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怨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赠友送别诗.
【古诗鉴赏专练】赠友送别诗【2014 广东】 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 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 分1.【2014 广东】(1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
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解析】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2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2013 福建】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 分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 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 分 2.【2013 福建】 (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2018年2月26日 送别贬谪类诗歌鉴赏二-试题君之每日一
2018年2月26日送别贬谪类诗歌鉴赏(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主人公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离去,一叶扁舟渐行渐远(扁舟越过林杪,船帆比沙鸥还小),直到看不见(仍久久不愿意离去)。
名师点睛诗歌画面主要是通过对诗歌中景物或人物、事件的描写展现的。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高考对古代诗歌画面和意境的考查有五个常见角度:1.概括画面或意境内容。
2.赏析画面或意境特色。
3.体会画面或意境氛围。
4.把握画面或意境表达的情感。
5.分析画面或意境蕴含的意义等。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夕阳还有一竿高,离天黑尚早。
这时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去,转而埋怨催朋友离去的人。
这句词进一步抒发了主人公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要理解词中某句话的含意,一般需要准确理解句中的关键字,同时还要思考这句词句的含意,运用的表达技巧,结合表达技巧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理解“怪人催去早”一句,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怪”字,谁在怪,怪什么,为什么会怪,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
技巧点拨1.把握关键字词,理解语句含意。
理解语句含意是赏析语句的基础,而理解语句中的关键字词又是理解语句含意的基础。
2.赏析表达技巧,明确表达效果。
要求考生赏析的语句大多是表达技巧较为丰富的语句,考生在理解语句含意的同时还要发现其中隐含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句式(倒装句、反问句、设问句)、用词(叠词、量词)特点等。
3.结合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考生要吃准题干要求,若题干要求赏析某个语句,则答案应包括理解语句含意,分析表达技巧,理解思想情感三个部分;若题干只要求分析某句的表达特色,就可主要分析表达技巧和内容,不必分析情感;若题干要求分析某句的作用,则拟写答案时除了分析语句含意、情感外,还要结合上下文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含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送别怀人诗教案(三)
送别怀人诗复习教案(三)编写:徐茂金审核:王绪梅1.(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译文:春天的江面浩渺无边,我目送着扁舟驶向远方,直到被江岸的树梢遮断。
无边的愁云聚拢上来,风帆渐行渐远,像小小的沙鸥飞向天边。
可恨那红红的夕阳还有一竿高,什么要早早地催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
赏析:题曰《送别》,此刻行人已去,但仍可见其行舟,词大半从“舟”字着笔。
春江水暖,一望绵远,不见端际。
“渺”同“淼”,有浩淼意,更有邈远意。
释皎然《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云:“遐路渺天末”。
词人伫立江边,目送行舟,水长天远,似都没有尽头。
次句紧承上句,仍是江边人注目之所见:望呵!望呵! 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
“断送”,一般作消磨、弃绝、打发等义解,在这里均不甚妥切,实际是目送而至于尽(“断”),极言所望之远。
“杪”,树木的末梢。
孙觌《西山超然亭》诗:“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
”孤亭高过树杪,所以才“俯见”。
船已行远,故所望之人似觉船已越过树梢在前进。
首二句十个字,将送者神情专注和船行渐远的情状,描绘极为精细。
接二句说,船越行越远,船体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
这里“青未了”从文义说接下句,指“布帆”,正“孤帆远影碧空尽”时,惟有点点白帆可以望见。
而愁如云积(所谓“愁云惨雾”,见《景德传灯录》卷22),是此时词人的感受。
“布帆”,布质的帆。
《晋书》卷92《顾恺之传》:“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
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
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李白《秋下荆门》:“霜落荆州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布帆遥比沙鸥小”,可看作写实,但亦寓有对行者的祝愿。
最后说:“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望江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望江怨》(2014·广东卷·T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写了一幅春天江水迷蒙,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直至被树梢遮蔽、浮云沉如愁绪无穷无尽,而友人的扁舟之帆渐渐成点的凄清缠绵悱恻的送别场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的鉴赏能力。
对场景画面题的描述主要关注重点意象的梳理与概括,此题的重点意象是象征愁绪的江水,指示离别的扁舟以及空虚暗沉的无根浮云和孤单的沙鸥,抓住这些,送别场景的凄清落寞之感就可以得出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望远,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而“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
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伤溢于言表。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的关键是“怪”字,属于炼字知识的检测,词人的“恨”与“怪”的对象其实都是无辜的,而词人为什么会“恨”与“怪”呢?当然是因为送别之后,词人的心情落寞又无法排遣忧愁了。
古诗必背300首
古诗必背300首1、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唐代-杜甫)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yán)。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古往今来皆涕(tì)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2、冬夜送人(唐代-贾岛)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xī)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3、望江怨·东风急(唐代-牛峤)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罗帏(wéi)愁独入。
马嘶(sī)残雨春芜湿。
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
4、回中作(唐代-温庭筠)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shù)角上高楼。
吴姬怨(yuàn)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shuò)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lǒng)水无声冻不流。
5、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唐代-李白)王子析(xī)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yáo)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6、秋下荆门(唐代-李白)霜落荆(jīng)门江树空,布帆无恙(yàng)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lú)鱼鲙(kuài),自爱名山入剡(shàn)中。
7、种柳戏题(唐代-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fù)地,耸(sǒng)干(gàn)会参(cān)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8、吊白居易(唐代-李忱)缀(zhuì)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9、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唐代-冯延巳)窗外寒鸡天欲曙(shǔ),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
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lǚ),一饷(xiǎng)关情,忆遍江南路。
送别诗2019
《望江怨.送别》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参考答案: 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
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 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 足。
《望江怨.送别》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 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送人》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 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①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② 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③山长水阔,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水调歌头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 ,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 ,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简要赏析“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的作用。 交代送别的时间用“春暮”,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 的浓烈,为下文“相留相送”铺垫蓄势。 2.“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一句有何特色及效果? 听觉、视觉、嗅觉相结合(2分)写出诗人晚宿旅舍却难 以成眠,耳听更漏之声将尽,眼看油灯火焰正短,天快亮了 ,又将踏上征途,再去体验一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特殊 况味。(2分) 3.“把酒沃愁肠”,作者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词分析。 ①暮春之景;②与挚友分别的离别愁绪;③羁旅行役苦况
应知已息机②。
《望江怨·送别》诗词鉴赏
《望江怨·送别》诗词鉴赏古诗原文春江渺①,断送②扁舟过林杪③。
愁云青未了,布帆④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译文翻译春天的江面浩渺无边,我目送着扁舟驶向远方,直到被江岸的`树梢遮断。
无边的愁云聚集上来,风帆渐行渐远,像小小的沙鸥飞向天涯。
可恨那红红的夕阳还有一竿高,为什么要早早地催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
解释解释①渺:同“淼”,有浩淼意,更有邈远意。
释皎然《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云:“遐路渺天末”。
②断送:一般作消磨、弃绝、打发等义解,在这里均不甚妥切,实际是目送而至于尽(“断”),极言所望之远。
③杪(miǎo):树木的末梢。
孙觌《西山超然亭》诗:“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
”④布帆:布质的帆。
李白《秋下荆门》:“霜落荆州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创作背景《望江怨·送别》是清代万树写的一首词。
词人以轻松语写沉重情,雅韵与俗美兼具,虽用比兴而无曲晦之感,毫不雕琢却有流淌之趣,离愁别绪跃然纸上。
诗文赏析《望江怨·送别》四十个字的小词,题曰《送别》,此刻行人已去,但仍可见其行舟,词大半从“舟”字着笔。
春江水暖,一望绵远,不见端际。
词人伫立江边,目送行舟,水长天远,似都没有终点。
次句紧承上句,仍是江边人注目之所见:望呵,望呵,始终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
船已行远,故所望之人似觉船已越过树梢在前进。
首二句十个字,将送者神情专注和船行渐远的情状,描绘极为精细。
下二句说,船越行越远,船体已不行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
这里“青未了”从文义说接下句,指“布帆”,正“孤帆远影碧空尽”时,惟有点点白帆可以望见。
而愁如云积,是此时词人的惑受。
“布帆遥比沙鸥小”,可看乍写实,但亦寓有对行者的祝福。
最终说:“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残照”,夕阳、落日。
孟浩然《同独孤使君东斋作》:“竹间残照人,池上夕阳浮。
”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召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怪,见怪也。
声声慢2
声声慢2.和阳光
万里春近,千秋岁短,百媚娘望江怨。
十八香柳初新,少年心乱。
九张机杼恨断,玉阑干、星夜行船。
八音谐,七律严、六州角招鼓唤。
五福降中天灿,宴桃园、索酒踏歌花犯。
四栏花探,瑶阶草碧牡丹。
三登乐山亭柳,小重山、二郎神堪。
一斛珠,南浦西河声声慢。
词牌解:此词为仄韵体,从万到一暗喻时光飞逝
人生苦短。
借用30个词牌组成。
万里春、千秋岁、百媚娘、十八香、九张机、八音谐、七律、六州、五福降中天、四栏花、三登乐、二郎神、一斛珠、望江怨、柳初新、少年心、玉阑干、夜行船、角招、宴桃园、索酒、踏歌、花犯、瑶阶草、碧牡丹、
山亭柳、小重山、南浦、西河、声声慢。
望江怨·送别(万树)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望江怨·送别(万树)全诗赏析,原文翻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⑵。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释⑴望江怨:词牌名。
此词作者万树。
⑵杪:树梢。
鉴赏《望江怨送别》中国清代著名词曲家万树的的作品。
此词是2014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的古词鉴赏题材料。
分析一首诗词,首先应从题目入手,《望江怨送别》顾名思义为一首送别词。
以送别为主体的诗词,多为缠绵不舍之情。
紧接着就可以分析词义。
词义的理解可以抓住关键意象进行分析。
词中春江残照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断送扁舟过可见行人已远行;愁云恨可看出词人送别时的愁情别恨,最后一句怪人催去早,可以看出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也。
由此可以大概出词义:(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眼前为一片春江水暖,一望绵远,不见端际的象。
词人行舟,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此时,愁如云积,小舟渐行渐远,最后船体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
这时刚好有人催去早,词人心中生恨,反倒责怪起催促者来,更感慨若非残照只余一竿高,怕还会与友人相叙一番吧。
其次,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书摘古诗词)第一问: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这道题考核的是场景分析概括。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会告诉学生做题三步走:先总体概括,再进行细节分析,最后点明场景与氛围。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得出,总体可概括为:在的傍晚,在江别送别友人。
细节分析可先抓住特定的意象,在具体分析。
通过扁舟过林杪布帆沙鸥小等意象,我们可以得出(词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最后愁云一词点明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愁云惨淡、悲凉寂寥。
因此,这道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前四句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边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感到愁云惨淡,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
望江怨送别清朝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
望江怨送别清朝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
望江怨送别
清朝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
愁云清未了。
布帆遥远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翻译:
春潮滚滚,烟波浩渺,
江流婉转绕芳草。
流水送孤舟,
漠漠白帆不见了。
茫茫一片,重重树梢。
高天愁云惨淡,
重重叠叠,没完没了。
去了去了,天边一沙鸥,
原来是远帆孤棹。
多遗憾,西天红日一竿高。
依依惜别留残照。
怪只怪,兰舟催发,
越是别离难,反倒来得早。
1
、这首词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离别场景?一是春水浩荡,二是流水送孤舟,三是孤舟消失在重重树梢中,四是高天愁云惨淡,悠悠不断,最后是一叶孤舟,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影影绰绰,留下一个比沙鸥还要小的白点点。
送别人目送手挥,久久伫立江边不忍离去,犹如天边不忍消逝的浮云和不愿落下的残照。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
请结合全词分析。
“愁云清未了”,便是“浮云游子意”,“恨残照,犹有一竿高”,便是“落日故人
情”,有情人长恨聚少离多,正如天边浮云不愿离去和西山落日不忍下山一样,因此“怪人催去早”,这样写尽了相见时难,离别之苦。
望江怨·送别(万树)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望江怨·送别(万树)全诗赏析,原文翻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⑵。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释⑴望江怨:词牌名。
此词作者万树。
⑵杪:树梢。
鉴赏《望江怨送别》中国清代著名词曲家万树的的作品。
此词是2014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的古词鉴赏题材料。
分析一首诗词,首先应从题目入手,《望江怨送别》顾名思义为一首送别词。
以送别为主体的诗词,多为缠绵不舍之情。
紧接着就可以分析词义。
词义的理解可以抓住关键意象进行分析。
词中春江残照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断送扁舟过可见行人已远行;愁云恨可看出词人送别时的愁情别恨,最后一句怪人催去早,可以看出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也。
由此可以大概出词义:(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眼前为一片春江水暖,一望绵远,不见端际的象。
词人行舟,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此时,愁如云积,小舟渐行渐远,最后船体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
这时刚好有人催去早,词人心中生恨,反倒责怪起催促者来,更感慨若非残照只余一竿高,怕还会与友人相叙一番吧。
其次,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书摘古诗词)第一问: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这道题考核的是场景分析概括。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会告诉学生做题三步走:先总体概括,再进行细节分析,最后点明场景与氛围。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得出,总体可概括为:在的傍晚,在江别送别友人。
细节分析可先抓住特定的意象,在具体分析。
通过扁舟过林杪布帆沙鸥小等意象,我们可以得出(词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最后愁云一词点明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愁云惨淡、悲凉寂寥。
因此,这道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前四句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边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感到愁云惨淡,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
牛峤《望江怨-东风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牛峤《望江怨-东风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望江怨-东风急》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罗帏愁独入。
②马嘶残雨春芜湿,倚门立。
③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
④【注释】①望江怨:词调名。
始见《教坊记》,又见《花间集》。
作者极少,其平仄则以牛峤此词为准。
②罗帏:帐子。
③春芜:丛生的杂草。
④薄情郎:牛峤的《忆江南》亦有“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
”骂薄情郎不如被上所绣的交颈鸳鸯。
【译文】在那东风急吹、百花凋谢之季,你与我频频执手别去。
我独入罗帐、一怀愁绪。
忽闻门外马嘶,却只有春雨淅沥,将无边的杂草淋浴。
无力倚门凝视,凭谁寄语,告诉那薄情郎,当年你的心上人,如今粉香和泪泣!【集评】宋·陆游:“盛唐遗音。
”(《历代诗馀》卷一一三引)明·汤显祖:“‘疏雨湿春愁’、‘马嘶残雨春芜湿,,皆集中秀句。
‘湿’字俱下得天然。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二)清·许昂霄:“有急弦促柱之妙。
”(《词综偶评》)清·况周颐:“昔人情语艳语,大都靡曼为工。
牛松卿〔望江怨〕词、〔西溪子〕词,繁弦促柱间,有劲气暗转,愈转愈深。
此等佳处,南宋名作中,间一见之。
北宋人虽绵博如柳屯田,顾未克办。
”(《餐樱庑词话》)清·郑文焯:“文情往复,杂写景中,致足讽味。
”(《花间集评注》引)近代·俞陛云:“三十五字中次第写来,情调凄恻。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
唐、五代、两宋诗词中此类题材颇多,牛峤此词另辟新径、别具一格。
无论情节结构、布景造情、选调用韵均有特色。
全词三十五字七句,前三句写惜别,中二句叙等待,收尾二句寄情思。
“东风”、“花时”点明时序节令。
一个“频”字写尽依依惜别、难分难舍、万语千言之情;一个“愁”字毕现女主人公郁闷孤寂、恍惚不宁、哀痛幽怨之情态、心境。
“残雨春芜湿”一语双关,明写淅淅沥沥的雨,隐含女主人公哭泣的泪痕,一个“湿”字,下得天然绝妙!层次井然,每个层次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留下让人联想、思考的馀地。
望江怨牛峤牛峤《望江怨·东风急》诗词赏析
望江怨牛峤牛峤《望江怨·东风急》诗词赏析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
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
以词,词格类温庭筠。
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牛峤《望江怨·东风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望江怨·东风急唐代:牛峤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罗帏愁独入。
马嘶残雨春芜湿。
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
译文正是春风劲吹的时候,我们却依依惜别频频执手,人去楼空春仍在,我真怕独入闺楼。
残雨淋湿了路边的青草,飘来骏马远去的嘶吼。
我久久地倚门伫立,多少话儿涌上心头。
薄情的郎君你可知道,我的泪水在和着妆粉流。
注释花时:花开时节。
手频执:多次执手,表示惜别依依之情。
罗帷:丝制帷幔。
马嘶:马嘶鸣。
春芜:春天的草野。
春芜,一作“香草”。
赏析这首词是女子对薄情郎分别时的寄语。
开头三句写分别时的凄苦。
“马嘶”二句写行者远去,送者伫立。
最后是女主人公对薄情郎的寄语,意在以痴情感动男子。
这写出了封建时代被侮辱的女子的共同心理与命运。
这是一首闺中词,咏女子盼望情郎不归的怨恨。
从体式看,这是一首小令,单调不分开。
从情节结构看,它包含三层意思:一忆惜别,二叙等待,三寄情思。
每层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留下大块想象余地。
词的发端运用追忆手法,以突兀而来的“东风急”领起,似乎有一种紧迫感。
东风劲吹,百花争艳,这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
在此良辰美景,一对情人双手紧握,离别在即。
那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万语千言之情,全从这个富有动作性的“频”字中传达出来。
两情是何等的深挚、热切。
“东风”、“花时”,点明了“惜别”的物候和时令。
作品以美好的景致和环境,反衬离愁凄恻之情,收到相反相成之效。
第三句补上一笔,正面点出“愁”来。
这个“愁”字,把女主人公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的情态和心境写出来了。
意境优美词牌名三个字
意境优美词牌名三个字
1. 闲中好,何那曲,拜月牙,梧桐影,锣鼓歌,醉妆词,清仙河,南歌子,占春芳,逸少年,荷叶杯。
2. 回声集,五马词,浙之词,清偏好,平兰人,花不花,五叶儿,鱼歌子,桂子歌谣,艾乃曲,采莲子,浪洗沙。
3.杨柳枝,八排漫,十种花,天井沙,赣州戏,干荷叶,快乐春天,踏歌词,秋风吹,抛球乐,一叶秋。
4. 金子敬,孤调萧,繁芳怨,如梦苓,西西子,天仙子,凤六子,桂子谣,饮马歌,定西饭。
5. 江城子,望江怨,思弟乡,河漫子,误桃园,望梅花,醉太平
6. 酒泉子,怨回河,生茶子,醉公子,昭君怨,归乡谣,女关子,赞普子,欢西沙,醉当边。
7. 中兴乐,醉花房,平湖乐,雪花飞扬,前厅乐,菩萨男,后院花,清尚怨,伤春乐。
2015离别诗(二)
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真题演练一:(2010江苏卷)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 深情,请作简要说明。(5分) 送别的筵席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 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暗含离别后物是人非之意。 “醉别”写出诗人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送友人上船 时,眼前秋风瑟瑟,“江风引雨”,凄凄风雨烘托出 诗人惜别知音的伤感。“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 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
【注】①杪:树梢。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 分)
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 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 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 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 “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 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 两人友情之深。
真题演练三(2013广东)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 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 苏堤也皱眉。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用 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 片分析。(3分)
春天的江面浩渺无边,我目送着扁舟驶向远方, 直到被江岸的树梢遮断。无边的愁云聚拢上来, 风帆渐行渐远,像小小的沙鸥飞向天边。可恨 那红红的夕阳还有一竿高,为什么要早早地催 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
多愁的诗句
古代描写多愁善感的诗句宋·李清照《凤凰台》: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李清照《蝶恋花》;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宋·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宋·辛弃疾《念奴娇》: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宋·辛弃疾《卜算子》: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宋·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辛弃疾《菩萨蛮》:人言头上发。
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
一身都是愁。
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宋·欧阳修《少年游》: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宋·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
凭阑总是销魂处。
宋·晏殊《浣溪沙》: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宋·苏轼《菩萨蛮》:使君欲去还留住。
今日漫留君。
明朝愁杀人。
宋·苏轼《西江月》: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宋·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宋·陆游《浣溪沙》: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宋·陆游《水调歌头》: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宋·柳永《卜算子慢》: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望江怨_送别》阅读附答案
《望江怨送别》阅读附答案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葬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么的送别场景?(3分)答:(2)怎么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答:参考答案:(1)春季,辽阔的江面上漂浮着一叶扁舟,好像从江岸两边的树梢上穿过。
使人哀伤的浓云和青草一望无际,扁舟上的布帆由于遥远已比沙鸥还要小了。
这是一幅独立江边眺望,水面辽阔遥远,扁舟寂寞远行,愁云惨然青草无际的送别画面。
(2)“怪人催去早”意思是责怪行人被敦促离开得太早。
此句属于直接抒怀。
前四句借景抒怀,表达了送别时的耽忧、牵挂、伤感。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采取拟人手法,看似无理,实则有情,把词人对友人恋恋不舍的密意抒发到极致。
[解析](1)此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这里鉴赏的是景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必需捉住景物的特点。
题干所说的“场景”,应包含描写画面,并概括画面特色,这也是形成的答案要点。
(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怪人催去早”是这首词主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先理解“怪人催去早”的意思,再“结合全词分析”,最后指出它所转达的情感。
[赏析]这首词描写送别情形,抒发离愁别绪。
前四句描写了一幅凄清惨然的送别画面。
春季的江水满满当当渺茫无边,高高漂送一叶扁舟,好像从堤岸外的高高的树梢上飘过。
天空洋溢的乌云叫人看了愁绪满怀,地上青草漫无边际,眺望那一叶扁舟的布帆已变得比水面的沙鸥还要藐小。
不着一个愁字,而离愁别绪充斥此间,可见作者融情于景手法之高妙。
词人曾在康熙年间进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做幕僚,阔别故乡,阔别亲人,他备尝颠沛流离之苦,这首词便是他幕僚糊口的一个缩影。
“春江渺”一句点明时节、地点和场景,堪称凝炼至极,引起读者想象。
“葬送扁舟过林杪”竭力渲染春水之涨。
水面越是辽阔无边,越能够衬托出扁舟和舟上行人的寂寞寂寞,越能写出送行者对行人前程的耽忧和牵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 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 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 全词分析。(4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参考答案 (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 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 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 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 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 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 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 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 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 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 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 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 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 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作者简介
• 万树(1630-1688),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州 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他才思敏捷,学识明达,工词善曲,不 仅是词学家,而且是著名戏曲文学作家。万树少年时即遭变乱,嗣后 家境清寒,长期飘泊四方,历在山西、陕西一带游历。清顺治年间以 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 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闲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终以怀才不遇,忧郁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 病死于广西江舟旅途中,终年仅58岁。 万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曲家,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其新编的 《词律》对中国词坛的贡献尤为巨大,影响深远。 万树送别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淡雅含蓄、情景交融。《望江怨•送别》 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更加明显。全 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但所描绘的景致,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 现得缠绵婉恻,韵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