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小部分解说
《乡愁》全文与赏析
《乡愁》全文与赏析《乡愁》全文与赏析《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乡愁》全文与赏析。
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品品析: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
一起来回味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6、另外,“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赏析:《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乡愁(一)·句段、字词详解
小时候
乡愁①是一枚小小的邮票②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段解:第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既是对母亲的,也是对故乡的。在这里,
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③的船票我在这头 Nhomakorabea新娘在那头
段解:第二节,写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④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段解:第三节写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⑤在那头
段解:第四节写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2.字词全解
①[乡愁]思念故乡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②[邮票(y$u)]邮局发卖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③[窄(zh3i)]条状不宽的东西
④[矮(3i)]不高,低。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篇1余光中的一首“乡愁”,道尽了两岸的同胞骨肉分离,怀乡思亲和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希望。
——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两岸局势紧张,两岸处于隔绝状态,禁止任何的交往。
许多人的怀乡思亲之情无法表达,他们便借助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怀乡思亲之情。
随着这种文学现象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抒发自己怀乡思亲的文学题材——乡愁文学。
乡情,一只永远唱不完的歌;乡愁,一种无药可医的病;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是游子永远的情结。
它们蛊惑了无数漂泊的游子,也形成了海外中国人永远挣不脱的心结,多少年又是多少代。
台湾文学中的乡愁意识,是台湾特定历史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诗人的生命体验。
三百多年以来,台湾这块土地上反复上演着分离与回归,在这个历史场域中发展起来的台湾文学笼罩着浓厚的乡愁意识。
在描写乡愁的作品中,余光中一首《乡愁》把乡愁表达的淋漓尽致,不但广泛流传于海内外,还被人谱成曲传唱。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乡愁》详细赏析
《乡愁》详细赏析《乡愁》详细赏析《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让人久久回味。
下面是其详细赏析。
一、给诗歌增添传统的色彩余光中曾经说过,他的乡愁诗写的就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
无论是写李广、王昭君,屈原、李白,还是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都有一条清晰的“中国情结”贯穿其中。
尽管他的诗文中受到一些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在他的诗歌中还是以“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来表明他的文化传承中仍受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遗韵和对中华民族的怀思永不会改变。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仍可以清晰地看到《诗经》的身影。
用他的话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余光中的祖父余东有曾告诫子孙“富贵贫贱,同是人也,特其遇之不同耳。
倘吾厚富贵而薄贫贱,是贵势而贱人也”。
中华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都使得余光中的诗歌饱含传统的理念,呈现传统的色彩。
二、给传统补充时代的因素虽然余光中初期的诗歌创作曾受欧美现代派的影响,但在五六十年代的诗歌论争中,他却反戈一击,批评了现代派诗歌内容虚无、表现晦涩的恶性西化倾向,主张将传统与现代融于一炉。
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中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笔伸向大陆,“去沾汨罗的波涛,易水的寒波”。
因此《乡愁》一诗的主题虽然是传统的,但却具有鲜明的地域感和时代特征。
通读全诗,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的视角非常新颖,表现技巧非常圆熟,悄然无声地将传统无形地融合在现实之中,将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合在对祖国之爱、对民族之恋之中。
强烈地表现了海外游子要求结束中华民族分裂的局面、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憬。
所以说这首《乡愁》,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首诗中作者找到了无可替代的意象来表现难以捕捉的乡愁情绪,传达的强烈而鲜明的现实意义。
余光中说他的这首诗“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乡愁主要内容及主旨
乡愁主要内容及主旨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情感纽带,连接着我们与故乡的情感记忆。
它是乡土的气息,田野的景色,亲人的笑容,和那些似乎永远停留在时光里的美好回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乡愁的主要内容及其所传递的主旨。
一、家园的记忆乡愁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家园的记忆。
家园,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是充满爱和温暖的场所。
每走一步,都散发着童年的笑声和家人的关怀。
乡愁承载了我们对家园的思念,对那片土地的眷恋。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乡愁总让我们心系家园,流连忘返。
二、乡亲的情谊乡愁的内容还涉及乡亲的情谊。
在乡村,乡亲们彼此熟悉,相互扶持。
他们把信仰、信任和友谊传递给我们。
乡亲们的温暖和亲情,让我们心中始终有个乡村的家。
乡愁让我们思念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也让我们对乡村的风景和安宁产生无尽眷恋。
三、自然的美丽乡愁的内容还涉及乡村的自然美丽。
乡村的山川湖海、田园和草木,都是乡愁的元素。
在那里,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美丽。
无论是流淌的小河,还是金黄的稻田,在我们心中都种下了乡愁的种子。
乡愁让我们珍惜自然资源,呼唤我们保护土地和环境。
四、文化的传承乡愁的内容还包括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乡村,我们接受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代表着我们的独特身份和精神风貌。
乡愁让我们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它继续在我们心中发酵,驱动着我们朝着更美好的未来迈进。
乡愁的主旨在于唤醒我们对家园的思念,对乡情乡愁的珍视。
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保持对家园的热爱和回忆。
乡愁教会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传承乡村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激励我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总之,乡愁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记忆,它蕴含着对家园、乡亲、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
乡愁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家园的记忆、乡亲的情谊、自然的美丽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乡愁的主旨在于唤醒我们对家园的思念,并激励我们为乡村振兴努力奋斗。
只有珍视乡愁,我们才能更好地坚守自己的根,让乡村的美好在我们心中永不消逝。
乡愁(一)·句段、字词详解(精选五篇)
乡愁(一)·句段、字词详解(精选五篇)第一篇:乡愁(一)·句段、字词详解乡愁(一)·句段、字词详解小时候乡愁①是一枚小小的邮票②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段解:第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这思念既是对母亲的,也是对故乡的。
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③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段解:第二节,写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④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段解:第三节写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⑤在那头段解:第四节写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
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2.字词全解①[乡愁]思念故乡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②[邮票(y$u)]邮局发卖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③[窄(zh3i)]条状不宽的东西④[矮(3i)]不高,低。
第二篇:语言表达优美句段一语言表达优美句段1、不要等夜幕落了才上路,不要等山洪退了才登途,不要等冰雪化了才说爱,不要等风浪停了才出海,不要等月儿圆了才相思,不要等墨汁凝了才写诗,不要等朋友齐了才饮酒,不要等弦儿断了才放喉,不要等眼望穿了才落泪,不要等头发白了才伤悲。
2、有人说,沉默是金,因为祸从口出,许多麻烦和厄运往往因为自己的多嘴,而且沉默还可以表示深沉,表示有力,表示有诚府;有人说慷慨是金,因为在现在这样的社会里,只要你能大方的给,必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有人说,智慧是金……也许都不错,但我认为,主动才是真正的金,才是自己拥有的金,才是别人无法抢夺的金.人生不能被动,生活需要主动,只有主动,才能不断地获得上进的机遇;只有主动才能超越别人;只有主动,才能牢牢地把握胜券.主动就是从时间上超前一步,就是从范围上扩大一些,就是从程度上更加深一层.3、欣赏自已就是用昂扬的叶片迎击风雨的姿势。
余光中的《乡愁》赏析
余光中的《乡愁》赏析《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余光中的《乡愁》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乡愁》原文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
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
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
乡愁余光中解析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乡愁余光中解析余光中的《乡愁》啊,那可真是一首超级打动人的诗呢。
你看啊,他把乡愁这个抽象的情感,用特别具体的东西给表现出来了。
小时候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多形象啊。
就像咱们小时候,离开家去个远点的地方上学,想给家里人说个话,可不就靠写信嘛,那邮票就像是连接家和自己的一个小纽带。
而且这邮票小小的,就像小时候那种懵懵懂懂的乡愁,虽然有,但是还不是那么浓烈,那么沉重。
再说说长大后的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这船票啊,意味着分离。
可能是为了生活,为了梦想,要离开家乡,离开自己心爱的姑娘或者家人。
那船票就像是一道鸿沟,把家和自己隔开了。
我就想啊,余光中先生当时在船上的时候,心里肯定特别不是滋味儿,望着越来越远的家乡,手里捏着船票,那乡愁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了。
后来啊,乡愁变成了一方矮矮的坟墓。
这就更让人难受了。
亲人离世,自己和家乡的联系好像又少了一点。
那矮矮的坟墓就像一道永远跨不过去的坎儿,把自己和过去的美好回忆,和自己的根隔离开了。
每次想到这儿,就感觉心里堵得慌。
到最后呢,乡愁成了一湾浅浅的海峡。
这可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乡愁了,这是整个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乡愁啊。
海峡虽然浅浅的,但是却让两岸的亲人朋友难以相见。
就像有一堵无形的墙在中间一样。
我想啊,余光中先生写这首诗的时候,肯定是特别盼望海峡两岸能够早日团圆的。
他的这种乡愁,也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同身受,每次读都觉得心里酸酸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家乡的联系,和亲人朋友的团聚。
第 1 页共 1 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课文详细解析
《乡愁》课文详细解析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段析】小时候离家在外读书,唯有通过那枚寸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
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品味】“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一枚”与下文的“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运用得极准确。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段析】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远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
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托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上。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品味】“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段析】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下到沟通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①“乡愁”应该是一种很有分量的盛情。
请你找一找诗歌中每个形象的前面部用了哪些修饰诗,它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歌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有人说把诗歌的第四节删去会更好,你认为呢,)【品味】“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段析】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故乡分开了,而且无法逾越。
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
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答案速查①“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②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把个人的思乡之愁升华为普遍的家国之思了(国愁与民愁)。
乡愁内容概括
乡愁内容概括
《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诗中通过描绘四种不同的场景,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
具体来说,“小时候”诗人通过回忆童年时期的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回忆。
“长大后”诗人离开了故乡,但思乡之情却越来越浓,他通过描绘自己与母亲、妻子的通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后来啊”诗人已经成家立业,但他仍然无法忘怀故乡,他通过描绘自己与故乡的通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离别的痛苦。
“而现在”诗人已经年迈,但他仍然怀念着故乡,他通过描绘自己与故乡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叹。
总的来说,《乡愁》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回顾,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离别的痛苦。
乡愁每段的解析
《乡愁》是现代作家余光中的一首诗,描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乡愁的情感。
下面是《乡愁》每段的简要解析:
第一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小时候时对乡愁的感受。
乡愁对于他来说就像一枚小小的邮票,象征着远方和离别。
第二段:"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和母亲之间的距离,他们分隔两地,而这种距离成为了他乡愁的来源。
第三段:"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长大后对乡愁的理解。
乡愁变成了一张窄窄的船票,代表着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愿望。
第四段:"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异地工作时与妻子分隔两地的情况,他们因为工作的原因而分开,增加了他的乡愁之情。
第五段:"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的父母相继去世后,乡愁转变成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无常感慨。
第六段:"我在这头,大地在那头"。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大地之间的距离,他身在异乡,心系故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乡愁》通过不同阶段的描写,展示了乡愁的变化和不同形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许多人对故乡的共鸣和情感。
乡愁
《乡愁》解读《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小诗。
这是一首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一、诗的意蕴:全诗共四个小节,呈现给我们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把乡愁化作邮票,表现对母亲的思念。
“邮票”象征幼年求学,母子分离。
邮票是“小小”的,思念却是“浓浓”的。
第二小节:把乡愁化作“船票”,表现对妻子的不舍之意。
“船票”象征离乡背井,天各一方;邮票是“窄窄”的,思念却是“无边”的。
第三小节:把乡愁化作“坟墓”,表现自己的孝子之心。
“坟墓”象征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
坟墓是“矮矮”的,悲痛却是巨大的。
第四小节:把乡愁化作“海峡”,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海峡”象征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海峡是“浅浅”的,但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的。
诗人浓郁而又强烈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
二、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三、诗的语言:这首小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有独到之处。
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
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
乡愁诗歌赏析内容
乡愁诗歌赏析内容乡愁诗歌赏析内容《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乡愁诗歌赏析,欢迎查看!乡愁诗歌赏析1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
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
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
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乡愁诗歌赏析2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乡愁余光中第一节赏析
乡愁余光中第一节赏析乡愁余光中第一节赏析《乡愁》爱家人,更爱祖国,致死而不悔,我们看看下面的乡愁余光中第一节赏析吧!乡愁余光中第一节赏析[台湾]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选自《白玉苦瓜》,台湾大地出版社1974年版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
《乡愁》课文赏析
《乡愁》课文赏析《乡愁》课文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课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愁》课文赏析篇1乡愁是源于对往昔之物的特别缅怀,当夜雨响在耳边,乡愁也就如约而至在我们精神的海底。
下面是《乡愁》课文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
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
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的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
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
哪怕天涯海角,哪怕沧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
余光中的乡愁·课文分析
余光中的乡愁·课文分析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余光中的《乡愁》课文分析这首诗在构思上,诗人用对比(对照)与层递相结合的方法,倾诉远离大陆的游子一往情深的“乡愁”。
从“小时候”离乡背井写起,层层深入,写到现在,归结到最大的乡愁是由于“一湾浅浅的海峡”相隔而成的。
至于如何消除乡愁,诗人并不点破,含蓄于字里行间,让读者自己回答。
全诗共4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4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4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4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
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
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
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
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乡愁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而是投射于具体的对象上。
这也是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种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余光中《乡愁》原作+赏析两篇
余光中《乡愁》原作+赏析两篇余光中《乡愁》原作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赏析一中华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即使是浓浓的愁绪也能表现得异常凄美。
中华民族是个多情的民族,即使远在天涯,也时刻深深眷念着天边的故土。
当多情与浪漫相遇时,于是,便会泛滥出诗——无止无息的诗。
情是这世上极抽象的词汇,总是有着,却又总是看它不见,总需借一些物象才能捕捉到它。
在思乡愁情袭来时,“月”成了中国人的最爱,由“月”而勾出的诗便多了起来。
而余光中对着悬挂了无数个日夜的思乡的明月,却浮现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于读者眼前。
当我们感念“天涯共此时”的一刹那,这四个意象果真让人觉得,故乡就在眼前——更近了,也似乎更远了——若隐若现,若即若离……这真的便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乡愁”了。
“乡愁”是痛苦的。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母亲”,现在又多加一个“爱人”,随着岁月的迁移,这与故乡有关的思念也在逐渐地增多、加重。
不论是生养的血缘,还是缠绵的爱恋,当它终归化为亲情的时候,当这亲情生生地被空间拉远了的时候,愁苦便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然而,毕竟这时的愁苦还可排解。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终可传去我们彼此的思念,并最终拉近这空间上的距离。
于是,在诗中,愁苦里我们享受到了幸运与幸福……岁月在更迭,乡愁在加深。
而当乡愁化作“一方矮矮的坟墓”之时,痛苦中又隐现幸福的“乡愁”里,却变得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明明是“矮矮的”,明明是近在咫尺,但“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生死两茫茫,在这只须稍稍抬起脚便可逾越的“一方矮矮的坟墓”前,生与死的墙却是那样地高,那般地厚——触目可及的“近”却又是那样遥不可及的“远”。
第3课《乡愁》讲义(含解析)——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乡愁(台湾)余光中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全诗共四节。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
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
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
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
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
乡愁的理解和分析[最终版]
乡愁的理解和分析[最终版]第一篇:乡愁的理解和分析[最终版]乡愁一、课文分析读《乡愁》这首诗,我们能感到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著的主导情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很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
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第二篇:《乡愁》阅读理解和答案《乡愁》是一首现代诗,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
《乡愁》全诗鉴赏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写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
首诗。
余光中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
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
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
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012年4月担任
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伞盟
如果夜是一场青雨淋淋 幸而我还有一盏台灯 一把精致的小雨伞 撑开一盖暖黄的光晕 如果死亡是一场黑雨凄凄 幸而我还有一段爱情 一把古典的小雨伞 撑开一圈柔红的气氛 雨无论是用什么做成 用绯色的氛围或橙色的光晕 愿你与我做共伞的人 伴我涉过湿冷的雨地 如果夜是青雨淋淋 如果死亡是黑雨凄凄 如果我立在雨地上 等你撑伞来迎接 等你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1、默读诗歌,圈点勾画,思考完成以下问 题。 • (1)全诗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用__标出) • (2)每个时段诗人因什么而忧愁?(在相 应位置作批注) • (3)诗人把这些感情寄托在哪几个具体事 物中?(用波浪线标出)
风铃
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吗? 这是寂静的脉搏,日夜不停 你听见了吗,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风铃 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 吗? 这是寂静的脉搏,日夜不 停 你听见了吗,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 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乡愁
余光中
走进余光中
• 余光中,福建泉州市永春县人,1928年10月21日 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 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 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 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 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 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 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 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 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