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初二生物《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动物行为的特点-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特点-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特点一、行为的发生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在生物界中,动物的行为往往是与其生存和繁殖密切相关的。

任何一种有机体都有自己的求生和繁殖本能,因此,它们的行为一般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目的。

例如,飞禽的飞行,足禽的奔跑,蝼蛄的钻地,蜜蜂的采蜜等等,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

这种行为目的性的体现,是由动物的组织、器官及其作用机制所决定的。

二、行为的适应性强同样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不同种动物,它们之间却具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它们各自的行为方式和适应能力不同所决定的。

一种动物的行为方式,是由其自身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适应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方式。

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那些能更好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能更好的生存繁殖下去,因而在后代中也有这种适应性行为方式的遗传。

三、行为的可变性较大动物行为的可变性较大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同一种动物的行为方式还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一般是与动物受到的外界刺激的变化有关。

不同的动物种,当受到的外界刺激不同或相同刺激的强度不同时,其行为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例如,同一种鸟类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惊恐后,其飞行速度和高度等也会出现不同。

四、行为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器官和由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

内分泌激素有调节机体生长发育、调节新陈代谢、控制生殖和调节行为等作用。

许多有机体的行为都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如有机体的生殖行为、食欲行为、睡眠行为、防御行为等都要受到激素的调节。

例如,雄性鸟类在繁殖期间都会发生显著的色素变化,这些色素变化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密切关系。

五、行为是由神经活动所调控的动物的行为不仅受到外界刺激、内分泌激素的调节,而且也经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元,人的大脑中共有多达1012个神经元。

神经元在接受外界刺激时会发生兴奋或抑制的反应,这种电化学活动的传递将决定行为的发生。

六、行为具有可塑性行为塑造是通过塑造个体在学习和适应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形成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

【八年级】八年级生物上册42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八年级生物上册42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动物行为的特点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二章《动物的行为》的第一节,旨在分析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

从动物行为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进行阐述和探究,通过观察图片和探究活动“猫头鹰捉野鼠”的具体实例来分析以上三点。

本节的最后讲述了研究动物行为的作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动物的行为,学生并不陌生。

但是平时学生只注意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现象,而没有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

而且也涉及动物体内的生理变化,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动物行为都是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4.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5.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6.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四、教学重难点动物行为的特点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教师讲解八、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境导入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展示不同动物行为的图片。

提问:什么是动物行为?动物行为的特点有哪些呢?新知探究1、动物行为的概念2、动物行为的特点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明确什么是动物行为。

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完成练习,加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

❖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的爬行、游泳、奔跑、飞翔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甚至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不包括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如:呼吸、消化、心跳等)学生们小组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动物行为的三个特点小组讨论1、认识动物的活动规律2、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3、控制有害的动物在展示图片的基础上,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特征教案二

动物行为特征教案二

【教案二】动物行为的交流和协调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间行为交流、协调的方式及意义。

2、认识动物间信号传递的常见方式和分类。

3、获取生态学中关于动物行为交流与协调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行为交流与协调动物间的行为交流具有极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行为交流包括视觉、听觉、化学和触觉等方式。

这些并不是完整的交流方式,但是却是较为常用的。

行为协调也有助于确保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一般包括同步行动和相对距离的维持,有时还需要相互配合的快捷反应。

2、动物间信号传递通过一定的方式,动物间能够传递出信号。

信号可以告诉接收者一些信息,如食物信息或危险信息等等。

方式包括化学(分泌物)、声音和视觉等,还有一些特化的结构,如电器感应器和触觉器官等。

信号也能被划分为一些不同的类别。

这取决于其类型、目的和是否特化。

信号可以是指示行为、情绪表现、警告、吸引或导航等等。

信号可以是非特化的,如一个一般性的感官体验(如听觉),也可以是特化的,如声音(警报)或行为(舞蹈)。

3、动物间信号和协调的分类行为分类同步行动:动物间的行动往往是协调同步的,尤其是当它们是群体动物或在繁殖期如果是。

相对距离的维持: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例如河马或大熊猫)中,相对距离一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协调因子。

它确保了相邻个体之间有足够距离,以便避免受到潜在的威胁或过分依赖某些个体。

信号分类1、视觉信号视觉信号可以告知接收者一些关键信息,如体形、颜色和前景等,这些信息通常可以明显地表明该个体对自身生存以及群体生存的适应。

接收者可以通过其表现出来的信息导致行动的变化,或者变得更为主动。

2、听觉信号声音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而且受动物们极其重视的,感觉体验。

它是一种可靠的、方便的交流方式,也可以耗费较少的体力。

在许多的鸟类或哺乳动物中,声音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3、化学信号生物体通过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来向外界传递信号。

化学信号不能直接被接收,而是需要特定的呼吸器官来反应和感知。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3.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三、教学难点:1. 动物行为的特点。

2. 动物行为与生理基础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图片或视频。

3. 教材或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行为。

提问:“你们观察过动物的行为吗?它们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讲解:介绍动物行为的概念,解释动物行为的特点。

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种类,如捕食、防御、繁殖等。

引导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

3.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动物行为与生理基础的关系。

每组选取一种动物行为,探讨其生理机制。

如:捕食行为与牙齿、爪子的结构有关;迁徙行为与导航、代谢有关等。

4. 展示: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提问。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行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或参考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动物行为的知识。

如: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动物的迁徙行为及其生理机制。

7. 板书设计: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特点:1. 适应性2. 多样性3. 遗传性4. 可塑性生理基础:1. 神经系统2. 内分泌系统3. 免疫系统4. 形态结构六、教学拓展:1. 引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模拟等。

2. 介绍动物行为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

3. 探讨动物行为学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如动物行为模型的建立、动物行为治疗等。

七、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或多个动物行为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生理基础。

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动物行为的一般规律。

冀少版八上生物 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设计(1)

冀少版八上生物 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设计(1)
《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
课题:动物行为的特点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概述动物行为的概念
2.动物行为的特点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视频与图片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同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教师总结,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外界刺激或者是内部的生理变化引起的,而鲸鱼的“喷”水,是属于内部的生理活动,所以不属于动物行为。
学生回答,根据已有的知识认为应该是动物行为
使学生能够理解动物行为和动物生理变化的区别。
活动三:动物行为的特点
1.视频播放《非洲野猫静悄悄》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组讨论,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
一、动物的行为
1.概念:动物的活动包括动物的动作或者活动
2.产生的原因:外界刺激或体内的生理变化。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动物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动物自身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3.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5.问题三:非洲野猫捕食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对它的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有什么意义?
根据教师已经给出的几个方面具体去分析
活动四: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让学生自己举例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生理解人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的目的就是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使人类与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和谐相处。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及其生理基础。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特点、生理基础及其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生理基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生物学相关章节。

2.教学辅助材料:图片、视频、PPT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动物行为的图片,如迁徙、捕食、防御等,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行为。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吗?它们是如何实现的?2.学习动物行为的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

3.学习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1)讲解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遗传等。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理机制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4.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与生理基础的关系(1)引导学生探讨动物行为特点与生理基础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举例说明不同生理基础如何影响动物行为特点。

5.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动物行为的特点与生理基础之间有什么关系?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2)强调动物行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7.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动物,分析它们的行为特点及其生理基础。

五、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生理基础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观察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生理基础。

2.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动物行为与生理基础的关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特点、生理基础及其相互关系。

教师展示迁徙鸟类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鸟类会进行迁徙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它们为了寻找食物和适宜的生存环境。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通用8篇)《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刘恩山教授讲到:这部分知识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有直接和间接的相关。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可以在与动物建立更好的关系上起到很好作用。

从学科知识教育来说,动物行为的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动物行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有具体的要求。

一是要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第二是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这是两个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设计依据: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

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利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学习:1、自主学习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投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8、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9、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7、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分析后天行为: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10、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5、、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2、动物社会行为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冀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冀少版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发散问题,把学生引入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探究指导,创设绿色课堂,给学生留有挖掘其内在潜力的空间。
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给学生一个迷宫,而不是给学生一个走廊,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学习方法,一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我在课前采取了让学生用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例,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来探究,让学生充分与生活接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具备的实验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法体现出来,从而倡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课堂“活”起来,让知识“动”起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真正体现和实施了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积极参与竞赛,对于有困难的问题本组同学协作解决。
回顾、在头脑中整理信息、学生自主发言总结。
梳理、巩固知识。
明确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提高学生学习、搜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的能力。
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将“自我”摆进来,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结合我市创文明城活动,提高学生的保护环境卫生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小小宣传员,带动身边的亲人,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城活动。
内容及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活动天地
四、挑战自我
五、课堂小结
引导完成学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实际用”总结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完成学案。
今天我来当市长:
请各位同学以主抓创文明城市长的身份为我市出谋划策:如何灭鼠(教师对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更正、补充。)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1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2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1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2

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的能力。

3.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人体的知识打下唯物主义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以及动物行为的特点。

2.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使学生理解二者的根本区别,理解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能了解动物的“学习”行为与人类的有意识地学习有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回顾前五节的标题,想一想我们已知哪些关于动物的行为的知识?这样的回顾应该是经常进行的。

2.引入新课:猫头鹰的昼伏夜行属于昼夜节律;大雁迁徙属于季节节律;招潮蟹的活动属于潮汐节律。

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先天就会的,还是后天学习的?以往我们了解的其它的动物行为又是先天就会的,还是后天学习的?动物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3.如有条件,可以先放录像片《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本领》。

该片内容生动,举例丰富,解说和配乐亦佳,教科书上所举的例子如小黑猩猩学会用沾水的树枝从洞穴中取食白蚁、大山雀学会偷饮牛奶等均可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该片放映后,立即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题目是:什么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动物的后天性行为?4.在讨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阅读本课:①浏览课文。

了解本节课除了要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以外,还要学习哪些关于动物行为的知识?②仔细地阅读课文。

细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与小组讨论时的观点相对比,看课本上提出的概念与小组讨论的概念是否一致,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尝试自己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或为书上总结的三个特点举实例。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哪些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哪里(课外书、科普报刊、电视节目、科普电影、计算机网络等),与本书上所介绍有关知识有何异同,记下自己的问题。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课程是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三单元《动物行为的特点》中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此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的知识点:•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动物行为的特点;•分析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谈论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差异。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谈论所见动物的行为,了解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知。

2. 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分类教师介绍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分类,向学生解释动物行为的本质和目的,介绍动物行为的分类以及各类行为和具体的例子。

如:生存行为、维护行为、繁殖行为等。

3. 动物行为的特点讲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一下,同时可以引入一些特殊动物行为的例子来说明。

如:喜马拉雅雪鸡形成群体,方便保暖;八哥会模仿人类语言等。

4.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生存价值。

举例:象是在热带地区,需要大量喝水浸泡,保持体表湿润,预防中暑。

5. 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的差异对比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的本质,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是否导致了对动物的侵害与破坏。

三、教学反思1. 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互动问答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在引导学生讨论的环节,我鼓励学生发言和展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生的反应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同时也对人类活动与动物行为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但是在课堂上,一些学生存在思维困惑,或是对一些概念的掌握还不是很到位。

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将会在后续教学中注重巩固复习,及时给予帮助。

3. 教学思路的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的思维障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注重动物行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更加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并加强相关生物概念的讲解。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2. 动物行为的分类3.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4. 动物行为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基础。

2.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行为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2. 讲解:介绍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讲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动物行为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出研究性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动物行为特点和生理基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a)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b)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答案的准确性、思路的清晰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c) 测验成绩:通过定期测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内容:a) 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b) 动物行为分类的熟悉程度。

c) 动物行为产生生理基础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学图片和视频:收集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直观展示和分析。

2.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书籍和学术文章,以便他们深入研究动物行为。

生物:4.5.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上)

生物:4.5.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上)

生物:4.5.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上)课前准备
上课前,教师应准备好供学生实验用的活蜗牛、新鲜菜叶、盘子
教学过程
身边事
教材以生活中或动物园中可见到的情景图片为切入点,引出动物行为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中,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周围围环境来创设情境。

探究竟
作蜗牛取食菜叶实验时,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可前进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取食行为是迅速好事缓慢,这是从表面来人是蜗牛的行为特点。

大家谈
大家谈在教材中,要与“探究竟”活动结合起来,如大家谈中的蜗牛受到外界刺激,身体会立即缩紧壳内,从动物生存的角度分析说明这一道理,就应贯彻在实验活动中设问,这样就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教材使用也显得更流畅。

知识链
知识链中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动物行为概念,二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实际用
本节课实际用的内容,考虑到农村即我们生活环境的现状,突出了鼠害防治方面的知识,教师可结合当地实际,组合学生讨论防鼠和灭鼠的方法。

生物: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过程
身边事
动物行为的类型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举其他的动物行为事例,或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动物行为的趋稳或播放有关的录像等。

探究竟
本科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项活动是有关蚂蚁行为的实验。

第二项活动是以组动物行为图片资料分析。

大家谈
第一个问题是动物行为的类型,第二个问题是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区别。

知识链
本节知识链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动物行为类型,并对几种类型分别进行了解释。

实际用
动物行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教学设计: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教学设计: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对生物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在本章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动物行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但可能对动物行为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尚存在困难。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你认为动物行为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动物行为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请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你了解哪些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请分享你的经验和心得。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调查,探讨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原理分析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动物行为研究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动物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有趣发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撰写报告:要求学生将观察、分析和实践作业的过程及成果整理成书面报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在作业评价方面,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这些作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行为的特点,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素养。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动物行为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1.2 教学内容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动物行为的分类:1. 先天性行为:出生时就具备的行为,如鸟类的迁徙2. 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如狗的学习训练3. 社会行为:动物在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和行为,如狼群的合作狩猎4. 节律行为:随时间变化而有规律的行为,如鸟类的晨鸣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动物的日常生活活动是什么?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其行为特点,并向全班分享案例分析:分析动物行为的实例,判断其属于哪种分类第二章:动物行为的功能与意义2.1 教学目标理解动物行为的功能认识到动物行为的意义2.2 教学内容动物行为的功能:1. 寻找食物2. 逃避敌害3. 繁殖后代4. 社交互动动物行为的意义:1. 适应环境,提高生存机会2. 传递基因,保证物种延续3. 维持生态平衡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动物的行为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功能和意义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动物行为的功能和意义,并准备进行全班分享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动物,通过表演展示其行为的功能和意义第三章: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3.1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行为背后的生理基础掌握动物行为的主要调节机制3.2 教学内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1. 神经系统: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作用2. 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节作用3. 感觉器官: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动物行为的主要调节机制:1. 本能:出生时就具备的行为模式2. 反射:对外界刺激的无意识反应3. 学习和记忆:通过经验积累和信息存储的行为调整3.3 教学活动知识讲解:讲解动物行为生理基础的相关知识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理解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动物行为的调节机制,并准备进行全班分享第四章:动物行为的观察与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学习动物行为的观察方法了解动物行为研究的基本方法4.2 教学内容动物行为的观察方法:1.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表现2. 视频观察:通过视频观察动物的行为3. 追踪观察:长期追踪同一动物的行为变化动物行为研究的基本方法:1. 实验研究: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的行为研究2.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行为特征3. 行为分析:对动物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4.3 教学活动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行为的观察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动物行为观察,记录并分析其行为特点研究方法展示: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行为研究方法,进行展示和解释第五章:动物行为在生态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理解动物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到动物行为对生态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动物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食物链的维持: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行为互动2. 生态平衡: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平衡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同物种的行为特点和适应策略动物行为对生态的重要性:1. 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2. 生态过程的顺利进行5.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了解动物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动物行为对生态的重要性,并准备进行全班分享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第六章:动物交流与信号传递6.1 教学目标理解动物交流的方式和意义掌握动物信号传递的机制6.2 教学内容动物交流的方式:1. 视觉信号:如体色、斑纹2. 声音信号:如叫声、鸣叫3. 嗅觉信号:如气味4. 触觉信号:如身体接触动物信号传递的意义:1. 寻找伴侣2. 警告同伴有危险3. 标示领地4. 协调群体行动6.3 教学活动观察展示:展示不同动物的交流方式和信号传递实例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动物,模拟其交流和信号传递行为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动物交流和信号传递的意义,并准备进行全班分享第七章:动物的繁殖行为7.1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繁殖行为的特点掌握动物繁殖策略的多样性7.2 教学内容动物繁殖行为的特点:1. 选择合适的繁殖环境2. 寻找伴侣3. 交配行为4. 产卵或分娩5. 对后代的抚育动物繁殖策略的多样性:1. 一次性繁殖:一次产下大量后代2. 分批繁殖:分批次产下后代3. 长期抚育:对后代进行长期投资和照顾7.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研究一种动物的繁殖行为,并向全班分享案例分析:分析动物繁殖策略的实例,了解其适应性第八章:动物的适应性行为8.1 教学目标理解适应性行为的概念掌握动物适应性行为的表现和意义8.2 教学内容适应性行为的概念: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的行为调整动物适应性行为的表现:1. 行为模式的改变2. 新行为的产生3. 行为的抑制适应性行为的意义:1. 提高生存机会2. 保证物种延续3. 维持生态平衡8.3 教学活动知识讲解:讲解适应性行为的相关知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动物适应性行为的实例,并准备进行全班分享案例分析:分析动物适应性行为的表现和意义第九章: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9.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负面影响认识到保护动物行为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负面影响:1. 栖息地的破坏2. 气候变化3. 污染4. 过度捕猎5. 外来物种入侵保护动物行为的重要性:1. 保护生物多样性2. 维持生态平衡3. 保障人类自身的福祉9.3 教学活动数据展示:展示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影响的统计数据和实例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保护动物行为的措施,并准备进行全班分享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保护动物行为的实际行动,如环保志愿者、动物保护组织活动等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展望未来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回顾本课程所学的内容,总结动物行为的主要特点和生理基础未来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方向:1. 科技的进步:如基因组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应用2. 跨学科的研究:如生态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3. 保护动物行为:关注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推动生态保护10.3 教学活动课程回顾:学生分组回顾本课程所学的内容,准备进行全班分享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未来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准备进行全班分享未来展望: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展望未来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设计中的重点环节包括:1. 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内容涵盖了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与意义、生理基础以及观察与研究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学习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动物行为的分类、产生原因等方面存在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奥秘。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2.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培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动物行为的能力。
3.掌握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了解动物行为与生存、繁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规。
-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如鸟类筑巢、蝴蝶迁徙、猴子互相梳理毛发等。通过观察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动物行为的多样性。随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动物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些行为是如何帮助动物生存和繁衍后代的?”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即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个体和种群发展的活动。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觅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交行为等。针对每种行为类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初中动物的行为教案

初中动物的行为教案

初中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3. 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教学难点:1.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举例。

2. 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动物的行为》。

2. 课件或黑板。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4.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物(如鱼、鸟、虫等),询问学生对这些动物行为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的活动。

2. 讲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a. 取食行为:动物为了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行为。

b. 防御行为: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而进行的行为。

c. 繁殖行为:动物为了繁殖后代而进行的行为。

d. 迁徙行为:动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而进行的行为。

e. 社会行为:动物在群体中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行为。

3. 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a. 先天性行为:动物出生时就具备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b. 后天性行为: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得到的行为。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教学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动物行为。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和区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和记录一种动物的行为。

2. 撰写观察报告,分析该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生物教学设计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

生物教学设计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

生物教学设计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一、引言在生物学教学中,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

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物种的适应性、求偶、繁殖、捕食和避敌等行为,从而拓宽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

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不同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功能;2. 掌握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实验设计与步骤1. 实验对象的选择选择适合课堂环境的小型动物,如蜗牛、蚯蚓、果蝇等。

这些动物容易获得,且行为特征较容易观察。

2. 观察动物行为的设定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设定观察动物行为的条件和环境。

例如,在观察动物对光线的反应时,可以将动物放置在不同亮度的灯光下进行观察。

3. 观察方法与记录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动物的行为,并记录观察结果。

可以采用表格、文字描述、绘图等方式记录。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在观察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行为特征,让学生发现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一步探讨形成这些行为的生物学原理。

四、实验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学生将收获以下意义与价值:1. 提高观察力与动手能力: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动物行为的能力,提高对细节的敏感度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 培养科学精神:观察动物行为需要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毅力和科学态度。

3. 拓宽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行为特征,学生将了解到生命多样性的奇妙之处,进一步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4.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观察动物行为需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五、教学拓展与延伸1. 制定更复杂的观察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和机制。

《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

《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

《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及其动物行为的特点,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的能力。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4、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人体的知识打下唯物主义的基础。

5、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正投或背、教学软件教学方法:观察、探索、讲解、师生互动,教学一体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前,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

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人新课。

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

本节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什么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

在了解动物的行为的特点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一、什么是动物的行为看幻灯片:豹捉小兔启发:根据你们的观察,结合这幅图,描述一下猫捉老鼠的情景。

讲述:猫捉老鼠的动作或活动主要有:行走、静止不动、奔跑、跳跃等。

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

看幻灯:动物行为的一些图片启发:从图片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引导:以上同学们所看到的都是动物的行为吗?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动物的行为?”讲解:动物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它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我们看到的: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启发: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这些看似没有动作的活动是不是动物的行为?讲解:这些活动都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部分,因为在这些活动的同时,动物体内也发生着生理变化。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行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我们还是以猫捉老鼠为例加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精选:初二生物《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二生物《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的能力。

3.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人体的知识打下唯物主义的基础。

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以及动物行为的特点。

在学生学习了四节课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已知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繁殖、社群和节律行为以后,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已知的实例,将动物行为分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使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在学生学习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有关知识以后,进而指导学生概括动物行为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2.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使学生理解二者的根本区别,理解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能了解动物的“学习”行为与人类的有意识地学习有别,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建议教师利用音像材料,在给予学生大量感性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通过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深入理解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2课时二、第一课时1.复习:回顾前五节的标题,想一想我们已知哪些关于动物的行为的知识?这样的回顾应该是经常进行的。

2.引入新课:猫头鹰的昼伏夜行属于昼夜节律;大雁迁徙属于季节节律;招潮蟹的活动属于潮汐节律。

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先天就会的,还是后天学习的?以往我们了解的其它的动物行为又是先天就会的,还是后天学习的?动物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3.如有条件,可以先放录像片《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本领》。

该片内容生动,举例丰富,解说和配乐亦佳,教科书上所举的例子如小黑猩猩学会用沾水的树枝从洞穴中取食白蚁、大山雀学会偷饮牛奶等均可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该片放映后,立即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题目是:什么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动物的后天性行为?4.在讨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阅读本课:①浏览课文。

了解本节课除了要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以外,还要学习哪些关于动物行为的知识?②仔细地阅读课文。

细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与小组讨论时的观点相对比,看课本上提出的概念与小组讨论的概念是否一致,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尝试自己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或为书上总结的三个特点举实例。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哪些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哪里(课外书、科普报刊、电视节目、科普电影、计算机网络等),与本书上所介绍有关知识有何异同,记下自己的问题。

⑤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5.小组讨论:①请小组长主持讨论阅读课文时想到的问题,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特别是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再次讨论,深入讨论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是否相同,通过讨论使小组达到共识。

②讨论动物行为的特点,是否赞同课本的总结,本组有何补充,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特点。

③交流自己曾知道哪些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知识,向本组同学介绍自己这些知识来自哪里,自己知道的与本书介绍的知识有何不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本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时间宜充裕些,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6.提醒学生课后完成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以组为单位完成简明扼要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第六节(节标题略)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1.先天性行为:举例:育雏的母鸡和小猫,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

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2.后天性行为:举例: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等。

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1.动物行为是运动、变化的过程;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3.动物行为的产生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主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

三、第二课时1.全班讨论关于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的问题:①请各组介绍本组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特别是关于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的讨论情况,介绍本组对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是否相同问题的认识。

②各组介绍讨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情况。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④请一位同学对本课学习做小结。

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结时完成板书。

结束第六节的学习,进入本章的复习。

2.复习本章:①关于观察或实验。

这是本课的实习作业,见P133《实习》的内容。

我们从两周前开始布置此项活动,现在各组进行交流,将于下周完成全部活动。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同学在本章学习中设计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介绍计划或实验完成的情况,出示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

请各小组长组织讨论,对各组的观察或实验进行评价,评出观察或实验做得好的组。

各组分析本组观察或实验较好的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有可能补救的尽量补救,一周后交一份本组满意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

教师要及时表扬观察或实验做得好的组,并告诉学生,他们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将在实验室的墙壁上展览,请同学们评定成绩,记作小组平时成绩。

②练习画概念图。

在学完全章后,通过重新练习画概念图进行本章复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构成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概念图,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概念图。

教师可以将投影胶片发给学生,请学生写在其上,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进行交流,也可以将学生的笔记(概念图)用实体投影仪直接在荧屏上显示出来。

用概念图代替总结,让学生相互之间学习,也许比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更有益。

对公布的学生的概念图,教师均应予以鼓励,表扬其成功之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告诉学生,主动学习的学生是成功的学生。

既然每个概念图都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成果,那么,教师就要赞赏每个概念图的合理之处、有特色之处,使学生获得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教师要相信,学生会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通过学会画概念图而学会一种总结、归纳、概括的复习方法。

3.纵览全书,认识本章在第三部分中的地位并进行复习。

(相当于帮助学生学会粗略地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总复习。

)引导学生讨论:本章涉及到哪些无脊椎动物的行为?涉及到哪些脊椎动物的行为?本章知识在动物部分中重要吗?为什么?本章涉及到许多无脊椎动物的行为,如蚯蚓、珊瑚、牡蛎和蛤蜊等的行为,尤其涉及到更多的节肢动物知识,如蝴蝶、蜜蜂、白蚁、蜘蛛和蟑螂等的行为。

这些无脊椎动物知识与本书前一至七章密切相关。

本章涉及到许多脊椎动物的行为,如鱼类对刺激的反应、洄游和繁殖行为,鸟类的御敌、孵卵、育雏、迁徙等行为,以及哺乳动物的各种类型的行为、行为的特点和产生的生理基础等。

这些无脊椎动物知识与本书八至十二章密切相关。

前十二章学习的无脊椎动物主要的七个门和脊椎动物五个纲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本章奠定了基础。

本章将动物的各种行为加以概括、总结,是从行为学的角度对全书的总结。

因此,本章在动物部分是重要的一章。

小资料1.动物学习的几种方式①习惯化(habituation)蜘蛛第一次听到音叉的声音时会迅速躲避,次数多了,就不再躲避了。

类似蜘蛛这样,动物受一种信号的反复刺激,反应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称为习惯化。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方式。

②印随学习(imprinting)有些鸟类新孵化出来的雏鸟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能活动的较大的物体能紧紧追随,即印随。

行为学家K. Lorens人工孵化鹅蛋,雏鹅最先接触的是Lorens,他成了雏鹅的印随对象。

当他走开时,雏鹅竟排成一长列跟随其后,并随其下水游泳。

几个月后,雏鹅长大了,鹅群中的雄鹅竟然对雌鹅不感兴趣,却对Lorens或别的人作求爱的表示。

印随学习在进化上有意义。

动物出生后首先接触的一般是它的母亲。

雏鸟追随母亲,能有效地得到母亲的保护和抚育。

许多哺乳动物通过印随学习建立亲子联系。

母兽因此而不至于认错子女,从而有利于自己基因的传播,有利于保护本物种的基因库。

③联系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联系起来,诱发同样的行为,即联系学习。

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就是一种联系学习。

将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引起狗分泌唾液,多次训练后,铃声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④洞察学习(insight learning)课本介绍的黑猩猩取食香蕉的例子属于洞察学习。

洞察学习是动物利用存在于脑中的从其它性质的刺激取得的经验来解决当前的新问题的能力,是动物最复杂的学习形式。

2.学习能力的高低是有基因基础的R. Tryon曾于1940年用大鼠做迷宫实验。

Tryon从众多的大鼠中选出最快走到出口和最慢走到出口的大鼠,前者称为“迷宫敏”大鼠,后者称为“迷宫钝”大鼠。

他让两种大鼠分别进行交配,经过多代选择后,得到了在走迷宫的本领上能力很强和很差的两群大鼠,说明学习能力的高低是有基因基础的,是遗传的。

但是,基因并不直接决定行为。

基因决定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和建成,再由神经系统决定行为。

S. Benzer在研究果蝇遗传时发现,野生型果蝇在黎明时分羽化,成虫活动有24小时周期节律。

S. Benzer和他的同事培养了三个突变株:一个突变株羽化时间不规则,比野生型的羽化时间或长或短;一个突变株比野生型羽化时间长;另一个突变株比野生型羽化时间短。

这一节律性的差异可以代代遗传。

这3个突变基因都是位于X染色体一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