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批评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社会学批评和人文关怀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社会学批评和人文关怀【摘要】《局外人》是加缪的代表作,本文试着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和社会学的方法入手,解读这一经典,并指出面对世界的“荒诞”,加缪是怎么施以其自有的人文关怀的。
【关键词】存在主义;《局外人》;社会学批评;人文关怀《局外人》是存在主义大师加缪的代表作。
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引入社会学中看待个人社会关系的理论工具,来分析造成个人悲剧命运的个人和社会因素,并从加缪的思想中找出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文关怀去面对“荒诞”悲剧。
小说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开始,以”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看,对我发出仇恨的喊叫声”结束。
小说以这种不动声色而又蕴含内在力量的平静语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荒谬的人”:对一切都漠然置之的默尔索。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难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
这种叙述毫无抒情的意味,而只是莫尔索内心自发意识的流露,因而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因为别人的姿势和语言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理解的。
唯一确实的存在便是大海、阳光,而大自然却压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杀了人。
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莫尔索自发的意识。
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
因为审讯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女朋友玛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最终因为在妈妈葬礼上没有流泪,葬礼翌日还和女友游玩作乐而被判处极刑。
从社会学的眼光来看,默尔索的悲剧其实是社会化要求与个人本真状态之间的矛盾。
社会学所表述的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1.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术活动。
通过文学批评,人们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探讨作品的结构、风格、主题等方面,并评价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社会批评:社会批评是对社会现象、问题或制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社会批评旨在揭示社会不公、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批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或解决问题的建议。
社会批评是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历史批评:历史批评是对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历史批评旨在揭示历史真相,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功过得失,探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历史批评是历史学、文化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有助于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
十么“政治”,又何为社会学批评?——回应一篇批判文章兼谈几个问题
气, “ 令 众多倚 重文学社会 学观念 的批 评家 ” “ 问自 等 反
己” 褊狭” 独断 ”声言要 “ 的“ 和“ , 纠正 ” 上述 “ 良的涛歌 不
真是这样 的话 , 这社会 也早就大 同了 , 以还 用得着 那 何
不够好 ,除了刻意隔绝和颠倒我原话 的语境和逻辑 , 曲 解原 意 , 少有服人 的道理 。这让我这 受批判者 有“ 被骚 扰” 的感觉。 要么 是心性糊涂事理不明 , 要么是执意要陷
入 以罪名 , 问—— 即便 我是鼓 吹“ 试 底层 写作 ” 的元凶 ,
又何以会与“ 色年代 的政治批评” 红 挂在一起? 难道今天
是犬儒偶尔的良知发现 , 事后不过依 旧奉行明哲保身 的
犬儒准则而已。 但是我要声明 , 我之吁请关注“-k q{ 的命 a
运与 时代的眼泪 ” 谈“ , 我们 时代的 写作伦 理 ” , ② 是早在
2 0 年初 ,底层诗 歌写作 ” 05 “ 刚成注 的时候 , 不期在 一家刊物 的邀 请下 , 了勇 鼓足
还有 一点也不能 不说 : 文不但笔 墨粗糙 , 该 文风也
气。 最后落得 两边诗人都奚落俺迂腐 、 立场不清。 总之受
党教 育许多年 , 是愤青 刺儿头也学 乖了些 , 意听得 便 愿 别人不 同意见了。 不过 , 读该文 , 细 我却发现批 判者 并不只 是想讨论 问题 , 而是有莫 名的火气 , 不止题 目就 已订 制了一顶不 大不 小的帽子 ,连 文 中的小标 题也是 以愤怒 质问 的口
击率” ,被聚光一番——这似乎 已成 为一 些人 乐此不疲
的出名方式了 ; 三则我历来 比较厌 恶老虎 屁股摸 不得 的
社会学批评的一种成功实践——王彬彬批评读解
我 们 可 以看 到 , 王彬 彬 对 风 花雪 月 之类 的题材
他更 关注 的是 中国 的命 运 , 关注 社 ‘ 社会 学批 评 ’ 远是 文学 批评 的一种 重要 方式 。[ 从 未表 示过 兴趣 , 永 ”1 ] 对社 会 上 种 种不 公 正 的现 象 有 着 强 烈 事 实上 , 王彬 彬 对这 种 批 评 方 法 的运 用 已 经取 得 了 会 热点 问题 ,
追 溯 这 种社 会 责 任感 的渊 源 , 以说 首先 与王 可
茁壮成 长 , 成大 势 。现 为南 京大 学 中文 系教 授 、 蔚 博 彬 彬 的身世 经历 有关 。他 是安 徽 望江 一位 中学教 师 士生导 师 的王彬 彬 , 主要 从 事 现 当代 文 学 和 文 化研 的儿 子 , 出生于 三年 自然 灾 害时期 ; 后来 求 学受过 复 2 ] 究, 已出版《 在功利与唯美之间》《 、死在路上》《 、鲁迅 旦 大学 潘旭 澜 等 一 批名 师 的熏 陶 和培 育 [ 。当然 , 晚年情怀》《 、为批评正名》《 、文坛三户》 等多部著作。 这 更与 儒家 思想 的影 响有 关 。儒家 思想 的特 点之 一 人世 ” 平 治 天 下 , 一 种强 烈 的济 世 情 怀 。 , 有 综 观王 彬彬 的批 评 文字 , 发 现他 基 本 上是 以 即强调 “ 会 过 一文抨 击儒 家 社 会学批 评 的方 法来 从事 文学 和文 化批评 的 。 自从 王彬 彬 虽然 在《 于聪 明 的 中国作 家 》 思 想是 一种 “ 生存 智慧 ”“ 、做人 之道 ”但 无疑 又受 到 , 2 世纪 8 O O年代 以来 , 方形 形 色色 的现 代 或 后 现 西 王 代 的文学研究方法竞相涌人我国, 社会学批评 似乎 儒 家思 想另 一 面 的积 极 影 响 。在 这 一 点 上 , 彬彬 王彬彬 在 多篇 文章 中写 到鲁迅 , 已成 了明 日黄 花 , 王彬 彬 有 自己 的看法 。他并 不 与 鲁迅 有相 似之 处 , 但 人格、 气质 、 文学成就等极为钦佩 , 把鲁迅 认 为社会 学是一 种 过 时 的批 评 , 认 为 : 只要 承 认 对其思想、 他 “ 文学 必然 与社会 有 关 , 要 承认 文 学 必 然 具有 社 会 奉 为精 神上 的导 师 。 只
社会学批评
社会学批评课后作业(张莉丽)一、核心内容文学作品产生于社会生活又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作用,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学作品的作用主要针对两个方面。
第一,对内作用于社会个体,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创作与接受的过程中,作品的人物或者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个人。
第二,对外作用于整个社会,文学来源于生活,并非凭空捏造。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的写照,在对社会现象的褒贬中,对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改造作用。
社会学批评最早由19世纪法国的斯达尔夫人提出,后由理论家泰纳所完善,提出著名的“三要素”说——种族、环境和时代。
继法国人提出社会批评学理论后,俄国人将其与实践结合,为其地位确定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在此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理论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俄国三大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
别林斯基提出的文学首先要成为文学才能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观点尤为重要,但作为别林斯基的后继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学为社会生活服务”的观点丢弃了文学的本质,有左倾化的倾向。
值得一提的是托尔斯泰的社会道德批评模式亦很独特。
此时,社会学批评从欧洲走向俄罗斯,越来越将其引向外部,愈来愈政治化,愈注重时代性,逐渐将其引向意识形态批评。
20世纪社会因素向更深层次的结构拓进,苏联时期的卢那察尔斯基将文学批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评基础之上。
社会批评的相关核心概念是环境、道德及结构。
环境作为三要素之一,在不同批评家笔下有不同内涵,目前主要有三种含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综合语境。
艺术模仿环境,两者之间作为一种互文关系,相互制约。
其次,真正的艺术必然是道德的,是本能冲动转化为文化形态的高级形式,文学本身便是人类道德的产物,因此它应该转而捍卫道德的尊严。
由法国批评学家戈德曼提出的“有意义的结构”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不同元素之间的必要关系的聚合。
卢那察尔斯基通过对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的解读,形成艺术与疯癫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这一观点。
文学批评方法1: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批评方法第一节社会一历史批评社会一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社会一历史批评几乎伴随着文学批评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
人们在分析文学现象时,总免不了要考察文学现象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诸种联系。
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学与外部关系的认识逐渐深化,社会一历史批评方法也不断成熟。
据埃德蒙·威尔逊考察,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一历史批评源于18世纪维柯对荷马史诗的研究,他的研究揭示了希腊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但使之完全确立的则是一位叫丹纳的法国人,他的名言是:文学是时代、种族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真正使社会一历史批评获得广泛而有成效的运用的是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
在我国近代以来,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中,社会一历史批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文学十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鼓吹“小说救国”,甚至把小说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根本问题来对待。
“五四”以后,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受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的影响,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地运用社会一历史批评方法,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评论文章。
他们的批评实践为社会一历史批评在中国的运用提供了范例。
建国以来,我国文坛十分重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但由于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社会一历史批评方法受到损害和歪曲。
总之,社会一历史批评是当今批评类型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方法体系,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惯用或滥用的批评方法。
同时,它又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仍有其生命力的方法体系。
一、社会一历史批评的文学观社会一历史批评与其文学观念有直接关系。
考察社会一历史批评,有必要先讨论社会一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观的核心是文学的本质间题,即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社会一历史批评的文学观认为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
简述社会历史批评
简述社会历史批评1定义: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2文学观:a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b文学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c文学有盛有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其根源在于社会历史本身;d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其社会历史内容,并不排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
3评判尺度: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真实性: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实情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
它考察各个方面如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乃至作品的细节的真实性的问题等等。
社会历史批评要求文学通过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以丰富人们的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从而维护和破坏某种意识形态。
4基本操作:a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b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c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家的关系。
5评价:a阐释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b试图到所有文学作品中去发现社会历史内容产生许多弊端;c相对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作品太多的社会功用,从而使文学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它必须担负起训导读者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者自主性、创造性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6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论证:a文学与社会:韦勒克“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萨那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b评论对象和评论者:特别适合分析和评论现实主义的作品的思想深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批评家易于选择和接受,希望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宣泄他对社会的关切和焦虑,抒发他对真诚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文学批评方法1: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批评方法第一节社会一历史批评社会一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社会一历史批评几乎伴随着文学批评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
人们在分析文学现象时,总免不了要考察文学现象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诸种联系。
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学与外部关系的认识逐渐深化,社会一历史批评方法也不断成熟。
据埃德蒙·威尔逊考察,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一历史批评源于18世纪维柯对荷马史诗的研究,他的研究揭示了希腊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但使之完全确立的则是一位叫丹纳的法国人,他的名言是:文学是时代、种族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真正使社会一历史批评获得广泛而有成效的运用的是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
在我国近代以来,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中,社会一历史批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文学十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鼓吹“小说救国”,甚至把小说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根本问题来对待。
“五四”以后,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受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的影响,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地运用社会一历史批评方法,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评论文章。
他们的批评实践为社会一历史批评在中国的运用提供了范例。
建国以来,我国文坛十分重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但由于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社会一历史批评方法受到损害和歪曲。
总之,社会一历史批评是当今批评类型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方法体系,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惯用或滥用的批评方法。
同时,它又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仍有其生命力的方法体系。
一、社会一历史批评的文学观社会一历史批评与其文学观念有直接关系。
考察社会一历史批评,有必要先讨论社会一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观的核心是文学的本质间题,即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社会一历史批评的文学观认为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
艺术批评的四种基本模式
艺术批评的四种基本模式艺术批评的四种基本模式是由美国文化学家艾伦· 克拉克(Allen Krauss)在他的著作《艺术的模式:一个理论的指南》中提出的。
他提出了四种基本形式的艺术批评,它们是文化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
根据这四种基本模式,批评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和评论。
文化历史学模式是艺术批评的第一种基本模式,它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历史意义,例如它是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思想的。
此外,它还考虑到艺术作品的历史传统,它是如何延续前人的成就,也是如何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或以新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社会学模式是艺术批评的第二种基本模式,它强调的是艺术作品在社会中的作用。
这种模式通过考察艺术作品如何反映社会价值观以及它是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来看待艺术作品。
它考虑到艺术作品如何改变或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文化习俗,也考虑到艺术作品如何维护社会的利益。
心理学模式是艺术批评的第三种基本模式,它强调的是艺术作品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
这种模式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心理疗法工具,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它考虑到艺术作品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思想和行为,以及它是如何以更自然的方式引导人们对自己的感受和行为的。
美学模式是艺术批评的第四种基本模式,它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这种模式将艺术作品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通过艺术家的独特的表现手法、风格和语言来表达。
它考虑到艺术作品如何触发人们的审美感受,以及它是如何在审美上超越传统观念的。
总之,艺术批评的四种基本模式是文化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
它们是批评者从不同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和评论的重要参考。
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把握艺术的精髓。
自-从社会学批评的角度分析《绾青丝》
从社会学批评的角度分析《绾青丝》摘要:《绾青丝》讲述现代人叶海华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并在异时空里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
本文运用社会学批评的方法,对《绾青丝》产生的社会环境,其内容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该小说的传播方式以及社会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社会学批评;穿越小说;《绾青丝》社会学批评是将文学现象放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进行分析、评判,阐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社会内容,分析其社会传播、衡量其社会效果的文学批评方法。
具有文艺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视野,是文艺学和社会学的有机结合。
以《绾青丝》为例,本文用社会学批评的方法来分析网络穿越小说。
穿越小说是指当下网络小说最热门题材的一种。
其基本要点是,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从其原本生活的年代离开、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在这个时空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情情爱爱多为主线。
小说《绾青丝》中的主人公叶海花,在一次医疗事故中丧生,机缘巧合穿越到了千年前。
于是,这个灵魂在异时空里寂寞的飘泊。
她的身边一直充满了阴谋,青楼的步步为营、沧都的摸爬滚打、宫廷的尔虞我诈……她屡受情伤却依然坚强笑。
一、《绾青丝》产生的社会环境无论作家艺术家如何超凡脱俗,他无疑都是社会的一员,因而作品都是受作家所在的社会环境影响的,作品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孤立的存在。
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传播诞生的。
网络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深受网络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带动的网络的飞速前进,同时也促进了文学创作主体的新变。
网络文学是一片向每一个人开放的文学原野。
在这里,没有精英,没有权威,没有传统的文学把关人,无论创作、鉴赏,还是批评,任何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样的机会。
你是专业的、非专业的作家也好,你是其他的人也罢,只要有一台联网电脑,大家就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都可以成为一个网络写手,或者鉴赏批评者。
网络文学的创作已经具有了空前的大众化程度,而《绾青丝》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浪潮中。
该小说的作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作家,而是一位钟情于网络的网民,她登录在网络中,以虚拟的名字恣意神游,没有任何顾忌,自由地抒写,自由地发表。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和解读,为读者提供感知和理解文学作品的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并探讨其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框架文学批评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新批评主义、阐释学批评和意识流批评等。
这些理论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将注意力集中于文学作品的形式特征,强调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形式主义批评关注的是作品的语言运用、叙事结构、节奏和韵律等元素,通过对这些形式特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作品的意义和思想。
2.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符号和结构组成的。
它通过对符号和结构的分析,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结构主义强调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系统性,研究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等元素。
3. 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相对于结构主义,更强调作品的开放性和多义性。
后结构主义批评关注作品中的边缘性和辩证性,探讨语言和权力的关系。
它强调阐述作品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语境,并对作品的审美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
4. 新批评主义新批评主义强调读者的主观感受和解读过程。
它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构建的,批评的重点在于揭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和认知。
新批评主义关注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注重读者的文化背景、经验和价值观对作品理解的影响。
5. 阐释学批评阐释学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诠释。
它通过对作品中的细节和象征的解读,展现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阐释学批评强调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文本间的关联性,通过对作者意图、语言和历史语境的研究分析作品的内涵。
6. 意识流批评意识流批评主要应用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研究。
它关注作品中的意识流技巧和叙事形式,探究作品中人物思维的流动和意识的表现。
意识流批评通过对作品的内心描写和主观意识的解读,揭示作品中的个体心理和意识的复杂性。
社会学的理论派别与争议
社会学的理论派别与争议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涉及广泛且复杂的领域。
在这个学科中,不同的理论派别产生了多样的观点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的理论派别以及它们之间的争议。
一、功能主义派别功能主义派别是社会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派别之一。
它强调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认为社会是由各个部分相互作用而成的系统。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起着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功能。
比如,家庭、政府、教育等社会机构都有自己的功能,并相互依存。
然而,功能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争议。
批评者认为,功能主义过于强调社会的稳定,忽视了社会变迁和冲突的重要性。
他们指出,功能主义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二、冲突理论派别冲突理论派别强调社会中的冲突、分歧和不平等。
他们认为社会是由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所推动的。
冲突理论关注社会不平等、阶级斗争和权力关系。
例如,马克思主义是冲突理论的代表,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且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然而,冲突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冲突理论过于简化社会问题,将社会现象过分解释为社会冲突的结果,忽视了社会的其他方面。
他们指出,社会中也存在合作和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冲突。
三、符号互动主义派别符号互动主义派别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动和互动。
他们认为社会是由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和符号交流所构建的。
符号互动主义注重个体的意义构建和行为的解释。
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的互动,符号互动主义揭示了社会的意义和个体的意义构建。
然而,符号互动主义也面临一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符号互动主义过于依赖个体的主观意义,忽视了社会结构和制度对个体行动的影响。
他们指出,符号互动主义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宏观层面。
四、女性主义派别女性主义派别关注性别对社会的影响并呼吁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批评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过于男性中心,忽视了女性的权益和经验。
女性主义着重分析和揭示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问题,以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文学批评方法社会学批评
文学批评方法社会学批评社会学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环境、时代、种族"的因素的提出,接着是"服务于社会"功能的提出,再次是社会因素向更深层次的结构拓进。
在社会学批评当中,有几个核心概念:环境、道德、结构。
1、环境与艺术的关系:艺术模仿环境,艺术与环境有制约关系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社会和话语。
应该说,在原始社会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和话语的环境影响更加明显。
社会环境的影响似乎还限于一种舆论环境,而话语更多创造的是一种情景,两者都有一定的历史承继性和现实跨度影响。
而艺术与环境的制约,首先是艺术受制于环境,或者说是环境的"复生",而一旦当某种具有历史、民族、社会底蕴的艺术形式,其艺术自身的某些规律会反过来影响到环境,甚至是给环境制定规范。
2、道德维度的作用:真正的艺术必然是道德的,我们的原始冲动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因为它舍弃了升华的环节。
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具有作者的正确且合乎道德的态度、形式美和艺术家的真挚情感。
在现行社会中,道德维度的规范、劝导、监督作用似乎微乎其微,其实不然,舆论和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力量依旧不容小觑,而在我们建设法制国家的同时,道德的维护作用在艺术中随处可见,或者说,还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影响意识形态的继承和发展。
3、结构("有意义的结构"--戈德曼提出)"有意义的结构":文本、创作文本的主体、作为社会文化的超个人主体,它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不用元素之间的必要关系的聚合。
艺术作品的产生来源于一个集体,而在整个社会中存在着这个集体的利益,而创作文本的主体,即作家自身所有的利益必须和整个集体的利益,即社会文化的超个人主体的利益一致,这样才成创作出超脱逻辑之外而立足于整个集体之上的文本,即结构的最终表现形式。
卢那察尔斯基认为:艺术与"疯癫"有必然的联系。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第一章社会批评第一节社会历史批评理论的发展及贡献(一)文学的“环境、时代、种族”因素的提出:斯达尔夫人、泰纳(二)文学的“服务于社会”功能的提出:托尔斯泰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三)文学的社会因素向更深层的结构拓进:卢那察尔斯基、卢卡契、戈德曼第二节社会批评的若干核心概念解说(一)环境;(二)道德;(三)结构第三节社会学批评的案例(一)托尔斯泰《<莫泊桑文集>序》;(二) 卢那察尔斯基《艺术史中社会学因素和病理学因素》【本章参考书目】(1) 斯达尔夫人《论文学》,徐继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2) 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3)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上卷,辛未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4)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王志耕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5) 卢那察尔斯基《艺术及其最新形式》,郭家申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6) 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居延安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7) 戈德曼《论小说的社会学》,吴岳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8) 戈德曼《文学社会学方法论》,段毅、牛宏宝译,工人出版社,1989年(9) 赫伯特·里德《艺术与社会》,陈方明、王怡红译,工人出版社,1989年(10) 埃斯卡尔皮《文学社会学》,符锦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思考题】(1) 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研究经历了哪些阶段?(2) 在社会学批评中道德维度的作用是什么?(3) 是环境影响艺术文本还是艺术文本影响环境?(4) 用“文本、个人主体、超个人主体”的模式进行社会学批评的写作练习。
泰纳在整个19世纪,法国人始终保持着对文学与社会之关系的热情,另一位被视为“社会学派”的艺术理论家泰纳基于科学化的努力,试图将文学的本质在特定的语境因素中加以确定。
于是,他在其《<英国文学史>序言》(1863-4)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社会学批评
Vo ‘6 l2 No 3 .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unlfLnf g eces o eeS c c ne d i ) orao ag n ah rC l g(oi Si cs io a T l l a e E tn
2 1 年 6月 00
别是经由极端政治化年代 的机械应用和过度阐释 , 误 会、 曲解程度更加深入。在大众传媒 日益居于支配地 位的今天 ,重新考量这一传统批评模式的内在逻辑, 以及在文化研究思潮推动下 自我更新 、完善的可能 性, 使边缘化了的文学研究有效地介入到当下社会文
化实际, 已成为学术界不得不认真面对的课题 。 业
关键词 : 社会学批评; 文化研 究; 文学事实; 表征
中图分类号: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3 1(000 — 0 8 0 17 — 2 0 1)3 0 0 — 4 2
文学并非偶然创生的艺术样式 , 而是与漫长的人 类社会的生产实践 、 形态发展相勾连的。对文学与社 会关系的认知和探讨 , 从文学诞生之 日 , 起 就一直困 扰着批评理论家 , 并在卷轶浩繁 的文论典籍 中留下了 鲜明的印记。但是 , 作为一门学科性的知识体系, 文学 社会学批评理论与方法的形成 , 却是晚近的事情 。因 历史语境 、 文化氛围及学术传统的特殊性 , 现代 中国 的社会学批评 , 其理论架构 、 发展轨迹则复杂得多 ; 特
J n2 1 u .0 0
文 化 研 究 视 域 下 的社 会 学 批 评
丁 云 亮
(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安徽 芜湖 2 10 ) 40 0
摘 要: 作为一种传统理论 与方 法, 社会学批评在 e外文论 史上 留下 了 明的印记。 e 鲜 对文学事实的多维认知和理 解, 形成多种相互联系又相互 区别 的理论范式。文化研 究思潮的兴盛, 文学观念 的更新 , 使得文学社会学批评 重新受到重视 , 并有复兴之势。有关文学本质 、 文化表征 等固有议题 , 也被赋予 了新的涵义 。
文学批评第二章+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对时代精神的塑造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在反映时 代精神的同时,也参与了时代精神的 塑造,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文学的社会功能
道德教化功能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具有道德教 化的功能,能够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文学批评第二章 社会历 史批评
汇报人: 202X-12-28
contents
目录
• 社会历史批评的定义与背景 • 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观点 • 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与技巧 • 社会历史批评的实践与应用 •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挑战
01
社会历史批评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它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 的联系,通过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 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作品的主 题、意义和价值。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社会、历史背景对作品的影响,但对于作者的个人经历、情感和审美选择等方面的 探究相对较少。这样的批评视角可能无法全面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难以全面评价文学作品的多元价值
总结词
社会历史批评在评价文学作品时,难以全面 考虑作品的多元价值。
详细描述
文学作品往往包含多个层面的价值,如文学 性、艺术性、思想性、审美体验等。社会历 史批评可能难以全面评价这些价值,尤其是 作品中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因为其更侧重于
题。
02
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观点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像,通过文学作品可以观察到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读后感 批评理论
读后感批评理论
《批评理论》是一本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
所著的著作,这本书通过对当代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批评理论。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社会
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布迪厄提出了“符号权力”的概念,即通过符号
和象征来控制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他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权
力不再仅仅通过暴力和压迫来实现,而是通过符号和象征的操纵来
达到控制和影响人们的目的。
这种观点让我深思,对于当今社会中
的权力运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布迪厄还对当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和媒体操纵进行了深
入的分析和批判。
他认为,消费主义和媒体操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
中的主要控制手段,通过不断的消费和媒体宣传,人们的思想和行
为被操纵和控制。
这种观点让我对当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和媒体操
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了更多的反思。
总的来说,读完《批评理论》,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当代社会中的权力运作、消费主义和媒体操纵有了更清晰的
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社会批评的著作,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哲学著作,让我对社会和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批判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批判文学作品既是提供娱乐和情感体验的媒介,也是社会意识的抒发工具。
在文学作品中,社会批判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旨在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揭示和批评,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关注。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批判,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一、社会批判的定义和形式社会批判是指通过文学作品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行为。
它可以以直接方式呈现,也可以通过隐喻和寓言的手法进行间接表达。
社会批判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目的是揭示社会的弊病、不公和不合理之处,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社会批判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例如,通过刻画社会中的冲突和矛盾,揭示阶级、种族、性别等问题的存在和影响。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人性的探索来批判社会中的虚伪和道德僵化。
社会批判还可以通过对权力、现实生活等方面的批判来引导读者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二、社会批判的意义和价值社会批判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社会批判可以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通过揭示社会的问题和不公,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推动社会改革的进程。
同时,社会批判还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新,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其次,社会批判有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批判可以提供多元的观点和思考角度,使读者对社会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和思考社会批判的作品,人们可以超越个体经验,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社会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
第三,社会批判可以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批判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感受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批判,读者会对社会问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关注,进而积极行动起来,为社会变革和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经典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都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
例如,《1984》这部小说通过对权力和思想控制的揭示,批判了极权主义社会的恶果。
同样,《少年维特的烦恼》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抑。
关于美术批评的方法有哪几种
关于美术批评的方法有哪几种
对美术作品的批评方法有五种:
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历史批评;社会学批评;心理学批评。
美术批评是美术欣赏的深化,它在感受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揭示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它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并沟通、协调创作与欣赏的关系,而且要辨别真伪,以提高美术创作质量和社会艺术欣赏水准。
美术批评的对象和立论依据为美术作品、美术实践,深刻地感受和准确地把握作品成为美术批评的出发点,并遵循美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美术批评,因一定时代、阶级对艺术创作的客观要求而形成的相应的基于社会功利性的内在批评尺度。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这种批评标准亦要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19世纪俄国文艺理论家在理论和具体的
批评实践中确立了这一批评方法.强调文学要” 服务于社会”. 1 别林斯基认为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再现,而且 是为社会服务的,纯艺术并不存在. 2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认 为艺术的美必须隶属于活的现实. 3 托尔斯泰将社会道德视为艺术的首要衡量 标准.
宗教观念 民族风尚 时代特征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2 在19世纪泰纳则把社会学的批评方法加以
理论化科学化,提出了决定文学本质的三要素 说. 种族:先天的遗传的倾向 (内在因素) 环境:气候 国家政策等(外在影响) 时代 :社会风尚 哲学思潮等 (外在动力)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3 法国批评家戈德曼提出了”有意义的结构”概
念,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结构”. 何谓”有意义的结构”? 就是在文本\创造文本的个人主体\作为社 会文化的超个人主体等三重系统之间,存在着 同构的关系,从而导致意义的发生.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二 社会批评方法的核心概念
一 历史的存在 二 当下的存在
是指任何一种文学批 是指文学批评方法又
评方法都是在一定的 社会历史时期诞生的.
具有相对独立性,作 为一种研究方法,它 又是超时空的,具有 一定的可操作性.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一 社会学批评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 社会学批评作为一种自觉的批评理论,
构”,是文本\人和社会完美合一的结构. 是艺术发生的逻辑起点,因此自称是”发生结 构主义”.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如何建立”有意义的结构”呢? (1)发生结构主义认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决
定性因素起码应包括文本\创造者个人主 体和作为集团利益代言人的超个人主体, 而这三者在精神结构上是同源的\一体的. (2)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与超个人主体保 持精神的一致性,从而将特定的历史需求 融入艺术表现,从而在艺术文本中建立起” 有意义的结构”.
文学批评方法
一 社会学批评 二 意识形态批评 三 精神分析批评 四 神话原型批评 五 形式主义----新批评 六 结构主义----符号学批 评
七 解构主义批评
八 女性主义批评 九 接受---读者反映
批评 十 后殖民主义批评 十一 中国古典文学 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方法具有两种存在方式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二) 道德
1 从文学的发生上讲,文学本身就是人类
道德律的产物. 2 道德标准是衡量文学是否成其为文学 的根本性标准. 3 文学的道德关怀还体现在表现形式上.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三)结构
法国批评家戈德曼提出来. 这是将社会与人的因素纳入艺术之中的”结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三) 20世纪社会学批评模式走向进一步深化.
1 苏联的卢那察尔斯基的社会学批评建立在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基础之上,认为文学与 社会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反对庸俗社会学 2 匈牙利的卢卡契把社会学批评推向一个新 阶段. 黑格尔哲学的遵奉者 强调 “总体性”,认为艺术对社会的批判功能 归根结底是一种意识形态批判
(一)环境: 1 内涵:
(1)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 (2)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程度\ 民俗等因素. (3)综合语境,多元因素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整 体性结构作用.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2 环境和艺术的关系:
(1)艺术模仿环境,但不是简单的模仿,而
是重构性模仿. (2)环境与艺术是一种互文性关系,即彼此 交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起始于19世纪的法国. 1 社会学批评作为一种自觉的批评理论,是斯 达尔夫人的首创. <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1800) <论德国>(1810)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斯达尔夫人的批评观认为:
(1) 自然环境因素对文学的作用.
(2) 把文学与广义的社会制度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