13种姿势,通过肌电图得出如 图所示的结果。图中பைடு நூலகம்立姿的肌肉活动量为100%,按 不同姿势所造成的相对于立姿的肌肉活动量的大小,依 次由左向右排列,从中反映了为维持不同姿势,人体有 关部位的肌肉进行等长收缩的紧张程度(表35)。
人机工程学概论
主讲:孙启新
目录
• 第一章 概论 • 第一节人机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与
研究范围 • 第三节人机工程学的学科特性与
相关学科
• 第二章 人体动作与行为因素 • 第一节人体与物体尺度的行为关
联 • 第二节人体与知觉心理的行为反
映 • 第三节人体与作业环境的行为需
下列情况宜采取立姿作业: (1)常用的控制界分布在较大区域,远远超出坐姿的最大可 及范围时。 (2)需要用较大肌力的作业,而坐姿不可能达到时。 (3)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器旁作业,坐着反而不如站着舒适 时。 (4)需要频繁地坐、立的作业,因为频繁起坐所消耗的能量 比立姿的耗能量还大。
(5)单调的易引起心理性疲劳的作业。 持续较长时间的立姿作业会引起下肢肌肉酸痛,下肢肿胀。因此,
(一)静态肌肉施力举例 几乎所有的劳动中都包括不同程度的静态施力。 (1)工作时的前弯腰或侧弯腰。 (2)工作时手臂水平抬起(图92)。
(3)用手臂夹住物体。 (4 )只脚支撑体重,另一只 脚控制机器。
(5)长时间站立在一个位置上。 (6)传统键盘使手腕长时间处 在静态施力状态,而人机工 程学键改善了施力状况。
下列情况应采用坐姿作业: (1)持续时间长的静态作业。 (2)精密度高而又要求细致的作业。 (3)需要手足并用的作业。 (4)要求操作准确性高的作业。 由于坐姿心脏负担的静压力较立姿有所降低,肌肉承
受的体重负荷也较立姿小,故坐姿作业可以减轻劳动强 度,提高作业效率,优于立姿作业。但坐姿作业不易改 变体位,施力受限制,工作范围也受限制,且久坐易导 致脊柱变形。
三、动作的灵活性与准确性
(一)人体动作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操作时的动作速度与频率。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决
定了人体重量轻的部位较重的部位、短的部位较长的部位、肢 体末端较主干动作灵活。因此,在设计机器及操纵装置和工作 方式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1.反应时和运动时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 为反应潜伏期。影响反应时的有人体主观因素和外界刺激客观 因素。
二、静态肌肉施力 人的肌肉施力分为动态和 静态两种。静态施力时, 收缩的肌肉长时间压迫血 管,阻止血液进入肌肉, 肌肉无法从血液中得到糖 和氧的补充,同时肌肉的 代谢废物不能迅速排出, 从而造成肌肉酸痛,引起 肌肉疲劳,影响作业的持 续时间。长期受静态施力 的影响,就会引发永久性 病症,如关节炎、腱膜炎 等,因此,当长时间的静 杰施力不可避免时,应考 虑中间安排活动(图91)。
(8)支撑肢体。人的每一肢体都 有重量,作业时,不但要支持 物体,而且还要支持自重,故 对举手之类的作业,应设计支 撑物(如近视距工作设计中应 有支撑物)。
(9)颈支撑着头,只要头部是 垂直向前稍有倾斜,颈部就不 会感到疲劳。阅读书写时的头 向前平均倾斜25。,书写时眼 到纸面275mm,阅读时325mm。 当头后仰15。时,颈部肌肉会 感到酸痛,同时也带来了另一 个问题——来自光源和窗的眩 光。在设计显示屏幕时,可设 计成稍微倾斜,以减少人的头 部后仰。
3.动作频率 每分钟或每秒钟动作重复的次数称为动作频率。它与操作方
式及动作部位有关。测试数搪见表34。 表34手足最大动作频率
(二)人体动作的准确性 动作的准确性可从动作形式、速度和力量三个方面 考察。这三方面配合恰当,动作才能与客观要求相符 合,才能准确。动作方向错误,动作量过大或过小, 都将产生不准确的动作。
时的身体状况指年龄、健康状况、疲劳状况、情绪、生理节律等状态,培训对反 应时的快慢影响更是明显。
2.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肢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路程。动作方向、
轨迹决定动作速度。肢体运动速度变化很大,可从每秒几毫米 到800mm。在一般情况下,手臂动作速度平均为50~500mm/s。 经测定,动作速度有下列规律,可供设计时参考:
一般坐姿时,右 足最大瞬时用力 可达2570N,左 足可达2364N。 右足蹬力大于左 足;男性蹬力大 于女性。
(四)坐姿时足的蹬力 足的蹬力大小与人体姿势、足的位置方向有关。若坐姿有靠背支
撑时可产生最大的蹬力。下图为不同体位的足蹬力。与垂线成70。 角方向的蹬力最大,此时大腿略向上抬,大小腿夹角140。~150。。 从俯视角度看,腿蹬方向偏离正前方15。以上时,蹬力大幅减小, 操作灵敏度也会明显降低(图90)。
劳主要是指长期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所引起的头昏脑涨、全身 乏力、嗜睡或失眠等,常与心理因素有联系。技术性疲劳常见 于体力脑力并用的蒡动和神经相当紧张的作业,如驾驶飞机、 汽车、拖拉机,收发电报、操纵半自动化生产设备等。单调的 作业内容很容易引起心理性疲劳,例如监视仪表的人员,表面 上坐在那里“悠闲”自在,实际上并不轻松。信号率越低越易 产生疲劳,使警觉性下降。这时体力并不疲劳,而是大脑皮层 的一个部位经常兴奋引起的抑制。
(二)立姿手臂操纵力 立姿直臂时手臂操纵力的一 项实验结果见图88。
(三)握力
男子优势手的握力约
为自身体重的47%— 58%,女子约为自身体 重的40%~48%。所有 肌力均随施力持续时间
加长而逐渐减小。例如 某些肌力持续到4分钟 时,就会衰减到1/4左 右,肌力衰减到1/2所 持续时间,对多数人是 基本相同的(图89)。
(5)作业面的高度应按工作性质耒设计,一般观察需要的距离越近, 工作面应越高。
(6)常用工具应放在人的附近,最频繁的动作,应在肘关节弯曲时 就可完成。
(7)当手不得不放在高位置工作时,应使用支承物托住肘关节前臂, 手的支撑物表面应为毛布或其他较柔软而不发凉的材料,且最好可 调节以适应更多的人(图94)。
(3)作业过程中,应使操作者能自由地变换多种体位,尽可能地使操作者身体 处于舒适状态。当强制保持盼姿势无法避免时,应设置适当的支撑物。
(4)确定作业姿势应与肌力的使用以及作业动作相联系,三者应相互协调。
(三)作业中常用的姿势 1.立姿 正确的立姿是身体各个部分,如头、颈、胸、腹等均垂直于
水平面,且身体保持平衡和稳定。此时,人体的重量主要由 骨骼承担,肌肉和韧带的负荷最小,人体内各系统如呼吸、 消化、血液循环等活动的机械阻力最小。舒适的立姿是身体 自然直立或躯干稍向前倾15。左右。
人体躯干及肢体在水平面的运动比垂直面的运动速度快; 从上往下较从下往上运动速度快; 水平方向的前后运动较左右方向运动快,旋转运动比直线运 动灵活; 顺时针方向操作动作比逆时针方向操作要快,且符合动作习 惯; 向身体方向的运动较离开身体方向运动要快,但后者准确性 高; 一般人右手较左手快,同时右手向右较向左运动快; 动作速度与受力物的质量成反比。
3.坐---立姿 坐一立姿是指在作业过程中既可以坐也可以站立,坐、立交
替,但以坐姿为主。坐着可以解除站立所引起的下肢肌肉酸痛 感,而站立叉可放松坐着引起的腰部肌肉紧张,所以坐、立交 替可以消除不同部位的肌肉负荷(图95)。
五、疲劳研究
疲劳是一种人体的生理状态。在作业过程中,作业 者产生作业机能衰退、作业能力下降,有时还伴有疲倦 感等主观症状的现象,就叫作业疲劳。过度的作业疲劳 不仅导致作业能力下降、劳动质量降低、大脑与动作迟 钝、反应能力降低,而且易增加事故发生率,甚至造成 人身与财产损失。作业疲劳是一系列复杂现象的综合体, 既有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又有生产设备的因素,还受 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疲劳问题的探讨也是 人机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