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中班幼儿做事拖沓的原因

中班幼儿做事拖沓的原因

中班幼儿做事拖沓的原因
1.过度依赖
很多孩子之所以拖拉磨蹭,是由于过度依赖父母造成的。

不少父母看到孩子做事情慢,心里着急,忍不住帮忙,虽然这样节省了时间,可是却没有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情时仍然拖拉磨蹭,久之便会产生依赖。

想改变这种现状,家长要尽量放手,不要事事包办,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2.存在畏难情绪
孩子拖拉磨蹭也可能是存在畏难情绪,也就是说对接下来的任务有着过高的心理压力。

比如不想去上学,孩子会想方设法拖延时间。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他们摆脱不良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3.缺少时间观念
如果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起事情来也是拖拉磨蹭。

不少孩子并不知道半个小时和一个小时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很难产生紧迫感,所以做事情时总是慢慢悠悠。

家长不要一味催促,而是做好榜样,也就是说家长自己要有时间观念,做事情不能拖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大都会有样学样,如果父母能做好榜样,孩子磨蹭的习惯也能得到改善。

孩子做事懒散拖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孩子做事懒散拖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孩子做事懒散拖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缺乏动机和目标:孩子可能没有清晰的目标或动力去完成任务,因此他们不太愿意付出努力。

2.缺乏责任感:孩子可能没有被教导养成良好的责任感,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影响。

3.学习困难: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可能会感到挫败并丧失动力。

这可能导致他们做事懒散拖拉,因为他们可能害怕再次失败。

4.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孩子可能没有学会有效地管理时间,导致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拖延。

5.缺乏组织能力: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将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小步骤,也不知道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6.缺乏自律性:自律是一种能力,它使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并有效地完成任务。

如果孩子缺乏自律性,他们可能会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很难集中注意力。

7.缺乏反馈和奖励机制:孩子可能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奖励,这使得他们难以理解完成任务的价值和重要性。

8.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可能对孩子的懒散拖拉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高或家庭中缺乏规矩和纪律,孩子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完成任务。

9.抑郁或焦虑:孩子可能面临与情绪相关的问题,例如抑郁或焦虑。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动力和专注力,使他们变得懒散拖拉。

针对孩子懒散拖拉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1.建立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与孩子一起制定具体和可衡量的目标,让他们理解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2.激发兴趣: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尝试将任务与他们的兴趣相关联。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任务的动力和投入。

3.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有责任心,让他们理解完成任务的责任和影响。

4.教授时间管理和组织技巧:教育孩子如何规划和管理他们的时间,并将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小步骤。

5.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鼓励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6.建立纪律和规矩:建立家庭中的纪律和规矩,让孩子明确知道完成任务的要求和期望。

7.提供支持和帮助:展示对孩子的支持和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

拖延症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拖延症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拖延症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方法拖延症,也称为慢性延迟行为,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任务、目标或决策时,倾向于无故地推迟、拖延,直到时间紧迫才开始着手完成,甚至可能导致任务未能按时或完全完成。

对于那些长期深受拖延症困扰的人来说,这种行为可能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效率。

此文将对拖延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改善方法。

一、原因分析1.缺乏动力与目标缺乏明确的动力和目标是拖延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一个人缺乏对工作任务或目标的激情和兴趣,他们更容易陷入拖延的境地。

缺乏明确的目标会导致迷失方向和优先级不清,从而增加了拖延的可能性。

2.恐惧和压力恐惧和压力也是拖延症的原因之一。

有时,人们会感到害怕失败或过高的期望,因此选择拖延来避免可能的失望。

此外,一些人会感到压力过大,无法应对任务,从而产生拖延行为。

3.缺乏时间管理技巧不良的时间管理习惯是拖延行为的促发因素之一。

若没有合理的计划和组织,人们会很容易陷入浪费时间的陷阱中,从而导致拖延行为的出现。

4.困扰于完美主义完美主义也是导致拖延症的原因之一。

当一个人追求完美,害怕出错时,他们会借由拖延来避免面对可能的挑战或不完美之处。

这种追求完美的需求对工作和个人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改善方法1.设定明确的目标为了克服拖延症,明确的目标将变得尤为重要。

确保你对每个任务或目标有清晰的定义和时间范围,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步骤,以便按时完成。

2.制定时间管理策略改善时间管理,减少拖延的发生。

可以采用番茄钟或工作时间表,建立严格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并制定优先级列表,以确保高效完成任务。

3.克服恐惧和压力面对自己的恐惧和压力,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寻找合适的技巧,例如放松训练、冥想或寻求专业支持,来应对压力,增强应对挑战的能力。

4.培养良好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律和坚持,对于克服拖延症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小目标和奖励机制,逐渐养成积极主动、高效率的工作习惯。

5.改变思维模式拖延症与思维模式有密切关系。

拖延症的原因分析及克服策略

拖延症的原因分析及克服策略

拖延症的原因分析及克服策略拖延症是许多人都面临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还可能给人的心理健康带来压力和困扰。

本文将从心理和环境两个角度来分析拖延症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克服拖延症的策略。

一、心理原因的分析许多人之所以拖延,与其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原因:1. 害怕失败:有些人害怕面对失败,担心自己无法成功完成任务或取得好的成绩。

由于害怕面对失败带来的打击,他们选择拖延来逃避现实。

2. 完美主义:某些人追求完美,需要每次都做到最好。

然而,在完成任务之前,他们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调整和修改过程中,从而拖延任务的完成。

3. 缺乏动力:有时候,个人对任务的兴趣不高,或者无法看到完成任务后的回报,就会缺乏动力来着手开始工作。

二、环境原因的分析除了心理原因,环境因素也是拖延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原因:1.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会导致人们的工作或学习变得模糊和无序,让他们容易陷入拖延的情绪中。

2. 分心和干扰:在一个嘈杂、分散注意力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分心和受到各种干扰,导致无法专注于任务的完成。

3. 太多选择:当面对太多的任务和选择时,人们常常会陷入选择困难症,无法决定从何处开始,从而导致拖延。

三、克服拖延症的策略了解了拖延症的原因后,接下来我们将提出一些克服拖延症的策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在进行任何工作或学习之前,先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将大的任务分解为小的子任务,并设定明确的时间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避免拖延。

2. 克服完美主义:要学会面对失败和不完美,接受自己的努力就足够好。

设置合理的标准,不要陷入过度的追求完美,以免耗费过多时间。

3. 激发内在动力:寻找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

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和朋友约定互相监督等方式来为自己增加动力,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创造有利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创造一个宁静、整洁且符合个人喜好的学习或工作环境。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幼儿时期是一个孩子开始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许多孩子会出现拖延现象,即在完成任务或处理事情时,常常会倾向于拖延时间,导致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或者在完成任务时就显得焦虑和匆忙。

幼儿拖延现象有很多不同的成因,同时也需要家长和老师们采取合适的策略来应对这一现象。

一、幼儿拖延现象的成因1. 缺乏时间观念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往往比较模糊,他们很难理解时间的长短和价值。

他们可能会觉得做事情没有关系是否按时,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拖延的现象。

2. 对任务缺乏兴趣幼儿的认知和兴趣范围相对较窄,可能对一些任务或活动缺乏兴趣,因此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拖延时间。

3. 对任务要求的不理解有时幼儿可能不理解任务的要求或目标,感到迷茫和无助,这也会导致拖延的现象出现。

4. 注意力不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往往较为分散,经常会被周围的环境或其他事物吸引,导致不能有效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

5. 对任务的困难感和挑战感有些任务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比较困难或者带有挑战性,他们缺乏自信心,担心完成任务会失败,从而产生拖延的心理。

二、应对策略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制定简单的计划和时间表,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做什么,或者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适时地提醒孩子,让他们逐渐形成对时间的概念和规划能力。

2. 增加任务的趣味性对于一些孩子可能不感兴趣的任务,家长和老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元素,让任务变得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可以通过游戏、竞赛、奖励等方式来增加孩子对任务的兴趣。

在布置任务时,家长和老师需要清晰明确任务的要求和目标,给孩子一个清晰的指导和方向,让他们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家长和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任务上,可以采用专注训练、减少外在干扰等方法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5. 鼓励和支持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勇气,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幼儿园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对应方法

幼儿园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对应方法

幼儿园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对应方法幼儿园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问题对于很多家长和老师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这些孩子常常拖延做事的时间,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不少困扰。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应对幼儿园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可能导致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有时,孩子会觉得任务太难或者无聊,缺乏动力去完成任务。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是在寻求关注,通过故意拖延来引起大人的注意。

此外,有些孩子可能存在专注力不够的问题,不能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1.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当孩子完成任务或按时完成任务时,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例如表扬、奖品等。

这会激励孩子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鼓励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2.设置任务的时间限制:老师或家长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限制,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样的限制可以帮助孩子养成高效率的工作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分解任务:如果孩子觉得一个任务太难或太无聊,可以将任务分解为小部分,逐步完成。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任务更加可行,并逐渐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4.提供有趣的任务: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任务,吸引孩子的兴趣。

这样孩子就会更加愿意主动去完成任务,而不会感到拖拉和磨蹭。

5.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安排任务和时间,同时监督他们的完成情况。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并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6.建立规则和习惯:确立一些做事的规则和习惯,比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天按时收拾玩具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减少拖拉和磨蹭。

7.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当孩子在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这有助于孩子很快克服难题,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

8.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帮助他们改善拖拉磨蹭问题的关键。

我们可以关注孩子的感受,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完成任务或者拖延时间,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幼儿教育2019 年 3 月40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张 璐(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 湖北武汉 430079)一、幼儿拖延的表现“磨蹭鬼”是大人对那些做事慢慢吞吞、拖拖拉拉的幼儿的形容。

在每天入园和离园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在旁边一直催促,或是满脸的干着急,幼儿却全然不理会家长的焦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悠悠。

作为老师,我时常被家长问“我的孩子这么磨蹭,怎么办?”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在班里真的有好几个小“磨蹭鬼”。

[1]格格(化名)是一名小班的女孩,每天早晨来到教室后,她都要花上好一阵子才能完成洗手、喝水、放杯子的过程,吃早饭的时候一边吃一边四处瞅瞅看看,或是发呆,等其他幼儿吃完,她就和吃完早饭的幼儿聊天。

[2]小科(化名)是中班的男孩子。

早晨妈妈急匆匆把他送到教室门口后,就开始了漫长而不耐烦的等待:小科先是双手撑在鞋柜上向教室里张望,等教室里的小朋友发现他,他就高兴地挥手和小伙伴打招呼。

在妈妈的多次催促下,他开始慢悠悠地换鞋,到最后妈妈实在受不了了,说:“你快点换,我走了。

”丢下他转身去上班了。

这时的小科仍旧不紧不慢地换鞋,穿好鞋后坐在鞋凳上发呆。

阿恒(化名)也是一名中班的男孩,他吃饭的时候常常把饭含在嘴里不咀嚼,这种习惯导致他总是吃到最后一个。

午睡起床后,阿恒会坐在小板凳上发呆,直到所有的幼儿都穿好了衣服,他往往还在发呆。

[3]二、幼儿拖延现象的原因每个幼儿都是家长的“掌中宝”“心头肉”,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年纪小,能力有限,包办比让幼儿自己做更有效率、更稳妥、更省心安心,于是幼儿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被代劳了。

但是,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进到人生中第一个小小的“社交圈”,许多家长发现了自家幼儿的问题,因此部分家长开始着急,催促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

但结果往往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的恶性循环。

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幼儿的拖延现象,还要从根本上了解幼儿拖延的原因。

[4] 1.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前面说到,在家长的安排和包办下,幼儿习惯了“被安排”的生活。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拖延现象是指个体在完成任务或工作时,无故推迟或拖延时间,导致得到结果的时间也被延迟。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带孩子完成任务时产生的拖延现象的经历,例如写作业、整理房间等,这种现象甚至可能成为一种习惯性行为。

本文将从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1.自我认知能力不足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及自己所处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但幼儿由于年龄限制,自我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时间等概念的理解也难以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因此难以对任务的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合理的预判和计划,从而导致拖延。

2.兴趣与动机不足幼儿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好奇、探索和游戏的阶段,对于某些任务可能缺乏兴趣和动机,这使他们在完成任务时产生拖延的心理倾向。

3.需求和期望不符幼儿在不同阶段有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当任务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与其需求和期望不符时,可能会对任务产生消极态度,从而产生拖延的行为。

应对策略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幼儿制定任务计划,提升其对时间的认识和计划能力;还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帮助幼儿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对任务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完成任务及时给予正反馈,增强其自信心和参与意愿,提高对任务的态度和期待。

针对幼儿的需求和期望,制定适宜的任务,并通过优秀的示范,培养孩子对任务的积极态度和参与意识,增强其与任务之间的联系和认同。

4.允许时间弹性严格遵循任务时间,不仅会让幼儿感到束缚,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其自我管理和成长。

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完成任务的情况适当放宽时间要求,增加时间弹性,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家长对幼儿的拖延现象应该保持耐心和理解,从幼儿自身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并通过持续性的磨练和培养,逐渐提升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

针对孩子慢拖拉的个原因

针对孩子慢拖拉的个原因

针对孩子慢拖拉的个原因孩子慢拖拉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天性如此,也可能是由于其他一些客观环境因素导致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天性如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些孩子天性懒散,不爱动弹。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聪明或者不努力,只是他们对于完成任务可能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感。

2.缺乏兴趣和动力:如果孩子对于项任务或活动没有兴趣或者动力,他们就很难保持专注和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尝试找出孩子的兴趣点,将学习和任务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以激发他们的动力和热情。

3.目标不明确:有时候孩子慢拖拉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目标不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明确的指导和目标,帮助他们清晰地了解任务的要求和预期结果。

4.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行为和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在家里环境比较松散,没有明确的规则和纪律,那么孩子可能会习惯拖延、慢吞吞。

相反,如果家庭有良好的秩序和规矩,并且家长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任务,那么孩子就很可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大人模范行为:孩子往往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经常拖延、不守时,那么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方式,从而也会拖延。

因此,家长应该做出良好的榜样,养成良好习惯,以影响孩子的行为。

6.家庭压力和焦虑:有时候孩子的慢拖拉行为可能是由于家庭压力和焦虑导致的。

如果孩子感觉到家庭压力,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抵触和不愿意行动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到放松和安心。

7.学习困难: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学习困难而慢拖拉。

他们可能对于学习任务感到害怕或者缺乏自信,从而导致拖延。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建立自信心。

总之,孩子慢拖拉的原因有很多。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找出造成慢拖拉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意识。

拖延症的原因分析及克服策略分享

拖延症的原因分析及克服策略分享

拖延症的原因分析及克服策略分享拖延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任务或目标时,倾向于无法有效地开始或完成任务,而是选择将其推迟到更晚的时间。

这种行为往往给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拖延症的原因,并分享一些克服拖延症的策略。

一、拖延症的原因分析1.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一大原因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于那些缺乏自律和自控能力的人来说,很难克服拖延的诱惑,他们容易被外界的诱惑、娱乐和社交媒体所吸引,无法聚焦于任务本身。

2. 恐惧心理拖延症可能源自于对任务失败的恐惧心理。

有些人害怕自己无法胜任任务或者出现错误,所以选择推迟开始或完成任务,以避免面对可能的不成功。

3.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也是导致拖延症的原因之一。

当人们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开始和完成任务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拖延,以获得更多时间来考虑和计划。

4. 轻视时间价值对时间价值的轻视也是拖延症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对时间的珍贵程度缺乏认知,他们往往将时间浪费在琐碎的事物上,而无法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重要的任务。

二、克服拖延症的策略分享1. 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要克服拖延症,首先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明确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截止日期,制定详细的计划,将任务分解成小步骤,逐步完成。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避免拖延。

2. 培养自律和自控能力培养自律和自控能力对于克服拖延症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来训练自己的自律程度,避免诱惑和分散注意力。

建立起坚定的工作习惯,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分解任务,设定小目标将一个庞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目标,每次只专注于完成一个小目标,并记录下已完成的进度。

这种方法有助于减轻任务的压力感,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会给人带来成就感,助推我们克服拖延的倾向。

4. 克制社交媒体和其他干扰因素社交媒体和其他干扰因素是拖延症的常见诱因。

可以设定时间段来专注于工作,并避免在工作时使用手机或者访问社交媒体。

拖延症的原因及对策如何迅速解决问题

拖延症的原因及对策如何迅速解决问题

拖延症的原因及对策如何迅速解决问题拖延症是许多人常常面临的问题,它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延误工作进度、增加压力等。

然而,要解决拖延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拖延症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对策,帮助我们迅速解决问题。

一、拖延症的原因拖延症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

1. 缺乏目标和动力许多人在面对任务时,容易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动力,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当我们无法清楚地了解到我们为什么要完成这项任务以及完成它将带来的好处时,我们就更容易产生拖延的倾向。

2. 恐惧和压力有时候,我们对任务的结果或者任务本身产生恐惧。

我们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无法达到他人的期望或者任务本身过于困难等。

这些恐惧和压力也会导致我们拖延完成任务。

3. 习惯和自我认知拖延症有时源于我们的习惯和自我认知。

如果我们习惯了拖延并形成了“我是一个容易拖延的人”的自我认知,那么我们在面临任务时就会自然地回到这个认知中去。

这种负面的自我认知也加剧了我们的拖延倾向。

二、解决拖延症的对策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要解决拖延症,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明确目标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完成这项任务,而制定计划可以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步骤,使我们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

2. 分解任务,设定小目标将庞大的任务分解为更小的子任务,并为每个子任务设定一个明确的小目标。

这样做有助于降低任务的难度和压力,并增加我们完成任务的动力。

3. 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建立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拖延症。

当我们按时完成任务时,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奖励,而当我们拖延任务时,可以设定一些惩罚,如限制某些娱乐活动的时间。

这样的机制可以强化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更加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4. 寻求支持和反馈适当的支持和反馈可以对我们解决拖延症起到积极的作用。

和他人一起工作、交流进展和分享困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获取建议和反馈,并在解决问题时得到支持。

5. 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是解决拖延症的关键。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幼儿拖延现象是指幼儿在面对完成任务或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故意拖延时间或表现出没有主动性的行为。

幼儿拖延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心理、生理和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是幼儿拖延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幼儿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常常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缺乏对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容易被其他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分散注意力,并且有时候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心。

生理因素也会影响幼儿的拖延现象。

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还不够成熟,注意力和耐心相对较短,易于分散和疲劳。

幼儿对时间的概念不够成熟,难以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来安排时间。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幼儿拖延现象的发生。

幼儿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特点和要求,以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质量,都对幼儿是否出现拖延现象起到重要影响。

如果环境缺乏规范和引导,给予幼儿过多的自由和选择权,容易让幼儿产生拖延行为。

针对幼儿拖延现象,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则:明确告诉幼儿任务的要求和完成时间,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罚机制,让幼儿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价值。

2.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让幼儿逐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任务。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动机:鼓励幼儿勇于尝试新事物,克服困难,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激发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需要和意见,让任务更有吸引力。

4.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幼儿制定可行的计划,明确任务的步骤和目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材料。

5.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给予幼儿鼓励和赞扬,让幼儿感到安全、尊重和被关注,促进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律性。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而在幼儿时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自制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现拖延现象。

幼儿拖延现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家长和老师都需要重视并给予关注。

本文将从幼儿拖延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成因分析1.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幼儿期的孩子对待时间和任务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更易受到即时满足的诱惑,难以自我控制。

在面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学习任务时,孩子们难免会产生拖延的心理。

2. 任务难度过大有时候幼儿面对的任务可能对他们来说过于困难,或者任务的目标将是不清晰的,这也会导致幼儿拖延。

任务太难,孩子会感到害怕,不敢面对,导致拖延。

任务的目标不清晰会让孩子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任务,也就更容易产生拖延。

3. 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幼儿时期,孩子们可能并不具备对学习任务的自主学习兴趣,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也会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拖延心理。

二、应对策略1. 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以及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

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并接受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家长和老师需要帮助幼儿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和方法,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提高他们的自制能力。

3. 合理激励和奖励合理的激励和奖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当孩子按时完成任务时,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

4.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和老师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在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5. 设立小目标,分段完成对于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可以帮助幼儿设立小目标,并分段完成。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任务,并更容易完成。

6. 注重兴趣培养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从学习中找到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幼儿拖延现象是指幼儿在面对任务或要求时,迟迟不愿意开始或完成。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行为习惯。

幼儿拖延现象的成因可以从个体特点、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幼儿的个体特点是导致拖延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幼儿往往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影响,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并最终选择拖延任务。

幼儿的发展特点也使得他们在面对任务时更容易出现拖延现象。

幼儿对于时间和效果的概念不够清晰,无法预测到任务完成后可能获得的奖励或结果,并且在自我遵循和自我规划方面还存在欠缺。

家庭环境对幼儿拖延现象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对于幼儿的期望和要求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幼儿出现拖延现象。

如果父母对幼儿的要求过高,给予过多的压力,幼儿可能会产生恐惧和焦虑,从而选择拖延任务来逃避压力。

而如果家庭对于幼儿的要求过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约束,幼儿可能失去对任务的兴趣和动力,容易拖延。

教育方法也对幼儿拖延现象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教育方法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都可能导致幼儿出现拖延现象。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法会使幼儿感到压力过大,从而选择拖延任务来逃避,而过于宽松的教育方法则容易让幼儿失去规划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面对幼儿拖延现象,家长和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来引导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为幼儿提供清晰的目标和规范。

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让他们知道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并理解任务的价值。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合理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家长和教师应该教会幼儿如何制定计划和设定小目标,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

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榜样。

他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展示出良好的时间管理和任务完成能力,同时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将会对其将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许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有拖延的现象,即使是一些简单的事情,孩子也会拖延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以及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那么,幼儿拖延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对其进行应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幼儿拖延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成因分析1. 知识理解不清晰幼儿阶段的孩子在接受知识时往往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清晰而导致拖延现象的出现。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孩子可能因为对一些拼音的发音和笔顺不清晰而产生拖延的现象。

这是因为孩子在遇到自己不太清晰的事物时,自然而然的会有所犹豫和拖延。

2. 学习兴趣不高幼儿时期的孩子通常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很多时候孩子对于课业或者其他的学习内容并不感兴趣。

当他们接触到一些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时,往往会出现拖延的现象。

3.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他们缺乏对自己学习和行为的自我控制和管理。

在教育学家的观点中,大多认为对于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通常会出现学习拖延的现象。

4.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存在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例如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就容易造成孩子拖延的现象。

二、应对策略1.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其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花时间多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来逐渐减少他们的拖延现象。

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2. 指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可以通过制定家规、约定时间表等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家长可以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后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激励孩子,让他们在得到成就感的同时逐渐减少拖延的现象。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幼儿拖延现象是指幼儿在完成任务或行动时倾向于推迟或延迟行动的行为。

这种现象在很多幼儿中普遍存在,对幼儿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了解幼儿拖延现象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幼儿拖延现象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知觉因素:幼儿对任务的时间和难度有一定的认知,如果觉得时间充裕或任务容易,则容易出现拖延现象;相反,如果觉得时间紧迫或任务困难,则容易主动完成任务。

2. 奖励因素:幼儿对完成任务的奖励或后果的预期也会影响他们的行动。

如果幼儿认为完成任务会带来积极的奖励,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相反,如果他们认为完成任务无法得到奖励或处罚,他们会更容易拖延。

3. 内在动机:幼儿对任务的兴趣程度和自我激励能力也是拖延现象的成因之一。

如果幼儿对任务感到乏味或无法激发内在的兴趣,他们就很容易拖延。

针对幼儿拖延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时间限制:为幼儿设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并告知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让他们意识到任务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根据幼儿的喜好和兴趣,为他们设定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机制,让他们能够意识到完成任务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或回报。

3. 培养自主性和责任心:帮助幼儿建立自主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责任心,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任务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设计趣味性的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到有趣和愉快。

5. 分解任务和提供具体指导:对于复杂的任务,可以将其分解成多个小任务,逐步引导幼儿完成每个小任务。

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应对任务。

6. 表扬和肯定幼儿的努力:对于幼儿完成任务的努力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幼儿拖延现象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奖励、内在动机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幼儿拖延现象是指幼儿在完成任务时候故意推迟行动,表现为拖拉、耽搁、敷衍等。

幼儿拖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生理原因。

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到成熟阶段,导致他们容易分心,不能持续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其次是情绪原因,幼儿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对于完成任务感到没有兴趣、无趣,因此产生了拖延的行为。

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时间的概念和压力感知不强,缺乏对事情的紧迫感,往往容易给自己找借口,拖延时间。

针对幼儿拖延现象,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建立规则和习惯。

给幼儿制定明确的任务规定和时间安排,让他们明白任务的重要性,以及按时完成任务的必要性。

制定每天固定的作息时间表,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设置合理的目标和奖励机制。

给幼儿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与之对应的奖励,通过奖励来激励幼儿主动完成任务。

也要教会他们分清楚先后次序,把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逐步完成。

这样能帮助幼儿建立起一个个小的成功经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家长和教师在引导幼儿完成任务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及时表扬幼儿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坚持完成任务。

也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因为幼儿的情绪状态会对任务完成产生较大影响。

在幼儿情绪不稳定或者情绪低落时,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富有情感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

家长和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带领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态度。

也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和诱惑,让幼儿能够专注于任务的完成。

幼儿拖延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行为现象,其成因复杂多样。

解决幼儿拖延问题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建立规则和习惯、设置目标和奖励机制、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及以身作则等策略,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任务习惯和工作态度,促进他们的发展。

拖延症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拖延症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拖延症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拖延症似乎成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知道有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却总是找各种借口拖延,直到最后期限临近才匆匆忙忙地开始行动,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那么,拖延症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它呢?一、拖延症的成因1、害怕失败很多人拖延是因为害怕面对可能的失败。

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担心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开始行动,而是选择拖延,以逃避可能的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

例如,一个学生在准备重要的考试时,可能会因为害怕考不好而一直拖延复习,直到考试前几天才开始临时抱佛脚。

2、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当我们对要做的事情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计划时,很容易陷入迷茫和拖延。

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知道每一步该怎么做,这种不确定性会让我们感到无从下手,从而选择拖延。

比如,一个人想要写一篇论文,但没有确定好论文的主题、框架和步骤,就会一直拖延着不去动笔。

3、完美主义倾向完美主义者往往希望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极高的标准。

然而,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可能会导致他们过度准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从而拖延了实际的行动。

以一位设计师为例,他可能会因为想要设计出一个完美的方案,而在前期的构思阶段花费过多的时间,迟迟无法进入实际的设计阶段。

4、缺乏自律和意志力自律和意志力是克服拖延的关键因素。

如果一个人缺乏自律能力,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就很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从而拖延重要的任务。

比如,一个人在工作时,总是忍不住玩手机、刷社交媒体,导致工作进度拖延。

5、任务的难度和无趣有些任务本身可能非常复杂、枯燥或者令人感到厌烦,这会让人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选择拖延。

比如,整理繁琐的文件资料、进行枯燥的数据分析等任务,很容易让人拖延。

6、环境因素不良的环境也可能导致拖延。

比如,周围环境嘈杂、混乱,或者与他人的关系不和谐,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心情和效率,从而导致拖延。

幼儿园防止拖延行为指导策略

幼儿园防止拖延行为指导策略

幼儿园防止拖延行为指导策略拖延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发展尚不成熟,容易陷入拖延的困境。

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幼儿园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止拖延行为的指导策略。

一、了解幼儿行为表现的原因拖延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幼儿可能缺乏对任务重要性的认识,或者存在自卑心理导致对学习任务的抵触。

为了防止拖延,幼儿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的背后原因。

通过与幼儿亲密接触,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防止幼儿拖延行为的基础。

幼儿园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但有序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和材料。

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拖延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幼儿园教师应该通过与幼儿讨论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幼儿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激励他们提前完成任务。

四、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防止拖延的重要工具。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时间管理技巧,帮助幼儿更好地规划和利用时间。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学习日历,并指导幼儿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通过学习时间管理,幼儿可以学会合理规划任务,避免任务拖延。

五、培养幼儿的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激励是防止拖延的关键。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激励机制。

例如,教师可以制定奖励制度,对幼儿完成任务的表现给予赞扬和奖励。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坚持和自信的品质,增强他们战胜困难和拖延的能力。

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幼儿拖延行为的原因可能与学习困难或者任务难度过大有关。

幼儿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幼儿的学习困难,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减少拖延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2019 年 3 月40浅析幼儿拖延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张 璐(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 湖北武汉 430079)一、幼儿拖延的表现“磨蹭鬼”是大人对那些做事慢慢吞吞、拖拖拉拉的幼儿的形容。

在每天入园和离园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在旁边一直催促,或是满脸的干着急,幼儿却全然不理会家长的焦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悠悠。

作为老师,我时常被家长问“我的孩子这么磨蹭,怎么办?”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在班里真的有好几个小“磨蹭鬼”。

[1]格格(化名)是一名小班的女孩,每天早晨来到教室后,她都要花上好一阵子才能完成洗手、喝水、放杯子的过程,吃早饭的时候一边吃一边四处瞅瞅看看,或是发呆,等其他幼儿吃完,她就和吃完早饭的幼儿聊天。

[2]小科(化名)是中班的男孩子。

早晨妈妈急匆匆把他送到教室门口后,就开始了漫长而不耐烦的等待:小科先是双手撑在鞋柜上向教室里张望,等教室里的小朋友发现他,他就高兴地挥手和小伙伴打招呼。

在妈妈的多次催促下,他开始慢悠悠地换鞋,到最后妈妈实在受不了了,说:“你快点换,我走了。

”丢下他转身去上班了。

这时的小科仍旧不紧不慢地换鞋,穿好鞋后坐在鞋凳上发呆。

阿恒(化名)也是一名中班的男孩,他吃饭的时候常常把饭含在嘴里不咀嚼,这种习惯导致他总是吃到最后一个。

午睡起床后,阿恒会坐在小板凳上发呆,直到所有的幼儿都穿好了衣服,他往往还在发呆。

[3]二、幼儿拖延现象的原因每个幼儿都是家长的“掌中宝”“心头肉”,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年纪小,能力有限,包办比让幼儿自己做更有效率、更稳妥、更省心安心,于是幼儿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被代劳了。

但是,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进到人生中第一个小小的“社交圈”,许多家长发现了自家幼儿的问题,因此部分家长开始着急,催促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

但结果往往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的恶性循环。

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幼儿的拖延现象,还要从根本上了解幼儿拖延的原因。

[4] 1.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前面说到,在家长的安排和包办下,幼儿习惯了“被安排”的生活。

因此失去了自己尝试、动脑、练习、习得的机会。

在没有自我尝试的经验的情况下,自然就没有体验成功的经验,因此,幼儿的自信心也就很难建立起来,这直接导致做事缺乏积极主动性。

另外,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因为家长一味的包办代替,从成人自己的立场出发,为幼儿安排生活,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时甚至被安排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却又无力改变,所以也会出现拖延现象,甚至抗拒行为。

2.幼儿还没有准备好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的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

大家普遍觉得练习了7周的T会比只练习了2周的C爬得快,而结果却是,C在10秒钟内就爬上了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而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这样实验的结果大大出乎常人预料。

格赛尔对此进行了分析:从48周就开始爬梯的幼儿,其身体还没有准备好,不具备爬梯的素质,结果事倍功半;而53周开始爬梯的幼儿,其身体已经做好准备,条件成熟后的结果是事半功倍。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需要的是尊重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个体化差异。

在幼儿某一项发展尚未成熟前,要耐心地等待,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当下的自身内在需求,不要违背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幼儿成长的内在“时间表”而人为地通过训练、催促等揠苗助长的方式加速幼儿的发展。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3.对时间没有概念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条件受到限制,幼儿对时间的感知明显缺乏,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基本都是根据大人的作息来安排,是一种被动的生活方式。

约定俗成般,家长也习惯于安排、包办幼儿的生活,在家庭教育中不重视对幼儿时间感知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仅局限在白天和夜晚、上午和下午这样大范围时间段,而对更细节的时间间隔没有感知。

[5]三、如何应对幼儿拖延现象1.改变教养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幼儿不是依附于成人的存在,而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

成人的代劳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尊重甚至侵犯,不让幼儿独立自主做事、自由进行选择,是剥夺幼儿的个体权利的表现。

长此以往,幼儿会逐渐丧失思考、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最终会一直依赖成人而成为非独立人格的人。

因此,成人应当把时间管理的权利还给幼儿,根据幼儿自身性格特征,多用积极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做自己的主人,协助幼儿用图画或者文字的方式制定自己的生活作息安排表,自己规划一日生活,并和幼儿一起执行计划,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和幼儿一起行动的效率,好过在他们耳边催促百遍。

[6]2.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作为幼儿教师,在班里幼儿众多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不要横向比较幼儿,应该从幼儿个体发展情况全面分析综合评价幼儿。

成人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内心和身体需求。

例如:有的幼儿不爱吃青菜,每次遇到有叶子的菜时都味同嚼蜡,难以下咽,吃饭速度自然也变慢了。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显然不能用威吓、强迫的方式逼迫幼儿吃下青菜,但可以和幼儿商量:这次少吃一点,下次再加一点点,再下次再加一点点,可以吗?用这样循序渐渐的方式不仅使幼儿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独立的人,也可以渐渐帮助幼儿改善挑食的问题,提高进餐速度。

对于“慢”孩子,我们要多从幼儿自身成长轨迹评价,用正面的、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看待幼儿。

例如可以说:“欢欢今天吃饭速度加快了,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相信你在其他事情上也有很大进步!”正面积极的语言可以帮助幼儿获取自信。

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应给予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学习锻炼、自主探索发展的机会。

用走心的观察、细腻的感受、真诚的沟通代替简单粗暴的代替包办,催促威吓。

3.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幼儿对时间的感知力较弱,因而培养幼儿对时间的感知显得很有必要,我们可以结合一日生活进行。

例如喝水、如厕等整理环节时可以用沙漏计时,告诉幼儿沙子从一个斗漏向另一个斗代表时间的流逝,当沙子漏完,时间就到了。

幼儿通过观察流沙量变这样具幼儿教育2019 年 3 月41体的事物感知时间的变化,从而调整、控制自己的时间。

对于4.5至6岁的幼儿,可以教其认识时钟,通过秒针、分针、时针的走动来感知时间的变化。

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音乐、数数等方式提醒幼儿,这不仅可以改善拖延现象,还能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

拖延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做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做事的效率。

而幼儿拖延的原因多数情况下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复杂的。

如果任其发展置之不理,可能会对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造成诸多不良的影响。

我们应当科学理性判断幼儿拖延现象的原因,究其根本,对症下药。

充分尊重幼儿需求和自主性,逐渐引导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帮助幼儿进行自我管理,多鼓励少催促,多倾听少唠叨,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等待幼儿慢慢成长,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正如每片叶子都有其独特的脉络,每颗石头都有其唯一的纹路一样,每个幼儿也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急性子的幼儿干什么都风风火火,而慢性子的幼儿做什么都不紧不慢。

因此,成人要结合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鼓励,等待和耐心,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动作慢的幼儿,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去学习适应,往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在低年级的时候乐于提问,而越到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越少了。

甚至课堂上无人提问,这是我们教师对待学生提出问题时的做法出现了问题,就是当学生提问出现偏差时,受到了老师同学的嘲笑、责备,学生的自尊心受挫就逐渐的不再提问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加以保护和尊重,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一直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因为受到尊重这都会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全新投入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时刻抓住学生提问的机会给予肯定,并用真诚的情感,简洁的话真正做到“牵着蜗牛散步”。

只有成人放弃自己“大人的视角”,唤醒自己内心沉睡多年的小孩,才能看到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体会幼儿心底的感受。

真正做到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帮助幼儿。

参考文献[1]包翠秋,张志杰.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2]徐秀玲.幼儿拖延行为的原因探析和应对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7(2):47-49.[3]牧海.磨蹭的招数[J].少年儿童研究,2003,(3).[4]黄薇阳泽.3—6岁幼儿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547-554.[5]崔燕,崔莉,刘爱书.拖延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8,2(23).[6]邬佩华.幼儿“拖延症”的治愈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2017(6):14-15.语指出不足,使他们乐于提问。

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找规律发现这两个预算率,在实际应用时产生疑虑,什么时候用乘法交换律?什么时候用乘法结合律?还是两个运算律同时应用。

这样学生乐于提问,解决问题,印象深刻,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

注明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提问是学生在课堂获得知识的重要的途径,是自主学习的有效形式,让学生大胆提问、善于提问、主动提问、乐于提问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上接第11页)生:“欢喜得咚咚地跳”表现了李小龙捧回昙花的激动。

生:“惊醒了”的“惊”说明李小龙睡觉都不踏实,所以一闻到花香就醒来了。

生:“一骨碌”说明李小龙特别迫切地想看到昙花开放。

《昙花》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男孩李小龙从得到昙花、照料昙花、盼着昙花到欣赏昙花的历程。

课文有两条线索:昙花开放的美和李小龙对昙花的喜爱,这两点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对其中的重点语句要充分地解读。

当学生误打误撞地将“茁”读成“长”时,教师瞬间把握住了机会,追问“茁”与“长”的区别,进而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形、品读句子来体会用“茁”的深意,使课堂荡漾起灵动而精致的浪花。

三、不拘预设,精彩生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智慧处理,整合预设,灵活生成,必要时放弃预设,促进生成,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课堂教学的成效取决于每一位教师对于课堂世界的洞察,以及他们对于课堂创造的挑战精神与实践智慧。

不拘预设,“节外生枝”才能健康长成。

读过于漪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教室里,于漪老师正在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课文,同学们都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

当于老师读到“天上那一万万颗星……”时,一位同学嘟囔着:“什么是‘万万’?”如此简单的问题引来了一阵笑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