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美以悦耳情美以感心

合集下载

从许渊冲“三美”理论看女性化妆品商标翻译

从许渊冲“三美”理论看女性化妆品商标翻译

从许渊冲“三美”理论看女性化妆品商标翻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日趋紧密,商标作为商品的重要标志和直接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化妆品的目标对象是广大女性,女性爱美的天性及对美的永恒追求是购买其的直接动力。

因此,在化妆品商标翻译中,美学因素不容忽视。

本文拟结合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三美”原则,即音美、形美、意美,来分析和探讨化妆品商标的翻译。

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源自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上提出的“三美”说,即“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在此基础上,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 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

虽然许先生的“三美”原则起初是针对诗歌翻译提出的,但笔者认为,“三美”原则对于极为注重美感的化妆品商标翻译而言,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三美”原则在化妆品商标翻译中的运用(一)音美音美以感耳。

对化妆品商标翻译而言,音韵美主要是指发音简洁、清脆悦耳。

首先,为便于消费者记忆,商标名应尽可能简明扼要。

其次,商标名应避免选取太过复杂的字词,译名要便于发音,富有节奏美和音韵美。

同时,译者也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如双声、叠韵,来实现化妆品商标翻译中的音韵美。

以美国化妆品品牌“ Clean & Clear ”为例。

Clean 和Clear 词形相似,且押了头韵,读音和字形都非常具有美感。

Clean & Clear 的意思是“干净清爽”,进入中国市场时却被翻译成了“可伶可俐”。

其汉译名不仅保留了原名中的谐音,且利用汉语的双声翻译英语中的头韵,读起来节奏明快,使人联想到青春伶俐的少女。

再比如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美加净”,汉语头韵的使用使得此商标读起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其英译名为Maxam不仅字形对称,视觉效果明显,且与英语中表示“最大”“最好”的词语maximum^皆音,读音响亮,联想意义也非常丰富。

其他类似的例子还有Maybelline (美宝莲),Chanel (香奈儿),Carslan (卡姿兰),Dior (迪奥),Nivea (妮维雅),纳爱斯(Nice)等。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意思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意思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意思本文旨在探讨美学的三种形式:意美、音美和形美。

其中,意美是指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内涵;音美是指作品所表现出的声音美感,包括音乐和诗歌等;形美是指作品的视觉美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

当我们欣赏一件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意美。

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产生共鸣。

比如,一首歌曲的歌词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歌手的心情,或者一幅画作的主题能够让我们思考社会现象。

意美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音美也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和诗歌有着不同于文字的魅力,它们通过声音的节奏、音色和音高等元素来表现情感和情景。

当我们听一首优美的乐曲或读一首动人的诗歌时,我们会被其中的音美所感染和感动。

最后,形美是我们观赏艺术作品时所感受到的美感。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意境和声音中,更体现在视觉上。

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都能够通过色彩、形状、材质等元素来表现出美感。

当我们欣赏一幅画作、一尊雕塑或一个建筑时,我们会被其中的形美所吸引和感受到美的愉悦。

总之,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三种美学形式。

它们在不同的层面上表达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共鸣和感动。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是指在文艺创作中,根据人的
心理特征,采用内容的凝练、联想、表现和抒发,来唤起读者的共鸣。

主要体现在:
一是意美以感心。

文艺作品的本质就是根据读者的心理特质,通
过触动情感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悟。

想要激发读者的情感,就
需要在文字中包含激发共鸣的触角,以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悟,情感及技巧,这便是一种意美。

二是音美以感耳。

所谓音美,就是根据人的听觉特点,使文章富
有乐感,以音节、音韵、声调为主体,深入浅出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
感悟。

如果文章的句式简洁,逻辑清晰,音节自然跳跃,语言活泼形象,便能唤起读者耳目一新的愉悦之感。

三是形美以感目。

形美是指运用文字表达作者思想感悟时,大量
运用夸张、隐喻、典故等形式,从而使文章形象化、生动形妙,以俘
获读者欣赏感受。

形美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把文艺作品的意味
表现得更为活泼、明快,使读者更容易融入作品之中,而激发出共鸣。

总的来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是指作者根据人的
心理特征,通过运用内容、音乐、形象等手段来唤起读者的共鸣,从
而使文艺作品更完美、更有意义,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023年书法心得体会

2023年书法心得体会

2023年书法心得体会2023年书法心得体会1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可见,书法是门艺术,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法,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

仅仅一中午的时间,老师们基本功的扎实、精彩的课堂及对如何让学生来充分的感受这门艺术所激起的浪花,让我身为一名语文老师而自惭形愧。

初入独树小学,走道旁边展示的一幅幅学生书法作品在悦耳的轻音乐中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流淌入我的心扉,顺着这些灵动的汉字我来到了手握钢笔的孩子们身边,孩子们规范的坐姿、认真观察的眼神让我对展板的上的作品有了大概了解。

步入会议室,陈老师和准备上课的学生已然准备好,桌子上放好的字帖更是吸引我的眼帘,情不自禁的和同事快速翻开,“哇,这是陈老师自己写的?真是行云流水、字字珠玉啊!”“学生练得是自己老师写出的字?”“这里的书法学习氛围可真好。

”一声声赞叹不绝于耳。

因为有了汉字,“母亲”于是仪态万方、超凡脱俗,因为有了汉字;“母亲”于是姿容卓绝、倾国倾城;因为有了汉字,“母亲”于是美轮美奂、艳光四射。

汉字无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虽然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明白,但是我们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艺术?让这门艺术在我们的手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却是一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一中午的学习,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也是我们参加培训的老师普遍达成的共识。

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会给自身增加底气,给学生们营造一种更好的学习氛围。

另外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勤学苦练,产生兴趣。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

对学生讲,并不是练一百日的字就能成为书法家,而且要持之以恒通过勤学苦练。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中十分钟的写字环节,严格的要求,由易到难地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具体指导和训练。

XX高考满分作文:中国文字有三美

XX高考满分作文:中国文字有三美

XX高考满分作文:中国文字有三美鲁迅曾说,“中国文字有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为古文”,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在草创之初便伴美而生,而后世的书法更幻化出汉字的艺术之美。

无论是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的怀素狂草,还是若群鸿戏海、舞鹤游天的羲之行书,抑或是神彩艳发、龙蛇生动、睹之惊人的颜真卿《送刘太冲序》,汉字无不展现它惊心骇目的艺术魅力。

汉字形美,汉字的发音更富于音乐美。

双声、叠词、平仄、押韵如天然的旋律,灵动悦耳。

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写成的文章,婉转和谐,节奏鲜明,或吟或诵,美感无穷。

你听琵琶“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悠扬,你听“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仿佛窸窣的落叶伴随着滚滚涛声在追逐岁月的脚步。

汉字意美,每个汉字都能表意,“忍字心头一把刀”、“人吃五谷,就是俗”、“富字一半是福,一半是灾”等汉字无不向我们阐释一个人生哲理,试问世界上还有哪种文字有此深意?除此之外,汉字还能带我们领略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意境之美。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美景让人沉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让人胸襟开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让我们仿佛和诗人一样登临仙境。

汉字之美不仅美在它的外在,更美在它的内核,美在它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是中华文明的传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栖所。

与世界上其它失落的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的独特存在。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的存在,特别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汉字作为文明最核心的载体,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但中华文明却生生不息。

正如都德所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文字,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正因为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纽带不曾割裂,我们的中华大地虽遭分裂,文化前进的脚步却未曾停滞。

敌人一度侵占了我们的家园,奴役了我们的人民,但却无法摧毁我们的文明。

从美学角度看《诗经》中叠词的翻译

从美学角度看《诗经》中叠词的翻译

从美学角度看《诗经》中叠词的翻译王闽汕【摘要】The Book of Songs is characteristic of reiterative locutions, which brings more beauty to rhythm and poetic mood to add to the artistic expressiveness of poems, as well as more difficulty in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reiterative locutions in The Book of Songs should not only reflect the sound, the form and the meaning of words, but also embody their function and emotion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style and verve of original poem. On account of the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renditions of some poems in The Book of Songs,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beside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two should be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reit-erative locutions so as to seek for the beauty on the basis of faithfulness.%《诗经》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极大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同时也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音美以悦耳 情美以感心

音美以悦耳 情美以感心

音美以悦耳情美以感心老师是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性情的。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火炬。

因此,教学语言的优美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教学效果的优劣和教师水平的正常发挥。

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扎实的教学语言基本功,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

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使是满腹经纶,满腔热情,也教不好学生,得不到学生的欢迎。

那么,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准确清晰,具有规范性。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形式和教学内容相统一的表现。

知识要依靠语言来表达,但语言并不等于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借助规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规范语言的表现是周到严密,演绎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

这样才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给人以清晰明了的正确认识。

如果用语含混,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其结果只能是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和思维上的失误,把错误的东西当作真理。

另外,如果教师平时上课总是使用方言俗语,那贫乏的词汇,生硬的语言是不可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的,当然更讲不出文章深邃的思想意蕴,巧妙地艺术手法,也不可能给学生作文提供一个范例。

总之,教师的语言应是书面语的加工、口头语的提炼,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二、循循善诱,具有启发性。

循循善诱历来是教师教学语言的特征,语文教师更要善于用诱导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乙知到未知,探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诱导性的语言,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因而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讲究设疑提问,重视提问艺术的掌握,如平日语文课,要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一个个问题的答案,从而汲取各类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智力。

三、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

语文教师用语鲜明活泼,在保持课堂庄重严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风趣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成语、箴言等,使讲授富有趣味性。

如何鉴赏作品的语言美

如何鉴赏作品的语言美

如何鉴赏作品的语言美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学美的主要特征。

鲁迅先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言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从语言美中获得特殊的美感体验,并提高对文学语言的感知力。

一、反复吟诵中发现语言美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的语言是非常优美的。

它们有的像高山流水、清脆悦耳;有的如百鸟乱鸣,婉转悠扬;有的似战鼓催阵,高昂激越;有的若叙家常,娓娓而谈。

当我们反复诵读这些作品时,就会产生一种美感,使人有一种舒畅的、愉悦的、美的享受。

毫无疑问,这种语言美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故乡的榕树》中的描写“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出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这些语句明快、优美、有韵味,像一座桥,把眼前景与思乡情联系在一起。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巧妙地由“哨音”转换成弥漫的乡愁,转换成亲切的呼告,一层一层地把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二、在字斟句酌中感受语言美教学中,对一些字、句进行咀嚼,能创设联想情景,培养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意境,从而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地,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字写月光像流水一般地倾泻,赋予月光以动感,写出了荷花、荷叶在月光下宁静、柔和的美感。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写出雾的轻柔,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的姿容。

文中写树“蓊蓊郁郁”的,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叶“田田”的,流水“脉脉”的,月光“静静”的,青雾“薄薄”的,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又如荷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赋予荷叶动态的美。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可以理解为实现美的方式有很多种。

这个理念强调了美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通过不同感官的体验来感知和欣赏美的重要性。

在以下内容中,我将详细讨论这个理念的具体含义。

首先,意美以感心强调了对美的内在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性。

意指通过感知心灵深处的情感和感受来感受美的存在。

这种美并非单纯的外貌和外界环境的呈现,而是融入情感、意义和精神层面。

感受美的时刻通常是人们感到宁静、快乐、满足和亲密的时刻。

这种感受会深深地触动人的内心,使人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美的存在。

其次,音美以感耳强调了通过听觉来感受美的重要性。

音乐和声音的美是通过人们的耳朵获得的。

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使人们进入不同的情绪状态。

音乐的美不仅在于旋律和和声的协调,还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欣赏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美的魅力和力量。

此外,声音的美也可以体现在自然界的音响,比如鸟鸣、风声和水流声等。

通过聆听这些自然声音,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再次,形美以感目则强调了通过视觉来感受美的重要性。

形美通常与外部环境的形状、颜色、纹理和结构有关。

通过欣赏艺术品、建筑物、自然风景等,人们可以感受到形美的魅力。

这种美通常以视觉方式呈现,让人们可以欣赏到事物的美丽和精致。

视觉美的体验不仅仅是欣赏外表,还包括对细节、比例、构图和对称等美学原则的品味和欣赏。

通过观察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美的本质。

总结起来,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强调了美的多样性和多维度的体验方式。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并理解美的内在含义和情感,通过听觉去感受音乐的美好和声音的和谐,通过视觉去欣赏事物的外貌和细节。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美,我们才能获得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美的体验。

这种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品味美,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并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是一个关于人们形式表达感受
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哲学体系。

这种体系最早出现在
古希腊文明中,它强调的是艺术的多层次性,尤其是从视觉、听觉和
感知层面来表达对物体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指的是通过感情去欣赏艺术作品,通过它发现隐藏在
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运用缜密的思维和情感去体味艺术审美所带来
的快乐。

音美以感耳则指的是使用声音去表达或接受感受,例如音乐、语言等,这些声音给人带来的可能是某种安慰、抒解,或者是一种传
递安定感的美好情感。

而形美以感目则指的是在形象的世界中,人们可以从相关的物体
形象中感受某种情绪,从而有一种审美上的追求和满足,例如油画、
雕塑等都是人们可以感受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这种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让人们对艺术有
更深入的认识,不管形式是什么,它都可以有效地传达出情感和思想,并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身。

它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也激发他们的
创作欲望,令这个世界变得更精彩、更有趣。

音美融合·美美与共————以四川童谣《数蛤蟆》为例

音美融合·美美与共————以四川童谣《数蛤蟆》为例

音美融合·美美与共————以四川童谣《数蛤蟆》为例摘要:四川童谣不仅是四川地区古老文化的优秀结晶,蕴含着博深广大的民俗风情,也极具审美价值。

它音律优美贴近川话语韵、节奏多变充满童趣、内涵丰富源自生活且形式多样。

为深度践行“五育并举”,加强美育学科建设,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美育理论的需要,是培养美育理论和实践优秀人才的需要,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音乐与美术跨学科融合通过“诵”“唱”“画”对“四川童谣”进行融合研究,深度学习地域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增强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四川童谣;音乐美术跨学科;实践研究音乐和美术是中国小学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科目,将音乐元素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是艺术教育领域对艺术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一次新尝试和重要内容。

将音乐元素合理地融入小学美术教育,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欣赏、认识、创造、理解艺术的视野更加开阔。

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我们把美术引入到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

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人美的享受,通过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我们能感受到如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而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让我们闭上眼睛聆听时也能看到美丽的景象跃然于眼前。

作者将音符化色彩,用旋律做线条,“画”出一幅用心灵去感受的心灵之画。

俄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说:“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画家是弹钢琴的手,他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因此,音乐和美术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将是一个多美妙的感受。

一、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利于学生理解艺术的共通性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一点正是对于美术之美和音乐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

中国文辞之美

中国文辞之美

语言文辞是人类交际中表情达意的工具,只有不断总结、深入研究语言文辞之美,才能达到表情达意的完美效果。

所谓文辞之美,其内涵应包括四方面:美的形式、美的意境、美的韵律、美的语言。

文学家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语言文辞应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也就是说,语言文辞要用意境美、音乐美、形象美,使读者感心、感耳、感目的艺术效果。

这和我们提倡写文章要“准确、鲜明、生动”是一致的。

中国古文辞的形式美,主要指诗、词、曲以及对联、回文等形式之美。

诗、词、曲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严密的格律上。

由于诗词的字数、行数都有严格的要求,有些句子又要求对仗工整,所以诗、词、曲的语言形式具有一种整齐美、对称美。

对联的文字精炼,含义深刻,字字似珠矶,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句,深具对称美。

回文是利用汉字字序自由灵活的特点,刻意追求字序回绕的一种文体,具有循环往复的形式美。

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语言的声音表达出来的。

语言具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要素,为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够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优美、悦耳动听,语言就必须具有音乐的声律美。

古人在诗歌的创作中,是极为重视炼字的。

唐代杜甫的《醉歌行》中有“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陈独扫千人军」句中的“流”和“扫”两个动词虽常见,在这里却生险势,因此这两个字“见险”。

写文章以简炼为贵。

古人提倡“意则期多,字惟求少”、“言简意赅”。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非常追求文章的简炼。

他为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平日每遇到一件小事也总是练习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它叙述出来。

文辞与内容的关系,自古以来,文学家一贯主张诗文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古人所说的“诗言志”、“修辞立其诚”等都是说明这个道理。

唐代韩愈主张“文以载道”,认为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绘画美就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刻划人物、描摹景色,写人物主要是描绘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刻划杨贵妃的容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J写贵妃眼睛看着你一笑便生出百种娇媚的风情。

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

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让人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

2002年5月,教育部基教[2002]8号《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我们认为:搞好写字教学,进而搞好书法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多的识字,更好地完成各科书面作业;而且对于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审美教育也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作为小学教师,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一本书写特别清洁、工整,安排匀称的作业放在你的眼前时,自然感到舒服,是一种美的享受;然而,当一本字迹潦草、安排凌乱、墨迹点点的作业映入眼帘时,厌恶之心就会油然而生。

即使它的内容完全正确,也会大打折扣。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所以加强写字教学非常重要。

纵观当前小学生书写现状,情景着实令人堪忧,分析其成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认识不明确(1)学校安排写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多数学校没有安排整节写字课,有些学校虽然开了写字课,但形同虚设,或让学生做作业,或挪用上其他课。

语文课堂上也很少指导学生练字。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虽连在一起,实际上教学中重识字轻写字的现象极为严重。

(2)、教师忽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写好字认识不足,仍然把目光死死地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认为只要能写得对就行。

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加之部分教师本身写字水平有限,却不注重自我提高,课堂板书随意,没有起到示范作用。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以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为标题视觉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感觉之一,我们通过视觉来感知世界,了解周围的环境和事物。

因此,我们对于美的追求也主要体现在目的理解上。

而在目的理解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心灵的感受、听觉的美感和形态的美感。

以意美以感心。

意指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理解。

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有人认为自然景色的美是最为纯粹的,有人则认为人文景观的美更加有意义。

无论是哪种美,都是基于人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当我们在欣赏一幅画作、一首音乐或者一部电影时,我们会因为其中的情感表达而感动,这种感动正是美的体现。

音美以感耳。

音乐是人们感受美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可以通过声音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使人们产生共鸣。

当我们听到一首动听的音乐时,我们会感受到其中的美,仿佛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中,与音符相互共舞。

音乐的美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快乐、悲伤、希望等各种情感,使我们的心灵得到舒缓和滋养。

形美以感目。

形态的美指的是物体、事物的外形和形态之美。

人们通过观察事物的形态来感受美。

例如,我们欣赏一幅画作时,会被画家独特的笔触和构图所吸引;我们欣赏一座建筑时,会被其独特的外形和结构所震撼。

形态的美感使我们对于事物的外在形象产生好感,并对其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

以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是我们对于美的不同感受和理解。

无论是意美还是心音美以及耳形美以感目,都是基于人们对美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欣赏和理解美,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感受情感、获得灵感,并在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理解美,让美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理解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是一种比较丰富的感官给予的艺术体验,它的核心就是要用感觉来感受艺术本身的美。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将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喜好等因素融入到艺术作品里面,而观看者则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感受艺术作品里面所蕴含的信息和价值。

意美以感心,指的就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将自己对人生、生活价值观以及心灵体会等因素融入到艺术作品中,观众在观看艺术作品时,也能通过视觉、细节以及色彩等来体会到艺术家的思想、心理和情感的蕴藏。

艺术作品就像一面镜子,观众可以在艺术作品里看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心灵,这也是意美以感心的核心思想。

音美以感耳,指的是通过声音来表达艺术作品的美感,使观众能够用耳朵去感受艺术作品的内容,从而体会到作品的精神和意境。

音乐表演、音乐剧、舞蹈表演等各种表演形式都非常重视音乐与声音的运用,而艺术家也会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他们想要传达的概念和思想。

形美以感目,指的是以视觉来体会美感,观众通过观察艺术作品的外形、细节、色彩、形状、平衡感等来达到感受美的目的,从而被艺术作品所吸引和感动。

形美也包括了动态艺术,如舞蹈艺术、表演艺术等,这类艺术作品除了要让观众感受形状、色彩、比例等外观特征,还要注重艺术家姿态、动作和表情的转换,以便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和意境。

总的来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它不仅能让观众深入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还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作品的精神。

为什么说美育是感性教育

为什么说美育是感性教育

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xx以感心。

一、感性在中国,“感”包含了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格也,触也。

”即指人的第一信号系统对外物的感知;其二:“感者,动人心也”,感就是心有所动。

这里,“感”既是一个生理过程,又是一个心理过程。

“性”的含义则很复杂。

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性”在中国主要指本能、欲望和情感。

古人云:“生之谓性。

”(《孟子·告子》)此外,汉语中的“性”还有这样的意思:指人的本质特征,既人之所以为人者,人知所以异于禽兽者。

综上所述,所谓“感性”即人生之所以然者,它包括人的本能、欲望和情感,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这一方面,人格就会是片面的,甚至是病态的。

二、美育与感性从词源上看,被译成中文的“美学”(即德文“Aesthetica”一词),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过它下的定义是:“Aesthetica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像他认为人的认识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感性认识,一是理性认识;美学研究感性认识,逻辑学则研究人的理性认识。

德国另一个大美学家康德也曾经将人的心理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认为哲学研究知,美学研究情,伦理学研究意。

这些都表明,在西方,“Aesthetica”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的,它以人的“感性”为研究对象。

可见,从词源学上看,审美教育是针对着人的“感性”而进行的教育,审美教育与人的“感性”有着直接的关联,并且,审美教育也具有“感性”的品格,因此,审美教育就是一种感性教育。

1.审美教育能够解放人的感性所谓“解放人的感性”,主要是指美育能够将人的感性从理性的长期压制下解放出来。

在历史上,感性长期处于理性的压抑之下,这在现代社会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意识到,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文明就是一种压抑性的文明。

现代德国思想家马尔库塞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我们这个文明之初,“理性也已被看作是压制本能的工具;本能、感性领域被看作始终对立于理性,有害于理性的。

哲学用来理解人类生存的范畴,也保存了理性与遏制之间的这种联系:凡属于感性、快乐、冲动领域的东西都意味着是与理性相对抗的,是必须予以征服和压制的东西。

汉字之美

汉字之美

汉字之美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这“三美”统一与汉字。

汉字之美在于“三美”的统一与和谐。

汉字具有集声音、形象、辞义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

音,抒情达意;形,悟义表象;义,依境而生。

下面谈谈我眼中的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首先,古代汉字的形音关系。

汉字的字形与语音发生直接联系应该体现在形声字上,《说文解字》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只有形声字的出现才使汉字的形体和读音具有了切实的联系,汉字的形体开始具有了表音的功能。

根据形声造字的原理,可以推知初造出的形声字,大多同一声旁的字读音都是相同或相近的。

在古文字阶段去古未远,形声字的声旁也基本能起到表音作用,能够比较准确地提供字音信息。

《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形声字多达7697个,占了总数的82%还多。

许慎均采用“从某,某声”的解说方式分析字形标注字音,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都体会过这种美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因为,它们的关系不是绝对的。

比如“莘莘学子”“泥淖”“刹那”因此说,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

其次,汉字的音义关系。

王力《同源字论》里说到:“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

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

”、“但是同源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必须以先秦古音为依据,因为同源字的形成,绝大多数是上古时代的事了。

”一部分形声字的声符在表音的同时也有表意的作用。

本来形声字形符表义,声符表音,分工明确。

可是在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中,重视表义的民族思维促使人们给表意不清的字加注意符,造出新的形声字。

因此,一部分声符的意义和形声字的字义有联系,即音符兼表意。

例如:蛇:由初文“它”加注意符“虫”。

暮:由初文“莫”加注意符“日”。

还有,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那些表示声音的字,你光听“呼”“啪”“砰”我们仿佛就耳闻着那些不同质感的声音。

许渊冲“三美”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两首《凉州词》为例

许渊冲“三美”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两首《凉州词》为例

许渊冲“三美”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两首《凉州词》为例摘要:许渊冲被誉为“中国诗译英法第一人”提出了诗歌翻译“三美”论,分别是强调译出原诗意境和神韵的“意美”、实现旋律优美悦耳的“音美”和保持形式美感的“形美”。

本文通过分析鉴赏两首同名唐诗《凉州词》,着重以诗歌翻译实践鉴赏来介绍许渊冲老先生的“三美”诗歌翻译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三美、诗歌翻译、凉州词、许渊冲一、《凉州词》诗歌背景凉州词又名凉州曲,是盛唐时期流行的一种曲调,很多唐朝诗人都曾为该曲调作词,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王之涣和王翰的《凉州词》。

凉州位于现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时是西北地区的首府,作为六朝古都孕育了雍凉文化。

王之涣版《凉州词》和王翰版《凉州词》都以描写边疆戍卫生活为主题,但又各有侧重,王之涣版《凉州词》以波澜壮阔的大漠风光为切入点,情景交融,抒发了戍边士兵凄凉惆怅的思乡之愁。

而王翰版《凉州词》则以荒凉边塞的酣畅盛宴为出发点,豪放旷达,表现边疆士卒守家卫国,视死如归的悲壮情怀。

王之涣版《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前两句极写空旷寂寥而又波澜壮阔的西北边塞大漠风光,首句写“黄河之水绵延直上白云间”的远景,次句以“孤城”和“万仞山”强烈的点面视觉对比,既勾勒出巍然屹立的孤城形象,也表现出西北边疆人烟稀少的荒凉大漠特点。

两句描写出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和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在大漠中忽然听到用羌笛吹奏的《折杨柳》,勾起了戍边将士的离乡之愁。

尾句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豁达豪迈语调感叹悲壮苍凉之情,羌笛无需总是呼唤杨柳,这里本就是春风吹拂不到的地方。

通篇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

王翰版《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前两句用饱蘸激情的笔触和铿锵激越的音调来刻画五光十色、酒香四溢的边塞筵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耿光宇 河 北 省 望 都 县 第 二 中 学
新 课程改革带 来了新的教育 教学理念 ,我 和所有 的教育工作者一 样 ,以极 战 略》时 ,先组织学生学 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 受污染状况的相关 资料。然 大的热情投入 到了这次改革 的潮 流之中。新课程 的理 念要求我们更新 观念 ,更 后将学生分成 4个小组 ,确立一名 负责人 ,引导学 生调查并分 析本地的水污染 新 知识 ,转变角 色 ,改变课程过 于注重知识传授 的倾 向 ,让学生学会 学习 ,学 情况 。 通过 调查 ,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 , 确定 主题 , 如: “ 河流 的变迁 ” 会合 作 ,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 ,在教 学中尊重学生 ,凸显 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 “ 饮用水状况调查 ”等 ,并进行讨论 ,交流 ,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 教师在 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 本 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 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 全体 同学共享研 究成果 。对于讨 论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 ,教师可以及时帮 助学 生 与同仁探讨 。 解决 。 转变思想 。真正树立 “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意识 三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在 自主 学习中构 建学生的主体 地位 学生 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 , 但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 中,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 先 生的责任不 在教,而在教学 生学。教 的法子 必须根 学生 主体作用的发挥 往往很不理想 ,主要 原因在于教师 习惯于让学生跟着 自己 据学的法子。 ”我们教师 以前在讲课 时, 对 学生 的能力往往是信任 不够 ,总怕学 的思维转 ,这样学生成 了学习的机器 ,缺乏主观能动性 ,没有 自觉性和创造性 , 生听不懂 。在讲 到某些重 、难点 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 不足 ,所以教师讲道 只是一种被 动接受 ,与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 , 提 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 理多 ,而学生说 的不多 ,更不要说 自学 了。有些学生在长期 的 “ 填鸭”式教学
1 A 中 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u s e a s h o r t — w a v e r a d i o t o p i c k u p t h e p w ̄a mme s . P i c k u p
记忆力的训练方 法是 多种多样的 ,我们 要在教学实践 中努力 探索 ,使外语 在句中理解为 “ 收听”。通过归纳比较 、前后联系 ,使学生对词组有 了正确 的 教学更加符合语言教 学的规律 ,符合心理学 、教育学的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 理解 ,又避 免学 生只会在单词 表中对其各种 意义死记硬背 的做法 ,达到温故而 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理解 了的内容 ,就 容易记住 ,理解得 越深刻 ,记忆得 越牢固。教单 词时 , 记忆痕迹 ,提高记忆效率 。 把音 、形 、义 同时教 给学生 ,让学 生对词 有一个全面 的了解 ,使所教 的词 在一 四、根据遗忘规律 ,在有计 划地 “ 重现 ”中巩固英语单词 。增强记忆力 定 的情 景中呈现 ,方便 学生理解记忆 。把抽 象概念 的词放 在短语 、句子或课 文 德 国心理学 家艾宾浩斯 的实验证 明 :遗忘的规律是 先快后慢 ,刚记住 的材 中教 ,使学生对词 的理 解具体 化。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 ,以新带 旧、以 旧学新 , 料 ,最初几个小 时内遗忘 的速度 最快 。如果 四至七天 内不复现 ,记忆将受 到抑 新 旧知识联 系以加 深理解和记忆。 如在 S E F C B o o k 2 A中 L e s s o n 2 3有一句 Y o u 制 ,甚至完全 消失。因此 ,引导让学 生有计划地经常复 现英语 词汇 ,克服遗忘 C B ¥ 1 o f t e n p i c k u p p a c k s o f u s e d s t a m p s v e r y c h e a p l y . P i c k u p在句 中理解为 “ 有较少 现象 。课堂上教单 词时 ,让学生对所学 的词汇进行重复识 记 ,加深印象 ;讲解 的钱买到 ” ; L e s s o n 1 9中 P e o p l e s a i d g o l d c o u l d e a s i l y b e p i c k e d u p b y w a s h i n g s a n d 课文时 ,结合教材 的内容有机 自然地再 现 ;课后练习 中,按排 相应的昕写 、翻 f r o m t h e i f v e r i n a p a n o f w a t e r . P i c k u p在 句中理解 为 “ 收集到” 。 而在 S E F C B o o k 译 、完成句子 、同义答配 、造句等 ,使学生在多次的复现 中巩 固所学词汇 。
耜 圜
肢体等器 官感受到的刺激 ,加强记忆力 。
兰、化机械 记忆为理解记忆
职 教 探 讨
生! 旦 箜! 塑 )2 Q ! ! l Y ! Q ! !( 些
知新 的效果 ,提高 了记忆力 。还可以通过 同义词 、反义词辨析 。同音 异形词 、 词类转换词 比较归纳等方式 ,想方设法将机械记忆转 化为理解记忆 ,从 而加 深


因此就 需要广大政治教 师在教学实践 中,真 正树立起学生 主体的思想 ,并落实 方式下 ,自身的 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 到具体 的教学 过程 中 ,尊重 、相信学生主体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教学 。 对此 ,我的体会是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 以渔。教会学生学 习的方法 ,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