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改革的动因:财务约束假说

合集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重点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重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1.公共事业: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事业单位: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给,受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领导的社会组织。

3.公共事业组织: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4.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简述)①组织性②非政府性③非营利性④自治性5.志愿失灵:个人或集体资源的非政府组织在其志愿活动运作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使得志愿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的现象。

6.志愿失灵的表现(简述)①行政化严重②组织性质杂乱③立法滞后④经费不足⑤自律机制不健全7.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8.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履行组织使命,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其管辖内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考核、培训、晋升、奖惩、激励、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9.公共事业人力资源:就是在公共事业领域内从事管理、生产和公共服务工作,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人员的总和,外延上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

10.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的特征(简述)公共事业人力资源除具备一般人力资源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共性:①能动性②高增值性③社会性④时效性自身特点:⑴主体智能性(2)领域约束性⑶价值公益性⑷影响扩张性(5)功能持久性(6)服务大局性11.公共事业财务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框架下,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所进行的计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2.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特点(简述)公共事业组织在财务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点。

公用事业的经济学视角下的管理问题研究

公用事业的经济学视角下的管理问题研究

公用事业的经济学视角下的管理问题研究公用事业是指供给社会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的企业,如电力、水务、交通等。

在经济学视角下,公用事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管理问题也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公用事业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市场失灵与公用事业管理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

然而,公用事业的特殊性使市场机制可能出现失灵。

首先,公用事业的供给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如供电网、供水网等。

一旦形成垄断,企业可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导致价格过高、服务质量低下。

其次,公用事业产品的外部性明显,如环境污染、用电过度等。

市场机制往往难以内部化这些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

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政府介入公用事业管理成为必要。

政府通过立法、监管等手段规范公用事业市场运行,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效率。

然而,政府干预也可能带来新的管理问题,如监管不力、官僚主义等。

因此,公用事业管理需要权衡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并保障公众利益。

二、效率与公用事业管理效率是公用事业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由于公用事业服务涉及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效率问题更为突出。

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中,效率往往被理解为供给商生产成本最小化,价格最低化。

然而,公用事业的供给具有社会责任属性,单纯追求效率可能忽视公众需求和社会责任。

公用事业管理需要在效率与公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管理者应注重服务效率,提高供给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另一方面,管理者需充分考虑社会责任,确保服务品质、维护公众利益。

而且,公用事业产品的外部性问题也需要管理者关注,积极实施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公用事业监管与管理公用事业管理需要有效监管机制的支持。

监管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市场的需要。

在公用事业领域,监管机构应当保障市场运行的公平、公正,防止企业滥用市场地位、垄断行为。

同时,监管机构也需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服务质量等,促进公用事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国有企业改革与财务管理

国有企业改革与财务管理

国有企业改革与财务管理一、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指对原有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的目的。

这些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使国有企业更具竞争力,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改革动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因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因素:1. 经济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于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使得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 政策影响: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密切关注,在实践中,将政策的引导力度加强,通过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以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

3. 社会要求:改革是社会开展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过程中,需要利用社会各界力量,从而进行广泛而全面的改革工作。

(二)改革主要内容1. 产权制度改革:确立明确的产权制度,推行股份制改革,推动企业产权划转,打破国有垄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2. 内部管理改革: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

3. 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人员体制改革,加快人员优化调整,调动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4. 财务制度改革:建立财务自主权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推行市场化的资产负债平衡方法,确保企业财务稳定和安全。

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一)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1. 资金筹措: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引入社会资金,使企业筹措到足够的资金。

2. 资金分配:合理分配和利用企业的资金,按照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

3. 财务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财务分析和咨询服务。

4. 决策支持:为企业的各级决策提供财务决策支持和建议,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二)财务管理的方法1. 预算管理: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预算管理通过编制、执行和控制预算,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支持。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作业一:1.PDCA循环中P阶段是指(A)A)计划制定阶段B)计划执行阶段C)执行结果检查阶段D)处理阶段2.与经济手段相比较,行政手段具有的特征是(B)A)利益性B)无偿性C)间接性D)多样性3.从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公共管理的主要研究途径不包括(C)A)管理途径B)政治途径C)经济途径D)法律途径4.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是(A)A)公共性B)历史性C)政策引导性D)管理参与性5.公共政策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发挥的主要功能不包括(C)A)行为引导功能B)利益协调与分配功能C)行为限制功能D)调控和规6.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相同之处是(A)A)管理的一般职能B)管理的性质C)管理的使命D)责任的性质7.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者们由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

美国著名学者XXX主张的研究途径是(A)A)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管理途径C)政治途径D)法律途径8.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B)A)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准政府组织D)事业单位9.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是(D)A)权威性B)独占性C)政治性D)公共性10.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问题特征的是(D)A)选择性B)动态性C)时效性D)静态性11.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C)A)竞争性B)排他性C)自然垄断性D)顾客导向性12.当事情已经按照它固有的规律运行的时候,领导者就不要再左右它,而是让它按自己的方式进行。

这种带领方式属于(D)A)集权型领导方式B)民主型领导方式C)参与型领导方式D)放任型领导方式13.提出公民的需要就像“顾客”的需要的公共管理理论是( B )精品文档A)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B)新大众管理理论C)大众管理理论D)新大众服务理论14.揭示了当局机构不断膨胀的两大动力:“一是官员想要增加的是下属而不是敌手;二是官员们相互之间制造工作”这一理论的是(A)A)帕金森定律B)公共选择理论C)瓦格纳的理论D)XXX 和XXX的理论15.政策生态环境可以分为(B)A)经济资源环境与政治法治环境B)社会总环境与工作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与国际环境D)输入—输出环境16.新大众管理运动的理论根蒂根基主要是(D)A)产权理论、演化理论和大众选择理论B)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C)演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D)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17.最早提出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的是(C)A)XXXB)德鲁克C)XXXD)XXX18.组织成员对命令的服从仅仅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感召力和煽动力的组织是(A)A)神秘化组织B)传统组织C)合理—合法化组织D)商业组织19.被称为“军队型组织”,又是最常被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是(A)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矩阵制20.领导连续流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管理学家坦南鲍姆和(A)A)施XXXB)XXXC)布莱克D)XXX21.“新公共管理”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欧洲现象,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行政改革实践中的(C)A)政治途径B)法律途径C)管理主义D)宪政主义22.以下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C)A)国务院B)妇联C)XXXD)共青团23.大众部分计谋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是(B)A)效率B)创造和实现大众价值C)效益D)让顾客满意XXX.在下列选项中,既是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所提出的民主理论,又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的是(A)精品文档A)人民主权论或权力制约论B)分权制衡论C)中央集权论D)社会契约论25.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B)A)公共经济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B)大众行政范式下的大众管理实践C)公共服务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D)公共责任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26.法治行政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A)A)扶植法治当局B)提高公民法治意识C)完善国家相关法律D)严格执行法律27.第一次运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公共行政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将公共行政学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学者是(D)A)XXXB)XXXC)XXXD)XXX28.被XXX称为“消费者给大众部分的报告”的是(A)A)标杆管理B)目标管理C)绩效管理D)计谋管理29.选择政策工具的根蒂根基原则是(A)A)以公共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B)以个人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C)以团体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公道性的原则D)以群体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30.公共政策发展对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是(D)A)公共政策对公共管理的价值进行规制和调节B)大众决策是大众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根蒂根基C)大众决策是大众管理的起点,又贯串于大众管理过程的始终D)实现公共管理价值导向与建构公共管理运作平台31.在下列选项中,既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的是(C)A)政策议程B)政策沟通C)政策执行D)政策评估精品文档32.按照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资源与公共管理手段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建构的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

(财务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财务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在当今社会财务造假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深入探讨导致财务造假的真正原因,寻觅管理财务造假的对策,确立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已迫在眉睫。

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财务进行造假,财务造假对社会在成为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受到危害,使投资者的维权之路走的很艰难而又艰辛;财务造假还会造成诚信的缺失及其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

如果上市公司在监督下都在造假,更不用说非上市公司了,投资者都对它们失去了信任,于是真正想对企业的上市公司将难以融资,对社会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管理结构逐步完善, 但财务报告造假问题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究其原因, 一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由于受利益驱动而采用一系列会计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造假, 如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经济事项, 虚增经营业绩等屡见不鲜, 随心所欲地任意调节会计事项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

目的是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在证券市场这个重要舞台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就千方百计地提高公司业绩。

二是上市公司内部业绩评价制度作为内部管理重要环节, 是评价各个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标准。

没有业绩评价标准, 就没有争优创先, 奖勤罚懒, 激励和约束机制就得不到实现,而这种业绩评价制度的缺陷正好为财务报告造假提供了土壤, 会计数据通常是上市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奖金、工资和职务提升的依据。

如果本年度不能实现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奖金就会减少, 工作岗位也可能丢掉, 所以, 这种短期目标行为为财务报告造假提供了动机。

科龙电器的高管舞弊具有手段隐秘、危害巨犬、监守自盗、难以发现的特点。

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频发的造假事件更暴露出令人不安的现象是高管舞弊向第三方公信机构蔓延,个别银行、券商参预到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中,使得造假案件越来越复杂。

该类案件令人防不胜防,不仅受蒙蔽的审计师无从发现,普通民众更无从分辩真伪,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遭受严重打击。

公共财政改革与中国持续发展(1)_1

公共财政改革与中国持续发展(1)_1

公共财政改革与中国持续发展(1)政府干预是随着市场的失灵而产生的。

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指出,每个人在市场上追求个人利益可以达到促进利益的目标。

追随斯密,1870年代早期,瓦尔拉斯(Walras)提出市场一般均衡模型,1909年帕累托(Pareto)提出Pareto最优的概念。

这些指出了在何种条件下自由市场会产生社会理想的结果,一直是20世纪经济的基础。

生产和消费中的外部作用会造成市场的失灵,即市场运作的结果不是社会理想的结果。

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可能不公平。

这就产生了对政府干预的需要。

其实,斯密本人也提到政府应该提供某些公共工程、产品、和机构。

公共财政涉及的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及种种干预措施。

公共财政在经济持续中起着日益重要作用。

1789年,弗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当美国总统时,美国的税收仅占国民收入的5%.他的名言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纳税是确定无疑的”。

今天,美国的税收已占国民收入的1/3.美国并非当今税收最高的国家。

法国仅中央政府的税收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近39%,英国34%,德国29%,美国才19%,俄国17%.中央的税收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中央和地方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政府征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础设施(包括体系,货币体系,市场体系,运输体系)和公共产品(国防,公路,公共场所);重新分配收入(向低收入阶层转移);调节资源配置,指导消费行为。

好的税制应该是公平,容易征收,对和个人行为扭曲少,有利于经济增长,能保证足够税收。

中国人百年来一直在探索强国富民之道。

公共财政思想和财政政策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发生变化。

在二十一世纪里,中国面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持续和谐发展的严峻挑战。

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经历着近代最好的经济发展时期。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9%,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改革开放时的七倍。

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种种,如地区差别加大,贫富悬殊,失业,人口老化,社会保障不健全,公共消费品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等。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监管的理论反思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监管的理论反思
致生产设备利用率产生变化 。
干预的积极性和责任 。
二、政府承诺 问题
市政 公 用 设施 服 务市 场化 的 特征 之 一就 是 以合 同约
而从产业特性 来看 ,城市公用事业在 以下几方面又 有与其它产业不 同的地方 :一是地域性垄断 。 公用事业 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如 自来水 、管道 供热 、管道燃气等 ,只能在 网络覆盖范围之内 ,不能在 全国或全世界范围内 自由流动 。 即使是在 大中型 城市 , 可能有 多个 自来水公司,也是多个垂直一体化的企 业并 存 ,各 自垄断服务区域的供给 。 而缺乏相近 的替 代品 , 则使这种垄断性 更强 。 二是具有投资大 、回收期长与规
擞 橙 的批 评 性 半议 丈 责 自 自
本文针对公用事业改革与监管过程 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一
些理论 上的反思 。
55
维普资讯
就缺乏一个终止机制 。 四是需求的波动性 。 不同季节对 自来水的需求 ,不 同时间对电力的需 求,不同天气条件 下或工作 日对公交的需求等都存在差别 。 需求的波动导
束取代行政管理 。 自然垄断行业仿效市场 ,引入竞争 在 机制 ,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招标 。 定期就公用事业的自然
垄断特许权进行招标 ,虽然 只有一家企业获得特 许权 , 但 由于多家企业参与投标 ,可形成缔约前的竞争 ; 又由
于特许权的时限性 ,如 5 年后再次招标 ,故已获得特许 权的企业 , 缔约后也并不能高枕无忧 。 显然 , 招标方式 , 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压力 。 另一方式是定价 ,价格上限被 认为是激励效果较好的一种定价方式 , 它也有一个时限 性 ,缔 约后也有一个重新谈判问题 。 而 ,由于技 术 、 然 环境的变化,及人的计算能力的差异 , 任何合同都不可 能是完备的,都存在一个再谈判的问题 ,再谈判增加 了

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探索

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探索

一公用事业价格形成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我国公用事业一般由国家垄断经营,其价格由政府直接制定或批准。

政府在制定公用事业价格时,既要考虑其成本的变动,保证生产企业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以保证公用事业的供给;又要考虑价格变动对其他部门、行业及居民生活的影响,增进社会福利,致使价格的调整不能及时反映成本的变动。

公用事业领域不但存在经济垄断,而且存在行政垄断,表现为政府职能部门在规划、审计、设计、筹资、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介入公用事业领域,甚至有的公用事业产品直接由政府的职能部门提供,如城市道路、桥梁、市政、供水、环卫等。

公用事业领域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的现象,使消费者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很难了解实情,公用事业产品价格形成缺乏规范化,更难以由市场形成价格。

从公用事业企业来说,它在提出定调价要求时,往往从部门、行业的利润出发,向国家提出过分或不合理的要求,甚至采取多报成本支出的办法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政府定价往往演变成企业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结果是成本涨多少,价格就提多少,甚至是价格的上涨比成本的提高还要快。

特别是以经营者个别实际成本制定价格,缺乏科学性,导致成本约束软化,经营效率低下。

如在供水、供电、公交、电信等公用事业领域,一个行业只有少数几家或独家经营,他们不但垄断经营,而且也垄断信息,包括价格成本信息。

一方面由于垄断经营难以形成社会平均成本,经营者提供的成本只能是个别实际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成本信息垄断,价格部门很难掌握企业真实的成本信息,只能按照企业上报的个别实际成本定价,导致企业缺乏自觉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寄希望于通过提价转嫁成本上涨的压力。

同时,在公用事业产品价格形成中,对政策性因素和经营性因素的界定模糊不清,往往将公用事业企业的经营性亏损也摊入定价成本中。

公用事业定价缺乏成本约束。

长期以来,公用事业定价一直沿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各级政府价格部门确定公用事业产品或服务价格的依据主要是被管制企业上报的成本,这种成本是特定行政区域内公用事业企业的个别成本,而非合理的社会平均成本。

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分析

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分析

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分析作者:陈晨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财务受托责任和受托业绩的集中体现,为监督机构、审计机关以及上级政府部门提供财务信息。

然而当前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政府公共部门内部财务管理的需求为中心,对政府财务管理中的相关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针对政府财务报告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政府财务报告一、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我国的公共部门是一种非盈利性持的社会组织和政府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核心工作目标,包含地方政府机构、国家政府机构以及其他由下集控制以及行使政府职能的机构,比如国有企事业和金融机构等。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作为一种单位实体,所进行的工作以盈利为目的,实行公司化管理并拥有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同时,我国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公共职责,比如石油公司需要代表政府进行对外石油销售,所承担的工作有着明确的公共性质。

公共部门财务通常也被称作政府财政或国家财政。

而本质上来说,公共部门财务是一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或国有企业财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为了使公共部门财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我国建立了新的公共财政体系。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行政部门的财务是一种广义上的公共财务,属于公共财政范围,是公共财政工作无限性、专一性、政治性以及政策性的集中体现。

公共部门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要求严格落实政企所下发的工作,具有综合性、有限性、持续性、技术性以及经济性等特征。

公共财务与公共财政不同,公共财政重点在于财政的收支过程,公共财务生点在于财务收支以的合理性以及经济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公共财务与公共财政分别处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

在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方面,相关部门根据各项法律程序管理资金、使用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资金的作用,预提起政府所赋予的财务受托责任,确保公共财务安全。

深化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增进价格管理机制完善的试探物价

深化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增进价格管理机制完善的试探物价

深化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增进价钱治理机制完善的试探(物价)地址公用事业的进展,由于历史缘故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阻碍了价钱杠杆和市场机制在公用事业领域作用的发挥,使之未能对产业效率形成有效的鼓励,难以起到降低本钱、提高效益的作用;难以形成竞争环境、多元化投资的格局;难以实现增进消费、增进社会福利的目的,乃至致使公用事业企业效劳质量低劣,引发公众不满,不能适应城镇化的需要,制约城市的快速进展。

这些突出的矛盾以价钱形式表现出来,可是实质仍是治理体制和机制问题,仅仅“以价治价”不能解决全然问题。

因此,必需深化地址公用事业改革,成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址公用事业投资、经营、治理体制。

一、公用事业的缺点这些年来,地址公用事业经营单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人浮于事,治理队伍庞大;二是人员难管,不论企业盈亏,档案工资照发,而且其人员收入往往高于其它非垄断经营行业;三是一方面企业严峻亏损,另一方面企业办公环境却十分奢华,并非断翻新;四是规模经营本钱乃至远远高于小量本钱。

从而显现社会分派不公,公用产品和效劳价钱贵,利用率低,规模效益差,社会效益发挥不够,“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管干不分”等问题,而经营单位却内无动力,外无压力。

(一)价钱的要紧缺点一、价钱没有表现价值,无益于形成公用事业市场自由竞争的环境。

在体制上,政府一直将自来水、公交车和天然气等产业视为公益性和福利性事业,与长期以来的低工资政策相适应,公用事业采取的是低价钱、高财政补助的机制,价钱大体不受供求关系和本钱变更的阻碍。

在价钱不能表现价值的情形下,自然也就缺乏新的业主产生进入这一领域的趋动。

二、定价方式不科学、不完善。

长期以来,地址公用事业一样由地址政府垄断经营,其价钱由政府直接制定或批准,往往以经营者个别实际本钱制定价钱,缺乏科学性。

一方面由于垄断经营难以形成社会平均本钱,另一方面价钱部门很难随时透彻把握企业真实的本钱信息,只能依照企业上报的个别实际本钱定价。

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第一章:公用事业的定义和重要性公用事业是指基础设施和服务,如供电、水务、通信、交通、医疗和教育等,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经济的运营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用事业的发展和提供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牟利为目的。

公用事业的发展对于社会和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

例如,供水和电力服务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交通和通信则促进商业和经济交流。

因此,保障公用事业的质量和可靠性是政府的责任。

第二章:公用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公用事业改革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轻政府负担,同时开放市场、竞争机制和私人投资。

改革可以实现公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市场和公众的需求。

公用事业改革的发展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政府制定和执行有关公用事业的政策法规,监督企业和市场行为,加强市场准入管理。

2.机构改革:调整政府机构和增强企业的自主性,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3.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和推进技术创新,探索新形态的公用事业服务。

4.规模化优化:推动公用事业企业规模化经营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三章:公用事业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公用事业企业的责任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可靠和安全的公用事业服务。

企业要恪守商业道德,关注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并且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同时,公用事业企业还要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

例如,减少污染和浪费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以及促进社会公益活动。

企业发展不应只关注经济效益,更应当追求社会效益。

第四章:公用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公用事业的未来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性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以下是未来公用事业发展的方向:1. 绿色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或消除污染和环境损害。

2. 创新服务:整合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效率。

3. 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地域和行业壁垒,满足民众多样化的需求。

4. 人性化管理:从用户和员工关心的角度出发,提高服务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公用事业的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应用

公用事业的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应用

公用事业的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应用公用事业是指向公众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组织或机构,如电力、水务、交通等。

这些服务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因此公用事业的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用事业领域中经济学方法与模型的应用,以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公用事业经济学方法与模型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定价策略。

在公用事业行业中,往往存在自然垄断的情况,即某一家企业由于规模经济等原因可以在市场上独占主导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定价策略来保证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又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此时,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合理的定价水平,平衡企业盈利和社会公益之间的关系。

其次,公用事业领域还可通过成本效率模型来提高运营效率。

公用事业企业的成本结构相对固定,因此如何提高运营效率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各项成本的构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公用事业企业可以实现更好的经营状况。

此外,公用事业领域中的政策制定也需要经济学方法与模型的支持。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经常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

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可以帮助政府评估政策的影响,预测不同政策下的后果,为政府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对于能源行业的政策制定,经济学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分析出不同政策对能源供需关系的影响,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最后,公用事业领域中,市场结构分析也是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应用的重要方面。

通过市场结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竞争程度,从而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策略。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市场结构分析,发现市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公用事业的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应用在多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管理和运营公用事业服务。

通过经济学方法与模型的应用,公用事业领域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化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在公用事业领域的研究,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公用事业定价机制的优化研究

公用事业定价机制的优化研究

公用事业定价机制的优化研究公用事业是指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服务性企业,这些企业为公众提供基本生活服务,而公用事业定价机制则是制定这些服务价格的基本规则。

公用事业定价机制的优化对于公众利益的保障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探讨公用事业定价机制的优化研究。

首先,公用事业定价机制的优化需要考虑公共利益和企业盈利间的平衡。

在一个公用事业市场中,公共利益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定价机制应当合理反映企业的成本,同时也要保证公众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定价。

过高的价格会损害消费者权益,过低的价格则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经营。

因此,定价机制的优化应当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公共利益进行综合考量。

其次,公用事业定价机制的优化需要考虑市场竞争和监管的因素。

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市场已经逐渐实现了竞争化。

在这种情况下,定价机制的优化要充分考虑企业间的竞争关系,确保价格合理、服务质量高效。

同时,政府监管也是定价机制优化的重要保障。

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定价机制的监督,确保企业遵守定价规则,防止价格垄断和不当定价行为的发生。

再次,公用事业定价机制的优化需要注重公众参与和透明度。

公众是定价机制的最终受益者,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因此,在定价机制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应当加强公众参与,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定价决策公正透明。

此外,定价机制的公布和解释也应当简明易懂,确保公众了解定价规则和原因,增强公众对定价机制的信任和支持。

综上所述,公用事业定价机制的优化研究是一个关乎公共利益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优化定价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公共利益和企业盈利、考虑市场竞争和监管因素、注重公众参与和透明度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需求和利益,才能实现公用事业定价机制的最优化,促进公用事业行业的健康发展。

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金三林2012-12-27 22:03:56 来源:《中国城市经济》(京)2008年6期所谓公用事业,是指电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和公共交通等为公众提供产品、服务的行业。

公用事业通常都是自然垄断性比较显著的基础设施行业,同时又是具有明显公益性的行业。

传统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垄断经营的。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等发达国家以民营化为导向对公用事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并形成了波及全球的改革浪潮。

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和成效表明,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不仅有助于降低政府成本,而且能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这些国家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一、公用事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公用事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

公用事业对网络的依赖性决定了其自然垄断的特点:一方面,网络是公用事业固定成本的主要部分,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另一方面,公用事业生产的主要环节高度垂直相关,主要产品结合紧密,又具有明显的范围经济性。

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公用事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具有弱增性,即由一家企业生产全部产品或多种产品比由多家企业生产,成本更低。

2.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

公用事业产品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直接相关;作为要素投入,公用事业产品还关系到其他行业能否正常、稳定地组织生产活动。

也就是说,公用事业与生产生活的费用以及生产生活的普遍性、安全性、连续性、便捷性直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3.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

公用事业需要巨额投资,这些投资形成的资产专用性很强,一旦投资就难以挪作他用,沉淀成本很大。

所以,只有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建设网络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这又使公用事业投资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

公用事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需要同时承载相互矛盾的双重目标: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

为了满足这两个目标,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对公用事业都采取了公共企业垄断专营的模式。

商业银行服务公共财政改革的动因

商业银行服务公共财政改革的动因
重点 建设 的 全部 职 能 ; 3 国有 银 行 承 担 了 应 由 ()
行 规则 下 的 自觉 行 动 。
( 田风 摘 自《 融论 坛》 0 7年第 5期 《 金 20 资本 约束 、 激励相容 与银 行业 监管》 )
财政 负担 的计 划 内亏损 部 分 ;4 国有 银 行 承担 () 了应 由 政 府 负 担 的 企 业 办 社 会 的 部 分 资 金 。
全重合, 也可能完全相反, 还可能仅仅是其 中一部
分相 同。如果 用数 字 表 示 , 励 相 容 度 的取 值 范 激 围是 [ ,] 一11 。取 值 1表 示成 员 目标 与制 度 目标 , 完全一致 , 即激励 相 容状 态 ( 者称 为 “ 也 或 完全 的 正激励状态 ” ; )取值 为 0 表 示成 员 目标 与制度 目 , 标的相 关 性 为 零 , 者 并 不 互 斥 , 两 一个 目标 的 实 现, 并不能导 致另外 一个 目标 的实现 , 两个 目标 的 实现之 间并 没 有 任何 直 接 的关 系 , 以称 为 激 励 可 不相关状态 ; 值 在 ( ,) 取 0 1 区间 时 , 以称 为不 完 可 全 的正激励 状 态 ; 而取 值 在 (一10 区 间时 , 以 ,) 可 称为不完 全 的负激 励状态 。
19 9 4—19 9 8年 , 企 业 的重新 定 位 中 , 在 国有 银 行
商业银行服务公共财政改革的动因
胡 浩
再一次蒙受信贷损失 , 为经济体制改革支付 了巨
大的“ 资金成 本 ” 。这 表 现在 : 1 国有银 行 承担 ()
了商业流通企业体制改革的成本转嫁 ;2 国有 ()
银 行 承担 了 国有 企 业 转 制 中 的体 制 风 险 ;3 政 () 策 性 因素加 剧 了 国有企 业 的银行 贷款 风 险 。 在公 共财政 制 度下 , 商业 银 行 积极 介 入财 政 资金循 环 的 主要 原 因是 银 政 合 作 能 够 极 大 丰 富 银行 的利 润来 源 , 低 银 行 的综 合业 务 成 本 , 降 促

公共财政公共化改革的一种转轨理论假说

公共财政公共化改革的一种转轨理论假说

公共财政:公共化改革的一种转轨理论假说“公共财政”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界以至于社会上广为流行的一个概念。

自从1998年末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肯定这个说法以来,“公共财政”从民间的学术讨论走向政府主导下的实践,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已成为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

然而,在我国究竟应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共财政”,至今仍是大家在猜测的一个东西。

对此,从一般意义上讲,只有未来的人能知道,现在的人们是无法预知的。

在这个意义上,公共财政只是财政公共化改革的一种理论假说。

一、“公共财政”概念的由来如果不做过细的考证,我国最早出现有关“公共财政”的提法,大约始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部译著。

该书译者在翻译出版美国经济学家阿图·埃克斯坦的《Public Finance》一书时,正式使用了《公共财政学》的书名(张愚山,1983),此前人们一直将Public Finance一词翻译为财政学或财政。

由财政到“公共财政”,应当说是一个不小的变化。

但是,或许是当时的财政实践还没有对财政理论提出创新的要求,或许是人们当时未能意识到“公共财政”这一概念所具有的另外含义,总之,这一提法当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太多的关注,仅仅是当成一个不同的表述而已。

此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人们也未赋予它什么特殊的意义。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财政也在转轨。

但如何转,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给企业、地方、各个部门让利放权是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做法。

以让利放权为主要内容的转轨给财政压力很大,全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一同下降,财政相当困难,尤其是中央财政曾经一度要向地方财政借债过日子。

“两个比重”下降,迫使实际部门开始考虑从财政支出上寻求出路,试图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压缩支出规模,以减轻财政压力。

但面对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无所不包的支出格局,支出结构的调整显得十分艰难,而且在理论上也说不清楚应该“保什么”、“压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目前对为什么要进行公用事业改革多是以效率假说为分析前提的。

本文认为。

效率假说存在较严重的片面性。

公用事业改革是地方政府在财力匮乏,无力继续提供经营公用事业所需的巨额特质性投资这一状况下的无奈选择。

从这一认识出发,将为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公用事业改革;动因;效率假说;财务约束假说从20世纪80年代英国对公用事业实行民营化改革以来,陆续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民营化浪潮。

中国也不例外,从90年代起,中国开始尝试对传统的公用事业公有公营体制进行改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公用事业民营化开始演变成为一种潮流。

为什么要对公用事业进行民营化改革?这个问题问得似乎有些过于幼稚。

大凡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可以顺理成章地以提高效率作为其行为目的,因此,为了提高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才对其进行改革也就似乎成了一个必然的答案。

但本文认为,这个答案并不正确。

一、对效率说的质疑对于为什么要对公用事业进行民营化改革,目前主要存在的观点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种观点以对传统自然垄断理论的修改为基础,认为,由于技术条件等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公用事业领域已经具有了弱自然垄断的特性,对这一部分的公用事业,市场竞争机制可以而且应该发挥作用。

因此,需要对这部分公用事业进行分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市场效率。

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公用事业公有公营体制由于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公用事业经营单位存在着严重的体制失效。

市场化的(非公有制)经营模式较公有制经营模式更有效率,以前者来完全或部分地替代后者能够提高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

无论这两种观点的区别有多大,但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对公用事业改革的原因或者说目的是为了或能够提高传统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只是在如何达到效率改善的途径方面存在分歧。

不能否认,公用事业公有公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为其理论基础的,即由于自然垄断行业存在规模经济和边际成本递减,多个经营者经营于同一市场会造成规模不经济,同时,由于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如果企业按边际成本定价原则,企业就必然亏损,等等。

因此,在传统自然垄断理论下,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公用事业必然不适合于市场经营,而必须政府垄断经营。

但是,随着鲍莫尔等人提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决定自然垄断的是成本弱增性,在超出成本弱增性的范围内,可以引入市场竞争;并且在政府对价格规制的前提下,由于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垄断的在位者具有降低成本的压力,因而能够提高经营效率。

而在对传统的公用事业市场化处置中如何使这一部分资产能够得到最优价格,德姆塞兹提出了特取投标理论,即以竞投标方式由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由经营权报价最低者获得对公用事业的经营权。

[1] 但是,由上述理论所得出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效率提高假说存在一个疏漏,即他们把关注过多地投给了生产者们,而忽视了消费者。

事实上,鲍莫尔等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的理论假设并不现实,即潜在的进入者对在位者威胁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有力。

理由是,由于经营公用事业需要大量的特质性投资,即使在位者能够获得高于正常利润的垄断价格,潜在的进入者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进入这一市场,这可能至少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无论是在位者还是潜在的进入者都能够明确地知道这一点,因而,结果必然是潜在的进入者不可能真正地进入这一市场,竞争威胁自然也就缺乏现实意义,在位者可以放心地获取垄断利润。

[!--empirenews.page--] 更重要的是,对自然垄断理论的修正并不一定适合于公用事业领域。

因为公用事业虽然通常具有自然垄断特性,但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行业并非就是公用事业。

为支持效率假说的例子多出于电讯业,如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竞争对市场绩效改善。

但是,电讯业的产品特性与我们通常所指的公用事业服务存在巨大的差别。

一方面,对于通讯这类服务的价格需求弹性比较大,即使不存在生产者竞争,生产者为了刺激需求从而使利润最大化,也具有降低价格刺激需求的愿望,因而,目前移动通讯服务的价格降低并非完全来自于市场竞争,当前这一市场竞争对价格的影响力显然被高估了。

而我们通常所指的公用事业服务尤其是供水、供电、供气等服务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所必需,其价格需求弹性非常低,消费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公用事业服务在技术上至少在近期内根本不可能像移动通讯服务市场那样可以被分割为若干个生产者共同经营。

在移动通讯服务市场,通讯网络并不是实体性的,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不受网络的地域分布约束来选择生产者。

但是,在水、电、气等的服务提供中,需要固定的网管分布来支持,难以想象两个生产者将各自的网管接入同一消费者,因为这几乎必然意味其中有一生产者的投入是完全无效的。

由于这一原因,在这些公用事业服务领域必然存在着地区性的生产者垄断。

如英国在实行公用事业民营化后,10个自来水和排污公司、12个电力公司仍然维持着地区性垄断的状况。

既然垄断的局面无法根本改变,所谓的市场竞争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至于第二种观点,即在公用事业经营领域内,非公有公营的经营模式较公有公营的经营模式更有效率,但是这一观点早已受到众多学者的质疑。

尽管一些研究显示,从地方政府中脱离出来,由私有部门经营,在一定条件下会相应地提高绩效(World Bank 1995;Gatty 1998);但另一些研究如Menard and Shirley(1999)显示,有时公有的生产者表现得非常好,而有些私有的经营者表现很差。

另一些经验调查表明,无论是哪一种治理模式都存在着许多问题(Cour des Comptes 1997)。

国内的一些学者通过对英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研究,也认为所有制形式的改变与公用事业经营绩效并无显著贡献。

从目前对公用事业经营体制模式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并不能得出非公有的经营模式就一定比公有的经营模式更有效率的结论。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资料显示,英国自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民营化改革后,这一领域的国企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在80年代中后期,英国在这些领域的企业包括一些城市公用事业的生产率明显高于全英平均劳动生产率。

这几乎让人感到,无论是归因于竞争也好,还是归因于体制也好,甚或是某些其他因素,总之是民营化或市场化改革使这一行业的效率提高了。

效率说似乎不言自明。

如果仅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理解,生产率的提高自然也意味着效率的改善。

但是,这仅仅是从一个非常狭窄的角度来理解效率。

事实上,城市公用事业是一种社会服务行业,考核这一行业的效率不应该仅从生产者效益最大化出发,而应该从社会福利最大,从社会效率这一角度来考核。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效率改善不应该仅指生产者,还应该包括消费者甚至更多。

仅以企业生产率来解释社会效率,其说服力自然要大打折扣。

而从中国的公用事业民营化进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例来看,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在某些领域,社会效率不仅未因改革而改善,而是下降。

例如长春汇津公司一案,由于民营化后的污水处理公司与政府发生资金纠纷,导致一方面巨额的企业资产闲置,另一方面是数量惊人的未处理污水滚滚流入松化江。

这一事例足以提醒人们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效率假说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反思。

[!--empirenews.page--] 二、公用事业民营化动因:财务约束假说通常,城市公用事业经营需要有大量的特质性投资,如管网及大量的专用设备,这些投资都金额巨大且具有明显的沉淀性,一旦投入就很难转移为他用。

基于这一特性,经典的理论认为,当一方在投入了大量的特质[1][2]下一页性投资后,由于合约的不完备性,几乎必然会引起交易的另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即“敲竹杠”问题。

由于事前估计到这种事后风险的存在,这会导致生产所需的投资达不到最优水平。

因此,在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经常被检验的命题就是:高的资产特质性将易于导致一体化。

依据这一观点,公用事业中最有效率的形式就应该是一体化的形式,即完全的公有经营或者完全的私有经营模式。

但是在私有经营模式,如上文所述,一般在某一区域内很难产生另外的有威胁力的竞争者,单边的供给几乎必然产生严重的垄断问题。

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一些公用服务的消费特征。

对于一般的消费品,当消费者是价格的接受者时,消费者可以根据价格调节其消费量,使物品对自己的边际价值等于价格。

但对于大多数公用服务,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存在一个基本的需求量,在这个数量界限内消费者几乎无力根据价格来调整自己的消费。

由于通常对公用事业服务的价格需求弹性都非常低,如果由私人完全控制公用事业服务,那么他对公用事业服务的价格制定必然拥有过多的自由裁量权,就会产生对全社会的“敲竹杠”问题。

而政府作为社会正义的维护者及现实的服务者及经营权的所有者,如果将公用事业服务权完全出卖给一个私有者,就必须承担因此而产生的这些严重后果。

正因为此,即使在公用事业民营化程度很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完全私有的模式也非常罕见。

如此看来,公有经营公用服务似乎就仍然是一种较优的选择。

然而现实中所发生的民营化模式如BOT、特取投标等却与此推论明显相左。

为什么呢?对公用事业经营所需特质性投资而言存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财务约束。

特质性投资一般都需耗巨资且不易于(或根本不能)被重新配置,如沉淀成本在自来水行业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法国,这些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比例高达80%(Claude M6nard,Stephane Sausser1999)。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他们决定公用事业服务经营权的归属)而言,对公用事业服务实行完全的公有一体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力来添置和维护昂贵的特质性投资才行。

事实上,这正是大多数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瓶颈约束。

英国正是在财政支出捉襟见肘,对公用事业的补贴难以为续的时候才开始对公用事业进行民营化改革的。

中国目前的情况也不例外。

自1998年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5年来,平均赤字比率上升到2.8%[2]. 政府在筹措设施建设资金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对公用事业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这种压力越来越大。

以污水处理为例,按国务院批准的“十五”环保计划要求,到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达到60%。

资料表明,要完成污水集中处理目标,全国需要新建1000多座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2600万吨/日,总投资达千亿元。

在资金短缺这一硬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往往不能选择那种他们本来偏好的治理模式(公有公营)及相应的投资方式。

在完全公有公营与完全私有私营这种两难选择之间,需要寻找一种折衷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程加快,至2001年,国内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7.3%和44.6%,民间投资已经超过国有投资[3].急速增加的民间资本急于找到新的投资领域,经营供水服务所需的巨额特质性资产投资在数量上对民间资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以跨跃的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