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

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与报道的学科,其中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是新闻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运用恰当的语言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新闻报道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并分析它们对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新闻语言的特点新闻语言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的特定语言形式。
相比于日常用语,新闻语言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明。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传递事实,因此新闻语言必须准确无误,避免产生歧义。
同时,考虑到读者时间的限制,新闻报道通常力求简明扼要,尽可能用简短精练的语句来表达观点和情节。
其次,新闻语言注重客观中立。
新闻报道应当做到客观公正,不带个人立场或评价。
新闻语言应避免使用主观性强的词汇和情感色彩过重的修辞手法,以确保读者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清晰的认知。
最后,新闻语言追求权威性和规范性。
新闻报道往往需要依赖专业知识和权威来源,因此新闻语言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同时,新闻语言也需要符合规范性,遵循语法、词义和用词搭配等规范。
二、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除了新闻语言,新闻写作风格也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新闻写作风格要求简练、直接。
新闻报道通常遵循“倒金字塔”式写作结构,即先阐述最重要的信息,后面逐渐展开。
这种写作风格在第一段重点突出,信息直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读完第一段后即可了解到新闻的要点。
同时,新闻写作风格要求通俗易懂。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还要能够被广大读者所理解。
因此,新闻写作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大量的行业背景知识,以确保报道在面向普通读者时也能表达得通畅。
另外,新闻写作风格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图像性。
为了增加报道的生动感和视觉效果,新闻报道中常使用具体的描写、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
这种写作风格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得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
三、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的影响新闻语言和写作风格对于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文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技巧

(公文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技巧《新闻评论写作》★重点归纳★第壹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1.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壹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2.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和调查方案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俩种基本体裁。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3.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伤口鼓舞人。
4.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议论说理,直接发表意见的主体。
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不同于壹般的议论文。
5.新闻评论的特点:(1)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2。
强烈的时效性)(2)政治性(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2。
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3)群众性(1。
面向广大受众2。
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和评论工作)6.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引导作用监督作用表态作用深化作用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1.明确了选题和立论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走全面认识搞好选题和立论于评论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具体表当下: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壹般包括俩个步骤,壹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
其次,就是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壹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
2.论题从那是来?其壹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布暑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次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3.立论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4.选题和立论的前提(1)调查研究──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对选题立论的重要意义,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实际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解群众的思想,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新鲜素材。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一、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1、作为议论文语言特点:以概念和判断为主。
在词汇选择上,尽可能使用确定性的概念,而少用形容词或转喻性的词汇。
因为新闻评论主要靠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方法。
冗余信息理论2、作为新闻文本的语言特点;讲求表达的效率。
字词不能生僻;句子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成,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伤口。
新闻评论采用的是逻辑方法,将概念、判断、推理,讲论点、论据‘论证。
杂文思维方式一般为联想,联想是一种形象思维。
二、语言风格情感化和理智化。
在一定程度上,评论的情感性与形象性可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但在意见传播的伦理上和效果上都是值得警惕的。
1、理性化的语言应该处于全文论证的主线上,情感化的语言则应处于“支线”上,不应“喧宾夺主”。
如果相反,确实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 一篇评论中充满理性的语言,也许会给读者“干枯”的感觉,也增加了阅读的“费力程度”。
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加入这些语言?参考答案:可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增加读者的亲切感。
但不应该过度,尤其是不应该“以文害意”,削弱表达的准确性。
一、平易近人深入浅出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
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就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就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2.要了解读者了解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在说理方式上才能有针对性,适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
评论作者要时刻想着读者,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论述方式,照顾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把评论所讲的道理同他们所熟悉的事和他们的切身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写出的评论才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新闻评论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它的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时事热点或新闻事件进行评述和解读的文章。
在撰写新闻评论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新闻事实:新闻评论的基础是新闻事实,它是评述和解读的对象。
在选择新闻事实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热点事件或新闻,以便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2. 观点和立场:新闻评论的核心是观点和立场。
作者需要在评述和解读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对事件或新闻进行价值判断和态度表达。
3. 论证和论据:新闻评论需要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和论据。
在论证时,需要采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论据时,需要引用真实、可信、有说服力的材料和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4. 语言和文风: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需要简练、准确、流畅。
在表达时,需要采用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语言风格,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和理解。
5. 读者和受众:新闻评论的读者和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撰写新闻评论时,需要关注读者的需求和心理,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和理解。
总之,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时事热点或新闻事件进行评述和解读的文章,需要关注新闻事实、观点和立场、论证和论据、语言和文风、读者和受众等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只有将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撰写出一篇好的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文采和文风

朴素精炼,要言不烦
• 1. 道理要讲得实在 • 2. 篇幅长短适度 • 3. 语言规范,字斟句酌 示例:《请注意“人均”• • • 平易近人,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爱憎分明 入情入理,情理交融 朴素精炼,要言不烦
平易近人,深入浅出
• 1.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 示例:《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P170) • 2. 要了解读者的特点和需要 示例:《“追星”应追这样的“星”》 (P173) • 3. 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 示例:《工作的大小》(P174)
形象生动,爱憎分明
• 1. 巧喻善比 示例:《“鱼水关系”和“鸭水关系”》 (P177) • 2. 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 示例:《“你们中国真穷吗?”》(P178) • 3. 注意形象的感情色彩 示例:《战士和苍蝇》(P180) • 4. 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
入情入理,情理交融
• 1. 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 示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P183) • 2. 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 示例:邹韬奋语(P184) • 3.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 (1)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 (2)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增强节奏感 (3)要有点幽默感
新 闻 评 论 的 文 采 与 文 风
文风与文采
• 文风,是通过文章全部内容和形式所透 露出来的一种写作精神和态度。
它既是一定的时代精神、社会风气在文章上的 反映,又是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作风、精 神面貌、文化修养以及写作目的和态度等因素 在文章上的综合体现。 主要表现在对待写作、对待读者、对待生活这 样几个方面。 文风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但它又不局限于 语言表达和文字技巧的问题,主要还是思想和 思想方法的问题 。
• 文采,文章的语言能恰当地、艺术地表 达思想感情,富有美感,这就是文采。
新闻评论的文风

出版业 的国 际竞争力》 Ⅲ. 《 中 国出版 》
2 0 1 2( 1 )
[ 2 7 ] 约 瑟夫 ・ 奈: 《 美 国 定 能 领 导
世界吗 ? 》 [ M】 . 北京 : 军事译文 出版社 ,
1 99 2
[ 3 4 1 朱伟峰 : 《 建 国际一流传媒 集
团迫在 眉睫 》 【 N】 . 《 中 国新 闻 出 版 报 》
20 09-1 0-2 8
【 2 3 】 【 3 3 】 孙宇、 王关兴 : 《 运 用波特
的集群“ 钻石” 模 型 浅 析 中 国 出版 业 国
【 2 8 】 孙波: 《 当前 提 升 新 闻 出版 业
际竞 争 力》 卟《 科 技 与 出 ̄ > ) 2 o o 7 ( 1 1 )
软 实力的意义》 U 1 . 《 中 国 出版 > > z o o s
者 的 作 风 和人 格 特 点 ,也 有 的认 为 是
媒介评 论是 代表媒 介 发言 的 , 它
的作者 就是媒 介本 身 , 从 作 者 的 角 度 考察, 不 同的新 闻媒介 的媒 介评论 同
样 可 以表现 出作为 法人 的人格 特征 。
内在 的 要 求 ,也 就 是 黑 格 尔 所 说 的 :
我 们 正 处 在 民族 伟 大 复兴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的 转 型 期 和 传 播 技 术
高 速 发 展 的 大 背 景 下 。这 是 继 春 秋 战 国 以后 的 又 一 次 言 论 鼎 盛 时期 。 新 闻
的角度考察 , 文如其人 , 文章确实能够
表 现 出 作 者 的作 风 ,如 马 克 思 的新 闻
评论具有逻辑严谨 , 富于哲理 的特征 ;
新闻评论学7

第一节
什么是社论
• (3)论述力求重点与全面的统一,使论述既有针 对性,又不陷入片面性。 • (4)实事求是地分清政策上、政治上的是非界限, 再阐明道理。 • (5)顾及政策的连续性及其关联性。 • (二)评介型 • 评介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的任务在于着重对 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 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 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教训, 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 一,集思广益,精心写作
• (一)集体研究,精心修改 • 就党报来说,报纸编辑部事先研究和审定社论选题的 内容纲要,并报送中央或当地党委有关领导同志审阅, 然后由社论作者写成初稿,打印几份在内部传阅修改 或根据需要再请有关专家阅正,最后交总编辑定稿, 必要时再送中央或当地党委领导同志负责审定。
第二节
第一节
什么是社论
• 评介型社论的论述范围和对象主要是新闻性人物和事件。 新闻性人物有典型人物和群体人物之分。事件,就其性 质而言,可分为新闻性事件、政治性事件、历史性事件、 时事性事件等。如《人民日报》社论《再也不要干“西 水东调”式的蠢事了》(1980年6月15日)。 • 写作要领: • 1,立论要旨远意深,旗帜鲜明。 • 2,善于对评介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 概括,深入开掘(见备注),以增强论述的深度和力度。 • 3,正确掌握褒与贬即赞誉与针砭的指导思想及其辨证 关系。
• 社论总是面向各方面受众发言的,一般应该尽可能以 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而不宜局限于很小的一部分有 关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把 专门业务问题从它们同广大群众的密切关系上加以阐 明,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
第二节
社论写作基本要求
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言语技巧和写作风格

汇报人:XX 2024-01-22
目录
• 新闻报道概述 • 言语技巧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 写作风格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目录
• 言语技巧和写作风格对新闻报道的影 响
• 案例分析:优秀新闻报道的言语技巧 和写作风格
• 总结与展望
01
新闻报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等特点。
深入全面的分析
除了传递事件的基本信息外,优秀的新闻报道还会对事件进行深入 全面的分析,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案例二:人物专访的写作
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人物专访注重展现被访者的个性和特点,因此新闻工作者需采用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让 被访者的形象更加鲜明。
引人入胜的开头
专访的开头部分需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以通过描述被访者的独特经历、成就或引用其 名言等方式来实现。
04
言语技巧和写作风格对新闻报道 的影响
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新闻报道通常使用简练、直接的语言,避免 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使读者能够快 速理解新闻内容。
采用生动的描绘
通过运用形象的词汇和生动的描绘,使新闻事件更 加栩栩如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设置悬念和冲突
在新闻报道中,通过设置悬念和展现冲突, 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继续 阅读。
结尾可以提出与新闻事件相关的问题,引导读 者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有力的结尾语句或引人深思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新闻报 道的影响力。
03
写作风格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客观中立的写作风格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PPT学习教案

作品赏析: 2010年中国新闻奖 二等奖作品 新闻评论: 《青年中国说》 作者:牟丰京 来源:重庆日报
2009年10月3日
第13页/共34页
在举国同庆60华诞的日子里,想起了一个人———梁启超。 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眼看清王朝如腐朽之鲁缟,破败之 断垣,27岁的梁启超却写出了《少年中国说》,贬斥封建统治 下的“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 !
巧喻善比: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使用形象化的语言直接描绘事物 巧妙而适当地运用成语典故、古诗名句,以增强文
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第11页/共34页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节选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 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 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 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 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 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 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 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 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 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 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第16页/共34页
二、新闻评论中如何表达情感 1.不仅要“晓之以理” ,还要“动之以情”
新闻评论既要说服人,又要打动人。 说服人:讲求的是理智 打动人:讲求的是感情
第17页/共34页
女童遭碾,我们都可能是“路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 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 这是本分,更是底线……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评论的句子应该是确定的,能揭示所表达 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模糊的,会引 发歧义的。
评论的语言应该是凝练的,也可以有适当 的“信息冗余”,缓和文章节奏,增进受 众理解。
二、作为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体的 语言特点 (一)新闻评论的语言讲求表达的效率
阅读教材:P139-141 (二)新闻评论与杂文在语言上的区别
时效性 内容
新闻评论
杂文
注重时效 时效性差
强调理性思辨 强调情感性,以文本取胜
社会影响 建设性 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
破坏性 联想:形象思维
泛读: 《如何大修恭王府才能重现盛世王气 》
——2005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形式美感VS表达效率 新闻评论的文风宜直不宜曲!
三、当前新闻评论语言面临的问题
——程仲文,《新闻评论学》
第三节 新闻评论文风的变化
当代新闻评论文风的 转向:“官话”——“民 话”
1)政治民主的进步,言论写作广泛的社会参与 (90年代末期言论版创办风潮)
2)新闻媒体的“企业化经营”实践 3)媒体格局的变动:都市报的勃兴 4)广播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等参与性、交流性较强
的评论形式,给评论语言带来冲击
时评腔:学术概念密集化,评论语言脱离生 活气息。
新闻评论的理性特征、大众传播的表达效率 可能导致其语言和生活语言有一定的距离。
评论作者还是应该力求深入浅出地表达观点, 不要炫耀学识,过分追求“专业”。毕竟, 大众传播的目标群体是普通公众。
泛读: 《谁肯为“土飞机”的蓝天权上书》
——2006年7月26日 《南方都市报》 “交流”的语言
明白晓畅,通俗浅近,使读者易于接受。 评论语言深入浅出,不仅是论述方式和语言运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众所周知,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能反映作者的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能够反映其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的表达观点的能力。
在接触新闻评论的语言之前,我们应该了解新闻评论定义是什么,以及新闻评论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的不同点在哪里。
首先,新闻评论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一概念和判断为主的。
概念要有确定的界定,判断要有确定的对象,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的说服效果。
在语言的词汇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正确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或者转喻性的词汇,因为新闻评论主要是依靠概念——判断——推理这样的逻辑方法。
其次,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该是含糊的、可能发生歧义的。
这就需要新闻评论要有正确的,确定的语法关系,如果表意不清就容易引起歧义,影响传播效果。
再次,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
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它的语言一定不是冗长的,但是所谓的凝练却也不是过分简洁,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众的能力来具体而谈的。
有时候适当的重复对说服效果的增进有显著的改变。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换句话说”,“简言之”等,这些就是适当的重复,让人印象深刻,帮助理解。
最后,新闻评论的语言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体体现在新闻评论的语言讲求表达的效率。
这种表达效率集中表现为易读,能够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
这就决定着它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它的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是应该短而有力,朗朗上口等。
从平面媒体的角度来说,还应该尽可能的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层次结构,并且节省目力。
例如胡适先生在谈到20世纪初《时报》评论的创新时曾经这样描述:“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使读者一目了然,不消费功夫去点句分段,不消费功夫去寻思考索。
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评论(题库版)

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评论(题库版)1、名词解释编者按语正确答案: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
2、名词解释演绎推理(江南博哥)正确答案:又称三段论推理,根据一般性原理论证某一特殊性论断。
由一般到个别。
3、名词解释个人专栏正确答案:指的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它具有,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等特点。
4、问答题新闻评论的特点?正确答案: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众性5、问答题评论结构的要求是?正确答案: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6、问答题专栏评论特点正确答案:稳定性(时间持续性、版面的固定、篇幅大小固定、风格体式固定)时代感(强调与时俱进),选题要配合中心,眼观六路,观点上宣传中央精神,也要反映群众心声,风格上严肃庄重,也要生动活泼7、名词解释非事件性选题正确答案:这类选题不是要对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判断,而是通过积累和思考,在许多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共同的、突出的问题。
一般来说是“选问题”的选题。
非事件性选题的评论节奏较缓,时效性也差一些。
但是非事件性选题是不可替代的。
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间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
8、问答题新闻评论的思想方式,方法?正确答案:发散思维,纵深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批判思维9、问答题新闻评论的语言及文风是?正确答案:叙议结合,议论风生;通情达理,情理交融;起承转合,变化有效;言之有文,辞达理举10、名词解释文中按语正确答案: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
它与新闻报道有配合和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中的提法,内容做出评点批注,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
11、问答题马克思新闻实践的阵地是?正确答案:《新莱茵报》12、问答题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正确答案:例证法,引证法,比较法,喻证法13、问答题新闻评论的结尾的几种写法?正确答案:精辟概括式结尾,高昂激越式结尾,余音绕梁式结尾14、名词解释新闻评论学正确答案: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新闻评论(第七讲)

与鼓吹加班相比,企业更应该践行“准时下班文化”。 换言之,应鼓励员工在规定时间高效完成工作,即使加班, 也应将加班时间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已有研究证明,加 班无法带来效率。很显然,如果员工不愿意加班而强制其加 班,员工必然心生抵触,甚至消极怠工,长此以往,企业就 难有号召力。 在利益驱动下,一些惟利是图的企业不可能培育“准时下 班文化”,甚至不愿意遵守“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26小时” 的法律规定。这就需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多摸查、多监督, 对违法企业严惩不贷。而现有的制度缺陷是,即便企业违犯 了相关法律,也只能对企业处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 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罚款。违法成本过低, 企业就会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对违法企业尤其是加班严重超 时的企业应处以更严厉的处罚,势在必行。
课堂练习
根据下面新闻事实,拟定评论标题,进行立论,并进行简单 论证。 苏州高校要求学生在课桌上放置席卡提高出勤率 新华报业网讯 这个月,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 能源学部试行 席卡课堂制度,要求学生在课桌上放置席卡,实名上课, 形成大学课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为提高学生出勤率 的大学“新军规”,大家怎么看?苏报君昨天采访了苏大 物理与光电· 能源学部的当事人,还有苏大学生、苏城高校 老师等。苏州日报官方微博发布这一消息后,也引来网友 热评。
先说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效率的关系。经济学诺奖得主、 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兹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是“效 率工资理论”。剥去其意识形态及学术外表,这一理论实 际上说的是: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是市场决定的。企业主给 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市场决定的水平。也正因此, 劳动力市场始终存在失业者,这部分失业者一方面充当了 蓄水池作用,另一方面对在岗劳动者形成了一种心理压 力——好好工作,否则门外等着找工作的就是你。正因此, 在岗劳动力的努力水平也会提高,企业微观效率随之提高。
新闻报道的基本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

新闻报道的基本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标题一:客观准确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基本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首先要求客观准确,即注重事实真相的传达。
新闻报道应该通过客观事实的展示,让读者可以真实地了解到事件的来龙去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等。
这种客观准确性是通过多方面的报道和取证来实现的。
标题二:简洁明了是写作技巧的核心新闻报道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要求写作简洁明了。
在新闻报道中,应当突出传达事件的关键信息,并尽量避免冗长的叙述或修辞。
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可以让读者快速地了解到新闻事件的要点,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标题三:适度引用直接引语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适度引用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写作技巧之一。
直接引语可以通过引用当事人的原话来呈现事情的真实性,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在引用直接引语时,需要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并在报道中明确引用来源,准确传递当事人的意思。
标题四:活用各类修辞手法提升报道的吸引力虽然新闻报道注重客观准确,但在写作技巧上可以适度运用各类修辞手法来提升报道的吸引力。
例如,可以使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地描绘事件的场景和细节,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
标题五:语言简练、易懂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应该力求简练、易懂。
避免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使用简练的词汇和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流畅性,减少信息理解的困难。
同时,应该注意报道对象的特点和读者的阅读水平,选择适当的语言风格。
标题六:人文关怀的表达可以增加报道的情感色彩虽然新闻报道注重客观准确,但在表达上也可以适度关注人文关怀,增加报道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报道一些悲惨事件时,适当展示当事人的困境和感受,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关注。
这种情感色彩的展示需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渲染和引导。
通过以上六个标题的展开详细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新闻报道的基本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
客观准确、简洁明了、适度引用直接引语、活用各类修辞手法、语言简练易懂和人文关怀的表达等都是新闻报道中需要注意的要素。
新闻写作中的语言风格与文体选择

新闻写作中的语言风格与文体选择在新闻写作中,语言风格的选择和文体的运用对于新闻的传播和观众的接受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传达事实,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关注,因此,既要准确、客观地表达信息,又要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期待。
本文将探讨新闻写作中的语言风格与文体选择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建议。
一、语言风格的选择在新闻写作中,语言风格要求简洁明了、专业准确。
新闻报道追求事实传递,因此需要避免冗长庞杂的语言,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可以提高读者阅读的效率,帮助读者快速获取信息。
同时,新闻写作中的语言风格也需要考虑受众的特点和需求。
在面对不同读者群体时,可以适当调整语言风格。
对于普通读者,应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式,以便广大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新闻内容。
而对于专业读者,可以使用一些行话和术语,以突出新闻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二、文体选择新闻报道的文体通常包括新闻报道文体、新闻特写文体、评论文体等。
不同的文体针对不同的报道对象和目的,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1. 新闻报道文体:新闻报道文体是最常见的一种报道形式,着重传递客观事实。
采用简练的语句,遵循“五个”原则即“谁、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为什么”,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2. 新闻特写文体:新闻特写是一种深度报道形式,旨在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个性化的角度,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背后故事和人物内心。
新闻特写通常采用多样的文学手法,如形象描述、对话、引用,通过生动的写作方式引起读者的共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后含义。
3. 评论文体:评论文体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或话题发表个人观点和态度。
在评论文体中,作者可以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展开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但需要注意言之凿凿,客观中立,避免夸大其词和带有主观色彩的情绪化表达。
三、语言风格与文体结合的技巧1. 抓住新闻要点:新闻写作要追求简洁,不拖泥带水。
第七章 评论文的写作技巧

第七章 评论文的写作技巧
第七章 评论文的写作技巧
• 一、评论的性质和特点 • 评论,是用说理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议论和评 评论, 述的一类文体。 述的一类文体。 • 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它主要指报刊编辑部和个 人,就社会重大问题,带有某种倾向性的问题, 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报刊上登出的消息、通讯、 读者来信等所发表的议论、看法和感受之类的文 章,其中有些是由读者或通讯员写的。 • 评论是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 面的发展现实进行分析、评述,具有较强的政治 灵敏性和反馈效应。因此,关心社会动态,经常 阅读报刊的同志都很重视对评论的阅读和研究。 • 评论有其鲜明的特点,简述如下:
• 二、评论的种类及有关的概念 • 评论的内容可分为四类,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艺 其主要的有社论、 评论等。这些评论从文章样式来讲,名称繁多,其主要的有社论、专 其主要的有社论 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感 编后感)等 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 编后感 等。有必要弄清这些与评论 有关的概念。 • (一)社论。(一般考不到) 社论。 一 社论 • 社论是以报刊编辑部名义发表的具有指导性的评论文章。它体现报 刊的方向,集中反映一定阶级和社会政治集团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 题的立场、主张和态度。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政策性。社论的写作 要抓住时机,观点要鲜明,语言要准确、通俗、生动。 • (二)专论 专论。 二 专论 • 专论是专门论述某一领域或某问题的理论文章。专论的种类很多, 按内容划分,有政治专论、思想专论、经济专论、哲学专论、国际专 论等,其中以论述政治思想、理论的专论最为常见。专论多是以报刊 编辑部的名义请专家写的,报刊上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就属于这类。 专论有较强的理论阐述,语言准确、严密、深入浅出。 • (三)编者按 编后感)。 三 编者按(编后感 。 编者按 编后感 • 编者按是报刊上常用的一种长短不拘、自由灵活的评论形式,也称 “按语”。它是编者对编发文章的提示、说明、补充、批注、评价等。 一般写在一篇文章或一组文章的前面,也经常可见加在文章后面的, 称为“编后感”或“编后”。编者按要求内容精粹,层次清晰,语言 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