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平,结构]维护和平稳定,推动结构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
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发展高质量
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发展高质量作者:杨德岭来源:《职业(下半月刊)》 2021年第3期文∕杨德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个基本特征,是我们抓经济工作必须把握的大前提、大逻辑。
近年来,一些城市发展侧重于抓关键稳运行、补短板强弱项、强基础提质量、重统筹促融合、抓改革扩开放、稳就业惠民生,但部分城市也面临着动能转换、发展提质、转型升级、实体纾困等发展难题,必须从破解这些时代难题上寻找突破口。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关于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建议。
一、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近期,全球一些发达国家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纷纷出台一系列战略举措,把制造业特别是中高端制造业发展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点方向,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产业政策的适度干预,积极营造培育龙头企业的生态环境。
重要城市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拓宽和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新路径,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做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先进制(智)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另一方面,要提升城市宜居度,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人才支撑,让城市的“骨骼”更强壮、“血脉”更通畅。
一是加快向智造业转型升级。
着力建设未来产业体系,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智)造业强市和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多举措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重点加快发展新一代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物流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制造业转型。
二是推进县域经济特色发展。
领导人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领导人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和代表们,出席并参与本次盛会。
也要向辛勤工作的工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场充满意义的盛会的成功召开。
这场会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站在高处,俯视过去的一年,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面临了许多的挑战和困难,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全球经济形势下行的大背景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的势头。
在各个领域,我们加强了改革创新,推动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改革。
我们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各国的互利合作,为实现世界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面对了世界范围内的一些突发事件和挑战。
我们经历了关税措施的升级,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我们坚定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捍卫了国际贸易秩序,同时也加强了和各国的合作和沟通。
我们坚守中立原则,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今天,我们要提醒自己,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坚定信心,保持冷静。
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顺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积极稳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我们要加强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广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培育和壮大新动能,努力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加快新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我们要坚持开放合作,深化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为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发挥中国自身的优势,加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今天,我们还要提醒自己,人民至上、发展为了人民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根本出发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
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_1
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A.德意志意识形态B.神圣家族C.哲学的贫困D.共产党宣言2.人们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 A.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有惊人的相似B.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C.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3.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看,法律法规A.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B.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C.与新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D.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4.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同时进而不自觉的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无限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资本越发展越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C.资本越扩张越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D.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历史的、过渡性生产形式5.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理论观点所构成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科学体系所围绕的主题是A.中国革命和建设B.中国命运和前途C.中国社会性质和阶段状况D.中国改革和发展6.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提出的战略决策,这一发展格局是:A.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体,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B.以维护和平稳定为主体,促进国际国内经济复苏C.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D.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7.改革开放初期,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多种所有制公共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D.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实现全面发展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面的核心地位。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
【论坛学院】2014年1月22日,世界经济论坛推出在线学习平台—“论坛学院”。“论坛学院”将打造全球在线学习环境,持续提供经过认证的领导力专业课程,提供最前沿的全球、地区和行业知识,建立学术和会员网络,制定标准、最佳实践和联合认证模式,帮助专业人士和各组织提升战略素养。“论坛学院”学习平台是世界经济论坛与edX联合推出的,edX是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建的非营利在线教育项目。
2014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发表题为《共同推动非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特别致辞。本届峰会以“促进包容性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为主题。
【近年中国领导人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情况】
自1979年以来,中国一直与世界经济论坛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领导人先后多次出席年会并发表讲话。以下是近五年中国领导人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情况。
2005年1月2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年会全体会议并发表题为《科学发展观与21世纪的中国经济》的特别致辞。黄菊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政策措施,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主张。
2008年年会于1月23日至27日在达沃斯举行,年会的主题是“合作创新的力量”。
论约翰·巴切特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看法
论约翰·巴切特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看法【摘要】约翰·巴切特尔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倡导创新发展等。
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路径在于不断完善制度、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巴切特尔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等。
为此,他建议中国采取扎实的改革开放措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巴切特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认为中国将继续发展壮大,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约翰·巴切特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点、发展路径、挑战、应对策略、发展前景、看法总结、建议、展望1. 引言1.1 约翰·巴切特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看法约翰·巴切特尔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社会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看法备受关注。
巴切特尔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开启的新时代。
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国家治理体系持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等等。
巴切特尔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勇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他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充满信心,认为中国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更大发展。
2. 正文2.1 巴切特尔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巴切特尔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政府重视人民的福祉。
中国政府一直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推动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和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这篇文章将探讨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一、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在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焦点已经从规模增长转向了质量和效率。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这不仅要求加强重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动能,而且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制造业升级提高到技术创新的高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可持续发展也应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从转型升级到走向国际化在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不仅仅局限于内部转型升级,同时也走向国际化。
在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中国也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各国的联系和合作。
国际化发展的核心是要加强对外开放,包括以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放为基本思路,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一步推进综合对外服务,努力发展国际化的产业并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不断拓宽市场空间和外需拉动。
同时,国际合作也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加强贸易、投资、金融、科技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在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也转向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传统制造业虽然在中国经济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今天的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
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要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商贸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全文)文章属性•【缔约国】印度尼西亚•【条约领域】刑事,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经济,战争军事•【公布日期】2024.11.09•【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全文)(2024年11月9日,北京)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于2024年11月8日至10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此访是普拉博沃总统就职后的首次出访,体现了中印尼深厚传统友谊和高水平政治互信。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气氛中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重要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赵乐际分别同普拉博沃总统会见。
二、双方一致认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同为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南方”主要力量,发展阶段相似、理念道路相通、文化传统相近,两国关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全球影响。
近年来,中印尼关系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进入共建命运共同体新阶段,书写了发展中大国联合自强、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双方强调,中印尼关系取得宝贵成就,关键在于坚持战略自主、坚持互信互助、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公平正义。
两国在过去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中始终相互支持,也将在未来两国发展新征程上,继承弘扬双边合作优良传统,坚持两国关系正确方向,进一步打造发展中大国精诚团结的典范、共同发展的样板、南南合作的先锋。
三、印尼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高度评价新时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认为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两国合作和地区国家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相信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心得体会二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心得体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二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为来华出席高峰论坛的嘉宾举行欢迎宴会和双边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十载栉风沐雨,十载春华秋实。
从积极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到启动大批务实合作、造福民众的项目;从构建起全方位、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前景。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各方携手加强互联互通、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方的合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
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10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阶段,致力把共建国家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互学互鉴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倡导多边主义,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培育新动能的发展特征
培育新动能的发展特征培育新动能的发展特征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培育新动能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所谓新动能,即指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在经济中的发展和应用,驱动经济增长,并取代传统动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培育新动能是基于现有产业的升级和改造,通过创新和科技的推动,使经济结构得以优化和转型。
培育新动能的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元化发展。
培育新动能不再依赖于单一的产业或技术,而是注重多个领域的发展。
以人工智能为例,该领域的发展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机器人学、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吸纳了各类优秀人才和创新思维,促进了多个行业间的融合与协同发展。
通过多元化发展,新动能不仅能够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还能够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高度智能化。
培育新动能要求在传统产业基础上运用新兴科技,实现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升级。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智能化还体现在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提升,通过智能决策系统和自动化流程,实现企业整体运作的高效和透明。
第三,以创新为核心。
培育新动能需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科研投入方面,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并鼓励产学研结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在技术应用方面,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并进行自主创新,推动技术的集成和优化,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第四,可持续发展。
培育新动能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
在发展新动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同时,要推动绿色发展,鼓励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第五,全球合作。
培育新动能需要借助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加快我国新动能的发展步伐。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制定,提高新动能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篇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理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国的新篇章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它将引领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丰富,体现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独特实践和创新。
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2.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
这是对过去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继承与发展,旨在破除一切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动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再一次向前迈进。
4. 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和创新。
这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依法治国。
这意味着加强党的领导、依靠法治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 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这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7. 推动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建设。
中国坚持在什么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
中国坚持在什么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
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24年最新领导末次会议讲话稿
2024年最新领导末次会议讲话稿尊敬的领导们、各位同事:大家好!____年,对于我们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回顾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共同面对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果。
在今天的会议上,我想就我们的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向大家做一份总结和展望。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成就。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首先是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取得了稳定增长的目标。
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其次,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加大了投入,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加大了对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我们加强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化了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加强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我们在民生保障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我们加强了就业政策,促进了就业稳定增长;加强了教育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加强了社保体系建设,完善了医疗保障制度;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我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工作和付出,也离不开我们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此,我要向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和衷心的敬意!你们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才是我们取得成绩的根本保障。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好工作重点,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共同推动我国事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
论述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
论述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篇一: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这十年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体现在经济领域。
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这些改革举措使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同时,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其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社会领域。
我国积极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特别是在扶贫领域,中国坚持精准扶贫,使得数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这不仅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此外,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扩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同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区域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十年间的巨大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将继续走在世界的前列,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这些变革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首先,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对于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治理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这些变革包括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政治改革,旨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透明度和效率。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更加科学、民主、法治的决策机制和管理体制,使国家的治理能力得以提升,为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之大变局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备受瞩目的主题——世界之大变局。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革。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一、世界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然而,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世界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时代背景:1.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发展。
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事务的决策权更加分散。
2. 经济全球化加速。
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科技创新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同时,科技创新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安全等问题。
4. 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兴起。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国家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情绪不断升温,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带来一定挑战。
二、世界之大变局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世界之大变局,我们既要看到机遇,也要正视挑战。
1. 机遇(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资源,有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2)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3)国际政治多极化带来的机遇。
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各国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 挑战(1)国际政治风险加剧。
一些国家间的矛盾和摩擦不断升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
(3)科技创新带来的风险。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可能引发伦理、安全等问题。
国内形势的变化
国内形势的变化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接下来,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步骤地阐述“国内形势的变化”。
第一步:经济方面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动能,使得我国经济在创新方面有了更多的突破,吸引了更多的国外投资。
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参与了全球化竞争,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
第二步:政治方面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民主化和法制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在反腐败方面,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强化了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建立了严格的反腐体系。
此外,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角色越来越突出,不仅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还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三步:文化方面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文化日益多样化。
现在,人们在文化上有更多的选择,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能够更快、更方便地接触到各种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充分地了解世界和自身。
同时,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得到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文艺作品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欣赏。
第四步:社会方面的变化。
中国社会的变化也十分显著。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养老金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同时,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得到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信息更加透明。
综上所述,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来看,中国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都不断被彰显。
我们相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将继续保持其强大的发展动力,为全世界做出贡献。
七个领先目标
七个领先目标摘要:一、引言二、七个领先目标概述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优化经济结构3.加强科技创新能力4.保障国家安全5.促进社会和谐6.保护生态环境7.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三、实现七个领先目标的途径1.实施精准扶贫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加大科研投入与人才培养4.加强国防科技创新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实施绿色发展战略7.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合作四、总结正文:【引言】在新时期,我国面临着诸多发展挑战与机遇。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提出了七个领先目标,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本文将对这七个领先目标进行概述和分析。
【七个领先目标概述】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优化经济结构: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3.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保障国家安全:加强国防科技创新,提高国防实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5.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6.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7.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实现七个领先目标的途径】1.实施精准扶贫: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式,消除绝对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3.加大科研投入与人才培养: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4.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国防科技,提高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
形势与政策总结2023
形势与政策总结2023引言形势与政策总结是对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内外形势和政策进行客观研判和分析的重要内容。
2023年,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内外部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潜力。
本文将从国内外形势和政策两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当前形势和政策走向,为国家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
国内形势总结经济形势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态势。
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实施,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同时,传统产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社会形势2023年,社会治理取得显著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社会治理创新成果丰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政治形势2023年,我国政治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决策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国际形势总结经济形势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倾向有所上升。
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调整和变革,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合作,为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治形势2023年,全球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国际局势不稳定因素增多。
部分地区出现冲突和战乱,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发。
同时,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国际规则和秩序受到冲击。
我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社会形势2023年,世界各地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
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护和平稳定,推动结构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尊敬的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很高兴,五年以后又来到达沃斯,站在这个讲台上致辞!
更有幸的是今天上午在工作之余,我登上的达沃斯小镇附近的山顶,从那里俯瞰达沃斯,达沃斯的确是一个美丽、宁静、安详的小镇。
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并不平静,甚至不安宁。
我们需要应对新的局势,昨天晚上施瓦布先生告诉我,达沃斯曾经是治疗肺部疾病的疗养圣地,因为盘尼西林(编注:青霉素)发明、推广和普及,达沃斯的产业转型了。
它从肺部上升到了脑部,这里已经成为世界脑力风暴智力的中心之一。
我们需要新的盘尼西林来应对国际局势的新的挑战。
世界远非太平,地区热点,局部冲突,以及恐怖主义袭击,确实是此起彼伏,对于人类社会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全球的经济复苏又乏力,主要经济体的走势、分化,大宗商品的价格反复波动,通缩紧缩的迹象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不少人对世界前景抱着悲观的情绪,认为和平和安宁出了问题,发展也难见曙光。
有哲人说过,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不能用曾经制造问题的办法去解决它。
老问题的解决,不能再从对抗、仇恨封闭中谋答案,新问题的答案更要在合作、协商中找出路,我们要吸取历史经验,利用时代的智慧,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人类在艰难的时刻总是能激起突破困境的勇气,迸发出变革、创新的力量。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主张要坚定维护和平、稳定,坚守和平稳定的底线。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保持世界和平稳定,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和普遍公认性质的国际关系准则必须维护不能打破。
否则繁荣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间应摈弃冷战思维与零和游戏,赢者通吃是行不通的,任何地缘冲突都应该坚持政治手段,用和平的方式寻求解决。
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地区稳定,无意与任何国家一争高下,世界各国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和平,让文明、理性、正义之花开遍世界。
面对多元的世界文明,我们主张要共同促进和谐相处,也就是说,要秉持和谐相处的理念。
文化的多样性,与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值得珍视的天然宝藏。
人类社会是各种文明都能盛开的百花园,不同文明之间,不同宗教之间都应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同和可亲,异可相近,国际社会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求同存异,包容共见,合作共赢。
面对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主张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也就是说,要激发开放创新的活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七年来的实践证明,唯有同舟共济,才能渡过难关,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各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但是,也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宏观政策协调,扩大利益的会合点,实现共同发展。
德国有谚语讲,面对变革之风,有人在砌墙,有人放风,我们倡导顺势而为,坚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积极扩大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全球的价值链,来迎接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宏观政策固然重要,但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尽管难度很大,但也应该坚持去做。
这样,才能够形成全球创新的合力,增强世界发展的新动能。
女士们、先生们,我知道与会者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很关注。
或许有人担忧,受到中国经济速度降缓的拖累,也有人担忧受到中国经济转型的冲击。
因此,这里我想多介绍中国的情况。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则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为此要坚定不移的推动结构性改革。
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既有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也有内在的经济规律。
现在中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数增大,即使是每年7%的增长,年度的现价增量也要达到8000多亿美元,比五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
经济运行处在合理的区间,不片面地追求高速度,紧绷的经济速度会得以舒缓,更可以腾出手来推进结构性改革,调结构,促升级,向结构更高级、分工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这样中国经济的列车就不会因为有所放缓而失速,反而会跑得更稳健、有力,带来新经济,形成新动能。
不可否认,2015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是追求短期更高增长,还是着眼长期中高速增长、提升发展质量?答案是后者。
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好的实行定向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同时着力提升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防范债务、金融等潜在风险,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0%,能够
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裕资金。
地方性债务70%,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由资产保障的,金融体制改革也正在推进,我这里要向大家传递的信息是,中国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要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和平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和人民对幸福美好的追求是发展的最大动力。
城乡和区域发展空间广阔,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以中高速再发展一二十年,中国的面貌会持续改善,也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必须实现“双中高”。
那就要对传统的思维说“不”。
为创新体制叫好,下决心推进结构性改革,要创新宏观调控,增添微观活力。
调整城乡区域和产业结构,尤其是促进比较充分的就业,特别是年轻人的就业。
改善收入分配,和民生,这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但是我们不畏困难,只有沿着促改革,调结构的路子走下去,才能够使中国经济持续实现中高速增长,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达到中高端的水平。
中国经济要行稳至远,必须更好利用改革创新,要用好政府
和市场的两只手,实行双引擎: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外一方面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改造升级传统的引擎。
我们说要打造新引擎,就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人民勤劳而智慧,如果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绝对会使整个经济机体充满生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的创意和无限的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
这使我想起了30多年前的农村改革,我们放开,搞活了,让农民自主来决定生产和经营,调动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积极性,结果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吃饭问题。
正是体制的创新,激发了亿万人的创造力,也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
两个月前我去过中国东部的一个小村庄,那里只有700户人家,但是他们却开设了2800多
家注册商店,一个人在干几个人的活,每天向世界各地售出超过3000万件的各类商品。
当然这里我要说明他们是遵循劳动法的,并没有搞不正当的竞争,只是把有限的时间更多的利用起来,这是勤劳肯干,大众创业的生动写照。
今天的中国需要开发活力的新源泉,活力来自多样性,多样性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创新发展的火炬。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能释放民智民力,扩大消费,而且会增加社会的财富,还可以增进大众的福祉,更重要的是让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舞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社会的纵向流动,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管制束缚创新,竞争促进繁荣,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所谓的非行政许可,推进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也有利于压缩腐败的空间,我们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保护各类合法的产权。
我们将推行财税改革,推出扶持中小企业的新举措,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
加快推进中小金融,尤其是民营银行的发展,扩大资本市场,推动价格改革,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的种类和项目,最大限度的放开价格管制。
同时,注重发挥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扮演好市场监管的角色,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商机,我们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对中外企业一视同仁,重点、有序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让各国投资者挖掘出源源不断的富矿,我们还将创新对外投资的合作方式,中国的高铁、核电、航空、电信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对接当地的市场需求。
也是在国际竞争中接受检验,其中不少产品本身就是中外合资的,出口本身也是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瑞士达沃斯是化学圣地,化学有三要素:速度、平衡、勇气,对于中国而言,就是要在中高增长中,保持好调结构,只要我们坚持好不动摇,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公众产品、公众服务供给,用双引擎来助力“双中高”,中国经济就会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走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也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大机遇。
我相信只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坚守和平、稳定的底线,秉持和谐相处的理念,激发开放创新的动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