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植被 土壤
(2)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主要通过改变 自然条件而产生影响。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 乱砍滥伐等。
2.
目录
3.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宜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 施相结合的方法。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采取土石方及混 凝土工程措施等 将所发生的水土 流失状况控制、 固定,使其不再 继续发生和发展
须有水参与,主要发生在降水量大且降水变率大的地区。
目录
[对点演练]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也是我国水 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这块黄土区内,地下储藏着丰富 的矿产资源,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据此回答(1)~(3)题。 (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千沟万壑 D.波状起伏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 因是( ) A.农业历史悠久,耕地垦殖殆尽 B.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C.耕作技术、耕作方法落后 D.垦荒种地,破坏植被
能源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______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目录
核心归纳•重难突破
考点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典题导入]
[典题 1] (2012· 高考海南卷)下表为我国某区域 1999 年主 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 1999~2007 年土 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 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目录
答案:(1)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主要位于第二级阶 梯上;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自然原因: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易被流水冲刷;生 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工交建设及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 (3)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分布人口;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 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完善土地 利用方式;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切实解决农村生 活用能问题。
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 采取种树种草、 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 封山育林等植 培肥、品种改良、塬面 被绿化的方法 改造、间作轮作、套种 进行治理 耕种、提高复种指数等
目录
【点睛】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生
态问题,但是其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不同。荒漠化的类型较
多,其中沙漠化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地区;而水土流失必
目录
方法技巧
通常生态环境问题多从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 面着手分析,而成因与防治措施又是重心所在。
1.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方法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 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 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 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 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目录
(3)具体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 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 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沙 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 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 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④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 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 农村能源结构。
目录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气候异常 3. 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使脆弱 的生态环境失衡。
【点睛】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一个地理要素 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异常。气候的干旱使许多自 然要素成为荒漠化的潜在环境。
目录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____________使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2.人类活动不当:___________、过度放牧、___________ 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防治内容 潜在 (1)预防_______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目录
(3)根据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其农业发展方向是( A.以林为主、以农为辅 B.以牧为主、以农为辅 C.退耕还林还牧,走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
D.陡坡退耕还林,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解析:(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目录
2.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
目录
[对点演练]
1.读我国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不 包括( ) . A.深处内陆,山岭阻挡,受海洋影响小 B.降水少 C.气候干旱 D.过度放牧 (2)②③④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 A.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 B.过度放牧,土壤侵蚀严重 C.过度樵采,土壤侵蚀严重 D.多雨,土壤侵蚀严重 (3)下列关于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化土地多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区 B.荒漠化地区气候干旱少雨 C.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易发生石漠化现象 D.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目录
2.荒漠化问题分析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2)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 a.基础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 b.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c.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 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 合理利用等。
(3)B
目录
考点二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
[典题导入] [典题 2] (2013· 盐城高三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目录
(1)据图说明我国部分地区河流输沙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析 A 区域河流输沙量大的原因。 (3)简述治理 B 区域河流输沙量大的主要措施。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部分地区河流输沙量大致呈 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上。(2)A 为黄 土高原,其河流输沙量大的原因可从地形、气候、土质、 植被和人类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3)B 区域位于我国西南 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可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 术措施。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目录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
北地区为例
目录
[备考导航]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 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 害,以及有关的治理 保护措施。
名师解读 1.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 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掌握不同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 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
目录
本节目录
目录
[知识链接]
1.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 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气候 地形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 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 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 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 越强
目录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目录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以沙地、草地为主,因此可判 断该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从图中可知,耕地增加,而 草地大幅度减少,并且该地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故应 退耕还草。
答案:(1)B (2)D
目录
[知识链接]
1.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 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 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如下:
目录
生态平衡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____________与提高___________ 经济效益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2)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湖泊水体的交换,有利于提高水质,防止湖泊富营 养化。
目录
【标准答案】 (1)局部地区水汽减少,空气湿度降低;气 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湖北省湖泊位于长江中游,对长 江干流水位有调节作用,)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减弱;生物多 样性减少。 (2)可以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性的水域,利于河、湖水体 交换,改善水质,防止湖水出现富营养化。 (3)长江中上游地区地形坡度大;大部分地区处在季风区, 雨季长,降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后更加剧水土流失;在 长江中上游建设防护林是从源头上保持水土的治本之策。
(3)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可以实施陡坡退耕还林,走农、
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答案:(1)C (2)B (3)D
目录
技能培养•专项提升
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典例应用 (2013· 淮南二中模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千湖之省”湖北现存湖泊面积为 2438.6 平方千 米, 只有 20 世纪 50 年代的 29.4%。 目前湖北省大于 1 平方 千米的湖泊已减少到 217 个, 20 世纪 50 年代的 522 个减 比 少了一大半。 材料 2:
【点睛】 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 荒漠化的成因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目录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自然条件的东西差异
示意图
植被景观
年降水量
______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______
50mm以下200mm以下400mm以下
土地生产 载畜量 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__________逐渐减少 能力
目录
解析:(1)①地为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其草地退化 的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受山岭阻挡,受海洋影响小,降 水少,气候干旱。过度放牧不属于自然原因。(2)②③④分 别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山东丘陵,江南丘陵地区,由于过 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3)②④地区气候湿润多雨,也会 发生荒漠化现象。
答案:(1)D (2)A
目录
(1)湖北省湖泊面积减少会产生哪些影响? (2)武汉市开展“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 即从汉江引水入汉阳的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和南太子 湖,然后流入长江。分析这种方案的优点。 (3)长江防护林体系集中建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自然原因是 什么? 【答题流程】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从材料 1 中可获取“湖北省湖泊数量和面积减少”的信 息。进而分析湖泊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 (2)从材料 2 中左图可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位于山 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信息。 (3)从第(2)题的题干中可获取“汉水从汉江流经龙阳湖、墨 水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最后流入长江”的信息,这样
知 识 梳 理 自 主 探 究
核 心 归 纳 重 难 突 破
技 能 培 养 专 项 提 升
随 堂 演 练 同 步 测 评
梯 级 巩 固 课 后 落 实





知识梳理•自主探究
一、认识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 1. 含义: 发生在_____________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 土地退化 种____________现象。 2. 产生原因: 气候变异 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 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耕地退化 3.主要表现:____________、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 土地沙漠化 的_______________、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