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我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启示汇总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我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启示汇总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我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启示近年来,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愈演愈烈,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到“郑百文”、“银广厦”层出不穷,在世界范围,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呈上升趋势,如“巴林银行”、“安然事件”等,安然事件导致美国总统颁布新条例来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

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1999年10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新修订的《会计法》通过第二十七条从实质上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2002年中注协会协[2002]40号颁布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并发表审计意见,将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也纳入审计范围,并公布于众。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前身)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现金和其它资产,检查簿计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的手段和方法。

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认识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它国家和组织,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比较典型的概念主要有:l、1976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审计推荐草案》中指出:“内部控制由组织体制的设计和企业管理人员制定的所有协调制度组成,就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取得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和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和及时地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2、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的《总声明》,对内部控制作出了权威性解释:“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它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摘要:在各种组织高效运作的今天,内部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介绍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为国人打开了一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窗户。

国人可以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来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和结构;国外理论;意乂1内部控制系统理论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在《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提出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程序。

1947年,该协会在《审计准则暂行公告》中又重申了这一内容。

这一时期,内部控制处于以查错纠弊为导向的理论初级阶段,后被称为内部牵制理论。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发表了《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第一次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性表述:“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同时报告对内部控制的范围做出解释,指出内部控制既是对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也包括了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制定计划对有关人员履行职责的能力进行培训,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种程序准确、顺利贯彻执行。

当时,这一定义和解释被普遍认为是对内部控制概念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但是由于该报告内容宽泛,在职责划分上缺乏可操作性。

于是,1953年10月,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对上述定义进行了第一次修正,在《审计程序公告第19号》中,修正后的定义表述为:“广义的说,内部控制按其热点可以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1)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记录可靠性或与此有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会计控制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记账,编制财务报表,保管财务资产等职务的分离;财产的实物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等控制。

(2)管理控制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为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或与此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公司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制定的确保公司资产安全、保护股东权益、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层报告可靠性的制度和方法。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当今商业环境中变得愈发突出。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总结相关的启示,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和管理效能。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 早期的企业内部控制早期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主要关注风险和机会的管理。

这一阶段的核心理论是防御性控制,即企业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导致负面影响的风险。

这种控制方式主要体现在流程上,例如审批流程、财务核算流程等。

这一理论的发展为后来的控制理论提供了基础。

2. 审计理论的兴起随着企业日益复杂的经营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开始涉及更多的领域,例如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合规性等。

审计理论的兴起使企业得以更好地管理内部控制。

通过审计,企业可以评估和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管理水平。

3. 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全球化的进程,风险管理理论逐渐受到关注。

企业需要有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

内部控制也日益重视风险管理,以确保公司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能够做出适当的决策。

4. 内部控制整合理论的提出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开始整合,以实现更高效的内部控制。

管理学、财务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被引入内部控制的研究中,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内部控制的本质和机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启示1. 统一标准与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告诉我们,统一标准与规范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非常重要。

统一的标准可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降低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多学科整合与创新内部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它需要多学科的理论支持。

企业应积极借鉴管理学、财务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启示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启示
( ) 熟 阶段—— 内 四 成 部 控 制 整 体 框 架
( ) 发展 阶 段 二
— —
() 1

但 是 我 国理 论 界 和实
内部 控 制 制 度
务 界 对 内 部 控 制 的 认 识 还 很 不 统 一 。 其 中 , 多 数 学 者 对 内 部 控 制 的 认 识 停 留 在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和 内 部 控 制 结 构 阶 段 ; 还 有 很 多 人 认 为 内 部 控 制 即 是 内 部 监 督 。 实 务 界 许 多 人 士 以 为 内部 控 制 就 是 一 堆 堆 的 手 册 、 件 和制 度 ; 有些 企 文 也 业 认 为 内 部 控 制 就 是 内 部 成 本 控 制 、 内部 资 产 安 全 性 控 制 等 ;有 的 企 业 则 对 内部 控 制 还 没 有 概 念 。 巨 人 集 团 衰 败 、沈 阳 飞 龙 集 团 “ 踪 ” 郑 州 亚 细 亚 关 失 、 门 、广 东 国 投 倒 闭 等 事 件 都 说 明 了 这 一 点 。 因 此 本 文 拟 从 内 部 控 制 的 发 展 过 程 及 内 部 控 制 理 论 的 最 新
发 展 成 果 出 发 ,谈 谈 对 企
2 0世 纪 4 0年 代 至 7 0 年 代 初 ,在 内 部 牵 制 思 想
的 基 础 上 ,产 生 了 内 部 控
19 9 2年 9月 . 国 注 美
制 制 度 的 概 念 。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的 形 成 , 是 传 统 的 内 部 牵 制 思 想 与 古 典 管 理 理 论 相 结 合 的 产 物
内部控 制 “ 度 二分法 ” 制 的
由来 :
业 内部控 制 建设 的看法 。 纵 观 内 部 控 制 理 论 产 生 与 发 展 的 漫 长 演 变 历 程 ,我 们 可 以将 其 划 分 为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摘要】内部控制理论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并剖析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接着探讨了内部控制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借鉴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强调了内部控制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总结了内部控制理论对企业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企业管理、借鉴意义、未来发展趋势、现实意义、重要性、启示。

1. 引言1.1 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起源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过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认为人的内心需要良好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商业开始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管理和控制问题愈发突出。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企业家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纷纷尝试建立起内控制度。

此时,内部控制理论逐渐形成雏形,成为当时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

逐渐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模式,强调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提前识别和管理各种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起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引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

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对于当前企业管理实践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企业管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企业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入化的趋势。

在国内,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企业财务丑闻的频发,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备受关注。

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内部建立的系统,旨在确保实现组织目标、保护资产、预防欺诈和错误,以及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理论是指解释和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概念和实践方法的一系列学说和观点。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变和完善。

最早的内部控制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分工、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来实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是一个更加复杂和综合的概念,不仅包括组织结构和管理层面,还涉及风险识别、控制活动、信息和通讯、监督和评估等方面。

二、内部控制理论的核心原则内部控制理论的核心原则是明确组织目标、确定风险和建立控制措施。

具体而言,内部控制理论要求组织必须明确其运营和财务目标,对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在实践中,组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建立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

例如,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确保岗位职责和权限的明确和合理分配,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以及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支持内部控制活动等。

三、内部控制理论的应用内部控制理论的应用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和组织。

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经营流程和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

在金融行业中,内部控制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风险控制、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等方面,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定和安全运营。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也借鉴内部控制理论来加强组织的管理和风险控制。

政府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来监督和管理公共资源的使用,并预防腐败和滥用职权的行为。

非营利组织可以借助内部控制理论来确保捐赠和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透明度和责任度。

总结:内部控制理论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控制的学科,通过明确组织目标、识别风险和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保护资产、预防欺诈和错误,以及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的风险管理、运营效率和合规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分析其重要性以及未来的趋势。

1. 历史回顾内部控制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的古代巴比伦,当时已经出现一些类似于内部控制的做法,旨在保护财产和资产免遭损失。

在随后的几千年里,内部控制的概念逐渐发展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机制,企业可以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保护资产的安全。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通过规范流程和制度,企业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合规性。

在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需要建立合规性的控制体系,确保自身的合法经营。

3. 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部控制也在不断进化和改进。

以下是当前内部控制发展的几个趋势:3.1 技术驱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内部控制也受到技术的影响,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3.2 数据分析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3.3 多维度控制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基于流程和制度,而现代的内部控制趋向于多维度控制。

不仅对财务流程进行控制,还对战略、风险、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确保企业的全面发展。

3.4 风险导向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关注规则的执行,而现代内部控制更加关注风险的管理。

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的韧性。

4. 总结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内部控制发展的趋势。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摘要】内部控制理论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在实践中的借鉴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财务审计到如今的全面风险管理。

其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

内部控制理论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企业风险,提升经营绩效。

未来,内部控制理论将更加注重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和创新实践。

本文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管理具有深远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借鉴意义、历史演变、基本内容、应用领域、发展趋势、意义、前景1. 引言1.1 内部控制理论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理论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良好运作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理论有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按照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从而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内部控制理论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有效防范业务风险,提升企业内部运营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与此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内部控制理论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可以说是非常活跃的。

随着企业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和风险不断增加,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也促使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目标以及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国际上,美国的《萨巴尼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实施,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也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于其他国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和规范,为其他国家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风险管理、运营效率、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等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使得这些目标得到了更加具体和系统的界定,并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为了指导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通过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可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实施指南,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学术界通过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企业必须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再次,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方法和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估,以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企业内部控制评估的方法和标准是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可以帮助企业科学评估内部控制的状况,发现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通过企业内部控制评估,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状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总结起来,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启示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做了回顾与梳理,指出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并对当前存在的不足指出了改进的内容与方向。

标签:内部控制;理论发展1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1)18世纪产业革命前:内部牵制。

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思想的萌芽。

(2)18世纪产业革命后至20世纪40年代: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阶段的控制是为了牵制行为当事人无意的失误(错误)和有意的徇私舞弊行为而设置的内部相互控制、相互稽核的控制制度。

(3)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并将内部控制制度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4)20世纪8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的提法,替代“内部控制”。

该公告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5)20世纪90年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了其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该公告将内部控制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这一时期的内部控制开始关注对企业管理层的控制,同时把企业的外部环境纳入企业控制的范围,这是控制理论发展的一次飞跃。

(6)21世纪开始至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于2004年8月正式公布。

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阶段强调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全面内部控制,旨在对企业内部风险实施管理和战略制定而建立的事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当时,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业务较为简单,内部控制主要侧重于内部牵制,通过职责分工和交叉检查等方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

例如,在财务领域,将现金收付和账目记录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账目的准确性。

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至 70 年代,内部控制的概念逐渐扩展。

这一时期,内部控制不仅包括内部牵制,还涵盖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关注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内部管理控制则侧重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遵循相关政策法规。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多样,内部控制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

企业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控制活动已不足以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纳入内部控制的框架之中。

进入21 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企业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关注点。

同时,跨国企业的增多也使得企业需要在不同的法律和文化环境下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首先,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

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为了遵循法律法规和防止舞弊,更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的价值。

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其次,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度、方法和措施对内部各种资源、行为和环境进行监督、管理和规范的一种制度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不断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保障和启示。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 传统内控理论:传统内部控制理论始于二十世纪初,强调内部控制是为了预防和发现错误和舞弊行为而建立的,主要关注财务方面的控制和外部调查审计。

2. 美国《萨珊斯法案》的出台: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珊斯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和研究。

3. 风险管理理论的兴起:近年来,风险管理理论的兴起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风险管理理论突出了风险的主动管理和控制,强调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根据风险情况进行设计和实施。

二、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启示:1. 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的管理和规范,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有效实施。

2. 内部控制需要与企业战略相一致: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与企业的战略和目标相一致,只有这样,内部控制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提供支持和保障。

3. 内部控制必须与风险管理结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结合是企业有效控制风险的关键。

企业需要根据风险情况来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4. 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管理层的事情,而是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让每个员工都明白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

5. 内部控制需要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随着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应该及时调整内部控制制度,以保持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有效控制效果。

结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内部牵制到现代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

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是指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来确保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操作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规范地进行。

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防止舞弊和错误,而不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牵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

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牵制、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进一步发展到了内部控制结构的阶段。

这一阶段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

四、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在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上,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进一步发展到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阶段。

这一阶段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同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还强调了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内部控制框架。

五、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2.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

3.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内部控制进行有机结合。

4.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只有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层 领导对 内部控制 理论 的认识不 足 ,治理 企业思想 落 后, 在企业 的管 理与发展 、 内部控制 、 风 险等一 系列问题 上, 无法有效 的联 系起来 , 不重 视 内部控制 的作用 , 盲目 追求 企业效益 与发展 , 甚至使 得相互 对立起来 , 失去 了
措施 保护资产安全性 、会计 资料可靠 性 的程序 与记录 。 管理控 制是 由组织计 划与 措施 以及管 理部 门批准 办理 经济业务相关 的程序 与记录。 虽然 引入 了会计 控制和管 理控 制 2 个 概念 , 但事实上 它们之 间并 没有十分严格 的
企业 内部控制理论发 展历经阶段 1 . 内部牵制 阶段


理论表 现在 于 : 首先 , 它明确 了 内部控 制是企 业管理 中 必要的组成部分 , 完成对企业运 营全过 程控制 ; 其次 , 它 强调了人为 因素在内部控制 中的重要性 ; 再次 , 它将风险 与信息沟通概念引入 内部控制 , 并强调其不可或缺 的重要 性; 最后 , 它为企业达成控制 目标提供 了合理现实的保证。 5 . 风 险管理 阶段 2 0 0 4 年, E R M在原有 五个 主要要 素上 增加 了风 险 管理要素 , 提 出了风险偏好 及风 险容忍度 的概念 , 对管 理层及各 层人员 的风险 、 职责进行 详细 的描述 , 使 控制 理论的操作性更强 。
业的内 期
刘 爱娇
完善
摘要: 有线 电视 网络 企业 是我 国广播 电视行业 不断发展 的产物 , 当前在不 断发展 的形 势下 , 有 线 电视行业 内部
1 . 目前我 国企业 内部控制 的一些 问题
( 1 ) 内部控 制环境薄弱 。内部控制 环境包 括企业 的 组织结构 、 管理 者的管 理风格 、 企业 的文化 等等 。第一 , 企业 的内部控制 组织机 构形同虚设 , 很 多企业 仍然是沿 用 的以前 的机构设 置 ,并未随经济环境 的变 化而改革 , 造成 机构臃肿 , 管理混 乱 , 效 率低下 的问题 ; 第二 , 管 想和 实践一 直都存 在于 社会 发展 的 过程之 中 , 但 直到上世纪三 十年代才被人 们系统 的归 纳 为理论 知识 。通常我们都称 为 内部牵制 , 当时 内部牵 制 的 目的是查 询工作失误及 防治 徇私舞 弊 ; 手 法一般使 用 的是职 责分开 、核对账务 ;控 制对象一般局 限于钱 、 货 物、 账 目等会计 事物 ; 涉及的要素为职责 、 人员、 账 目。 内 部牵 制理论 的不 足之处 在于并 未对公 司整 体业 务 的控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4.缺乏适当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缺乏科学的工作流程,员工 岗位职责不明确,领导者权利思想严重,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有 机合作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会出现小团体主义的现象,影响企 业整体效力的提高。 5.监督机制不完善,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缺乏内部控制理 念。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导致缺乏明确 的控制程序和标准。进行有效控制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制定控制 程序和标准,并使之成文化,让员工都了解相关的控制。 原因分析 1.企业文化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未形成企业价值 观,唯意志与人治色彩浓厚和对企业创新文化认识不足。 2.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信息化程度如此之低,从而严 重影响了企业信息沟通,造成企业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沟通 的不顺畅,阻碍企业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使双向沟通的时间 无限延长,造成内部控制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3.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通过采用一套系统严谨 的方法对风险进行估量,并提高风险管理,控制与监督工作的有 效性,最终帮助企业达到预定的目标。可见,它的职能主要是帮 助企业实现增值目标,并不要求代行国家审计监督职责。但企业 内部审计职能弱化严重,造成了内部监督不力。 4.内部审计定位不明确,独立性不强。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 重要特征,其大小决定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很多企业设立的 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这种内审 组织体制往往因利益关系的制约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使内审机构 及其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 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 效的贯彻、执行。 5.内部审计范围狭窄。从时间范围来看,我国企业的内部 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没有涉足事前和事中审计。从空间范围来 看,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仅限于企业财务会计审计方面,而内部 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差错防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 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也未同企 业经营管理活动联结起来。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创新发展、评价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创新发展、评价与启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创新发展、评价与启示对内部控制框架进行理论分析,指出COSO报告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对内部控制理论的新发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做出评价,最后提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创新发展的几点启示。

标签: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创新评价启示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得到广泛的认可并沿用至今,其对内部控制定义的描述如下: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得到了较好的创新发展。

一、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分析COSO委员会的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五个方面的要素支持: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这五要素之间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1.内部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

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决定着内部控制的规则与结构,决定了组织的氛围,影响组织中人们的内控意识。

它包括管理者的道德品行及经营管理理念、组织结构、董事会、人力资源资源政策与实务、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risk appraisal)。

风险评估指的是判别和分析企业在完成自身目标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从而为风险管理提供基础。

它包括风险辨识和风险分析,风险辨识的内容涉及到:科技的发展、顾客的需求或预期改变、竞争、新颁法律或行政命令,天然灾害、经济环境改变、资讯系统处理的中断、所聘雇员的品质、训练方法及激励制度、经理人责任的改变、企业活动的性质、员工可接近资产的程度、董事会或监督委员会不够坚定或无效等。

3.内部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y)。

企业必须制定具体的控制政策及程序并加以实行,以帮助管理层确保在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基础上其所采取的各种行动能使企业实现自身目标。

中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近况

中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近况

中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近况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管理和运营的体系,旨在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控制风险、保护企业利益、达到预期目标。

中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起步阶段,到21世纪初的初步发展阶段,再到现在的成熟阶段。

在起步阶段,中国内部控制理论主要受到国际上的影响。

国内学者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理论,如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根据国情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应用。

同时,国家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初步发展阶段,中国内部控制理论开始有了一定的原创性和自主性。

国内学者对国际上的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内部控制三重目标”、“内控社会责任理论”等理论框架。

同时,专业学术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组织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推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进入成熟阶段后,中国内部控制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内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

各类内控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也越来越多,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细则》等。

此外,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国内企业还开始使用国际通行的内部控制框架,如COSO(委员会赞助的组织的内部控制综合架构)。

近几年来,中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首先,内部控制成为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和融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次,各行各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应用不断加深,内部控制文化开始在企业内部得到普及。

此外,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发展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如虚拟内部审计和数据挖掘等。

然而,中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其次,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还不够,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摘要:在各种组织高效运作的今天,内部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介绍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为国人打开了一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窗户。

国人可以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来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和结构;国外理论;意义
1 内部控制系统理论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在《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提出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程序。

1947年,该协会在《审计准则暂行公告》中又重申了这一内容。

这一时期,内部控制处于以查错纠弊为导向的理论初级阶段,后被称为内部牵制理论。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发表了《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第一次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性表述:‚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同时报告对内部控制的范围做出解释,指出内部控制既是对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也包括了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制定计划对有关人员履行职责的能力进行培训,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种程序准确、顺利贯彻执行。

当时,这一定义和解释被普遍认为是对内部控制概念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但是由于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