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知识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总学时: 322.总学分: 23.面向对象: 全校各专业4.课程类别: 公共选修课5.开设学院:二、课程简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程涵盖了休闲农业的基本知识、发展现状、理论基础、技术支撑、经典案例、发展模式、资源、设计、开发、筹办与营销、政策法规等内容等内容, 将农学与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相结合, 既包括理论探索, 又展示了大量的经典案例。
其重大意义在于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缩短了农产品流通环节, 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与城乡互动交流, 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与新农村建设, 全面深化和拓展了农业的加工增值功能、休闲服务功能、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体验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和示范推广功能, 引领农业、农村、农民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休闲农业是能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自然观光、消费购物、农事体验、游乐活动、养生度假等多种服务的新型高效产业形态。
通过分析休闲农业兴起的时代背景与经典案例, 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1.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学习, 学生能够熟悉休闲农业的相关概念、休闲农业经营实体、乡村旅游消费业态, 掌握休闲农业的规划与设计、模式与经营, 能够运用休闲农业的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社会学机制来运营休闲农业企业和乡村旅游;用农学、生态经济学、规划、旅游等知识, 彰显出农耕文化底蕴、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现代科技文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学习, 学生能够熟悉休闲农业的相关概念、休闲农业经营实体、乡村旅游消费业态;了解运营休闲农业企业的关键技术, 高度重视农耕文明和生态文明资源开发, 不断丰富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掌握休闲农业园区建设的方法与特点、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原则、方法与要素以及休闲农业景观设计的方法;了解乡村旅游接待的礼仪与技术规范。
掌握休闲农业的规划与设计、模式与经营, 能够运用休闲农业的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社会学机制来运营休闲农业企业和乡村旅游;用农学、生态经济学、规划、旅游等知识, 彰显出农耕文化底蕴、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现代科技文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休闲农业发展
3、休闲农业的作用
(1)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富裕农民。发展休闲农业,能够使农民的农 业生产收入与经营收入相叠加,在农民传统增收途径外开拓新渠道;能够使 农民的就业收入与创业收入相叠加,提高资产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在农民收 入中的比重;能够使季节性收入和长年性收入相叠加,保障农民收入“四季 不断”。据测算,休闲农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 5个就业机会。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 左右,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并带动1000户农民家庭增收。可以说,发展休 闲农业大大延伸了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 新时期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举措。
•
• • •
2、发展历程
(1)国外发展历程 休闲农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 成了了“农业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 味农田野趣。 20世纪中后期,欧美地区出现了具有观光、餐饮、住宿、购物 等多种功能的观光农园,并产生了专职从业人员。从此,休闲 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规划市民农园;吸引中老年游客群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增加农村人
口流动,带动地区活力和增加人气。在此基础之上,当地政府出资修建 配套设施,开发滞留型市民农园,吸纳城市居民来此创业、居住,最终 达到解决耕地荒废、农家住宅闲置等问题的目的。近年,饭田市休闲农 业与乡村旅游的繁荣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服务业发展,增加了农户与城市 居民的互动参与性,为搞活当地农村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发展休闲农业,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高效产业的转变。
(3)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美化农村。发展休闲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生产 基地转变为休闲农业景区,使农业与农村成为市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怡 情生活的新天地;能够促进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变传统农村脏、乱、差的情 况;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情 况,改善农村发展环境;能够引导城市人才、技术与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向农 村,促进农村整体发展。发展休闲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村容整 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重要举措,使农村逐步转变为农民的美丽家园。 (4)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愉悦城乡居民。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绿色 生态农产品和特色农业景观,为城乡居民营造宽松的休闲场所;能够提供农 业生产环节体验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农事体验场所;能够提供农业劳动参
立冬的总结农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总结
立冬的总结农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总结立冬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标志着冬天的正式开始。
对于农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行业来说,立冬既是一个结束与开始的节点,也是一个总结与展望的时刻。
在这个节气里,让我们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与收获,同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一、过去一年的农村旅游成绩回顾过去一年,农村旅游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不仅有更多的农民转型成为了农家乐的经营者,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愿意来到农村感受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的魅力。
在农村旅游的推动下,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农村形象也得到了大力的改善。
在过去一年,农村旅游的各种活动也丰富多样。
乡村艺术节、农民丰收日、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类活动的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游客更加了解农村的传统文化,还能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经营机会和增收渠道。
二、过去一年的休闲农业成绩回顾休闲农业作为农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越来越多的农户将自家的田园、果园开发成休闲农业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如采摘水果、品尝农家饭菜、参与农耕活动等。
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的繁荣,还拉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农产品加工业、特色产品销售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的展望虽然农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包括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等。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宣传,引导更多的农民投身到农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中来。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农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研究和创新,推动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和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与推广。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农村旅游景区,推动农业结构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总而言之,立冬作为一个总结与展望的节点,我们应该回顾过去一年农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行业的成绩与收获,同时对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展望与目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件)
观光果园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绿色景观和田园 风光为依托,利用 农业生产的场地、产品、设备、作业及成果获 取收益的发展模式。观光果园采摘型休 闲农业发展模式对观光种 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和观光生 态农 业进行统一规划,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 产过程为主。 主要以水果以及蔬菜、茶、花卉的采摘为主题,让 游客在农场收获期间接近自然、亲 近泥土。类似的项目主要有北 京的锦绣大地、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等。
计,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购物等多项需求的旅游
经营活动。
5
任务二 休闲农业的兴起
一、休闲农业兴起
二、休闲农业发展历史
一、休闲农业兴起
三、休闲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 济实力和现代化水 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 集聚效应,也促进了人们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的提高,其中包括 收入的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化也导致了城市居民生 活环
3
任务一 休闲农业的概念
一、休闲农业发展
一、休闲农业发展 二、休闲农业概念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 了饮食安全等基本需求之后,渴望走向田野放松身心。城市的急 剧扩张,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同时,缩小了市民的生活圈,人们渴 望逃离烦躁都市,亲近乡土和自然田野;再加上公共交通体系的 完善及城市私家车普及,使得市民能方便地参与休闲农业活动, 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和生活,回归自然,调节身心,舒缓压力。
休闲观光农业的名词解释
休闲观光农业的名词解释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一种结合了农业观光与休闲娱乐功能的农业经营模式。
它不仅向游客提供了观赏、参与农业生产的机会,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繁忙生活的放松环境。
休闲观光农业的目的在于让人们亲近大自然、体验农业生活以及享受乡村风光。
休闲观光农业来自于对城市化生活模式的回归和对自然环境的向往。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舒缓工作压力的方式,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农业文化、学习传统农耕技术的机会。
游客可以在农庄中参与农事活动,如耕种、采摘水果、饲喂动物等,亲身感受到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乐趣。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城市人们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追求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
休闲观光农业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人们提供了逃离城市喧嚣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田园生活的美好。
在休闲观光农业中,农庄经营者需要兼具农业知识和亲和力。
他们需要将农田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通过美化环境、丰富农业观光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的光顾。
同时,他们也要保持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研究,以确保农庄的经营活动与农业传统相结合。
休闲观光农业的盈利方式主要包括门票收入、农产品销售以及提供农业体验的费用等。
农庄经营者需要通过有吸引力的活动和服务,吸引游客,并使他们对农庄产生兴趣,从而增加收入。
此外,农庄还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旅游纪念品等,进一步增加收入。
随着人们对休闲观光农业需求的增加,这一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现如今,不仅有传统的农庄观光,还有农家乐、农业主题公园等更丰富多样的形式出现。
这些不同形式的休闲观光农业都强调了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重要性。
然而,休闲观光农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庄通常位于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交通不如城市便利,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另一方面,一些农庄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可能会大规模种植某种农产品,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美丽乡村教案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也是深度开辟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中国目前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连片开辟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等。
(1)连片开辟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辟现代观光农业。
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通过水、电、气、路、卫生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开辟各种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供城市居民到农业观光园区参观、休闲与娱乐。
该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主要类型包括体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
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其常见。
(2) “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模式是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体面、自然景观,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体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预农家乐。
(3)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在农民承包地合理流转集中后,建立休闲农园,以“认种”方式让城市居民委托农民代种或者亲自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者经营家庭农艺,使消费者共同参预农业投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各环节,与农民结成密切联结关系,体验和参预农业经营和农事活动。
(4)产业带动模式休闲农园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
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
在这种园区,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带回土特产品。
(5)村镇旅游模式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将休闲农业开辟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
以古村镇宅院建造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辟观光旅游。
主要类型有占民居和占宅院型、民族村寨型、占镇建造型、新村风貌型。
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参预农业活动以及感受乡村文化的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形式注重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提供了一种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
乡村旅游的目的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收入,并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
乡村旅游的特点1. 自然环境: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通常更为清新、宜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
游客可以在乡村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2. 农业体验:乡村旅游提供了与农业活动的互动机会。
游客可以参预农作物的种植、收割,体验农民的日常生活。
这种体验可以增进游客对农业生产的了解,培养对农村劳动的尊重和欣赏。
3. 乡村文化:乡村地区通常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乡村旅游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乡村文化的机会,例如参观传统村落、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欣赏民间艺术表演等。
这样的体验可以丰富游客的文化知识,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4. 休闲度假:乡村地区的宁静和舒适环境使其成为理想的休闲度假地。
游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身心,享受慢节奏的乡村生活。
乡村旅游提供了远离城市压力的机会,让人们重新与自然和自己内心的平静连接。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乡村旅游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旅游业的热点。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世界各地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中国,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拥有广袤的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和投资不断增加,各地纷纷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例如,在浙江西塘、四川九寨沟、云南丽江等地,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
首先,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乡村旅游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就业状况。
此外,乡村旅游也促进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乡村振兴的业务知识
乡村振兴的业务知识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体系是指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等。
通过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可以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
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是指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释放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民生产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农村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
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六、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化传承是指对乡村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可以提高乡村文化自信心,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系是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
通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八、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旅游业,主要包括农家乐、民宿、生态旅游等。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与其在别处仰望 不如在这里并肩”这是 依托大景区发展起来的包括乡村旅游在内 的各类景区的共同使命。
2、乡村旅游目前经营开发模式
❖政府+公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公司+社区+农户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 ❖个体农户经营模式 ❖农户+农户模式 ❖股份制模式
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
(一)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要素
1、休闲农业项目名称 2、开发项目的区位分析 3、控制性规划的平面布局 4、道路、水系的规划布局
• 乡村旅游内容: 包括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民俗文
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 多方面。
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
乡土性 地域性 实践与体验性 雅俗共赏性
三、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 兴起:1989年4月,中国乡村旅游的第一次研讨会——中 国农民旅游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农民旅游 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反映了20世纪80 年代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 年4月25日) 二、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 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业。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念
(一)休闲农业概念
•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 ,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 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农业部关于休闲农庄 的建设指导意见)
第一章 休闲农业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休闲农业规划的内涵,掌握规划的功能和意义。
2、了解我国休闲农业规划的发展历程,掌握休闲农业规划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3、重点掌握休闲农业规划的原则和路径。
【本章知识导图】第一节 休闲农业规划的概念与类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休闲农业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民乐。
发展休闲农业必须坚持规划引领。
通过规划编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完善的扶持政策、畅通的工作机制、规范的行业管理,推动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休闲农业规划概念与内涵(一)休闲农业规划的基本概念规划是各级政府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对有关区域、行业、专项发展目标、规模、速度,以及相应的步骤和措施等所做的部署、设计和安排。
休闲农业规划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立足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拟定未来一个时期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目标,构建休闲农业产业体系,开展休闲农业合理布局,明确休闲农业发展任务举措的总体设计。
即休绪论概念与内涵∙ 基本概念∙主要类型∙主要功能∙重要意义规划发展历程∙全国休闲农业规划∙各地区规划实践∙需处理的主要关系规划整体策略∙基本原则∙核心理念∙ 战略路径闲农业规划是对未来一个时期,对休闲农业生产经营发展方向、重要经济指标和实现路径的宏观安排。
(二)休闲农业规划的主要类型休闲农业规划属于产业类的专项规划,其主要类型可以从规划层面和尺度的角度进行划分。
1.宏观层面的休闲农业规划宏观层面休闲农业规划是指为国家、省、市等做出的战略性、区域性的规划,它具有指导性、产业性、引领性、抽象化、定性化等特点,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
乡村旅游概念
从民俗的定义来看,民俗旅游就应该是与城乡民众密切相关 的民俗传承事项为旅游对象的旅游活动。它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 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 活动的总和。形成时间上有传统与现代之分,地域上有城市和乡 村之分。
LOGO
▪ 四者之间的关系:不等同,不互属,交叉关系
LOGO
英国是乡村休闲游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在18世纪下半叶,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扩张海外殖民地,加速了资本原始 积累。在此期间,一批“英国乡村庭园”应运而生,他追求 以自然美为核心的风景庭院,把绿地、池塘、森林、花卉、 山川等自然景物,融入庭院的造园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柯 伯比力提.布朗,设计出独特的庭院风格,确立了“英国乡村 庭园”的地位,使之成为贵族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求新、求异,追求不同文化体验的一种心理诉求,当都
市人厌倦了紧张、枯燥、嘈杂的城市生活,以及被工业
气体严重污染的城市环境后,而清新、悠闲、宁静的乡
村生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使人内心向往,乡村旅游为
此提供良好途径。
▪
第三,乡村旅游的游客群体以都市人为主,既包括
国内旅游者,又包括国际旅游者。乡村与城市生活状态、
1995年农场景点、主题公园、工业旅游景点成为英国 最受欢迎的三大类景点。
2001年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英国于大选 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改为环境、食品和农业事务部。 每年拨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建设。这使 得田庄生态、基础设施得以很大改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 供良好发展空间。
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乡村旅游教学大纲一、引言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教学大纲旨在为乡村旅游教学提供指导,匡助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2.掌握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包括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和乡村生活方式;3.培养学生的乡村旅游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4.提高学生的乡村旅游规划和组织能力;5.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乡村旅游概述1.1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2 乡村旅游的分类和发展趋势2.乡村旅游资源2.1 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2.1.1 山川河流2.1.2 森林湖泊2.2 农村地区的文化遗产2.2.1 古建造和历史遗迹2.2.2 传统乡村文化和民俗活动2.3 农村地区的乡村生活方式2.3.1 农业生产和农民工作2.3.2 农村民居和农村饮食文化3.乡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3.1 经济价值3.2 社会价值3.3 文化价值3.4 生态价值4.乡村旅游规划与组织4.1 乡村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4.2 乡村旅游路线的设计和组织4.3 乡村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5.乡村旅游教育5.1 乡村旅游教育的意义和目标5.2 乡村旅游教育的方法和手段5.3 乡村旅游教育的评价和效果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传授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乡村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乡村旅游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旅游的魅力;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预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进行评价;2.实地考察报告评价:根据学生的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小组讨论评价: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训报告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运营模式、服务管理、营销策略等方面,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述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休闲农业项目策划与实施
分组进行项目策划,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定位、资源分析、实施方案等方面,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路演。
乡村旅游服务管理
学习乡村旅游服务的基本流程,包括住宿、餐饮、导游等,并进行实地操作练习。
乡村旅游营销策略
分析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学习如何制定营销计划、推广渠道及营销手段,并进行实战演练。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法律法规
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方面。
三、实训收获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在项目策划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进行项目定位和实施。
在服务管理方面,我了解了乡村旅游服务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
在营销策略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和推广渠道。
此外,法律法规的学习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行业规范和责任。
四、实训建议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地考察和操作练习的机会,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增加案例分析教学,通过分析成功的项目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动态,拓宽我们的视野。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概述•休闲农业的主要功能与作用•乡村旅游概述•乡村旅游的主要功能与作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关系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录休闲农业的定义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的设施、空间、农业产品、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等,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增进民众福利,提供体验农业及农业生态展示,以提高农民收入的新型农业形态。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休闲农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的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休闲农业的分类休闲农业的特点休闲农业的分类与特点农业观光功能观赏田园风光休闲农业让游客了解传统的农耕方式和农业生产过程,使游客对我国的农耕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农村生活家庭亲子活动休闲农业项目通常设有亲子活动区,为家庭提供亲子互动的场所,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与沟通。
放松身心休闲农业项目可以提供休闲度假的机会,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享受宁静与和谐。
举办各类活动休闲农业场所经常举办各类活动,如农民庆丰收、传统手工艺展示、乡村音乐会等,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休闲度假功能文化传承功能030201环保教育功能定义特点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起源01发展02现状03乡村旅游的分类与特点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乡村旅游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可以将乡村旅游分为农业观光型、民俗文化型、休闲度假型等。
特点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双重性、体验性和休闲性。
游客可以在乡村地区欣赏自然风光、感受田园气息,同时也可以体验农事活动、品尝农家美食等。
此外,乡村旅游还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开发。
经济带动功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交流功能03维护文化生态生态保护功能01保护自然环境02提升环境质量农业资源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产业融合功能互补性强休闲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目标市场两个产业的目标市场有一定的重叠,但也有各自独特的市场需求。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建议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建议
以下是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建议:
1. 发掘当地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发掘并突出当地的特色,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2. 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关键。
这包括良好的交通网络、住宿设施、餐饮服务、娱乐设施等,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3. 培养专业人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的规划和管理。
因此,需要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创新营销策略:通过创新的营销策略,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这可以包括社交媒体推广、旅游网站建设、旅游线路设计、特色活动策划等。
5. 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这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旅游人数、限制建设规模、推广绿色出行等。
6. 促进产业融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与当地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同时,也可以与文化、教育、科技等产业融合,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品质。
7.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总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培养专业人才,创新营销策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融合,并加强政策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概论培训知识
@园林与景观是两个不太能分得开的概念,存在很多模糊和争议。国内 学术界至今未有定论。
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历程
1858 1899 1901 1909 1958
景观设计学定义
“景观设计”是从规划及建筑设计的角度定义的。也就 是说,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 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 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 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关注人的使用,即作为自然 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景观设计,不仅仅 只是视觉景象的设计,更多的是寄托着人类的理想与追求, 是对中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与反映
厌倦
快节奏,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
喜好
田园生活的幽静,乡村田野的宁静
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休闲农业大事记 100多年前始于欧洲 1855年,巴黎贵族组织到乡村度假旅游 1865年,意大利制定“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 二战后城市化加快,乡村休闲需求急增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开创世界乡村旅游先河 20世纪80年代,出现多功能休闲农场、市民农
(2)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改造传统农业。 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带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促 进农业标准在休闲农业生产基地的贯彻落实,提升农产 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助于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改 变农业生产规模小、格局散的情况,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有助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 营,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 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平衡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从而促进农业装备科技化、生产设施智能化和管理运营 现代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发展休 闲农业,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产业 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部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知识【教学目的】1.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意义、作用和相关政策;2.了解基本游客心理学;3.了解“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点的一般经营管理知识;4.了解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懂得如何突出农家特色,设计出游客参与的体验活动。
【教学重点】设计游客参与的体验活动。
【教学难点】将农业生产资源体验方式与农村生态资源体验方式有机结合,设计游客参与的体验活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学时分配】12学时专题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介绍〖引入〗国家政策: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县、镇、村开展起来。
休闲农业〖理论知识〗一.休闲农业介绍1.休闲农业的概念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收获农产品、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甚至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
休闲农业可以增加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
休闲农业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意识。
2.休闲农业基本功能①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
②社会功能:增加城乡居民接触,拓展农民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差别,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③教育功能:提供人们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等。
④环保功能:为吸引游客,休闲农业区必须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
并借助休闲农业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人们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做好资源保护工作。
⑤游憩功能:提供人们休闲场所,从事健康的休闲活动,特别是增加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的休闲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休养心身的作用。
⑥文化传承功能: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同时能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二.乡村旅游1.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乡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业资源等要素,开展的一切游憩、休闲、参与、娱乐、体验、科普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休憩时间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和游客的青睐。
2.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要把握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应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①从地理角度来看,乡村是与都市相对的一个空间概念,它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
②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的资源。
它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民俗、农事活动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乡村社会文化等无形的旅游资源。
③乡村旅游有别于农业旅游,前者是按旅游的地域空间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后者是按旅游对象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④要区分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
民俗旅游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
两者含有公共部分——乡村民俗旅游的关系。
⑤乡村旅游不仅能观光游览,亦可度假休闲,游客还能亲自参与体验农家生活与生产以及购买时新农产品和其他土特产品。
⑥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其目标是生存环境与乡村有较大差异的城市居民。
3.发展乡村旅游的三要素全球乡村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
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乡村地区和社区发展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
旅游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贡献是可以估算的,但机制和过程尚不完全明确。
旅游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过高估计,会导致发展停滞、后退,甚至导致地方旅游业获得利润能力的损失。
过高估计必然会过高估计对旅游设施的需求。
1991 年美国国家(州) 旅游局的调查表明,60 %的州正致力于乡村旅游的发展,50 个州中的30 个州具有目标具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70 %以上的美国居民在乡村娱乐。
1993 年英国每天接待的乡村旅游者为90000 人,估计84 %的人口每年进行一次乡村旅游。
反观我们中国国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中国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以下三大要点。
①政策扶持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空前激烈。
仅靠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靠口碑宣传和散发传单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方能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乡村旅游的正常稳态发展。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乡村旅游年”。
这足以说明我国对乡村旅游越来越重视,但是光有足够的关注是不行的,还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
现在我国关于旅游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是关于乡村旅游的了。
致使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个机会,打着“乡村旅游”的幌子进行着圈地、开发房产的行为,导致了乡村的乡土面貌被严重破坏。
因此国家,乃至当地政府都要从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出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质性扶持政策。
比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规划编制、人才培训和重点项目的开发等等。
②完善管理办法一是,实行服务质量监督。
对每户农家建立档案,并采用乡村旅游点的标志授牌、等级评定、记分考核、实施奖惩等可行办法,对于经验优良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做出违反管理的农户则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取消该乡村旅游经营内容。
二是,加强服务动态管理。
即积极组织经营农户参加服务礼仪礼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细分目标市场,明确服务原则。
要做好值班工作,确保随时向游客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并记录在案。
③加大宣传力度例如:目前,龙坞茶村的主要旅客是杭州人,而且大都是回头的老客户。
这些游客是来自开业之初游客高峰期的,而近来的新客户则非常至少。
散客的数量有限,而且时间也较为分散,不利于实际经营。
此时,龙坞茶村的服务容量显然是未饱和的,大量的开业农户仍在“待业”状态,因此暂时可以放下对游客容量问题的忧虑,一心加大宣传力度。
只有有了足够的客源,才谈得上分摊客户,才能让农户看到项目的前景。
专题二:如何开办“农家乐”〖引入〗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市场日趋丰富和多样化。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独特农家生活使越来越多城市人向往,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观农村山水”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的乡村旅游逐渐受到市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
顺应着这种潮流,农家乐在我市周边农村逐渐兴盛起来。
它的兴起,丰富了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门路,也带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面对节假日不断涌入乡村旅游的游客,许多农民朋友却不知如何经营,更谈不上长远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题主要谈谈“农家乐”的经营。
〖理论知识〗一.农家乐现状分析:由于农家乐经营效益好,那怕是条件简陋、设施单一却依然能给投资者带来5-30多万元的收入,因此,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周边大量涌现,一些没有特色的农家乐在火爆几年后经营回落,无法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对全国的农家乐做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份的农家乐经营者存在如下弊端:1.经营规模小,竞争激烈:目前全国的农家乐90%都为个体户经营,且均以家庭为单位经营,不利于产品的推陈出新;而普通农家乐进入门槛低,常常造成一个景点数家农家乐经营,而相互间又没有特色差异,因而竞争异常激烈。
2.产品缺乏特色:由于规模与经营者性质原因,造成农家乐产品往往数年来没有更新,菜系基本沿用普通餐馆、饭店的菜系,客户极易产生厌烦感,因而回头客较少。
3.产品原料品质无法保证:食客冲农家乐而去,冲的就是产品的绿色、纯天然与无污染,但普通的农家乐根本无法做到自产自销,从而造成大部份农家乐经营原料为当地市场购买,质量上无法达到纯天然无污染的基本要求。
4.经营场所缺乏农家特色:当前大部份农家乐经营场所与城市基本无异,无法体现出乡村独有特色。
二.游客心理分析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旅游活动中有些什么需要,他们为什么外出旅游,他们对哪些东西感兴趣,这些问题都是旅游服务、旅游管理以及安排旅游设施和活动的依据,是经营“农家乐”应研究的首要问题。
1.需要的概念需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条件不足时心现不平衡状态,力求消除这一状态的内部驱力就是人们的需要。
比如:缺乏食物时,人体内血糖就会降低,机体活力减弱,人就会感到饥饿乏力,出现对食物的需要。
2.需要的分类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1)按起源不同可把需要分为天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两大类。
①天然需要起源于生命现象本身,是对维持自己生命和延续后代的必要条件的要求,比如对饮食、睡眠,运动和休息,防寒和避暑,以及阳光、空气、水、安全等的要求。
②社会需要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人们对劳动、交往、成就、社会赞许、知识、道德、美与宗教等的需要。
(2)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也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
①物质需要指向一定的物质或物质产品,由占有这些物品而获得满足。
比如对衣食住行等生活物资,对工作劳动的物质条件等的需要。
②精神需要是对精神生活和精神产品的需要,比如对知识和知识产品,对美与艺术,对宗教和道德,对爱与友谊,对荣誉和成功等的需要。
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密切相关的,精神以物质为基础,对物质的追求中也包含一定的精神要求,比如对住房要求高雅,衣物要求入时漂亮,食品要精美。
精神需要也离不开物质,比如对美的追求,一定要落实在美的事物上。
3.消遣型旅游者的需要的特点(1)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
这主要是因为,除了退休者以外,在职人员几乎都是利用休假时间外出旅游。
我国旅游“黄金周”期间的情况更是这方面的典型。
(2)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消遣型旅游者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以及对具体的出游时间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例如,在得知某个旅游目的地出现安全问题、或旅游接待工作质量下降、或旅游产品提价过高的情况下,很可能会临时改变出游计划,另选其他的旅游目的地。
(3)对价格敏感由于自费的缘故,消遣型旅游者更关心价有所值,因而大都对价格比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