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啼笑因缘的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啼笑姻缘 我的见解

啼笑姻缘  我的见解

从《啼笑因缘》看现代爱情观一开始读这部小说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简单通俗。

语言通俗易懂,并且感觉故事、人物亦是简单明了的。

所以这部小说里的爱情故事于我们现代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其实没有多大吸引力了,因为在现代网络信息发达的社会,无论是通过电视剧电影还是报刊书籍当然还有现实社会,我们接触的爱情早已比这些更为曲折更为惊心动魄了,况且书中人物的矜持传统与现代的爱情观已是格格不入了。

但是细心体会里面的爱情、心理、人情,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被牵动着,就会感觉里面的场景好像真的存在,我们也成了书中的人物之一。

尤其是这部小说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更能说明它对现实的反映、对爱情心理的挖掘让当时的人们产生了共鸣。

而至现代社会,我们更不能对其妄加评论,抱着真诚、严谨的态度分析里面的语言,里面的人物,我们会发现书中描述的这段传奇爱情正深刻地映射着我们现代人的爱情观。

我们可以通过书中男女的选择与结局来思考现代男女爱情所处的境地以及面对爱情我们应该如何取舍。

通俗的小说,通俗的故事,三个性情各异的中国女子和一个年青有为的学生演绎了一段看似平凡而又非凡的爱情传奇。

三个女子: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鲜明地代表着中国女子的三种不同类型。

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性情、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局以及不同的人生意义。

面对这三个女子的爱情人生我们现代的女孩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参照,做出正确的选择。

首先当然要认识樊家树,他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学生,杭州富家子弟,并且性情平和、善良、重义气。

这是在爱情小说中充斥较多的一类人物角色,并且是自然会受到大部分女子青睐的。

但这类角色并不能一概而论,樊家树就有自己的特点。

他是接受现代新思想的学生,当然不乏进步的思想、先进的意识,他没有贫富等级观念喜欢唱大鼓书出身的凤喜,他让凤喜上学读书试图将她改造成有知识有气质的女青年,当凤喜成为刘太太后他没有计较她的身体是否清白“身体上受了一点侮辱,却与彼此的爱情,一点没有关系”不受封建节烈观念束缚,以及书中最后提到的樊家树与何丽娜去德国留学回来后办了化学军用品制造厂都能体现他的现代性、进步性。

张恨水-啼笑因缘读后感

张恨水-啼笑因缘读后感

《啼笑因缘》读后感《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人情感和恋爱的故事。

杭州富家子弟樊家树来北京读书,而围绕着樊家树,有三个女孩子分别喜欢上了这位有为青年。

她们分别是平民女子、唱大鼓书的艺人沈凤喜,部长的千金何丽娜和一位走江湖卖艺的侠女关秀姑。

就是在这一男三女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演绎了一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欲除烦恼须成佛,各有因缘莫羡人”,“因缘”就是佛家用语;佛家的“无我”思想、“万事皆空”思想,她悟得很透彻:“世上绝没有‘我’,因此‘我’生出来,不是‘我’作主,‘我’死了也不是‘我’作主,怎样会有一个‘我’?从前没有‘我’,将来也没有‘我’这个‘我’,就算现在有一个‘我’,‘我’又老留不住,哪里能算‘我7呢?"“世上一切事情,都把它当作假的,就看透了”,“不但你我的交情是假的,连你我的身子都是假的”;用缘分来解释聚散离合,认为有缘就能相聚,缘分有多少相聚的时间就有多少,一旦缘尽就会离散。

佛教对因缘作如此解释:因,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

简言之,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

张恨水正是此意。

《啼笑因缘》的现代意义及人物形象透析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啼笑因缘》,刊载后不久便成为家户喻晓、妇孺皆知的读物,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街头小巷的谈资。

而作者张很水也因此被赞誉为“现在通俗小说大师”。

究其风行之原因不外乎有两点:其一,作者张恨水细腻传神的写作手法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其二,即其根本原因。

从时代背景来说,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一个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政治剧烈动乱,中外文化激烈碰撞。

当时的人们普遍感到不安甚至苦闷,而生活于同样时期的《啼笑因缘》中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并且故事的悲剧性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审美感受和深入思考,同时小说中对平等自由思想的接受和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保留符合市民们的普遍要求。

《啼笑因缘》不仅为当时的人所喜爱,直至今天仍广受大众欢送。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啼笑姻缘》有感《啼笑姻缘》是我国现代名家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描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人情感和恋爱的故事。

把缠绵绯恻的言情与除强扶弱的武侠传奇融为一体,有力地抨击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黑暗现实。

当我拜读过张恨水先生的《啼笑姻缘》时,觉得写得很真实,很富于社会批判的色彩。

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京游学的富家子弟樊家树结识了三位女子,她们分别是贫民女子、唱大鼓书的艺人沈凤喜,部长的千金何丽娜和一位走江湖卖艺的侠女关秀姑。

于是,樊家树陷入了多角恋爱网中,演绎了一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无情最是黄金物,变尽天下儿女心。

这个故事给人一种很凄凉的感觉,既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又写出了军阀的强横霸道、穷奢极欲等等。

故事中的家树,是我所不认同的,竟然为了一个唱大鼓的凤喜,主动承担其所有家用,并租新宅,送她上女子学校。

这给凤喜最后的悲惨命运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关于凤喜,由于家树的出现,她不必去天桥上唱大鼓,摇身一变成为女学生。

但由于军阀刘德柱的出现,她摇身一变成为将军夫人。

将军买走了她的一切,包括生命。

而凤喜虽然是换得了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最终因将军的喜怒无常,鞭抽凤喜,使之精神分裂,最终致死,这真是一步错终生错!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一切都是凤喜自身造成的,她若不贪财,结局不一定会如此。

但是她自身处的环境,让她根本没有智慧分析嫁给老将军的利害关系,因为摆在她面前的就是金钱富贵,金钱和势力蒙住了她的双眼。

经历种种曲折,樊家树与何丽娜终于喜结良缘。

樊家树悲剧式生活中的爱情让人啼笑皆非,更会让他自己啼笑皆非。

对于这样的爱情我们就更难以定论了,此时我不由想起了一句话:“缘分天注定”。

我想张恨水先生之所以将本书定名为《啼笑姻缘》也是对人间姻缘的无可奈何的一声苦笑吧!纵观全书,总能感觉到一种内心深处的悲凉。

或许这正是对人生的无奈和不忍面对吧。

一场啼笑姻缘也将张先生的文学功底展示的淋漓尽致。

书中所有有关感情、心理的表达都是用暗示的手法传递给读者的。

浅析《啼笑因缘》中残缺的爱情

浅析《啼笑因缘》中残缺的爱情
罢 了。 ” 这个 “ 幻 想 ”即一种 悲欢离合 的幻影 , 也 就是文 中樊 家树 与三位 女子 的情感 纠葛 ,这里 虽有着 当时 一定 的
社会 背 景,但更 多 的是作者 内心潜 在 的情感 和思想 的一种 表现 。首 先是他 人生 如戏 ,戏如 人生 的伤感 基调 。张恨 水 生 活 的时代 社 会 黑暗 ,军 阀混 战 ,父 亲 去世 后家 道 败落 ,
更不会 长 久 。在 樊家 树 回家 探望 母亲 的时 间里 ,沈凤喜 终 很 正直 的文人 知识 分子 ,他 深 感孤独 和寂 寞,其作 品申的
于没 能经 受得住钱 势 的考验 而 归附于 大将军 刘德 柱 ,然 而 感 伤基 调 也 由此 产生 。《 啼笑 因缘 》 中无论 是相 爱 的樊 家 生活 过得 并不 如意 ,失去 自由的同时 还要 忍受刘 德柱 的喜 树 和沈 凤喜还 是单 恋 的关秀姑 与何丽 娜 ,他们 的人生 遭遇
让人刻 骨铭 心且有余 味可 寻。
胧 的处理 方 式 :“ 在 西 山别 墅相 会 的那 一 晚 ,那 还 是他 们 相 爱 的初 程 ,后事如何 ,正 不必定 哩 ! ” 也是 就说樊 家树 最终是 否会 选择何 丽娜 还是一 个不确 定 的答案 ,作者 用这 种方 式不仅 表现 了一种 被动 的无法 把握 自身命 运的人 生状 态 ,同时也给 读者 留下 了想象 的空间 。 张恨 水 在 《( 啼 笑 因缘 ) 自序 》 中 曾说道 :“ 这_ . 部 《 啼 笑 因缘 》… …不 过捉 住 了我 那 日那地 一个 幻 想写 出来
《 啼 笑因 缘》 中残 缺 的爱 情 同作者 本 人 的爱情 经历 也 密不 可分 。张恨 水 自幼 受才 子佳人 小说 的影 响,一 直盼望 着 自 能禁 得住 金钱 和权 势的诱 惑 ,坚守跟 樊家树 长相 厮守 的诺 己能找 一个 才貌双 全 的佳人 , 以享 风流儒 雅之 事 可 张恨 言 ,在 侠士 关 寿峰 父 女 的相助 下 顺利 逃脱 刘 德柱 的 魔掌 , 水在 创 作 《 啼 笑 因缘 》 之 前 ,爱 情 婚姻 生 活 都 是 不 如意 那 结 局 肯 定又 是 另 一番 天 地 ,而 不 是 现在 被 禁 锢在 疯 人 的 。尽 管 当时 的他 有两 个妻 子,但 她们 一个长 相丑 陋一个 院,听 天 由命 。侠 女关秀 姑在 与樊家 树 多次往 来后便 刻骨 心直 口快 ,都不 是他理 想 中的伴侣 ,也 没有从 中得 到真正 铭 心地 爱上 了他 ,但 这 一直都 是一 种单方 面 的苦爱 ,一种 想要 的爱情 。因为他们 之 间并没有 什么 共 同语 言 ,张恨水 绝 望 的爱 ,因为樊 家树对 关秀 姑这 类侠 女一般 的人物 很容 在精 神 上依 然 是孤 独 的 ,直到 1 9 3 1 年与 周南 的 结合 才真 易有敬 佩之情 却难 生爱 慕之 意 。传 统 的男性为 了不使 自己 正实 现他 “ 红袖 添香夜 读书 ”的美好愿 望 。因此 ,张恨水 的权力 受到威 胁和 挑战 ,往往 偏爱 于选择 娇弱 的女性 作为 对爱 情的缺 失性 体验 是很深 刻 的,这种 情况 自然而 然的反 自己的终身 伴侣 ,樊家 树 虽然有着 一 定的现代 思想 也终摆 映在 他前 期 的社 会 言情小 说创作 中 ,正如我 们所 见 ,关 秀 脱 不 了传统 思想 的束缚 ,所 以 即使 他深 知关秀 姑对 自己有 姑与 何丽娜 爱而不 得 ,樊家树 与沈风喜 也没 能长相厮 守 。 意的爱 慕 ,也知道 她为 自己所 做 的一切 和付 出,他 还是有 张 恨 水 先 生 曾 说 过 :“ 《 啼 笑 因缘 》 并 不 是 写 婚 姻 意识地 回避 这份 感情 ,因此 关秀姑 的爱注定 没有 结果 ,付 的……还包含 一种 因果 缘分 ,这是 指社会上 各种各样 的人 , 出也注 定没 有 回报 。在 这里 ,作者 不仅 使关秀 姑 爱情 的缺 在 生活 中错综 复杂 的 因果关系 ,这个 关系 ,又让人 产生 了 ”@ 由此 可 以看 出张 失 带上 了悲 凉 的意 味 ,也 让 读 者遍 尝 了其 中 的 辛酸 与痛 啼 、笑、 恩、怨 、亲、仇 交织 的离 合。 苦 。何丽娜 出身于官宦 之 家 ,是 家里 的独 生千金 ,有 美貌 恨 水在创 作 《 啼 笑因缘 》 时是有 意识地 想要 通过对 残缺 爱 有气 度又有 学 识,是 一个标 准 的新式 女性 。可爱 情是 一种 情 的书 写来表 现社 会人 生 的喜怒哀 乐、 聚散离 合的 。现 实 很 复杂 的情 感 ,它在 不 同程 度上 受着 理想 、思想 、价值 体 生 活 中原本 就充满 了各种各样 的诱惑 、矛 盾、失落和 缺憾 , 系 、志趣等 的影 响 。樊 家树 作为 一个 半新半 旧 的文人 知识 这 些都 是无法 控制 的 。沈 风喜 意想 不到地遇 到 樊家树 ,本 分子 ,他们 两 个人 的生活 状态 、思想 方式 以及兴 趣爱 好等 想着可 以与 之长相 厮 守,却 因为受 到钱势 的诱 惑而又 选择 可 以说都 是完全 不 同的 。对 于两 人 的结果作 者也 采用 了朦 了专横 跋扈 的军 阀刘德 柱 、 最 终落 得一个 发疯 的下 场,富

谈谈对《啼笑姻缘》的认识

谈谈对《啼笑姻缘》的认识

该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通过旅居北京的杭州青年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的恋爱悲剧,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一个社会侧面。

它不仅在旧派章回小说的老读者群众,引起强烈反响;而且还使当时的新文艺界惊异不止,甚至还讨论过《啼笑因缘》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流传得如何广泛。

[《啼笑因缘》是一本言情小说,讲的是男主人公富家子弟樊家树与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三位女子的爱情纠葛。

樊家树最钟情于凤喜,但凤喜被刘将军霸占去,因缘难成。

关秀姑倾心于樊家树,但樊家树对她没有爱情。

樊家树虽不爱何丽娜,但在这位富豪小姐的百般进攻下接受了她的追求,结成了夫妻。

爱情故事曲折多变、摇曳生姿。

三位女性命运最惨的是凤喜,她先疯癫、后惨死。

造成她悲惨命运与她贪财、巴结的市侩个性很有关系。

秀姑抗战爆发后成为有一千人部队的副总指挥,死于战乱中。

交际花何丽娜最幸运,实现了爱情理想,后来,也有劝说父亲破财资助抗日队伍的义举。

樊家树虽出身富家,但喜欢接触下层百姓,有侠义心肠。

他和耍武艺的关寿峰结成了生死之交,两人演绎了几段施恩、报恩的故事。

从小说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暴露丑恶、抗日爱国的思想倾向。

张恨水先生的作品俗中藏雅,雅中有趣,雅俗共赏。

无论其人物性格塑造,心理描写,还是情节安排,语言风格,都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是《红楼梦》诞生以来难得的艺术精品。

《啼笑因缘》的人物,个性刻画各有不同,除主角樊家树自有其特点外,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等人物,其言语、动作、思想,完全各别,毫不相犯;其他如关寿峰、刘将军、樊端本等重要配角,也各有特殊的个性,使阅者如亲眼见着这许多人的行为,如亲耳听得这许多人的说话,感觉着有无穷的妙趣。

《啼笑因缘》一时竟有“啼笑因缘迷”的口号,能使阅者如此迷恋,这在当时近人著作中,实在“创造小说界的新纪录”。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故亊情节的巧妙。

樊家树巧识沈凤喜,关寿峰父女,更巧的是何丽娜面貌与沈凤喜酷似,通过一张相片,误会环生,纠缠不清,热闹非凡。

解析《啼笑因缘》中一种经典又独特的爱情模

解析《啼笑因缘》中一种经典又独特的爱情模

学号*********** 姓名刘荧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班级2009级2班学年学期2010-2011 课程现代文学作品选解析《啼笑因缘》中一种经典又独特的爱情模式摘要:本文从多角度解析了《啼笑因缘》中主人公樊家树与沈凤喜的爱情,并将其作为一种经典又独特的爱情模式而提出了许多值得现代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爱情地位金钱忠诚引言: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爱情,尤其是近代以来新兴的“自由爱情”的大量构造讴歌乃至批评。

在20世纪30年代独占通俗小说头号宝座的张恨水更是在打通雅俗的基础之上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世间人情百态,他所创作的一部部爱情小说不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而且在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忽略的一笔精彩。

作为一名多产作家,张恨水的优秀作品数不胜数,而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有这一本薄薄的《啼笑因缘》。

张恨水本人在他的《我的小说过程》中写道:“上至国党名流,下至风尘少女,一见着面,便问《啼笑因缘》。

”足可见这部作品的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本文将着力于分析《啼笑因缘》中主人公樊家树与沈凤喜的一段悲剧爱情,因为我觉得他们的爱情模式在文学史上实在是前无古人的(是否后无来者不甚清楚)经典之作,并且在爱情之中之外还有不少值得后人深思的东西。

《啼笑因缘》的故事大概如下:在军阀混战烽烟未熄,列强侵华野心日显的年代,生于秀丽江南,富商名门的青年学子樊家树来到北京求学深造,他在天桥结识了关东义侠关寿峰和他的女儿关秀姑,又怀着不平和怜爱之心救助了天桥卖唱女沈凤喜,送其入学读书;而其表嫂极力撮合他与名门闺秀何丽娜相交,何女偏又酷似沈女而导致误会频生。

这三个少女都对樊家树藏有爱恋之情,而樊家树对关氏父女只敬仰其侠义精神;对何丽娜只碍其表嫂之面而表现出正常的礼貌;只对沈凤喜生出深深恋情。

就在他们的恋情发展之际,家树忽因母病而急返江南;沈凤喜因贪慕荣华和其他种种因素嫁给了军阀刘德柱,家树回京得知不仅没有怨恨她反而设法营救她,但却被她拒绝。

剖析张恨水《啼笑姻缘》中的人性悲剧

剖析张恨水《啼笑姻缘》中的人性悲剧

32剖析张恨水《啼笑姻缘》中的人性悲剧熊子健 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要:张恨水的《啼笑姻缘》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作品,在这部小说当中,张恨水极为成功的塑造了沈凤喜和樊家树两个悲剧角色,这两个悲剧角色都受到其人性缺陷的影响,分析其人性的悲剧,能够对《啼笑姻缘》的思想性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理解。

关键词:沈凤喜;张恨水;《啼笑姻缘》;人性悲剧张恨水的这部《啼笑姻缘》,其实是一部非常鲜明的悲剧作品。

这部小说塑造了多种婚姻以及人生际遇上面的悲剧,有着非常深刻的批判意识。

张恨水透过《啼笑姻缘》这部小说,描绘了主人公樊家树和沈凤喜以及多个女子之间的恋爱纠葛,而且在小说里面不仅加入了多角恋爱的故事,还穿插了封建军阀对愚民女的强抢与霸占,同时也加入了武侠的锄强扶弱等,整个故事情节是相当的曲折和离奇,但是从本质上看,这部小说希望描绘的还是对社会的现实进行反映,以及透过悲剧的塑造,更深入的反思人性所出现的问题。

因此,在《啼笑姻缘》这部小说里面,一切的悲剧在根源上都是人性,而一切的人性都透露着可能出现悲剧的命运。

一、《啼笑姻缘》中沈凤喜的人性悲剧:对物质的迷恋沈凤喜是整部《啼笑姻缘》当中的女主角,这一个女主角在这部小说当中是人生悲剧的最集中体现。

沈凤喜有着惊人的美貌,她的容貌让许多男子倾心,可是沈凤喜却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当时的旧社会当中,在男权主义的压迫下,这样美貌的女子也只能够是在男性之间周旋,变成男性不断猎艳追逐的对象。

无论是小说当中的樊家树,还是刘将军对他的爱,其实也都是建立在沈凤喜的美色之上。

在小说当中一个平民化的樊家树,在初次遇到沈凤喜的时候,就被她少女的青春魅力所吸引,凤喜有着一种十分清美的姿态,可以引动所有人的眼光,但是沈凤喜却是一个对自身的人生没有清晰认知的女子,因为她并没有好的文化底蕴,由于家境贫寒,所以一直没有读书,导致在认识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沈凤喜个人的悲剧就在于其人性当中还是有一定的惰性,虽然她有着青春和美貌,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沈凤喜仍然是希望攀龙附凤,从本质上看,她还是走着传统封建女性的老道路。

张恨水小说作品中的女性观分析

张恨水小说作品中的女性观分析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张恨水小说作品中的女性观分析陈格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摘 要:张恨水是我国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寄托了自己的女性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啼笑因缘》,这部作品中女性代表了所处社会的典型,是社会的一个写真,饱含了张恨水对社会各类女性的认识。

为此,文章以《啼笑因缘》为例,具体分析张恨水小说作品中的女性观以及女性观背后张恨水个人的人生思想。

关键词:张恨水;《啼笑因缘》;女性观;人生理想作者简介:陈格,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0-02在母系社会结束之后,人类社会步入了长期的男权主义时代,在这个大时代中人类社会文化和智慧发展都是按照男性价值标准形成的。

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导致女性逐渐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

随着近几年,女性主义研究热潮的兴起,女性主义重新被人们挖掘出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通过以往各类文学作品分析不同时代下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形象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

对于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的分析大多是女性作家从自身身份出发,并以一种激愤、同情的态度来写女性的感受。

而文章另辟蹊径,从男性角度来进行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的分析。

文章以擅长书写女性的张恨水为例,对其小说中的女性观进行分析,了解其人生思想,从而为现代女性主义研究提供参考。

一、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中的女性观分析(一)遵守社会礼教、没有自我的疯癫女人——沈凤喜《啼笑因缘》中沈凤喜是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名女性角色,她有着传统女性固有的纯真、脆弱、虚荣。

樊家树是欢喜沈凤喜的,一方面她是符合封建传统理念的、具有古典美的小家碧玉的女性,具有当时社会一致认可的女性气质;另一方面沈凤喜拥有封建社会女性的 特质,处于始终仰望男人、寄养于男人的位置上,满足了当时封建社会男人控制女人的变态思想。

读《啼笑因缘》有感

读《啼笑因缘》有感

-读张恨水先生《啼笑因缘》有感张恨水,现代著名小说家,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

笔名愁花恨水生、恨水。

1895年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其父曾在景德镇任地方税务官,在他十七岁时去世,由此家道中落,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不得已以卖文为生,1918年开始写作生涯。

曾任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世界日报》、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

他特别喜欢《红楼梦》的写作手法,还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之一。

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源于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

他的前期作品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

后来张恨水发表了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扩大了他的影响。

但真正使张恨水先生出名的却是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这部小说影响很大,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不在少数,为《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更是很多。

他还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

他曾经到过陕西和甘肃,亲自见到当地人的艰难生活,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很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

七七事变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主要讽刺和揭露国民党的黑暗和腐败。

1967年初,张恨水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先生的作品无疑是最多的,在他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的作品字数不下三千万,中长篇小说达一百部以上。

而建国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家之上。

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著作有小说《啼笑因缘》、《雁归来》《白蛇传》、《春明外史》、《金粉世家》《雁归来》、《夜深沉》、《梁山伯与祝英台》、《满江红》、《欢喜冤家》、《杨柳青青》、《秦淮世家》、《荷花三娘子》、《水浒新传》、《孔雀东南飞》、《落霞孤鹜》、《纸醉金迷》、《美人恩》、《大江东去》等。

从《啼笑因缘》看都市社会分层

从《啼笑因缘》看都市社会分层

从《啼笑因缘》看都市社会分层第一篇:从《啼笑因缘》看都市社会分层从《啼笑因缘》看都市社会分层从《啼笑因缘》看都市社会分层摘要:《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以樊家树与沈凤喜、何丽娜和关秀姑的情感交织为线索,逐步像我们展示了都市社会的概貌,由此可以探寻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其人生观、价值观等。

关键词:都市社会分层生活环境价值理念文化心态袁瑾在《试论张恨水笔下的市民社会》一文中写到:“纵观张恨水的小说之林,那里涵盖的生活面是相当广泛的:议会、豪门、剧场、妓院、公寓、会馆、学校、庙宇、街巷、大杂院、小住户、高级饭店、贫民窟,无一不在作者的审美视野中;人物也是相当多:总统、军阀、议员、遗老、遗少、文人、学者、演员、僧人、学生、车夫、乞丐、三教九流无一不在作品的审美摄猎的镜头之内。

这里有对腐败、龌龊的揭露与批判,也有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与赞美。

” 此外,“40年代有论者指出,假如把张恨水的作品‘依年次序读下去,我们可以对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变动,获得具体的了解’,‘他的创作能够对每一时都留下艺术纪录’。

”○1由此可见,张恨水的小说不仅是一幅色彩凝重的都市画卷,更是研究当时的社会分层以及各个阶层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心态的重要依据,本文便以《啼笑因缘》为例,是探寻出当时都市社会的分层情况。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关于它的产生“是由几个有趣的社会奇闻作为纬线,男主人公樊家树为梭子,以他的爱情遭遇为经线,梭子跑来跑去,把那些本来互不相关的、散乱的社会故事编织成一幅美丽的新奇的小说。

”○2于是,也以樊家树为梭子,使其穿梭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之间,并由此而展示出了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以及思想观念。

一、军队掌控者━━军阀军阀虽没有跟樊家树面对面谈判,却因与沈凤喜的感情纠葛而联系在了一起。

袁进在《张恨水评传》中论述道:“迫害沈凤喜的刘德柱是军阀刘大帅的哥哥,驻京办公处长,后备军司令,反动统治者的核心人物之一。

啼笑因缘的意思解释

啼笑因缘的意思解释

啼笑因缘的意思解释
摘要:
1.啼笑因缘的含义
2.啼笑因缘的来源及演变
3.啼笑因缘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4.啼笑因缘的现实生活例子
5.如何理解和运用啼笑因缘
正文:
啼笑因缘,这个词组在我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从字面意义上看,啼是指哭泣,笑是指欢乐,因缘则表示因果关系。

简单来说,啼笑因缘就是指一种悲喜交加、充满戏剧性的人生遭遇。

啼笑因缘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戏曲和小说。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命运起伏,展现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荒诞性。

在这个过程中,啼笑因缘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用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诡异。

在文学作品里,啼笑因缘常常表现为一种反转剧情的叙事手法。

如元曲《陈抟高卧》中,陈抟辞官归隐,本想远离纷扰,却因一场啼笑因缘而重入江湖。

又如明代小说《镜花缘》中,主人公唐敖在梦中经历了种种啼笑因缘,最终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在现实生活中,啼笑因缘也有着生动的例子。

有些人一生遭遇坎坷,却在最后峰回路转,获得幸福;有些人看似一帆风顺,却在一瞬间陷入困境。

这些
人生百态,正是啼笑因缘的体现。

要理解和运用啼笑因缘,首先需要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在面对人生的曲折坎坷时,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把握住每一次机遇,珍惜眼前的幸福。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从他人的遭遇中汲取经验教训,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智慧。

总之,啼笑因缘既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看到悲剧,也要看到喜剧;既要经历挫折,也要享受喜悦。

啼笑因缘的意思解释

啼笑因缘的意思解释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富家子弟樊家树与三个女性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之间的感情纠葛。

故事背景设在民国时期,樊家树游学北京,结识了三个女性,并与之发生了感情纠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最终以悲剧收场。

这部小说的主题涉及到爱情、命运、社会等多个方面。

首先,小说表现了樊家树与三个女性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其次,小说通过樊家树等人的命运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生活的无奈。

此外,小说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面,如权势的腐败、人性的扭曲等。

从字面上来看,“啼笑因缘”这个词的意思是“哭笑不得的缘分”。

它形象地描述了樊家树与三个女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情感的纠葛。

在小说中,“啼笑因缘”不仅是对人物命运的描述,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总之,《啼笑因缘》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小说。

它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述和情感的展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它也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和对命运的探讨,引发了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因此,《啼笑因缘》不仅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经典之作。

解读《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1. 引言1.1 介绍《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在《啼笑因缘》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女性个性的多维折射。

这部作品通过各种女性形象的生动描绘和情感表达,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和内在世界。

从古代的贵族女子到现代的职场女性,作品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命运转变。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定位的思考,以及对于情感世界的揭示和探讨。

在这些女性形象的命运起伏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到自己或他人的身影,感受到生活中种种喜怒哀乐的体验。

探讨《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对作品本身的赏析,更是对女性命运和情感境遇的深刻观察和反思。

2. 正文2.1 女性形象的塑造《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在塑造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为每位女性角色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小萍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少女,她天真无邪,对爱情充满憧憬;而柳玉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她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

这种塑造方式使每位女性角色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女性形象的塑造还体现在她们的外貌描写和行为举止上。

作者通过描绘女性角色的容颜、着装和举止来展现她们的魅力和气质。

小萍清丽可人,柳玉婀娜多姿,她们的形象在读者眼中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女性角色的塑造还与她们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和情感经历密切相关。

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经历塑造了女性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有的女性在困境中坚强勇敢,有的女性在爱情中痴迷执着。

这种多元化的塑造方式为《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增添了更为丰富和立体的人生色彩。

2.2 女性形象的特点女性形象在《啼笑因缘》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女性形象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无论是面对挫折还是逆境,她们都展现出坚强的一面,不轻易放弃,努力克服困难。

女性形象表现出细腻和柔情的一面。

浅析《啼笑因缘》中的文化对抗与融合

浅析《啼笑因缘》中的文化对抗与融合

浅析《啼笑因缘》中的文化对抗与融合《啼笑因缘》是近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同张恨水先生的其他作品一样,《啼笑因缘》也是以章回体的形式书写的,东方文化的含蓄、中庸和西方文化的开放、极端在这部小说中产生了激烈的对抗与冲突,这种对抗与冲突也对书中人物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深刻影响。

最终何丽娜从西方文化的窠臼中逃离,回归到了东方文化的怀抱,东方文化似乎占据了上风,但沈凤喜的凄惨结局又将东西方文化的对抗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事实证明,两种文化的对抗是根本不能分出胜负的,妥协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一、小说题目中的文化对抗与融合这部书很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它的题目,是《啼笑因缘》而非《啼笑姻缘》,就“因”而弃“姻”,这样的书名在无形间扩大了本书的思想范畴、提高了本书的思想高度。

姻缘指的是婚姻的缘分,正所谓“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姻缘更像是爱情的象征。

而因缘则来源于佛教,指佛教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缘分到的时候,“因”、“缘”能和合,能生“果”。

大因缘生大果,小因缘生小果。

更多的是强调因果,这相比于姻缘无疑更为深刻。

在这部小说中因缘处处可见,因为深爱樊家树,为了何丽娜不得不一再让步去迎合樊家树的喜好;沈凤喜因为社会经验的不足和对金钱的向往,而使得自己和樊家树的爱情无果而终。

在这两人的人生轨迹中不难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对抗、融合。

何、沈二人由最初的全面对立到最后的渐趋类似,两人的形象渐渐重合,两人所代表的东西方文化也最终融合于一体。

其实细细品读全书我们就会知道,姻缘不过是因缘的一个方面,姻缘是“绿叶”,因缘才是“红花”,在这本书中,因缘也不过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融合而已,至于它的本源文化意义则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了。

二、人物形象中的文化对抗与融合在《啼笑因缘》中,何丽娜和沈凤喜这两个女孩儿堪称本书中东西方文化对抗与融合的一个缩影,沈凤喜“面孔略尖,却是白里泛出红来,显得清秀,梳着复发,长齐眉边,由稀稀的发网里,露出白皮肤来。

不通俗的通俗小说——读《啼笑因缘》

不通俗的通俗小说——读《啼笑因缘》

不通俗的通俗小说——读《啼笑因缘》摘要:《啼笑因缘》连载之时引起了文坛的轰动,一时洛阳纸贵。

但新文学界对张恨水“小市民文艺”的批判并没有因其轰动而和缓。

《啼笑因缘》已然脱离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范畴,坚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同时又有对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冷静思考;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符合新旧转型的现实环境,人物特征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同时,《啼笑因缘》还体现出“革命性”的萌芽。

可以说,《啼笑因缘》是一部立足于现实的并不通俗的通俗小说。

关键词:《啼笑因缘》浪漫爱情传统性现代性革命性《啼笑因缘》以章回体的叙述体式,以“一男三女”的多角恋爱模式,讲述了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旧式女子关秀姑、新潮女性何丽娜之间感情纠葛。

樊家树赴京求学借住在于外交部供职的表兄家,表兄介绍盐务署长的千金何丽娜与其相识;他自己在天桥闲逛时遇到了甚合心意的大鼓艺人沈凤喜;而侠女关秀姑,则在父亲与樊家树的来往中,对其情根深种。

樊与沈私定终身,不料,凤喜因贪慕虚荣落入军阀刘德柱之手并最终与樊家树分道扬镳。

沈樊二人分手之后,关秀姑并没有向樊家树表达心意,反而是帮助樊家树重遇何丽娜,留下来一双风光旖旎的人影。

随着时代的变迁,作品也在被不断的解读,《啼笑因缘》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遭际的呈现显示了张恨水在文学创作中的雅化倾向,这已经在学术界得到了共识。

张恨水在追求文学娱乐功能的同时也在男女恋爱的情节叙述中表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小说中的樊家树家境优渥,相貌堂堂,是一位在五四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俊。

短短几日他便认识了三位截然不同却各有千秋的姑娘,他觉得关秀姑失之灵秀,何丽娜过于奢靡,而“自有一种清媚之态”的沈凤喜则是自己理想的爱情对象。

沈凤喜同样对樊家树一见倾心,第二次见面就把自己的半身相片给了樊家树,后私定终身。

樊家树与沈凤喜的交往,不能简单理解为风尘女子与富贵少爷的风流韵事,事实上,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拯救与被拯救、启蒙与被启蒙、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啼笑因缘作品鉴赏、思想评价

啼笑因缘作品鉴赏、思想评价

作品鉴赏《啼笑因缘》描写的是主‎人公樊家树‎和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三位‎女子的恋爱‎纠葛,在这样一个‎多角恋爱故‎事中,又穿插了封‎建军阀强占‎民女,武侠锄强扶‎弱的情节,故事曲折离‎奇,富有传奇色‎彩,体现了“I土会”、“言情”与“武侠”三位一体的‎艺术大融合‎。

张恨水曾说‎、,“到我写《啼笑因缘》时,我就有了写‎小说必须赶‎上时代的想‎法。

“他的所谓“赶上时代”表现在创作‎时,注意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注意到了‎当时读者群‎文化意识的‎变化,试图挣脱旧‎派小说“才子佳人”缠绵爱情的‎陈旧模式,因此在《啼笑因缘》里,“才子佳人"的角色被普‎通民众所取‎代,而反封建思‎想和平民稍‎神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张扬。

主人公樊家‎树,代表着具有‎"平民化”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

出身贫寒的‎鼓姬沈凤喜‎,见义勇为的‎侠女关秀姑‎,都埔于平民‎阶层“才子佳人"向市民阶层‎的人物转化‎,使作品鲜明‎地表现了男‎女平等、婚炳由的民‎主思想,这与当时的‎时代精神无‎疑是合拍的‎。

同时,张恨水已开‎始有了为文‎化较低的普‎通读者写作‎的朦胧意识‎,已经注意把‎笔力重心转‎移到描写平‎民阶层,细灭地表现‎社会生活中‎普通人之间‎的真情,而且作者将‎故事放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背景下,真实地揭饵‎了封建军阀‎的罪行,使作品贯注‎了一股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

在《啼笑因缘》的几个主要‎人物中.沈凤喜形象‎塑造得最为‎成功,在沈凤喜的‎人生命运沉‎浮中,樊家树和刘‎将军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沈凤喜‎的生活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沈凤喜的悲‎剧在于,樊家树和刘‎将军对她的‎爱与认同首‎先都建立在‎“姿色”的层面,"平民化的少‎爷"樊家树在初‎次遇到沈凤‎喜时,一下子就被‎她少女的青‎春魅力所吸‎引,“来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面孔略尖,却是白里泛‎出红来,显得淸秀一‎虽然十分寒‎索,自是有一种‎淸媚态度,可以引动肴‎的人。

解读《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啼笑因缘》是职场情感剧,主要讲述了在都市中奋斗的女性们的故事。

在剧中,女性形象千姿百态,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通过对剧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选择和情感命题,思考当代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以下将对剧中几位重要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探讨她们的性格特点、情感命题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第一位女性形象是剧中的女主角小雪。

小雪是一个典型的都市白领,她在工作上勤奋努力,在感情上却陷入了一段曲折的婚姻。

她是一个独立、自立的女性,对工作有着很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在面对感情问题时却显得优柔寡断。

她的形象代表了当代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之间所面临的抉择和挑战。

在职场上,小雪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展现出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而在家庭中,她又要面对婚姻出现的问题,需要思考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

她的形象展现了当下社会中女性的双重责任和困惑,引发观众对职场和家庭的思考。

第二位女性形象是小雪的好友小芸。

小芸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女性,她乐观向上,热情大方,是小雪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也是她的知己好友。

小芸的形象代表了当代女性在职场中的另一种风采,她不仅有着优秀的工作能力,还能够保持内心的善良和纯真。

她的形象展现了当代女性在职场中的积极向上和乐观进取,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正能量的形象。

在剧中,小芸的形象不仅是对职场女性的一种鼓舞和激励,更是对友情和真诚的弘扬,她与小雪之间的情谊也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第三位女性形象是小雪的妈妈阿玲。

阿玲是一个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为人和善,善解人意,是小雪在家庭中的坚强后盾。

阿玲的形象展现了传统家庭观念下的母亲形象,她在家庭中承担着责任和义务,为小雪和家人付出了很多。

在剧中,阿玲的形象代表了传统的母爱之美,她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了亲情的温暖和家庭的和谐,也引发了人们对家庭观念和母爱的思考。

通过对《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性格和背景的女性形象所代表的不同人生选择和情感命题。

啼笑因缘读后感

啼笑因缘读后感

读书先品名。

读这本书的第一感觉也是被名字所吸引。

“啼笑因缘”,为何“啼”?又为何“笑”?为何是“因缘”,却不是“姻缘”?本书在书摘介绍中分类是通俗小说,但若细分下来,便是言情与爱情小说了。

可这因缘弄人,一桩姻缘好事,最后却无缘,便是结尾了。

书中介绍的是一位祖籍杭州的少爷——樊家树,家里不算巨富但也算上层社会人士。

可喜的是,这位公子爷出身富贵世家,却无甚奢靡之气。

他尊传统礼节囿于人情世故却不困于此,他作风新潮追求自由恋爱。

整书的剧情线其实不算复杂,一句话概括,就是樊少爷和贫穷女孩凤喜、侠义女孩秀姑、富贵女孩丽娜三人之间兜兜转转的故事。

我想若是少年人读至此,一定好生羡慕,这工子有如此多女子为他倾心,一定幸福倍增。

然事与愿违,我想读完本书的多数人,都能体会到主人公在三人之间的苦闷。

他心在凤喜处,却因刘大帅这茬事而痛心疾首。

两人初会如蜜饯时,“凤喜抽出手绢来,将脸上轻轻擦了一下,脚步可是向前走着,慢慢的道:“我觉得你待我太好了。

”家树道:“那为什么要苦呢?”凤喜望着他一笑把身子一扭,转过脸去。

”所谓爱到深处泪自流,情到深处笑常留,啼笑因缘,实在动人。

他与关秀峰实在侠义之交,却无意于旧式女子关秀姑,虽说这位侠女没有旧社会的小脚俗气,但从她拘泥于一些礼节,没有凤喜的“灵气”便可体会到樊公子对他的感觉。

有趣的是,在秀姑初见樊少和中间爱恨波折时,内心有无数的波动,她不断猜测自己父亲的意思,不断臆想樊先生的想法,一旦有机会接近樊先生便彻夜无眠。

一个侠女虽看淡世间名利,行走江湖,却痴情于此,实在令人怜爱惋惜。

而密斯何(民国小说实在有趣,MissHe写成密斯何)小姐,则与凤喜外形相似,完全痴心于樊少,并因门当户对而得到两边世家支持,却最终被命运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在何小姐这处我是最为疑惑的,首先疑惑是身为大富人家的小姐,究竟是真爱上樊先生,还是只是他与周遭奢侈世界的格格不入而对他心有好奇?但从结尾她因心碎而信佛来看,想必是真爱了。

啼笑姻缘读后感

啼笑姻缘读后感

啼笑姻缘读后感【篇一:《啼笑姻缘》读后感】接触张恨水还是很多年前初看那部风靡一时的《金粉世家》,阅读他的文学作品还是始于最近看的《啼笑因缘》。

看这本书的初衷很简单,就因为它是经典。

近来对文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加之又学了语文这门课,读经典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了。

正如书中所说:文学的经典,经典于老式的故事和老式话语下的不老精神,气若游丝却耐人寻味,甚或勾人心魄。

《啼笑因缘》描绘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富家子弟樊家树与三个不同地位的女子的错综情感。

樊家树是个接受新思想的知识青年,具有扶贫济弱的正义感,同时对人体贴入微,自然引起三个女子的倾心。

樊家树和沈凤喜产生过真正的爱情,就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他们身份地位的差距注定这段爱情的悲剧结局。

凤喜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唱大鼓书的女子,后来背叛家树与刘将军结婚,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她对金钱与地位的爱慕,倘若樊家树是一个落魄的穷书生那结果又将怎样呢?至于关秀姑,有很多时候对樊家树的感情都是单方面的,后以姐弟了结了这段感情倒还算圆满。

何丽娜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最终与樊家树走到一起。

尽管何丽娜是一个西式生活的富家女,和家树的性情、生活方式大有不同,但自从他们见面我便觉得他们才是最适合的一对。

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想,或许是像现实中的有些爱情一样不需要理由。

经历种种曲折,樊家树与何丽娜倒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时所有的命运悲剧都积淀为他们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樊家树悲剧式生活中的惬意爱情让人啼笑皆非,更会让他自己啼笑皆非。

对于这样的爱情我们就更加难以定论了,不由得是我想起了这句话:“缘分天注定”。

【篇二:《啼笑姻缘》读后感】这两天在读张恨水的《啼笑姻缘》。

老早以前看过几眼电视剧,可惜那时年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现在读来,感想颇不相同。

看到小说里凤喜为了荣华富贵而抛弃对自己有情有意的樊家树,作了将军太太,我不再是单纯的鄙视和同情,竟然多出一些理解。

试想一个女孩儿,出生十几年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每天几个铜板,人家给一块钱就感激地不知所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啼笑因缘》的文化内涵马彦峰摘要: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小说中艺术魅力最高的一部小说。

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同时包容着丰富的文化含量。

多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啼笑因缘》的艺术格调,扩大了它的影响力,更保证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张恨水; 啼笑因缘; 文化《啼笑因缘》是张恨水引起社会轰动最大的一部集言情,武侠,社会暴露于一体的章回小说。

同时也是中国20世纪通俗文学的长青之作,其从问世到现今被改编成话剧、电影、评谈、戏曲等多种艺术样式。

可称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仅搬上银幕和荧幕的,就有14次之多,而且在其问世的这70多年来,不断地改编拍摄,差不多5年一次,这可能是百年来中国现代小说创下的最高纪录。

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人樊家树情感和恋爱的故事。

杭州富家子弟樊家树来北京读书,围绕樊家树,有三个女孩子分别喜欢上了这位年青才俊。

她们分别是唱大鼓书的平民女子沈凤喜,部长千金何丽娜和一位走江湖卖艺的侠女关秀姑。

在这一男三女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演绎了一段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中间还穿插了关寿峰父女扶弱锄强的武侠传奇。

可以说,《啼笑因缘》的畅销和成功,一方面建立在其深刻的思想和精巧的艺术结构基础上,同时也离不开它包蕴的多层文化内涵。

在思想方面,《啼笑因缘》反封建、反霸道、反强权的思想表现出特定时代的社会要求,更难能可贵的是主人公樊家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平民化思想,这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艺术上,通俗化的创作手法、对传统章回小说的改良、情节的巧妙设计以及人物形象的个性化描写,极大提高了通俗文学的艺术品格。

《啼笑因缘》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本论文从四个方面予以具体分析。

一、老北京的风土文化作者早年曾四处漂泊,后来又从事新闻工作,这使他对许多地方的风土习俗极为熟悉。

所以,他的不少作品都含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色彩。

在《啼笑因缘》中,作者一一再现了老北京的天桥、先农坛、什刹海、北海和西山的风俗景观,令人读其文,有卧游其地,身临其境的趣味。

同时,作者通过对老北京风土民情和小市民生活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内容丰富的世俗文化。

张恨水的好友张友鸾在《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一文中说:“《啼笑因缘》却写的是北京,把北京的风物,介绍得活了。

描画天桥,特别的生动,直到今天,还有读过这部小说的南方人,到北京来必访天桥。

”[1]小说第一回,樊家树一到天桥,就能听见梆子、胡琴、锣鼓声一片喧闹。

木板支的街楼,楼前面挂了许多纸牌,都写着各种演出的剧目。

有摆着叮满苍蝇的酱牛肉和熟驴肉,以及如同剥了鳞的死蛇一般散发着腥臭味的煮羊肠子的小吃摊。

还有耍杂技的、有摔跤的、有弄口技的,还有说相声的,也有练武的。

有论包不论量只有香片、龙井两种的茶摊,这些对20世纪20年代北京天桥情景的详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老北京,看到作家笔下自家门口的人和事,觉得亲切有味。

南方人没有到过北京的,看到北京还有这样同南方的风情决然不同的好地方,所以他们也很感兴趣,很多南方人到了北京必访天桥。

我们再看小说第十五对什刹海的描写:原来所谓海者,却是一个空名。

只见眼前一片青青,全是些水田,水田中间,斜斜的土堤,由南到北,直穿了过去。

这土堤有好几丈宽,长着七八丈高的大柳树;这柳树一棵连一棵,这土堤倒成了一条柳岸了。

水田约莫有四五里路一个围子。

在柳岸上,露出人家屋顶和城楼宫殿来。

虽然这里并没有什么点缀,却也清爽宜人。

所有来游的游人,却走上那道土堤。

柳树下临时支着芦席棚子,有小酒馆,有小茶馆,还有玩杂耍的。

这段具体景物描写,读来如在眼前,历历在目,印象深刻。

再看小说中的市民阶层民俗生活文化。

在《啼笑因缘》里,西风东渐之风,已经在豪门贵族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豪门贵族之家经常举行舞会,舞会上有传统的旗袍,也有很现代的服装。

樊家树的表嫂陶太太常去参加舞会,穿的也是西式的盛装,长筒的白丝袜,紧裹着大腿,脚上还穿着一双很别致新潮的舞鞋,这都是西风东渐的产物,与这些豪门贵族奢华而时髦的生活相比,低层社会又是另外一番场景。

鼓书艺人沈凤喜,她上台演出穿的不过也是普通的衣着。

她的家里拥挤不堪,外面一间房破破烂烂的东西占了一大半,里边那个套房也是一铺大炕占据了三分之二,炕上又摆着破旧的柳条编织的箱子,装着她们的一些衣物。

张恨水是一位崛起于北方的章回小说作家,长期的北京生活与工作,使其深受古都文化的浸染,并进而影响到他的小说创作。

在《啼笑因缘》中,对老北京的人文景观及风土习俗等方面精彩画面的描写,逼真且详尽,这在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是继老舍之后的又一伟大贡献。

其鲜明的北京地域文化色彩,不仅带给读者新鲜的感觉,而且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北京民国时期风俗文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

二、人物的文化内涵主人公樊家树出生在一个较少受封建礼教家规约束的官宦家庭,早年丧父,由杭州到北京游学,在天津经商叔父的接济下,寄居在任职于外交部门、思想较为开通的表兄家中。

他受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潮的影响,具有一种朦胧的平等思想,主张恋爱自由,喜欢结交下层普通民众。

其与出身低下、身份卑微的天桥鼓姬沈凤喜的爱情以及同天桥卖艺习武之人关寿峰的生死结交,使他成为符合作者理想化的“平民化的少爷”。

因此,可以认为,樊家树是那个社会进步文化的代表。

沈凤喜是一个天真、聪明而又漂亮的平民姑娘,小鸟依人。

在她身上存有东方少女的自然神韵,“她含情脉脉,不带点些儿轻狂,风尘中有这样的人物,却是不可多得。

”樊家树出钱为沈家租赁独院的住房,供沈凤喜在女子职业学校上学,而且还把订婚戒指套在她的手上,实质上反映了他对东方情调喜爱、保存和改良的新旧文化心态。

何丽娜则是一个光彩照人时髦女郎。

身为财政部长的千金,从小生活在上层社会中,受到外来的畸形文化侵蚀,十分奢华挥霍。

她每天出入繁华场,每年买千儿八百块钱的花儿装饰闺房,宝贵气逼人。

她“美丽是美丽,放荡也就太放荡了”。

我国著名学者杨义说,青年学子樊家树在贫寒鼓姬沈凤喜以及财长千金何丽娜之间的爱情选择,不仅体现出一种不以门第择人的平民主义化倾向,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选择:即温柔淑好的东方文化情调和浪漫纵情的西方文化情调之间的选择[2](P115)。

而事实上,沈凤喜所代表的东方文化情调在军阀柄权的时代,注定面临毁灭性的结局。

在以刘将军代表的残暴军政势力和沈三玄代表的邪恶家庭势力的合力威胁之下,面对“洋楼,汽车,珠宝,如花似锦的陈设,成群结队的用人”的物质诱惑,沈凤喜终于在脆弱的虚荣心面前丧失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其结果则扭曲了她忠于樊家树爱情的天良。

“啼笑因缘”之所以啼笑皆非,不仅在于军阀的蛮横暴虐毁灭了温柔淑好的东方情调,同时更在于金钱买走了人心。

而代表西方文化情调的何丽娜,在樊家树冷淡态度的刺激下,愤然举办疯狂的舞会,痛苦地发泄后,消然遁迹于西山别墅,吃斋念佛。

最终她通过佛学的驯化,走向了东方文化情调。

当樊家树与何丽娜在西山别墅重叙时,二人已是心灵相通了。

可以看出,何丽娜最终走进樊家树爱情选择的可能性范围,乃是经过一番痛苦的文化蜕变而达到的,她必须回归到东方文化,才能被代表东方文化的樊家树所接受。

三、佛教文化中国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人自古就有“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的处事哲学,可以说,宗教已经完全渗透到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方式。

它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周作人、许地山、徐志摩等都曾涉足过佛经。

“佛教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苦行精神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人生理念、社会实践,而且对他们的文化心态、生活方式、审美追求以及生命意识都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3](P1)以张恨水的创作而言,其受佛学和道学的影响最深。

有论者指出,张恨水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而后期创作则主要表现出一种道家思想。

中国现代作家对佛学的兴趣,主要在于勘破人生的真相,以获得“智灵的洗净”,寻求心灵的解脱和精神的慰藉。

对张恨水而言,同样如此。

谭桂林把现代作家与佛教文化的关系分为四种类型:信念型、修养型、研究型和实用性。

[4]张恨水大体属于第二种即修养型。

张恨水接触佛学源于二十年代中期,“三年前的我,未曾入佛学的门径,提起笔来,就是光芒四散。

现在我虽用不着忏悔,然而我受了佛学的陶溶,我很愿适可而止了”[5],特别在他三十岁“饱受社会人士之教训”后,更是“愿一杖一盂,作一游方和尚”[6]。

张恨水在创作《新斩鬼传》时曾说“我年来常看些佛书”[7],《剪愁集》中记录了他学佛的情景:“扫地焚香盘膝坐,半因学佛半因闲”[8],在他的《剪愁集》中还有许多诗句都与学佛有关:“转悟维摩病后禅”,“恍佛灵犀婉转通”[8],“多情难学佛”[10],“四壁有花皆冷艳,一灯如月伴枯禅。

此时清福无人识,闲坐残经古佛边。

”[11]此外,还有《读佛经》诗四首,并自称为“老僧”。

学佛大概也构成了张恨水“名士气”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学佛的经历,深化了张恨水对人生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感悟,影响到了他前期小说的创作。

小说《啼笑因缘》则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佛学思想。

小说名字“因缘”二字就是佛家用语,甚至是佛家最重要的概念和思想,张恨水的女儿曾问父亲为何是“因缘”而不是“姻缘”,其实这个困惑在读者中也普遍存在。

张恨水解释说:“《啼笑因缘》并不是写婚姻的,而‘因缘’二字,本是佛经中的禅语,社会上又把这二字移用,通常多作‘机缘’解,意指十分巧合的机会。

小说《啼笑因缘》的意思,除了机会、机遇之外,还包含一种因果缘分,这是指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在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这个关系,又让人产生丁啼、笑、恩、怨、亲、仇交织的离合”[12]。

由此可见,但就其文化意蕴而言,在《啼笑因缘》这部作品中更是包含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一种哲性理解和领悟,只是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姻缘”掩盖了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因缘”而已。

其实,“因缘”的思想贯穿整部小说。

小说里,浪漫纵情的何丽娜在受到樊家树的冷漠对待之后,经过一番痛苦的发泄和调适,她遁迹西山,茹素学佛,在经过佛学的顿悟后,接受了温柔淑好的东方文化情调,并最终得到了与樊家树的爱情;侠女关秀姑自觉对家树的柔情无处寄托而心灰意懒,在爱情无望时,转向《金刚经》、《莲花经》中寻求解脱,大谈“万事皆空”。

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思想中佛道意识的一种反映。

可以说,佛教成为主人公心灵受挫后灵魂的逃避所,是一种无奈的解脱和对现实的逃离。

四、江湖文化有论者发现,张恨水在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先后在作品中寄寓了他对两种文化─庙堂文化与江湖文化的反思。

小说《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的主人公杨杏园,李冬青和冷清秋,他们都是道德高尚但思想又趋于守旧的知识分子。

他们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希望通过自己高尚的操行以及道德的自我完善来影响他人和社会,促进社会的清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