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伯敏的介绍

合集下载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综述[摘要] 近十年来,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研究者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近现代美术史家的个案研究、中国美术史学方法论研究之上,呈现出个案研究中对美术史家史观、方法论研究的热衷,且研究成果丰富的特点。

但也存在对中国美术史学的宏观研究少、本体研究少、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论著等不足。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任何一门科学的成熟与否都需要看两方面的成绩:一是对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深入,二是对本学科自身的研究的深入,并且正是后者的发展水平,标志着该学科成熟的程度。

中国美术史学也不例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史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

但从美术史学自身研究的角度来说,美术史学的研究也就仅仅30 年之久。

薛永年将改革开放以来30 余年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划分为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5 年,第二阶段是1986~2000 年,第三阶段是2001 年至今。

①本文援用薛永年之分期。

美术史学研究进入第三个时期,研究更加深入,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本文以美术史学自身研究为主要线索,对近十年来有关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方面的论文进行分类,粗线条地勾勒了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面貌,希望在总结和探讨中,有所收获。

一、民国时期美术史学的研究民国时期是我国美术史学向现代形态转变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美术史研究的研究,是今天美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美术史家的个案研究;民国时期美术史研究的相关问题研究。

(一)美术史家的个案研究近十年来,在美术史学史研究中对近现代美术史家的个案研究占据了一定比例。

此类研究将注意力集中于史家的史学成果、史观、研究方法,史家的域外教育经历对其学术方面影响等问题上,从而使读者对此时美术史家对中国现代形态美术史研究的贡献有了大致了解。

1.黄宾虹研究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绘画巨匠,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美术史家。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对美术作品进行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多层面解读、分析,把握美术鉴赏与批评方面所建构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揭示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当代美术现象的判断能力。

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美术现象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促使学生把感性的审美体验与理性的批评意识有机结合起来。

2.通过系统的美术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逻辑学的角度,培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美术作品鉴赏与批评的论文写作、讲授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1.孔新苗主编.《美术鉴赏与批评》.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2.主要参考书1.朱琪等主编.《中外美术鉴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皮修平编.《美术鉴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张同霞、陈少丰、蒲松年编著.《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6.黄宗贤编著.《中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范圣玺编著.《中外艺术设计史》.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8.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版。

9.欧阳英潘世昌著.《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黄永玉生平简介之人物年谱

黄永玉生平简介之人物年谱

效果也就达到了。我也幼稚的认为,当我难过时就去喝贵的要死的黑卡,然后就会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永玉》出版。
2006 年——1 月 8 日,创作了一组“老鼠图” 制成鼠年挂历。每页挂历用宣纸画作了一副老鼠 图,可以装裱后独立成画;创作“快乐鼠”限量 发行 1000 件。10 月 8 日,在家乡湘西,黄永玉 无偿捐赠的个人博物馆在湖南省吉首大学落成, 该馆陈列了黄永玉近 200 件作品和收藏,并展示 有黄永玉极具创作代表性的大型青铜雕作品《山
1944-1945 年——在江西信丰为诗人野曼、 彭燕郊、黎焚薰的诗歌刻插图,为儿童文学作家 贺宜《旋律的童话》作木刻插力,作《失乐园》 《拜伦像》《自刻像》《玛耶诃夫斯基像》。在寻 邬县举办个人风景画展。在上犹县刻《饥饿的银 河》《东北啊!》《小草》等。
1946 年——在福建南安芙蓉村国光中学任 教,刻芙蓉村风景 11 幅。
这 16 位院士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 塑、公共艺术、书法和美术理论研究,基本上对
美术的各个专业全领域全覆盖。杨晓阳表示,取 得优异成绩并不一定能够取得院士荣誉,获得院 士称号,其艺术成就要自成体系,要对后世产生 影响,要在自己的领域内具有绝对的。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7f6ca EBET www.ebet.so
效果也就达到了。我也幼稚的认为,当我难过时就去喝贵的要死的黑卡,然后就会
上故事》《儿女经》)。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 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49-1966 年——第二次在香港思豪酒店举 办个人画展。第三次在香港思豪酒店举办个人画 展。参加港九慰问解放军的《劳军画展》,创作 木刻《劳军图》。经严庆树、罗承勋先生介绍, 任《大公报》临时美术编辑。回北京任教于中央 美术学院版画科,先后任讲师,版画系副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二)(三)(四)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课时数量:32 课时教学性质:“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门根底理论学科,是争辩中国工艺美术发生、进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设计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

该课程是设计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生疏该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留意授课的普适性和特地性。

即在保证根本学问点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留意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争辩与课外参观调研。

(五)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进展脉络、风格演化有一个根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民族骄傲感。

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育学生的审美力量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生疏,提高综合素养。

3、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育学生融会贯穿的力量和思考争辩的习惯,加强理论根底。

并以此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

(六) 教材: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因该书撰写较早,一些的考古觉察未及收录,局部内容有些陈旧,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适当增删、调整。

(七) 参考资料参考书目:尚刚《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三联出版社 2022 年版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 1989 年版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 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版中心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学问出版社 1985 年版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4 年版其他资料:教师撰写的本课程讲义、教案及相关文、史、哲资料(八) 作业与考核作业数量:课外作业 3 次1、作业一为命题作业,范围在上课讲授的学问点里。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二)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三)课时数量:32课时(四)教学性质:“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设计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

该课程是设计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该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注意授课的普适性和专门性。

即在保证基本知识点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讨论与课外参观调研。

(五)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3、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思考研究的习惯,加强理论基础。

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

(六)教材: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因该书撰写较早,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未及收录,部分内容有些陈旧,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适当增删、调整。

(七)参考资料参考书目:尚刚《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三联出版社2007年版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其他资料:教师撰写的本课程讲义、教案及相关文、史、哲资料(八)作业与考核作业数量:课外作业3次1、作业一为命题作业,范围在上课讲授的知识点里。

关于徐正明的介绍

关于徐正明的介绍

关于徐正明的介绍徐正明,原昆明军区炮兵副政委、画家。

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昆明军区炮兵副政委(副军级),1984年离休。

198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2001年出版画册《徐正明画集》。

20多年来,他的作品六十多次参加军内外及全国和香港展出,多次获一、二、三等奖,还获国际中华书画摄影艺术大赛优秀奖。

画家徐正明所获荣誉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博导王伯敏评说徐正明的作品:“他的不少作品,由于雅俗共赏,又是构图别致,故能多次获奖”;曾任浙江省老干部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军区老战士书画协会副会长等职。

辞条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从艺履历徐正明的家乡是一个山川秀丽,鸟语花香的地方,春天,漫山盛开的杜鹃和苍松翠柏相映,潺潺流水的小溪旁桃红柳绿点缀,画屏般的田园风光,给他美的熏陶,使他从小就爱画,希望有一天去学国画,成为画家,但由于家境贫寒,美好的愿望竟成泡影。

尽管如此,参加革命后,在部队紧张的战斗中,酷爱国画的热情始终未减,他经常利用战斗空隙或部队休整的时间,在部队的墙报上画幅小品,抒发情感,鼓舞士气。

离休以后,旧梦重起,开始学画。

他首先买来《芥子园画谱》以及历代名家的画论与画作,刻苦观摩、学习。

刚离休的头两年,虚心拜昆明的名家为师,认真绘画。

特别是1986年下半年到浙江省军区杭州第五干休所定居以后,美丽的西湖风景更激发他迫切学画的情思。

他在家里腾出一间房间作为画室,多数时间埋头于绘画。

他先后在杭州、浙江老年大学国画研究班听课,得到中国美术学院名师的传授与指教。

课余,他积极参加笔会、现场绘画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不足,技艺进步飞快,优秀的画作不断从他的笔端流出。

明末发明家徐正明明末发明家徐正明。

吴县香山人。

少年时学做木匠,善思能想,富有创造力。

江南水乡,多湖河港汊,非桥梁、渡船不能过。

他化了10余年的时间,终于制成了一架原始的飞行器枣飞车。

文人画大师王伯敏

文人画大师王伯敏

文人画大师王伯敏文/陆一飞学人王伯敏前辈,年正九十,是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

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学家和山水画大家。

王伯敏1924年生于浙江台州,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受业于国画大师黄宾虹,又是徐悲鸿的研究生。

王伯敏先生一生治史,他的心血多倾注于美术史学的研究上。

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绘画通史》等七部美术史专著出版,尚有如《敦煌壁画山水研究》、《山水画纵横谈》、《唐画诗中看》等五十余种问世,逾千万字。

王先生出经入史,著作宏富,而以中国美术史研究独步当世,为学林公推巨擘。

他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美术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和杰出的带头人, 1992年国务院颁奖,表彰王伯敏“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作出突出贡献”,2009年荣获国家美术最高奖——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被誉为“画史通儒”、“七史罕人”。

“吾道心存拙,不以小巧荣。

”王伯敏教授是学界泰斗,对传统绘画技法和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结合对历代山水画的研究总结,提出传统山水画在章法、空间、透视处理、墨法、水法等特点,发表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如专著《中国画的构图》,并提出著名的“七观法”理论,即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并著文阐述。

“七观法”被列入《中国美术辞典》。

进而提出了适合中国山水画表现的“六远”理论: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和幽远这六种具有独特艺术性的山水画透视法。

历史上对中国画的笔法、墨法都早有系统论述,却很少有人关注到用水的方法。

王教授对绘画创作中至关重要的用水理论联系自己的绘画实践,对山水画技法中用水之法作了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提出中国画的“水法”理论,即“水调墨、水带墨、水破墨、墨破水、水破色、渍水、泼水、凝水、铺水”九种,绘画界称为“水法九种”。

对绘画界产生深远影响,并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身体力行。

万物依水而活,水能润含万物,水法的运用,使王伯敏先生的山水画“润含春雨”、“元气淋漓”。

关于徐家昌的介绍

关于徐家昌的介绍

关于徐家昌的介绍徐家昌,字纪乔,1942年出生于上海。

1966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师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等花鸟画名家。

1980年该校花鸟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作品具有较为深厚的传统功力,工笔与写意兼善,工笔画方面,对宋元名画颇多研习揣摩,并能融传统技法于生活之中,所作工笔花鸟画格调清新,情趣浓郁;写意画从新罗、南田入手,对陈白阳、周之冕、林以善及至扬州八怪、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作品均能心摹手追,穷研不倦,故作品既以笔墨见长,又颇具新意,画翎毛尤为擅长。

1简介近年来,在教学之余,徐家昌潜心于中国画创作,为探索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不断努力。

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及省市画展,多幅作品赴国外展出,深受各界好评。

作品曾在多种刊物上发表,并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文化部等部门收藏,出版有《徐家昌画集》及花鸟画技法多种,辞条及作品被辑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及《中国当代艺术家画库》等。

徐家昌现为西泠印社社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

2社会评价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家昌潜心求变,精勤不懈,为探索当代中国花鸟画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著名鉴定家欧阳希君先生:他的绘画给你的感受,没有火气,没有霸悍,如春暖花开时节拂过莲塘的一缕清风,如八月庭院中桂子盛开时的那股清香,脉脉温情,悄悄“俘获”你的审美视觉,无形中占据你的心灵。

作为花鸟大师陆抑非先生的学生,徐家昌的传统绘画功力不可谓不扎实。

在扎实之余,他在笔墨、形式上也力求与老师辈有所区别,有所拉开。

这样的努力一直在进行。

浙江日报高级记者朱国良:40多年的皈依艺术,他总是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矢志不渝地为花草传神,为飞禽写照。

画家虽结庐人境,但却淡化浮华,一扫纤尘,心绪早已逸出红尘,采菊东篱,超然俗物,只求默默耕耘,耐得寂寞,不愠不火不浮躁,不屑一味事张扬,即使名声在外,已到了“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境界,也毫不张扬,绝不张狂,还在追求心中的梦想。

傅抱石、王伯敏山水画墨彩笔意之美

傅抱石、王伯敏山水画墨彩笔意之美

傅抱石、王伯敏山水画墨彩笔意之美我的书画藏品中有一幅现代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春光烂漫图》,一幅当代著名的中国美术史论权威、书画家王伯敏教授的《野航图》,此两幅作品都是山水人物的小立轴。

这两幅小小的山水画,尽现二位艺术大师传统山水画之深厚功力,融古合今,中西一炉,将工笔和写意、水墨和色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特别有趣及巧合的是二位先生的画中都一样绘有16个细小而形神具备的人物。

傅先生画的是16个生气勃勃的少年,王先生画的是16个辛劳的壮年渔民。

以我一个普通的书画收藏者的眼光,以自己40年的粗浅经验来看,此两幅都是高水平的山水人物画作品。

以古代谢赫的绘事六法来推理,画家要画出一幅完美的作品,先要从经营位置考虑,然后再动笔,水墨色彩、线条笔法等功夫完成了之后,再加题款钤印,就会有一幅气韵生动的佳作出现。

而对于我们学习鉴藏的人来说,首先关注的便是气韵生动。

一幅完美的中国画,第一眼的感觉非常重要,俗语谓好的书画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喜欢,观赏中国书画作品中的精品、逆品、神品都是如此道理。

傅抱石先生的《春光烂漫图》(图1)作于1963年5月。

画面中远山清翠,云雾淡淡,中间设一古亭,周围柏树挺立,近处是一片红艳艳的盛开的桃花。

画中16个少先队员扛着红旗,三五成群地迈向古亭。

画面的右上角是傅先生那一手俊丽的篆书题款:“一九六三年五月记游之作,抱石白下写。

”钤三印,朱文“傅”、白文“抱石之印”、朱文“癸卯”。

“白下”是南京的古称,傅先生长期定居南京,从事丹青艺事的教学与研究,在其许多存世的作品中都有相同的题款。

图1傅抱石《春光烂漫图》纵87厘米横36厘米在此画中,大师略施以他本人独创的“抱石皴”,远处的淡淡青山就显得很有气势。

中间的古亭,先生以年轻时就打下的深厚的笔墨功夫,将用界画古法配合以小点染之焦墨、破墨法,再点、线、面融合在一起,使古亭显得十分庄重和古朴。

古亭周围的簇簇柏树,完全用焦墨、泼墨法画成,浓密厚重,笔法高雅爽利,尽显松柏长青之耸天雄姿。

陆一飞:当代“茶室文化”的提出

陆一飞:当代“茶室文化”的提出

当代“茶室文化”的提出陆一飞文以载道、文以传心、文化兴邦。

文化是通过美法,通过善法,通过真法来启发,化育人心的方法。

茶道是最能体现和表达真、善、美的途径。

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一定是真、善、美的落实。

茶表达的是觉悟和奉献,去除染浊、唤醒内存、无私奉献的过程,由此自行而化他,所以说茶是菩萨,茶道是行菩萨道,是高尚的。

由一片叶子修炼成一份好茶再把茶的至味丝毫不留地奉献出来,并以这种精神来感染更多人。

因此作为一个茶人,个人的行为、愿望,要有与当代茶文化唇齿相依,要有共存亡的想法,要有担当的精神。

中华茶文化其实处在一个非常弱势的情况下,我们茶文化研究会更应正音其声,勇于担当,突显有良心有责任的茶人的社会责任。

当下茶文化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表演式茶艺弥漫之时,呼唤建立真正有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中华茶道体系迫在眉睫,这应是当代茶人茶文化组织的使命和责任。

茶表的是中华文化的真正精神,表的是清净、无染、安和、处下的正法,让人放下、让人和谐。

净慧长老十年前在河北柏林寺第一届世界禅茶大会上提出禅茶文化核心思想:正、清、和、雅,其核心思想是落实在一个“雅”上,海内外越来越多的茶人认同这个思想、在传播这个思想,其实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相呼应的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观。

去年我们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同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际画院、中国美院共同主办,由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来组织操办了中国文人画泰斗、我院名誉院长王伯敏先生的四个画展、研讨会。

其核心精神就是提出了“人文正脉”的思想,人文正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线,是中华文化的根。

我们用王老的一生修为、学养、艺术境界和作品来说法,印证的是正、清、和、雅的茶道精神,弘扬的是真、善、美,是觉悟和奉献的精神。

这和周会长提倡“清、敬、和、美”的当代茶文化核心精神一脉相承,是一合相。

表的都是向上、积极的正法,是倡导社会正能量的有效方法,是人心所向。

包括之前我们主办的《两岸当代禅墨作品联展》、《茶禅一味——当代禅墨名家作品展》等茶文化书画活动,主题思想都是一个意思。

谈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修订版

谈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修订版

王伯敏先生一生从事美术史研究,出版过众多的美术史专著,惟独此书有着极其不平凡的经历。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有机会与王伯敏先生进行多次沟通与交流,了解了《中国绘画史》撰写及出版过程中所遭遇的诸多不易:“手稿夜遭劫,天寒白屋藏。蠹鱼忙未已,壁蜥作沙场。我心痛如割,梦里亦情伤。”这部书稿的背后,包含着建国后第一代美术史学家怎样的情与伤!
《中国绘画史》面世27年之后,经王伯敏先生重新修订,2009年5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新版,此时距王伯敏先生1961年春着手编写此书已过去了48年。本书以磅礴的气势,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见解,纵论古今绘画艺术,全面概述了自原始社会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对画事、画家及画作皆有系统的评价,涵盖岩画、壁画、中国画等领域。全书更正、增补了最新出土文物资料130余处,资料翔实,插图丰富,是迄今最具规模、权威的一部关于中国绘画发展史的学术专著,也是文化部组织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统一编写的教材。
在这些前贤面前,王伯敏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虚心采纳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精心修改,于1965年冬定稿完成。
在交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前夕,“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书稿被抄没,在潮湿阴暗的屋子里沉睡。17年过去,直至1982年12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95年出版了日语译本。
此书成于不平静的年代,独领风骚于改革开放初期,屡获好评,王伯敏先生“画史南山”和“美术史学泰斗”之称由此而来。
20世纪主要画史论家有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郑午昌、苏吉亨等,王伯敏先生的立60年来美术史论界不平常的动态与特点。
1961年春,中宣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文科高等学校教材编写会议。当时全国艺术院校的教材由文化部艺术教育司统一组织专业人士来编写。时任浙江美术学院教师的王伯敏被分配的任务是编写《中国绘画史》。经过不懈的努力,1962年春,他拿出了60余万的初稿。

骋骛书林 翱翔艺苑——王伯敏先生访谈录

骋骛书林 翱翔艺苑——王伯敏先生访谈录

大、 力充沛, 9 1 精 至1 6 年春 , 交给我的编写任务基本上完成了。就在这一年 , 文化部在杭州召开 了“ 中国绘画史教材 审议会” 出席会议的有来 自 国各地 的美术史专家: , 全 俞剑华、 曾昭煽 、 徐邦
( 画) 作 , 绘 著 基本 上是 整理 历史 上 的文献 , 未 有兴起 运用 田野: 那就辛苦您老人家给我们谈谈新 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美术史研究进展 的情况。
王 伯 敏 : 中 国成立 后 , 新 学术 思 想上 开 始有 了较 大 的改 变 。 曾经 一度 , 美术 家 都处 在 世界 观 的改造 中, 如何 对待 历史传 统 , 观望 的态度 。 对 持 记得 2 世纪 5 年 代 与 6 年 代 , 0 O 0 文化部 对 美术 史 的教 学很 重视 , 得也 及 时。 1 5 年 , 化 抓 93 文
2 世纪上半 叶, O 我还在 求学。1 4 年, 9 6 我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书, 当时该校 的校长是刘
海粟 , 给我 讲美 术 史课 的是 俞 剑 华老 师 。记得 俞老 师上 第 一堂课 时, 头就说 :我今 天 讲 中 国 开 “ 绘 画历史 。你们 是 中国美术 学校 的学 生 , 你们 是 中国人 , 们 必须 学 习 中国的美 术史 , 不 只是 你 这
行 。第一本 中国画专史是陈师 曾著 的《 中国绘 画史》 于 13 年 由天津百城 书店 出版 。及 至 , 94
14 9 8年 , 后 出版 了滕 固 、 天寿 、 午 昌、 吉亨 、 先 潘 郑 苏 朱杰 勤 、 家梧 、 岑 刘思 训 、 剑 华 、 尘 等人 俞 胡
美术专史约计三十种, 还有陈彬和译、 本大村西崖著 的《 日 中国美术史》 等。那个 时期的美术史

王伯敏艺术史学馆

王伯敏艺术史学馆

130浙江温岭市锦屏公园内,绿荫深处有一排白墙青瓦、融会传统风格的现代建筑群,这就是王伯敏艺术史学馆。

一进入大厅,充裕、饱满的阳光透过大面积的玻璃天顶撒下来,让馆内空间明亮、通透。

王伯敏艺术史学馆占地1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由陈列展区、公众服务区、藏品库区、办公区等组成。

陈列展览区分三个展厅分别陈列着与王伯敏有关的著作、图文、影像资料和王伯敏的各种收藏;藏品库中则收藏了王伯敏捐赠的各类藏品730多件,其中包括书籍410多件、手稿14匣、文房用具20件、王伯敏书画65件、名人字画118件等。

王伯敏捐赠的古代作品中有唐代《敦煌写经卷》残本、明代俞谦得《松斋幽赏图》等,还有大量近现代名家如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的佳作。

据介绍,因场地限制,此次开馆将只能撷取部分陈列,其余的藏品将在以后的展览中陆续展出。

王伯敏艺术史学馆□ 苟 君拾阶而上,墙壁上展示着王伯敏人生历程中各个时代的照片群。

这些照片中凝固的每一个瞬间,都记录着他勤奋治学的一生,并把我们带进艺术史学馆以“书写天地间—王伯敏的中国书画研究与创作”为主题的展示空间。

王伯敏年轻时代选择了美术史论研究,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真、善、美的求索中,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入,硕果累累,甚得滴水穿石之妙。

1942年2月,王伯敏考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深造,在这所学校里他开始了美术史论研究。

1947年12月8日,王伯敏在北平石附马胡同后宅35号徐悲鸿府上行跪拜大礼,正式成为大师弟子。

虽然跟随徐悲鸿只有一年半时间,但大师的风范学养却深深扎根在他心里,让他终生受用不尽。

1952年他来到浙江美院,居住在栖霞岭,与黄宾虹为邻,又成了黄宾虹的关门弟子。

能拜在南北两位艺术大师的门下,这是最让王伯敏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从而吸收了南北两地丰富的艺术营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地向更高的山峰攀登。

他费尽几十年建构美术理论体系,精力充沛,做到了黄宾虹送给他的八个字:“写史要实,论理要明”,不虚其美,不掩其恶;同时空闲时间坚持作画,每天模山范水,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基础。

近现代文化名人王文敏事迹

近现代文化名人王文敏事迹

近现代文化名人王文敏事迹王文敏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对于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贡献。

他的事迹历久弥新,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文学王文敏是当时文坛上一位著名作家。

他以其深入的思考和文学造诣,在文学领域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大明历史》,这是他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学的研究著作,更是一部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通过故事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明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既有文学的艺术性,又有历史的严谨性。

此外,他还有大量的散文作品,如《闵县纪事》、《柳青小记》等,都是文学界颇受推崇的佳作。

教育作为一位教育家,王文敏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一生中创办了多个学校和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学生。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上海市立大学文商学院,这是一所集合文学、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

这所学院的开创,可以说是王文敏教育事业的一项里程碑。

他强调知识的自由和实用性,一直对于学生的教育视为自己的使命,他的学生们也无不感激他的真诚和辛勤。

翻译王文敏熟练掌握英、法、德等多国语言,他精通外国文化,是一位翻译家。

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翻译成果,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了解外国文化,这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十分有益。

他翻译的作品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夜航船》,这是他翻译的一部法国文学杰作。

他通过自己的翻译,将优秀的外国文化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也把自己的看法和对于人生的思考,融入到了翻译中。

结语王文敏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人格力者。

他的一生充满了追求和努力,他为中国文化和教育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王文敏那样的文化名人,但我们都可以从他的生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他的事迹激励我们去追寻更高的目标,谱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篇章。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长期膨胀变形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长期膨胀变形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第 2 期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No. 2 2023 年 4 月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r. 2023 DOI:10.12170/20210805001王继敏,白银,丁建彤,等.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长期膨胀变形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23(2):138-149.(WANG Jimin, BAI Yin, DING Jiantong, et al. A review of long-term expansion prediction model of concrete suffering alkali-aggregate reaction[J].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2): 138-149. (in Chinese))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长期膨胀变形预测模型研究进展王继敏1,白银2,丁建彤1,毛学工1,蔡跃波2(1.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51; 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 碱-骨料反应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是影响混凝土寿命的重要因素。

对于已经使用活性骨料的混凝土结构,如何预测碱-骨料反应引起的混凝土长期变形,并合理评价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是工程密切关心的问题。

回顾了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长期变形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将现有模型归为宏观膨胀的数学拟合模型、结构宏观变形的唯象学模型、基于骨料膨胀的模型、考虑碱-硅酸反应(ASR)凝胶的模型、考虑物质迁移的模型等五大类,并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认为ASR长期膨胀变形预测模型需重点考虑碱离子向骨料内部的扩散、SiO2的溶解及凝胶的组成,且需根据岩相分析来选择“反应环”模型或“凝胶袋”模型。

关 键 词: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碱-硅反应;模型;膨胀;凝胶袋;反应环中图分类号:TU52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40X(2023)02-0138-12碱-骨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 AAR)是混凝土骨料中的活性组分、孔溶液中的碱及水发生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每颗活性骨料周边都可能发生,且一旦发生就会持续不断进行,因此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

学术之树常青——记美术史家王伯敏

学术之树常青——记美术史家王伯敏

作者: 徐建融
出版物刊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页码: 36-39页
主题词: 王伯敏 美术史家 中国美术史 上海美专 美术史论 中国美术通史 张彦远 绘画创作俞剑华 郭若虚
摘要: 王国维《人间词语》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风雨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在这里,第一个境界是立志的境界,必须以高瞻远瞩的视。

画史疏凿别清浑——王伯敏访谈

画史疏凿别清浑——王伯敏访谈

画史疏凿别清浑——王伯敏访谈张公者【期刊名称】《中国书画》【年(卷),期】2007(000)001【摘要】王伯敏,本姓阮,1924年农历十月十八日生于浙江台州黄岩县。

次年春,父母迫于生计,将其卖至温岭县城王姓家,改阮姓为王姓。

6岁(1930年春)入林家恒昌私塾读书,老师林子谦为其取学名王伯敏。

1932年,考入温岭县中心小学,得《芥子园画谱》,课余临写。

1938年,考入浙江省立台州中学。

1945年,任乐清师范美术教员,课余勤学山水。

1946年,考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结识俞剑华,对美术史之研究受到俞的开导。

1947年考入北平艺专研究生班,受业于唐兰、韩寿萱,同年12月,拜黄宾虹门下。

1952年调至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自此定居杭州。

"文革"期间,随学院下乡桐庐。

1988年任杭州画院院长。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

出版有《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版画通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民间剪纸史》、《中国民间美术》、《敦煌壁画山水研究》、《中国画构图》、《古肖形印臆释》等56种著作。

【总页数】1页(P)【作者】张公者【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相关文献】1.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评《全唐诗语词通释》 [J], 孟国中2.王伯敏艺术史学馆开馆五周年暨王伯敏塑像揭幕典礼隆重举行 [J],3.画史疏凿手:试论阮璞先生的中国绘画研究 [J], 彭莱4.画史疏凿手——试论阮璞先生的中国绘画研究 [J], 彭莱5.画史疏凿手——试论阮璞先生的中国绘画研究 [J], 彭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王伯敏的介绍
王伯敏(1924-2013),浙江台州人。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

为我国著名的的美术史论家、画家、诗人。

50多年来,王伯敏有《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美术通史》等43种编著出版。

画山水外,间或写竹石。

喜用松烟渍墨,尤擅用水,自具风格。

1简介
人物信息
王伯敏,1924年生,浙江台州人。

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

为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山水画大家、诗人、中国美术史学泰斗、当代文人画大师。

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

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既是徐悲鸿的研究生,又是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弟子。

王伯敏花五十年时间,撰写美术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术专史,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

他以超前的悟性与创见,对古今书画艺术的评论,提出更新、更深层面的理解。

有的编著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国外学者翻释,出版外文本。

王伯敏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

2013年12月29日晚7点于杭州安详辞世,享年90岁。

主要作品
1988年9月,王伯敏教授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中国图书奖”。

1992年国务院授予王伯敏“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荣誉称号。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名誉院长,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全国美协曾推其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50多年来,王伯敏有《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美术通史》等43种编著出版。

画山水外,间或写竹石。

喜用松烟渍墨,尤擅用水,自具风格。

王伯敏吸收古人对山水画水法、墨法的论述,系统地提出一套《水法》理论,在绘画界产生很大反响。

王伯敏擅长画山水,竹石。

作品风格突出,常在国内外展出。

王伯敏擅长作诗,有《柏闽论诗》、《山水纪游》等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