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使用升、毫升等度量单位测量容积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出示两个容器,让学生猜猜哪个容器的容积更大。
之后教师测量两个容器的容积并对比,引入体积的概念。
2.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到体积是指物体内部所占的空间大小,是用来度量空间大小的。
3.演示教师现在用不同形状的容器出示,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容器的容积,并让学生自己测量以验证答案。
4.练习教师向学生提供几个不同形状的容器,要求学生测量其容积,并计算其容量的数值,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巩固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对所遇到的困惑进行提问。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根据学生上机实践表现,集中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适当的辅导。
2.教师可对学生学习笔记以及课堂提问的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建议1.在实际操作上,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测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2.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度量单位,了解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在本节课之前让学生再次复习计量单位换算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教案教案八、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篇1知识技能: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感觉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归纳法。
学法:实验法,交流探索法。
教学准备:水槽、量筒、水、不规则石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那么不规则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
二、自学指导:为了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石头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
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三、精讲点拨: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
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四、当堂训练:1、第4题: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
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六、作业布置:练一练1——3题板书设计:有趣的测量“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测量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知识,对测量工具和单位换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测量方法不够熟悉,对单位换算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单位换算的应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实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如一个房间,询问学生:“我们如何知道这个房间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如米、厘米、千克等。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教室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水果的重量是200克,换算成千克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word教案
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动手测量
水面高、底面长、宽分别是多少?
(老师测量的让学生量出来)
学生口算出水面升高了12cm.
生:底面积乘高是石块的体积。
并且列式计算
学生可以做实验,也可以由老师做,学生观察,并说如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的第二种方法。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引志学生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有趣的测量
课题
有趣的测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况,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操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操索过程中,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
教学重点
操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量杯、石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放入石块前,容嚣里的水是满的,放入石堠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西湖里,有多少这亳升,就是石块的体积。
通过两个实验,使学生明白把不规则的石块体积转化成了测量计算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只一种,让学生运用在操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
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小实验:测量石块的体积:小面高:30cm
底面长:20cm、宽10cm、高18cm30-18=12cm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况,引入新知
1、出示石块
问: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极书课题。
2、以小组为单位,先制高测量方案,再实实实际测量,能直接用公式吗?
不能怎么办?
三、进行实验
1、将石块取入盛有一高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测量出容器的底面长、宽和小面高分别是多少/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的使用方法。
2.能够用所学测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3.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单位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方法。
2.长度单位的换算。
3.质量单位的换算。
4.时间单位的换算。
2. 教学方法1.布置个人或小组作业,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2.配合示范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运用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常见测量工具,让学生能够知道这些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学习新知识(1)单位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方法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最基本的测量单位——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基本单位。
长度有多种单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米(m)。
质量也有多种单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克(g)。
时间也有多种单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秒(s)。
当我们测量任何物品时,我们需要确定带有这些单位的对应数值。
(2)长度单位的换算我们所熟知的长度单位是米(m),然而,有很多情况下,米不太实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它的分数或常见倍数。
•1 公里 = 1000 米•1 毫米 = 0.001 米•1 厘米 = 0.01 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购物袋的大小、电视机和书橱的尺寸等。
所以,请你接下来为我们展示一些你家里的物品经过测量之后所得的计量单位。
并且,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它们相当于多少米。
(3)质量单位的换算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来测量质量。
•1 千克 = 1000 克•1 毫克 = 0.001 克•1 克 = 1 毫升让我们假设孩子们每天一份食物需要25克的蛋白质,那么我们需要使用多少克的蛋白质来满足其所需。
(4)时间单位的换算最后一个单位是时间。
通常,我们使用秒作为标准单位,但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单位来测量时间。
•1 分钟 = 60 秒•1 小时 = 3600 秒那么,让我们接下来用小时作为单位算算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少时间?3. 巩固练习分小组将学生按照一定的题目难度来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配合讨论并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学生的难度。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能够运用测量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和体积。
举例解释:
-通过对比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如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过程中,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对直线、曲线以及简单几何图形进行测量。
-通过实例,如测量课桌的面积和教室的空间体积,让学生学会将测量数据应用于计算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有趣的测量》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本节课内容包括: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回顾已学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2.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如水杯法、排沙法等。
3.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计算其面积和体积。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有趣的测量》这一课后,我深感测量教学的重要性。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如何将抽象的测量概念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实际操作,是教学中的关键。我发现,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们对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授课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积极探索水杯法、排沙法等测量技巧,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单位换算和读取测量数据时存在困难,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2.能够熟练使用厘米尺、计时器等测量工具;3.能够合理地估算长度和时间;4.提高解决测量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计量单位的转换;2.测量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长度和时间的估算;2.复杂问题的测量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测量题目,引起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小明用30秒钟走过150米的距离,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大象的身高有多高?2. 计量单位的转换(25分钟)1.线上教学时,老师可通过PPT讲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线下教学时,可通过黑板、白板等展示。
从小班时学过的长、宽、高开始,到四年级学习的面积和体积,再到本学期学习的长度单位的转化,知识点层层递进。
2.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计量单位转换题目,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3. 测量工具的使用(30分钟)1.让学生熟悉常见测量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使用方法,如:厘米尺、卷尺、计时器、天平等。
2.让学生自己手持测量工具,去实地测量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4. 长度和时间的估算(20分钟)1.让学生通过图形、场景等方式,估算物体的长度和面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估算能力。
2.让学生通过情境,估算事件的时间长度,如:一场电影的时间长度、一次长途旅行的用时等,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估算能力。
5. 综合运用(30分钟)1.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复杂的测量问题。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计量单位转换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巩固;2.布置一些测量工具使用的题目,让学生熟悉操作方法;3.布置一些测量估算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感性认识和估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测量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有趣的测量》(教案)-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的基本知识,掌握测量的方法及应用;2.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量杯、秤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体积和质量的测量;3.培养学生观察、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使用尺子、量杯、秤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体积和质量的测量;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地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2.能够将测量结果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解释。
教学过程:一、通过实际观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教师放置一个小木盒子在讲台上,让学生来测量它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引导学生发现用什么工具可以测量它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请学生拿出所需要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学生将各自的测量结果报告给教师,教师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并让学生比较一下测量结果的大小关系。
二、学习测量单位。
1.通过比较学生测量出的数据,引导学生认识长度、体积和质量的单位:米、分米、厘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升、毫升、千克和克。
2.教师通过几个小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单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三、学习测量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尺子、量杯、秤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演示。
2.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测量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四、练习测量。
1.教师设计一些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完成。
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宽和高;2.学生完成测量任务后,将测量结果汇报给全班。
五、实践应用。
1.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例如:(1)某学生家用的水壶每次可以装3升水,现在需要装15升饮用水,请问他应该用多少次水壶?(2)小明买了一块木头,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30厘米、25厘米,请问它的体积是多少?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把自己的解答报告给全班。
六、总结归纳。
1.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测量时遇到了哪些困难?(2)使用测量工具时要注意哪些问题?(3)在应用中,如何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2.教师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测量知识。
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有趣的测量
5有趣的测量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有趣的测量。
(教材第4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长方体容器,水,不规则石头,烧杯,量杯,水槽,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物体并不是正方体或长方体,如:苹果、乒乓球、鸡蛋等等。
那像这样的物体还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应该怎样求呢?二、学习新课1.测量石块的体积。
如下图,要测量石块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1)液面升高法。
淘气是这样测量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单位:cm)(出示教材第46页淘气的测量方法)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
组织全班交流,整理汇报结果。
①操作过程。
先在长方体水槽里放上合适的水,测量出长方体水槽的长、宽,及水面的高度;然后把石块沉入长方体水槽里,此时水面上升,测量出这时水面的高度。
②计算方法。
算出放入石块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再减去放入石块前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即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教师归纳:淘气这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叫作液面升高法。
液面升高法概述:先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装入一定量的水,测量放入石块前水面的高度,再把石块沉入水中,再次测量水面的高度,算出水面升高了多少厘米。
因为石块占据一定的空间,使水面上升,所以石块的体积就是升高部分的水的体积。
现在,按照上述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组织交流测量结果,说一说,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归纳:用液面升高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一定要保证让不规则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且水没有溢出,这样水面升高部分水的体积才相当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测量的结果表示出来呢?引导学生回答:V物体=V水上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 有趣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设计了多种测量活动,如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以及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尺子、卷尺、量筒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对于一些基本的测量工具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面积、体积,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快速地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卷尺、量筒、实物等。
2.学具:学生自带尺子、卷尺、量筒等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测量现象?”引发学生对测量知识的回忆。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测量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如尺子、卷尺用于测量长度,量筒用于测量体积等。
同时,教师解释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学习厘米、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2. 面积的测量:学习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尺子、面积计等工具进行面积测量。
3. 体积的测量:学习立方厘米、立方米等体积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尺子、量筒等工具进行体积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单位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单位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难点:理解不同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卷尺、面积计、量筒等测量工具。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2. 长度测量:讲解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示例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的其他物品长度,并进行记录。
3. 面积测量:讲解如何使用尺子、面积计等工具进行面积测量,示例测量桌子的面积,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的其他物品面积,并进行记录。
4. 体积测量:讲解如何使用尺子、量筒等工具进行体积测量,示例测量垃圾桶的体积,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的其他物品体积,并进行记录。
5. 测量结果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全班同学,大家互相评价、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测量:尺子、卷尺面积测量:尺子、面积计体积测量:尺子、量筒七、作业设计(1)桌子:长度、面积、体积(2)椅子:长度、面积、体积(3)黑板:长度、面积、体积2. 答案:(1)桌子:长度(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2)椅子:长度(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3)黑板:长度(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测量,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 4.5有趣的测量这一章节。
我们将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来学习如何使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够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测量工具的使用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测量,我已经准备好了刻度尺、卷尺、米尺等测量工具,以及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书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我会让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使用刻度尺和卷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在测量过程中,我会提醒同学们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比如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换算的方法,并让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让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些测量题目,并相互测量和交换答案,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测量方法:正确放置、读数单位换算:厘米→米、米→厘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刻度尺测量你的铅笔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用卷尺测量你的房间长度,并记录下来。
3. 设计一道长度测量的题目,并让同学进行测量。
答案:1. 铅笔长度:厘米2. 房间长度:米3. 设计的题目答案:长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实践测量中,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锻炼了自己的测量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设计更多的测量题目,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自己的测量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测量的方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 有趣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知识,但对一些特殊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可能还不熟悉。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
2.难点:特殊情况下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测量工具(尺子、卷尺、量筒等),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测量房屋、厨师测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测量场景?测量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测量过程,注意测量准确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给定的长度、面积、体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第5课时有趣的测量教材第46~47页内容。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操作,探究活动掌握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师:谁能说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生: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师出示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 dm,宽是3.5 dm,高是6 dm,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二、探究新知1.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出示教材第46页上面的问题,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师:前面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规则图形,它们的长、宽、高都可以通过测量得出。
可以直接利用体积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
那么你们能找出一个计算这个石块的体积公式吗?生活中像这样的物体很多,我们称为不规则物体,生活中还有哪些像石块这样的不规则物体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我们怎样来求这样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2.探究方法:教师出示课件第46页问题二或问题三,师引导学生看懂这两幅图,再与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排水法)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块沉入水中,再量出水面上升后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多少。
方案二:(溢水法)将石块放人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测量石块的体积时,如果水没有没过这个石块,那么升高了的水的体积或是溢出的水的体积等于这个石块的体积吗?师强调指出:(1)水一定要没过石块;(2)在实验中要想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除了计算要准确外,还要注意我们可以多做几次实验求出几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3.交流汇报。
通过实验,各小组通过收集的数据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1)排水法师:石块的体积是哪一部分水的体积?这一部分水的体积如何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升高了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只要先求出水面升高了多少,再乘底面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课时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课时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如何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量尺、卷尺和电子秤;2.能够掌握用重量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3.能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且使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测量;4.能够理解并且简单应用长、宽、高等测量公式。
教学重点1.了解测量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多种单位进行测量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3.掌握长、宽、高等测量公式的使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1.了解简单测量工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2.重量的比较测量;3.长、宽、高等测量公式的应用;4.应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简单测量工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教师简单介绍量尺、卷尺和电子秤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第二步:重量的比较测量教师让学生通过比较重量进行测量实验,例如:比较几个水果的重量,比较不同书包的重量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掌握重量的比较方法。
第三步:长、宽、高等测量公式的应用教师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测量公式的应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建造大楼”游戏。
教师准备木块,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楼房。
学生需要量出每个木块的长宽高,计算出每个木块的体积,以便更好地搭建大楼。
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测量公式的具体运用。
第四步:应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师手里有几个物品,例如:书、水杯、铅笔盒等等。
让学生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使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测量。
例如:使用量尺、卷尺和电子秤分别测量物品的长、宽、高、重量。
教学总结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应该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掌握测量公式的应用,了解不同单位的测量方法,提高环节认识水平。
同时,让学生知道测量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5课时 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5课时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5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物体体积的测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探索体积测量的有趣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体积和容积的定义,熟练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掌握多种测量体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实践探究的热情。
教学难点1. 体积单位换算中的精确计算。
2.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3.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水、沙等)。
2. 学具:学生自备一些不规则物体,如石头、玩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体积的存在和意义。
2. 新授:详细讲解体积和容积的定义,演示体积单位间的换算,介绍不同的体积测量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体积测量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体积测量方法的理解。
4.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体积单位换算和体积测量的题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体积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体积的定义、单位换算、测量方法等核心内容进行,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旨在为下一课时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
---本教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等要素进行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体积测量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4单元第5课时 有趣的测量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4单元第5课时有趣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的概念,能够使用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进行换算;2.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长度的概念。
2. 长度单位的换算1.米、分米和厘米的概念;2.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3.练习题。
3. 测量长度1.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2.使用杆秤进行质量测量;3.练习题。
4.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2.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3.测量长度和质量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给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观察;2.讨论法:通过问题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工具进行测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观察。
2. 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1.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讲解米、分米和厘米的概念;2.指导学生掌握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3.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自行完成。
3. 测量长度1.教师向学生展示尺子的使用方法;2.让学生亲自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3.教师向学生展示杆秤的使用方法;4.让学生亲自使用杆秤进行质量测量。
4. 实际问题解决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2.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方法;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展示解决方案;4.教师点评。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和测量长度和质量的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到一些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和测量长度和质量的方法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巩固和提高。
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很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表达方面还存在不够准确的问题,需要加强课堂口语表达的练习。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5节 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5节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来探究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学会如何减少误差。
3. 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内容1. 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2.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3. 误差的认识与减少误差的方法4. 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2.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3. 误差的认识与减少误差的方法难点1. 误差的认识与减少误差的方法2. 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教学PPT2. 学具:直尺、卷尺、练习本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一个简单的测量游戏,引起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吗?如何解决?新课导入1. 讲解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展示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
2. 引导学生认识误差,并探讨如何减少误差。
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体验测量的过程。
2.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何处理误差。
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经验,讨论如何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2. 提醒学生要注意测量中的误差,并学会如何减少误差。
板书设计1. 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2.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3. 误差的认识与减少误差的方法4. 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5 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5 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量”的第五课时,主要内容为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进行换算,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换算,并准确地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何放置尺子、如何读取尺子上的刻度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测量工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尺子、卷尺、测量工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测量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换算的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通过实践来巩固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4. 讲解: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巧。
5.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通过实践来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
6.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测量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列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正确的测量方法的步骤。
通过图示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换算和测量的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长度单位换算题目。
2. 完成练习册上的测量题目。
3. 进行家庭测量活动,记录测量结果,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有趣的测量
教材第46~47页内容。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操作,探究活动掌握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师:谁能说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生: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
师出示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 dm,宽是3.5 dm,高是6 dm,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二、探究新知
1.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出示教材第46页上面的问题,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师:前面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规则图形,它们的长、宽、高都可以通
过测量得出。
可以直接利用体积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
那么你们能找出一个计算这个石块的体积公式吗?生活中像这样的物体很多,我们称为不规则物体,生活中还有哪些像石块这样的不规则物体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我们怎样来求这样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
2.探究方法:
教师出示课件第46页问题二或问题三,师引导学生看懂这两幅图,再与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排水法)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块沉入水中,再量出水面上升后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多少。
方案二:(溢水法)将石块放人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测量石块的体积时,如果水没有没过这个石块,那么升高了的水的体积或是溢出的水的体积等于这个石块的体积吗?
师强调指出:
(1)水一定要没过石块;
(2)在实验中要想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除了计算要准确外,还要注意我们可以多做几次实验求出几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3.交流汇报。
通过实验,各小组通过收集的数据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1)排水法
师:石块的体积是哪一部分水的体积?这一部分水的体积如何求?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升高了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只要先求出水面升高了多少,再乘底面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2)溢水法:
问题:溢出来的水的体积和石块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溢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3)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的?
引导:我们是直接测量石块本身吗?如果不是,测的是什么?
生:测的是溢出来的水的体积。
师明确:测量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时,我们利用水的高度变化将它转化成可以测量的水的体积。
三、应用练习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1题。
师引导学生看图,两个量筒内水的高度不一样,为什么第二个量筒的水面上升了?
生:因为里面放进一块石头。
师:如何求出石块的体积呢?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练习
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