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区

合集下载

社区·第八章 社区居民自治

社区·第八章   社区居民自治

第八章社区居民自治第一节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概念和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构成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自治的定义关于自治有多种不同的定义。

《辞海》解释为:“自治是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民族、团体、地区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旳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

”《百科大词典》解释为:“某一地区人民,在主权国家或宗主国家的授权与监督下,自己订立规章制度,自己组织机关,以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行为。

”上述定义,尽管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即自治是在一定区域的某一社会组织内,其成员或管理机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己内部事务的决定权。

任何国家的自治都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治。

自治组织的自治权,每个国家的宪法或法律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和限制。

如果自治不受限制,就会导致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要素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目的,在于社区居民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利用自己的资源,依法办理属于自己的事务,以促进基层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社区居民自治必须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自治区域、自治组织和自治事权。

(一)自治区域就是实行自治的辖区或范围,一般是经过法定的程序,在国家的领土范围内,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自治活动的范围。

例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把村民自治的活动范围一般局限在建制村范围内;《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城市居民自治一般在一定的居民居住范围内。

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必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否则居民自治将无所依附。

自治区域不仅关系自治组织行使权力的范围,同时也关系地方居民身份的确定,也就是自治组织服务的主体。

10-11第八章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中医药认识与照顾

10-11第八章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中医药认识与照顾

(四)、糖尿病的双向转诊
1、转出: • (1)紧急转诊: • 转诊指征: • 酮症酸中毒 •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 低血糖 • 糖尿病感染 • 糖尿病危重证的处理 • 吸氧、监护、必要处理的前提下救护车转上级医院。
(四)、糖尿病的双向转诊
1、转出: • (2)一般转诊: • 社区医疗机构需要上级医院对病人的病情重新作出诊断即治疗建议。 • 转诊指征: • 症状加重 • 规律用药,随访2次,血糖控制不理想 • 血糖波动大,处理后疗效不明显 • 出现新的靶器官损害 • 出现不良反应,调整药物仍不能改善 • 妊娠与哺乳期妇女 • 2、转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
或缓。
• 治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 肝郁化火证 • 证候: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
黄,脉弦数。
• 治法:疏肝泄热 • 方药: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
• 痰热内扰证 • 证候: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治法:理气化痰,清热泻火。 • 方药:温胆汤加减
汗,月经不调,遗精早泄,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 治法:滋肾养肝 •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 肺脾气虚证 • 证候: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脾气虚症状,舌淡
苔白,脉细弱。
•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 脾虚湿阻证 • 证候:脾气虚症状+四肢困众,困倦多寐,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 心理调节、运动疗法、饮食 • 疗法、音乐疗法、针刺疗法
• 肝气郁结 • 证候: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止,时发时止,情绪低落或(和)
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

社会工作概论第8章课件

社会工作概论第8章课件
包括工作模式、工作原则与介入手 法、社区工作者角色等内容。
(一) 社区工作的模式
美国学者罗斯曼1979年节将美国社区工作的 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社区工作三大模式:
· (一)地方发展模 型 · 认为只要社区内的多数人广泛地
参与决策和社区活动,就能实现社区 的变迁。这一模型注重发掘与培养 地方领导人才,发掘地方资源,强 调民主程度,志愿性的合作,居民 自助与教育,如社区服务中心执行 邻里工作方案,实施于村镇的社区 发展方案、成人教育领域的社区工 作等。
马斯.查墨斯的理论,主张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 将伦敦划分为若干个区,每区设一个志愿委员 会,主持救济分配工作。
· 社区睦邻运动
· 社区理事会和社区基金会
专业化时期
· 1935-1955年联合国在殖民地和第三
世界国家推行社区发展工作,社区工作越
来越走向专业化道路。
·
1962年社区工作在美国获得正式接
第八章 社区工作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社 区· 社区工 作
案例:
钟小姐十分劳累。她的主要工作把 家 无可归的孤儿、犯罪儿童、精神病患者 安置 到那些愿意收养他们的家中,并为那 些家庭颁发证件。此外,钟小姐还要 为某 些儿童(例如受虐待、被忽视的 儿童 ) 寻找接收家庭,为他们 提供暂时的庇护。 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被暂时庇护的 儿童视 不同 情况可以送往儿童福利院或返回自己 的家中。但是,今年对钟小姐和她所在的社
1987年罗斯曼修订了他的“三大模式”,归 类为“社区组织实物”,同时又提出“政 策实务”与“行政实务”,总称为“宏观 实务模式”或“宏观实务观点”。
(二) 社区工作的原则
是指社区工作者在推行工作时,所需遵 守的规则,或者是在判断什么是正确而有 效的社区工作所依据的价值观。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八章 社区、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八章 社区、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一篇 社会学概论第八章 社区、社会组织一、名词解释1.社区(山东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研)相关试题:社区(费迪南多·滕尼斯的定义)(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

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虚拟社区(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研;河北大学2018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答: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

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

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和归属感。

二、简答题1.社区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相关试题:什么是社区?其构成要素有哪些?(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答: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实体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社区具有社会性,其实质是相互关联的一群人,即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群体。

由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群从事共同的社会生活,这就是社区的基础。

没有一定规模的人群,他们之间缺乏基本的联系,就不可能形成社区,因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存在的首要条件。

第八章 社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与管理

第八章 社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与管理
(1)输气管道
(2)分配管道 (3)管道阀门
(4)住宅楼内管道
第八章 社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与管理
2、煤气表、煤气开关和煤气灶 (1)煤气表
是设置在用户家中煤气管道上的煤气用量表和计费表。
(2)煤气开关和煤气灶 煤气开关是设置在用户家中煤气管道的端头,用于开闭煤气。 煤气灶是设置在用户家中灶台上的做饭灶具,由胶管与煤气 开关口相连。 (二)煤气管网的合理布置
(8)因故停水要发布安民告示,说明停水原因,停水时间 和恢复时间,以提醒用户蓄水。
第八章 社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与管理
二、社区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一)社区总排水量的确定 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居民生活污水排水量 居民生活污水排水量大体与生活用水量相同。
2、社区单位和业户经营废物排水量
单位和业户经营废水排放量与经营用水量也大体相同或略低 一些。 3、雨水、雪水排放量 4、其他污水排水量
第八章 社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与管理
(二)供暖设施的合理布置 1、架空式供暖管道的合理布置 2、地下敷设式供暖管道的合理布置 3、锅炉房的合理布置 二、社区供暖设施的管理
(一)供暖设施管理的责任界限
(1)凡属电厂余热供暖的,其供热管线及供热设备设施, 均由电厂负责维修管理,其中居住区内供热交换站及二次供 热管线、用户室内散热设备等,可委托物业管理公司维修管 理。 (2)经营性单位用户,其进户计量表以内的供暖设施由用 户负责;计量表以外的供暖设施由供暖单位负责。
第八章 社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与管理
(二)供暖设施与供暖、用暖管理的内容 1、供暖设施的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供暖管理
3、用暖管理
第八章 社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与管理
第五节 社区道路、邮政电信等设施建设与管理 一、社区道路设施建设与管理 (一)道路设施的建设 1、道路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 (1)要考虑居民出行乖车方便的要求

社会学概论第八章-社区

社会学概论第八章-社区

二、农村社区的特征
1、地域特征: 受自然环境支配作用较大
2、人口特征: 密度低、流动少、同质性
3、经济特征: 农业为主
4、文化特征: 组织程度低、传统规范
5、心理特征: 保守、重人情、较迷信
6、居住特征:较分散、单独院落
三、农村社区的类型
1、按经济活动性质: 农业社区、非农业社区 2、按规模:人口、面积 小村、中等村庄、大村 3、按聚落形态: 团聚状、条状、环状 风水决定的传统农村社区形态 4、按发展水平 初级社区、次级社区
(三)远古城市
四大流域的城市:文明发祥地 1、两河流域:前3000年
城墙、宫殿、庙宇、市场、农田、水利设施、楔形文字 2、尼罗河流域:前3400年
没有围墙的城市:孟斐斯、底比斯 死人城市:陵墓、庙宇众多 3、印度河流域:前3000年达罗城 城墙、街道、排水设施、大型建筑物、象形文字 4、黄河、长江流域:
1、中心商务区:整个城市的中心 ,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 公共交通的中心
2、第二环是过渡区:衰败了的居住区,贫民窟或一些较低档的商业服务 设施基地 。
3、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产业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 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组成
4、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中产阶级,如小商业主、专业人员、管理人员 和政府工作人员等
第三节 集镇社区
一、定义与分类
1、定义 ~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其居民主体
是一批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但在文化传统、组织制度 上又带有更多农村色彩的社区形式。它实际上是农村社区 与城市社区的中介体。 2、分类: 二、特点 人口、经济、组织、文化 三、功能
农村地区中心、城乡连结桥梁与纽带、蓄水池、协调城 乡发展

第八章 社区参与

第八章  社区参与

(五)村民委员会
1、定义: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 、定义: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 村委会 中国农村社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是中国农村社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
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 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八章 社区参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社区参与概述 社区自治与社区参与 中国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社区参与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社区参与概述
一、社区参与的概念
——什么是“参与”? 什么是“参与”
(一)Sherry Arnstein 将参与的本质定义为公民权力 提出参与的含义是亲自参与、 (二)乔•萨托利 提出参与的含义是亲自参与、自发自 愿地参与 认为, Sewell与 (三)Sewell与Coppock 认为,参与是指通过一系列正 规和非正规的机制直接使公众接入决策。 规和非正规的机制直接使公众接入决策。 参与”总结为“ (四)中国学者 王时浩 将“参与”总结为“在一个 事物或一过程中担当一个角色,以一种或多种形式发挥作 事物或一过程中担当一个角色, 用”。
(二)社区自治的内容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自治”主要是指围绕某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自治”
一行政区划而进行的地方自治。 一行政区划而进行的地方自治。 ——中国当代社区可以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 中国当代社区可以分为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三大类。由此,中国新时期的社区自治 城市社区三大类。由此, 与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着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 这两种不同的方式。 这两种不同的方式。
(二)业主委员会
• 又称“物业管理委员会” “物业管理委员会” • 是指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由住宅小区 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

社会学概论第八章 社区

社会学概论第八章 社区

三、城市社区的区位结构
1、何谓区位结构? ecology 与position 社区及其构成系统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2、三种区位模型: (1)同心圆模型:伯吉斯 (2)扇形:霍伊特 (3)多核心模型:哈里斯
商业区
工业区
居民区
同心圆模型
E· 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他以芝加哥为例,试图创立一个城市发展和 W·
2008年中国人口数排行 (按常住人口计算,与右边的国家人口数相当)
1. 广东(1.13亿)pk 德国加乌干达
2. 河南(9900万)vs 墨西哥 3. 山东(9200万)≈ 菲律宾 4. 四川(8700万)pk 越南 5. 江苏(7500万)vs 埃及 6. 河北(6800万)≈ 伊朗 7. 湖南(6700万)pk 法国 8. 安徽(6500万)vs 泰国 9. 湖北(6000万)≈ 英国 10.广西(4900万)pk 缅甸 11.浙江(4700万)vs 南非 12.云南(4400万)≈ 哥伦比亚 13.江西(4300万)pk 坦桑尼亚 14.辽宁(4200万)vs 阿根廷 15.贵州(3900万)≈ 苏丹 16.黑龙江(3800万)pk 波兰 17.陕西(3700万)vs 肯尼亚
四、城市社区的特点
1、人口:密度高、聚集、规模大 2、经济:工商服务业为主,职业众多,组 织结构复杂 3、生活方式:多样化,生活节奏快 4、家庭:规模缩小,职能减少 5、互动:强调角色而淡化情感交往
第五节 城乡关系和我国城市化道路
一、城乡关系 相互依存:
城乡对立与分割:
户籍制度:壁垒森严
四、社区的分类
1、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2、规模:巨大、大、中、小、微型
3、组织形式:整体与局部

第八章 我国社区建设与管理政策法规

第八章    我国社区建设与管理政策法规

第八章我国社区建设与管理政策法规一、居民自治政策法规政策法规:1989年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一)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1、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法定的居民自治组织。

2、居民委员会的性质(1)性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从三个层面理解。

①基层性:以街道(镇)下辖的社区为基础,由社区居民在居住的社区内建立。

②自治性:居民自治的主体是社区内居民,所在社区内居民都有权利参与居民委员会的活动,居民委员会也要广泛发动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③自治性:社区内居民共同办理或管理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

2、居民委员会的任务(1)居民委员会的职能和任务。

职能任务①最重要职能:实行市区居民自治主要任务:自治性事务②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协助政府或其派出机关开展工作根据形势、各地条件,承担其它一些任务两大类: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2)基本任务(6点)。

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②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③调解民间纠纷。

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⑤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⑥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3)其它任务。

①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②管理居民委员会的财产。

③在多民族居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

④监督和教育被剥夺政治权利即社区矫正工作。

居委会构成: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可分设若干居民小组。

(二)居民委员会的选举确保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性质的重要前提: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

1、居民委员会成员的产生(1)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

(2)根据居民意见,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

第八章 社区

第八章 社区
1、社会变迁对社区的影响研究,但社区变迁研究 主要是以新古典经济学观点为基础、以发达的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研究,对不同经济社会体制 下社区变迁问题尚未引起重视; 2、社区运行机制和过程的研究,但更多地是从一 般意义上的社区概念出发的,对社区的运行机制和 互动规律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论提炼; 3、社区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研究,提出了一些社 区的目标功能,但缺乏对这些功能的影响因素的系 统分析以及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研究
社区由于良好的居住环境,被居民亲切地称 为“安全港湾” “绿色社区”、“温馨家 园”。 百步亭社区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组织机构设置效率高,职能分工明确。百步亭 社区首创不设街道办事处而直接接受区政府领导的 社区管理模式,为我国社区管理创新进行了有益的 尝试。 在职能分工方面,社区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居民 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 会按照“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 督”的原则组织居民参与建设和管理,担负议事、 决策职责,实现居民高度自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为适应战时的需 要,在全国普遍开展了战时服务,社会工作由此得 以迅速发展,并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 二战以后,针对新兴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贫困 、疾病、失业、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联合 国1951年通过390D号议案,倡议开展“社区发展 运动”,试图通过开发各种社区资源、发展社区自 助力量、建立社区福利中心等办法,推动有关国家 的社会发展,并为此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由此启 动了世界范围的“社区发展”运动。1952年,联 合国正式成立了“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来推 动社区发展运动。之后联合国在世界各地举行了多 次研讨会,探讨社区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认为:“社区具有一 定的空间地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活共 同体。” 我国台湾学者龙冠海教授认为:“社区是有 地理界限的社会团体,即人们在以特定的 区域内共同生活的组织体系,普通称为地 域团体。” 我国学者费孝通认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 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 一个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

社区第八章社会群体

社区第八章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 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公益事业 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 义。
05 社会群体的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会群体 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将更加注重 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从而催生更多具有特定 兴趣、价值观和需求的社群。
跨界合作与融合
02 社会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原因
共同利益
地域关系
人们因共同利益、共同信仰或共同兴趣而 聚集在一起,形成社会群体。
地域上的接近和相互影响也是社会群体形 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互动
组织关系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形成共同的行为规 范、价值观和目标,从而形成社会群体。
在某些情况下,组织关系也是社会群体形 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工作场所、学 校等组织中形成的群体。
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 进了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群体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也 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群体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群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 为社会提供了各种服务和产品, 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社会群体的发展和壮大,可以 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 荣。
社会群体可以是家庭、组织、社区、 民族、国家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集合 体,它们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 长期的或临时的。
分类
根据形成方式
根据规模和影响
根据组织程度
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初级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血缘、地缘、 情感等自然因素形成的群体,如家庭 、邻里等;次级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 过职业、信仰、利益等社会因素形成 的群体,如组织、社团等。
消极影响
社会群体也可能对个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群体压 力可能会导致个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众心理也可能限 制个人的发展和创新。此外,一些不良的群体行为,如欺凌 、歧视等,也可能对个人造成伤害。

第八章社区居民自治

第八章社区居民自治

第一节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概念和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照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构成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自治的定义: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要素:(一)自治区域:农村社区:建制村范围内。

城市社区:居民居住范围内。

(二)直至组织:农村是村民委员会。

城市是居民委员会。

居民的条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国籍,居住在该区域内的人。

居民既是自治主体,也是自治客体。

(三)自治事权:自治事权是自治的核心。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委办事务,自治事务。

(一)委办事务本来是属于国家的而不是属于自治组织的,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以法律或命令的形式委托自治组织予以把你的事务。

三个特点:(1)委托事务与该地区居民有直接的厉害关系,但在政策上必须由中央或上级政府规定;(2)委托事务的决定权在中央或上级政府,执行权属于地方政府或自治组织;(3)执行委托事务所需经费,自治组织可请求上级政府予以拨付。

(二)自治事务自治组织本身应办的事务,为了维护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自行处理的事务。

六项内容:(1)财产自治: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

(2)财务自治:居民委员会对自己兴办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所取得的利润,除依法纳税外,其他所剩款项可以自由支配。

(3)人事自治: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的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代表选举产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至3人选举产生。

居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

(4)管理自治:凡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并由居民会议监督执行。

第八章社区常用心理评估

第八章社区常用心理评估

第一节 智 力 评 定
一个分测验中的各项目得分相加,称分测验的 粗分(或称原始分)。粗分按手册上相应用表可 转化成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的量表分。分 别将6个言语测验和5个操作测验的量表分相加, 便可得到言语量表分与操作量表分。再将两者 相加,便可得到全量表分。最后,根据相应用 表换算成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由于 测验成绩随年龄变化,各年龄组的智商根据标 准化样本单独计算,查被试者的智商一定要查 相应的年龄组。
第一节 智 力 评 定
10.图形识别 由4个标准图形和90个包 括4种标准图形在内的各种图形组成的分 测验,主要用于测验被试者的视觉分辨 能力、注意力及瞬时记忆能力,同时还 测验手的书写速度及视觉一运动的协调 性、灵活性和精细动作的准确性。
第一节 智 力 评 定
CISA采用离差智商的概念:编制者根据不同分测验的 交流方式组合成言语能力量表和操作能力量表,提出 了能力商(ability qu()tient,AQ)的概念;同时根据因素 分析的结果,把含有相同智力因素的量表组成为A(语 言一理解)、B(数字一逻辑)、C(知觉一组织)和D(注意 一分辨)四种智力因素量表?并提出智力因素商 (intelligence。factor quotient,IFQ)的概念。在相关概 念的基础上,CISA建立了各分测验量表分、能力商、 智力因素商、智商 和百分位等级等各种常模,有助于 评估被试者的智力及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发展的水平 和平衡性。第一节 智 Nhomakorabea 评 定
此外,在WAIS—RC的手册中.还附有各 分测验的粗分转换成年龄量表分的表格。 年龄量表分也是以10为平均数、以3为标 准差的标准分数,但它不是与被试总体 比较,而是按年龄组的成绩分别计算的。 年龄量表分主要用于临床诊断,其意义 与前述用于计算智商的量表分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社 区
第一节 社区概述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第三节 城市化
重点知识: 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构成要素;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特征; 城市化的涵义与动力; 我国的城市化
1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与构成 1.概念:社区是聚居在一 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 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2.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24
2.1978年以后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城市化,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条 件下迅速推进的,城乡之间的壁垒逐渐松动并被打破,特 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小城镇 迅速扩张、人口就地城市化为主的特点。 • (1)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 了以下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 这个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性质,“先进城 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一,表现在大约有 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返城并就 业,高考的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也使得一批农村 学生进入城市;
一是综合性 ;二是社会性 ; 三是区域性 ;四是计划性。
9
推荐文章: 邹国卿:《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0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涵义与动力 1.涵义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 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 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 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 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 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 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角度予以了阐述。
19
• 例如,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 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 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 拿大77%,澳大利亚83% 。更进一步观察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到,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 相继的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就是前 述的从工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50年代前 后,表现为工业和人口的持续的、大规模 的集中,城市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 大,大城市不断增多。
7
(3)分类 • 首先以人口数量为标准可以把城市分为以下几种: 特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大城市,指人口在50-100万的城市;中等城市, 指人口在20-50万的城市;小城市,指人口在20 万以下的城市。 • 其次,按照城市社区的不同职能可以把城市分成 为三大类:以几种职能为主的综合性城市;以某 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以特殊职能为主的城市, 如一些历史文化名城、边境城市等。
二、社区的类型
1、按功能分类: 经济型社区、行政型社区、文化型社区、宗教型社区 2、按规模分类: 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微型社区 3、按形成方式分类: 自然社区、法定社区 4、按综合标准分类 农村社区、城市社区4源自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一.农村社区 1.农村社区的特征 (1)农村社区的生存基础是耕种或直接利用土 地; (2)农村社区的居住和村落特征 (3)生活特征 自给性强;简朴;比较保守;同质性高;生活节 奏的自然化。
18
二、城市化的进程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 带来的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 要素的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市场价格 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 迅速集中。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 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人群集中本身也创造就 业机会。上述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于是,使得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所谓“现代化” 成为同样的一个历史进程。这样,从18世纪中叶 开始,到了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 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 就是说,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8
2、城市社区建设
(1)涵义:社区建设是指政府、社会机构和社区居 民强化社区要素、发展社区组织、增强社区活力、 提高社区居民生活的过程。
(2)起因:
社区建设问题的提出来自于城市社区的本质特征的弱 化和消失。(居民相互关怀、相互认同) 城市社区的非生活共同体的特征。
(3)特征: 社区建设具有四个主要特征:
13
(3)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 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发 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 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 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 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 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14
小结: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化的含义做 出了解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对城市化的 规定其内涵是一致的: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 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 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 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 向农村扩散。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 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 过程。 城市化三大标志: 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5
• 第二,城乡集市贸易的开放和迅速发展, 使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 量城镇暂住人口; • 第三,这个时期开始崛起的乡镇企业也促 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 第四,国家为了还过去城市建设的欠帐, 提高了城市维护和建设费,结束了城市建 设多年徘徊的局面。这个阶段,就人口来 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 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
23
(2)城市化特点 •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a)政 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b)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 纳能力很低。(c)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的制约。(d)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e)城市 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 互封闭的“二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 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 “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 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 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 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 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15
2.城市化的动力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 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 • 农业发展为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 物资生活条件 • 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 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 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16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 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 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 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 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2)城市化的其他动力
11
(1)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 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 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 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 程”。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 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 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 的战略意义。
21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大城市迅速增加; 城市化发展不平衡。
22
三、我国的城市化
1. 1979年以前中国城市化 (1)城市化水平低。 • 众所周知,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 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 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 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这种城市化的 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 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 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 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则由 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 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 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 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2]另据麦迪森计算,从1950年到 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增长2.9%,其中 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 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0
• 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20世纪60年代 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中出现了所谓市郊化 (suburbanization)以及后来的超市郊化 (exurbanization)现象,即大批居民从城市的中 心地迁往城市的郊区地带。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 的中心地带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另一方面,发达 的现代交通工具,也为人们从城市移居到郊区提 供了可能。于是,这一阶段的区域发展模式表现 为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增长停滞,城市周遍区域不 断扩增,卫星城式的居民区发展迅速。于是,以 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 市带”发展较快。
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城乡差别; 城市 的中心作用。
17
城市化的本质
• 本质上是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加快城 市化进程的本质并不是到处出现城市,而是 要使全体国民享受现代城市的一切城市化成 果并实现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文化教育素 质等的转变。即:实现城乡空间的融合发展 -- 产业的融合、就业的融合、环境的融合、 文化的融合、社会保障的融合、制度的融合 等,以期真正实现城市和农村人民群众的共 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