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浅谈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要科学,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创新。

一、教师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以身作则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成为儿童的模范。

2.注意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

”学生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他们的教师或父母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

所以要把学生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

3.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

做教师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养成的时候,不准学生有例外的动作。

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养成的习惯。

4.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小学生学习事物要自己学习。

“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

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

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

做教师的,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

为此,应鼓励学生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对他们的个人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也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家庭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父母应该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待人接物,都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其次,父母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这包括家庭成员间的爱与关怀、尊重与理解。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给予他们支持与引导。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建立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通过言传身教来引领学生正向发展。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明确学习和生活的规范,养成自觉遵循的习惯。

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息规律,让他们养成按时起床、按时上学的良好习惯。

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通过积极正面的激励和规范管理,引导学生遵循课堂纪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合作,与家长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活动,提供家长教育的机会,让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的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社会环境也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不同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社会应该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养成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注重宣传和教育,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们明确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好榜样。

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如果家长和老师自己都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很难去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做好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小学生天性好奇,喜欢模仿,他们会受到表扬和奖励的行为影响,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或者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家长和老师可以及时表扬和奖励他们,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小学生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目标。

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更清楚地知道该如何行动,以及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行为规范和目标清单,列出应该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目标,然后帮助孩子逐步实践和达成这些目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视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良好的榜样引领、及时表扬奖励、适当的引导支持以及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目标制定,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彭场二小印早先所谓习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将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思想品行蔓延到无知的孩子身上。

对小学生的思想品行教育问题,已成为培育新一代人的重大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是我一些想法与体会。

一、关心爱护爱能冶金,爱能化石,爱的力量大无比。

如果没有爱,这世界就没有和平,没有民主。

只有在爱的世界里人才能和睦,才能有向上,才能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并具有高尚的素质。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呢?这正被许多心理学家所认识和重视。

美国心理学家布恩和埃克斯特兰德指出,怎样使我们的儿童把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内化成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靠爱和习惯。

就小学生而言,很容易被关爱所陶冶。

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受人欺凌,逐渐养成孤僻、不合群等不良心理状态。

一些孤僻内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同冰封着的河流;如同在一平如镜的水面下,潜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暗流。

那么用什么来融化河流的冰,显出水下的暗流呢?那就是火热的爱心。

去年我接过一个叫潘玲(化名)的女生,她孤僻、不合群。

我找她谈话,她撒谎,态度比较消沉。

作业拖拉,很少及时完成。

于是,我对潘玲的原始材料进行调查。

经查核,潘玲的父母离异,随父生活。

在家里受后娘欺凌;在班级里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学生,同学的欺凌,老师的歧视。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榜样。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环境,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影响。

父母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做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比如,父母要讲究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不大声争吵,不打骂孩子等。

同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孩子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

其次,学校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老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

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此外,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需要注重细节。

比如,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让他们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养成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最后,要注意给予小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和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不良行为,也要及时进行批评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引导他们改正。

奖惩相结合,有助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长要做好榜样,学校要注重教育,细节要抓实,奖惩要分明。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浅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浅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浅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

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让学生了解校规校纪,宣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育人的目标:正直、善良、健康。

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并在班里开展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确我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联系。

爱国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

有了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如早自习,教室内能安安静静的,课间操场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

狠抓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要学会放得开,收得住。

开学初能做到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会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习惯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生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他们格外的关照。

对于他们批评永远不如激励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要相信他们的潜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更多地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真诚地帮助他们。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多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三、自我管理习惯教育学生刚上学时或者是长期休息后,往往自控能力较差,自习课不知干什么,老师不在教室就闲讲、搞小动作,针对这样的现象,必须随时随地地叮嘱他们,引导他们作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投入学习中,并实行民主管理法,让学生轮流负责做一天班长,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这样学生有了不同角色的培养,学习积极性、自我挂你能力有很大提高。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____张丽梅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____张丽梅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曹迁红曾经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那位化学家回答:“是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做法:一、狠抓常规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而小学生精力旺盛,喜欢追逐打闹,这样,极易发生事故,作为一位教师,我必须对学生的安全负责,为此,我充分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讲解示范、榜样激励等督促学生认真遵守,养成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使整个班集体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有如在班级卫生方面,刚开始,我发现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过不了多久,又会有废纸出现,很少有同学捡起来的,怎么办?我来捡,我来扫,但事实上并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于是干脆实行“卫生包干”,即每位学生都有一块属于你的“卫生包干区”,监督别人的同时监督自己,人人都是卫生监督员。

这样,就“乱扔垃圾”的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从思想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自那以后,班级中再也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发生,而且,教室里每天都能保证至少打扫两次。

反思这样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体验—自责—感情的情感变化过程,在他们内心深处烙上了难以泯灭的印记。

我深深感到,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强制压服和惩罚都很难起到本质的效果。

只有有用地创造教育和契机,才能激发孩子们内心的矛盾冲突,唤起他们自觉的正义行为。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儿童时期模仿了最强,所以我很注意班风的建设,如果说学习成绩是一个班级的生命,那么良好的学风将是它的保障。

所以,接一个班级,我首先得了解每个学生的过去,做到心中有数。

在排位置时,做到让先进带动后进,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于极个别“顽固”分子,可以采用四周包围策略,当他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南昌市曙光小学黄恋恋心理学家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

”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

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孩子在小学这个阶段,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的好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要求孩子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有的小孩总是喜欢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这样长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三心二意的不好习惯,这时家长就应该及时的纠正孩子这不好的行为,如可以关掉电视,静静的坐在孩子身边一会儿,和孩子静静的讲讲话,然后再来让孩子一心一意的做作业。

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

经过训练,现在孩子回家后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上课时,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我的本子没带。

”“老师我的笔找不到了。

”等等之类的问题,发生这样的现象都是孩子们没有养成有条理的习惯,那么在孩子就要养成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

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这时家长就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做完作业后或者看完书后,让孩子们检查检查,书本是否已经在书包里放整齐了,还有什么学习用具落下没?在等到第二天上课前再次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做事有条有序的良好习惯了。

三、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我们经常会碰到孩子问:“爸爸这道题怎么做?您能教教我吗?”而大多数家长都说:“老师不都教过了嘛,自己去想,自己去做。

”这时我们的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

而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他就包办代替,这时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浅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能促进学校的和谐氛围和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本文将从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加强家校合作、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及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首先,学校应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例如尊重他人、守时守纪、团结友爱等,让学生了解并遵守。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讲座、主题班会等,向学生宣传这些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这些准则的认同感和自觉性。

其次,加强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并与家长共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奖励证书、奖金或者特殊待遇等。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树立正面的激励机制。

对于不良行为,学校应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适当的惩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法纪意识。

最后,学校还应致力于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如校园音乐会、艺术展、读书分享会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同时,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

总之,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加强家校合作、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可以运用其他教育手段,如心理教育、班级管理等,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长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下面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原则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谈一
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
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
往中更加和谐,能够懂得尊重他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律自助,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
集体荣誉感。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一些原则。

要从小培养习惯,因为个体在习惯养成的
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循序渐进,培养步骤要分阶段进行,逐步提高孩子的行为标准。

要注重正面激励,让学生在树立良好行为习惯中不断得到
满足感和成就感。

要注重实践和反思,通过实际的行为实践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培养良
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要起到良好行为习惯
的引导作用,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榜样。

要重视学校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设置奖惩机制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
中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的批评和表扬,以及正确的引导和
训练。

学生也要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自觉尊重老师和同学,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道德。

浅谈小学生一般心理特征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一般心理特征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一般心理特征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生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特征和良好行为习惯两个方面来谈论小学生的养成。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1. 自我意识的形成小学生阶段是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开始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时期。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开始建立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好奇心旺盛小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新的事物。

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3. 角色认同的形成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开始通过模仿和学习来建立自己的角色认同。

他们开始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吸收各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4. 情绪表达不成熟小学生在情绪表达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他们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学会正确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其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校的学习纪律等。

2. 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小学生需要逐渐学会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行为指导,培养他们尊重师长、友善待人、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小学生应该逐渐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会处理自己的事务。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适当给予他们一些自主决策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小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科学饮食、坚持锻炼等。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生活指导,引导他们远离不良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5.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小学生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乐观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坚韧精神,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益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具有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源于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应该从小抓起,给予孩子良好的榜样和引导。

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说话文明、礼貌待人、尊敬他人等。

父母还要正确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感情,学会宽容、谅解和帮助他人。

只有家庭环境良好,孩子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

老师是小学生的导师,应该给予他们良好的引导和榜样。

老师应该注重教育小学生遵守纪律,尊敬他人,有礼貌,学会独立和自主等。

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启发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学会感恩等良好的品质。

在学校的教育下,小学生将会懂得守纪律,尊敬关心他人,努力学习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环境也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社会环境是否健康和良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减少不良的影响,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孩子们才能受到正确的引导,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父母要做好身心的示范,正确引导孩子。

学校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老师要做好榜样与引导,教育孩子学会守纪律,尊敬他人,有礼貌等良好的品质。

社会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三课堂,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的影响,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小学生才能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成长。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小学生是我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在经历着身心繁重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习惯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对于孩子们的学业和生活有积极的影响,还能够塑造他们未来的品格和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业发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正在接受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复习功课等等。

这些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为以后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相反,如果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拖延、偷懒、不专心等等,很容易导致学业成绩下滑,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加之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影响,让孩子们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生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等,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增强抵抗力,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精力和动力去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相反,如果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暴饮暴食、通宵玩游戏、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等,不仅会损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的品格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和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习惯能够有助于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价值观。

诚实守信、友善谦逊、自律坚毅等等,都是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习惯,能够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良好的习惯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团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对于塑造孩子的性格、培养自律和形成积极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良好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例如,定期作息、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些习惯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律的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提高效率。

其次,良好习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教会他们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例如,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良好习惯还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加友好和谦虚。

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教育者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首先,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树立良好榜样。

孩子们往往通过模仿来学习和了解事物,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成为良好习惯的榜样。

只有他们自己能够做好示范,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接受和践行良好习惯。

其次,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具体习惯行为,并及时给予指导。

例如,当孩子犯错或不良习惯表现时,教育者和家长不应该轻易放过,而应该及时给予批评和指导。

同时,当孩子表现出良好习惯时,也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被称赞的。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在娱乐中学习各种好的习惯,例如:捡垃圾不落地、和同学分享、按时完成作业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良好习惯,并且不会感到乏味和枯燥。

最后,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习惯养成计划,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小学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学习的保障,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思维、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深入探讨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习惯对小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思维开发的重要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升孩子的语文水平,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性思考问题,不偏激、不盲从。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智力和性格双重素质的表现,对小学生的智力和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升他们的免疫力,减少患病的机会;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证孩子的营养摄入,促进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良好的休息习惯可以调整孩子的生物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疲劳和精神紧张。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对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小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渐渐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整洁、自律、守时等,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学会独立思考,掌握人生的管理能力。

良好的整洁习惯可以保持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整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良好的守时习惯可以使孩子养成严谨、自律的习惯,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有序进行。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小学生独立自立、自主管理的重要保障。

小学生是一个人生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提升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维护他们身心健康的保障,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他们自理能力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时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成绩,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开始,比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起床、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好习惯,培养孩子按时吃饭、按时休息的习惯,让孩子懂得时间的价值,明白规律对自己的重要性。

学校也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比如每天按时到校、课间不迟到早退、不带手机进校等,培养孩子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自律能力。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是一个学习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比如让孩子养成每天回家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教育孩子认真听讲、做认真听讲笔记的习惯,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等。

学校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定期进行学习方式的讲座等。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素质之一,它关系到孩子今后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团队活动,比如让孩子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等。

学校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定期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等。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自信心和责任感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发展。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比如赞扬孩子在学校取得的好成绩,赞扬孩子在学校表现出的勇敢、积极的一面,教育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

浅谈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者:王培兰来源:《学园》2010年第13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惹人喜爱;教师都希望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长期学习、巩固才能养成的。

从幼儿园到小学,在孩子的养成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承担着很大的责任。

对于一个小学低年级段的班主任而言,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刚上小学,由于在幼儿园养成的许多习惯在一定时间内还指导着孩子的行动,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低年级段教师要细心抓好幼小衔接孩子的养成教育。

在长时间担任低年级班主任的过程中,笔者从以下几点人手,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针对学生的不良现象进行指导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针对学生的一些习惯现象(对人不礼貌、打人、乱拿别人东西、不讲卫生等),分析讲解是必要的,让学生明白哪些做法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这样做;哪些做法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去做等。

同时用各种机会有目的地采取不同方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达到一定效果。

二、善于观察并接近孩子。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养成教育实施的条件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有了教师最伤脑筋的——行为问题。

尤其是有攻击性行为和好动行为的孩子,在班上是不受欢迎的。

专横、霸道、惹事生非,搅得全班不得安宁。

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是复杂的、不安的,如老师会批评我吗?同学会嘲笑我吗?如果得不到正确应对和引导,这些行为再一次出现的频率就会很快,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时,过多的批评和处罚都只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加强逆反心理。

这就需要老师和班主任用耐心和爱心去教育引导他们。

对这类学生要少批评,多表扬,让他们明向自己的行为不友好、不礼貌,影响了他人也影响了老师(上课)的心情,让大家都不高兴。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交技巧。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和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长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家长还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约束。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能够在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

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学校教育,孩子们能够在集体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社会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社会是孩子们成长的大舞台,他们需要在社会中学会与人相处、处理问题和解决冲突。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比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社会教育还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素养。

通过社会教育,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小学生自身的努力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小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当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在零星的时间里可能会多动少静,缺乏足够的锻炼。

学校和家庭应当共同关注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在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俱乐部活动,提供各种体育设施和器材;在家庭,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重视饮食习惯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饮食结构可能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缺乏蔬菜和水果,过多的油腻食物和零食,这些都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方面应当注重合理膳食的宣传和普及,提倡多样化的饮食,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强化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强化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在农村地区,许多孩子们因为缺乏前期的教育和熏陶,往往在礼节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不懂得尊重师长和长辈,不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和规矩。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孩子尊敬他人,懂得礼貌用语,学习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倡导文明习惯和绿色生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倡导文明习惯和绿色生活。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倡导文明行为和绿色生活的理念,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五、强化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强化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浅谈
绿园区凯旋小学王春艳
良好习惯,终身受用。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小时候好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这时候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绘上什么图画就是什么图画。

所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

那么,我们如何来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
一、培养自理自立能力。

良好生活习惯是自理的基础,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将来就做不到自立,更做不到自强。

良好生活习惯首先从个人卫生抓起。

现在的学生大多自理能力比较差,我班学生父母许多都是农民工的,每天早早就出门做活,没时间和精力管孩子。

学生个人卫生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教他们如何搞好个人卫生的同时进行评比,评出个人卫生最好的个人与小组,通过评比,学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其次,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在学校里,要求学生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教他们如何打扫卫生。

要求学生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班级里也进行评比活动,评出做家务的小能手。

二、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这对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

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意就开始解答了,还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生刚刚入学时,我就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刚开始的时候实行强制性要求,通过半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能认真及时完成作业了。

3,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是学习的心脏。

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
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

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了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

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正是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反两方面接收的都很快,对于反面教育影响,他们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的趋向。

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关键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要求学生语言文明。

语言是交际工具,是人的心声的表露。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言传身教,教育学生掌握礼貌用语和体态用语。

2、教育学生在行为上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

要教育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

孝敬父母是子女应有的纯真感情。

孝敬父母,首先要在思想上听取父母的教导和指点。

其次在生活上要关心体贴父母,尤其对于体弱多病的父母,要更加体贴、关心和照顾,积极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外出时,要向父母说明去向、理由和所需的时间,并且要按时回来。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当面打招呼时,可以给父母写留言条或委托别人转告父母,回来后主动向父母打招呼。

3、发挥榜样的力量。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4、长期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
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5、家校合作。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

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对此,我利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竞争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聪明伶俐,在智力、体质、行为上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教育引导不当,使他们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

比如,任性、遇挫退却、嫉妒别人……教师不应忽视这些现象,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意志,能经受成功的考验,同时能经受失败的打击,有认准路、用好力、不达目的不止的精神,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抵御不良行为的诱惑,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们不能奢望短时间就把学生身上的坏毛病统统改掉。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