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问题

合集下载

典型案例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措施

典型案例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措施

典型案例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有些问题可能是由于个人行为或决策造成的,而另一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或系统性因素导致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典型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案例一,公司员工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问题,公司员工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项目进度延误。

原因,员工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可能是由于缺乏团队建设和培训,或者是由于个人利益和竞争心理过重导致的。

措施,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同时,公司也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鼓励员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二、案例二,学校学生缺乏自律和学习动力。

问题,学校学生缺乏自律和学习动力,成绩下滑,学习氛围不佳。

原因,学生缺乏自律和学习动力可能是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足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社会环境和媒体影响造成的。

措施,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自律教育和学习动力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案例三,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问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效率慢,群众反映强烈。

原因,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可能是由于官僚作风和体制机制不合理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不足造成的。

措施,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深化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减少繁文缛节,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四、案例四,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

问题,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影响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原因,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可能是由于生产工艺和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原材料和供应链问题造成的。

措施,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和生产环节的质量和安全。

五、案例五,个人职业发展困境。

追击和相遇问题典型例题

追击和相遇问题典型例题

追击和相遇问题典型例题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

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例2.A、B两车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车的速度vA=4m/s,B车的速度vB=10m/s.当B车运动至A车前方7m处时,B车以a=2m/s2的加速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则A车追上B车需要多长时间?在A车追上B车之前,二者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例3.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以4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2s后一辆摩托车从同一车站开出匀加速追赶,加速度为2m/s2,试问:(1)摩托车出发后,经多少时间追上汽车?(2)摩托车追上汽车时,离出发处多远?(3)摩托车追上汽车前,两者最大距离是多少?例4.小轿车在十字路口等绿灯亮后,以1m/s的加速度启动。

恰在此时,一辆大卡车以7m/s的速度从旁超过,做同向匀速运动,问(1)小轿车追上大卡车时已通过多少路程?(2)两车间的距离最大时为多少?例5.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求:(1)经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此时甲、乙两车速度有何关系?(2)追上前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二者的速度有何关系例6.A火车以v-2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100m处有另一列火车B正以v=10m/s速度匀速行驶,A车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例7.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求汽车开始减速时,他们间距离为多大时恰好不相撞?例8.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s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m/s,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s大小为多少?。

烙饼问题30个典型题

烙饼问题30个典型题

30 个烙饼问题典型题题目1:用一只平底锅烙饼,每次能同时放 2 张饼。

如果烙 1 张饼需要 2 分钟(正、反面各需1 分钟),烙 3 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解析:先烙第一张饼和第二张饼的正面,需要 1 分钟;然后烙第一张饼的反面和第三张饼的正面,又需要 1 分钟;最后烙第二张饼的反面和第三张饼的反面,还是1 分钟。

总共需要 3 分钟。

题目2:一个平底锅每次最多能烙 3 张饼,烙熟一面需要 2 分钟,烙熟 5 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解析:先烙三张饼的正面,2 分钟;接着烙这三张饼中其中两张饼的反面和两张新饼的正面,2 分钟;最后烙剩下三张饼的反面,2 分钟。

总共需要 6 分钟。

题目3:用平底锅烙饼,每次只能烙 2 张,每面需要 3 分钟,烙7 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解析:先烙前 4 张饼,每次烙两张,共需2×2×3 = 12 分钟;再烙后三张饼,按题目1 的方法烙,需要9 分钟。

总共需要12 + 9 = 21 分钟。

一口平底锅每次最多烙 4 张饼,烙熟一面要 3 分钟,烙 6 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解析:先烙四张饼的正面,3 分钟;再烙这四张饼中两张饼的反面和两张新饼的正面,3 分钟;最后烙剩下四张饼的反面,3 分钟。

总共需要9 分钟。

题目5:用平底锅烙饼,每次可烙 3 张,每面需 2 分钟,烙8 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解析:先烙前 6 张饼,每次烙三张,共需4×2 = 8 分钟;再烙后两张饼,需要 4 分钟。

总共需要12 分钟。

题目6:一个平底锅每次最多烙 2 张饼,烙熟一面需 4 分钟,烙9 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解析:先烙前 6 张饼,每次两张,需3×2×4 = 24 分钟;再烙后三张饼,需12 分钟。

总共需要36 分钟。

题目7:平底锅每次能烙 4 张饼,每面要烙 5 分钟,烙10 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解析:先烙前8 张饼,每次四张,需4×5 = 20 分钟;再烙后两张饼,需10 分钟。

解决实际问题(典型题)

解决实际问题(典型题)

解决实际问题(书中的基础题)第三单元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6个班,每班150本,全校还需要留45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2、小明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1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352步。

操场大约长是多少米?3、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4、沙坪小学有学生7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21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学生?5、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

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6、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儿童百科和数学猜想”,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猜想每套18元。

学校一共要花多少钱?快乐提升(比较难的题)1、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560平方米8米2、小明做乘法计算题时,把其中一个因数21看成了12,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1107。

正确的积应该是多少?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12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计算,需要12小时到达。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聪聪骑车每分钟行210米,他从学校出发去少年宫,骑了18分钟后距少年宫还有140米。

从学校到少年宫共有多少米?5、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轿车每小时比汽车多行25千米,两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6、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轿车每小时比汽车多行25千米,两车同时出发,背向而行,3小时相距多少千米?1、150×16+45=2400+45=2445(本)答:学校应买2445本练习册。

2、61×352≈21000(厘米)21000厘米=210(米)答:操场大约长是210米。

3、350×20=7000千克 5吨=5000(千克) 5000千克<7000千克 答:不够大象吃20天。

350×20=7000(千克) 7000千克=7(吨) 5吨<7吨4、712×20≈1400(名)答:全乡约有1400名学生。

树立先进典型 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树立先进典型 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树立先进典型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
一、问题:
1. 典型选择不准确: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一些并不具备真正先进性的人或事作为典型,导致其无法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2. 宣传失真:在宣传先进典型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夸大、捏造事实等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典型的公信力,也可能对组织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 典型的持续性不足:一些典型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先进性可能会逐渐减弱。

二、整改措施:
1. 严格筛选典型:在选择典型时,应充分考虑其是否具有真正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确保其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 实事求是地宣传:宣传先进典型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介绍典型的先进事迹,避免夸大和捏造。

3. 持续关注和培养:对于已经树立的先进典型,应持续关注其发展状况,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培养和提升。

4.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典型的先进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5. 鼓励全员参与:通过鼓励全员参与,可以发现更多具有潜力的先进典型,同时也能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树立先进典型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确保典型的先进性和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对照先进典型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对照先进典型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加强自我监督和约束机制
总结词
缺乏自我监督和约束会导致行为失范、违纪违规。
详细描述
自我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缺失会使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容易犯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THANKS
感谢观看
03
CATALOGUE
对照先进典型方面的整改方案
制定学习计划
总结词
提高学习效率
详细描述
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按计划学习。
总结词
增强学习动力
详细描述
设定学习目标,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样化学习方式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在线学习、集体讨论、个人自学等,提高学习效果
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缺 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监督执行不力
对他人和组织的监督执行 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规 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02
CATALOGUE
整改措施
加强理论学习
存在问题
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对先进典型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有效地将 先进典型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整改措施
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先进典型的思想和行动,提高对 先进典型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词
鼓励创新思维
详细描述
不断尝试新的工作方式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详细描述
分析现有工作流程,找出存在 的问题并优化。
详细描述
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性想法 和建议,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
加强自我约束力
总结词
培养自律精神
01
详细描述
02 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自觉
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解决群众具体问题典型案例材料

解决群众具体问题典型案例材料

解决群众具体问题典型案例材料
1. 社区治理问题:某社区通过建设“居民议事厅”,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让居民共同商讨解决社区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社区环境卫生、治安管理等问题,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2. 交通拥堵问题:某城市通过建设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对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

同时,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3. 食品安全问题: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查处力度。

通过这些措施,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

4. 环境污染问题:某地区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保设施建设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5. 就业问题:某地人社部门通过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等措施,帮助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缓解了就业压力。

典型问题剖析及案例分享

典型问题剖析及案例分享

典型问题剖析及案例分享
典型问题剖析及案例分享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某些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典型问题及其案例分享:
1. 沟通问题:
问题描述:沟通是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但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理解或语言,就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案例分享:一位美国人和一位日本人因为语言不同而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

美国人用英语表达,而日本人则用日语回应。

他们通过翻译工具最终解决了问题。

2. 时间管理问题:
问题描述:时间管理是指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压力。

案例分享:一位职业人士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因为他总是被各种紧急的事情打断。

他后来学会了设置优先级和计划任务,从而更好地管理时间。

3. 团队协作问题:
问题描述:团队协作是指团队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合作,以实现团队的成功。

案例分享:一个软件开发团队因为缺乏明确的分工而导致项目进度缓慢。

后来,他们通过明确的分工和协作,最终按时完成了项目。

4. 自我管理问题:
问题描述:自我管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思维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案例分享:一位销售人员常常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销售业绩。

他后来学会了控制情绪和管理情绪,从而提高了销售业绩。

5. 领导力问题:
问题描述: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引导和激励团队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案例分享:一位经理在领导团队时常常过于专制,导致团队成员缺乏动力和参与度。

他后来学会了更加民主和开放的领导方式,从而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典型问题的例子

典型问题的例子

典型问题的例子问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困扰和挑战。

它们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层面。

典型问题的例子是我们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以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个典型问题的例子,以展示它们的不同类型和解决方法。

第一个典型问题的例子是家庭财务管理。

许多家庭都面临着财务管理的挑战,如预算不足、贷款和债务管理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少开支、增加收入、建立紧急储蓄等。

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参与制定预算和设定财务目标,以确保家庭财务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第二个典型问题的例子是企业内部沟通。

在许多企业中,内部沟通不畅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员工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等原因而无法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定期组织会议、使用沟通工具和技术、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等。

同时,企业领导也应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改善内部沟通的效果和效率。

第三个典型问题的例子是城市交通拥堵。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问题。

交通拥堵不仅给居民带来不便,还对城市的经济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城市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推广公共交通工具、鼓励非机动交通、实施交通管理措施等。

此外,通过科技手段,如智能交通系统和出行平台,也可以提高交通拥堵的管理和预测能力。

第四个典型问题的例子是学生学习压力。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交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这些压力不仅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提供学习支持和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兴趣和爱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此外,社会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服务。

以上是几个典型问题的例子,它们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动。

对照先进典型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对照先进典型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和方法。
培养优秀人才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组织战略和员工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 养计划。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机会,包括技能 培训、领导力培训等。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奖励和晋升机制,激励员工积极进取, 提升自身能力。
推动事业发展
拓展市场份额
增强责任意识
总结词
树立责任意识
VS
详细描述
增强责任意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 键因素之一。只有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 任务,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履行职责, 对工作负责到底。同时,责任意识还可以 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提高职业素养和综 合能力。
04
实施效果及展望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组织效率
通过引入先进的流程和工具,减少冗余和浪费,提高 工作效率。
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不断扩大市场 份额。
增强组织竞争力
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人才培养等 方面的水平,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推动创新发展
鼓励员工创新思维,推动组织持续发展和进 步。
THANKS
感谢观看
提升员工效率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和效率。
减少无效时间
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减少因等待、沟通不畅等原因造 成的无效时间。
提升工作质量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工作质量符 合预期。
加强质量控制
对工作成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 纠正质量问题。
鼓励员工参与改进

改进工作作风
要点一
总结词
务实高效、勤政务实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注重工作效率和质量,做到工 作勤勤恳恳、务实高效,同时注重与同事和群众的沟 通和协调。

整改问题的典型案例

整改问题的典型案例

整改问题的典型案例
整改问题的典型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环保问题:某企业因未按规定处理工业废水,导致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经过整改,企业加强了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恢复了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

2. 安全生产问题:某工厂因安全生产管理不善,导致一起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

经过整改,工厂加强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完善了安全设施,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有效避免了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3. 产品质量问题:某产品因存在安全隐患被大量召回。

企业针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加强了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优化了产品设计,确保了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升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4. 经营管理问题:某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导致资金流失和财务数据失真。

经过整改,企业加强了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规范了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有效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不同领域和行业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和整改重点。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对照典型案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对照典型案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对照典型案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典型案例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被广泛关注的案例。

在对照典型案例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以下是对照典型案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的详细讨论。

一、问题:1.案例选择不够合理:在对照典型案例时,可能出现选择不够合理的问题。

某些案例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缺乏相关权威机构的认可。

2.分析层次不够细致:在分析典型案例时,有时往往只关注表层问题,而忽略了案例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和全面。

3.解读案例结果的角度片面:对典型案例的解读往往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缺乏全面性。

这可能导致对案例结果的理解产生片面性,无法准确把握案例真实的原因和后果。

4.分析方法不够科学:有时在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时,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这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不高,从而影响后续的整改措施的制定。

二、整改措施:1.科学选择典型案例:在对照典型案例方面,应该从全面的角度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有权威机构认可的案例。

避免片面性的选择,确保案例的质量和可靠性。

2.加强分析的细致程度:在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时,应该关注案例的深层次因素,并进行细致的分析。

这包括对案例的社会背景、相关数据的清晰分析以及对各种可能原因进行比较和权衡。

3.实现多角度的解读:典型案例的解读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确保有全面性。

可以引入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解读,避免片面性和误导性。

4.采用科学分析方法:在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时,应该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提高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可以借助统计学、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案例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5.及时修正错误:如果在对照典型案例过程中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修正。

可以通过重新分析案例数据、听取意见等方式,及时修正错误,确保整改措施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总之,对照典型案例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在选择案例、分析层次、解读角度和分析方法上进行改进。

典型问题的例子

典型问题的例子

典型问题的例子
典型问题是指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常是在某个领域或群体中普遍存在或经常出现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典型问题的例子:
1. 医疗保健问题:医疗保健问题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之一。

它涉及到如何提供高质量、可负担的医疗服务,以及如何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必要的医疗保健。

2. 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是另一个全球性的典型问题。

它涉及到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

3. 贫困问题:贫困问题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典型问题之一。

它涉及到如何减少贫困人口,如何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 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典型问题之一。

它涉及到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如何确保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基础教育,以及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5. 能源问题:能源问题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问题之一。

它涉及到如何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如何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如何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6. 城市化问题: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它涉及到如何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如何解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以及如何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这些只是典型问题的几个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如网络安全、恐怖主义、毒品泛滥等,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典型问题与普遍问题

典型问题与普遍问题

典型问题与普遍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类:典型问题和普遍问题。

虽然典型问题和普遍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它们在性质和解决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典型问题是指那些特定于某种情境或领域的常见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某种特定的因素或条件所引发的,并且大多数人在类似情况下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常常会遇到数学难题或理解难点。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找到正确的方法或解释来解决。

同样,在工作中,做决策和解决复杂问题是常见的典型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具备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它们通常可以通过分析和创造性思考来解决。

另一方面,普遍问题是指那些在不同情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人类的本性、社会环境或生活方式所引发的,而且大多数人都会面临或遭遇到这些问题。

例如,时间管理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人感到时间不够用,难以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计划和优先事项来解决。

另一个例子是情感问题,包括焦虑、压力和孤独感。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而且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和寻求支持来缓解。

典型问题和普遍问题在解决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对于典型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解决。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且在类似情况下能够迅速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数学时,我们可以掌握一些数学技巧和求解方法,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对于工作中的典型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对于普遍问题,解决方法可能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由于这些问题在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它们往往需要一种综合的、系统的方法来解决。

例如,解决时间管理问题可能需要制定日程安排、设置目标和优化工作流程。

而解决情感问题可能需要积极心理疏导、寻求专业咨询或寻找适当的支持网络。

总的来说,典型问题和普遍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合典型案例查摆的问题

结合典型案例查摆的问题

结合典型案例查摆的问题
问题一:过于重视形式主义,忽视实质性问题
典型案例:某地政府部门在一次执法行动中,追求数量目标,但忽视了执法的实质性问题。

结果导致了一些违法行为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进一步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问题二: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典型案例:某企业上级部门要求按照文件要求提交大量的报表和材料,但这些报表和材料的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无关,劳民伤财。

企业内部因为过多的繁文缛节,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问题三: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
典型案例:某地某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以不正当手段向企业索取好处,形成了利益输送链。

这种行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问题四:廉政建设不够严密
典型案例:某政府部门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涉嫌收受贿赂、违规操作等行为。

这些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资源的利益,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问题五:执行力不够强
典型案例:某地推出的一项环保政策,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导致一些企业对环保要求置若罔闻,违法排污等问题屡禁不绝。

这种情况下,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对照反面典型案例举一反三方面的问题

对照反面典型案例举一反三方面的问题

对照反面典型案例举一反三方面的问题
对照反面典型案例举一反三方面的问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
1. 缺乏自我约束:一些人可能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效率低下。

2. 缺乏责任感:一些人可能缺乏责任感,对于工作或任务的完成不够认真,导致工作质量不高或无法按时完成。

3. 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一些人可能过于自负或自私,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或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知识,导致团队效率低下或无法达成共同的目标。

4. 缺乏诚信:一些人可能为了个人利益或短暂的胜利而违反道德原则,欺骗他人或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5. 缺乏创新精神:一些人可能过于守旧或安于现状,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导致工作缺乏创新和突破。

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导致个人的工作表现不佳,还可能对整个团队或组织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对照反面典型案例举一反三方面,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和道德品质。

主题教育反面典型 题目大全

主题教育反面典型 题目大全

主题教育反面典型题目大全
主题教育反面典型题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警惕“两面人”:如何识别和防范伪装者
2. 主题教育中的“破窗效应”:如何防止小问题引发大后果
3. 警惕“精神缺钙”:如何克服理想信念的动摇
4. 清除“四风”之弊:如何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5. 反腐倡廉的警示录:从典型案例看如何坚守底线、远离红线
6. 警惕“温水煮青蛙”:如何应对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7. 破除“圈子文化”: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
8. 逆境中的沉沦与重生:如何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
9. “虚荣心”的陷阱:如何避免盲目攀比和炫耀带来的危害
10. “自利主义”的危害:如何克服自私自利的倾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些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主题教育中的反面典型问题,旨在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警惕性,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第十节 典型实际问题

第十节  典型实际问题

练习十典型实际问题一、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特点是有两个运动物体,运动时间相同,运动方向是相对(相向)或背向,运动结果是相遇(相距)。

解题规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二、盈亏问题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每份少一些,则物品就有剩余(即盈);每份多一些,则物品就不够(即亏)。

这一类算法的问题称之为盈亏问题。

解法:1、根据两次分配中的“盈”“亏”情况,先求出分的份数。

即(盈+亏)÷两次分配之差=份数2、根据每次分的数量和份数,求总数量。

即:每次分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或每次分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三、鸡兔同笼鸡兔同笼是一个古老而又十分有意义的问题,主要采用假设的方法求解,基本数量关系如下:鸡数=(每只兔的脚数×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的脚数×鸡兔总数)÷(4-2)四、植树问题1、在不封闭的线路上植树两端都植树棵树=全长÷间距 +1两端都不植树棵树=全长÷间距 -1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树=全长÷间距2、封闭的路线上植树:棵树=周长÷间距练习十一、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相距682km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85km,货车速度是客车的多19km。

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2、把一批水果糖分给幼儿园大(一)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分4颗,还剩30颗,如果每人分5颗,还差10颗。

这个班的小朋友有多少人?3、车库里停了摩托车和汽车共50辆,两种车有160个轮子。

车库里停了多少辆摩托车?4、甲、乙两个修路队计划合修一条公路,需要12天,如果由甲修路队单独修,需要20天完成,如果由乙修路队单独修,需要多少天完成/5、一捆电线切下一米多2米后,再切下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30米。

这捆电线原来有几米?二、解决问题1、一辆汽车前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后4小时共行166千米,这辆汽车前后共7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李铭在期末测试中,语文得90分,比数学少2分,比英语多5分。

典型问题

典型问题

典型的解决问题
1、农场实际每天收割小麦64公顷,比计划每天多收割3/5,计划每天收割多少公顷?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5/4小时相遇。

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10元,如果椅子的单价是课桌单价的3/5,课桌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4、新星服装厂11月份计划生产服装450套,结果上半月完成计划的4/5,下半月完成计划的60℅,这个月比原计划多加工多少套服装?
5、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是70厘米,如果车轮平均每分钟转60周,小红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用10分钟,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6、小明和小红三人一起乘出租车回家。

小红在总路程的3/5下车,小明和小青最后一起下车。

总的出租费是25元。

请问三人的出租费分别是多少元?
7、香菇和木耳共重240千克,其中香菇质量占木耳的3/5,求香菇和木耳各多少千克?
答案:1.40;2.45;3.桌子25元,椅子15元;4. 180;5.1318.8米;6. 小红5元,小明:10元,小青:10元;7. 香菇:90千克,木耳150千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唯一的依据是比喻的定义,考察的方法是看是否具备比喻的三要素,不存在范围大小的问题,不管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标准是同一个,当然,对小学生讲比喻,应尽量举些典型的句子,便于他们理解、接受。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山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此句出自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林海》。

老舍先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把兴安岭当作一位美丽的姑娘来写,表达了热爱与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一句是拟人和比喻的综合运用:拟人+暗喻+暗喻+拟人×借喻(“+”表示连用,“×”表示兼用)。

作者首先赋予大兴安岭以美女的思想行为:“多么会打扮自己呀”,用写人的动词“打扮”来写兴安岭,这是拟人;“青松作衫,白烨为裙”,是两个暗喻,比喻词是“作(当作)”和“为(作为)”;“还穿着绣花鞋”是拟人和借喻的兼用:“穿”是拟人,“绣花鞋”借喻“山野花”(但这一本体没有出现)。

总之,这一句既有拟人、比喻的连用,又有拟人、比喻的兼用。

《一幅年画》中的一个比喻句“它(枣红马)全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地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

”而我认为它不是比喻句,而是由结实的肌肉引出的联想。

确定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唯一的标准是看是否具备比喻的三要素:本体(被比事物)、喻体(作比事物)和相似点(本体和喻体在某一点上相似)。

这一句具备了比喻的三个要素:本体是枣红马的肌肉,喻体是拳击运动员的肌肉(后三个字依托语言环境而省略),相似点是结实得一块一块地凸出来,十分健美有力。

句中联结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是“像”,是属于明喻形式。

之所以认为它不是比喻句,大概是因为找不出喻体。

如果意识到“拳击运动员”后面隐含着“的肌肉”三个字,也许就不会怀疑它是比喻句了。

在语言表达中,类似这种依托具体的语言环境而省略某些词语,可称之为“隐含性省略”。

如:“张老汉的脾气犟得像牛。

”这一句等于说:“张老汉的脾气犟得像牛的脾气。

”但添上“的脾气”三个字后,句子就显得拖沓累赘了。

修辞学著作上说,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般是非同类事物。

“张老汉的脾气”和“牛的脾气”属于不同类事物(不可简单地理解为“脾气”与“脾气”属同类),两者的相似点是“犟”,这样就构成比喻句了。

同理,前面说的那一句当然也是比喻句。

《海滨小城》(六年制第七册)一课中有这样一句:“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对这句话是不是比喻句,我与众多的老师意见不一。

我认为.这句话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句。

可是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同属一类事物,而且这句话主要写的是作者走在“沙滩”上的感觉,因此不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据是看具备不具备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

这句中本体是“用细沙铺成的路”,喻体是“沙滩”,两者的相似点是:表面都有厚厚的细沙,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

由此可见,这一句是比喻句。

但它不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而是把“用细沙铺成的路”比作“沙滩”。

因为有比喻词“好像”,所以这是比喻中的明喻。

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属同类事物,因此不是比喻句。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过分扩大了“同类事物”的外延。

路就是路,沙滩就是沙滩,正如书就是书,报纸就是报纸,怎么算是同类事物呢?退一步说,即使是同类事物,只要甲和乙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点,也就可以构成比喻。

这类比喻句,在小语教材中常会遇到。

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

”(《威尼斯的小艇》)上面两句中的“董存瑞”与“巨人”、“小艇”与“独木船”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人和船,但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因此也应当判为比喻句。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琥珀》中有这样一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对于这一句的修辞手法,有的老师认为是拟人,理由是把老松树当作人来写;有的教师认为是比喻,理由是把老松树流下的松脂比作人的眼泪。

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类似的句子如:“爸爸正望着窗外的卫士出神。

”又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这句中把老松树流下的松脂比作人的泪珠,本体(松脂)没有出现,属比喻中的借喻。

老松树是没有眼泪的,说成“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就把老松树当作人来写了,这又是运用了拟人手法。

可见,这句中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比喻与拟人的兼用。

“爸爸正望着窗外的卫士出神。

”这一句中的“卫士”如果指人,则不存在什么修辞手法;如果指物(比如是一棵树或一条看家狗),则把它比作“卫士”,属借喻。

这一句不能说是运用了拟人手法。

所谓把物当作人来写,一定要赋予物以人的行为或思想感情。

如说松树“坚强”“不软弱”“不动摇”,就赋予它人的禀性了;说成“老松树……的泪珠”,就赋予它人的情感了。

而“卫士”一词只是作为喻体出现的,并没有赋予它人的行为或思想感情,即没有达到人格化的程度,因此没有构成拟人手法。

①鄱阳湖像一粒最大的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

②鄱阳湖就像一面大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比喻和拟人的主要区别是:比喻是打比方,把两个有相似点的事物,用“像”“是”等比喻词(有的也可以不用比喻词)连接起来;拟人是作仿照,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用适合于写人的词语来写事物,不需要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比喻和拟人都是建筑在想象之上的,因此比喻和拟人有一种心理学上的联系,有时候比喻和拟人可交融在一起。

例如:“祖国啊,母亲,长江、黄河是您的女儿!”这句中的“祖国”和“母亲”是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中间省略比喻词,构成复指关系的暗喻;“长江、黄河”和“您的女儿”也是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中间有比喻词“是”。

也是暗喻;“您的女儿”即“母亲的女儿”,这里又把“祖国”当成“母亲”来写了,这就属于拟人了。

因此,这一句属于比喻和拟人兼用。

现在我们来分析开头提供的两个句子。

第一句:“鄱阳湖像一粒最大的宝石”,用“像”连接本体和喻体,是明喻;“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祖国母亲”构成复指关系的暗喻,“腰带”与“长江”用破折号(相当于“是”)连接,也是暗喻;“母亲金色的腰带”,把“祖国”当成“母亲”来写了,这就属于拟人了。

因此,这一句第一分句是明喻,第二分句是暗喻和拟人兼用。

第二句:“鄱阳湖就像一面大镜子”用“就像”连接本体和喻体,是明喻;“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用“不正是”来连接本体和喻体,修辞书上称之为“诘喻”(用反诘形式构成的比喻),但它还归属于暗喻;“仙女在梳洗打扮”把青山倒映在湖水中的美丽动态当作仙女梳洗打扮的优美动作来写了,这又属于拟人了。

因此,这一句的第一分句也是明喻,第二分句也是暗喻和拟人的兼用。

在小学阶段,比喻不要求分别明、暗、借,更不要求说出修辞格的连用和兼用。

因此这两句学生只要能说出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就行了。

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14课《高大的皂英树》的结尾中写道:“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我认为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因为它不具备比喻句的特点,没有本体和喻体,它只有“好像”一词,没有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然而,由全国重点小学教师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案及作业设计》一书对上述句子的分析中这样写道:“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皂英树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好像有一颗种子在同学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使大家受到启发,懂得了应该怎样像皂荚树那样去为人民服务。

”这个说法,本人不敢苟同。

明喻是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好像”等构成的,而这句话中找不出本体和喻体。

所谓本体、喻体,是指被比事物和作比事物,且这两种事物之间一定存在着相似点,这样才可以概括成“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个句子说成“把心比作种子”或“把心里比作种子在生根、发芽”,显然都不能成立,因为两者不存在相似点。

既然两者之间不存在相似点,就不能构成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就不可能是比喻句。

另外,比喻句中的“像、好像”等是用来联结本体和喻体的,从词性上看一定是动词。

如:“共产党像太阳。

”“像”是动词,联结本体“共产党”和喻体“太阳”,在语法结构上起着联结主语和宾语的作用。

而“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中的“好像”不是动词,而是测度副词,相当于“似乎”,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或感觉,在语法结构中起着修饰动词的作用。

这一句是个兼语句,“想着想着”是插入语(独立成分),“我的心里”是主语,“好像”是状语,“有”和“生根、发芽”是谓语动词,“在”是状语(即“正在”),“一颗种子”是兼语。

如果把“好像”当作比喻词即动词,整个句子的结构就没法分析,或者会作出错误的结构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非比喻的“像”字句,其中一部分句子中的“像、好像”,凡是可用“似乎”替换的,都不是动词,而是程度副词。

例如:△少年右面的老头儿好像有病。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位老干部好像在哪里见过……(《一张珍贵的照片》)△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卖火柴的小女孩》)△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月光曲》)这类非比喻“像”字句中的“像、好像”(多数用“好像”),只起着加强语气的作用,并不联系两件事物,都可用“似乎”来替换,且去了它,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基本不变。

而比喻句中的“像”或“好像”是不可换成“似乎”的,也是绝对不可去掉的。

青海某老师上《鹅》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其中教师要求学生在一段课文中找出比喻句,学生找的比喻句是:①腿里像灌了铅。

②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

③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了它的“宝宝”吧。

④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

基于在师范学校学到的知识,我认为这四个句子并不符合比喻句的要求。

第一句,是为了形象说明步履艰难,虽有“像”字,但并未构成比喻。

第二句,我认为仅仅是一种比较,拿蛋的大小和拳头的大小作比较,借以说明鹅蛋的大小。

第三句,如果说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也限于“宝宝”二字,把鹅蛋当作人来写,是拟人句。

第四句,理由同上,应是拟人句。

对小学生而言,怎样的句子才是比喻句?比喻句的定义应限在哪个范围之内?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这种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本体、喻体和相似点。

其中的“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没有相似点就构不成比喻。

另外,本体和喻体一般应是非同类事物。

第一句,“腿”与“铅”没有相似点,也就构不成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所以不是比喻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