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参考资料第十章
中国近代历史大纲
中国近代历史大纲介绍本文档旨在概述中国近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
通过对重要时期、政治变革、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简要阐述,读者将获得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整体了解。
时期概述1. 清朝末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秩序动荡,外国列强入侵,引发对清朝统治的质疑和反抗。
2. 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 建国初期(1949年-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政治、经济、社会全面改革。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中国逐步放开经济、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政治变革1. 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1年):标志着传统文化的全面革命,开启了现代思想解放和知识分子的觉醒。
2. 大跃进(1958年-1961年):中国实行了大规模集体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人道主义危机。
3. 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发动的政治运动,导致社会动荡和国家经济的大幅下滑。
4. 改革开放政策(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加速了国家现代化进程。
社会转型1. 女性地位提升:近代中国女性开始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包括参政议政和妇女解放。
2. 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寻求就业和机会。
3. 教育改革: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推动了全民素质的提高。
经济发展1. 红色经济(1949年-1978年):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重视工业化和农村合作化,实现了基本经济自给自足。
2. 经济改革与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积极吸引外资,加速国家经济发展。
3. 国际贸易与全球影响力: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中国近代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发展的时期。
政治变革、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相互交织,塑造了当代中国。
通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概念的划分,如下: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1949——至今)注: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一个过渡社会,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式。
第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第一章: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中国(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的地位。
(2)、政治: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其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法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3)、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专制。
世界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的基础解体,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4)、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不统一。
(6)、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2)、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出现。
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五四运动前达到200万人。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本课程分目标(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⑤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参观邯郸市烈士陵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2.教学环境与策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讲授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历史思维的张力,又具有视觉冲击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献开篇的话:1. 刘⼤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民出版社1965年版;2.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版;3. 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4. 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5.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6. 《⽑泽东选集》(1-4卷),主要学习其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卷〉、《中国⾰命和中国共产党》(第⼆卷)、《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卷〉等⽂;7. 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1、2、3卷),⼈民出版社;8. 胡绳:《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民出版社;9. 范⽂澜:《中国近代史》,⼈民出版社;10.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民出版社单⾏本或《陈旭麓⽂集》第⼀卷11.成汉昌:《中国现代史科学体系讨论述评》,载《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6期;12.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载《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上编: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1.胡绳《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北京:⼈民出版社,1980年;2.徐凤晨、赵⽮元:《中国近代史》。
辽宁:⼈民出版社,1983年;3.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4.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民出版社,1979年;5.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北京:⼈民出版社,1986年;6.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民出版社,1989年;7.马克思:《鸦⽚贸易史》、《中国⾰命和欧洲⾰命》,均见《马恩选集》第2卷;8.牟安世:《鸦⽚战争》,上海⼈民出版社1982年版;9.马克思:《鸦⽚贸易史》、《中国⾰命和欧洲⾰命》,均见《马恩选集》第2卷10.马⼟著、张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三联书店1957年;11.陈胜磷:《林则徐与鸦⽚战争论稿》,中⼭⼤学出版社1985年版;1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参考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参考书目
1.《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
(意)马国贤著李天纲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版
2.《袁氏当国》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
3.《文武北洋》李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4.《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姜鸣著三联书店2002版
5.《天公不语对枯棋—晚清的政局和人物》姜鸣著三联书店2006版
6.《中国近代史大纲》蒋廷黻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版
7.《维新旧梦录》朱维铮龙应台著三联
书店2000版
8.《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版
9.《戊戌变法史事考》茅海建著三联书店2005版
10.《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顾长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版
11.《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钱刚著文汇出版社2004版
12.《青邦》《洪门》赵宏著团结出版社2006版
13.《张静江传》张廷智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
14.《鲁迅与我七十年》周海婴著南海出版社2001版
15.《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程》王建朗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版
16.《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金冲及著三联书店2002版
17.《从帝制走向共和》杨天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版
18、《蒋氏密档与蒋介石真相》杨天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版
19、《洋务运动史》夏东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对外政策的调整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字
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
●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实现了中国 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访问
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
4 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
1、确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 2、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二大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方向和发展道路
结论:提前进入社会主义和选择苏联 模式的结果: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 产力共存。
●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落 后的生产力【1956年,在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没有根 本改变】
● 在社会制度上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但并 未拥有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未经过发达 的市场经济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杜艳华
专题: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
化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的现代是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
2、中国现代化的类型特点——追赶形 的现代化。
这个特点决定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3、中国近30年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 这个成就证明:开放符合中国国情;符合 中国现代化规律。
●历史的逻辑:体制不改革现代化无法 实现;而体制改革在所有制上,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转 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体制上,推进民主 化进程。
二、中国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现代化的 巨大推动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与 中国现代化局面的打开
1、改革开放的前奏 ●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
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显著成就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序号
知识单元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文化素养目标
1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了解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分析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
4.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
本课程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此外,还有与之相配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等。
参考书目:
1、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5、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白寿彝:《中国通史》(第21、2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长征精神;阅读相关著作和资料,评价毛泽东、王明等历史人物;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5、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白寿彝:《中国通史》(第21、2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长征精神;阅读相关著作和资料,评价毛泽东、王明等历史人物;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以及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关系。
如何认识和处理中日之间关系
正确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的,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让学生懂得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8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懂得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新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法则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10章【圣才出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10章【圣才出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战争6.1 复习笔记⼀、⽇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从九⼀⼋事变到华北事变①九⼀⼋事变1931年9⽉18⽇深夜,⽇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营;接着,⽇军分别向沈阳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这就是九⼀⼋事变。
②华北事变1935年,⽇本在华北制造了⼀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部丧失,华北成为⽇军可以⾃由出⼊的“真空地带”。
⽇本还策划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西、⼭东)两市(北平、天津)“防共⾃治运动”,这⼀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2)卢沟桥事变与⽇本的全⾯侵华战争1937年7⽉7⽇,驻丰台⽇军借⼝⼀名⼠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本全⾯侵华战争的开始。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残暴的殖民统治①⽇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本开始了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本在台湾设⽴总督府,⽇本驻台湾总督集⽴法、⾏政、司法三权于⼀⾝,并负责指挥驻台的⽇本军队。
②伪“满洲国”九⼀⼋事变后,⽇本在中国东北实⾏了14年的殖民统治。
1932年3⽉,在⽇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年号“⼤同”。
早已被中国⼈民⾰命赶下台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举⾏“就职典礼”,担任伪“满洲国”的“执政”。
⽇本通过伪“满洲国”,对东北⼈民实⾏殖民统治。
③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抗⽇战争进⼊相持阶段后,⽇本加紧政治诱降活动。
1938年12⽉,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
1940年3⽉,在⽇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2)⽇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①制造了惨绝⼈寰的⼤屠杀;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③强制推⾏奴化教育。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2016--2017学年)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系统介绍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解决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和怎么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三、课程目标四、课程重难点五、教学方式与方法六、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八、参考资料1.参考书目(1)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第四版.(4)金春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5)费正清主编.《剑桥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6)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7)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8)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2.网络资源(1)人民网,网址:/(2)新华网,网址:/制定者签名:马一审定者签名:王智批准者签名:房慧玲校对者签名:谢潇媛制定日期:2016年9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精华版背诵干货
《中国近现代史纲》精华版背诵干货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精华版背诵干货《中国近现代史纲》精华版背诵资料(干货)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的失去土地,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2.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 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①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
→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近代史提纲
中国近代史提纲(1840-194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外国列强侵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史。
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两个时期】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反抗:林则徐关天培的抗英斗争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鸦片输入的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加重了人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d摧残吸食者体质;e削弱军队战斗力3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林则徐禁烟措施:a缉拿烟贩b收缴鸦片c虎门销烟4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近代史第一位民族英雄)5鸦片战争:(1)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直接原因)(2)时间:1840.6-1842.8 (3)过程:开始地:广州;结束地:南京;最远到达地点:天津;牺牲的第一位清军爱国将领:关天培(4)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6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1842年)a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人民负担);c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关税自主权)★7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对外开放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反抗: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时间:1856.10-1860.10(3)参战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2列强侵华罪行:a英法:火烧圆明园(清朝咸丰帝出逃)b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割占库页岛的条约:《北京条约》)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太平天国:时间:1851-1864年;人物:洪秀全;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都城:天京(今南京)(2)活动:a推翻清朝: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b抗击洋枪队:青浦之战(李秀成领导),慈溪之战(击毙美国人华尔)(3)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4)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第3课:收复新疆→反抗:左宗棠收复新疆1新疆被占:19世纪60年代,英国和俄国都企图争夺新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0讲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 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 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 ‘左’倾 或右倾的错误。”
★建国前,毛泽东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取得全国胜利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 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1951年前 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 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开始 为将来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 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对私营工商业采取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等方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 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由于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 组织的增产效果一般比较明显,因此决定 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增产粮食和其他农 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 发展的需要。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中国选择 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 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 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 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 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成为 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重 要因素。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面临的 进退两难的情况,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 又一基本因素。
★一、建国之初的形势与新民主主 义的建设:
近代史纲要第十章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第十章读书笔记求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中国近代史纲要》要求的读书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珍藏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 -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战争前的中国[单选](1)-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 -战争前的世界[单选](1) -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战争、第二次-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 -、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 -,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
整理ppt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 先进性建设
整理ppt
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整理ppt
(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 建设事业稳步前途无量,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 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制定和实施 “三步 走” 发展战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整理ppt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向新的中共中央 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整理ppt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发展的新阶段
整理ppt
整理ppt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跨世纪发展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战胜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洪涝灾 害; 香港、澳门回归。
整理ppt
抗洪斗争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整理ppt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制定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行动纲领。
整理ppt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
2003年和2004年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推动经济和社 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整理ppt
(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004年胡锦涛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中国 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 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十章第三节
5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 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 决议》,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 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 自1993年至1997年,全国人 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百个法律 及有关法律的决定,为整个社会 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 的法律保障。
4பைடு நூலகம்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 关系
1993年底,中共中央根据十四大 的精神,立足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 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 要求全党在各项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 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 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国 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试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加强宏观调控。对外 开放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 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到 1995年, “八五”计划胜利完成,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 二步目标 。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香港 回归 澳门 回归
1997年7月1日与1999年12月20日, 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香港、澳 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 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 出了重要的一步。
12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10(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近代史纲要参考阅读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阅读文献(打*为本学期必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年3月)*2. 列宁:《对华战争》(1900年9-10月)3. 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一)(1963年9月)4.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年11月24日)*5.《辛丑条约》(1901年9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2.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3. 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年)4.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5. 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6. 严复:《原强》(1895年3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 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1912年7月)2.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3.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10月20日)4. 《<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民报》1906年4月28日*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6. 孙中山:《建国大纲》(1924年4月)7.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2日)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12月)*2.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年9月)*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下半年)4.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5.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2.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3.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4.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5. 毛泽东:《论新阶段》(节选)(1938年12月)6.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年12月)*7. 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8.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0月22日)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毛泽东:《论持久战》(节选)(1938年5月)2.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3.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4.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节选)(1945年4月24日)5. 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3日)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2.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3.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8年1月19日)*4.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通过)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2. 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3年12月)*3.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节选)(1956年9月15日)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2.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3.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4.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1980年8月21日)5.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26日)6. 胡锦涛:《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3年12月26日)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2.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4.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5.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7.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
中国近代史纲
要一、前言19世纪中叶,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近代以来,中国历经了多次革命和社会变革,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观念、外交政策的根本变革,中国从封建王朝进入到现代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上。
二、近代中国的国家形成1、甲午战争后,清朝统治陷入困境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陷入困境,社会动乱不断。
出现了武装叛议,洋务运动,洋务派“顽强抗英,反对和平演变”方针,把清朝彻底推向没落的悬崖。
2、宣统帝制明慧元年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0月,宣统帝制明慧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领导临时大政府政权接管,致力于清朝政府和军阀政权的协调和消除,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以保卫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3、辛亥革命实现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进程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发生,引发了抗英抗清的爱国运动,以武力完成清朝民主政治变革的历史性进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保卫民族尊严,实行民主政治,开创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迈向现代国家的新纪元。
4、国民党主政国民党在1924年的中共一大后,正式建立了政权,主张以“三民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维护民族团结,实行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加速中国向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步伐。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新中国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实现了以新民主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改革,实现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迈向现代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经济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四、结语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观念、外交政策等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从封建王朝迈向现代国家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代史全册重要内容大纲
中国近代史苑朋欣* 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 第二,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 (1)表现在生产方式上(2)表现在阶级机构上* (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 (4)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第一章鸦片战争* 第一节战前的世界与中国* 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1、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扩张空前加剧(英国、法国、美国、俄国)* 2、中国邻国多被殖民主义者染指,缓冲地带越来越少(印度、缅甸、尼泊尔、锡金、不丹、越南、朝鲜)第一节战前的世界与中国* 二、战前的中国* 1、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封建制度没有改变* 2、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较前更加激化,封建统治面临危机* (1)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悬殊第一节战前的世界与中国* 二、战前的中国* 2、(2)政权腐败,军旅颓废* (3)阶级矛盾激化,人民反抗不断* 3、清封建王朝已和西方殖民主义者发生关系,但尚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地位* “闭关”政策的起源和演变* “公行制度”* 如何看待和评价清朝的闭关政策(主观动机、社会效果)第二节罪恶的鸦片贸易与正义的禁烟斗争* 一、罪恶的鸦片贸易* 1、英国对华大量输入鸦片的原因* 2、鸦片贸易概况* 3、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 (1)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2)鸦片使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加剧了国家危机(3)鸦片毒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 二、正义的禁烟斗争* 1、清廷内部在禁烟问题上争议* (1)严禁派* (2)驰禁派* (3)道光帝* 2、林则徐的禁烟措施第三节鸦片战争的经过及中国失败的原因教训* 一、鸦片战争的经过* 1、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年6月战争爆发到1841年1月英方提出《穿鼻草约》* 第二阶段:从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同年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 第三阶段:从《广州和约》订立到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定* 一、鸦片战争的经过* (1)英国是如何进行战争的* 所派官员投入兵力侵略路线* (2)清政府方面在战争中的表现* 抵抗派投降派道光帝人民群众二、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 第二、统治集团昏庸愚昧,采取投降主义政策* 2、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训第四节战后的中国社会*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1、关于不平等条约议订成因问题* 2、(1)《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2)《望夏条约》(3)《黄埔条约》*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政治上社会经济上社会主要矛盾上思想界的新变化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节太平天国革命的酝酿和金田起义的爆发* 一、社会历史背景(第一、革命是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