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讲义
农业家庭经营讲义课件
(三)农户兼业化的利弊得失与发展趋势
兼业化的优点
兼业化的缺点
1.有利于生产商品性农产 1.许多农户无心经营农业
品
,使农业衰退、荒废,缺
2.有利于转移农业剩余劳 乏市场竞争力
动力,为城市、工商业的 2.规模过小、资金缺乏,
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 无力或不宜采用先进技术
3.多种收入来源利于资金 3.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
(二)农业家庭经营的历史演变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原始社会阶段
(1)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水本身就是 原始共同体,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单位。
(2)在奴隶社会里,起初是家长奴隶制,家庭生产 经营首先表现为作为奴隶主的家长支配着全部家产 ,支配着妻子、儿女和奴隶,家长自己也参加生产 劳动。
从中国农村的全局来看,从20余年来农村 土地家庭承包的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农村推 行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 进一步发展,且仍具有旺盛的活力,因此, 必须长久地坚持稳定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制 度。
二、农业家庭经营大量广泛存在的原因 1、农业的产业特点 2、农业的分工协作 3、农业技术进步 4、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 5、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农业家庭经营可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物质技术 条件,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它是一种弹性很 大的经营方式。
关于农业经营方式的争论
▪ 自亚当.斯密以来,一些经济学家一直坚信:自由竞争的市 场经济制度加上在利润最大化驱使下的资本主义农场的 合 理经营,才可以实现农业的商品化与 现代化。
▪ 马克思经典作家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中的大生产 优于小生产,并将排挤与取代小生产。
《小型家庭农场》PPT课件教学文案
立体种植Multistorey Cropping:在同一农田上,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的利用 空间的种植方式。
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
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利于稳产保收,生态效 益好,能够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商品化生 产。
大姜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大致分为3种情 况:一是高肥水田,可采用行距60-70厘米、 株距20-25厘米的营养面积,每亩种植5000 株左右。二是中肥水田,可采用行距60厘 米、株距20厘米的营养面积,每亩种植 6000株。三是低肥水田,可采用行距50-55 厘米、株距18-20厘米的营养面积,每亩种 植7000株左右。汶水平原水肥质量好属于 高水肥田,所以应按第一种情况种植。
培土:生姜的根茎在土壤里生长,要求黑暗和
湿润的条件,为防止根茎膨大时露出地面,因而 需要进行培土。一般在立秋前后,结合姜田除草 和大追肥时进行第一次培土,把沟背上的土培在 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以后,结合浇水进行第 二次、第三次培土,逐步把垄面培宽培厚,勿使 根露土,为根茎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收获:一般于10月 中下旬(霜降)前后, 初霜到来之前,地上 茎叶尚未霜枯时收获。 收获前3-4天,先浇一 次水,使土壤湿润, 便于收刨。若土质疏 松,可抓住茎 叶整株拔出,轻轻地抖掉根茎上的 泥土,然后自茎秆基部(保留2-3厘 米地上茎)掰去或用刀削去地上茎。 随即将带有少量潮湿泥土的根茎入 窖贮藏,无需凉晒。
5亩
该家庭农场的特色及设计原理:
一、小麦大蒜间作
小麦与大蒜的生长时期基本一致,都是从10 月初到次年6月份,所以小麦与大蒜可以间 作。两者可以以分带间作(小麦四行大蒜 两行)的方式种植。这样既能体现小麦、 大蒜的边行优势又便于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作业。同时,可以将这两类农作物与枣树 相间种植,体现多层作。
《小型家庭农场》课件
种植技术挑战
技术更新成本
现代化和有机种植技术需要较高 的投入成本,包括设备、培训等
。
劳动力短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 力逐渐减少,影响种植技术的推
广和应用。
市场风险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不 稳定,给种植技术的经济效益带
来挑战。
04
小型家庭农场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
直接经济效益
小型家庭农场通过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直接获得农产品销 售收入,为家庭带来经济收益。
小型家庭农场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背景
小型家庭农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 的改革,小型家庭农场逐渐成为农业 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 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小型家庭农场将 朝着更加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 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小型家庭农场数量众多, 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但发展迅速,逐 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间接经济效益
小型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 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社会效益
小型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优化种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条 件,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 择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高 种植效益。
科学养殖管理
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 的管理方法,提高养殖效率 ,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 收益。
拓展销售渠道
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渠 道,利用电商平台、社区团 购等新型销售模式,增加农 产品销售收入。
第三章农户家庭经营及家庭农场管理课件
二、家庭农场运营的外延
❖ 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和核算单位,以利润最大 化为目的,以家庭成员为主要休息力
❖ 农场主综合素质较高 ❖ 家庭农场规模过度 ❖ 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高,具有可继续开
展才干
三、家庭农场运营的特征
❖ 消费资料一切权 ❖ 休息力供应 ❖ 收益分配 ❖ 运营决策
四、家庭农场运营与农户家庭运营的关 系
❖ 以土地租佃为中心,促进土地运营权活动,促进 农地的集中连片运营和共同基础设备的树立;以 农协为主,协助〝 中心农户〞和消费协作组织 妥善运营农户出租和委托作业的耕地。这种以租 赁为主要方式的规模运营战略取得了成功。
六、兴旺国度家庭农场对我国的启示
❖ 加快乡村土地流转制度树立 ❖ 加快家庭农场的原始积聚 ❖ 树立健全的社会化效劳体系 ❖ 培育公允竞争的乡村市场 ❖ 培育现代化的农场主
第三节 家庭农场运营的管理创新
一、我国度庭农场运营的现状
我国度庭农场运营最先出如今国有农 场,国有农场在外部实行职工家庭承包责 任制,构成了家庭农场为主的〝大农场套 小农场〞的双层运营体制。
❖ 21世纪初以来,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 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很 大水平上丰厚了农业运营主体。据统计,农业部 确定的33个乡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效劳试点 地域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
〔二〕按从事农业消费休息专业化水平划分
❖ 专业农户运营 ❖ 〝一兼〞农户运营 ❖ 〝二兼〞农户运营
〔三〕按家庭运营的组织化水平划分 ❖ 单个运营型 ❖ 结合运营型
〔四〕按家庭运营的商品化水平划分
❖ 自给性运营 ❖ 商品性运营 ❖ 自给性与商品性结合运营
四、我国农户家庭运营的特点与效果
家庭农场-课件【PPT讲稿】共22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END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家庭农场》课件
家庭农场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特点的农业经营模式,将农业与家庭生活 相结合,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作用,并形成社区共同体。
家庭农场概述
1 定义
2 特点
家庭农场是农业经营模式, 整合农业生产与家庭生活, 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规模 经营。
家庭农场具有小规模、多 样化的经营特点,注重生 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 发展。
家庭农场能提供生态友好 的农产品,促进农村产业 结构调整,实现乡村振兴 战略的目标。
3 责任与担当
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经营模 式,需要承担保护生态环 境、传承农业文化等责任 和担当。Fra bibliotek种植管理
家庭农场的种植管理 包括土壤改良、植物 保护和灌溉技术,以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 质量。
营销策略
家庭农场的营销策略 要通过品牌推广、农 产品直销等方式,吸 引消费者并增加销售 额。
家庭农场的创业机会
1
发展趋势
家庭农场因其可持续发展性特点、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增加等因素,正呈 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2
创业机会
家庭农场的创业机会包括有机农产品种植、农家乐和农旅融合等领域,吸引了很 多创业者的关注。
3
成功案例
一些家庭农场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和市场营销策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1 未来发展空间
家庭农场在满足人们对健 康食品的需求、推动农村 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巨 大的未来发展空间。
2 社会意义
3 作用
家庭农场能提供健康的有 机农产品,促进农村经济 发展,增强农民的就业和 收入。
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
选址
家庭农场的选址要考 虑土壤质量、生态环 境和市场需求,选择 适合农业生产并有发 展空间的地方。
家庭农场-课件【讲稿】PPT课件
2.特点: 种类多样化 经营企业化 管理现代化 发展合作化
2021/3/24
授课:XXX
13
• 为什么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家庭农场呢? 请结合之前的三个成功典范,组内同学 探讨一下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1/3/24
授课:XXX
14
二、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意义:
• 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 民的社会形象。
2021/3/24
授课:XXX
11
• 东钱湖“十里四香”
农庄:“以景观的
概念建设农村、以
旅游的理念经营农
业、以人才的观念
培育农民”。投入
2000万,包含四个
乡村,占地面积300
余亩,先后完成了
奇奇田园、湖岸菜
畦、绿野谷休闲农
庄等项目。让村民
们实现在家门口
“上班”。 2021/3/24
授课:XXX
12
2021/3/24
授课:XXX
17
【走进生活】
如果你有机会获得一份发展家庭 农场的创业基金,请根据本地 的实际,制定一份让人心动且 有足够说服力的创业计划。
2021/3/24
授课:XXX
18
2021/3/24
授课:XXX
19
2021/3/24
授课:XXX
20
2021/3/24
21
• 农村:降低农村土地的荒置率,破局农村“空心 化”现状,吸引广大的有为青年扎根基层,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 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智慧型”农业转变,提 升了农业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
• 国家: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解决三农问 题、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动……。
第7章家庭农场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确立了以家庭 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993年, “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责任制 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载入《宪法》, 同年7月,又将其载入《农业法》。 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明确赋予了土地 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强化了对农民土地承包经 营权的权利界定。
实行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的 前提有两个:
一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不变, 二是农地用途不变。 在其基础上,农民家 庭可以长期承包土地。
三、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原因(必然性)
1、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 农产品是不可间断的生命连续生长过 程的结果,各个生产环节只有继起性。 农业生产活动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域 性,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复杂交错,因此农业劳动支出具有不均 衡性 具有广阔的地域性
正如法国农业经济学家罗歇· 韦利所说:
“真正的农业,卓有成效的农业,一定要以个人 负责为基础”。
3、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
1 )多数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由 单个人进行 2 )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关联性 较小
3 )许多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不
受家庭经营规模的限制
4、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 与农业家庭经营
1 )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 的管理成本最小,劳动激励多样 2 )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质、技能上的差别有利于 社会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
从协作的第二种方式来看, 即把具有相同专长的劳动 集中在一起,生产相同的 产品。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 协作多是简单协作。简单 协作在许多人手同时共同 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 时优于独立劳动
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
分析一些失败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案例,总结其失败的教训,避免类似问题的 发生。
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1 2
多元化经营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家庭农 场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拓展业务范围, 提高综合效益。
合作化发展
家庭农场可以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实 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政策支持优化建议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提高家庭农场对政策机构加大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力度,简化贷 款程序,降低融资成本。
ABCD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进一步增加对家庭农场的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提高政 策的激励效果。
加强技术支持和指导
组织更多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家庭农场提供更全面 、更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
考虑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
在选择经营模式时,应注重可持续性,确保经营活动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和自然资源。
经营模式的灵活调整
家庭农场应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灵活调整经营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 境。
经营模式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
介绍一些成功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为其他家 庭农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运营资金
在农场运营过程中,需要持续投入资金用于种子、肥料、农药等生 产资料的购买以及支付雇员工资等。
融资渠道
家庭农场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亲朋好友借款等融资渠道筹集所需资 金。
04 家庭农场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财务指标评价法
通过比较家庭农场的收入、成本、利润等财 务数据,评估其经济效益。
投资回报率评价法
技术要素
新品种与新技术
家庭农场应积极引进和应用农业 新品种、新技术,以提高产量和
《家庭农场》课件
该家庭农场在保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相关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
详细描述
该家庭农场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还涉足农产品加工、销售、休闲农业等领域。通过多元化经营,提高 了农场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成为区域内的农业龙头 。
家庭农场模式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 生产活动,是当前中国农业的主要经 营模式之一。
合作社模式
多个农户或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共同 出资、共同经营,形成合作经济组织 。
农业企业模式
以企业为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企业化管理,规模较大。
农业园区模式
政府或企业投资建设农业园区,吸引 农户或家庭农场入驻,提供生产、加 工、销售等一体化服务。
市场竞争
市场上已经存在众多的农业企业和农 户,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 质和服务水平。
技术环境分析
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家庭农场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如智能农业、精准施 肥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有助于家庭农场实现信息化管理和 智能化决策,提高管理效率。
生产效益的提高
提高种植技术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家 庭农场的经济效益。
降低成本
通过合理安排作业进度、有效利用资源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 高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
拓展销售渠道
通过开拓市场、加强品牌宣传等方式,拓展家庭农场的销售渠道,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收入。
PART 04
家庭农场的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的制定
制定年度生产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农场资源条件和种植 技术,制定家庭农场的年度生产计划 ,包括种植作物种类、面积、时间等 。
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及总结
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及总结1. 引言1.1 家庭农场的定义家庭农场是指由家庭成员共同经营管理的农业生产单位,通常面积相对较小,主要依赖家庭成员的劳动力和资源进行生产。
家庭农场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特征是家庭成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家庭农场中,家庭成员通常是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他们不仅承担着农业生产的责任,还要负责家庭的日常生活和食物供应。
家庭农场的规模通常比较小,生产方式也比较传统,但由于家庭成员对土地和生产过程的熟悉,使得家庭农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家庭农场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展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它既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者。
家庭农场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探讨家庭农场的定义是理解农村生产关系和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起点。
1.2 家庭农场的形式家庭农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不同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小规模家庭农场、中等规模家庭农场和大规模家庭农场。
小规模家庭农场通常面积较小,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劳动力,生产种植、养殖等农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
中等规模家庭农场则可能需要雇佣一些外来劳动力,拥有更大的面积和更多的种植养殖项目,经营更多元化。
而大规模家庭农场往往是经过规划和管理,拥有大面积农田或农场,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家庭农场的形式还可以根据经营内容划分,如种植家庭农场、养殖家庭农场、综合家庭农场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经营模式。
不同形式的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是指支撑家庭农场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
家庭农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农场理论基础的核心是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原理。
家庭农场作为小规模经营单位,通常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及总结
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及总结家庭农场是指在农村和城市郊区,由一户或一家人利用自有资源或租赁土地进行自主经营的小农场。
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多样化生产。
本文将对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要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家庭农场通常是由一家人或一户人家经营,因此面积较小。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家庭农场主要运用生态农业技术,实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农业资源。
采取密植密栽等种植方式,合理利用土地面积,增加产量。
通过家庭农场的经营,可以避免土地的过度开发,减少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二、生态可持续发展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之二是要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采用有机农业技术,不使用化学农药,不追求高产量,注重品质和环境保护。
并且家庭农场还可以通过种植树木,修建鱼塘,建造花园等方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为社会提供了有机、健康的农产品。
三、农产品的多样化生产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之三是要实现农产品的多样化生产。
家庭农场通过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不同品种的农产品在同一块土地上生产,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农产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供给,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在家庭农场中,可以种植不同的蔬菜、水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也可以养殖牛、羊、鸡、鱼等各种畜禽。
这种多样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多样化生产。
这些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家庭农场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家庭农场资料
家庭农场发展与经营讲课内容:1、家庭农场的历史与概念2、示范型家庭农场具备条件3、家庭农场政策扶持4、家庭农场经营策略一、家庭农场的历史与概念:1、家庭农场背景2012年,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降幅最大的一年。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出口大省。
山东省农业厅信息显示:2012年山东农产品出口150.2 亿美元,同比下降2.3%。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实是,农产品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低端产品、低端市场出现萎缩,高端市场、高端产品持续增长;深加工、品牌农产品出口增势强劲,而初级、鲜活农产品出口有大幅下降的趋势。
这个进出口现实,使得“家庭农场”的概念在2013年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文件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家庭农场的闪亮登场:一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途径。
农业人口的大量转移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减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人员的身体、技术素质弱以及生产工具的落后。
难以胜任现代农业的要求。
二是解决有人从事农业(种田)的需要。
农村的田地要有人耕种,需要有能力、会耕种的职业人来担当此重任,家中的一亩三分地,是难以养活你们这些能人的,成百上千亩的土地才是你们的用武之地。
三是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家庭农场今后将更注重品质、品牌,产品质量可追踪,更易于政府监管。
四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有效方式。
适度规模的集约化生产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场主的经济效益。
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2、家庭农场概念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它与种养大户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经工商登记的法人,而后者是自然人。
3、“家庭农场”工商登记○1是否需要工商登记家庭农场是以市场交换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的商品化生产,而非满足自身需求,且家庭农场的产品为商品,须进入市场流通,因此应当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名称中可以含有“家庭农场”字样,这是家庭农场与种植(养殖)大户的根本区别。
农业经济学第5章 家庭农场
(五)农户兼业化所存在的问题
但在兼业农户当中,也有许多是规模狭小、技术 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商品率低、不适合农业现 代化要求、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户 。 在大生产排挤下,有许多兼业农户会被淘汰和消 失。他们的命运可能有三种:一是被大农场、大 企业吞并或收买;二是将土地租给专业农户或大 型农场;三是某些小的农户自发地采取各种形式 的联合,利用合作社和社会上的服务力量,完成 各种作业,并且靠农业外的收入补贴等来获得生 存 。
第四章 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的
微观组织
第一节 家庭农场概述
一、概念 农民家庭经营(家庭农场)
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 的生产经营单位,农户拥有 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或所有权 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从事农业 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规 模的农业经营组织。
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 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 部土地经营。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 接参加生产劳动。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 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 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 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
二、农业家庭经营的产生
父权时代的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经营开 始从属于氏族公社的公有制,以氏族公社 经济为主,小家庭经济为辅。 在奴隶社会里,起初是家长奴隶制, 家庭生产经营首先表现为作为奴隶主的家 长支配着全部家产,支配着妻子、儿女和 奴隶,家长自己也参加生产劳动。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以个体家庭为单 位进行的生产有了巨大发展,成为社会范 围内普遍的生产形式。这时的农业家庭经 营是自给自足的,农民在土地上的收获除 向地主纳租以外,余下来的主要是供家庭 消费。
家庭农场 公司农场 合伙农场
• 三、家庭农场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第七章 家庭农场
总结:
国外家庭农场的土地所有权均以私有制为主, 但是在经营中分为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统一与 分离两种变动方向。 农场经营规模都经历了农场数目减少和经营 规模扩大的过程,并且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 由多种经营、全程经营向专业化经营方式转 变。
第四节 中国家庭农场
典型的人多少、农地资源缺乏的国家 中国现有耕地1.22亿公顷,人均0.092公顷, 共有农户2.5亿户,户均耕地0.49公顷。 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农民 在此基础上实行承包经营,拥有土地的经营 权。 中国农户的家庭承包经营可以看作是地权较 为特殊的家庭农场经营组织形式。
1.农业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特性使家庭农场的存在成为 必然
农产品是不可间断的生命连续生长过程的结 果,各个生产环节只有继起性,不可能像工业 那样具有并列性 农业生产活动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 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复杂交错, 因此农业劳动支出具有不均衡性 在光照条件下,农业生产一般不可叠加,具 有广阔的地域性
第二节 家庭农场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家庭农场存在的必然性问题(农业家庭经营广泛 存在的原因) 农业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特性使家庭农场的存在 成为必然(要求农业生产者、管理者、所有者的统 一) 农业生产的分工协作使家庭农产的存在成为必然 农业技术的适用性使农业家庭经营成为必然 农业生产的内部激励、监督成本使家庭农场的存在 成为必然
二、家庭农场与农业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扩大个体产中环节的规模;通过产前、产中 的合约安排实现外部规模扩张。 家庭农场与农业规模经济 家庭农场经营不等于小规模经营 家庭农场经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知识讲座 1.8《家庭农场》
植业生产土地规模标准为种植业家庭农场某
一产业的下限标准,同时,养殖业达到畜牧、 水产家庭农场的下限标准。
• 三是以农业收入为主。家庭人员的主要职业 是农业,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收入。农 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
• 四是集约生产。家庭农场经营者要接受过农 业技能培训;家庭农场经营活动有比较完整 的财务收支记录;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 有示范带动作用。与小规模农户相比,家庭 农场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 率应有明显提高。
• 1、种植业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粮食、蔬菜经 济作物和林果业种植的,土地经营面积达到 50亩以上。
• 2、养殖业家庭农场。从事畜牧养殖业的,蛋 鸡存栏10000只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 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100头以 上、肉鸡年出栏50000只以上、肉羊年出栏 300只以上;从事水产养殖业的,流转或承包 集体养殖水面10年以上,建成标准精养鱼池 30亩以上(以流水或温棚等设施化、集约化 养殖的,养殖面积达到2000平米以上),且 良种采用率70%以上;
家庭农场讲座
一、我国农村土地的演变
1、新中国成立后的农地所有制变革 第一次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农业合 作运动。 第三次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 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2、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演变
• 第一阶段(1978—1983年):由人民公社体 制内部的责任制到全国基本实行土地承包到 户。
• 我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农户家 庭经营仍然是农业生产的绝对主体,是最适 合农业的经营方式,基础地位无可替代。无 论是“人少地多”的美国、加拿大,“人地 平衡”的法国、德国,还是“人多地少”的 韩国、日本,农业家庭经营都是最普遍的农 业经营形式。随着我市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家庭农场的发展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农场讲义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
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优势特点
1、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
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2、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3、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二、家庭农场模式编辑
美国:大中型家庭农场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
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如下特点。
1.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从经营规模来看,其发展与趋势表现为农场数目的减少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20世纪以来,美国家庭农场在数量上上升至89%,拥有81%的耕地面积、83%
的谷物收获量、77%的农场销售额。
2.生产经营专业化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一两种农产品。
北部平原是小麦带,中部平原是玉米带,南部平原和西北部山区主要饲养牛、羊,大湖地区主要生产乳制品,太平洋沿岸地区盛产水果和蔬菜。
就是在这种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3.土地所有权私有化美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于1820年建立了将共有土地以低价出售给农户、建立家庭农场的农业经济制度,正是这种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美国开发西部的热潮。
法国:中型家庭农场
法国作为欧盟第一农业生产国,世界第二大农业和食品出口国,世界食品加工产品第一大出口国,其家庭农场的发展功不可没。
法国有各类家庭农场66万个,平均经营耕地42公顷,其中60%的农场经营蔬菜、11%的农场经营花卉、8%的农场经营蔬菜、5%的农场经营养殖业和水果,其余为多种经营。
75%以上的家庭农场劳力由经营者家庭自行承担,仅11%的农场需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
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法国的家庭农场出现了以兼并的形式不断扩大规模和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产业化趋势。
法国农场专业化程度很高,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专业农场大部分经营一种产品,以突出各自产品的特点为主。
日本:小型家庭农场
1946~1950年,日本政府采取强硬措施购买地主的土地转卖给无地、少地的农户,自耕农在总农户中的比重占到了88%,耕地占到了90%,并且把农户土地规模限制在3公顷以内。
于1952年制定了《土地法》,把以上规定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此形成了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
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连续出台了几个有关农地改革与调整的法律法规,鼓励农田以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协作生产,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分散的土地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因素。
以土地租佃为中心,促进土地经营权流动,促进农地的集中连片经营和共同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农协为主,帮助核心农户和生产合作组
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或委托作业的耕地。
这种以租赁为主要方式的规模经营战略获得了成功。
三、面临的困难
家庭农场是2012年前后才兴起的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中央层面尚未对其做明确定义。
尽管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生产实践经验,但由于缺少资金,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加上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隐忧,使家庭农场主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1、中国对家庭农场缺乏清晰的定义。
尽管中央时常提及“家庭农场”,但如何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这就导致有的种植大户已在尝试这一经营模式,却不知自己就是家庭农场的雏形;有的农场不以家庭成员为组成,或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却自称家庭农场;有的人将家庭农场主与地主相提并论,担心引发土地兼并;有的人错误地将家庭农场与“休闲农业”混为一谈。
对家庭农场的含糊定义,影响到如何界定、如何扶持、如何引入登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2、难以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缺乏更新设备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一些农民流转了大量土地做农场经营,但是受没有进行土地整理的限制,地被分成若干小块,遇上机耕道,必须自己扛着小型农机到另一块田里去。
昂贵的租金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搞土地整理自己又无财力完成。
3、融资难也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些试验阶段的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却遭遇了融资难题。
农民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靠少量贷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4、土地流转不规范,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租地规模。
面对农户承包地极其细碎的现状,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大的困难就是租到成方成片的耕地,并确保租期较长、相对稳定。
但由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
四、实施建议
推广家庭农场,应明确家庭农场的定义,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定义明确后,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等注册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各地在制定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时,不可一刀切地在全国使用同一标准,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2、对符合以上条件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同时接受行政部门的管理与监督。
各地应落实中央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倾斜的要求,将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有机统一,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明确家庭农场可以优先承担涉农建设项目。
同时,可通过项目倾斜、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流转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对种粮的家庭农场可给予更多的扶持措施,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3、加紧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
2012年12月,农业部已在50个县试点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这项工作对明晰农用地产权、捍卫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理清家底等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规范化土地流转的先决条件。
建议应将这一工作纳入对地方党委政府的考核。
4、应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准入审核、事中监督管理诸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
(1)国家主管部门下发土地流转规范合同书,引导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防止口头契约。
(2)对流入方大规模流转土地的主体,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防止非农户经营主体假借家庭农场之名大规模租赁农地,注册登记后套取项目资金。
(3)做好土地流转的法律与政策宣传工作,使农户能正确看待土地流转,尊重契约精神。
对自愿流转出的土地,在流转期内,
不得将土地收回。
从而稳定流转规模,使家庭农场主能够放心投入、生产与经营。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
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