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因具体的技术操作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技术操作及其预防和处理规范:1.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在注射前,检查医嘱和药物的正确性,确认药物与配合液的适应症和相容性。
●确认注射部位,消毒皮肤,采用无菌操作。
●预先检查患者的静脉通畅情况,必要时使用热敷、按摩等方法增加血管通畅性。
●在注射时,确保针头插入皮肤、静脉的角度正确,并避免多次进针、深度过大或过浅等操作。
处理规范:●注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
●如果发现注射物泄漏,应立即停止注射,更换装置并继续注射。
●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进行相应处理。
2.胃肠减压预防措施:●操作前,向患者详细介绍减压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使用无菌器具,进行消毒操作。
●选择合适的减压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尺寸选择。
●在插入减压管前,确认患者口腔和喉咙内没有异物,避免误吸。
处理规范:●在减压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停止减压,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减压过程中,如发现管路有阻塞、漏气或移位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3.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在操作前,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颈部活动度和牙齿情况等,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设备。
●选择适当的气管插管尺寸,注意管道的清洁和消毒。
●操作时要准确掌握气管插管的技术要点,适当掌握插管的深度,避免插进处理规范:●如果气管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保持患者通气,进行抢救。
●如果患者出现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插管,进行相应处理。
●插管后,应进行呼吸机连接、气囊充气等操作,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输液预防措施:●在进行输液前,确认医嘱和药物的正确性,注意药物的稀释、稀释比例和注射速度等细节。
●选择合适的输液管和针头,消毒皮肤,进行无菌操作。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过敏等,下面是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感染预防和处理规范1.1 预防措施1.1.1 洗手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需洗手。
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充分揉搓手部、指缝、指尖、指甲等处,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
需要消毒的情况下,应使用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剂。
1.1.2 保持清洁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确保操作场所无菌。
对于需要开刀的患者,应提前做好术前皮肤消毒,避免手术时污染。
1.1.3 避免交叉感染不同患者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不同患者的器械、药品等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1.2 处理规范1.2.1 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处理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局部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进行处理。
1.2.2 用药规范对于感染患者的用药,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同时,对于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情况,应注意药物的种类和用法,避免滥用和误用。
出血预防和处理规范2.1 预防措施2.1.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进行有创性操作时,应注意操作规程,避免误伤血管和其他组织。
2.1.2 控制出血点在出血点进行止血措施,如使用纱布、压迫等方法控制出血。
2.1.3 术后观察术后应加强观察,如发现出血情况,应及时处理。
2.2 处理规范2.2.1 停止出血如发现出血,应及时控制出血点,如使用压迫等方法控制出血。
2.2.2 使用止血药物对于严重的出血情况,可以使用止血药物过敏预防和处理规范3.1 预防措施3.1.1 了解患者过敏情况在操作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特别是对于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应先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避免因为药物过敏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3.1.2 注意使用药物对于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使用。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并向医生报告。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针对以下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感染1. 手卫生: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技术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尽量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2.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开放性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3. 科学用药:在进行局部消毒时,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方法和浓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和损伤。
4. 进行感染控制:避免多人使用同一操作工具,尽量对操作室、手术室等环境进行消毒。
出血1. 善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和即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出血。
2. 采取止血措施:在发现患者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方法有局部止血、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
肢体损伤1. 严格遵守规定:在进行高危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和操作流程,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操作方式。
2. 保持沉着:在发生肢体损伤时,保持沉着冷静,做好紧急救护措施。
处理方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针:感染1. 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加强营养和护理:采取适当的营养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出血1. 停止出血:在出现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相关止血措施,如实施局部按压、外敷冰袋、输注血浆等。
2. 密切观察:术后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和心肺功能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肢体损伤1. 及时处置:在发现肢体损伤时,如果伤情轻微,应及时止痛、包扎,如伤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 安抚患者:在处理肢体损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上是关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技术操作的了解和掌握,并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制定本规范。
二、合用范围本规范合用于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技术操作时,应遵循本规范的要求。
三、相关概念护理技术操作:指护理人员为了实施医嘱或者满足患者生活、治疗、康复等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技术性操作,如注射、输液、输血、采血、口腔护理、鼻饲、氧气吸入、雾化吸入、备皮、伤口换药、冷疗、热疗等。
并发症:指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或者之后,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原于是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意外事件,如感染、出血、血肿、静脉炎、过敏反应、空气栓塞、溶血反应、低血糖反应等。
预防:指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或者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指在发现或者怀疑有并发症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或者消除并发症的危害。
四、基本原则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诊断、过敏史等,并评估患者对操作的适应性和配合程度。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或者清洁技术,避免交叉感染。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器械和材料,并正确使用和处理。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部位和方法,并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力度。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后,应做好相关的宣教和指导,并定期复查和评价。
五、具体内容(一)注射法操作并发症1. 疼痛(1)发生原因:注射前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怖。
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者不均匀。
注射针头过粗、欠锋利或者有倒钩,操作者手法欠熟练。
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刺激引起疼痛。
(2)预防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正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注射操作(1)皮下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注射前清洁皮肤,并且确保注射部位无出血。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出血等。
当发现皮肤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即刻变通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处理。
(2)肌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避开神经和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肌肉损伤等。
当注射部位发生疼痛、红肿以及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3)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采用无菌操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肿胀、疼痛、静脉堵塞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尿操作(1)女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器置入口和注射用处女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
当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男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和避免损伤尿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液滞留等。
当发现尿液异常、尿液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3.静脉穿刺操作(1)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静脉炎、出血等。
当发现穿刺部位有异常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2)动脉穿刺: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等。
当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局部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4.管道护理操作(1)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正确插入管道并定位。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误吸、肺炎等。
当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管置入: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避免感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等。
当发现导管出现感染、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1.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注射药物后外伤、出血:在注射药物时,应确保针头稳定,注药缓慢,避免对血管壁造成外伤,注射后嘱咐患者轻轻按压穿刺部位。
(2)静脉局部感染:应在操作前洗手、消毒,穿刺前用无菌巾固定表皮,确保穿刺部位干净。
穿刺后应巡视穿刺部位,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3)静脉穿透或穿透床单:穿刺时应注意选择静脉较深部位,并在穿刺后检查针头位置是否正确,避免在床单或患者体内穿透针头。
2.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尿道出血:导尿前要确定导尿管的位置,避免过度扭转或插入的力度过大,导致尿道黏膜损伤。
在拔除导尿管时要轻柔,避免拉伤尿道。
(2)尿道感染:导尿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洗手、戴无菌手套、穿无菌外科手术衣,使用无菌导尿包,而且要做好尿袋的消毒与更换,保持导尿管通畅,并经常巡视。
3.拔胃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恶心呕吐:在拔胃管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拔胃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和呕吐。
(2)反流性吸入:拔胃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呼吸情况,避免管道内液体意外进入气管和肺部,可请患者深呼吸,且手指按压患者的套囊口,减少吸入风险。
4.换药、打针等操作的预防和处理:(1)药物过敏:在给患者新药物之前,要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采用皮肤试验等方式进行鉴别,并在给药前对药物进行过敏试验。
(2)局部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常规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棉签等。
操作后要及时处理穿刺部位的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3)疼痛和紫癜:在打针时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技术,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但要避免插入太深,从而引起疼痛和紫癜。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静脉穿刺1.预防措施:1)穿刺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尽量减少其紧张情绪。
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管径,避免过深或过浅穿刺。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消毒、穿刺和引流方式。
4)监测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异常症状。
2.处理方法:1)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停止穿刺操作。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温敷、局部按摩、热敷等处理。
4)如有感染,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二、留置导尿1.预防措施:1)留置导尿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尽量减少其紧张情绪。
2)选择合适的导尿器和导管,避免过粗或过细选择不当导致导尿器拔出或感染。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导尿和引流方式。
4)监测尿液量和质量,及时更换或清洁导尿器。
2.处理方法:1)出现导尿器拔出或感染症状时,及时停止留置导尿。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温敷、更换或清洁导尿器等处理。
4)如有感染,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三、翻身护理1.预防措施:1)在翻身前,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快速翻身造成疼痛和不适。
2)在翻身时,应避免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拉扯和过度伸展。
3)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保证安全和有效的翻身。
2.处理方法:1)出现疼痛、呼吸困难、腹泻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翻身护理。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症状进行及时处理,如采取局部按摩、给予镇痛药物等。
4)如患者出现危急情况,应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四、口腔护理1.预防措施:1)在口腔清洁前,告知患者并让其保持正常呼吸。
2)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和清洁剂,避免对口腔黏膜造成伤害。
3)注意清洁过程中咳嗽、呕吐等体征,及时处理。
2.处理方法:1)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呕吐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口腔护理。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如有口腔疼痛或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静脉输液操作的并发症:静脉炎:预防静脉炎的关键是采用无菌操作,确保插管点干燥清洁,并注意静脉畅通。
如果出现静脉炎,应将患者的静脉通路重新选择,给予正确的抗生素治疗。
漏、溢液:在进行输液操作时要检查输液设备的连接是否紧密,输液器是否正确悬挂,避免引起漏、溢液。
如发现漏、溢液应及时更换输液器,并保持插管清洁干燥。
显微血管破裂:输液过程中应轻柔握持输液针头,避免过度压力,并密切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血管破裂迹象。
如发现血管破裂,应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点。
2.导尿操作的并发症:导尿困难:预防导尿困难的关键是保持导尿管的通畅。
在导尿前要注意洗手并选择适当的导尿器材。
如遇到导尿困难,应仔细检查导尿器材是否正确插入,以及是否有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尿管滑脱:导尿管滑脱的预防包括正确固定导尿管,定期检查尿管的贴合程度,并确保导尿袋的连接紧密。
如发现导尿管滑脱,应及时重新固定导尿管,并密切观察尿液流量是否正常。
导尿感染:预防导尿感染的关键是保持导尿器材的无菌状态,并遵循正确的插管和更换导尿管的时间规范。
如发现导尿感染,应进行尿液培养和抗生素治疗。
3.气管插管操作的并发症:喉痉挛:预防喉痉挛的关键是充分麻醉患者咽喉部位。
在进行气管插管时,要使用适当的喉罩和喉镜,并确保插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发生喉痉挛,应停止插管操作并给予适宜的药物治疗。
栓塞:气管插管过程中应注意插管的深度和角度,避免栓塞的发生。
如发生栓塞,应立即停止气管插管并进行紧急处理。
计划外气管拔管:预防计划外气管拔管的关键是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管导管的稳定性。
如发生计划外气管拔管,应立即重新插管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上是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一些介绍。
护士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加强对操作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日常工作中的常见任务,包括静脉输液、护理病人口腔、留置导尿管等。
这些操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不正确的操作常常会导致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一、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但是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溢液、局部感染、血栓和静脉炎等。
因此,护士需要严格遵守以下预防和处理规范:1. 操作前准备a. 牢记病人姓名、病历号和输液种类。
b. 要求病人坐起来或躺平。
c. 选择合适的静脉,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2. 输液过程a. 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在连接前使用消毒剂消毒。
b. 插入针头或导管后要小心移动或摇晃,避免脱落。
c. 注射液体时,应逐步注射,注意速度和压力,以免引起液体积聚。
d. 输液时需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停止。
3. 操作后注意a. 根据需要更换输液器、针头或导管。
b. 定期更换输液位置,减少静脉损伤。
c. 随时观察输液情况,必要时停止输液。
二、护理病人口腔有关口腔护理,主要针对口腔及咽喉部位的清洗、消毒、润滑等护理工作。
口腔有关操作繁琐、感受独特,也存在一些并发症。
1.口腔护理前要了解病人个人卫生习惯,判断口腔有无患病、龋齿、牙周炎等情况,特别注意口腔有无外部伤口。
2.口腔护理要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品:如口腔清洁剂、消毒液、润滑剂等。
3.口腔护理的方法要正确、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有适当的力度,对病人口腔不要造成伤害。
4.口腔护理后要及时记录口腔护理的情况,并观察病人口腔症状,做好必要处理。
三、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但是并发症也较多。
1. 在插入导尿管和拔出导尿管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尿液外溢,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型号,不要过度拉伸,遵循严格无菌操作规范。
2. 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不宜过长,应视情况及时更换。
3. 观察尿液颜色、量、味道,及时发现和处理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二节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三节皮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四节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五节肌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六节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七节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八节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九节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节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一节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二节雾化吸入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三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四节洗胃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五节吸痰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1.原因(1)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夹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尤其是患肿瘤进行放疗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2)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出血。
(3)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口腔黏膜烫伤。
(4)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病人,操作时触及患处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2.临床表现口腔黏膜损伤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疼痛、溃疡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牙龈出血持续不止。
3.预防和处理(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对放疗及血液病病人,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正确使用开口器,对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口。
(2)操作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液、呋喃西林或1%~2%双氧水含漱。
溃疡面用西瓜霜等喷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银尔通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效果较好。
(3)若出现口腔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牙周袋碘酚烧灼或加明胶海绵填塞等方法。
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如肌注射(简称肌注)卡络柳钠(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
感染:由于操作时未采取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措施,或患者存在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易导致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采用无菌器械、消毒液、消毒器材,操作前要进行必要的手卫生和皮肤消毒,患者术后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
出血: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性等因素,易导致出血。
预防措施包括:手术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如凝血功能等;手术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控制出血点,并进行必要的止血处理;手术后观察患者出血情况,进行必要
的处理和护理。
疼痛:由于手术操作导致的疼痛,或因术后的局部炎症、肿胀等因素,也会引起患者的疼痛。
预防措施包括:在手术前和术后及时给予必要的镇痛治疗,注意术后患者的休息和舒
适度。
意外伤害:由于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等原因,易导致意外伤害。
预防措施包括:操作前进行必要的设备检查和评估,确
保设备和器材处于正常状态;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
操作并报告相关人员。
总体而言,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在于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并在操作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和报告,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
康。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精品阳新县人民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阳新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二零一七年四月修订第三版感谢下载载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第二节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第三节皮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7)第四节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0)第五节肌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1)第六节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2)第七节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3)第八节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7)第九节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9)第十节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3)第十一节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6)第十二节雾化吸入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9)第十三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2)第十四节洗胃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3)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1、原因(1)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夹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尤其是患肿瘤进行放疗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2)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出血。
(3)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口腔黏膜烫伤。
(4)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病人,操作时触及患处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2、临床表现口腔黏膜损伤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疼痛、溃疡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牙龈出血持续不止。
3、预防和处理(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对放疗及血液病病人,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正确使用开口器,对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口。
(2)操作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液、呋喃西林或1%-2%双氧水含漱;昏迷病人禁止漱口;溃疡面用西瓜霜等喷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银尓通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效果较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感染预防:1.保持手卫生:操作前后、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搓手液;操作时避免用手触摸患者暴露于外面的部位,避免污染。
2.使用无菌操作器械: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使用无菌手套、无菌纱布等无菌包装物品,确保患者断裂。
3.使用消毒剂:对于需要清洁和消毒的物品,遵循正确的步骤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彻底消毒。
4.切断传染源:严格执行患者隔离措施,包括分离感染患者、正确使用隔离衣、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出血处理:1.预防感染:处理出血时要注意用无菌物品,避免感染。
2.高压止血带的使用:紧急情况下使用高压止血带,松解后也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准备止血药物和材料:在处理出血伤口之前,准备好止血药物和材料,以最短的时间内尽量迅速止血。
损伤预防:1.谨慎操作: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手势和操作程序,避免操作不当、手忙脚乱等导致的意外损伤。
2.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装备: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装备,确保其功能正常,没有损坏。
对于需要替代或维修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维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整齐:维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整洁,清除可能导致滑倒、摔伤和其他意外事故的障碍物。
其他不良反应处理:1.观察患者状态: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其他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2.提前准备常用药物和物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前准备可能需要使用的药物和物品,以便迅速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
3.及时干预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停止操作和适当的护理干预。
总结起来,预防和处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常见并发症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医护人员应当经常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的常见操作,如静脉输液、留置导尿管等。
这些操作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循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静脉输液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消毒皮肤,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多次穿刺。
-定期更换输液系统,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输液管。
2.过量输液预防:-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输液速度和总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检查尿量、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局部压痛、渗血预防:-注意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肌肉和神经的损伤。
-注射针头插入皮肤后,缓慢推进,避免快速穿刺。
-穿刺后,及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可用纱布进行轻压。
二、留置导尿管1.尿路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导尿管插入前,消毒尿道口,避免细菌污染。
-导尿管插入后,固定好导尿管,避免滑动和刺激尿道。
2.滞留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合理固定,并保持导尿管通畅。
-观察尿量,定期检查导尿管有无堵塞,及时处理。
3.尿失禁、溢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及时排空袋中的尿液,避免尿液积聚。
-导尿管使用期间,避免尿袋被拉扯或压迫。
三、疼痛治疗1.定位准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在注射前,确定注射部位无明显炎症、皮肤损伤等。
2.注射技巧:-使用干净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细菌感染。
-缓慢注射,避免药物过快进入组织。
3.注意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四、造口护理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使用干净的手套、无菌棉签等。
-定期更换造口袋和造口垫,保持干燥清洁。
2.皮肤刺激预防:-使用适合患者肤质的胶布或固定带,避免过紧或过松。
3.造口周围皮肤保护:-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润肤露,定期清洗周围皮肤。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超全)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超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常遇到许多技术操作,如静脉注射、皮肤穿刺、留置导尿和高位肛塞等,这些操作若不正确或不规范,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
因此,护士在进行技术操作时,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应操作技能,更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注射1.预防并发症静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但若不注意卫生和操作规范,易引起静脉炎等并发症。
进行静脉注射前,护士需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洗手、佩戴无菌手套、准备所需的药品和器材等。
2.并发症处理若发现患者在静脉注射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停止插管、给予局部抗炎处理、注意局部清洁等。
皮肤穿刺1.预防并发症皮肤穿刺是指通过皮肤某一部位穿刺皮下组织,以进行药物输液、血液采集、留置导管等操作。
在皮肤穿刺前,护士需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要求,如用70%的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并保证操作手法规范、快速。
2.并发症处理如果皮肤穿刺出现感染、渗血或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应立刻停止操作,结合症状和体征给予相应的护理处理。
留置导尿1.预防并发症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但若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容易导致膀胱创伤、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在留置导尿前,护士需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检查留置导尿的适应症、清洁留置导尿所需的器材等。
2.并发症处理如果出现尿液混浊、尿路感染等情况,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病情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高位肛塞1.预防并发症高位肛塞是一种常见的肠内营养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滴注速度,以免药物输注过快引起心血管系统反应等严重并发症。
2.并发症处理如果出现剧烈疼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滴注,对症处理,并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
综上所述,对于护士而言,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或检查时必须进行的操作,而在这些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护质量,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并发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针对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规范的介绍。
1.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规范:-确保穿刺部位清洁,采用无菌技术;-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防止发生压力伤害;-谨慎选择输液液体,避免发生过敏反应;-确保输液滴速调节正确,避免过速过慢;-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防止细菌感染。
并发症处理规范:-若发生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发生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应停止输液并及时报告医生;-若发生外渗或血管穿破,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静脉通路;-若发生肢体麻木或触觉异常等症状,应及时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发生急性过敏反应或休克,应立即停止输液,予以抗过敏药物和抢救措施。
2.导尿操作:并发症预防规范:-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导尿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遵循正确的导尿原则,确保导尿管的正确放置;-注意保持导尿通畅,定时排尿;-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并发症处理规范:-若发生尿液反流或外渗,应检查导尿管是否阻塞或脱落,及时处理和更换导尿管;-若患者出现腹部疼痛、膀胱灼热感、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出现血尿、尿液浑浊、腹胀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出现尿液减少或停止排尿,应检查导尿管是否被阻塞,及时处理。
3.高压氧治疗:并发症预防规范:-仔细评估患者的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避免不适当的治疗;-确保高压氧舱内的安全性和无菌性;-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的稳定性;并发症处理规范:-若患者出现头痛、耳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减少治疗时间或压力,同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发生失去意识、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实施抢救措施。
以上是对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操作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操作规范本文档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操作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技术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皮肤损伤皮肤损伤是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预防皮肤损伤,请注意以下操作规范:1. 转位: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进行一次身体转位,并确保减轻患者身体压力的部位。
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使用保护性皮肤霜以防止皮肤干燥和损伤。
3. 使用合适的支撑和保护装置:为需要保护的部位使用柔软垫子、护垫等支撑装置,避免摩擦和压力。
如果患者出现皮肤损伤,请按以下处理方法操作:1. 清洁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
2. 敷药:根据医嘱,在清洁后施行合适的敷药,以促进伤口愈合。
3. 监测感染:定期观察伤口,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迹象。
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是护理操作中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
为了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请注意以下操作规范:1. 手部卫生:在处理导管之前和之后,务必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消毒剂。
2. 使用无菌技术:在插入导管、更换导管等操作时,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
3.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医嘱和相关指南,定期更换导管,降低感染的风险。
如果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请按以下处理方法操作:1. 及时更换导管:根据医嘱和感染控制的指南,及时更换感染源导管。
2. 使用抗生素:根据感染类型和医嘱,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3. 监测感染指标: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以及导管周围的炎症和渗出物。
药物给予错误药物给予错误是临床护理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避免药物给予错误,请注意以下操作规范:1. 核对患者信息:在给予药物之前,核对患者的姓名、出生日期、病历号等关键信息,确保给予的药物与患者匹配。
2. 阅读药物标签:仔细阅读药物标签上的信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避免错误。
3. 使用药物患者身份确认:如果药物需要通过口服或注射给予,请要求患者确认自己的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二节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三节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四节导尿管留置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五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六节氧气吸人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七节雾化吸人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八节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九节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节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一节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二节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三节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四节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五节洗胃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六节吸痰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七节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1.原因(1)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夹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尤其是患肿瘤进行放疗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2)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出血。
(3)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口腔黏膜烫伤。
(4)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病人,操作时触及患处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2.临床表现口腔黏膜损伤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疼痛、溃疡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牙龈出血持续不止。
3.预防和处理(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对放疗及血液病病人,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正确使用开口器,对牙关禁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
(2)操作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液、呋喃西林或O.1%~2%双氧水含漱。
溃疡面用西瓜霜等喷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效果较好。
(3)若出现口腔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牙周袋内碘酚烧灼或加明胶海绵填塞等方法。
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如肌内注射(简称肌注)卡络柳钠(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4)漱口液应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口腔黏膜。
(二)窒息1.原因(1)为昏迷病人或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行口腔护理时,棉球过湿或遗留在口腔内,漱口液流人或棉球进人呼吸道内,导致窒息。
(2)有义齿的病人,操作前未将其取出,操作时脱落入气管,造成窒息。
(3)为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窒息。
2.临床表现病人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预防和处理(1)为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应采取侧卧位,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并在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
棉球不可过湿,防止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
发现痰多时及时吸出。
(2)询问及检查病人有无义齿,如为活动义齿,操作前取下存放于冷水杯中。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最好取坐位。
(4)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
(5)如果异物已进入气管,病人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 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困难。
(三)吸入性肺炎1.原因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病人,因漱口液或口腔内分泌物误入气管所致。
2.临床表现病人可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若病人神志不清,吸入时常无明显症状,1~2 h后可发生高热、呼吸困难、发绀等,两肺闻及湿啰音,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胸部X线片可见两肺散在不规则片状边缘模糊阴影。
3.预防和处理(1)为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禁忌漱口,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可过湿,防止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
(2)病人气促、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用小量退热剂;咳嗽咳痰可用镇咳祛痰剂。
第二节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腹泻l.发生原因(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
(2)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
(3)鼻饲液浓度过大、温度不当以及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
(4)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
2.临床症状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有(或无)腹痛,肠鸣音亢进。
(1)每次鼻饲液量不超过200ml,减慢管喂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
(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0.4g,每日3次,或口服庆大霉素8万u,每日2次,2~3 d症状可被控制。
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3)鼻饲液浓度可由低到高,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浓度(300 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液渗透克分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
(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放置于40C冰箱内存放。
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注入温度以39~410C为宜。
(5)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
(6)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二)误吸胃内食物经贲门、食管、口腔流出,误吸至气管,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1.原因(1)衰弱、年老或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贲门括约肌松弛,较易发生液体返流,误吸至气管。
(2)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后病人反应差,胃排空延迟,易发生液体返流等并发症。
(3)鼻饲的速度注入过快,一次注入量过多,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
2.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病人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水泡音。
3.预防及处理(1)卧床病人鼻饲时应抬高头300~450,病情容许时,可采用半卧位。
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
(2)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可用逐次递增鼻饲量的方法或采用输液泵控制以匀速输入。
(3)昏迷或危重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胃因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返流。
呼吸道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人量不能过多,防止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
吸痰时,禁止注入。
(4)大面积烧伤等病人在胃功能恢复前,应尽可能选择鼻空肠途径喂养,可减少胃内潴留,并可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避免返流现象发生。
(5)喂养时辅以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可解决胃轻瘫、返流等问题,一般在喂养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
(三)恶心、呕吐1.原因常因鼻饲溶液输注的速度过快与量过大引起。
2.临床表现病人可感觉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面色苍白、流涎、出汗等,吐出胃内及肠内容物。
3.预防及处理(1)可减慢输注速度,液量以递增的方法输入,一般每日 1 000 ml,逐步过渡到常量 2OOO~2500 ml,分4~6次平均输注,每次持续30~60 min,最好采用输液泵24 h均匀输入法。
(2)溶液温度保持在400C左右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3)颅脑损伤病人鼻饲时,注意区别因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可及时给予脱水剂,以缓解症状。
(四)鼻、咽、食管黏膜损伤1.原因(1)操作者对鼻、咽、食管解剖生理特点不了解,操作动作粗暴,造成损伤。
(2)反复插管或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
(3)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腔、鼻黏膜糜烂及食管炎。
2.临床表现有口腔、鼻黏膜糜烂、出血,咽部及食管灼热、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
有感染时,可出现发热。
(1)插管前向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取得理解和合作。
熟练操作过程,选择适宜的鼻饲管,注意食管的解剖生理特点。
插管不畅时,切忌暴力,以免损伤鼻、咽、食管黏膜。
(2)长期鼻饲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及石蜡油滴鼻1~2次,防止口腔感染及鼻黏膜干燥糜烂。
每周更换胃管1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3)鼻腔黏膜损伤引起出血较多时,可用冰生理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布条填塞止血;咽部黏膜损伤,可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16万U加入20 ml生理盐水内雾化吸人,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制酸、保护黏膜药物。
第三节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尿道黏膜损伤1.原因(1)导尿时病人情绪高度紧张,插导尿管时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易发生尿道黏膜损伤。
(2)操作者插导尿管动作粗暴,或因技术不熟练,反复插管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3)导尿管型号不合适,或质地僵硬,插管前没有充分润滑。
(4)男性病人尿道长,有两弯(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三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的解剖特点,易发生尿道黏膜损伤。
(5)有些男性病人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插入导尿管易致损伤。
2.临床表现病人主诉尿道疼痛,伴局部压痛,排尿肘加重。
可见尿道出血,甚至发生会阴血肿。
有些病人伴有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3.预防和处理(1)导尿前耐心解释,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导尿管。
(3)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导尿术的操作技能和相关解剖生理知识。
(4)插管时动作应轻柔,切忌强行插管。
对于前列腺增生肥大的病人,遇插管有阻力时,从导尿管末端快速注入灭菌石蜡油5-10ml,借助其润滑作用将导尿管迅速插入。
(5)发生尿道黏膜损伤时,轻者无须处理或采用止血镇痛治疗,严重损伤者,根据情况采取尿道修补等手术治疗。
(二)尿路感染1.原因(1)无菌导尿用物未达到无菌要求。
(2)操作者未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使细菌侵入尿道和膀胱。
(3)导尿过程中发生了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的屏障作用。
(4)插导尿管时误人阴道,拔出重新插时没有更换无菌导尿管。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病人主诉尿频、尿急、尿痛。
尿常规结果示有红细胞、白细胞,尿培养可有阳性。
严重者可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3.预防和处理(1)要求无菌的导尿用物必须严格灭菌。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3)误入阴道时应拔出导尿管更换后,重新插入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