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心理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然而,在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样本选择偏差在心理学研究中,样本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研究者往往会面临样本选择偏差的问题。

例如,研究者可能只选择了特定年龄、性别或地区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的样本选择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具有代表性。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样本选择偏差的问题,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增加样本的数量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二、问卷设计问题问卷调查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然而,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问卷中的问题可能存在歧义,导致受访者无法准确理解问题的含义;另外,问卷中的问题可能存在主观性,使得研究结果不够客观。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问卷设计问题,研究者应该在设计问卷时尽量避免使用歧义性的语言,并确保问题的表述清晰明了。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进行问卷的预测试,以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三、实验操作问题在心理学实验中,实验操作是一个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实验操作的不准确或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例如,实验者的态度和行为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或者实验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实验操作问题,研究者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避免对实验对象产生干扰。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实验操作培训,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数据分析问题数据分析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误导性。

例如,研究者可能会使用不适当的统计方法,或者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变量。

使用心理学方法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使用心理学方法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使用心理学方法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通过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然而,在使用心理学方法时,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使用心理学方法时常见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样本选择偏差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样本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由于时间、经费和其他限制,研究者往往只能选择有限的样本进行研究。

这种样本选择偏差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进行多个研究,比较不同样本的结果,以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二、问卷设计问题问卷调查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然而,问卷设计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问卷的问题可能存在歧义,导致被试的回答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可以在设计问卷时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进行问卷的预测试,以确保被试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含义。

三、实验操作问题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实验操作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实验材料的呈现方式可能会影响被试的反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可以进行实验的预测试,以确定最合适的实验操作方式。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对实验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数据分析问题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数据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然而,数据分析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数据可能存在异常值,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可以进行数据清洗,排除异常值。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五、伦理问题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伦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者必须确保研究过程中不会对被试造成伤害,并尊重被试的权利和隐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可以进行伦理审查,确保研究过程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向被试提供必要的信息,并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心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心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心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导语: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在心理学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心理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心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往往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接受。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心理学学习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法:1. 引入案例分析: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某个具体的心理疾病案例,让学生了解该疾病的症状、成因和治疗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进行实践操作:心理学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操作环节,如进行心理测量、观察实验等。

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学习风格,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对实际应用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心理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的问题心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往往抽象难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很难理解和掌握,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解决方法:1. 分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步引导的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和例子,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授记忆理论时,可以先介绍记忆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等具体操作。

2.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图像和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供直观而生动的学习材料。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及对策[摘要]当今社会是个极富挑战性和竞争性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希望。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压力和恐慌,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其人格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途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期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素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格问题解决对策当今社会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和竞争性的社会。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的的确确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机遇和希望。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压力和恐慌。

人们的思维变得发散了;观念变得超前了;也有一些人的心理变得脆弱和迷茫了;行为变得无所顾及了。

凡此种种,可谓“喜忧参半”。

据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的三大难以解决的难题(世界恐怖组织、财政赤字、压力)之一的“压力”对现代人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它给人们造成了心理上的慌恐、精神上的紧张,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分裂。

据中央电视台1997年4月15日的《焦点访谈》节目报道,在整个上海市共有精神病患者75万人,其中重度患者达20万人,而且每年在以12%的速度增长。

国内一位心理疾病研究专家曾经十分谨慎地指出,在当今,只要你随意站在都市的任意一个角落,把你所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其中必有1位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患者,1/20,按我国人口换算就是五六千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惊人的数字!这种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大学生可谓“天之骄子”。

他们大多在智力、知识水平和某些能力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是被筛选出来的“尖子人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优等生”。

然而,据有关专家对“优等生”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上处于一种优越地位、得到过分关心和爱护、赞扬和荣誉的“优等生”、“尖子人才”,在面对时代对他们的期望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虚荣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自居心理、依附心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多重人格、人格缺失,甚至是人格分裂等人格障碍或问题。

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1. 学习压力
由于不合理的教育体制、过多的功课负担和家长的高要求,青少年长时间面临高强度的学习压力。

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 社交焦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青少年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手机和电脑占据,导致他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社交能力下降,产生社交焦虑。

3. 心理疾病
随着社会变迁和环境压力的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二、解决对策
1. 减轻学习压力
减少青少年的功课负担,增加他们的课余时间,可以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减轻学业压力。

此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应对学习压力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2. 推广健康的社交方式
学校和家长应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交活动,多与同龄人进行互动交流。

此外,限制青少年过多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鼓励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减少社交焦虑的发生。

3.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及时发现并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哲学反思

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哲学反思

○陈建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内容摘要:国内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起初是借鉴西方的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理论,在最近国内兴起的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浪潮中,我们开始反思这种照搬照抄的研究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并从哲学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研究,以期找出中国人格心理学的方法和途径,找到最适宜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得到正确的研究结论,从而构建中国人自己的人格结构理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人格心理学。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本土化;哲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 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9)07-0073-032009年7月第22卷第7期Jul.,2009Vol.22No.7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哲学反思收稿日期:2009-06-09作者简介:陈建琴(1968-),女,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年人心理。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各种人格心理现象,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方面的心理或行为特点,而且要研究这些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也即人格心理结构。

中国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但是直接照搬,有些理论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很难进行解释。

那么在中国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以哲学反思的视角建立中国人格心理学,对此,作一分析论述。

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中国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现实状态中国现代的人格心理学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时空下的产物,是从西方人格心理学(包括原苏联)丛林中经过多次移植而来的一株外来物种,不是由中华五千年文化根基中自然生长成的本地“树木”。

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何 宁1,2,苗丹民1(1.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3;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安710062)摘 要:人格心理学立足于整体性与差异性以揭示个体行为规律与内部作用机制,是心理学中极富特色的研究领域,并彰显出旺盛的发展势头。

但由于人格现象本身的宽泛性与复杂性,当前该领域存在诸多纷争与问题。

该文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人格心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问题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6)03-0023-04 目前,随着主流心理学对自身发展困境的自觉与反省,心理学整体研究不断复归“人性化”的道路,人格心理学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

然而,人格概念无所不包的特性既给它营造了广阔的研究空间,无形中又带来了对象宽泛、量化困难、解释随意等问题。

因此,梳理和分析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应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既是今天人格心理学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其谋求成长的契机。

1 研究层面分离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与方法论,不同理论关于人格的描述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强调它是个体内在稳定的反应倾向,如特质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另一类则主张人格不外乎是受环境制约的外在行为模式,如行为主义理论;第三类则采取折衷的立场,视其为个体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变量交互作用的产物,如社会认知论。

此外,由于正面回答的困难,一些理论甚至放弃了这样的努力,如近年来出现的进化论人格心理学则着力从功能的角度对人格的形成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尽管从表面来看,各流派对人格的界定存在很大差异,实质上,这些差异只是反映了人格研究的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个体的研究层面。

以方差分析作喻,该层面所关注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人格的变异,如何剥析出不同的变异源,而无心解释个体间的相似性,即以差异为起点,企图在个体、情境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中寻求行为变异的原因,而有意识地避免使用一些旨在揭示群体共性的概念和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建构论,现象学理论等。

心理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答和调整建议

心理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答和调整建议

心理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答和调整建议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和困惑。

在心理学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解答这些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心理学教学。

一、学生对心理学的认知误区很多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些误解,他们可能认为心理学只是关于心理疾病和治疗的学科。

然而,心理学远不止于此。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广度和深度,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认知、发展、社会等多个领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展示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二、学生对心理学实践的疑虑有些学生可能对于心理学实践的有效性和道德性存在疑虑。

他们担心心理学实践可能对被研究者造成伤害,或者对他们的隐私进行侵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伦理准则和实践原则来解答这些疑虑。

教师应强调心理学实践的道德责任,以及保护被研究者权益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和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实践的过程和原则。

三、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的难以理解心理学理论通常涉及复杂的概念和模型,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将理论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例子和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心理学理论。

另外,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可以促进他们对理论的深入理解。

四、学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困惑心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

他们可能对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感到困惑。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让学生亲自参与研究过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研究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经典的心理学研究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批判性思考,加深对研究方法的理解。

五、学生对心理学职业发展的迷茫心理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学生可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感到迷茫。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不同专业领域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职业的多样性。

深入剖析心理学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深入剖析心理学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深入剖析心理学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导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然而,在心理学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剖析心理学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心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问题心理测试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心理测试存在信度和效度问题,导致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样本量:通过增加测试对象的样本量,可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2. 多种测试方法结合使用:使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等,可以增加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3. 定期检验和修订测试工具:测试工具需要定期进行检验和修订,以确保其信度和效度。

二、心理咨询中的保密性问题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但在实践中,保密性问题常常成为困扰咨询师和咨询对象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保密协议:在咨询开始前,咨询师和咨询对象可以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保密责任和义务。

2. 咨询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和监管:咨询师应接受职业道德的培训,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管,以确保其遵守保密原则。

3. 安全保障措施:咨询师可以采取一些安全保障措施,如加密咨询记录、保管咨询资料等,以保护咨询对象的隐私。

三、心理测量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心理测量的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心理特征和行为上存在差异,心理测量结果的普适性受到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跨文化适应性研究:在进行心理测量之前,可以进行跨文化适应性研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从而调整测试工具。

2. 文化敏感性培训:心理测量人员和研究者应接受文化敏感性培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差异,并在测试过程中予以考虑。

3. 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22647950

22647950
维普资讯
第2 6卷 总 第 9 期 9
心 理 学 探 新
P YCH0L S 0GI CAL EXPL 0RAr 兀0N
2 0 拄 06
第3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 的问题 与对策
何 宁 2 苗丹 民 ,
(. 1第四军医大学 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 西安 703 ;. 10 32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 西安 70 6 ) 102
喻, 该层面所 关注 的 问题是 , 哪些 因素导 致 了人 格 的
变异 , 如何剥 析 出不同 的变异 源 , 而无心 解释个 体 间 的相似性 , 即以差 异 为起 点 , 图在 个 体 、 境 以及 企 情
二者 的交互作 用 中寻 求行 为变 异 的 原 因 , 而有 意 识
此 , “ 一情 境 一行为 ” 对 人 三类 资料 的全 面 占有 , 于 对
了解人 格 的内部构 成 与预测外 部行 为反 应是 不 可或
缺 的 。纵 观人 格心 理学 的 发 展历 史 , 关 “ ” 部 有 人 内
因素的探 讨始 终是 研究 者 关 注 的 焦点 , 多 数理 论 大 都假 设人 格代 表着 个体 内部 稳定 的组 织 和 结 构 , 是 预测行 为 的重要 变量 ; 随着研 究 的推进 , 格 的稳定 人
人 与人 之间 的根本 区别 。第 二个层 面则 为群 体 的研
究层 面 。在差 异 性—— 共 性 这 一 维度 上 , 类 理论 这
与反省 , 心理学 整体研 究 不断复 归 “ 性化 ” 人 的道 路 ,
人格 心理学 日益受 到 研 究 者 的关 注 和 青 睐 。然 而 。
偏重 于对 人 与人 之 间在 行 为 系统 上 的 相 似 性 做 解

心理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建议

心理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建议

心理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建议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经常面临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样本选择偏差在心理学研究中,样本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样本选择存在偏差,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只是来自某个特定地区或特定年龄段的人群,那么研究结果就无法推广到整个人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可以采用多样本来源的方法,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此外,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也可以减少样本选择偏差。

通过增加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

二、自我报告偏差自我报告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但是受试者可能存在自我报告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是由于受试者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或者是因为受试者对自己的行为或感受存在一定的主观评价。

为了减少自我报告偏差,研究者可以使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来验证结果。

例如,可以结合行为观察、生理指标或者其他客观指标来验证受试者的自我报告。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使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提高受试者的诚实度。

三、实验效度问题实验效度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所要研究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效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实验效度不高,那么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了提高实验效度,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措施。

首先,研究者可以使用多个实验条件,以确保所观察到的效果是由所要研究的变量引起的,而不是其他因素的干扰。

其次,研究者可以使用双盲实验的方法,以减少实验者和受试者之间的期望效应。

四、样本容量问题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

样本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如果样本容量过小,那么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也无法推广到整个人群。

为了解决样本容量问题,研究者可以进行样本容量估计,以确定所需的最小样本容量。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法,以增加样本的数量和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中常见问题解析及解决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常见问题解析及解决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常见问题解析及解决方法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涉及到许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样本选择、数据分析和伦理问题等方面,对心理学研究中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实验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很多研究者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例如,研究假设的不明确、实验材料的选择不合理、实验操作的不一致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和不可靠。

解决方法:在实验设计中,研究者应该明确研究假设,确保实验材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且在实验操作中保持一致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进行实验前的小样本试验,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二、样本选择中的常见问题样本选择是心理学研究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很多研究者在样本选择时,往往只选择了方便的样本,或者样本的规模过小,这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

解决方法:在样本选择中,研究者应该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进行多中心研究等方式,增加样本的多样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分析中的常见问题数据分析是心理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很多研究者在数据分析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例如,选择不合适的统计方法、数据处理的不规范、结果解读的不准确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误导和错误解读。

解决方法:在数据分析中,研究者应该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确保数据处理的规范性,并且在结果解读中保持准确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验证和确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四、伦理问题中的常见问题在心理学研究中,伦理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然而,很多研究者在伦理问题上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例如,未经受试者知情同意、保护受试者隐私权不够、研究过程中出现不当行为等。

解读心理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

解读心理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

解读心理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面临着许多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在解读心理学研究时,我们需要关注研究的可靠性、效度以及伦理问题等方面,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首先,心理学研究中的样本选择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许多研究只采用了小规模的样本,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受到限制。

例如,一项研究可能只选择了一所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的样本并不能代表整个人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心理学研究需要更加广泛地招募参与者,以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其次,心理学研究中的方法和测量工具也是一个挑战。

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例如,一个研究可能使用问卷调查来了解人们的幸福感,而另一个研究则使用实验室观察来测量幸福感。

这样的差异可能导致结果的不一致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心理学研究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此外,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往往涉及到个人隐私和道德问题。

例如,一些研究可能需要揭示参与者的个人隐私信息或进行一些有潜在伤害的实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心理学研究需要遵守伦理准则,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并确保研究的目的和利益超过潜在的伤害。

此外,心理学研究中的结果解读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许多研究结果可能是复杂和多样的,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进行解读。

例如,一个研究可能发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并不能确定其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心理学研究需要使用统计分析和实验证据来支持结果的解释,并避免过度解读或误导性的结论。

最后,心理学研究中的可重复性问题也需要关注。

可重复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但在心理学领域,许多研究结果无法被其他研究团队复制。

这可能是由于研究方法、样本选择或其他因素的差异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心理学研究需要更加注重研究的可重复性,鼓励其他研究团队进行复制研究,并对结果进行验证。

心理学实践中常见问题解析及应对措施

心理学实践中常见问题解析及应对措施

心理学实践中常见问题解析及应对措施引言心理学实践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学专业人士常常面临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帮助心理学实践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问题一: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心理学实践中,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许多心理学专业人士可能面临与客户建立良好沟通的挑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沟通技巧或对不同个体的沟通需求不够敏感。

应对措施:1. 学习沟通技巧: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或研讨会,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技巧、非语言沟通等。

2. 提高自我意识:通过提高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沟通风格和偏好,以更好地与客户建立联系。

3. 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建立信任关系,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使其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问题二:处理情绪和压力在心理学实践中,心理学专业人士常常面临处理他人情绪和应对工作压力的挑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面对客户的负面情绪,或者工作本身的性质带来了压力。

应对措施:1. 自我关怀: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定期进行放松和休息,以减轻工作压力。

2. 建立支持系统:与同事、朋友或家人建立支持系统,分享工作中的困惑和压力,获得情感支持。

3.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更好地处理他人情绪。

问题三:处理复杂的案例心理学实践中,心理学专业人士可能面临处理复杂案例的挑战。

这些案例可能涉及多重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应对措施:1.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以应对复杂的案例。

2. 寻求同行支持: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互相支持和启发,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元化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

问题四:保护个人边界在心理学实践中,心理学专业人士需要保护自己的个人边界,以避免过度投入或受到情绪上的冲击。

心理学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法

心理学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法

心理学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法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然而,心理学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心理学使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心理学知识。

一、心理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在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知识时,很多人容易陷入误解。

他们可能过于片面地理解某些心理学理论,或者将心理学知识简单地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这种误解可能导致对心理学的误用,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正确理解心理学知识需要系统学习和深入思考。

读者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学相关的课程或研讨会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建议读者在运用心理学知识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指导而非绝对真理。

二、心理学方法的正确应用心理学方法是研究心理现象的重要工具。

然而,很多人在使用心理学方法时存在一定的困惑。

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

解决方法:正确应用心理学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报告或参与实验室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方法应用能力。

此外,建议读者在使用心理学方法时,要注意方法的适用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心理学咨询中的困惑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应用领域。

然而,很多人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常常感到困惑。

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咨询师,或者在咨询过程中遇到沟通障碍。

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师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咨询师的专业背景、经验和个人风格等。

读者可以通过咨询机构或者个人推荐来寻找合适的咨询师。

在咨询过程中,建议读者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咨询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并共同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计划。

四、心理学知识的实践困境心理学知识的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境。

例如,很多人在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可能遇到反复或者无效的情况。

解决方法:解决心理学知识的实践困境需要不断的反思和调整。

读者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寻求专业指导或者进行自我反思来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变革,大学教育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的快速上升。

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科学中的疾病,它的产生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因此,本文将就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状况,及相关的对策进行探讨,希望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一、关于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的分析1. 无人独立性在当今社会,由于外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很难独立生活。

比如,他们没有自信去面对独立的生活,总是依赖于父母或他人,生活上的小问题都需要他人来解决,如果遇到更大的事情,他们往往会变得无助和焦虑不安。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不成熟表现。

2. 情绪不稳定由于社会上的压力和各种的矛盾冲突,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很大。

在生活中,有时候他们会因为一些小问题变得心情烦躁,甚至会发脾气,并且有些大学生的情绪会变得非常极端,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社会上的负面影响。

3. 社交恐惧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善于和人交往,甚至有时会因为人际关系而感到极度害怕和不安。

在一些情况下,他们会选择逃避社交机会,这种情况有时很容易引起自我封闭的行为。

4. 自我中心在社会上,一些大学生会表现出一些自大、自恋的行为。

这些大学生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他人的利益,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这种行为不仅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反感,而且也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的影响。

5. 情感孤立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会因为感情问题而变得孤立。

这种情况有时候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创伤,并且很容易陷入自闭的境地。

这种情况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

二、探讨如何缓解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通过理性地审视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走出迷茫,从而更好地解决自身的问题,并避免他们内心的矛盾与伤害。

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人格障碍在大学生中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增加呢?如何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影响大学生人格健康的因素1. 父母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对于孩子成长中的人格影响巨大。

然而,现在很多父母很少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和表面形象,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导致孩子在人格培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2. 教育制度的影响现在的教育制度普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使得很多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人格的培养。

同时,高中和大学都普遍存在升学考试,形成了竞争激烈的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具有自卑、焦虑等抗压能力不足的问题。

3.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社会从纵向分层走向横向分层,社会地位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导致很多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确定,同时,社交网络也让人们面对更多的选择和娱乐方式,促使人们呈现出过度自我、缺乏自控等不良特质。

二、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表现1. 固执己见固执己见的表现为偏执、顽固、自我封闭、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

这样的人会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别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和矛盾。

2. 依赖性依赖性表现为缺乏自信,缺乏主见,无法自立,甚至进一步出现依赖他人的行为。

在学习、工作上,这样的人往往会寄希望于他人来取得成功,缺乏自我奋斗的意识。

3. 自恋自恋表现为过度自我,缺乏关心他人的行为。

这样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别人的存在往往没有什么感受,而且也不配合别人,行为即使没有危险,也会感到无所谓。

4. 避孕型避孕型表现为回避困难、缺乏责任感,在面对压力和问题时有闪躲、逃避的趋势。

这样的人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处事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不敢面对挑战和困难。

三、提高大学生人格健康的对策1.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强化父母教育责任,加强家庭教育的培养,建立起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平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成长,提高孩子心智健康水平。

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总结

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总结

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总结
问题1:焦虑和压力
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焦虑和压力。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困难等因素都会给人们带来心理负担。

这些焦虑和压力可能导致失眠、抑郁、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问题2:社交孤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更多地依赖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交流。

然而,过度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导致了人们与现实社交的疏离感。

社交孤立感会给人们带来孤独感、抑郁和社交焦虑等问题。

问题3:自卑和自尊心问题
现代社会对外貌、成功和名誉的高要求,容易让人们陷入自卑的情绪中。

也有些人因为自尊心过高,对自己过于苛求,过度追求完美。

这些问题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

问题4:心理健康认知不足
许多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心理问题的认知不足。

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的维护。

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可能导致心理问题被忽视,进而对个人的健康和幸福产生负面的影响。

问题5:应对策略不当
面对各种心理问题,人们常常采取不适当的应对策略。

比如逃避问题、沉浸于消极的情绪中、过度使用药物等。

这些应对策略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以上是心理层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总结。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应该重视心理健康,增加心理健康的认知,寻求适当的应对策略,并尽量避免过多焦虑和压力的产生。

青少年人格发展中的心理障碍与疏导方法

青少年人格发展中的心理障碍与疏导方法

青少年人格发展中的心理障碍与疏导方法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障碍产生的高发期。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面临着身体、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挑战,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本文将讨论青少年人格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并提供相应的疏导方法。

一、自我认同困惑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对于自己的性格、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种种困惑。

这种自我认同困惑可能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疏导方法:1. 鼓励自我表达:青少年需要了解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被接受和尊重的。

鼓励他们通过写日记、绘画、音乐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减少对内心的抑制。

2. 勇于尝试新事物:青少年应该被鼓励尝试新的活动和经历,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3. 引导积极思考:教导青少年思考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二、社交焦虑青少年面对着与同伴、家庭成员和社会的不断互动,因此社交焦虑是他们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提供安全的环境:建立一个开放、亲和的环境,让青少年感受到安全和信任,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感受和经历。

2. 培养社交技巧:教导青少年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等,以帮助他们在社交场合更加自信和舒适。

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例如加入学校社团、参加志愿者工作等,以培养他们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抑郁情绪青少年人格发展过程中的抑郁情绪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如果不及时疏导,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种帮助他们克服抑郁情绪的方法:1. 情绪支持:积极倾听青少年的情绪,理解他们的痛苦,并通过关心和支持来帮助他们缓解抑郁情绪。

2. 寻求专业帮助:若抑郁情绪严重且持续,建议青少年及其家长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以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心理学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

心理学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

心理学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问题的产生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密不可分。

然而,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不少人往往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去解决。

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研究心理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心理问题的种类和产生原因。

精神疾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它的产生原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社会因素等多方面有关。

情绪问题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这些问题一般与压力、挫折、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有关。

此外,自我意识缺失、人格障碍等也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是专门对心理问题进行诊断、治疗或辅导的人员。

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方案,并在治疗期间给予我们全程指导和支持。

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放松训练、瑜伽、冥想等方式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我们还可以学会积极应对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来形成一些积极的生活习惯,以提高自我意识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在学校里,学生常常面临考试、课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因此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咨询师来开展课程,也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或小组,为学生提供倾听、支持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我们还可以参与一些心理辅导活动或培训,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掌握自我调节的技能。

这些活动可以是公益组织开展的志愿活动,也可以是一些商业机构提供的课程和培训。

最后,我们需要坚持正面思考和行为。

我们不能只关注问题本身,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的机会和收获。

我们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从中寻找到改进自己的方向。

同时,我们还应该将自己的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去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总之,研究心理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现实,我们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咨询、学习自我调节技巧、参与心理辅导等方式来缓解心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何 宁1,2,苗丹民1(1.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3;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安710062)摘 要:人格心理学立足于整体性与差异性以揭示个体行为规律与内部作用机制,是心理学中极富特色的研究领域,并彰显出旺盛的发展势头。

但由于人格现象本身的宽泛性与复杂性,当前该领域存在诸多纷争与问题。

该文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人格心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问题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6)03-0023-04 目前,随着主流心理学对自身发展困境的自觉与反省,心理学整体研究不断复归“人性化”的道路,人格心理学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

然而,人格概念无所不包的特性既给它营造了广阔的研究空间,无形中又带来了对象宽泛、量化困难、解释随意等问题。

因此,梳理和分析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应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既是今天人格心理学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其谋求成长的契机。

1 研究层面分离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与方法论,不同理论关于人格的描述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强调它是个体内在稳定的反应倾向,如特质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另一类则主张人格不外乎是受环境制约的外在行为模式,如行为主义理论;第三类则采取折衷的立场,视其为个体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变量交互作用的产物,如社会认知论。

此外,由于正面回答的困难,一些理论甚至放弃了这样的努力,如近年来出现的进化论人格心理学则着力从功能的角度对人格的形成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尽管从表面来看,各流派对人格的界定存在很大差异,实质上,这些差异只是反映了人格研究的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个体的研究层面。

以方差分析作喻,该层面所关注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人格的变异,如何剥析出不同的变异源,而无心解释个体间的相似性,即以差异为起点,企图在个体、情境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中寻求行为变异的原因,而有意识地避免使用一些旨在揭示群体共性的概念和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建构论,现象学理论等。

正如罗杰斯所言:“我谈论人,是从个人经验与个人学习的领域里来谈”[1],个人现象场中独特的自我经验组型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区别。

第二个层面则为群体的研究层面。

在差异性———共性这一维度上,这类理论偏重于对人与人之间在行为系统上的相似性做解释,如人格的特质论、进化论、行为主义理论等。

如进化论旨在解释人类个体共有行为模式的进化史,以揭示普遍人性的起源;特质论也以人格构成的“公因子”为其研究的主要目标。

这两个层面的研究具有“互补”的特性,缺少任何一个方向的探索都难以穷尽对人类复杂心理和行为的解释。

Charles(1996)断言,当代人格心理学正出现一股统合的力量,并提出三方面证据:1)人类神经系统中确实存在趋避机制;2)精神分析理论的复兴与进化论的内在关联;3)人格的社会性得到广泛承认与研究[2]。

因此,不仅要以自身的理论框架为参照来注释某一研究结论,还应将其置于其它类型的研究模式中加以证实,获得多元论据的支持,才能对这一现象产生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并为不同层面研究的整合架构提供可能。

2 研究资料单一首先,是资料的种类问题。

个体与情境的交互作用决定行为,反过来,正是通过对客观行为与情境的考察才使得对内部人格构成的推测成为现实。

因此,对“人-情境-行为”三类资料的全面占有,对于了解人格的内部构成与预测外部行为反应是不可或缺的。

纵观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有关“人”内部因素的探讨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大多数理论都假设人格代表着个体内部稳定的组织和结构,是预测行为的重要变量;随着研究的推进,人格的稳定性受到了情境论的质疑,研究发现,行为跨情境的平均一致性系数几乎为零(Bem,1983;E pstein,1983;第26卷总第99期心理学探新PSY CH O LOGIC A L EXP LORATI ON2006年第3期Funder,1983)[3]。

近年来产生的社会认知论(Ban2 dura,1999)以及C APS理论(Mischel,1999)都是在情境变量的引入后从认知与情感的角度对人格重新加以阐释的结果。

然而,大多数研究往往将不能由人格变量来解释的那部份差异简单地归为情境因素,而对于正面回答情境的特定作用、如何对其量化等问题则显得无能为力。

就行为而言,目前研究所涉及的行为样本与人类现实行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相去甚远。

而对这些行为的关注一方面缘于人类的好奇心,如犯罪、攻击、性、成就等行为,另一方面则出于研究便利之故,如单一的问卷反应行为。

此外,一些研究结论只是动物实验结果的简单延伸。

因此,对特定的人类行为资料的分类与评估工作依然存在很大的空间。

其次,是资料的性质问题。

对人格研究而言,问卷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定量资料获取手段,它虽然能以快速、经济的方式收集大量数据,然而得自于这种方法的资料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被试自我报告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二是各量表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研究者很难确定测量目标的确切含义;三是量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所需的材料范围;最后,对量表的反应与对真实情境的行为反应并非一致[4]。

而定性研究方法由于操作和量化的问题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应的研究资料也乏善可陈。

但心理学若要保持发展的生命力,就必须扩展资料搜集的途径,一味契合方法与技术的要求,必然会忽视许多具有价值的课题。

因此,有必要从个体生活的实际情境入手,以丰富的定性研究资料为假设产生的基础,同时以量化技术为验证的工具,才可能既还原了行为的本来面目,又保证了结论的可信性。

3 多元化解释共存目前,对人格差异的解释可以从微观的基因水平延伸到宏观的社会文化层面,但各层面的研究结论却鲜有共识,造成同一人格现象的解释多元化现象。

3.1 基因水平行为遗传学通过比较在不同或相同环境下具有不同血缘关系被试人格的相关程度,来了解特质背后的基因构成,并提出较之于环境,遗传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问题在于,行为遗传学所掌握的资料主要得自人格的自陈量表而非行为的直接观察,因此,确切地说,它只是“特质遗传学”(Fun2 der,2001)。

其次,行为遗传学过多地关注于遗传系数的估计(Turkheimer,1998)。

第三,其研究结论往往超出了资料所能解释的范围而显得过于泛化(Maccoby,2000)。

最后,行为遗传学往往在遗传因素与单个行为之间作简单的因果推断[5]。

3.2 生理水平神经解剖学与生理学则致力于发现与某种人格特质相对应的脑区与生理因素。

有研究发现,睾酮对于个体的社交性与正向情绪性具有重要影响(Dabbs等,1997,1998),而神经递质5-羟色胺则对情绪的调节意义重大(K unts on等,1998;Zuckerman, 1998)[6]。

但这种研究容易将行为直接还原为个别生物因素,而单纯的生物因素显然不足以解释人格的复杂性。

3.3 行为水平遗传通过生物机制使个体对不同刺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反应概率,对此,研究者多以认知和情感作为中介变量加以解释。

目前,颇具代表性的当推Bandura的社会认知论与Mischel的认知-感情人格系统理论。

Bandura的人格概念—自我与动机观—自我效能都具有认知性的特点。

而在C APS理论中,人格则被解释为相对稳定的社会-认知-情感中介过程系统,并通过“if—then”的作用机制表征着个体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独特模式[7]。

3.4 社会文化水平具有哲学与临床倾向的人格心理学家更为关注人类高级的心理行为表现,如价值观、意义、满意度、自尊、职业选择、终身发展等,但这类研究由于方法学上的困难而难以济身主流。

多元化证据共生的现象不足为奇,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多系统运作的产物,而且,迄今为止,笛卡尔二元论的思想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整个心理学研究的推进依然沿袭着“心-物”相平行的路线。

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心理学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相关学科在方法论上的突破。

4 预测力相对薄弱预测是理论的重要功能之一,然而,从人格研究的现状来看,预测却是最为薄弱的一环。

几乎所有的人格理论都采用了“事后分析”的立场以构建自己的学说,使人格心理学沦为一种“解释学”。

以经典的三大理论为例,精神分析通过聚焦于个体的童年期经验来了解当下的症结所在;行为主义的研究目的是理解行为源于何种环境变量的控制,从逻辑上讲,它可以用于行为的预测,但S-R的联结却难以42心理学探新2006年有效预见人类复杂的行为模式;至于人本主义的问题,虽然它力图朝向未来,以人自我实现的先天潜能来解释个体对生活的自由设计与选择,但其价值更多地体现为对传统心理学研究中主体性丧失的批判,而在个体具体行为预测之时则捉襟见肘。

理论预测效度的高下表现为研究结论在不同时空下的迁移能力,而这种迁移能力的提高与下述两个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

首先,人格研究目前使用的方法可大致归纳为实验法、临床法与问卷调查,而这些方法本身都面临一对矛盾,即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难以两全的问题。

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保证了内部效度,却很难将复杂的社会文化变量还原为个别实验室变量,导致研究的生态效度低下;相反,临床研究较好地还原了人的生活场景,但由于变量不易控制,研究的内部效度不尽人意,难以精确地刻画出变量间的因果联系。

此外,问卷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前两种方法的优点,但仍存在理论基础与现实情境相脱节、被试回答真实性、量表预测效度、测量目标的含义难以确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论的效度。

而如若将这些本身意义未明的测量结果拿来,以进一步探讨与其它变量间的关系,必然又使结论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其次,预测力是时间维度对研究结论的挑战,它的提高有赖于纵向研究的开展。

显而易见,纵向研究面临着被试资料删失,变量可控性降低、人力、物力长期投入等困难,但要提高预测效度,就必须把时间这一变量纳入研究假设,当然,还必须借助于良好的研究设计与适宜的统计控制做保障。

就目前人格研究现状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纵向研究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人格量表的泛滥与随之而来的草率结论。

着眼于学科发展的长期性与学术活动的严肃性,深入而细致地努力于有意义和价值的课题无疑是有益和必需的。

5 人格心理学未来的发展出路5.1 结构性研究与历程性研究的整合从各种研究资料的比重来看,以特质论为代表的结构性研究依然占据主流,对人的动态性考察仍显不足。

因此,人格心理学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便是建立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模型,来呈现特质与遗传因素、情境与行为的动态作用途径。

毋庸置疑,这项工作需要多个相关学科的参与和合作。

而人格心理学的最终发展目标恰恰是整合生物的、心理的、与文化的各种因素,来把握模式化与组织化的机制,从而去理解一个行使功能并独具特色的完整个体[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