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泥石流灾害及山区土地砂石化

合集下载

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的形成和防范

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的形成和防范

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的形成和防范引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其中之一就是引发自然灾害。

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而又危险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人类活动引发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期减少灾害的发生。

一、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泥石流是由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降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人类活动对这些因素的改变会导致泥石流的形成。

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泥石流形成的基础。

当地质构造不稳定,山体岩层松散、断层活跃等情况下,一旦受到外力刺激,泥石流就容易形成。

人类活动中的爆破、挖掘等行为会对地质构造产生破坏,加重了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条件。

陡峭的山坡和流域狭窄的沟谷是泥石流发生的高风险区域。

人类活动中的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行为会改变地形地貌,加速土壤侵蚀,增加了泥石流的发生频率。

3. 降雨降雨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触发因素。

大雨能够迅速将土壤饱和,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在降雨过程中,人类活动中的建设、排水不畅等问题容易使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增加泥石流的风险。

二、泥石流的防范措施为了减少泥石流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1. 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工作,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生规律,及时掌握潜在危险地段的变化情况,为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精细化管理和规划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开发建设的范围和方式,保持山地生态的完整性。

加强对土地利用过程的监管,禁止乱砍滥伐等破坏性行为,避免泥石流的形成。

3. 建设防护设施在泥石流高风险区域,建设防护设施,如林网、拦砂坝等,阻止泥石流的扩散和侵袭。

同时,加强山体护林工作,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泥沙的产生和流动。

4. 加强宣传教育与灾害应急演练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组织定期的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泥石流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的影响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的影响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关键字:人类活动地质环境影响摘要:人类工程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如资源、能源的开发、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建设等各项活动。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目前的建设和创造能力极大地加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以空前的速度急速发展,并因此而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和灾难。

目前大量的工程技术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显著。

由于认为的工程技术活动多集中于人口聚集经济建设活跃的地区,因此,对这些地区带来的环境影响更为严重。

例如,在山区或者山前平原的斜坡地带,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常常由于缺乏环境意识,人为的造成破题稳定性破坏,形成崩塌、滑坡以及在暴雨季节导致泥石流等灾害。

如云南东川至昆明公路因修公路及睡去使山体破坏,泥石流不断的发生,泥石流不断的发生,我国铁路史上最严重的滑坡灾害---铁西滑坡就是由于对山体频繁采石造成的。

我国山区面积占三人之二,在山区铁路修建中,隧道工程占相当大的比例。

自1965年以来每年修建铁路隧道长度可达50—100公里,由于铁路隧洞建于地下2公里范围以内,人的工程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如洞内塌方引起的地面变形,造成三体滑坡,等等。

矿山是人类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据统计,每开采一百万吨煤炭就造成地面塌陷面积约20公顷。

我国已有数十处大型矿区,如恩口、水口山、平凡、平顶山、铜绿山等矿区强烈的地面塌陷都十分典型。

矿山开采过程中排除的尾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例如我国的煤矿开采每年排出矿渣约1亿吨,累计存量已达16亿吨,而1500座矿渣堆中有140个在自燃,每年排出甲烷超过50亿立方米。

采矿的废弃物堆积区也是地质灾害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

如四川冕宁沪沽铁矿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暴雨时造成矿山泥石流於埋了成昆铁路300米及喜—西公路250米。

是有天然气的开采往往也造成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第一篇: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几个月内,我国北方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今年的三月,两会刚刚结束,几十年罕见的沙尘暴来得更有点让人措手不及。

大自然再次以这种独特方式警示人们: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然而,时至今日,谈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话题,依旧有人不以为然——怎么生态也会有安全之说,难道生态也会影响国家的安全吗?事实的确如此。

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

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

如今,人们只能在漫漫黄沙中探寻古楼兰的文明残迹。

水体、土壤、生物、空气等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挑战,而且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渐渐浮出水面。

据调查,全球每年因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因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的各种冲突也与日俱增。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如何?用一句成语可以概括:危机四伏。

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一些资料表明,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突出。

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论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滑坡的成因滑坡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质现象。

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和外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成因包括地震、降水、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等。

1.1 地震地震的发生常常引起地表和地下岩土体的运动,进而导致滑坡现象。

特别是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地震所产生的剪切力能够引发滑坡的发生。

1.2 降水降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长时间大量降水或短时间强降雨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岩土体饱和度增加,使得滑动面的剪切强度降低,从而引发滑坡。

1.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滑坡。

例如从湖泊、河流和人工水库中大量取水,将导致孔隙水压降低,岩土体重力释放,进而引发滑坡。

1.4 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也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

山区的大规模开发、挖掘和砍伐植被,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现象。

二、滑坡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滑坡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减轻其破坏性。

2.1 滑坡监测与预警通过在滑坡易发区进行监测,利用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指标,可以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将帮助人们提前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2.2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工作,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能力。

2.3 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等手段,加强对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2.4 建设抗滑坡工程在滑坡易发区,可以采取一系列抗滑坡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排除地下水、设置防护堤等,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和抵御滑坡的能力。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案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案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学习目标定位]1。

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泥石流灾害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与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①半湿润、②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③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④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⑤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⑥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

分布(1)大体以燕山、⑦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⑧华北山地、黄土高原、⑨秦岭山地、⑩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区,呈⑪带状或⑫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⑬辽东、⑭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⑮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⑯零星分布。

二、我国的滑坡灾害1。

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⑰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每年的⑱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我国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⑲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

其中以⑳秦岭—错误!川西-错误!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思考1.为什么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区?答案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2.人类活动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的?答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危害

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危害

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危害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概括起来,自然灾害的危害有10个方面。

对人身的危害直接危害:自然灾害特别是重大或突发性的灾害,可以造成人员大批伤亡。

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人。

灾害对人的心理造成危害。

间接危害:?疾病是自然灾害的主要衍生灾害;?对城市的危害对城市影响最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来势愈猛,灾情发展愈迅速,城市损失则愈严重。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是地震、洪水、风暴潮等。

另外,龙卷风、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冰雪等对城市也构成严重的威胁。

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缓变自然灾害,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污染、热岛效应、土地沙漠化等,也对城市显示出愈来愈大的危害。

我国西北一些古化城市已经被沙漠吞没,现在一些城市也已“沙临城下”。

对工业和矿业的危害工矿区是人口密集、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之一,因此一旦发生灾害,往往也是危害程度高的地区。

工矿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人,机,环境,资源组成的巨系统;工矿区的生活系统是由人,生命线工程,环境组成的巨系统。

灾害对其中任一个子系统或环节的侵袭与破坏,都可对工业和矿业构成威胁。

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洪水、大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高强度灾害对工矿企业的危害不容忽视,可以使整个企业或其中一部分顷刻毁灭,造成巨大损失。

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100亿元损失中,大部分是工矿企业损失。

砂土液化、地面下沉、地裂缝可危及厂房基础。

矿井中突水、突瓦斯、崩塌、冒顶、突泥、岩爆等灾害可使矿井毁坏或停产。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拓展资源-泥石流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拓展资源-泥石流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黏土的黏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

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

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

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了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相关知识链接3
• 洞庭湖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 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 系,致使长江中上游、四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湖区泥沙大量淤积,湖面面积急剧减少(从1825年 的6000平方公里萎缩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350平 方公里,如今洞庭湖的水面面积已下降至2625公 里)。 湖床和水位不断抬升,导致蓄洪和泻洪能力 减弱,“人水”矛盾突出,洪涝灾害频繁。随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密集,水 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 蒋大海
• 【学习目标】 • 1.阅读相关材料,通过实例分析, 理解生态破坏的含义。 • 2.通过图文资料,分析人类活动、 生态破坏、自然灾害三者之间的关 系。
相关知识链接1
•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 热带湿润地区的岩溶地区,受人为活动干 扰,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 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 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 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 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 生态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萎缩的洞庭湖
面积6000 面积 平方公里
长期围垦 泥沙淤积
面积2625 面积 平方公里
生态 物质 大气 价值 生产 调节
蓄 水
调蓄 净化 生物栖 洪水 环境 息地
所占 2.3% 14.9 5.3 72.7 % 0% % 比重
1.9% 0.20%
• 【探究活动】 • 一、结合相关知识链接1、2,讨论哪些人 类活动会导致石漠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 活动导致生态破坏的例子? • 二、结合相关知识链接3、4,讨论洞庭湖 区的生态破坏会引发哪些自然灾害? • 三、你支持在洞庭湖区大量种植杨树吗? 结合相关知识链接5,从实际出发谈谈你的 想法。

地理选修课件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地理选修课件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我国地震带分布: 主要集中在台湾、
西南、西北和华 北地区
泥石流分布:主 要集中在西南和
西北地区
滑坡分布:主要 集中在西南、西
北和华北地区
灾害特点:地震、 泥石流与滑坡常 常相互关联,形 成复合型灾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震的形成原因
构造地震:由于地 下深处岩层错动、
破裂引起的地震
塌陷地震:火山岩 浆活动或地下岩洞 塌陷而引起的地震
添加标题
典型的泥石流案例分析
四川汶川泥石流
甘肃舟曲泥石流
云南彝良泥石流
泥石流的成因与 防治措施
典型的滑坡案例分析
四川雅安宝兴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坡: 2013年7月22日,四川雅 安宝兴县发生滑坡,造成
1人死亡,3人受伤。
云南丽江古城滑坡:2014 年1月3日,云南丽江古城 发生滑坡,造成1人死亡,
3人受伤。
甘肃舟曲泥石流:2010年 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 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434
我国的地震泥石 流与滑坡
汇报人:
目录
01
目录标题
04
地震、泥石流与 滑坡的预防和治 理
02
地震、泥石流与 滑坡的概述
03
地震、泥石流与 滑坡的形成原因
05
地震、泥石流与 滑坡的案例分析
06
地震、泥石流与 滑坡的应急处理 措施
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定义
01
地震:地球内部 能量释放引起的
地表震动现象
02
泥石流:山区沟谷 中由暴雨、冰雪融 水等激发的含有大 量泥沙石块的特殊
洪流
03
滑坡:斜坡上的 岩土体在重力作 用下整体下滑的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生物多样性减少
“误入歧途一瞬间,积重难返上百年”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大雁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地面沉降。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西安自古以来的水源结构就比较单一,到1995年,西安年用水量达到3亿立方米,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采深层地下水最多要采到100米到300米,地下水位最深的下降了140多米。”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有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
(五)飓风活动频繁
06
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07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影响世界农业
(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西洋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热浪增多或增强,很可能会增加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酷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34 ℃ 。在上海因酷热致死的个案到2050年将会较现时增加3.6至7.1倍。
(六)影响人类健康
气温上升会令蚊子更容易滋生,增加如疟疾和登革热等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的风险。
略 洪峰流量减小而水位却上升。说明河道湖泊淤积使河道湖泊调峰能力下降。
P24、活动:

【新品推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新品推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考要求 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

2.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

后果⎩⎪⎨⎪⎧侵蚀区:耕作层流失,土层变薄→旱涝灾害加剧沟谷: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远离侵蚀区的下游:泥沙沉积,抬高河床,淤积湖泊→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3.土地荒漠化(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速度→土地荒漠化;干旱和半干旱区: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

(2)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生态破坏及其危害1.土壤侵蚀的危害[方法技巧]土壤侵蚀成因的分析方法分析土壤侵蚀成因应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强度,是主要原因。

分析时可采用框图法: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特别提醒]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②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④规定合理载畜量。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答案(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

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

(2)减少泥沙含量或淤积,减轻洪涝灾害,保障通航。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全球气候变暖(1)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和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2)影响:①海平面上升→危及全球沿海地区。

②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可能破坏海洋环流。

③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一些地区适合耕作←⎩⎪⎨⎪⎧光合作用增强生长季节延长大范围的森林破坏和农业灾害④影响人体健康→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险,增加传染病的防治难度和提高人类死亡率。

地理选修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理选修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排 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 造成了严重污染,进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 发生。
破坏自然景观:如大规模的开山填海、修路建坝 等行为,破坏了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加剧了自 然灾害的风险。
04
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灾 害影响的措施
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减少对生态环 境的破坏,保 护自然生态系 统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 触发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采矿:采矿活动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 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地下水开采: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 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和 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工程建设:大型工程的建设如水库大 坝、高速公路等,可能改变地质结构, 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启示。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 应分别总结经验教训和启 示,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
的灾害防治工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提高社区和个人的抗灾能力
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自然灾害 培训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建设防灾设施:如防洪堤、避难所等,以减少灾害损失
建立跨学科的自然灾害研究团队
跨学科合作:集合地质、气象、 环境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
自然灾害的规律和应对措施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 的影响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减轻人类活动 对自然灾害影 响的措施
02
人类活动对自 然灾害的触发 作用
05

高考地理泥石流灾害知识点

高考地理泥石流灾害知识点

高考地理泥石流灾害知识点地理是高考考试中一个重要的科目,而在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其中,泥石流灾害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问题。

泥石流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经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准备高考地理考试时,掌握泥石流灾害的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地理泥石流灾害的知识点,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泥石流是一种混合了水、泥土和石块的流体,常常在山区发生,由于地质条件和气候影响而形成。

泥石流是由陡坡上的大量松散的岩屑、土壤和积水沿沟道猛烈流动而形成的。

这种流动对沿途的建筑和设施造成巨大破坏,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持久的影响。

泥石流的形成与地质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地震活动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地震发生时,地质构造可能会发生改变,导致泥石流的形成。

其次,山区地形的陡峭和松散的岩屑和土壤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条件。

当陡坡上的土壤和岩石由于自然力量的作用而松散下来时,加上雨水的冲刷,就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可能引发泥石流。

例如,过度砍伐和过度开采会导致土壤流失,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

在高考地理中,除了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还需要了解如何防御泥石流。

首先,构建泥石流防御体系是重中之重。

这包括植树造林、修建堤坝等技术措施,以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其次,进行科学的土地利用也是防御泥石流的重要措施。

合理规划山区土地的使用,减少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侵蚀,对于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有着重要作用。

另外,及早预警和疏散也非常重要。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泥石流的预警系统,及时通知受灾地区的居民,有助于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

最后,高考地理考试中泥石流灾害相关的知识点还包括泥石流灾害的危害和影响、地质灾害分类等。

泥石流的危害和影响不仅仅限于人类,还包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泥石流带走的土壤和岩石会扰乱河流体系,破坏河岸,影响水质,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而地质灾害的分类则是在泥石流灾害基础上,与其他地质灾害相比较和区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在大自然中人类是渺小的,所以了解和预防自然灾害很重要。

整理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中,如山脉、丘陵、平原、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矿产、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

当遭受到自然或人类的严重破坏,并造成地质环境恶化、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的毁损时,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地震、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地裂缝、沙漠化、水土流失、煤田地下火灾、水体污染。

此外,还有盐渍化、浸没、海水倒灌、冲刷、沼泽化、淤积、崩塌、滑坡、泥石流、冻胀、冰融、热害等。

我国的地质灾害与经济损失我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而且火山作用、岩浆与地壳断裂活动分布普遍,所以地质灾害的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损失也巨大。

现将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扼要介绍如下:地震它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大陆地震区,全国有32%的国土和45%的大中城市处在7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川滇藏与西北各省、渤海湾周围为强震区。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地震达4000多次,本世纪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655次,7~9.9级地震98次,8级以上地震9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同级地震的l0%。

地震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与世界各国地震死亡总人数相等。

仅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就高达 27.4万人,伤残76.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我国地震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为~3000人、经济损失年均10~20亿元。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由于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沿海与湘、云、贵岩溶地区的人口、工业、采矿业迅猛发展,超量开采地下水等原因,在矿区和大中城市产生了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我国因超量抽水而引起地面沉降的有上海、天津、常州、无锡等36个城市,上海、天津最大沉降幅度已超过2米。

天津市因地面沉降而造成污水倒灌、积水淹没工厂、交通阻塞、海河泄洪能力降低、多次加高塘沽新港海堤,损失巨大,仅盐场坨地码头每年就需填土10万平方米,耗资达50万元。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 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 鲁教版选修5
3.学会运用分析综合、因果推理的方法绘制水体污染灾害链。 4.通过分析事实材料,进一步认识、体会气候变暖的事实、
原因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5.形成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阅读本节引言部分
• 哪些原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 及其引发的灾害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 1.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 2.水土流失灾害 • 3.石漠化灾害 • 4.土地荒漠化
北欧酸 雨危害 东欧北亚的
核泄露污染
北海地中海
黄土高原的
的海洋污染
水土流失
中亚北非 的沙漠化
日本水 华北地区的 俁事件 土地盐碱化
西雅图噪 音污染
全球增温海 平面升高
什么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为灾害?你 还能举出发生在我国的环境污染造成 的人为灾害的例子吗?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破坏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水土流 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产生的机制,体会人类不合理活 动导致生态破坏而诱发的严重后果。
2.通过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了解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及检 测方法,体会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的紧迫性。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 1.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 2.水土流失灾害
重度石漠化地区
贵州石漠化分布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 1.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 2.水土流失灾害 • 3.石漠化灾地荒漠化有什么危害?
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耕地、草场逐 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来分析它的成因,其中自然原因影响较为缓慢,人为原 因影响较为强烈。其危害较严重,是世界上头号生态环 境灾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蔓延迅 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政教处范文晨会科技教育材料地质灾害

政教处范文晨会科技教育材料地质灾害

政教处范文之晨会科技教育材料:地质灾祸地质灾祸地质灾祸是一种常见的灾祸。

它是指经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祸。

地质动力活动除了来自自然的内动力活动、外动力活动之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持续开展,人类在开发资源、进展工程建立等活动的同时,对地球表层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强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无视的环境动力和灾祸动力,因而地质动力活动还包括人为地质动力作用。

地质灾祸品种繁多,目前对其范围还没有统一的界定。

依照地质灾祸定义,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倒塌(危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岩爆、井巷变形、矿井突水突泥、煤瓦斯突出、井下热害、油气井管套损,煤自燃,冻融、特别岩土工程地质病害、异常水土环境与地点病、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口淤积、河湖水库淤积与塌岸、堤防滑坡、塌陷、管涌等。

依照地质灾祸的主导动力成因,分为:内动力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构造沉降、构造地裂缝、岩爆等动力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倒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动力地质灾祸,主要包括水库诱发地震、抽水塌陷、矿区采空塌陷等。

实践说明,单一成因的地质灾祸较少,多为复合型地质灾祸。

依照地质灾祸成灾动态特征,分为:突发性地质灾祸--发生忽然,过程短暂的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煤瓦斯突出、倒塌、滑坡、泥石流等;缓发型地质灾祸(或累进型地质灾祸)--发生过程比拟缓慢,具有累进性特征的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海水入侵等。

依照地质灾祸发生的自然地理位置,分为:山地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地在沉降、土地盐渍化等;滨海地质灾祸,主要包括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洋地质灾祸,主要包括海底滑坡等。

依照与社会经济关系,分为城市地质灾祸、矿区地质灾祸、农业地质灾祸、工程地质灾祸等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特别强烈的国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 言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以其突发性和毁灭 性著称, 往往对受灾对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 在泥石流 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灾害—— 山区 土地砂石化。 土地砂石化过程是指在山区或高原盆地边缘坡 地, 在自然因素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驱使下, 经暴雨、 洪水 激发, 产生粗化作用, 使原非泥石流的山区或泥石流已停息 活动的沟谷, 出现大规模砂石泥砾的迁移过程。 这种过程可 在短时间内完成, 使本流域及邻近地区的自然环境发生沧桑 巨变。 泥石流活动作为砂石化过程的主宰者, 蚕蚀山坡, 冲蚀 沟谷, 导致山体破碎, 岸坡失稳, 重力滑崩现象丛生, 使山坡 向砂石化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 泥石流将大量砂石泥砾从山 地搬至山麓河谷地带, 经雨水淋冼或洪水冲蚀, 细粒物质被 冲走, 留下巨石累累的 “石海”农田废弃, 村寨迁徙, 变成一 , 片 “砂石化” 地面。 在砂石化过程中, 水的作用是贯穿始终和
3. 2 森林植被破坏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森林植被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方面。 在物质循环 和自然生态平衡中, 森林植被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森林植 被被破坏, 必然加剧水土流失, 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来。 如云 南小江流域, 由于历史以来长期过度砍伐森林, 使小江流域
3 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大部分山区变为光山秃岭, 加之山高谷深, 断层、 滑坡发育, 地震活动频繁, 每当降雨时 ( 尤其是点暴雨) , 则洪水奔流而 下, 由于溅蚀和坡面径流的强烈冲刷, 表层土被带走, 只有碎 石砂砾留在坡地上, 土壤变得坚硬、 板结和贫瘠, 植被不易恢 复, 造成恶性循环, 加剧了小江流域自然侵蚀作用, 使泥石流 灾害愈演愈烈 [1 ]。 3. 3 工程建设活动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工程建设活动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是通过改变泥石流 形成条件来实现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工程建设活 动增加松散固相物质促使泥石流形成; 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设 活动提供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条件。 3. 3. 1 工程建设活动增加固相物质促使泥石流形成 工程建设活动中大量开挖的废弃土石若处理不当会增 加松散固相物质量促进泥石流形成, 例如, 在采矿工业中, 如 果废石和尾矿处理不当, 将大量增加固相物质, 促进泥石流 爆发。 如云南东川矿务局、 易门铜矿、 昆阳磷矿等, 都有因未 合理布设排土场, 把剥离和掘进产生的大量废石倾倒在山坡 上和沟谷中, 促进泥石流爆发的许多例证; 个旧锡业公司把 大量尾矿注入火谷都尾矿库, 该库尾矿坝质量欠佳, 加上暴 雨袭击, 导致坝体溃决, 促进特大规模泥石流爆发[2 ]。 筑路任 意倾倒弃土, 促进泥石流爆发。 如成昆铁路在筑路期间, 把大 量弃土倾倒于沟谷中, 促进泥石流爆发; 修筑公路弃土不当, 促进泥石流爆发的实例更多。 3. 3. 2 工程建设活动提供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条件 人类修建水库、 渠道, 蓄水、 输水灌溉, 使水利资源得到合 理利用, 但若设计标准偏低或施工质量欠佳, 都能造成水坝溃 决和水渠渗漏, 为泥石流形成提供水动力条件。 如成昆铁路沿 线弯丘车站沟上游一小水库, 因设计标准偏低, 1981 年在超标 准暴雨作用下, 坝体溃决, 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 条件; 又如 1981 年四川汶川、 金川、 黑水等县的渠道, 因施工条 件艰苦, 质量欠佳, 造成渠道渗漏, 促进了泥石流的形成[5 ]。 露采中围岩的水力剥离或矿区生产生活排水, 都会使水 和土结合起来, 为泥石流形成创造水动力条件。 如四川西昌 太和铁矿, 在采矿中利用水力剥离围岩, 使水土融为一体, 导 致矿区泡石头沟多次发生泥石流; 又如江西铁坑铁矿, 把采 矿工业场地的生活用水和雨水, 通过四条渠道排入该矿桂山 山坡型排土场, 导致水土结合, 多次形成泥石流 [6 ]。 在坑道掘进中, 遇到地下水主要通道, 造成地下水突涌, 使水体补给量增大, 并排入沟谷, 冲刷坡面松散物质而形成 泥石流。 1970 年4 月东川汤丹铜矿马店坪坑掘进时遇到地 如 下水通道, 造成地下水突涌, 并注入堆积大量弃渣的关上沟, 造成泥石流 [6 ]。
( 1. C olleg e of C iv il E ng ineering , S ou thw est J iaotong U n iv ersity , C heng d u 610031, C h ina; 2. C olleg e of C ity C onstruction , S ou thw est U n iv ersit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 M iany ang , S ichuan 621002, C h ina; 3. Institu te of M oun ta in H az a rd s and E nv ironm en t, C h inese A cad em y of S ciences and M in istry of W a ter C onserv ancy , C heng d u 610041, C h ina )
investiga tion of the in terdep enden t and in teractive rela tion sh ip am ong the hum an activity, deb ris flow and hum id 2 desertifica tion, the con tro l and the m itiga tion coun term ea su res of the hum id 2desertifica tion and deb ris flow a re p ropo sed. Key words: hum an activities; deb ris flow ; hum id 2desertifica tion in m oun ta in a rea
Ξ
84?
2 我国泥石流与山区土地砂石化分布
水土保持研究
第 12 卷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 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2 3 以 上。 尤其是西部山区, 地质构造复杂, 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震 活动频繁, 地形起伏波动大, 气候多变, 生态环境脆弱, 为泥 石流灾害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使之成为全球泥石流灾 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3 ]。 我国泥石流集中分布在西南山 区、 黄土高原、 秦巴山地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 泥石流在地 质、 地貌和气候带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 [4 ]。 ( 1) 泥石流在三大地貌阶梯过渡地带上集中分布。 我国 地貌的最大的特点是西高东低, 呈三大阶梯状。 不同阶梯过 渡地带多为深切割的中高山地区, 山高谷深, 地形陡峻, 地质 构造活动强烈, 由于地形抬升作用, 降水丰沛, 具备泥石流发 育的良好条件, 泥石流在这种地区极其发育。 ( 2) 泥石流在断裂构造带上集中分布。 断裂构造带上地 质构造活动强烈, 造成岩体破碎, 山体失稳, 直接为泥石流提 供了松散碎屑物质, 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云 南省小江流域的主河谷发育在著名的小江大断裂带上, 这里 老构造错综复杂, 新构造运动强烈, 泥石流沿断裂带密集分 布, 是我国泥石流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小江流 域 全 长 138. 2 km , 通过实地考察, 小江两岸已确定为泥石流沟的沟 谷就达 170 余条, 平均不到 1 km 就发育一条泥石流沟 [4 ]。强 烈的泥石流重力侵蚀和堆积作用造成山坡裸露, 泥石流堆积 扇和主河滩地砂石遍布, 砂石化程度异常严重。 ( 3) 泥石流在地震活动带上集中分布。 频繁强烈的地震 活动造成岩体破碎, 崩塌、 滑坡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良好的 物质条件。 烈度在 以上的地震带上, 这种分布更为明显。 ( 4 ) 季风气候有利于泥石流和山区土地砂石化的发育。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为季风气候所控制, 造成降水在年内和年 际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季风气候区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 6 ~ 9 四个月内, 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 70% 以上。 降水在年 际间的变化很大, 丰水年降水量可达枯水年的 2 倍以上。 这 就造成了夏季多暴雨, 虽然在半干旱地区, 也可出现高强度 的降水, 从而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有力的水源保障。 山区砂石化土地与泥石流的分布一致, 泥石流越严重的 地区造成的土地砂石化也越严重。
人类活动与泥石流灾害及山区土地砂石化.txt
本文由sp52lwiugk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 12 卷第 6 期 2005 年 12 月
水土保持研究 R esea rch of So il and W a ter Con serva tion
. V o l 12 N o. 6 . D ec , 2005
人类活动与泥石流灾害及山区土地砂石化
陈廷方1, 2 , 崔 鹏3
( 1.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成都 610031; 2. 西南科技大学城建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2;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610041)
最赋于活力的。 因此, 把由于泥石流活动和后期水的影响对 地表的粗化过程所形成的砂石粗砾地面称为 “砂石化” 现象, 并以此区别于我国北方内陆区的沙质地面为主要标志的类 似沙漠景象的环境退化过程——沙漠化 [1 ]。 山地是泥石流与人类共存的环境。 泥石流作用于山地环 境, 导致土地砂石化, 强烈地影响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也作用 于山地环境, 强烈地影响泥石流。 人类活动对山地环境和泥 石泥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演化方向。 即人类 活动若不按自然规律办事, 过度向山地索取, 必将导致山地 环境退化和泥石流的广泛活动和频繁发生, 甚至引起泥石流 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成灾规律的改变 [2 ]。 山地环境、 泥石流和 人类活动之间, 关系密切、 互相制约。 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只要 切实遵守自然法规, 并积极防治泥石流, 就能抑制泥石流的 危害, 促进山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对人类 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以及泥石流导致土地砂石化的方式及 其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