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不是掩饰缺位的标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论:“中国大妈”不是掩饰缺位的标签
2013年,“大妈”(Dama)作为一个新词被录入牛津词典,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社会中又多了一个特定群体。

在大众传媒上,大妈通常被塑造成这样的形象:她们席卷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广场,在诸如《最炫民族风》等的劲爆音乐中翩翩起舞;她们出入国外的高档商场与国内的社区超市,以买打折鸡蛋的速度抢LV,也以买LV的热情挑选鸡蛋;她们出没于早晚高峰的公交车上,在上面择菜、抢座,与别人争吵……
我们啥事儿都喜欢打上“标签”,有了标签,我们就可以归类,然后价值判断就省事儿多了。

比如“中国大妈”,通常有这样的特征:年龄大多在55岁-65岁之间;大多曾经工作过,但已经退休;不再需要为生存奔波;有一定的购买力,却延续着当年的节俭;不掌握大众传媒上的话语权,曝光率却极高。

于是,自以为“高大上”的我们惹不起躲着走,然后通过“中国大妈”不擅长的键盘来对其进行各种勾画。

其实,我们的母亲也算是“中国大妈”中的一员,我们在标签化“中国大妈”的时候是否想到了她们?确实,广场舞涉嫌扰民,公交车择菜涉嫌影响他人,而“争抢”一切公共资源则让“小清新们”打心眼儿里瞧不起。

但扪心自问,连国家都立法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对长辈的关切?正如一些“中国大妈”说的那样,不跳广场舞在家干啥呢?我排队买鸡蛋不就是为了帮孩子省点儿钱吗?
如果我们能够平心静气把“中国大妈”的种种行为放到大环境考虑,或许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挤公交、跳广场舞等是因为“有关部门”社会资源、公共服务做不到位;抢鸡蛋、贪便宜等难道不是从另一方面折射我们养老制度的不完善?养老金替代率低一直被“专家”说啊说,但能够得到实惠的,只是那些不用交养老保险的,而奉献了一辈子的只能拿着“基本养老金”糊口,所以,难免去扎堆去买便宜的东西。

客观来看,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但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视这些病灶,然后寻找破解方法。

“中国大妈”被标签化,也出现在10年前的80后以及现在的90后身上,被批“堕落的一代”已成为了过来人看年轻人的惯用眼光。

这就是以点带面的“标签化”。

但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其间的各个群体都应该是彼此尊重求同而存异的。

如果哪一个群体的问题特别严重,只能说这个社会的某种资源,在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分配时,产生了一些不均。

而不能说,某一个群体出现了问题。

把制度的责任与全体社会民众的道德问题,都具化到某个缺乏话语权的群体身上。

这个社会,种种问题的解决,都不需要把罪过强加到任何一个群体身上。

正视“中国大妈”,审视制度设计,远比吐槽有料得多。

因为,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中国大妈”的存在,而我们也可能是被下一个标签化的群体。

我们在标签化“中国大妈”时,确实该想想:我们是不是也在或即将被标签化。

“中国大妈”,不是掩饰社会资源、公共服务缺位的标签,而应该是一剂提神醒脑的猛药,治治我们的旁观症。

(孙连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