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县人民医院业务学习
【VIP专享】钩 端 螺 旋 体 病
钩端螺旋体病掌握该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护理及治疗重点、难点:该病的败血症期、内脏损害期各型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肺弥漫性出血的机理。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所致急性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可分早、中、晚三期。
早期:畏寒发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痛及淋巴结肿;中期:进入内脏损害期可见黄疸全身出血,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脑膜炎、心脏损害,休克等;晚期:少数患者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等症状。
一、病原学钩体为革兰阴性菌,形态细长,一般呈12-18个细密规则的螺旋状结构,一端或两端呈钩状,故称钩端螺旋体。
常呈C形或S形,无鞭毛。
扭转运动,穿透能力强。
革兰染色阴性,钩体含两种主要抗原成份,表面抗原具群特异性;其内部抗原具有属特异性。
至86年9月国际上已检出24个血清群及200个血清型,我国有19个血清群74种血清型。
以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犬群和七日群、秋季热群、流感伤寒群分布较广。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钩体的宿主非常广泛,在我国已证实有80多种动物等。
传染源主要是野鼠、猪和犬。
黑线姬鼠是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是洪水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
南方以野鼠为主,北方以猪为主。
(二)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为主,也可经口传染。
人主要通过接触污染水源传播。
(三)易感性:普遍,病后对同型钩体有免疫力,但由于菌型繁多,故可再次感染。
(四)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国内至少有26个省市自治区有流行。
季节性、地方性、流行性和一定的职业性。
1.稻田型:南方水稻田区多见。
2.洪水型:北方多见。
3.其他:雨水型、职业型、游泳型、散发型等。
三、内脏损害期的发病机理:毛细血管病损是基础四、临床表现潜伏期:2-20天,平均10天。
临床表现常多种多样,轻重不一。
病程分三期。
(一)早期(败血症期,流感伤寒型):起病多急骤。
发热酸痛全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
发热、全身酸痛、衰弱无力、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上述症状为一般流感伤寒型的典型症状,为最常见的病型(占90%),轻者似感冒,内脏损害少,3-5天自愈。
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吐、 颈强直等 脑膜 刺激 征 ; 出现不 同程度 的意识 障 或 碍、 抽搐 、 中抠性 呼吸衰 竭等表现 。
13 实验室 资料 .
13 1 血象 ..
或正 常。
自细胞 总 数 和 中性 粒 细胞 轻 度增 高 约 7 %的病 人尿 中有 轻 度 蛋 白、 0 可有 相应 的肝功 能、 肾功能 改 脑 膜 脑炎 型病 例 可表 现 为 压
皮肤及黏膜 广 泛 出血 。耀 度 黄疽 一 般预 后 较 差, 但 黄 疽深浅 与病情 严重 程度并无 绝对关 系 。肝功能 衰 竭 时常伴有 全身 广泛 出血及 肾功 能 衰竭 , 肝 功 能 但 衰 竭并不是 该 型病 倒死 亡的 主要原 因。黄 疽出 血型 钩体 病 以肾脏损 害最 为普遍 , 献 报道 约 9 %有 轻 文 0 重不 等 的 肾损 害 。 肾功 衰 竭 为本 型死 亡 的 主 要 原 因。黄疸 出血型 死亡病 例中, 急性 肾功能衰 竭 、 功 肝
能 衰 竭 及 严 重 出 血 分 别 占 6 .8 1 .8 及 8 5 %、 4 2 %
1 1 7. 4% 。
132 尿常 规 ..
自细胞 、 红细 胞或管 型发 现。 13 3 血生 化检查 .. 变。 134 脑脊 液检查 ..
力增 高, 白质增加 , 细胞一 般 小于 0 5x1 L 蛋 自 . 0/ -
一般 在 发病 后短 期 出现 。表
1 22 黄 疸 出血 型( .. 又名 We 病 ) 本 型 主要表 现 l l
现 为非化脓性 脑膜 炎或 脑炎的症 状 , 如剧烈头痛 、 呕
为在感染 中毒症 状 的基 础 上 出 现黄 疸 与 肝损 害 、 出 血、 肾损害 。 轻型病 例 仅 有黄 疸 , 在短 期 内恢 复 , 能 重 型病例常 因 肾功 能衰 竭 、 功 能 度苍 白或青灰 , 唇绀 、 心慌 、 烦 躁迅速加重 , 呼吸 、 率 显 著增 快 , 一 心音 减 弱 或 心 第 奔马律, 双肺 布 满湿 罗音 , 多数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咯血 , 偶有完全 不咯血 者, 垂 危期 : 度 烦躁 不 安, 志 @ 极 神 模糊 转入 昏迷 , 呼吸 不 规 则或 明 显缓 慢 , 度 发绀 , 极 继 而 口鼻 大量涌血 , 率减慢 , 后 呼吸、 心 最 心跳停 止 。
钩体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
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5—1995前言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的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它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本病危害严重。
由于钩端螺旋体侵犯人的多种脏器,所以临床表现复杂。
全年均有病人发生,但常在夏秋季、稻田收割季节和洪涝灾害引起发病和流行。
人普遍对本病易感,以青壮年发病较多。
自从50年代末期开始使用钩端死菌苗,加强了传染源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改善,本病呈下降趋势,由于本病的宿主动物多,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繁,存在潜在流行的危险。
我国2000年预防保健目标要求本病发病率下降40%,为此制定适合于全国范围内的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对保证人民健康和农业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华西医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时曼华、于恩庶、戴保民、梁中兴。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型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人普遍易感。
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农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非典型病例亦较多。
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做出临床诊断,确诊需要分离钩端螺旋体和检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3 诊断标准3.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30d接触疫水或动物尿或血。
3.2 早期主要症状和体征3.2.1 发热:起病急,可有畏寒。
短期内体温可高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是梅毒病原菌,其诊断标
准通常包括以下方法:
1. 目视检查:通过观察皮肤黏膜病损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钩端螺旋体感染。
常见的病损包括梅毒性疹、溃疡、黏膜斑、凹陷、息肉等。
2. 血清学检测:采用血清学方法来检测血液中的抗体。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相关抗体血清学试验(如非梅毒螺旋体抗体(nontreponemal antibodies)试验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
抗体(treponemal antibodies)试验)。
阳性结果可以暗示存在
钩端螺旋体感染。
3. 组织学检测:通过活检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如淋巴结活检、疹子或溃疡周围皮损的活检。
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中的螺旋体结构,来诊断钩端螺旋体感染。
4. 分子生物学检测:使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
物学技术,直接检测体液、组织或分泌物中的病原菌DNA。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快速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钩端螺旋体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目视检查、血清学检测、组织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可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但需要指出的是,临床医生应仔细评估所有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来做出最终的诊断。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和动物健康。
本文将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措施。
通过详细讲解,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和相关防控的重视程度。
钩端螺旋体是一类微型螺旋形细菌,属于螺旋菌纲,属于真菌亚门。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钩端螺旋体,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是人体特异型和鼠型。
人体特异型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而鼠型则主要通过受感染的哺乳动物传播。
钩端螺旋体感染常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严重感染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肝炎、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在某些情况下,感染还可能引发心脏、神经系统和眼睛等器官的炎症。
钩端螺旋体病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
人体特异型通过直接接触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水或土壤以及感染动物等途径进行传播。
鼠型主要通过受感染的啮齿类动物(如老鼠)传播给人类。
诊断钩端螺旋体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和抗体检测。
病原学检测可通过血液、骨髓或尿液等样本进行培养或进行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的抗体水平。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进行。
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是钩端螺旋体对一些抗生素存在耐药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最有效方法是加强个人和公共卫生措施。
个人方面,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污染水源,消毒蔬菜水果等。
公共卫生方面,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控制啮齿类动物的繁殖和扩散,定期清除垃圾,加强污水处理等。
总之,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传染病。
只有通过提高公众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和加强相关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
大家应该保持卫生,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减少与钩端螺旋体的直接接触,预防病菌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 垂危期:1一3小时内迅速加剧
神志不清、恍惚或昏迷 呼吸不规则、高度发绀 大量咯血、继之从口鼻涌出不凝泡沫状血液 迅即窒息死亡
临床表现
黄疸出血型:(又称外耳病)病程4一8天后出现
黄疸与肝损: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肝功能异
常;重者黄疸达正常值10倍以上,出现肝性昏迷
出血:腔道出血(鼻、消化道)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炎等。多见于波摩那群钩体感染 反应性脑膜炎:发热同时出现 闭塞性脑动脉炎:病后半月至5个月,表现为偏瘫、失
语、多次反复短暂性肢体瘫痪
单选题
• 感染钩体后,发病与否及病情的轻重主要由什么 决定()
各型均有不同程度肾损害 黄疸出血型最严重 单纯肾衰竭少见
临床表现
➢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起病7 ~ 10天后,多数痊愈 少数在热退后几日——半年再次出现症状和体征(迟
发变态反应),称钩体后发症
临床表现
钩体后发症
后发热:退热后1一5天再次发热 眼后发症:退热后1周至1月,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
➢ 后期:恢复期
4天
临床表现
➢早期:钩体败血症期,起病3天内,主要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 三症:热:急起发热,伴畏寒或寒战
痛: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疼痛
软:乏力显著,全身酸软,尤以腿软明显 三征:出血:眼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
压痛:腓肠肌压痛
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
➢中期:器官损伤期(病后3 ~ 10日),症状明显阶段,
重者消化道大出血和肺弥漫性出血休克死亡
肾损:尿常规异常;重者出现肾衰竭,占死亡病例的
60一70%
临床表现
脑膜脑炎型:
头痛、烦躁、颈抵抗、病理反射阳性等脑膜炎表现 神志变化、抽搐、瘫痪等脑炎表现 重者脑水肿、脑疝及呼吸衰竭 脑脊液异常、白细胞500个以下,可分离到钩体
钩端螺旋体病护理
03
患者使用的物品 应严格消毒,避
免交叉感染
04
定期对患者进行 健康监测,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预防感染01 Nhomakorabea02
03
04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 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特别是鼠类
避免在洪水、暴雨等 恶劣天气下外出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 力,降低感染风险
心理护理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乐 观,积极配合治疗
能等
3.
病原学检查: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钩
端螺旋体培养等
4.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5.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
原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处理要点
01
早期发现:及时进行 血常规、尿常规等检 查,发现异常及时治
疗。
02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目录
01. 病因和发病机制
02. 临床表现
03.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点 04.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05. 常见护理措施
06. 常见护理技巧
钩端螺旋体病的定义
钩端螺旋体病是 一种由钩端螺旋 体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接触受 感染的动物或水
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 头痛、肌肉疼痛、
关节痛等
可能引发严重的 并发症,如肾衰
头痛:持续性头痛,可能 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肌肉疼痛:全身肌肉疼痛, 尤其是腿部和背部肌肉
关节疼痛:关节疼痛,尤 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
皮肤症状:皮肤出现红色 斑点或丘疹,可能伴有瘙
痒
肾脏损害:可能出现血尿、 蛋白尿等症状,严重者可
导致肾衰竭
钩端螺旋体病
end
临床表现
• 潜伏期2~20d |
流感伤寒型,持续5~10d后热退而结束或发展为 |
1. 肺出血型 2. 黄疸出血型 3. 脑膜脑炎型
临床表现
(三)后期并发症
1. 后发热:钩体病经治疗或自愈后3~4d,再出现发热,38℃左右,经1~ 5d而自退,此时并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
3)重度 重度黄疸在170umol/L以上,消化道症状严重,出血 倾向较重,尿量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尿蛋白(++)以上,红细 胞、白细胞及管型较多。可出现氮质血症与尿毒症或肝性脑病, 可引起死亡。死亡病例中急性肾衰竭60% ~ 70%,合并肝功能衰 竭者10% ~ 20%。
end
黄疸出血型
球 结 膜 下 出 血 和 黄 疸
黄疸出血型
end
临床表现
脑膜脑炎型
起病2~3d后,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嗜睡、 谵妄、昏迷、抽搐、瘫痪等脑炎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重者发生脑水肿、脑疝与呼吸衰竭等。
脑脊液压力↑,蛋白↑,白细胞↑,一般< 500×106/L,淋巴细胞为主,糖正常或稍低,氯化物正 常。脑脊液钩体培养阳性率较高。
病理Pathology
end
病理解剖
• 1.肝 肝窦间质水肿,肝细胞退行性变、坏死, 汇管区胆汁淤积。在肝窦、间质及毛细血管内可 查到钩体。
• 2.肾 肾小管呈退行性变与坏死或缺血性肾小管 病变。间质水肿,可见钩体与单核细胞、淋巴细 胞浸润和小出血点灶。
病理解剖
• 3.肌肉 骨骼肌特别是腓肠肌肿胀、横纹消失、出 血;心肌纤维亦可累及。
Go on
结膜充血—眼红
结膜网状充血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细菌(包括Hookeria、Leptospira和Treponema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下面是一般认可的钩端螺旋体感染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乏力等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
2. 实验室检查:通过特定的实验室检查,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T)等,检测患者体液中抗体水平的变化。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钩端螺旋体。
3. 组织学检查:通过活体组织或尸体组织的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中是否存在钩端螺旋体。
4. 分离培养:从患者的体液、尿液或其他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出钩端螺旋体。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诊断标准是一般性的,具体的诊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因此,在诊断钩端螺旋体病时,建议同时进行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摘要:
1.引言
2.钩端螺旋体的基本信息
3.钩端螺旋体的诊断标准
4.钩端螺旋体的诊断方法
5.结论
正文:
【引言】
近年来,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呈现流行趋势,该病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源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提高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能力,本文将对钩端螺旋体的诊断标准进行探讨。
【钩端螺旋体的基本信息】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为革兰氏阴性、细长、螺旋形的细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严重病例可导致肺出血、脑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钩端螺旋体的诊断标准】
目前,钩端螺旋体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显微镜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1.显微镜检查:取患者血液或脑脊液标本,经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发现
钩端螺旋体。
2.病原学检查:将患者标本进行钩端螺旋体培养,可分离出病原菌。
3.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可采用ELISA、间接荧光抗体法等方法。
【钩端螺旋体的诊断方法】
综合运用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钩端螺旋体病进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结论】
了解钩端螺旋体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钩端螺旋体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了解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形态、培养方法,熟悉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提高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与防控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微生物实验室四、实训材料1. 钩端螺旋体菌种2. 柯索夫(Korthoff)培养基3. 青霉素4. 玻璃器皿5. 显微镜6. 暗视野显微镜7. 其他实验用品五、实训内容及步骤1. 钩端螺旋体形态观察(1)将钩端螺旋体菌种接种于柯索夫(Korthoff)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2)培养至适宜时间后,取少量菌液,滴于载玻片上,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钩端螺旋体的形态。
(3)观察结果:钩端螺旋体菌体纤细,长短不一,一般为6~20um,宽0.1~0.2um,具有细密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为C”、S”等形状。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钩体象一串发亮的微细珠粒,运动活泼,可曲屈,前后移动或围绕长轴作快速旋转。
2. 钩端螺旋体培养(1)将钩端螺旋体菌种接种于柯索夫(Korthoff)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2)定期观察培养基中菌体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曲线。
(3)培养至适宜时间后,取少量菌液,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生化鉴定。
3. 钩端螺旋体病临床症状观察(1)模拟钩端螺旋体病感染动物,观察其临床症状。
(2)记录动物发热、头痛、眩晕、全身酸痛、腓肠肌压痛、全身无力等症状。
(3)观察动物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4. 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措施(1)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疫水。
(2)治疗钩端螺旋体病,一般采用低剂量青霉素多次重复注射治疗。
(3)注意饮食中多吃高蛋白、高纤维食物,注意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4)对病人的尿液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方法、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钩端螺旋体病(1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基本病理改变是感染中毒性全身毛细血管损害,早期表现缘于钩端螺旋体血症所致的全身中毒症状,后期发生内脏损害。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了解患者是否在疫区有疫水接触史或鼠、猪等排泄物接触史。
传染源为猪、鼠,可通过皮肤、黏膜传染,并可通过哺乳及胎盘感染。
2.临床表现潜伏期2〜28d,平均7~14d o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病程,大致可分为三期。
(1)钩体败血症期:起病后3d内,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39。
C以上,常呈稽留热型,伴有头痛及全身疼痛,软弱无力,行动困难,结膜充血或出血,特点为疼痛或畏光而无分泌物;持续充血至热退后仍持续存在,眼眶痛及腓肠肌疼痛和压痛,少数患者可有中毒性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低血压等表现。
可有全身淋巴结大,部分患者可肝脾大。
(2)器官损害期:病后3~10d o此期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不同类型:①流感伤寒型:为早期症状的继续,多数为轻型病例。
无明显器官损害,经治疗热退或自然缓解。
②肺出血型:除了初期的钩体败血症外,可有咳嗽、咯血、胸痛、心慌、气急等,并进行性加重。
③黄疸出血型: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进行性黄疸、肝大、压痛、肝功能异常、出血和肾损害,大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出血倾向。
④肾衰竭型:急性期尿中常有少量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可出现少尿、无尿、尿毒症、酸中毒、昏迷等。
⑤脑膜脑炎型:患病数日后出现严重头痛、呕吐、烦躁、神志不清、谓妄、颈项强直、克尼格征阳性,重者可有抽搐、昏迷、脑疝、呼吸衰竭及各种神经损害体征。
(3)恢复期:一般起病IOd以后多数患者各种症状体征消失,趋于痊愈。
少数患者热退后经几日至几个月可再次出现症状,称后发症,如发热、眼葡萄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3.实验室检查黄疸出血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
出血患者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
钩端螺旋体肺炎诊断与治疗PPT
感谢您的观看
并发症治疗:针对心、肺、肾等器官的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
预防复发: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污染水源和动物粪便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体重调整
联合用药: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株,可考虑联合用药
疗程:一般需要10-14天
肾功能衰竭:及时进行透析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
肝功能衰竭:进行保肝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
呼吸衰竭: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等
循环衰竭:进行循环支持治疗,如输血、输液等
钩端螺旋体肺炎的预防
隔离患者:将患者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消毒环境: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水和污染物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其次为头孢菌素
抗炎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
免疫治疗: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胸腺肽等
呼吸支持:对于严重呼吸困难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其次为头孢菌素
汇报人:
钩端螺旋体肺炎诊断与治疗
目录
护理人员
钩端螺旋体肺炎概述
钩端螺旋体肺炎的诊断
钩端螺旋体肺炎的治疗
钩端螺旋体肺炎的预防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钩端螺旋体肺炎概述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钩端螺旋体肺炎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细菌性肺炎:通过痰培养和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
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
接种者,病情多较轻。 ➢ 同一菌型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菌型也可弓起相同的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复杂,病
情轻重不一,临床上因某一器官病变突出,而出现不同理
(二)病理 ➢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毛细血管感染中毒性损伤。 ➢ 临床类型的病理基础:由全身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则形成了主要的临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
主要传染源 主要菌群 传播因素 感染地区 发病情况 国内地区 临床类型
钩体病主要流行类型及其特点
稻田型 鼠类 黄疸出血群 鼠尿污染 稻田、水塘 较集中 南方水稻耕作区 流感伤寒型 黄疸出血型 肺出血型
雨水型 猪与犬 波摩那群 暴雨积水 地势低洼村落 分散 北方和南方 流感伤寒型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 1. 直接接触传播 此为主要传播途径。带钩体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人通过皮肤、尤其
是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接触受污染的水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方式。如南方收割水稻、洪水、 暴雨时接触疫水易受感染。在饲养或屠宰家畜过程中,可因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 血液和脏器等而受感染。 ✓ 2. 消化道传播 进食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腔和食管黏膜也可感染。 ✓ 3. 其他 有报道经鼠、犬咬伤后可感染,也有护理者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的报道。
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WS290-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及其工作人员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报告。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赫氏反应 Herxheimer reaction指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由于大量菌体在体内裂解,释放大量的内毒素样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可引起寒颤、发抖、发热,而且具有特异的致病作用,使原有的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体征加重。
2.2 菌群更迭Serogroup change同一地区不同年度,引起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菌株血清群发生改变。
2.3疫水Polluted water指受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江河、湖泊、池塘、水田、沟渠、地表水等水体。
3 诊断依据3.1 流行病学发病前1d~30d接触疫水,或带菌动物尿液,或带菌动物血液。
3.2 临床表现钩端螺旋体病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及脑膜炎型,其早期典型临床表现为:三症状(即寒热、酸痛、全身乏力)和三体征(即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
3.2.1 发热:起病急,可有畏寒。
短期内体温可高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有时也可稽留热,少数间歇热。
3.2.2 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明显。
3.2.3 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症状明显。
3.2.4 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外眦及上下穹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无分泌物,无疼痛感,不畏光。
3.2.5 腓肠肌压痛:双侧腓肠肌压痛,重者拒按。
3.2.6 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表浅淋巴结及股淋巴结,一般为1cm~2cm,质偏软,有压痛,无化脓。
3.3 实验室检测3.3.1 从血液、脑脊液或尿液分离出钩端螺旋体。
3.3.2 从血液、尿液或脑脊液检测出钩端螺旋体核酸。
3.3.3 病人恢复期血清中钩端螺旋体抗体效价较早期血清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4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
3、镇静疗法 (1) 先兆期:首选氯丙嗪、异丙嗪各25~50mg 肌肉注射,30~60min仍不能达到有效镇静者,再 用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并用异丙嗪与氯 丙嗪维持,病情稳定后24h,可考虑停药。 (2)极期:首先用异丙嗪50mg,肌肉注射。如不 能镇静者,用10%水合氯醛30mL灌肠,再用安定 10mg肌肉注射。 (3)垂危期:因在此期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 使用大剂量杜冷丁和氯丙嗪,应特别谨慎,此时极度 烦躁者,可选用异丙嗪50mg,肌肉注射,与10% 水合氯醛30mL灌肠。
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
(2)极期:首剂100mg氢化可的松加在5 %葡萄糖溶液20mL内缓慢静脉推注,10~ 20min推完。或以200~300mg氢化可的 松加在5%葡萄糖溶液100mL中缓慢静脉滴 注。一般氢化可的松日用量为200~800mg。 (3)垂危期:用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 200~300mg加在5%~10%葡萄糖溶液 20mL中,静脉缓慢推注,以后酌情给以 200~300mg氢化可的松加在5%葡萄糖溶 液100mL中,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日用量 为800~1500mg。
1)、典型黄疸出血型:以维生素C3~5g,维生素 K140mg,肌苷200mg加入10%葡萄糖500~ 10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0~14d 为一疗程,也 可加安络血或云南白药等止血药。重度黄疸者可用强地松 龙或强地松每日30~40mg短程治疗,有减轻黄疸和改 善肝功能的作用。 2)、轻型黄疸出血型:除抗感染外,采用一般支持对 症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 及处理原则
诊断原则: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 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普遍易感。 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农民,临床表现复杂多 样,而且非典型病例亦较多。 应根据流行病 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做出临床诊断,确诊需要分 离钩端螺旋体和检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30d接触疫水或动 物尿或血。
2、早期主要症状和体征
(1)发热:起病急,可有畏寒。短期内体温可高达39℃ 左右,常为弛张热。 (2)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 (3)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4)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外眦及上下穹 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无 分泌物,不痛,不畏光。 (5)腓肠肌压痛:双侧腓肠肌压痛,重者拒按。 (6)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表浅淋巴结及股淋巴结,一般 为1~2cm,质偏软,有压痛,无化脓。
(4)鼻衄、鼻出血是钩端螺旋体病常见的症状,一般的鼻出血用棉
球或纱条浸1%麻黄素或0.1%肾上腺素塞鼻,亦可用大剂量维生素C、K。
流感伤寒型
(5)预防和处理赫氏反应:
由于赫氏反应能使病情加重,甚至演变成肺弥漫性出血,它的 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青霉素的使用应该小剂量分次肌注,一般 间隔4小时以上,不要静注或静滴。可以首次5-10万单位肌注, 逐渐过度到40万单位.对钩端螺旋体病高热者,首次进入疫区者, 孕妇及小儿等病情多偏重,用青霉素G治疗时,易发生赫氏反应, 故对此类患者在使用首剂青霉素G的同时,应以大剂量氢化可的 松: 1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 继以氢化可的松2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100mL 及200mL中依次静滴,总量在4h内滴完。儿童剂量酌减, 赫氏反应的治疗以异丙嗪和/或氯丙嗪20~50mg,肌注。 氢化可的松100~300mg稀释后静滴,酌情再给予其 他对症处理。
3、黄疸出血型
本型治疗应强调抗钩端螺旋体冶疗的药物 剂量宜偏大,疗程宜偏长。鉴于本型病例常有 不同程度的肝(或)肾功能受损,用药治疗时, 应注意肝、肾功能情况及其变化。
(1)首选青霉素G钠或钾盐,剂量每日240万IU, 分3次肌肉注射,有肾功能不全者用青霉素G钠盐, 疗程7~10d;对青霉素过敏而肾功能正常者,可选 用庆大霉素80mg,每8h肌注1次,疗程7~10d。
3、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实验室诊断 (1)从血液或脑脊液或尿液分离到钩端螺 旋体。 (2)从血液或尿液或脑脊液检测到钩端螺 旋体核酸。 (3)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抗钩端螺 旋体抗体效价4 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中的任何一条
4、处理原则
(1) 早期发现病人,向防疫部门报告疫情早期治疗。以 青霉素注射为首选疗法,有特效,但应注意赫氏反应的预 防,对病人排泄物作消毒处理。 (2)对易感人群的应急措施 在同时间同地区内接触同一疫源的人群中,如有一人发病, 对其余人(未接种钩体菌苗)也应注射青霉素,或口服强力 霉素等应急措施进行预防治疗。 (3)对易感人群的免疫预防 对进入钩端螺旋体疫源地的易感人群,进入疫源地前15d 应进行钩端螺旋体菌苗全程基础注射。 (4) 对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疫区进行鼠密度、带菌 率的监测和野外灭鼠,降低鼠密度。 (5) 对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疫区开展猪的带菌率的 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传染源家畜管理,圈猪更新,降低 猪的带菌率。
以上三症状(即寒热、酸痛、全身乏力)和三体征(即眼红、 腿痛、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有五个类型钩端螺旋体病(流 感伤寒型,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 脑膜脑炎型)。
3、实验室诊断
(1)从血液或脑脊液或尿液分离到钩端螺旋体
(2 )从血液或尿液或脑脊液检测到钩端螺旋体核酸 (3) 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抗钩端螺旋体抗体 效价4 倍或4倍以上升高
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
具备: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30d接触疫水或 动物尿或血加早期主要症状
(1)发热:起病急,可有畏寒。短期内体温可高 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 (2)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 (3)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中任何一条。
2、临床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早期体症 (4)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外眦及 上下穹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 扩张呈网状,无分泌物,不痛,不畏光。 (5)腓肠肌压痛:双侧腓肠肌压痛,重者拒按。 (6)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表浅淋巴结及股淋巴结, 一般为1~2cm,质偏软,有压痛,无化脓。 中任何一条。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鼠:稻田型,猪、犬:洪水型,雨水型。 传播途径: 带菌尿液污染环境,经皮肤特别是破损皮肤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强同型免疫力。 流行特点: 夏秋季(6-10月)流行,分为:稻田型,洪水 型,雨水型,游泳型,散发型,职业型等。
发病机制: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非
流感伤寒型 2对症支持疗法
(1)一般支持疗法:注意卧床休息,应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
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2)高热处理:可以应用物理降温。明确诊断的前提下,使用解热
止痛剂。
(3)补液:静脉补液24h总量成人2000~2500mL,以5%葡萄 糖生理盐水为主,适量补充10%葡萄糖500mL左右,以补充机体对热能 消耗的增加的需要。
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 1、抗菌疗法:同流感伤寒型。 2、氢化可的松疗法
(1)先兆期:首剂50~100mg氢化可的 松加在5%葡萄糖溶液10~20mL缓慢静脉推 注,10~20min推完。随后100mg氢化可 的松加在5%葡萄糖溶液100mL中缓慢静脉 滴注。一般氢化可的松日用量为200~ 500mg。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生化,血清学,病原学检查, 胸片、胸部CT
鉴别诊断:
流感伤寒型:与流感、上感、败血症鉴别 肺出血型: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支扩鉴别 黄疸出血型:与急性肝炎、溶贫、胆道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鉴别 脑膜脑炎型:与病毒脑、结脑、化脑鉴别 肾衰竭型: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 球肾炎鉴别
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
4、强心药物疗法 (1)毒毛旋花子甙K:0.25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 10mL中,缓慢静脉推注,24h用量不超过1mg。 (2)毛花强心丙(西地兰):首剂0.4mg加入10%葡萄糖溶 液20mL内,缓慢静脉推注,24h用量不超过1.6mg。 5、输液疗法 最初抢救应以5%葡萄糖液,10%葡萄糖溶液或5%葡萄糖生 理盐水为好,力求避免使用高渗溶液如甘露醇等(肺水肿、脑 水肿例外),点滴速度要慢,一般每分钟20-30滴(血容量不足 的休克除外),钩体病患者大多数血压偏低,慎用升压药。非必 要时,不应立即纠酸(严重时例外)。也不应立即输入低分子 右旋糖酐(休克,DIC时例外)。病情较重病人第一日总量 800~1000mL。
抗菌疗法是钩端螺旋体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早期治疗的核心。青霉素 G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次选,强力霉素、四环素等亦可酌情选用。 (1)青霉素治疗:成人每日80万~120万IU,分2~3次肌肉注射。感 染中毒症状重者,可增加剂量为每日160~240万IU,分为每4~6h肌 肉注射,体温下降即酌情减量,疗程一般为5~7d,儿童剂量酌减。在应 用首剂青霉素后15min~5h内,要高度注意赫氏反应发生。 (2)其他抗生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选择其他抗生素。 1)、 庆大霉素:成人剂量每日240mg(儿童剂量为5mg/kg体重), 分3次肌肉注射,体温正常后24h改为80mg,每12h肌肉注射1次,疗 程为7d。 2)四环素:成人剂量每日2g分4次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7d。 3)强力霉素:成人剂量每日2次,每次100mg,疗程为7d。 4)氨节青霉素:剂量为成人每日3~4g(儿童剂量为80~120mg/kg 体重),分3~4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5)其他抗生素红霉素、卡那、先锋、竹桃霉素以及麦迪霉素也可选用。
血管破裂性红细胞外溢。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7-14天。长至
28天,短至2天。 典型临床经过分三期:早期、中期和后期。
早期:
(钩体败血症期)3天内,是钩体血症的早期:三症状三体征: “寒热身痛全身软,眼红腿痛淋巴大”。 1、发 热 2、头痛、全身酸痛 3、全身乏力 4、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无痛无痒、无畏光,充血持续, 热退后持续。 5、腓肠肌触痛。 6、浅表淋巴结肿大。 还可以出现其他症状,呼吸系统:咽痛,咳嗽,咳粘痰,咽 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咽黏膜出血点。消化系统: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腹泻,可有里急后重感,但无粘血便,腹部压痛, 但无反跳痛。部分可有肝脾肿大。出血以少量鼻出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