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合集下载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回顾】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强弱影响要素 过程和原理 影响结果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太阳高度大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 纬度 太阳高度角) 的地区, (太阳高度角) 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度地区递减 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穿越路径短、 同纬度地区, 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穿越路径短、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 地形 海拔高度) 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 (海拔高度) 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日照强 高地区太阳辐射越强 度大、时数长 度大、
[课堂训练题] 课堂训练题]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青藏Hale Waihona Puke 区太阳辐射很强而气温却很低!为什么?
中 国 太 阳 能 分 布
解题步骤二:提取信息并依据信息推测判定相关结果 解题步骤二: 提取有效信息 推测判定过程
太阳高度较大
推测判定结果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日照时数长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很强而气温却很低!为什么?
中 国 太 阳 能 分 布
解题步骤三:简洁归纳, 解题步骤三:简洁归纳,规范表达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最高、高原上大气的密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最高、 度小(空气稀薄),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上述原因, ),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 度小(空气稀薄),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上述原因, 使折射、散射和吸收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大 使折射、 减弱、日照时数长,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所以, 减弱、日照时数长,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所以,青藏 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 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很差,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 面辐射的热量;加上高原上风速较大, 面辐射的热量;加上高原上风速较大,更不利于热量的 积累和保持。所以, 积累和保持。所以,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很 低。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温--⼤⽓受热过程(附带⽓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温—⼤⽓受热过程⼀、⼤⽓分层名称对流层平流层⾼层⼤⽓⾼度0—12km12—50km50km以上⽓流状况上升和下沉平流现象天⽓现象飞机航天器1、两个来源地球⼤⽓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近地⾯⼤⽓主要、直接的热源:地⾯辐射。

2、两⼤过程地⾯增温:⼤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射到地⾯,使地⾯增温。

⼤⽓增温:地⾯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传递热量。

3、两⼤作⽤削弱作⽤:⼤⽓层中的⽔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

保温作⽤:C⼤⽓逆辐射对近地⾯⼤⽓热量的补偿作⽤。

特别提醒:任何物体温度最⾼时,其辐射最强。

就某⼀地区⽽⾔,地⽅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时13点时,地⾯温度最⾼,地⾯辐射最强;地⽅时14点时,⼤⽓温度最⾼,⼤⽓辐射(包括⼤⽓逆辐射)最强。

三、⼤⽓受热过程原理的应⽤1、⼤⽓保温作⽤原理的应⽤(1)温室⽓体⼤量排放带来全球⽓温升⾼温室⽓体(CO?、甲烷等)→排放增多→吸收地⾯辐射增多→⽓温升⾼→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些现象:①采⽤塑料⼤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棚内或室内,⽽地⾯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使热量保留在塑料⼤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造烟雾、浇⽔防冻。

秋冬季节,我国北⽅常⽤⼈造烟雾来增强⼤⽓逆辐射,使地⾥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浇⽔可增加空⽓湿度,增强⼤⽓逆辐射;⽔汽凝结释放热量;⽔的⽐热容⼤,浇⽔可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不但能防⽌⼟壤⽔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果的糖分积累等。

2、利⽤⼤⽓削弱作⽤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海拔地区地势⾼→空⽓稀薄→⼤⽓的削弱作⽤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候较为⼲旱→晴天多、阴⾬天⽓少→⼤⽓的削弱作⽤弱→太阳能丰富(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3、昼夜温差⼤⼩的分析主要从⼤⽓的削弱作⽤和保温作⽤去分析。

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返回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返回
(二)大气两种作用的实践应用
返回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返回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分析生产、生活现象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KM
高 层 大 气
50
平 流 层 25
12
对 流 层
返回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 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 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返回
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1.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 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返回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 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 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右图,完成2~3题

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
A 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2)保温作用:C 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点】
4.主要影响 降低 白天气温, 提高 夜间温度,缩小气温日较差。
【点】 (1)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 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 时) 左右。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 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 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高三 地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

高三  地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

逸出太说阳太辐阳射辐能射逸(大量属出气最于辐集 短射太波中 波)阳辐的 辐短射部 射分是地吸可面收见光地波区面辐,长射因此
大气 吸收
8
大射气能(穿主透要大指气到CO达2)地只面能而吸不收是长直波接,被大故大辐气太气射逆阳吸辐收
6
大气吸收
24吸散紫 外 区收射地面反可 见 光 区射 地面吸收
返回地面
红 (大气大逆气辐的射削)弱作用: 反射 吸收 散射
逆温造成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使大量烟尘水汽凝 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部,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甚至 造成严重大气污染。
平流雾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 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 高度关注。右图是气温垂直分布 的4种情形。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 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原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
大气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主要特点
存在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原因
太阳紫外线和 宇宙射线作用
辐射能力(J/cm2•min•μm])
大气的受热过程:
12 10
大气反射
外 区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0 0.2 0.4 0.75 1.0
2.0
大云气层的越保厚3.温云0 波作量长用越/:大μm大,气大逆气辐逆射辐射越强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分布示意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a选择性 吸收 、散射和b 反射 。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受热的程度与气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是用来描述大气中分
子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球时,大气层吸收部分辐射并
转化为热能,使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增加,从而提高了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

辐射是指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到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上,使其分子内的
能量增加。

辐射的能量传递主要通过光子的传播完成。

不同波长的光子能
量不同,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而红外线则具有较低的能量。

当太阳辐
射到达大气层时,紫外线的一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其余部分则可以穿透大
气层,照射到地球表面。

太阳光照射到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上时,能量被
吸收并转化为热能,使大气层温度升高。

传导是指能量通过分子之间的直接碰撞传递。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之间
存在着碰撞和相互作用,热能可以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使得温度在
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分布。

传导是大气中温度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传
导作用,热能可从地表传递到大气层,使得大气层中的气温升高。

对流是指由于热的差异导致气体的运动而产生的传热现象。

当大气中
的一部分受热后,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密度降低,从而产生上升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被冷却的气体密度增加,从而产生下降运动。

这种上升
和下降运动形成了大气中的对流循环。

对流运动通过空气的运动将热能从
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从而使得大气层中的气温分布趋于均衡。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02
03
辐射转换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微粒 通过吸收和发射辐射能, 实现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对流转换
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 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运 动,形成对流,使热量得 以在大气中传递。
潜热转换
水汽在大气中凝结或凝华 时释放潜热,对大气温度 产生影响。
大气温度分布与变化
垂直分布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但由于逆温等现象的 存在,实际温度分布并非 简单的递减。
实验设计和操作
控制实验
在室内模拟大气环境,通过控制 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观察 不同因素对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的影响。
对比实验
选择不同地点和时间进行观测实 验,比较不同条件下大气受热过
程和气温的差异。
数据分析实验
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 视化处理,揭示大气受热过程和
气温的变化规律。
数据分析和结论
大气环流与气候变化
地球系统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探讨大气环流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响 应,以及气候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发展更完善的地球系统模型,综合考虑大 气、海洋、陆地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提 高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认识。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数据观测与验证
提高对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的 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以验证 和改进气候模型的预测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探讨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的影响因素 及其作用机制,为气候变化研究和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06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的研 究前沿与挑战
研究前沿
气候变化机制与预测
大气辐射传输过程
深入研究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变化的内在 机制,提高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能力。
精确模拟和观测大气中的辐射传输过程, 揭示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对大气受热的影 响。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补充思考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
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
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
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
2.两大作用 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a选择性_吸__收__、散射和b_反__射__。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_太__阳__辐__射__ 的能量。
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参与的物质
主要作用
典例
对流层大气中 水汽和二氧化碳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
的水汽和二氧 吸收_红___外__线, 度的增加而上升,地
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 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
C 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考点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大过程 (1) 地 面 的 增 温 : 大 部 分 太 阳 辐 射 透 过 大 气 射 到 地 面 , 使 __地__面___增温。 (2) 大 气 的 增 温 : 主 要 以 _地__面__辐__射__ 的 形 式 向 大 气 传 递 热 量。
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 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
平均__正__午__太__阳__高__度____不同。 (2)_下__垫__面__因素:下垫面状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06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圈分层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均厚度12km,低纬度为17 km~18 km;中纬度为10 km~12 km;高纬度为8 km~9 km。

2.平流层:存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3.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一般,云层越厚,云雾水汽越多,烟雾、雾霾越多,大气的削弱作用越强,同时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的保温作用越强。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保温作用的因素:天气、大气洁净度、空气的湿度等。

4.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4)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和下垫面性质等方面来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完整版)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完整版)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典例探究】例1(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例2(2016·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考点透析】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图所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

(4)烟雾防冻。

(5)温室大棚。

(6)果园铺沙石。

3.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全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4.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天气和气候状况等角度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锦囊妙计,战胜自我】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4)平原与高原: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
2
3
4
5
6
7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 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二、大气垂直分层 三、气温和等温线
8
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地 面 削弱作用、 水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垂直分层、气温、逆温、等温线 2、热力环流: 气压、等压面、垂直气流、等压线、风、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风向、风力、“三力” 3、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北移动 4、季风环流: 季节性高低压中心、冬夏季风
22
微专题:气温
1、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 2、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 3、等温线图图的判读。 4、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

间 气温的年较差 变
气 温
化 气温的年际变化

时 空
空 气温的垂直分布
分间
布变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逆温形成、影响

气温的水平分布
(根本热源)(直接热源)
拓展: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 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 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主要 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一直没 有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最低。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如下:
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具体的过程为:
(1)太阳暖大地。

太阳射向地球的短波辐射,经过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大部分到达了地面,地面吸收后升温。

(2)大地暖大气。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稳后,以长波辐射将能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同时近地面大气以对流、传导的方式,逐层向上传播热量,温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稳后,小部分射向宇宙,即大气辐射。

另外大部分射回地面,为地面增温,即大气逆辐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大气的受热原理如下: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回答⑴~⑶ 题
⑴上图曲线中( D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⑵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C )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⑶近五十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B)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B. 6月5日 D. 6月20日
晴朗 多云
B. 大兴安岭 D. 帕米尔高原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⑴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 波辐射使大气能量增加;因此,地面是近地 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⑵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上界
自然地理(8)
大气的受热力过程和气温
1、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性质。 2、掌握逆温形成的条件及应用。 3、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
大地暖大气
1、太阳辐射:
⑴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⑵太阳辐射由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三部分组成。 ⑶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可见光部分 ⑷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2)60°N与60°S相比较,平均气温年较差 60°N 地区更大,原因 是 60°N处大部分为大陆,热容量(比热)小,温度变化大,而60°S处全部为海洋,温 。
度变化小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5)天气:同样条件下,白天晴,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较高;阴雨天时,白 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低 。 (6)大气运动: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更低的原因 之一是北方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强。秋冬季节, 一场北风一场寒。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冷 锋过境后,气温下降。
(2)大气环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3)天气: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10分) (4)下垫面:该地植被覆盖度较低,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 (5)地形: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 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 气传递使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 深且狭长, (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 气对流弱,热量不易散失,造成夏季炎热。 热量不易散发。
大气受热过程
简 单 形式
全球性表现 三 圈 环 流
热 力 环 流
大 气 运 动
天 气 系 统
气旋系统
锋面系统
季 风 环 流
长/短波 1、概念: 辐射、
2、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地面 是 大气 主要的直接热源
削弱作用 大气
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地 面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 3环节2作用 2、过程: 要直接的热源
举例说明 影响气温的因 素有哪些??
(1)纬度位置: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获 得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使气温从较低 纬度向较高纬度逐渐递减。 (2)海陆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 (夏季),陆地升温较快,温度较高,海洋升温 较慢,温度较低;夜晚(冬季),陆地降温较快, 温度较低,海洋降温较慢,温度较高。
(3)地形: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盆地夏季热 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阳坡得到太阳辐射多, 气温高;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往往比迎风 坡同海拔高度气温高;冬季,我国四川盆地因 北部秦岭、大巴山的阻挡而温度较高。青藏高 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效应较 差,所以气温较低。 (4)洋流:暖流对沿岸有增温的作用,寒流对 沿岸有降温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12~13题。
由于太阳辐射引起逆温的生消过程。
12.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13.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总结:影响某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纬度、天气、地势、 日照时间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物体辐射定律:物体温度愈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 愈短(称为短波辐射);温度愈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 长愈长(称为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对流层中的CO2、H2O主要吸收红外线长 波辐射,所以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 而增温,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却很少。因 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大气和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太阳辐射 100% 太阳常数 8.24J/cm2∙min
散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19% 大 气
反射
地面吸收47%
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_ 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 吸收 红外线 _________ (有选择性) 可见光 吸收得很少 对能量最强的_________
思考:降水的形成条件? 凝结核(杂质)
空气的上升运动(降温)
前提: 空中有云(水汽) 人工降雨 一般措施: 播撒干冰(降温)
播撒碘化银(凝结核)
人类活动影响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燃烧矿物燃料→CO2增加→“温室效应”
制冷工业发展→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O3层, 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
例1:读“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图(部分)”,回答1~3题。
1000
3
6
9
12
温度℃
(1)当 r1 > R时, TS>T 开始出现逆温现象,空气无垂直对流,大气层结稳定。 (2)当 r2 ≤ R 时, TS≤T 逆温现象消失,温差越大,对流越旺盛。
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 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 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 树开花早。下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D
4.据气象专家分析,冻雨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 降水现象,往往与冷锋天气有着密切联系,结合图分析 下列四幅“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容易形 成冻雨的是

, 。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件, 这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地形原因:商业居民区地处洼地,不利于气流扩散、自净,加剧了 污染; 气象原因:下冷上热,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加重 了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工厂排放煤烟、粉尘,空气污染。
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运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 相交的锋面. 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 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 , 便形成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 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 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 劣性天气。
例1. (2004全国卷I)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 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 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 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
1.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D
2.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小结
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
使白天的 气温降低 使晚上的 气温升高
缩小了气 温日较差
地球适宜人类居住
生活中的地理: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 失多,所以气温很低,易出现霜冻。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C
D
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 而融化成为低于0°C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 低于O°C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 成冻雨现象。读下图,回答5~6题。
3.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A
A.①处 B.② C.③处 D.④处 4.当某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该地区 A.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 B.正值春秋季节 C.上空有逆温现象存 D.地下潜水迅速上升
D
D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 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 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 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 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 出现逆温现象。
山坡冷气流向山底滑落,导致空气上热下冷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 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千米/时。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D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①空气密度小 电离层利于 高层 ②气温先降后升 无线通讯 大气 ③80-500千米有电离层
B: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高 而增高 ②气流:以平流为主 ③天气:晴朗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0.6℃/100m) ②气流: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高空飞行 天然屏障 (臭氧)
A:
最密切
散射
蓝 、____ 紫 色光最易被散射。 波长较短的____
(有选择性)
反射
云层 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反射作用明显。 ______
(无选择性)
有趣的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3、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 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 大气的削弱作用强
例2:读图,回答:4~5题。
4.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与图 中哪些辐射或作用有关 A.① C.③ B.② D.④ (
B)
例2:读图,回答:4~5题。
5.地球表面的温差比月球表面的温差小得多,与图中 哪些辐射或作用有关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
D)
考点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C
城市逆温: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热岛效应,而形成的逆温现象
郊区
郊区
3.逆温的影响 (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 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 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 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 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 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 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 颠簸。
读某地近地面多年平均热量收支状况图分析回答:
(1)阴影①反映近地面空气热量 盈余 (盈余/亏损) 所以此段时间气温呈 上升 趋势。 (2)曲线A表明了 热量收入 年内的变化,这种变化与 太阳辐射 的年变化基本一致。
读某地近地面多年平均热量收入状况图分析回答:
(3)曲线B表明了 热量支出 年内的变化,这种变化与 地面辐射 的年变化基本一致。 (4)该地位于 北 半球。最高气温可能出现在 7月底或8月初 。
逆温现象
一、定义:
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 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象),这就 是逆温现象。 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 降的温度低于0.6 ℃,也属逆温现象。
二、逆温形成的条件: 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S
高度m
R
2000
r1
r2
考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
气体成分
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体积分数
78% 21% 很少
干 N2 洁 O2
O3
水汽
空 气 CO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含量少,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很少
因时因地 而异
固体杂质
充足的水汽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1、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其他因素(气象影响最大)
大气和地面的 反射34
太阳辐射 100
射向宇宙空间 60
射向宇宙空间 6 大气上界
大气
114 大气吸收
射向地面 106 地面吸收47
地面辐射 120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暖大地”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3.有关图示大气层正确的叙述是
D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50℃左右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
1、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