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下学期酸的通性pH值教案
初三化学下学期酸的通性教案
课题:酸的通性教课目标1.认识酸的通性,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金属活动性序次的意义并会运用。
3.认识中和反应,认识它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要点和难点1.要点:酸的通性和金属活动性序次。
2.难点:金属活动性序次的应用。
教课方法讲练联合教课过程【前言】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引出认识酸一般性质的必需性。
导入新课。
【板书】酸的通性pH一、酸的通性【练习】复习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完成表内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规律。
[ 学生总结 ]酸的通性【板书】1.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
(2)酸能跟多种开朗金属起反应,平时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5)酸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表达】通性是一般规律,带有广泛性。
但规律有必定的合用范围和条件,不可以绝对化,任意套用。
如金属和硝酸、浓硫酸反应就得不到氢气,不发生置换反应。
也不是全部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有哪些规律呢观察以下实验。
[ 演示实验 ](1)实验,铜、银分别置于稀盐酸中观察有无反应发生。
(2) 增补足验:在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同样浓度的稀盐酸 2 mL—3mL,而后向三支试管里同时加入镁、锌、铁三种金属,观察发生的现象,比较它们跟盐酸反应的激烈程度。
指引观察:铜、银不跟盐酸反应。
锌、镁、铁能跟盐酸反应,反应激烈程度各不同样。
结论:金属活动性各不同样。
【板书】2.金属活动性序次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讲解】(1)金属活动性序次的意义。
(2)金属活动性序次的应用。
(与酸反应)(3)记忆金属活动性序次的方法。
(五个一组分段记忆)【板书】3.碱性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4.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初三化学 酸的通性 pH(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酸的通性pH(第一课时)教案课题:初三化学第八章第三节酸的通性 pH(第一课时)开课教师:邹生建一、教学目的1. 学习酸的分类、命名,从电离观点了解酸的通性。
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过程。
2. 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并能初步用它来判断金属能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这方面问题的能力。
3. 理解中和反应,了解它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四、教学方法演示、讲解、练习相结合。
五、教具投影仪、试管、烧杯、镁条、锌粒、铁丝、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
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酸?下列物质哪些属于酸?HClO3、NaHSO4、HCl、KCl、H2SO4、Ca(OH)2、、H2S、NaOH、HNO3、H3PO4。
2.硫酸有那些化学性质?盐酸有那些化学性质?(投影)硫酸的化学性质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酸的性质,现在我们来研究酸的分类、命名和通性。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节酸的通性pH(板书)一、酸的分类(讲解)根据酸的分子里是不是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
(板书)含氧酸酸无氧酸(提问)HClO3、HCl、H2SO4、H2S、HNO3、H3PO4各属于哪类酸?(讲解)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生成的氢离子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板书)一元酸酸二元酸三元酸(提问)H2S、H3PO4、、H2CO3、HCl、HNO3各是几元酸?(板书)二、酸的命名(讲解)含氧酸一般根据它的分子里氢氧元素以外的另一种元素的名称而命名为“某酸”。
(板书)含氧酸一般命名为“某酸”。
(提问)H2CO3、H3PO4各叫什么?(讲解)无氧酸的命名是在氢字的后面加上另一种元素的名称,叫做“氢某酸”。
(板书)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
(提问)HCl、H2S各叫什么?(小结)(投影)酸的分类和命名(讲解)有一些特殊的例子也会遇到,例如:H2SO3叫亚硫酸,HMnO4叫高锰酸。
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的通性
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的通性教学目标:1. 理解酸的概念和酸的通性。
2. 学会使用指示剂来检测酸碱性。
3. 掌握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特点。
4. 能够运用酸的通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酸的通性的表现和应用。
教学难点: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机理。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指示剂、各种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品、药品等,引出酸的概念。
2. 提问:你们对酸有什么了解?酸有哪些特点?二、酸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酸的定义: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 分析酸的特点:酸味、腐蚀性、与碱中和等。
3. 介绍酸的常见种类:无机酸、有机酸等。
三、酸的通性表现(10分钟)1. 实验演示:用指示剂检测不同酸的酸碱性。
2. 讲解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颜色变化的原因。
3. 分析酸的通性表现: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
四、酸与金属的反应(10分钟)2. 讲解反应原理:金属与酸反应盐和氢气的原因。
3. 分析反应特点:不同金属与同一种酸反应的差异。
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0分钟)1. 实验演示:酸与不同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现象。
2. 讲解反应原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盐和水的原因。
3. 分析反应特点:不同金属氧化物与同一种酸反应的差异。
教学延伸:1. 酸与碱的反应: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2. 酸与盐的反应:讲解酸与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酸的概念、酸的通性以及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特点。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1. 总结酸的通性表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酸的通性和反应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酸与碱的反应(10分钟)1. 实验演示:酸与碱反应的现象。
2. 讲解反应原理:酸与碱反应水和盐的原因。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通性 PH》教案
教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通性pH》第一章:学习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酸的定义及酸的通性;2. 掌握pH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pH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酸的通性;2. 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3. 利用pH值分析溶液的酸碱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 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酸的通性;2. pH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运用pH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2 教学难点1. 酸的通性的微观解释;2. pH值的计算方法;3. 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酸的日常生活应用,引起学生对酸的兴趣;2. 提问:“什么是酸的通性?pH值有什么作用?”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酸的通性;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的通性;3. 让学生运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并记录结果。
3.3 课堂讲解1. 讲解酸的通性的微观解释;2. 详细解释pH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分析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3.4 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pH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 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 引导学生思考酸的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2.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评价学生的提问与回答。
4.2 课后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情况;2. 评价学生的解答过程及结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1.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2. 相关酸的通性及pH值的补充资料。
5.2 实验材料1. 各种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2. pH试纸;3. 玻璃棒、滴定管等实验仪器。
5.3 辅助工具1. 投影仪;2.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3. 白板及记号笔。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酸的通性和pH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酸的通性和p H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八章酸碱盐(三)酸的通性 pH学习目标一、了解酸的分类、命名,从电离的观点理解酸的通性。
二、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并能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三、了解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四、了解中和反应以及它在生产、科研中的意义。
五、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及应用,试纸的用法。
重、难点提示一、重点1. 酸的分类、命名和酸的通性。
2. 溶液的pH。
二、难点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知识点精析一、酸的分类和命名1. 酸的分类酸的分类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别,便于研究或学习。
(1)根据酸的分子里是不是含有氧原子,可以对酸作如下分类:①含氧酸:如HNO3、HClO3、H2SO4、H2CO3、H3PO4等;②无氧酸:如HCl、H2S等。
(2)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又可以对酸作如下分类。
:①一元酸:如HCl、HNO3、HClO3、CH3COOH等;②二元酸:如H2S、H2SO4、H2CO3等;③三元酸:如H3PO4等。
2. 酸的命名(1)含氧酸:一般用其组成中除氢氧两元素以外的另一种元素的名称来命名,称为“某酸”。
如:H2SO4硫酸、H2CO3碳酸、HNO3 硝酸、HClO3 氯酸、H3PO4磷酸等;(2)无氧酸:在氢字的后面加上另一种元素的名称来命名,称为“氢某酸”。
如:HCl 氢氯酸(俗名盐酸)、H2S 氢硫酸等。
注意:①酸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无机酸和有机酸(CH3COOH等),易挥发(或低沸点)酸和难挥发(或高沸点)酸,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等等。
②在化学里,很多物质由于历史原因有其习惯称呼(俗名)。
如CH3COOH 俗名醋酸,HCl俗名盐酸等。
而HNO3最早因为是从一种叫“硝石”的矿物而制得,所以习惯地称呼它为“硝酸”一直到现在。
③特别要注意:氯酸(HClO3 )与氢氯酸(HCl),硫酸(H2SO4)与氢硫酸(H2S)的区别。
人教版初三化学酸的通性和pH值 教案
初三化学酸的通性和pH值一. 本周教学内容:酸的通性和pH值1. 酸的分类和命名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和应用3. PH的意义和用pH试纸测定PH。
二. 重点和难点1. 酸的通性2. 酸的分类和命名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和应用三. 教学过程1. 酸的分类和命名(1)酸的分类<1>根据酸的分子里有无氧原子,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2>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产生的氢离子的个数,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
列表对比如下:(2)酸的命名:含氧酸一般根据它的分子里氢氧两元素以外的另一种元素的名称而命名为“某酸”。
例如,H3PO4叫磷酸。
无氧酸的命名是在氢字的后面加上另一元素的名称,叫做“氢某酸”。
例如,H2S叫做氢硫酸。
2. 酸的特性由于酸溶解于水时,都能电离而生成氢离子,或说酸溶液里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酸溶液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通性。
(1)酸溶液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无色。
(2)酸跟金属反应酸能跟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例如:Fe + 2HCl ==== FeCl2 + H2↑Mg + H2SO4 ==== MgSO4 + H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氢(H)前面的金属能跟酸起置换反应,越前越容易反应,所以前面的金属比后面的金属活泼。
实验室制氢气时,常用金属锌,不用K、Ca、Na、Mg等金属,因它们的活动性太强,反应太剧烈而不易控制;也不用Sn、Pb等金属,因反应太慢而不实用。
(3)酸跟碱性氧化物反应:酸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CuO + H2SO4 ==== CuSO4 + H2O(黑色的氧化铜溶解,生成蓝色溶液)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红色的氧化铁溶解,生成棕黄色溶液)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CuO、Fe2O3、CaO、MgO等都是碱性氧化物。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三节酸的通性pH值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三节酸的通性 pH值一.知识教学点1.酸的分类、命名。
2.酸的通性。
3.金属活动性顺序。
4.pH——酸碱度的表示法。
5.碱性氧化物。
6.中和反应的概念。
二.重、难、疑点及其解决办法1.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溶液的pH值。
2.难点:使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3.疑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酸碱性与酸碱度。
4.解决办法:(1)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概括出酸的通性,既让学生了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做实验8-19,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进一步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3)通过学生自学第三节有关pH值的内容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三.教学过程[导入]:复习第二节的内容。
[板书]:一.酸的分类和命名[教师活动]:课前准备一些习题,上课时让学生完成下列习题:[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HNO3、H2CO3、H2S、H2SO4、H3PO4[教师活动]:通过学生写出上述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可按酸的组成情况抓住共性来考虑怎样分类。
酸可以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或者按电离时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最后从熟悉的含氧酸和无氧酸的名称抽象出酸的命名方法。
[板书]:含氧酸:HNO3、H2CO3、H2SO4、H3PO4(某酸) 无氧酸:HCl、H2S、HI、HBr(氢某酸)一元酸:HCl、HNO3、HI、HBr二元酸:H2CO3、H2S、H2SO4三元酸:H3PO4二.酸的通性[教师活动]: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即酸的通性。
[板书]: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水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某些盐=新盐+新碱三.金属活动性顺序[演示实验]:做实验8-19,铜、银、锌、镁、铁与稀硫酸反应,由实验现象讨论其实质,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不同种金属其化学活泼性是不同的,由此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通性 PH》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通性pH》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酸的概念及酸的通性;2. 掌握pH的概念及酸碱中和反应;3. 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酸的通性;2. 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进行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酸的通性及pH的概念;2. 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三、教学难点:1. 酸的通性的理解;2. 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定管、pH试纸、指示剂等;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醋、柠檬等,引导学生思考酸的性质,引出酸的通性和pH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酸的通性,包括酸的定义、酸的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等);讲解pH的概念,包括pH的定义、pH的计算方法、酸碱中和反应。
3.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酸的通性,如盐酸、硫酸、硝酸等与金属、碱、盐的反应;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讲解pH试纸的使用方法,如测定步骤、结果判断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酸的通性和pH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酸的通性和pH概念的理解程度;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评价学生对pH试纸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2. 酸碱度对环境的影响;3. 酸碱滴定的原理及应用。
八、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3. 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通性 PH》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通性pH》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的通性,掌握酸的共性,能运用酸的通性进行实验和分析问题。
2. 让学生掌握pH的概念,能正确测定溶液的pH值,理解溶液pH与酸碱性的关系。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酸的通性2. pH的概念及测定方法三、教学难点1. 酸的通性的理解与应用2. pH值的测定方法及结果解释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酸的通性。
2. 采用讲授法,讲解pH的概念、测定方法和结果解释。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酸的通性和pH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酸的通性: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酸的共性,总结酸的通性。
2. pH的概念:讲解pH的定义,介绍pH试纸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测定溶液的pH值。
3.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讲解溶液pH与酸碱性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不同pH值对应的酸碱性。
4.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运用酸的通性和pH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的通性和pH。
2. 实验演示:进行不同酸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酸的共性。
3. 酸的通性总结: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酸的通性。
4. pH的概念讲解:讲解pH的定义,介绍pH试纸的使用方法。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测定不同溶液的pH值,巩固pH的测定方法。
6.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讲解溶液pH与酸碱性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pH值对应的酸碱性。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的通性和pH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酸的通性和pH的知识。
2. 设计实验,验证酸的通性。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通性ph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通性 pH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通性pH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酸的通性pH【目的要求】:1. 掌握酸的分类和命名以及酸的通性;2.了解金属活动顺序的意义并能初步运用其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培养分析和解题能力;3.理解中和反应,了解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4.了解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及溶液的.酸碱度对生产的意义。
【重、难点】: 1.酸的分类和命名;2.溶液的PH值;【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练习巩固【教具】: 铜、硫酸、盐酸、PH试纸、酸、碱、盐溶液和土壤溶液、氢氧化钠、酚酞、氧化钙、水【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复习酸的概念,举例说明学过的酸。
投影:观察下列两组酸在组成上有何特点?电离出氢离子个数如何?H2SO4 HClHNO3 H2SH2CO3 HFH3PO4 HIH2SO3 HBr归纳:酸的分类和命名投影:含氧酸无氧酸一元酸HNO3 HCl HF HI二元酸H2SO4 H2CO3 H2S三元酸H3PO4练习:《掌握化学》250/2学生活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反应规律(1)Al + HCl Fe + H2SO4(2)Fe2O3 + HCl CuO + H2SO4 Fe2O3 + HNO3(3)HCl + NaOH H2SO4 + Ba(OH)2 HNO3 + Cu(OH)2(4)HCl + AgNO3 HCl + CaCO3 H2SO4 + BaCl2 H2SO4 + Na2SO4提问:回忆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它们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从酸电离产生的离子来看,有何共同点?提问: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演示实验:Cu + HCl ; Ag + HCl讨论:哪些金属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哪些金属不能呢?有何规律?讲解: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应用;金属与酸置换反应的条件练习: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置换反应?Fe + HCl Cu + H2SO4 Al + HNO3Pb + HCl Mg + HNO3 Zn + HClNa + HCl Sn + H2SO4 Hg + H2SO4提问:什么叫碱性氧化物?它有何性质?讲解:1.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其性质(少数与水反应;与酸反应)2.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演示实验:氢氧化钠中加酚酞,用盐酸滴至无色为止。
化学教案-第三节 酸的通性 pH值_九年级化学教案
化学教案-第三节酸的通性 pH值_九年级化学教案一.知识教学点1.酸的分类、命名。
2.酸的通性。
3.金属活动性顺序。
4.pH——酸碱度的表示法。
5.碱性氧化物。
6.中和反应的概念。
二.重、难、疑点及其解决办法1.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溶液的pH值。
2.难点:使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3.疑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酸碱性与酸碱度。
4.解决办法:(1)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概括出酸的通性,既让学生了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做实验8-19,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进一步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3)通过学生自学第三节有关pH值的内容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三.教学过程()[导入]:复习第二节的内容。
[板书]:一.酸的分类和命名[教师活动]:课前准备一些习题,上课时让学生完成下列习题:[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HNO3、H2CO3、H2S、H2SO4、H3PO4[教师活动]:通过学生写出上述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可按酸的组成情况抓住共性来考虑怎样分类。
酸可以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或者按电离时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最后从熟悉的含氧酸和无氧酸的名称抽象出酸的命名方法。
[板书]:含氧酸:HNO3、H2CO3、H2SO4、H3PO4(某酸)无氧酸:HCl、H2S、HI、HBr(氢某酸)一元酸:HCl、HNO3、HI、HBr二元酸:H2CO3、H2S、H2SO4三元酸:H3PO4二.酸的通性[教师活动]: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即酸的通性。
[板书]: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水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某些盐=新盐+新碱三.金属活动性顺序[演示实验]:做实验8-19,铜、银、锌、镁、铁与稀硫酸反应,由实验现象讨论其实质,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不同种金属其化学活泼性是不同的,由此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初中化学初三教案学案酸的通性PH
第周第课时星期月日第三节酸的通性 PH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学习酸的分类和命名,了解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试纸的用法、溶液的酸碱度对生产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咨询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溶液的PH值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阅读、讲解、归纳相结合。
教学用品仪器:试管、表面皿、玻璃棒、投影仪。
药品:PH试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其它:土壤样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练习]写出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化学用语。
写出电离方程式:进一步认识酸及其组成.[设咨询]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酸的五点通性,酸什么缘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摸索并回答.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进一步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提咨询]酸有哪些通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回忆摸索,系统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巩固复习酸的通性[过渡语] 我们学习了酸的如何命名?如何给酸进一步分类呢?摸索设疑,明确学习内容[板书] 1.酸的分类和命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62通过读书,总结出酸的分类和命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板书] (1)分类: 记录、复述、识记了解酸的分类方法并经历.A.依照酸分子中是否含氧分为:B.依照酸分子中电离出氢离子个数分为2.命名:含氧酸:〝某酸〞如H2SO4硫酸无氧酸:〝氢某酸〞如H2S氢硫酸记录、明白得了解酸的命名方法并经历。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一做课堂练习一巩固酸的分类和命名。
[过渡语] 在生活、生活中,人们往往不但需要明白某溶液的酸碱性,还需要知识溶液酸碱性的相对强弱,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如何表示?摸索、猜想。
设疑,明确学习内容,激发求知欲。
[板书]三、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记录[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3阅读教材并自己总结出PH值的范畴及溶液PH值的三种情形培养学生自学和归纳总结能力.[板书]PH范畴通常在0~14之间PH=7 溶液呈中性PH>7 溶液呈碱性PH<7 溶液呈酸性记录强化经历,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教育.[引入咨询题] 溶液的PH值用什么方法测定?用PH试纸.展现PH试纸积极思维激疑探究[指导学生实验] 做课本P.163 实验(8-21)和(实验8-22) 分组实验激发爱好,培养动手能力和观看、分析咨询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阅读课文P.164及表8-1和表8-2. 阅读摸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了解PH值的实际意义.[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做课堂练习二巩固PH值的应用.2)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二[指导学生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酸的分类和命名,重点学习了PH--溶液酸厦度的表示方法,这不仅从理论上知识了溶液酸碱度对生活、生产及科研的重要意义,还将对今后的实际应用起指导作用. 试进行小结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验的教育。
探究酸的通性实验教案
探究酸的通性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酸的通性;2.掌握酸的酸度测定方法;3.探究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二、实验仪器1.酸度计;2.试剂瓶子;3.酸度计钳;4.滴定管。
三、实验步骤1.用酸度计测试不同浓度的酸的酸度;2.测试常见物质的酸碱性;3.对比不同酸度的酸和不同浓度的酸的颜色变化。
四、实验原理酸性和碱性是物质化学的两个基本性质之一。
酸性是指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酸水解一定量H+离子的程度,而碱性是指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OH-离子的程度。
酸碱指标自然就是通过衡量物质所产生的离子水平来计算的。
五、实验结果分析1.不同浓度的酸的酸度:在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浓度的酸的酸度。
我们发现,随着酸的浓度增加,酸的酸度也逐渐提高,这是由于浓度越高的酸具有更多的氢离子,具有更高的酸度。
我们还注意到浓度越高的酸的酸度越高,这意味着在浓度相同但酸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酸的酸度也不同。
2.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我们还测试了许多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我们发现许多物质都是中性的,这意味着它们不酸也不碱。
相比之下,少数物质具有显著的酸碱特性。
例如,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测试了白醋、苏打水和柠檬汁的酸碱性。
我们发现白醋是酸性的,柠檬汁是酸性的,而苏打水则是碱性的。
3.不同酸度的酸和不同浓度的酸的颜色变化: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还注意到,不同酸度的酸和不同浓度的酸的颜色都是不同的。
例如,对于相同浓度的HCl溶液,其颜色要比相同浓度的醋酸溶液深。
同样,对于同一种酸不同浓度的溶液,浓度越高的溶液颜色更深。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估计溶解物质的浓度和酸度。
六、安全提示1.实验时注意防护;2.配偶时注意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3.实验后注意卫生处理。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酸的通性,酸度测定方法及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有了全面了解。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相信科学方法,分析了实验结果,并做了相应的安全防护,充分利用了化学实验学习酸碱性的过程,增强了我们的酸碱化学学习,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三节 酸的通性 PH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三节酸的通性 PH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读:第三节酸的通性PH(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酸的分类和命名,从电离的观点了解酸的通性。
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初步用它来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归纳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酸的通性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学难点]酸的通性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学方法]归纳法[教学手段]投影仪[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讲解、引导看书]一、酸的分类和命名含氧酸如:H2SO4HNO3H2CO3H3PO4按分子中是否有氧原子无氧酸如:HCl酸一元酸如:HCl,HNO3按分子电离时生成的H+个数二元酸如:H2SO4H2CO3三元酸如:H3PO4[练习]指出下列各种酸的名称和种类H2SiOHFH3BO3HIHBr[引入]我们已经学过几种常见的酸,掌握的酸的一些性质,通过这些学习中可以看到,酸有一些共同的性质,为什么?[讨论]由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去思考[小结]酸电离时都产生共同的氢离子,因此性质有共同点,但由于酸根不同,所以又有不同点。
[设问]酸有哪些共同的性质,即通性?[小结]1、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变色2、酸能与一些金属反应酸+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Zn+2HCl=ZnCl2+H2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碱性氧化物)2HCl+CuO=CuCl2+H2O4、酸能与某些盐反应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5、酸能与碱反应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设问]是否所有的酸都可以与所有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氢气][板书]酸: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活泼金属[阅读教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讲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
[初中化学]酸的通性PH值教案 人教版
第八章第三节(第一课时)酸的通性PH值教学目的知识;从电离观点使学生了解酸的通性;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学习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一些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学习中和反应,了解它在生产及科研中的应用。
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技能及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本节教学向学生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酸的通性;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的识记和应用。
教学方法复习、归纳和实验相结合。
教学用具仪器:试管、滴管、镊子、培养皿、投影仪。
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镁条、锌粒、铜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盐酸和稀硫酸,那么,盐酸和稀硫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何有这样相似的性质?并写出盐酸、硫酸和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从中发现了什么?思考、讨论,书写电离方程式并回答问题:HCl=H++CL-H2SO4=2H++SO42-HNO3=H++NO3-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激发兴趣,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并从电离议程式进一步探讨酸具有共性的本质。
[讲述] 酸类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
从电离的角度领悟酸具有一些共性的原因。
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并以此认识酸的通性。
[板书] 第三节酸的通性PH值酸的通性1.酸溶液跟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整理笔记,填写实验现象。
色石蕊试液遇酸色酚酞试液遇酸归纳总结酸与指示剂的作用并记忆。
[演示实验] 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倒入1:2稀盐酸,用塑料板条将其隔成四等份,分另放在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四种金属(实验前在投影仪玻璃上写好Mg、Zn、Fe、Cu)字样,再用漏斗分别罩住镁条和锌粒,用火柴燃生成的气体。
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四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分析思考找规律,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Mg+2HCl2=MgCl2+H2↑Zn+2HCl=ZnCl2+H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能力,通过探索实验使学生认识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及其活动性顺序。
初三化学下册《酸的通性》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下册《酸的通性》教学设计初三化学下册《酸的通性》教学设计教案示例:酸的通性教学目标1.了解酸的通性。
2.了解和初步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不能发生。
3.从物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观点出发,了解某种酸的通性和特性。
实验准备药品: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酸的浓度都为10%~20%左右)、紫色石蕊试纸、无色酚酞试液、氧化铜粉末、氧化铁粉末、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仪器:投影仪、培养皿、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教学过程【引言】上几节课我们学过盐酸和稀硫酸能跟酸碱指示剂、某些金属、某些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
这节课我们将探讨酸的共同性质。
【板书】酸的通性【自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酸的分类和酸的命名,了解酸的分类标准和名称的读法。
【板书】HClH2SO4H3PO4HIH2SiO3H2SO3HFH2CO3HBrH2S师:指出哪些酸是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哪些酸是无氧酸、含氧酸,并读出名称。
(学生回答略。
)生:H2SO4和H2SO3怎样读?【讲述】同种元素组成酸时,价态有高有低,所以名称有高、亚、次之分。
今后在高中化学课中将会学到。
【板书】一、酸溶液跟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演示】把稀硫酸、盐酸和稀硝酸分别倒入三只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观察屏幕上所显示溶液的颜色。
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屏幕上的现象。
再取以上三种溶液,倒入另外三只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再观察屏幕上显示溶液的颜色。
【小结】由学生得出结论,然后在书上勾划。
【板书】二、酸溶液跟某些金属的反应【演示】将已除锈的.镁条、锌片、铁片、铜片分别装入四只盛有稀硫酸的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现象。
师:金属跟酸溶液是否都反应现象如何生:不是,铜跟稀硫酸不反应,其他培养皿中都有气泡冒出,但激烈程度不同。
镁跟酸反应最激烈,锌次之,铁较差。
师: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生:生成的是氢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下学期酸的通
性p H值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节酸的通性p H值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酸的分类、命名。
2.酸的通性。
3.金属活动性顺序。
——酸碱度的表示法。
5.碱性氧化物。
6.中和反应的概念。
二.重、难、疑点及其解决办法
1.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溶液的pH值。
2.难点:使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3.疑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酸碱性与酸碱度。
4.解决办法:
(1)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概括出酸的通性,既让学生了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做实验8-19,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进一步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3)通过学生自学第三节有关pH值的内容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第二节的内容。
[板书]:一.酸的分类和命名
[教师活动]:课前准备一些习题,上课时让学生完成下列习题: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Cl、HNO3、H2CO3、H2S、H2SO4、H3PO4
[教师活动]:通过学生写出上述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可按酸的组成情况抓住共性来考虑怎样分类。
酸可以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可分
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或者按电离时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
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最
后从熟悉的含氧酸和无氧酸的名称抽象出酸的命名方法。
[板书]:含氧酸:HNO3、H2CO3、H2SO4、H3PO4(某酸)
无氧酸:HCl、H2S、HI、HBr(氢某酸)
一元酸:HCl、HNO3、HI、HBr
二元酸:H2CO3、H2S、H2SO4
2
三元酸:H3PO4
二.酸的通性
[教师活动]: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即酸的通性。
[板书]: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水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某些盐=新盐+新碱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演示实验]:做实验8-19,铜、银、锌、镁、铁与稀硫酸反应,由实验现象讨论其实质,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不同种金属其化学活泼性
是不同的,由此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看书阅读得出以下两点:
[板书]:(1)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丢失电子的能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丢失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泼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教师活动]:最后强调:“酸+金属=盐+氢气”中:①金属必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②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③金属如果是
铁,则生成亚铁盐。
[板书]:四.pH——酸碱度的表示法
[提问]:如何试验溶液中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
[教师活动]:通过学生的回答,举一些例子说明在生产、科研、生活中,有时只知道溶液是呈酸性或呈碱性还是不够的。
例如,电镀厂的酸液
和人体的胃液都是酸性的,但是两者所起的作用却大不相同。
引
出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进一步引出pH值
和pH值的范围和如何测得溶液的pH值。
最后请学生阅读有关材料,使他们体会测定溶液酸碱度在
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实际意义。
[板书]:pH值的范围:0—14
7
0——————————————14
中性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3
pH值=7时,溶液呈中性。
pH值>7时,溶液呈碱性。
pH值<7时,溶液呈酸性。
测定溶液中pH值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P164页习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