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 2020 三
1.4重庆城市地位、形象与标志
一、城市地位
2007年9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பைடு நூலகம்0
年)》中,明确指出:
① 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②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③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④ 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⑤ 西南地区交通枢纽
一、城市地位
2010年,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
二、城市形象
山城、雾都、桥都、温泉之都
三、城市标志
• 市花 • 市树 • 城市形象标志
年)》中: 重庆是我国五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
一、城市地位
• 2010年8月15日出版的《外交政策》: •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重庆是中国的明日乐园,是中国的芝加
哥,也代表了世界的未来”。 一。
• 2012年,国际著名旅行指南Frommer’s:重庆是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之
• “一座相貌很有特色的城市。”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解读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9年9月25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现就条例相关规定作如下解读:一、《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出台背景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属性。
温家宝总理指出,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镇和乡村规划工作,我市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推动城乡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这两个地方性法规制定时间较早,诸多内容已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强调了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和村庄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作了很多新规定,亟需通过地方性法规予以落实,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的一些授权性和原则性规定进行细化。
此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加快建设“五个重庆”,对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直辖以来,我市根据特殊市情实施的城乡总体规划的制定、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实践经验,也迫切需要在地方性法规中作进一步规范。
重庆市规划局作为《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起草部门,从2005年开始进行相关调研工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经全国人大批准公布后,于2008年6月起草完成了《条例》(送审稿)并上报市人民政府,在市政府法制办主持下,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论证、修改,《条例》于2009年5月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2009年5月、7月,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分别对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
2009年9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并于9月25日审议通过。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工作大事记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工作大事记2007年09月28日14:16:23 来源:重庆市规划局2003年12月12日,在市委办公厅二楼二会议室,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规委会主任黄镇东主持召开重庆市第二届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了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
会议认为,重庆直辖以来,各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适时调整原批准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十分必要,应抓紧时间做好修编工作,并在规划编制中坚持"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的定位和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保持山城、江城特色,完善组团内部功能的两大原则。
修编新版《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想第一次被提了出来。
2004年1月8日,重庆市规划局向建设部递交申请--"关于开展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请示"。
请示提出,《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自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格局进一步得到强化,山水园林城市轮廊初步显现,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一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直辖市形象大幅度得到提升。
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背景情况发生的显著变化,已批总规对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义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
为适应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切实指导我市的各项建设,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协调,适时、相应地进行修编。
请示得到建设部原则同意,《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进入修编准备阶段。
2004年1月30日,本轮总规修编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正式成立。
修编办公室负责总规修编的各项组织工作,统筹协调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相关事宜。
市规划局局长蒋勇同志担任修编办主任,工作人员从市规划局局机关各处室及规划设计院抽调。
2004年2月2日,总规修编办公室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总规修编项目准备书及重点专题方向。
合川区三汇镇城市总体规划
合川区三汇镇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2007年6月,重庆市划定为城乡统筹试验区,合川区同时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合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对三汇镇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
2004年编制的《合川区三汇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不能预料到该情况,其规划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故对其进行调整,形成《合川市三汇镇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划由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附件包括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法律效力。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本规划。
若确有必要调整,则必须按法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在合川区三汇镇行政辖区内,编制的各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遵守和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
2、《合川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3、《合川市城市消防规划(2001—2020)》4、合川市三汇镇自然、社会现状资料5、《合川市三汇镇总体规划(1994—2010)》6、《合川市三汇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2004年6、《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7、《合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8、《合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过程稿)9、《合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0~2010)》第四条规划年限1、近期规划:2007年——2012年2、远期规划:2013年——2020年3、远景展望到2050年第五条规划目标将三汇建设成为工业强盛、经贸发达的合川东部特色经济区的地区中心小城市,突显其合川城市副中心的地位。
第六条规划原则1、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2、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原则;3、一体规划、梯度推进的原则。
第二章镇域体系规划第七条城镇体系规划布局以城镇为中心,中心村带动基层村的发展,根据各村条件,确定村镇分级结构及布局。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村庄和居民点建设应尽量少占农田,积极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加强土地整理。区域性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选址,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总量。
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统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根据城镇体系布局,合理确定城乡土地利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机制,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加强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土地开发与管制的引导。
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一)城市性质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禁止向长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江河及湖泊水库倾倒固体废弃物和排放处理未达标的废水。合理调整全市生产力布局,在缺水地区和水源上游地区严格控制耗水量大和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保护饮用水源,以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功能为主的水库库区和水源保护区,严禁大规模开发利用,严禁布局污染性产业项目。加强地下水和温泉资源的保护。尽快对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
3)东南部地区
东南部地区包括黔江、秀山、酉阳、石柱、彭水、武隆等6个区县(自治县),面积1.98万平方千米。依托乌江和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等构成的东南线发展轴,形成以黔江为核心,以秀山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点轴状城镇发展区。
2、与周边省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成渝经济区,强化与南贵昆经济区、汉中经济区、武汉城镇群等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交流和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全域规划
陆枭麟、张京祥等将以行政边界为规划区界限并着重解决区内城乡发展问题的规划统称为"全域城乡规划"。
并提出在规划层次上,"全域城乡规划"既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作为区域规划在宏观层面上指导市域甚至省域的城乡发展(如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和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也可以在中微观层次上作为专项规划研究,以解决地方城乡发展的实际问题"。
从字面理解,全域意味着某一区域的全部,即从更高的层次上将城镇与乡村作为一个一体的异质地区。
为什么要进行全域规划新形势下,小城镇发展需要在镇域及区域环境层面梳理城乡发展要素,突破传统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模式的"一隅"到"全域"的转变。
这包括三个层面的"全域观",一是"全空间"的转变,即全域规划具有全地域性,不仅涉及城镇建成区,而且还包含广大乡村地区以及大量非建设用地;二是"全要素"统筹,即从整个镇域空间调动土地、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要素,实现空间发展与资源承载、产业驱动、基础保障、生态保护的親合和系统性计划和布置;同时,也包含出于区域协调、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互动的考虑,挖掘小城镇特色,做出优化区域生产力格局的基本价值判断,即"全方位"的考量。
总之,小城镇全域规划是一种以物质空间利用为手段,从镇区到镇域、从建设要素(用地)到非建设要素(用地)、从微观到宏观进行有机整合和系统规划的新理念。
其他城市的全域规划三种典型的全域城乡规划形式:(1)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为代表的城乡差距极大地区的全域城乡规划;(2)以南京巿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南京市滨江新城地区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为代表的大都市边缘快速成长地区的全域城乡规划;(3)以温岭巿城乡一体化规划、宁波市域总体规划为代表的城乡高度交融地区的全域城乡规划。
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说明书目录第一篇总则篇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3)第三章相关规划简述 (4)第二篇乡域规划篇 (5)第一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二章人口规模与集镇化水平预测 (7)第三章乡村体系规划 (8)第四章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8)第五章乡域村庄规划 (9)第六章乡域产业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乡域综合交通规划 (10)第八章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九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章乡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4)第十一章乡域综合防灾规划 (15)第十二章景观风貌规划 (16)第十三章乡域近期建设规划 (16)第三篇集镇建设规划篇 (17)第一章集镇现状 (17)第二章集镇规模和总体布局规划 (17)第三章集镇用地布局规划 ......................................................................................................................... 18第四章集镇道路交通规划 (19)第五章集镇基础设施规划 (20)第六章集镇地块划分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22)第七章集镇四线规划 (23)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23)第九章集镇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25)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5)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十三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27)第一篇总则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2007年6月国务院确定重庆市成为“国家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将“一圈两翼”作为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201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成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又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发展理念。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新闻版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一)陪都十年计划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7.14•【字号】渝发改规划〔2020〕1034号•【施行日期】2020.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20年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年7月14日2020年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现提出以下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增强重庆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精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在重庆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实施报告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征求意见稿)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九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4)一、总则 (5)(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5)(二)评估范围 (5)(三)评估对象 (6)(四)评估期限 (6)(五)评估依据 (6)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 (8)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0)(一)03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0)1、城市性质 (10)2、城市规模 (10)3、城市结构 (10)(二)局部调整后(07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1)1、调整的原因及理由 (11)2、调整的要点 (12)四、评估主要内容 (14)(一)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 (14)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析 (14)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 (17)3、小结 (18)(二)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 (18)1、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18)2、建设用地空间实施分布评估 (20)3、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实施评估 (20)4、小结 (27)(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评估 (28)1、重大产业项目 (28)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3)3、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3)4、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4)5、环境生态与景观建设项目 (34)6、小结 (34)(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5)1、“三证一书”核发情况统计与分析 (35)2、已发用地规划许可的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36)3、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7)4、小结 (39)(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 (39)1、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40)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41)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2)4、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42)5、环境与景观建设项目 (42)6、小结 (43)(六)其他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分析 (43)1、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情况 (44)2、生态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执行情况 (44)3、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情况 (45)五、实施绩效分析 (47)(一)总规实施起到的积极作用 (47)1、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47)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明显加强 (47)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 (47)4、指导重大项目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48)(二)总规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48)1、城市拓展速度较慢 (48)2、经济发展优势不明显 (49)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分布不均 (49)4、城市整体风貌特色不突出 (49)六、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需求 (51)(一)当前的发展机遇与形势 (51)1、万州正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之一 (51)2、万州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51)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52)4、万州在重庆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52)5、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为万州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52)(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53)七、评估结果与实施建议 (55)(一)评估结果 (55)(二)实施建议 (55)1、下一步总体规划实施的完善措施 (55)2、下一步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56)前言万州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四川盆地东部边缘。
【完整版+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国务院批复原文: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外宣办副主任文天平透露了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批复原文天平介绍,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批复包括九个方面。
原文如下:重庆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于2010年收取,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总体规划。
二、重庆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总体规划实施,要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重庆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逐步把重庆市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等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473平方公里的城市区规划范围内实行城乡统筹规划管理。
两江新区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和时序,逐步建设成为我国内陆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按照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示范配套综合改革的要求,引导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协调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7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61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重庆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节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严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之外设立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
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重庆市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7-2020)
重庆市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7-2020)第一章:规划背景妥善处理公共安全问题,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害是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重庆、宜居重庆危机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根据2007年3月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精神,由市规划局牵头,会同市地震局、市预案办等单位,编制该规划。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定位本规划是《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的专项规划,是城市防灾内容的深化和细化。
同时,本规划指导下一层次的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避难场所分区规划的编制,是《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纳入《重庆市“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统一实施。
本规划立足于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中心城市的城市地位,结合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山城”、“江城”等城市特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能够有效的指导建设,便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管理控制的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二、规划重点本规划有三个重点内容:一是具体落实防灾避难场所建设用地,二是确定城市应急通道系统,三是规划完善防灾避难场所设施配备,全面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三、规划原则(一)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
(二)以平灾结合的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促进宜居重庆建设。
(三)注重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四)切实加强本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重庆市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全局,突出重点,解决主要问题。
(五)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工作社会化,提高居民防灾避难意识。
(六)在《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的指导下,做到规划的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分期、分阶段实施。
四、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07—2020年近期:2007—2012年远期2012—2020年五、规划范围2020年规划主城区2737平方公里。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等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等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19•【字号】渝府发[2008]118号•【施行日期】2008.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等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08]11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年)》,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规划管理的严肃性,防止因随意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都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以下简称控规修改)等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控制控规修改范围(一)禁止将公共绿地调整为其他用地(因公共利益需要,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的除外),冻结将非居住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严格限制对居住用地地上建筑总规模(容积率)的调增。
(二)限制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的调减,限制对各个地块的规划用地性质、地上建筑总规模(容积率)、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规模、特殊地段建筑控制高度以及规划保护内容的修改。
(三)通过招标、挂牌、拍卖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不得对控规确定的用地性质、总建设用地面积和地上总建筑规模指标进行修改。
因城乡总体规划修改、实施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决定修改控规,以及因不可抗力因素使建设单位无法实施,确需对“招拍挂”后建设用地的用地性质、总建设用地面积和地上总建筑规模指标进行调整,且经市政府同意不需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出让的,应当经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市土地主管部门及区政府共同研究,进行必要性论证,合理确定修改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修改;否则,应先由土地主管部门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后,方可进行修改,依法修改后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重新“招拍挂”。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
一、规划策略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一)城乡协调发展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
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
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城市主要拓展方向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
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城市规模(一)人口规模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一、规划策略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一)城乡协调发展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
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
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城市主要拓展方向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
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城市规模(一)人口规模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最新最全的重庆市情介绍[1]1
重庆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
重庆面积8.24万Km2,人口3200万。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重庆排名西部第一。
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18个省市唯一的直辖市。
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做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明确了重庆的13个黄金定位。
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
一、重庆是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支点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东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广东深圳引领珠三角地区,上海浦东新区带动长三角地区,天津滨海新区推进了环渤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特别是引进外资所承载的技术、管理及人才等竞争要素,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巨大的国内需求及对国外产品的进口,为中外投资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在东部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东西部的差距却在不断加大。
西部地区GDP平均增速比东部慢1个百分点,总量差由10年前的3万亿扩大到11万亿,人均GDP由6430元扩大到1.8万元,工业化水平约为东部的1/4,贫困人口占全国60%,基本养老保险仅占东部1/2。
尤其是对外开放的差距。
中国东部进出口约占全国90%,中西部仅占约5%;实际引进外资东部约占90%,中西部约占5%。
中国西部12省占国土面积71.4%,人口占30%,市场广阔,实际外资仅占全国3%左右。
温总理曾指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西部地区和三农问题。
西部怎样才能以开放倒逼改革,引外资刺激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向东向西双向开放,以破解不断扩大的东西和城乡差距。
回答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于是,中央选择重庆担当战略支点,承担起这种责任重大的历史使命。
二、重庆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重庆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人口3200万,大致与北京、上海及天津三个直辖市人口的总和相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 2020 三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 2020 三2、城市中心和副中心城市中心是具有区域辐射力和一定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商务办公区、商业区和公共活动中心。
集聚商业、办公、金融贸易、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市级公共服务设施。
强化解放碑地区商贸功能,突出江北城地区商务功能,完善弹子石滨江地区的配套服务功能。
六个城市副中心分别为沙坪坝、南坪、杨家坪、观音桥-新牌坊、西永、茶园城市副中心,承担部分市级公共服务功能。
现状四个城市副中心加强区域性的商务办公功能,完善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功能;积极培育西永、茶园两个新的城市副中心。
3、组团和功能区每个组团功能相对完善,组团内工作、生活用地基本平衡,紧凑发展。
包括渝中组团、大杨石组团、沙坪坝组团、大渡口组团、观音桥-人和组团、两路组团、蔡家组团、大竹林-礼嘉组团、唐家沱组团、南坪组团、李家沱-渔洞组团、西永组团、北碚组团、西彭组团、茶园-鹿角组团、鱼嘴组团。
功能区是组团外以现有小城镇为主体的独立城市建设区域,规划以都市旅游服务或教育科研功能为主,包括歌乐山-中梁功能区、黄桷垭-南山功能区、南泉功能区、走马功能区、五宝功能区、一品功能区、南彭功能区、惠民功能区。
严格界定功能区边界,控制功能区发展规模,不得侵蚀周边隔离绿带,避免功能区与组团或功能区之间建设用地的粘连。
4、郊区小城镇郊区小城镇分为综合职能型城镇、农业服务型城镇、旅游服务型城镇三种类型。
中心镇为综合职能型城镇,城镇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完善的城镇职能。
中心镇镇区人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一般镇分为农业服务型城镇和旅游服务型城镇。
农业服务型城镇主要承担为农业生产区服务的职能,旅游服务型城镇依靠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旅游资源,重点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
一般镇镇区人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五)住宅建设面向社会不同收入阶层,建立完备的住房供给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重点保障廉租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到202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的小康水平,住房成套率达到100%。
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干预,变直接管理为财税、金融、法律、发展规划、土地供应及产业政策等间接管理。
特别要规范住房市场、健全住房市场法规、培育住房金融市场。
加强住房市场调控,缩小住房价格与收入的差距,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制定并执行居住土地供给年度计划,达到供需平衡,集约利用土地,保障市场效率与秩序,优先供给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保障群体利益。
(六)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设施在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严格控制现有设施用途变更和用地流转,改造现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新建设施适度超前、留有余地。
结合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市(片区)级-组团级-社区级"多层次、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七)产业发展与布局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成符合城市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
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城市服务,充分利用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花卉苗木、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
主城主要职能及产业空间分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为补充,优化改造传统工业,限制、转移高消耗、重污染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工业战略性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优化和提升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第一、二产业的渗透,重点培育和发展为现代制造业基地服务的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服务业,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完善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个人消费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都市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重点布局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地区重点布局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
(八)城市交通规划1、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整合交通资源,以轨道、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地面快速公交为主体,交通换乘枢纽为依托,推行绿色交通、智能化交通,建成具有山城江城特色、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内外通达、安全便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1、铁路重庆铁路枢纽范围为北起襄渝线的磨心坡站,南到川黔线的小岚垭站,西达成渝线的铜罐驿站和遂渝线北碚北站,东至渝怀线的鱼嘴站。
形成"三个主客运站、一主一辅解编系统"的枢纽系统。
规划沪汉渝蓉铁路客运专线(渝利线)及重庆北站货车外绕线、成渝城际铁路、渝万城际铁路、渝泸铁路,对襄渝铁路、川黔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进行扩能。
规划预留重庆枢纽相关联络线,提高枢纽能力,实现客货分流。
2、公路都市区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为"两环十射"。
其中"两环"为内环线和外环高速公路,"十射"分别为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遂高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和江南通道。
加快乡镇及农村道路建设。
加强高速公路与都市区城市交通转运设施的建设。
都市区公路客货运站规划3、港口主城港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的主要口岸、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主要支撑,是以旅游客运和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等为主的枢纽港区。
规划朝天门作业区为水路旅游客运中心,新建广阳坝等旅游客运码头;规划佛耳岩等货运骨干作业区以及其它中小型货运作业区及码头;完善伏牛溪、朝阳河等危险品码头设施。
都市区港口规划图4、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用地远景按四条跑道进行控制。
规划期内建设东航站区及相应的跑道系统。
加强江北国际机场的用地控制和空域管理,积极推进与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打造集民航、铁路、轨道、公交、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空港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5、城市道路以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为基础,建立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相对完善的片区城市道路网络,合理布局越江桥梁和穿山隧道,在片区道路网络基础上构建都市区"片区网格自由式"的道路网系统。
都市区快速道路总长约647千米,规划主次干路总长约2948千米。
都市区道路网规划图6、越江通道及大型穿山隧道现状及在建道路越江通道22座,规划新增道路越江通道共7座。
7、步行交通优化步行环境,保护和完善城市步行系统,结合电梯、扶梯、缆车等辅助交通方式,形成完善的步行系统。
在商业中心区、车站码头、大型集散场所普及无障碍通行设计。
沿城市道路每隔250-300米设置人行横道或过街通道。
采用人行横道过街方式必须设置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标志及信号灯,道路宽度在六车道及以上的应在道路中央设置人行安全岛。
8、公共交通建立以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为主体,其它公交方式为辅助,多种方式并存且有效衔接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逐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改善居民出行结构,公交出行分担率近期达到35%,远期达到45%-50%。
都市区公交站场规划规划轨道基本线网约364千米,呈"一环六线"布局形态。
规划远景轨道线网约513千米,呈"一环九线"布局形态。
利用西永至铜罐驿的铁路西铜便线、菜园坝至西彭的成渝铁路线等铁路线路开行城市客运列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
在城市新区或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快速公交线网。
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基本线网)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远景网线)9、交通换乘枢纽和停车依托轨道交通车站,结合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大型对外客运站、内环线及外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城市交通换乘枢纽。
在小什字、两路口、大坪、观音桥等地区布置一级交通换乘枢纽,在李家沱、建胜等地区布置二级交通换乘枢纽。
停车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实行交通区域差别政策。
渝中半岛地区停车供给适度从紧,其它地区停车供给基本满足。
都市区交通换乘枢纽规划图(九)其它市政基础设施1、供水科学合理利用过境水资源和当地水资源。
规划2020年,城市人均综合日用水量350-500升,供水普及率100%;郊区小城镇人均综合日用水量250-350升,供水普及率接近100%。
科学合理布局城市公用水厂。
划定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
提高城市用水效率,积极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
积极开展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
2、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污水必须达标排放。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2020年达到90%。
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妥善处置污水厂污泥,规划设置6个污泥集中处置(理)中心。
加快污水管网建设,逐步改造不合格的管网。
雨水宜合理收集利用,就近排放。
改造、完善城区雨水管网。
3、电力加强城市输配电网改造建设。
规划预留特高压电网走廊,逐步建成500千伏电网,220千伏电网按负荷分片供电,规划扩建、新建一批220千伏变电站。
110千伏电网逐步伸入负荷中心和城市密集区就近供电。
4、燃气优先发展民用气,鼓励汽车用气。
优化燃气气源结构。
加强城市供气与安全的保障。
至2020年城市气化率达98%。
加强气源及输送管网建设,都市区形成三个层次的燃气环网。
加快调整和改造不合格的输配气管网,合理布置城市配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