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

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2。

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

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

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2。

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2。

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3。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3。

人格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格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格名词解释心理学概述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和。

它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人格的定义、心理学中人格的研究方法以及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格的定义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模式。

它由一系列的特质和行为方式组成,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和与他人的交往方式。

人格研究方法为了研究人格,心理学家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人格研究方法:自我报告自我报告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要求个体通过填写问卷或回答问题来描述自己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认知,但也受到了记忆偏差和社交期望的影响。

观察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行为的方法。

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研究者可以推断个体的人格特征和模式。

然而,观察方法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偏见和环境因素的干扰。

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一种客观测量个体人格特征和模式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项目性测验。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但也受到测试环境和测试者的影响。

人格理论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由一系列稳定的个体特质所组成。

这些特质是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常见的特质包括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等。

特质理论通过测量特质来预测个体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个体的冲突和潜意识过程所塑造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模型将人格分为意识、潜意识和超我,并强调潜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动力和成长的潜力,通过追求个人目标和寻找生活的意义来实现自我。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人格是通过行为的学习和塑造来形成的,个体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响应。

结论人格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情感上和行为上体现出来的特异性和一致性。

它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概念,涉及了个体内在的心理机制和外在表现的相互作用。

在心理学中,人格被广泛研究,并被认为是影响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在接受相同环境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

然而,环境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理论和模型用于解释和描述人格的多样性。

其中,最著名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他认为人格是由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的,意识包括个体能够主动意识到的想法和感觉,潜意识则是个体不易察觉的深层心理,超我则是个体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期望。

除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人格理论,如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这些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丰富了我们对人格的理解。

心理学研究人格的方法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个案研究、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

个案研究通常通过对个体的深入观察和采访,了解其内心体验和行为表现。

实验研究则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寻找人格与其他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问卷调查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过让受试者回答有关人格特征的问题,来衡量和描述其人格特征。

人格的测量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是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该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五个维度。

通过测量个体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客观和全面的人格描绘。

人格研究在应用中有许多实际价值,它可以用来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决策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自己。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格测试也被广泛应用于招聘、团队建设和职业规划等方面。

总结起来,心理学人格研究是一门涉及个体内心和行为的复杂学科。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而多种理论和测量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理解和描述人格的工具。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2.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2.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人品心理学代表爱和创建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势,它是一名词解说:种损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1.人品:是个体在遗传素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质的基础上,经过与后天环向外面,就会产生仇恨、攻境的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相对击、入侵和施虐狂等行为。

稳固的和独到的心理行为模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式。

自己,包含生计所需的基本1.范型:是指一准期间在欲念、激动和生命力。

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半科2.阻滞:心理阻碍能够致使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任何阶段的发展停留和延和方法。

缓,这类现象称之为阻滞。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2、人品的特色:整体性、稳侧重从个体化和特别性方面定性、独到性、社会性。

研究人品,以独到的个体为2.倒退:因为初期阶段发展研究对象,经过晤谈、察看、阻滞是某些初期的特色保存作品剖析等方法,宽泛地收在此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集剖析资料,以便对人品进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行全面确立和正确地定性描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述,从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过程称为倒退。

人品的方法。

2.压迫:自我防范惹起忧虑1.有关研究(高尔顿创):是的思想看法进入意识领域的指运用丈量和统计方法,在一种方法同样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2.否定:否定令人逃离现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实,是悲观的对待问题。

难量关系,由此确立这些被试以相信亲人的去世之间,在某种人品特色上的2.投射:不认可自己身上差别,以及人品特色之间、有某种不良质量和思想感人品特色与其他要素之间的情,而把这些投射给他人。

有关状况。

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表层,它包含了全部被忘记件,系统地操控某个或多个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迫变量,以其致使另一个变量的经验。

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3.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累积法。

的人类先人的经验,是人类1.人品心理学:就是一门一定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研究人品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应的天生遗传偏向。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人格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构造,决定了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考、情感和行为。

在心理学领域中,有一些常用的人格学术术语需要解释,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进行解释。

1. 内外向(Introversion vs Extroversion): 内外向是属于人格心理学中最为著名的概念之一。

内向的人更加关注自我内心的感受,喜欢独处,倾向于深思熟虑。

外向的人则喜欢与他人交往,充满活力,倾向于行动。

人们的内外向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交流方式、社交行为以及对刺激的反应。

2. 神经质(Neuroticism): 神经质指一个人情绪稳定性的程度。

神经质高的人更容易事事紧张,易焦虑、易激动、情绪波动大等,而神经质低的人相对情绪更加稳定。

3. 协作性(Agreeableness): 协作性指个体在人际关系中是否具有合作、包容、友好、温和的心态。

协作性高的人更愿意帮助他人,乐于合作,易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而协作性低的人更倾向于竞争,更加独立。

4.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在不同学科领域或者不同语境下所具有的不同含义。

例如,在心理学中,抑郁症(Depression)指的是一种心理障碍,症状包括情绪低落、丧失兴趣、睡眠困扰等,而在普通语境下,抑郁症可能用来形容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

5. 心理投射(Projection): 心理投射是指一个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欲望、恐惧等个体心理状态投射在他人身上的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心理投射,个体可以将自己难以接受的内心体验或责任归结到他人身上。

6. 自尊(Self-esteem):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

高自尊的人具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自信心和自我接纳;而低自尊的人可能有自卑感、自我贬低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7.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长期存在的、明显偏离正常人格特征的心理状态,导致个体在社交、工作、情感等领域出现明显的困扰和功能障碍。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特质: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个性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个性的基本单位。

2、中心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

3、首要特质:它的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个性结构的主要成分。

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4、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

5、超常儿童三圆圈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兰祖利提出天才儿童的高水平能力、责任心和创造力三者相互重叠相互影响的三圆圈概念。

第一个圆圈是超过一般水平的能力,既包括一般能力,也包括特殊能力;第二个圆圈是责任心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有自信心和毅力,力图完成任务;第三个圆圈是创造力,思维有逻辑性、灵活性和独立性,不保守,对新事物敏感、敢冒险、敢创新。

6、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7、成功智力: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中提出的,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8、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是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

9、晶体智力:以学的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10、才能: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11、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根据智商呈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的事实,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看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实质上就是看这个人在同年龄组人的分数分布中所处的位置。

计算公式为:IQ=100+15[(x-x’)/z]其中IQ 为离差智商,X为个人测验的得分,X’为团体的平均分数,Z为标准差。

12、比率智商:1916年斯特恩最先提出心理商数的概念,又称比率智商。

推孟对此进行了改进,为去掉计算中的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其公式为:IQ=(MA/CA)*100%13、自我防御机制: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的压力的手段,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痛苦。

关于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

关于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

人格的内涵:在普遍的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人格一词的起源(英文personality)于古希腊语persona。

而persona最初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与我们京剧中的脸谱类似,而后指演员本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

现代心理学沿用persona的含义,转意为人格。

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

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的要求而戴的面具,反应出一个人外在表现。

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

首先人格具有其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学校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其次是人格的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

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塑造人格。

再次,人格具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第一:生物遗传因素,遗传对人格的作用,是一个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复杂问题,目前还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根据现有的研究,我们对遗传的作用有以下一些看法: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个体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表现的心理学分支。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究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和心理积极性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大脑和行为。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人格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人格心理学是以人类个体心理学特征为基础的学科。

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分析并总结出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类个体各种心理特征的研究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各种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情绪、信念、价值观念、批判性思维、应付压力的能力、情感反应、社会适应能力、性格等等。

2.人类行为习惯的研究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行为习惯,如决策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等。

针对这些行为习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

3.人类心理积极性的研究人格心理学还研究人类的心理积极性,即人类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情感反应。

通过研究人类的心理积极性,人格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三、人格心理学的影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心理治疗人格心理学研究结果是心理治疗领域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心理治疗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帮助人们建立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2.组织行为学人格心理学研究结果对组织行为学也具有重要影响。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公司、机构、组织等单位中人类个体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因此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帮助组织行为学者们理解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3.人类行为预测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更好地预测人类行为,并且改善社会运作。

通过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一个人的行为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论总之,人格心理学是一门以人类心理学特征为基础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研究范围,研究成果对心理治疗和组织管理等领域发展很有帮助。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图式: 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认知表征: 指个体经知觉而将其外在环境中的物体或事件转换为内在心理事件的过程。

防御机制: 个体面临紧张情境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自我效能感: 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习得性无助: 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交互决定论: 认为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又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自我概念: 个人关于自身的认识和观念。

观察学习: 也称为替代性学习,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2.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2.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特质、行为和认知模式的心理学分支。

它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旨在理解个体的个性和行为模式形成的原因。

人格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人格特质:人格心理学研究人们在行为和认知方面的一致性模式。

它探索人们的特质和特点,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责任感和宜人性等。

这些特质反映了个体在各种情境下的行为倾向和个人差异。

人格发展:人格心理学关注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它研究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发展,以及成年后的人格变化和稳定性。

人格发展受遗传、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格评估:人格心理学使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来测量和评估人格特征。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自我报告量表、面试和观察等。

通过这些评估,研究者可以获得有关个体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的信息。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心理学探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它研究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情绪问题和适应能力之间的联系。

通过理解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个人认识和发展、心理健康促进、心理治疗和职业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深入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框架,为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什么是人格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相对稳定、连贯一致的特征模式。

人格是由个体的遗传因素、环境和个人经历共同塑造而成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通常包括诸如性格特质、价值观、动机以及认知模式等方面。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中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格是相对稳定的特征模式人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一个人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在一段时间内相对保持不变。

尽管人格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改变,但其变化通常是渐进的,并不是轻易改变的。

这种相对稳定性使得人格成为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中表现一致的重要因素。

2. 人格与遗传和环境有关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可以决定人的基本性格特点,如情绪稳定性、外向性等。

环境因素则可以通过社会经验、教育和文化等方式对人格进行塑造和影响。

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每个人的人格都具有独特性。

3. 人格有不同的维度和特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可以通过多个维度来描述和测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即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都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体的独特人格。

在人格的研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质和维度被提出和研究。

例如,因察觉-判断的差异而产生的内外向特质,以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4. 人格与行为、情感和思维之间有关系人格与行为、情感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偏好,例如外向性高的人更喜欢社交活动,神经质高的人更容易焦虑不安。

人格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例如开放性高的人更善于创新和接受新事物。

总结人格是一个在心理学中广泛研究的概念,它涉及到一个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方方面面。

人格在个体的发展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强调了人格的稳定性、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多维度和特质以及与行为、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1、人格: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

2、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它研究现实的人,探究、描述和揭示个人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作整体性解释。

3、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4、人格决定因素:①遗传的生物基础(遗传中心取向、特质中心取向)②环境基础③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反映的交互作用、唤起的交互作用、超前的交互作用)5、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它力求对人的大部分行为作出一致性解释,对不同行为作出恰当的说明。

它不仅要说明一个人现实的或过去的行为,而且力求预测其未来;它不仅停留于推测,而且力求以实证资料加以检验,经得起实践检验。

6、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领域:①人格结构:人格的基本元素或建筑材料,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

②人格动力:是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探讨是什么力量促使人去从事各种活动。

③人格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各种人格特征的表现,是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增加,逐渐改变的过程。

④人格成因:⑤人格适应: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7、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途径:①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优点:可以诱发我们的直觉,洞察其人格的本质特点,提出有关前因后果的种种假设,以进行定性分析。

缺点:它以特殊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强于质的综合判断,弱于量的分析比较,且难以直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而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人格是指心理学领域中研究和描述个体特质、行为模式和情感倾向的概念。

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包括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行为反应和自身身份感。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人格的重要概念及其解释:
1. 易感性(Neuroticism):易感性是一个人在情感上的稳定性和抗挫折能力的度量。

高易感性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焦虑、沮丧和其他负面情绪,而低易感性的人则更能应对压力和挫折。

2. 外向性(Extraversion):外向性指个体对社交和刺激寻求的倾向。

外向性高的人通常更喜欢社交活动、社交交往和冒险体验,而外向性低的人则更喜欢独处和内省。

3. 宜人性(Agreeableness):宜人性描述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合作和友善的态度。

宜人性高的人通常更愿意帮助他人,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宜人性低的人可能更为自我中心,较难与他人合作。

4. 亲和力(Affiliation):亲和力指个体对社交关系和归属感的需求。

高亲和力的人更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寻找社会支持和认同感,而低亲和力的人则更独立和自主。

5. 开放性(Openness):开放性描述个体对新鲜和创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开放性高的人更喜欢新奇的体验和观点,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开放性低的人更喜欢传统和熟悉的事物。

这些人格特质通常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遗传的,但也可以受到环境和经历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心理学人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行为和情感的差异,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人格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格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格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它涵盖了个体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人格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五大基本特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如自我概念、自尊心、情绪调节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分支。

在人格研究中,心理学家们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并探索这些特征与个体行为和情感反应之间的关系。

同时,他们也研究了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人格形成的差异。

在应用方面,人格研究对于职业选择、教育培训以及心理治疗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职业选择方面,通过评估个体的兴趣爱好和人格特征可以更好地匹配适合他们的职业;在教育培训方面,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在心理治疗方面,探索个体的人格特征可以帮助治疗师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问题,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

总之,人格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概念,心理学家们通过各种测量工
具和研究方法来探索其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与个体行为和情感反应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人格人格(personality):通常亦称“个性”。

个体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品质。

是构成个体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

包括两个方面,即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

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人格成为一个整体结构。

由于各人的遗传素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各不相同,使各人之间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各不相同,形成不同的人格,即个别差异。

这种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具有某种特点上,而且还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

个性(individuality):通常即“人格”。

但有时与“人格”也有差异,表现在:个性强调个体差异,人格既描述差异也从总体上、实质上阐述个体行为的原因;个性相对于共性而言,人格仅针对人而言,不用于动物和其他事物的描述。

个性倾向性(personality trend):个体积极活动的指向性。

是个性的核心部分,决定个性发展的趋向和稳定性,影响认识的方向和深度,控制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和性质,调节行为习惯。

包括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personality):在一个人身上表现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过程和特点。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气质和性格。

亦有人认为兴趣也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其中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个性心理特征与人的心理过程联系密切。

前者是通过后者去形成和发展的。

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人格的构成成分。

是人格心理学家用以解释个体差异的假设性概念。

根据这种观点,每个人的人格都可以从同样的维度或因素去分析,但是心理学家对人格结构的看法并不一致。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阿德勒的创造性自我:阿德勒认为,人不是遗传作用和环境影响的消极接受者,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可以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简言之,尽管环境和遗传为人格提供了基本资料,但一个人可以按照任何一种方式自由地组合这些成分。

弗洛伊德的自我:罗杰斯的自我:自我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

其内容包括:(1)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与之相关的评价(2)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3)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自我概念(罗杰斯):是个人对自己及其与相关环境的关系的了解和看法。

特点:(1)它是对于自我的知觉(2)它是个人的主观经验(3)它是有意识的,可以为个人知觉到(4)它是有组织的、前后一致的概念系统自我实现的倾向:(罗杰斯)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建设性倾向,表现为一个人力图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各种潜能的趋向,是自我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动机和核心动力。

追求优越:为克服自卑感而抗争,为了求得自身完美所作的一种努力,而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

追求优越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

辨别: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原始动力社会兴趣:人希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便使之更加完善的一种天赋特性。

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方式和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

如人对黑暗的恐惧。

通过遗传而来。

每个人生来就有无意识素材,而且每个人的无意识素材都基本相同。

人在无意识水平所具有的相同部分,称之为“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由“原始意象”(种族记忆/原型)组成。

几种重要的原型:人格面具:是指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倾向性,倾向于在公众场合中展示自己,扮演好某种社会角色,其目的在于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许。

人格面具是人与外部环境协调的部分,是心灵的一部分,人在不同的场合可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并不等于人有不同的内在人格。

阿妮玛和阿妮姆斯:前者指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意象,后者指女性无意识中的男性意象,这种原型保证两性之间的协调和理解,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特质: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个性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个性的基本单位。

2、中心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

3、首要特质:它的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个性结构的主要成分。

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4、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

5、超常儿童三圆圈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兰祖利提出天才儿童的高水平能力、责任心和创造力三者相互重叠相互影响的三圆圈概念。

第一个圆圈是超过一般水平的能力,既包括一般能力,也包括特殊能力;第二个圆圈是责任心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有自信心和毅力,力图完成任务;第三个圆圈是创造力,思维有逻辑性、灵活性和独立性,不保守,对新事物敏感、敢冒险、敢创新。

6、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7、成功智力: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中提出的,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8、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是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

9、晶体智力:以学的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10、才能: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11、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根据智商呈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的事实,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看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实质上就是看这个人在同年龄组人的分数分布中所处的位置。

计算公式为:IQ=100+15[(x-x’)/z]其中IQ 为离差智商,X为个人测验的得分,X’为团体的平均分数,Z为标准差。

12、比率智商:1916年斯特恩最先提出心理商数的概念,又称比率智商。

推孟对此进行了改进,为去掉计算中的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其公式为:IQ=(MA/CA)*100%13、自我防御机制: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的压力的手段,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2. 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2. 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3.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3.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3. 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3.生活风格:一切人都具有共同的最终目标------力求优越,但是,如何追求优越就取决于个人独特的条件。

每个独特的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3. 社会兴趣:指的是社会某一领域对人才的感兴趣及需求,所以,现金社会择业人员应结合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来选择职业3. 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3.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3.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是一套心理机能,这些机能是在既定的时间内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3.人格化:指一般标志和特征带有人的行为,使事物赋予人类或人的品质。

3.社会性格:是社会成员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相近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性格特征。

4.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4.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4.表面特质:表面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是从外部行为就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4.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4. 16PF :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

4.EPQ: 汉斯·艾森克和S.B.G.艾森克设计的一种有关人格维度研究的测定方法。

5.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5.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5.行为的消退:即如果操作性条件反射被一种随后出现的强化物所强化,那么,将该强化物撤除,此操作性反应就会随之消退,直到恢复到最初未被强化时的水平。

5. 挫折: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

5. 强化的效价:表示的是某一物品或结果对于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价值,而不是它的实际价值。

5.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5.自我效能感: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5.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5.连续强化:组织行为学中强化程序的一种,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快速消失,例如表扬和恭维。

5.间歇强化:也叫部分强化在对刺激发生反应时,不一定每次都给以强化(或补强)的强化法。

5.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5.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6.约拿情节:是对成长的恐惧,是一种机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后畏缩的心理,是一种情绪状态,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

6.存在性需求:又叫超越性需求,是一种高级层次的需求。

6.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6.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6.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6.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

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7.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7.自我——非我的分裂7.原型:就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7.图式: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

8.人格测量: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在人的行为中起稳定的调节作用的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进一步预测个人未来的行为。

8.投射: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倾向。

8.投射测验: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

8.主体统觉测验:即TAT,是一种窥探受测者的主要需要、动机、情绪和人格特征的方法。

9.人格障碍:亦称变态人格,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

9.自由联想法:弗洛伊德进行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联想方面归纳出诊断该病的主要标准,后人亦称谓“联想心理学”。

9.行为疗法:是运用行为主义学派根据实验得出的学习原理,治疗心理疾病和障碍的技术。

9.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9.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

9.素质:指人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是个体在遗传体质与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影响、教育以及个人实践中形成起来的那些稳定的、基础性的身心特点的综合。

9.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9.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

9.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9.行为改变法:其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根据这种理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

9.个性化: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

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

9.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9.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

9.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9.行为改变法:其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根据这种理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