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视觉注意特性及信息处理结构模型的构建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反应特性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反应特性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有80%-90%以上的住处是依靠视觉获得的。
驾驶员的眼睛是保证安全行车的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的视觉特性与交通安全有密切关系。
1.视觉生理(1)视野人的眼睛注视前方,头部的视线固定时,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静视野)。
如仅将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时能够看到的全部范围称为动视野。
视野也可分为单眼视野和双眼视野。
人眼的视野可利用视野计进行检查。
如果驾驶员的双眼视野过,不利于行车安全。
当驾驶员驾驶汽车高速行驶时,会感到车外的树木、房屋等固定物体的映像在人眼视网膜上停留的时间太短,人眼来不及仔细分辨物体的细节,因此,随着车速的提高,驾驶员眼睛的有效视野会越来越狭窄。
(2)驾驶视力视力也叫视敏度,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或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眼睛能分辨的物体越小,视觉的敏锐度越大,视敏度的基本特征在于辨别两点之间距离的大小,因此,也可以把它看作视觉的空间阈限。
①静视力静视力是指人和视标都在不动状态下检查的视力。
在报考驾驶员时都要经过视力检查。
我国通用E型视力表栓驾驶员的两眼视力(中心视力),被试者距视力表5m远,在标准照明条件(200±100lx)下,两眼视力(包括矫正视力)各为0.7以上即允许报考。
用这种方法检查的视力反映驾驶员在静止状态下视力,即静视力。
②动视力动视力是指人和视标处于运动(其中的一方运动或两方都运动)时检查的视力。
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视力为动视力。
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动视力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特殊情况下比静视力低30%~40%。
例如,以60km/h的速度行驶的车辆,驾驶员可看清前方240m处的交通标志;可是当车速提高到80km/h时,则连160m处的交通标志都看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静视力好是动视力好的前提,但是静视力好的人不一定就会有好的动视力。
静视力为1.0的277人,其中动视力等于和上于0.5的有170人,占总人数的61%。
汽车驾驶员的信息处理与安全行车
汽车驾驶员的信息处理与安全行车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与车内外环境中的信息交流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汽车驾驶员对各种信息接收、分析、判断、处理得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安全行车。
汽车驾驶员处理信息的特点是由其任务、性质和工作环境决定的。
汽车驾驶工作是一种不断的感知信息、处理信息的劳动。
它既不像体力劳动那样消耗大量体力,也不像智力劳动那样消耗大量的脑力。
它要求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集中注意力,对路面情况、车辆情况及时准确地加以感知和判断,并根据这些判断随时调整自己的操作,确保行车安全。
汽车驾驶工作与其他劳动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信息输入、输出量大。
汽车在行进中,驾驶员与车内外环境的信息交流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进行着。
汽车驾驶员要对车内外的交通信息进行及时的感知;对道路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以及行人和其他车辆等各种情况要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汽车每行驶l公里,会遇到约300起事件。
所谓事件,是指那些可能绘驾驶员带来影响的各种刺激,如一只鸟飞过,一个人走过等。
车辆每行驶1公里,被汽车驾驶员注意到的事件约130件,需要作出反应的事件约13件.尤其是在繁华闹市区,在上下班高蜂时间,需要汽车驾驶员处理的信息更是成倍地增加.2、信息动态不断变化、复杂多样。
汽车驾驶是在高速行驶和道路交通情况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中进行的。
汽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车内外的各种信息都随着车辆的运行在不断地变化.如车辆行驶中道路的宽窄、弯曲、凸凹是在不断变化的,在道路上的各种车辆和行人(包括骑自行车的、推手推车的、赶牲畜的人等)的运动方式、行进的路线、速度和行为特征也各不相同。
3、信息观察具有专业性特点。
车辆行驶过程中,车内外的一切信息,汽车驾驶员都是靠观察反映到大脑里的。
如汽车驾驶员用眼睛观看交通环境、交通信号和行人动态,用耳朵听发动机及车外的声音,用嗅觉闻燃油的气味,用自身的本体感觉体会车辆行驶的情况等。
汽车驾驶员模型建立
汽车驾驶员模型建立【摘要】根据预瞄最优曲率理论及模糊控制理论,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模糊PID控制驾驶员模型,并引入对驾驶员预瞄时间的控制,分析预瞄时间函数对轨迹跟踪效果的影响,从更广的方面研究驾驶员的特性。
通过仿真与实车实验证明,所建立的驾驶员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较好的拟合车辆的行驶轨迹,其操作特性与真实驾驶员较为接近。
【关键词】驾驶员模型;模糊PID控制;预瞄时间函数1.引言驾驶员模型是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它包括方向控制、驱动控制、制动控制等,其中方向控制是驾驶员模型研究的核心。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基于传统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等,人们先后提出了各种驾驶员控制模型。
Ashkens I I and Me Ruer D t提出的Crossover模型用来估计有扰动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但不适用于快速驾驶[1]。
MarAdam C C提出了一种可以投入到实际应用工程中更灵活、有效的模型,但这些研究结果也存在弊端,表现在预瞄的固定时间无法适应车速的变化,导致预瞄的距离不确定[2]。
郭孔辉院士于1982年提出了预瞄跟随系统理论[3],认为驾驶员的决策分为预瞄阶段和补偿跟随阶段,其驾驶员的校正环节依赖于汽车动力学模型,对整车方向控制至关重要。
上述这些驾驶员模型都是建立在传统控制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或仿真确定汽车的传递函数,然后再根据汽车的动力学传递函数特性来确定驾驶员模型。
然而,对于汽车这种复杂的被控对象,不易建立精确的传递函数,并且在现有试验条件下通过系统辨识建立的传递函数同样存在精度低的缺点,甚至不可被用于驾驶员模型,不能满足车辆控制。
模糊逻辑能比较好的解决无法建模的复杂问题,分析问题时更加符合人的要求。
因此,本文在建立可调预瞄时间函数的同时,建立模糊PID控制驾驶员模型,将驾驶员的校正环节与汽车动力学模型分开分析。
2.驾驶员模型建立2.1 道路偏差驾驶员对汽车方向的控制源于预瞄点处道路偏差[4]的存在,在0时刻,汽车从大地坐标系原点处以速度开始做平面行驶,汽车沿大地坐标系X轴方向的速度为Vx,沿Y轴方向的速度为Vy,则在任何时刻:图1是车辆行驶轨迹偏差示意图。
汽车驾驶员视觉感知研究及应用
汽车驾驶员视觉感知研究及应用第一章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为了驾驶汽车安全,驾驶员的视觉感知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视觉感知的角度出发,对汽车驾驶员视觉感知研究及其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章汽车驾驶员的视觉感知汽车驾驶员的视觉感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静态视觉感知和动态视觉感知。
其中静态视觉感知主要包括空间感知、深度感知、颜色识别等。
而动态视觉感知则主要涉及对车辆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无论是静态视觉感知还是动态视觉感知,它们的能力对驾驶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缺乏良好的视觉感知能力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拥有出色的视觉感知能力则能够增强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能力。
第三章汽车驾驶员视觉感知研究在汽车驾驶员视觉感知研究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驾驶员视线跟踪通过对驾驶员头部的运动进行跟踪,可以分析出驾驶员目光所在的位置,并据此对驾驶员的视觉感知能力进行评估。
3.2 视觉分析通过对驾驶员的视线位置、眼动轨迹等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驾驶员的视觉注意点及注意持续时间等有关数据,进一步了解驾驶员的视觉感知能力。
3.3 测量Pupillometry利用电极测量瞳孔大小和瞳孔对光线的反应速度,可以分析驾驶员的认知负荷和疲劳等身心状态,并根据这些数据对驾驶员的驾驶能力进行评估。
第四章汽车驾驶员视觉感知应用在汽车驾驶员视觉感知应用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驾驶员行为检测通过对驾驶员视线跟踪和眼动轨迹等信息的获取,可以检测出驾驶员的注意力和疲劳情况,并及时提醒提高驾驶安全性。
4.2 车道保持辅助通过对驾驶员的视觉感知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提醒驾驶员保持车辆在道路的中心线上,从而减少驾驶员对车道线的注意分心。
4.3 座舱驾驶员监控利用视觉感知技术对座舱内的驾驶员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异常状况,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结论本文主要从视觉感知的角度出发,对汽车驾驶员视觉感知研究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13.驾驶员职业心理学教案-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课时计划四.五.例如,以60km/h的速度行驶的车辆,驾驶人员可看清离车240m处的交通标志;可是当速度提高到80km/h时,则连160m处的交通标志都看不清。
驾驶员的动视力随客观刺激显露的时间长短而变化,当目标急速移动时,视力下降。
当照明亮度为20lx,目标显露时间为1/10s时,视力为1.0,当目标显露的时间为1/25s时,则视力下降为0.5。
一般来讲,目标作垂直方向移动引起的视力下降,比目标作水平方向移动所引起的视力下降要大得多。
静视力好是动视力的前提,但静视力好的人不一定会有好的动视力。
许多研究都显示,驾驶员的动视力与交通事故有密切关系。
一项对365名驾驶员动视力与静视力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静视力为1.0的276人中,动视力小于、等于0.5的有170人,占总人数的61%。
因此,对于报考驾驶员的人,不仅要检查其静视力,还应检查其动视力,而且要定期检查。
动视力还与年龄有关,年龄愈大,动视力与静视力之差愈大。
夜间视力:夜间对认距离影响很大。
有些国家规定,夜间在道路上作业的人员必须穿黄色反光衣服,以确保安全。
眩目:如有强光照射,视力从眩光影响中恢复过来需要的时间,从亮处到暗处大约需6s,从暗处到亮处约需3s,视力恢复时间的长短与刺激光的亮度、持续时间、受刺激人的年龄有关。
对夜间眩光后视力的恢复,年龄越小恢复得越快。
年轻驾驶员视力恢复时间为2—3s,年龄超过55岁时,恢复时间大约为10s。
一般情况下,在道路中心线上的行人比在路侧面上的行人更容易被驾驶员发现,但在夜间会车时,由于对向车前照灯引起的眩目作用,使驾驶员反而不容易看清中心线附近的人和物,因而夜间处于道路中心线上的人是很危险的。
为防止夜间会车时眩目,汽车前照灯应备有远近两种灯光,会车时使用近光。
在道路设施方面也要注意防眩,如在上下行车道间设置隔离带、在隔离带上设置防眩板、加强路灯照明等。
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视力分为()和()。
面向汽车视野设计与分析的驾驶员眼点分布仿真研究
面向汽车视野设计与分析的驾驶员眼点分布仿真研究本文旨在通过仿真研究,探究驾驶员在不同行驶场景下的视觉注意力分布,以及此分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驾驶员视觉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分析与结果展示。
一、驾驶员视觉系统驾驶员在驾驶行为中需要使用眼睛获取路面信息,进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驾驶员的视觉系统包括眼睛、大脑以及视觉运动控制系统三个部分。
眼睛负责捕捉周围环境的光学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再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处理出正确的驾驶决策,并通过控制肌肉的运动实现操作。
二、仿真模型的建立本文所使用的仿真模型基于SIH演化建模语言,集成了开源的虚拟现实引擎Unity,用于实现性能高、仿真精度高的虚拟场景渲染。
构建了一个基于传感器融合的车辆感知系统,通过传感器(如摄像机、雷达、激光雷达等)获取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并使用数据融合算法将不同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融合,实现环境感知。
三、分析与结果展示我们在真实路段场景下进行虚拟仿真模拟,模拟了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交叉口等不同行车场景。
在模拟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眼动仪来记录驾驶员的视线移动。
模拟结果显示,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主要关注前方车辆、障碍物及伴随车道的指示标志;而在城市道路上,驾驶员的视线主要集中在前方车辆、行人、转弯标志等路标;在交叉口处,驾驶员会更加关注左右两侧的交通情况,以确保驾驶安全。
本研究的仿真结果表明,驾驶员的视觉注意力分布随行车场景的不同而变化,对驾驶行为有较大影响。
这对于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非常重要,需要通过智能算法和感知技术来模拟和提高人类驾驶员的视觉系统,从而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该研究展示了在不同驾驶环境下,驾驶员的视觉注意力分布,为智能交通、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除了对驾驶员视觉系统做出仿真模型的研究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来研究驾驶员的视觉特征。
比如,通过综合分析驾驶员的车内监控视频,可以得出驾驶员在不同时段对视觉信息的关注程度、重心所在、眼球运动轨迹等特征。
基于视觉的车辆驾驶行为分析与建模
基于视觉的车辆驾驶行为分析与建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于视觉的车辆驾驶行为分析与建模在交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车辆驾驶行为的分析与建模,可以帮助提高驾驶安全、优化交通流动性以及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本文将从车辆驾驶行为分析的意义、分析方法以及建模技术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车辆驾驶行为分析对于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统计数据,超速、疲劳驾驶、违规变道等不良驾驶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基于视觉的车辆驾驶行为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预测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车辆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包括视觉特征提取和行为识别两个主要步骤。
视觉特征提取是指从驾驶员行为的视觉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信息。
常用的视觉特征包括车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行为识别则是通过对提取得到的视觉特征进行模式识别,判断驾驶员的具体行为。
常见的行为识别方法包括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器、支持向量机等。
此外,车辆驾驶行为的建模技术可以将驾驶行为抽象为数学模型,以帮助进一步分析和预测驾驶员的行为。
常用的驾驶行为建模技术包括基于概率论的统计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的强化学习技术等。
这些模型将驾驶行为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可以用来预测不同驾驶行为下的交通流量、交通状况等。
在基于视觉的车辆驾驶行为分析与建模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由于驾驶行为的复杂性以及驾驶环境的多变性,准确地提取和识别驾驶行为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其次,如何融合多源数据(如视觉数据、雷达数据等)来进一步提高驾驶行为分析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如何平衡驾驶行为分析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也对于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基于视觉的车辆驾驶行为分析与建模在提高交通安全、优化交通流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视觉特征提取和行为识别技术,可以准确地分析和识别驾驶行为。
而建立驾驶行为模型,则可以用来预测驾驶行为对交通流量和交通状况的影响。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项创新,旨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个系统利用摄像头和传感器来监控车辆周围的环境,并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处理,为驾驶员提供关键的信息和警示,以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驾驶决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首先涉及到摄像头和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
摄像头和传感器是系统的“眼睛”和“耳朵”,它们负责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
选择高分辨率、广角视野的摄像头可以提供更清晰、全面的图像,帮助系统更准确地识别路面上的对象和障碍物。
传感器的选择应该基于不同环境和驾驶条件的要求,例如雷达传感器可以提供较长距离的障碍物检测,而激光雷达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距离测量。
为了实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来处理摄像头和传感器捕获的图像和数据。
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目标检测和跟踪。
通过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训练系统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目标,如车辆、行人和交通标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提取图像特征,例如提取路面线条和车道标线,以帮助驾驶员保持车辆在正确的行驶轨道上。
另一个关键任务是环境感知和障碍物检测。
通过分析摄像头和传感器捕获的图像和数据,系统可以识别和跟踪车辆周围的障碍物。
这包括其他车辆、行人、动物和道路障碍物。
通过实时监控和预测,系统可以发出声音警报或显示警示以提醒驾驶员避免潜在的危险。
此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可以提供其他辅助功能,如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自动泊车。
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可以在驾驶员未能及时刹车时自动刹车,以避免碰撞。
自适应巡航控制可以根据前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来自动调节车辆的速度,帮助驾驶员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
自动泊车功能可以使用摄像头和传感器来帮助驾驶员轻松地将车辆停入狭小的停车位。
为了实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需要一个强大的计算平台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进行实时分析。
面向车辆行驶的人类视觉感知模型研究
面向车辆行驶的人类视觉感知模型研究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人类对于车辆行驶的视觉感知模型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在车辆行驶中的视觉需求,以便为新一代汽车的开发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
研究表明,人类在驾驶中主要依赖三种视觉模型:行为感知模型、交通场景感知模型和道路结构感知模型。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视觉模型进行阐述。
一、行为感知模型行为感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人类在驾驶过程中对于周围人员和车辆行为的感知能力。
这种感知模型主要受到心理学领域中的注意力模型的影响。
在道路行驶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优先注意最具有威胁性的交通体,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
在研究行为感知模型时,需要考虑到人类对于不同交通体所感知到的威胁程度。
比如说,人们往往会对于闯红灯的行人和违规超车的车辆的威胁程度更高。
在设计新车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威胁因素,为驾驶员提供更为精准的警告信息。
二、交通场景感知模型交通场景感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车辆行驶时人类对于交通场景的感知能力。
这个模型与人类的空间感知和方向感息息相关。
在驾驶过程中,人类往往需要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并且需要对于交通场景作出正确的反应。
在研究交通场景感知模型时,需要注意到人类对于不同环境的感觉反应。
比如说,在雨雪天气下,人们的视野会受到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新车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交通环境的变化,为驾驶员提供更为精确的交通场景感知系统。
三、道路结构感知模型道路结构感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车辆行驶时对于道路结构的感知能力。
这种感知主要受到人类视觉注意力的影响,需要注意到视觉锚点的作用。
在驾驶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根据道路上的标志和路面结构作出正确的反应。
在研究道路结构感知模型时,需要了解人类对于不同道路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的识别能力。
比如说,人们往往能够识别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路标,需要针对这些识别特性来设计新车的驾驶辅助系统。
总之,车辆行驶的人类视觉感知模型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安全驾驶的追求,汽车辅助驾驶系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以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和跟踪等技术为核心,通过实时分析驾驶环境中的图像信息,提供驾驶员的安全保障和驾驶舒适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引言随着全球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辅助驾驶系统正逐渐成为现代车辆的标配。
这些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处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进行环境分析,使驾驶员能更好地应对道路条件和其他车辆的情况,从而提高道路安全性。
2.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包括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和跟踪、车道识别和交通标志识别等关键技术。
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设计框架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通常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模块。
感知模块负责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环境信息,决策模块根据感知模块的结果进行智能决策,执行模块则将决策结果反馈给车辆控制系统。
本节将介绍这个系统的整体设计框架以及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
4. 图像识别算法及其优化图像识别是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图像识别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支持向量机(SVM)等,并探讨如何通过算法优化来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5. 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应用在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目标检测和跟踪技术用于识别和跟踪道路上的其他车辆、行人和障碍物。
本节将详细介绍目标检测算法,如YOLO(You Only Look Once)和Faster R-CNN 等,并探讨如何实现实时目标检测和跟踪。
6. 车道识别与交通标志识别技术车道识别和交通标志识别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的另外两项重要技术。
本节将介绍传统的车道线检测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车道识别算法以及交通标志识别算法,并探讨它们在实际驾驶场景中的应用。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设计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设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辅助驾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热门的技术领域之一。
在汽车辅助驾驶技术中,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能够为汽车辅助驾驶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设计。
一、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汽车辅助驾驶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可以使得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图像信息。
在汽车辅助驾驶中,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用来识别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灯、行人、车辆等,从而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掌握行车情况,保障行车安全。
1. 道路标志识别道路标志是指在道路上设置的标识或标志,包括禁停标志、限速标志、路牌等。
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道路标志的识别和解析,从而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2. 交通信号灯识别交通信号灯是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交通指示标志之一,能够实现交通流量的掌控和管理。
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交通信号灯的识别和处理,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掌握交通信号灯的状态,从而提高行车效率。
3. 行人和车辆识别行人和车辆是道路上的常见交通参与者,对于驾驶员来说十分重要。
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行人和车辆的识别和处理,从而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掌握行车情况,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设计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需要进行设计和实现。
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识别精度、实时性、可靠性等因素,并且需要进行硬件和软件实现。
1. 系统硬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等重要部分。
传感器包括相机、雷达、超声波等,用于采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视觉和声音信息;处理器主要是CPU,用于实时的图像和声音数据处理;存储器主要是Flash等,用于存储图像和声音数据。
2.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图像处理算法、模式识别算法、交通信号处理算法等。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司机驾驶辅助系统设计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司机驾驶辅助系统设计智能司机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成为当今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司机驾驶辅助系统以其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精确的检测功能,使得驾驶者能够更加安全地驾驶车辆。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司机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一、设计原理1. 环境感知: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采集周围环境的图像数据,系统能够感知道路状况、车辆和行人等障碍物的存在。
2. 物体检测与识别:利用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算法,系统能够将感知到的物体进行检测与识别,例如识别道路上的交通标志、车辆和行人。
3. 行为预测:通过分析车辆的运动轨迹和行驶行为,系统能够预测周围车辆和行人的行为,提醒驾驶者注意。
4. 风险警示:当系统感知到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时,通过声音、图像或振动等方式向驾驶者发出警示,让驾驶者及时采取行动。
5. 自适应巡航控制:基于环境感知和车辆行为分析,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巡航控制的速度和距离,保持和前方车辆的安全间隔。
二、应用1. 驾驶辅助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司机驾驶辅助系统可以提供车道保持、自动刹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帮助驾驶者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2. 防撞预警系统: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和车辆行为,系统能够及时警告驾驶者可能会发生碰撞的情况,提醒驾驶者及时采取避让或刹车等措施。
3. 盲点监测系统:系统能够监测并显示车辆盲点区域的图像,防止驾驶者在变道时发生事故。
4. 高速公路驾驶辅助:系统可以自动调整车辆的速度和保持与前方车辆的安全距离,减少驾驶者的疲劳程度,提升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性。
5. 行人检测与预警:系统可以感知到行人在车辆前方的位置,并及时发出警示,为行人和驾驶者提供保护。
三、优势与挑战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司机驾驶辅助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提升驾驶安全性:通过感知和预测,辅助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示,帮助驾驶者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减少驾驶疲劳:系统可以自动控制车辆行驶的速度和距离,减轻驾驶者的负担,提升舒适度。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设计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减轻驾驶负担,提高行车安全性。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的角度,详细介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流程。
一、系统架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图像处理模块、决策模块和执行模块四部分组成。
其中传感器负责获取车辆周围的实时环境信息,图像处理模块通过对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道路、车辆和行人等障碍物,决策模块根据图像处理模块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行驶决策,执行模块则负责控制车辆进行相应的驾驶动作。
二、传感器传感器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
摄像头负责获取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包括道路、车辆和行人等;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测距和障碍物检测;超声波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周围的近距离障碍物。
三、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中最核心的模块之一,它负责对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道路、车辆和行人等障碍物。
主要的技术包括图像分割、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
图像分割用于将图像中的不同物体分离开;目标检测用于识别图像中的目标物体,如车辆、行人和路标等;目标跟踪用于追踪目标物体的运动轨迹。
四、决策模块决策模块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中的另一个核心模块,它根据图像处理模块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行驶决策,包括车辆的速度控制、车道保持和避障等。
决策模块一般采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和模式匹配来做出决策。
五、执行模块执行模块负责控制车辆进行相应的驾驶动作,主要包括车辆的转向、加速和刹车等。
执行模块一般由电控单元和执行元件组成,电控单元负责接收决策模块的指令,执行元件则负责具体的执行动作。
六、系统流程七、应用场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特定道路环境下的辅助驾驶等多个场景。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设计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汽车行业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这种系统通过使用摄像头和传感器来获取车辆周围的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车辆的智能化辅助驾驶。
本文将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进行设计思路和技术原理进行探讨。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主要是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获取车辆周围的道路和交通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车辆的智能化辅助驾驶。
这种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巡航、自动泊车、自动变道等功能,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驾驶体验。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图像获取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车辆控制技术。
图像获取技术主要是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获取车辆周围的道路和交通信息;图像处理技术主要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特征信息并进行建模;车辆控制技术主要是根据处理后的信息实现对车辆的智能化控制。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框架设计、算法选择、数据集准备、模型训练和部署等。
首先需要设计系统的整体框架,包括摄像头和传感器的布置、图像处理算法的选择、车辆控制策略的制定等。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处理和分析图像信息,比如目标检测、车道识别、交通信号识别等算法。
然后需要准备大量的数据集来训练模型,这些数据集应该包括不同场景下的道路和交通信息,以及相应的标注信息。
接下来需要使用这些数据集来训练模型,优化算法参数,提高系统的性能。
最后需要将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部署,集成到车辆控制系统中,实现对车辆的智能化辅助驾驶。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检测、车道识别、交通信号识别、障碍物识别、路况识别等。
目标检测主要是识别车辆、行人、自行车等移动物体,以及交通标志、路标等静态物体;车道识别主要是识别车辆所在的行车道,进行车道线识别和车道线跟踪;交通信号识别主要是识别红绿灯和交通标志,实现交通信号的自动识别和提示;障碍物识别主要是识别前方的障碍物,包括车辆和行人等;路况识别主要是识别道路的行驶状况,包括路面状况、路况难度等。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设计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设计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辅助驾驶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辅助驾驶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获取车辆周围的图像和数据,实时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为驾驶员提供辅助行驶的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进行详细设计。
一、系统架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1.图像采集模块:通过摄像头等设备采集车辆周围的图像。
2.图像预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图像增强、图像配准等。
3.目标检测和识别模块:根据预处理后的图像,通过目标检测和识别算法来检测和识别图像中的车辆、行人、交通标志等目标。
4.道路检测和识别模块: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来检测和识别道路边缘、车道线、交通标志等道路信息。
5.行为决策模块:根据图像模块和道路模块提供的信息,对当前行车环境做出相应的决策,包括车辆跟随、变道、刹车等。
6.执行控制模块:将行为决策模块的输出转化为实际的行驶动作,通过控制车辆的加速度、制动器、转向系统等执行相应的动作。
二、系统功能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几个功能:1.前车识别和跟随:通过图像处理模块分析图像中的前方车辆,利用距离和速度等信息,判断前车的状态并控制车辆进行相应的跟随动作,保持安全距离。
2.车道保持和变道:通过道路检测和识别模块分析图像中的道路信息,判断当前车辆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根据需要做出车道保持、变道等决策,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3.交通标志识别和提示:通过图像处理模块识别图像中的交通标志,根据交通标志的含义,提供相应的提示和警告信息,帮助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
4.盲点检测和预警: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盲点区域,当其他车辆或行人等物体出现在盲点中时,及时提供预警信息,避免发生事故。
5.自动停车和泊车辅助:通过图像处理模块分析图像中的停车位和障碍物等信息,帮助驾驶员进行自动停车或泊车,提高停车的准确性和效率。
交通状况下驾驶员视觉注意特性的仿真
交通状况下驾驶员视觉注意特性的仿真
夏如艇;范剑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
【年(卷),期】2013(035)009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交通状况下驾驶员的视觉注意特性.根据实际交通状况下驾驶员的视觉注意行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交通环境驾驶仿真装置.通过实验,研究交通
环境照度、驾驶速度和视觉注意转移方向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
速度对视觉注意反应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年轻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比年长驾驶员短,
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对于年长驾驶员,黄昏时的视觉反应时间比白昼时长;视觉注意从近处转移到远处的反应时间比从远处转移到近处要长;但通过提示,预
先告知在视觉深度转移方向时,反应时间可以缩短.
【总页数】5页(P817-821)
【作者】夏如艇;范剑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台州318000;台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台州3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仿真假体视觉下基于视觉注意机制模型的图像处理策略 [J], 傅惟真;王静;陆燕玉;吴昊;柴新禹
2.安全驾驶员与事故驾驶员视觉选择性注意的比较研究 [J], 邓岚;何存道;沈玮
3.汽车驾驶员视觉注意特性及信息处理结构模型的构建 [J], 胡科伟;夏如艇;林文君;
余琳琳;倪莹莹
4.不同线形诱导信息量下新老驾驶员视觉特性 [J], 朱守林;韩磊;戚春华;高明星;李航天;吕俊祥
5.双任务下仪表对新驾驶员视觉前注意影响研究 [J], 朱郭奇;孙林岩;李同正;崔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驾驶员视觉特性的研究
驾驶员视觉特性的研究摘要:本文就驾驶员动静视力的好坏对行车安全地影响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研究了驾驶员静、动视力总体情况与驾驶员年龄、驾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的联系,论述了检测驾驶员动视力的必要性.研究驾驶员的视觉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有直接必然联系,对于预防交通事故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驾驶员;视觉特性;检测;应用The driver of the visual propertiesAbstract:This paper movement of good or bad eyesight drivers on the traffic safely impact is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and analyses the static and dynamic driver vision general situation and drivers factors such as age, dri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 operation safety and the cont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dynamic test pilot vision。
Study the driver's visual feature and the changing laws, the driver's visual characteristics and road traffic safety necessary link directly to prevent traffic accidents have realistic meanings。
Keywords: Driver; Visual characteristics; Detection; application在交通事故中, 处于人-车-路这一交通系统中的人占主导因素, 如图0~1 所示.汽车驾驶员感知外界信息对安全行车至关重要, 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的交通信息比例如图0~2所示, 其中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取, 而驾驶员的视觉功能对驾驶操作的影响很大,由此可见进行汽车驾驶员视觉功能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 模型 , 运 用并行 处理法 对模 型的结 构特 点进 行 了分析 。
1驾驶员视觉适应' 1 5
1 . 1静 视 力与动视 力 静视 力是 指 被试 者 和视标 在 静 态状 况下 的视 觉 感知 能 力 ,即 ,静 视 力 。静视 力主要 是采 用视 认 距离 判断 静视 力
条件等 , 但视觉感知与 目标判断的正确与否是重要原 因之 驾驶 员是 一个 复杂的 主观个 体 , 能依据 先验 知识作 出判 断 和操作 , 是 交通 系统 的核心 ,在协 调和控 制交通 系统 中起 主 导 作用 并决 定其 性 能 。车辆 是 由人 驾驶 的是 客观 无意 识
力 ,即,动视力。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视觉能力主要是
动 视 力起 作 用 。动 视 力 主 要 是 采 用 目标 跟 踪 法 评 定 动视
力 。当 目标 出现时 对动 态 目标 的速 度 、位 置和路 径 作 出反 应 ,测 量其 反 应 时 间 。研 究结 果 表 明 , 驾驶 员的动 视 力是 随 驾驶 车辆 的 速度 变化 而 发生 变化 的 ,车辆 速 度高 时 反应
的 。交通 系统 中的 感知信 息 , 包括行 驶车辆 的形状 与颜 色 、 道路宽窄与车道数量信息 、路面标识与标志 ,驾驶员生理 心 理 感知 变化 等是 根 据驾 驶 员 自身的 主动 视觉 特性 进行 及 时 的并 行处理 。因此 , 对于 驾驶过程 中的人车 环三要 素构成 的交通 系统模 型的 构建需 要深 入研 究 , 在 分析 驾驶 员动态视 觉行 为特 性 的基 础上 ,对 驾 驶 员的视 觉处 理 信息 的过 程进 行 详 细分 析 ,深 入揭 示其 内 在的 相关 性并 采 用 系统模 型 的
一
。
的强弱。国内在检测驾驶 员的静视力能力时通常采用E 型 视 力表 进 行评 定 。静视 力的评 定时 要求 检 测被试 驾 驶 员的
双 眼视 力 ,然 后对 双 眼视 力进 行综 合评 定 ,此 种视 力称 为
中心 视 力 。被试 驾驶 员在 测试 时 ,被试 者 与视 力表 的 距离 为5 m, 依 据 周 围环境 照 明条 件 ,一 般 以照 度为 2 0 0 ±l O 0 1 x ( 勒克 斯) 为测 试 照度 , 测试 后按 照国家相 关规 定 ,判定 被试 者 的两 眼视 力( 含正 常矫 正视 力) 在0 . 7 以上时 ,被试 者 才被 允许 获 得参 加驾 驶许 可 证的 报考 。这 种检 测 方法 基本 能反 映和 评 定驾 驶 员在静 止 状态 下 的视觉 感知 能 力 ,并以 此静 视 力值作 为驾 驶 员的基本要 求 。 动 视 力是 指被 试者 和视 标 在动 态状 况 下 的视 觉感 知能
胡科伟 夏如 艇 林文君 余琳 琳 倪 莹莹
台州 学 院机 械 工程 学 院 ,浙 江 台州 3 1 8 0 0 0
胡科 伟
胡科伟 ,( 1 9 9 3 -) 男. 浙 江 台 州 人 从事交通 安全 系统 的学习和研 究。 夏如艇 ,( 1 9 6 3 -) 男. 浙 江 台 州 人 副教授 ,主要 从事 驾驶仿真和交通安 全 系 统 的 教 学 和 研 究。
1 6 6
中 国科技 信 息 2 0 1 3年 第 2 1 期 ・ c H I N A S C I E NC E A ND T E C H N OL OG Y I NF OR MA T I ON N o v . 2 o 1 3
交 通 运 输
时 间长 ,反 之 ,则反应 时 间短 。通常情 况 下 , 驾驶 员的动 视 力 比静 视 力低 。例 如 , 当车辆 以6 0 k n/ i b _ 的车 速 行驶 时 ,驾 驶 员能 识 辩 前 方标 志 标 识 的 距 离 约 为 2 4 0 m ;但 当车 速 为 8 0 k . m/ h, 识辩 距离 明显 下降 。许 多研究表 明, 驾驶 员 的动 视 力 与车 辆 安全 事 故 有很 大 关 系 ,因此 ,在 进 行驾 驶 员的视 觉 功能 检 查时 ,既要 检 查其 静 态视 觉 功能 也 要检 查 动态 视 觉功 能 。 1 . 2夜 间视 力与环 境 照度视 力 与环境 照度有 关 , 照度 增 加可 提高 对 目标 的识辨 能 力。在 照度 为0 . 1 — 1 0 0 m烛光 的范 围内 , 两者 呈线性 关 系 。通 常来 说 ,夜 间环境 状况 下的 照度 较 低 ,易导 致 驾 驶 员的视 觉 判 断能 力 下 降 ,表现 出夜 间低 视 力 ,称 为夜 近视 。大 量的 研究表 明 , 在 黄 昏和 照度较低 的 夜 间状 况 下 ,安 全 交通 事故 与 低 照度 的夜 间 环境 有直 接 关 系 ,驾 驶 员在黄 昏和 夜 间的静 视 力和动 视 力都有 所 下降 。 1 . 3 视 觉选 择性 注 意与 交通 环境 驾驶 员依 据 眼睛获 得 的视 觉 信 息进 行加 工和 解释 ,从而 对 目标 对 象作 出判 断 是 驾驶过 程 中 的主要 任务 。驾 驶过程 中 , 驾 驶 员的视 觉注意 频 繁 的在 前 方物 体 间转移 , 根 据 目标 的信 息特 征 ( 颜 色 、位 置 和形 状等 ) 有 选择 性 的对 目标 作 出反应 。选择 性 注意 与环 境 因素 有很 大关 系 , 直接 受环境 照度 , 车辆 速度 , 目标 亮度及 位 置和 形状 等 因素 的直接 影 响 。
摘要 车辆 交通 系统是人一车一环境三要素构成 的复杂 系统。依据 认知 心理 学理 论 对 驾驶 员的视 觉适应性和视 觉注意特性进行 了分析 ,对 驾驶 员的信息获取和 处理机制进行 了研 究,建立 了驾驶 员对认知 对 象的信息处理模型 ,并分析 了 信息处理的特点。 关键词
交通 系统 ;认知 心 理 ;视 觉适 应 性
D O I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3 . 2 1 . 0 6 0
前言
汽 车 驾驶 是依 据 交通 环境 信 息作 出视 觉 感知 、 目标 判 断 和车辆 操 作 的过程 ,道路 交通 系统是 人 、车辆 和 环境 三 要 素构 成 的复 杂 系统 。驾驶 过程 中若驾 驶 员的视 觉 适应 能 力、感知及判断能力下降 , 将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尽管引发 事 故的 因素有 很大 , 如, 驾驶 违章 、气候 条件 、1 3 年 第 2 1 期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N o v . 2 0 1 3
汽车驾驶员视觉注意特性 及信 息处理结构模型 的构建
方式研究模型的构成要素及其规律性 。本文基于对人 、车 辆和 环境 的交通 系统 各要素 的分析 ,应用认 知 心理学理 论 , 尝试对驾驶 员的视觉信息获取方式与获取顺序以及 目标的 判断 和车 辆 操作 过程 中的视 觉信 息 处理 机制 进行 了深 入 研
究, 构建 了车辆 驾驶 者对视 觉感 知 目标 对象 的交通信 息处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