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个案研究

合集下载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陪伴的儿童。

他们在
农村成长,常常面临教育资源匮乏、亲情疏离、心理健康问题等困扰。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找到改善他们教
育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描述:
小明(化名)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由奶奶照顾。


学校表现较差,学习成绩低于同龄人,缺乏自信心,经常遭受同学的欺负
和孤立,心理状况较差。

二、问题分析:
1.缺乏家庭关爱与教育指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缺乏家庭
关怀和教育指导,难以形成健康的成长环境。

2.学习资源匮乏: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和教材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小明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成绩差。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亲情疏离和孤独感容易导致小明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自信心、抑郁等表现明显。

三、解决方案:
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引进志愿者组织、社会资源等,为小
明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鼓励小明参加各类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心理健康关注: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
导与培训,帮助小明排解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效果评估:
2.学习成绩提高:定期考核小明的学习成绩,比较其与其他留守儿童和正常家庭儿童的差异,评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措施的有效性。

3.心理健康改善: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和小明自述情况的记录,评估心理辅导和培训的有效性,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_教师教育叙事范文_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_教师教育叙事范文_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及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所产生的,这一问题也曾一度引起社会及有关专业人士的关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一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宴冰性别:男年龄:十二岁班级:五年级一班学生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缺乏主动性。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

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

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臵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

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

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

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根据宴冰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与交往障碍的个案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与交往障碍的个案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与交往障碍的个案研究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时间独自或与爷爷奶奶等老人生活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和交往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一个个案研究,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与交往障碍的情况,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二、个案描述小明(化名),12岁,是湖南农村一个留守儿童。

他的父母长期在江苏外出务工,由奶奶照顾。

小明就读于当地的小学,是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但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表现较为孤僻,经常表现出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在学习方面,小明也经常表现出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成绩不稳定。

三、学习障碍1. 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督:小明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奶奶年纪大,对小明的监督和教育力度不够,缺乏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督促,导致小明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2. 情绪不稳定: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小明的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经常出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导致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

3. 缺乏学习动力:长期单调的生活和缺乏家庭的温暖,导致小明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学习持消极态度。

四、交往障碍1. 孤独感重:由于长期缺少同龄人的陪伴和交流,小明的社交能力较差,经常表现出独来独往的状态,缺乏交往能力。

2. 自卑心理: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认可,小明内心自卑,不够自信,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3. 沟通障碍:由于长期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导致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出现障碍。

五、解决方案1. 增加家庭教育和辅导: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和辅导,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力度。

2. 心理辅导和情感陪伴:通过心理专家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小明建立积极的情感状态,克服内心的焦虑和紧张,重建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3. 加强社交能力培养: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交活动和班级合作学习,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提升社交能力和交流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五篇范文)[修改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五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火马冲镇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

辰溪县地处大湘西的腹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

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条件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外地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有一定条件限制),导致在量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

我们火马冲镇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教学班级8个,学生319人,绝大多数学生来自火马冲镇的各个山村。

据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262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2.13%。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

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

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其原因有三: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 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 往往缺乏集体感;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 缺乏同情心。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 缺少父母的呵护, 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 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 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 “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 走上另一个极端。

个案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个案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个案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心理问题、教育问题、保健问题等。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包括社工的介入与服务。

本文将围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讨社工介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相关社工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其父母到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不能与其同居照顾的农村儿童。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超过9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40%左右,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活照料、心理健康、教育和人身保护等方面。

受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的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也成为社会和家庭的重要难题。

二、社工介入的必要性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处理由于长期分离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社工可以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教育资源,提高其受教育水平。

社工可以协助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保健服务和咨询,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

社工介入不仅可以弥补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而产生的问题和缺憾,还可以提供他们更多全面的发展机会,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

三、社工介入实践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工作。

社工需要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为后续的介入提供依据。

社工需要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协调并制定出合理的介入方案。

接下来,社工需要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建立自信心和正确认知。

社工还需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协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教育上的困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典型的弱势群体。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我们对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之一指导教师:陈健全毛贵茂一、个案情况:姓名:李佳航年龄:13岁性别:男民族:藏族班级:2014级三班现监护人:爷爷、奶奶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李佳航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成长。

由于他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体弱多病,该生欠良好的习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李佳航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

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

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是只做一部分,其他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

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

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他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该生是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说脏话,打同伴,“拿”同学东西。

有关留守儿童论文案例分析

有关留守儿童论文案例分析

有关留守儿童论文案例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在农村家乡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

他们经常面临着身心健康、教育、情感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小明的教育困境小明是一位留守儿童,他的父亲经常外出打工,母亲则忙于家务和农活。

由于家乡教育资源匮乏,小明只能在家自学,缺少系统的教育指导。

这导致他的学习效果不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缺乏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他的教育环境。

首先,社区可以成立义务教育辅导班,为留守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服务。

其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或志愿者定期到留守儿童所在地开展教育讲座和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最后,可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案例二:小红的心理问题小红是另一个留守儿童,她常年独自在家,与父母的交流时间非常有限。

她感到孤独、焦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对她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红解决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可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其次,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娱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另外,可以鼓励父母回家时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互动,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案例三:小杰的身体健康问题小杰是从小就缺乏合理的营养和充足的运动的留守儿童,长期以来,他的身体状况较差,容易生病,抵抗力低下。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小杰的身体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可以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建立健康促进活动,开展体育锻炼、健康饮食等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体质和免疫力。

另外,可以鼓励父母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多陪伴孩子,共同参与健康生活的规划和实践。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涉及教育、心理和健康等多个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个案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个案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个案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逐渐扩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着种种问题,如家长缺乏教育经验、缺乏陪伴以及与子女沟通不畅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儿童现在的成长造成影响,也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个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三、研究内容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个案问题的具体分析;
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探讨。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参考;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促进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

六、研究进展
目前,本研究已完成文献资料搜集和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
状的调查,并初步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个案问题。

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学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学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本案例研究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学情况进行的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

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资源的不足,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上的挑战和困境。

案例分析本研究选择了某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研。

通过实地访谈、观察和资料收集,研究人员了解了这些儿童的生活环境、教育需求和实际研究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面临以下问题:1. 情感孤独感:由于长期分离父母,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安全感。

情感孤独感:由于长期分离父母,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安全感。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学校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学校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3. 研究动力不足:由于家庭困境和生活压力,留守儿童对研究的兴趣和动力较低。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家庭困境和生活压力,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较低。

4. 心理压力过大: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

心理压力过大: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学情况,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设施和教育条件,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设施和教育条件,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2. 心理辅导和关爱: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制,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并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辅导和关爱: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制,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并提高心理素质。

3. 家庭教育支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支持,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父母更好地引导和关心孩子的研究和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1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1

清镇市流长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个案分析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是我就研究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一、个案现状学生李豪,男,7岁,父母离异,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外公和外婆照料。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

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李豪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

外公外婆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李豪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称作业忘记带。

2、不良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李豪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外公、外婆交谈,同时提出建议: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当父母不得不离开家乡去他处工作时,他们的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儿童。

这种现象已经在中国乡村地区普遍存在。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个案,对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分析。

2. 个案该个案的留守儿童为小明(化名),现年十岁。

小明家庭位于中国的农村地区,父母均在城市找到了工作,由于工作需要,父母必须长期离开家乡。

小明由奶奶照顾,与父母的交流主要通过电话和偶尔的回乡探望。

3. 家庭情况小明的父母为了家庭的收入,决定外出打工。

他们经常会在外地工作6个月至1年之久,只有在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回家探望亲人。

小明的奶奶作为他的主要照顾者,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无法为小明提供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4. 学习情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的学习情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小明的奶奶尽力帮助他完成作业和学习,但她的教育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小明足够的学习指导。

此外,小明经常需要独自处理自己的学业问题,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5. 心理影响长期的分离和缺乏父母的陪伴对小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他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安全感。

他的自尊心也受到了损害,因为他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

这种情绪问题会影响小明的学习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6.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个案,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父母更加积极地参与小明的生活。

尽量安排短期休假或找到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以便更频繁地回家探望小明。

- 加强学校和奶奶之间的沟通。

学校可以与奶奶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明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

- 增加小明在社区的社交活动。

可以鼓励小明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结识更多的朋友,减轻他的孤独感。

-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小明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或社工人员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以帮助他应对情绪问题和自尊心受损的情况。

7.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在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监护人照料的儿童。

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中,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大量的务工人员成群结队地奔赴城市,在农村留下了一大批子女,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源所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对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监护,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行为问题。

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对闭塞,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滞后,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基本教育。

对于家庭而言,长期分离也容易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关系疏远,家庭经济收入不增反减,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保障。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政府需要加强资源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以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给农村留守儿童。

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爱服务,以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帮助。

家庭和学校也应该合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关怀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心和努力,才能够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国家的未来和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萨提亚模式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

《萨提亚模式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

《萨提亚模式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而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常常面临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问题。

萨提亚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干预方法,在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纠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个案,探讨萨提亚模式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中的实践与效果。

二、个案背景本案例中的小李,是一名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小李长期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小李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行为,如逃学、打架、沉迷网络等。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也给他周围的人带来了困扰。

三、萨提亚模式介入1. 建立信任关系:社工和心理老师首先与小李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理解、关心等方式,让小李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

2. 认知重建:通过萨提亚模式的认知重建技巧,帮助小李认识到自己的偏差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3. 情绪管理:帮助小李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保持冷静,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4. 家庭沟通:与小李的祖父母进行沟通,引导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改变教育方式,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

四、个案实施过程在萨提亚模式的指导下,社工和心理老师通过上述方法对小李进行了持续的干预。

首先,通过建立信任关系,让小李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其次,通过认知重建、情绪管理和家庭沟通等手段,帮助小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改变。

在实施过程中,社工和心理老师还根据小李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萨提亚模式的各种技巧,如共情、积极倾听等。

五、个案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李的偏差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主动回到学校上课,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他的情绪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

家庭关系也得到了改善,祖父母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六、结论与建议本案例表明,萨提亚模式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个案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个案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个案研究实施方案篇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个案研究实施方案如下: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离开家乡到城市谋生,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离开了父母的和家庭,缺乏家庭教育指导和关爱,往往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心理健康问题、行为问题、学习成绩问题等。

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个案研究,探讨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分析其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了解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2. 探究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3. 分析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教育方式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4. 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的父母进行访谈和观察,了解其教育方式和家庭情况。

同时,通过文献分析和统计分析,探究不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及其改进建议。

四、研究步骤1. 研究准备:收集留守儿童家庭的基本信息,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

2. 研究对象:选取留守儿童家庭中的父母进行访谈和观察,样本量控制在10人以内。

3. 研究方法:采用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了解。

4. 数据分析:对访谈和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究不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及其改进建议。

五、研究内容1. 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2. 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3. 分析不同父母教育方式的不足及其原因;4. 提出改进建议,如加强父母教育、建立家庭教育机制等。

六、拓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个案研究,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除了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 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提高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2.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3. 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提高父母教育水平;4. 加强家庭教育科学研究,为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闽侯县农村为例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闽侯县农村为例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闽侯县农村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的未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这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本文旨在以闽侯县农村为例,深入剖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

闽侯县作为福建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将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闽侯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包括他们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家庭教育环境等。

本文还将从政策、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教育观念落后等。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推动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实现人生价值。

本研究也希望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二、文献综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关注的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本研究以闽侯县农村留守儿童为例,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价。

在国内研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庭教育缺失、心理健康问题、社会适应困难等。

例如,有学者指出,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时面临诸多困难,如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张三,2018)。

同时,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失范等问题(李四,2020)。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也面临挑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王五,2021)。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前往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

然而,这也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造成家庭分离,在农村留守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教育、心理健康等多重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二、案例介绍小明是一个农村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

小明由祖辈照顾,但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且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曾多次表现出对自己的抱怨和自责倾向,对将来感到迷茫。

三、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常规的家庭教育,通常学习成绩较差。

小明的情况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他没有得到父母良好的指导和鼓励,缺乏家庭作业辅导和学习资源。

家庭的缺失导致了他对学习的不重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

因此,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家庭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小明经历了孤独、无助、自责等负面情绪,缺乏情感的支持和安全感。

这也导致了他对将来产生迷茫和不安的态度。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五、解决方案六、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心理支持和加强政策保障等措施,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关爱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有更好的未来。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记录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记录
10.8
汇报国庆长假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安排工作,让其有事可做
培养责任心,树立好感
10.20
指导作业,教育他按时完成作业
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11.3
代表班级参加讲故事比赛。
发挥特长,找到自信
12、25
借他手机,打电话给她妈妈,祝妈妈节日快乐。
利用亲情温暖孩子的心






学校内,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利用男孩子要面子、自尊心强的特点,与他签定一份他能够接受的“君子协定”,如上课不睡觉、不在教室里打闹、上课认真听、不破坏公物等内容,在班级里当场宣读,并将他的表现在班级群里公布,对于他表现出来的诚信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坚持协定的信心与勇气。在学校里,创设良好的成才氛围,使其有发挥才华的空间与机会。让他参加班级队角、图书角、卫生角的设计,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比赛,通过学校校园网站展示他的作品,在不断尝到成功喜悦
4、思想道德存在一定问题,不懂得尊重和谅解别人,有着较强的报复心理。指导策略及效果
时间
主要策略
效 果
9.5
制定新学期学习目标,找出不足,努力改正。
行为习惯有一定好转
9.29
提醒他国庆长假期间更要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不进游戏厅,合理安排时间,做有益的游艺活动、完成好作业
基本能遵守规则制度,没有犯明显的错误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记录2011年9月
姓名(可用代号)
陈毅磊
性别

出生年月
2002.3
家庭情况
父母在杭州工作,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









1、不太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课堂上爱做小动作,有时扰乱课堂秩序,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一、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等原因,无法与父母常住在一起的儿童。

这一现象在中国已经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然而,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多维度的问题,个案研究是深入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需求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报告通过对一个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社交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二、个案描述个案小明,男性,11岁,就读于当地乡村小学。

小明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几乎没有与他常住在一起的时间。

他由祖父母照顾生活,每天走很远的路上学。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相对较低的学习成绩,缺乏自信心,喜欢独自玩耍而与同学较少互动。

同时,小明还表现出一些情绪问题,经常感到寂寞和沮丧。

三、问题分析1.心理问题:小明的家庭状况导致他缺乏亲情支持,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例如寂寞、沮丧等。

2.社交问题:小明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与同学互动少。

他的朋友圈子很小,缺乏友谊和支持。

3.学习问题:小明的学习成绩相对较低,可能是由于缺乏家庭辅导和学习环境不佳所致。

四、支持和解决方案1.心理支持: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小明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

2.社交支持:组织适当的社交活动,鼓励小明与同学互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朋友圈子。

3.学习支持:提供学习辅导,建立补习班或学习小组,为小明提供学习的帮助和资源,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4.家庭支持:加强与小明父母的沟通,鼓励他们回家与小明共度时间,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和关怀。

五、结论通过个案研究,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可能面临心理、社交和学习等多方面的问题。

我们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为他们提供心理、社交和学习方面的支持。

只有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和精心设计的干预措施,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研究(1)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研究(1)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个案研究前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教育的断裂等状况,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

在我们学校,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更是高达38%以上,某教育家曾说过: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就解决了农村的教育问题。

因此,特做此研究,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的是目的性抽样调查法,即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有可能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最大信息的样本。

我之所以会选择小杰、小慧和小浩作为我的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都就读于镇中学,都是我所教过的学生,彼此熟悉,沟通交流起来比较方便。

小杰是一个13岁的男孩,家住省封开县芬守村;小慧是一个14岁的女孩,家住省和村;而小浩是一个15岁的男孩,家住省封开县深底运迳村。

这三个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自小就留在家乡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分别从个性、行为和学习三个方面设计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访谈方案。

对本研究的主角——小杰、小慧和小浩,以及他们的爷爷奶奶、班主任、同学进行了访谈。

每次访谈的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地点基本由被访者决定。

在征求被访者的同意后记下被访者的表情、形体动作及语言。

与小杰、小慧和小浩及他们的同学小桥、小珊、小周分别谈了两次;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及班主任各谈了一次。

通过这些谈话,从而了解到这三名学生的个性、行为和学习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研究的过程及反思(一)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015年5月23日上午,我与小杰、小慧及小浩的班主任进行了谈话,了解这三名学生的情况,并做了大致的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个案研究
作者:林彩明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姚慧(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

她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自己的童年,这使她性格内向,身边没有多少朋友,也让在外工作的父母不放心。

本文作者作为她的班主任,深入了解她的情况,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引领她走进一个欢迎她的集体,找回属于她的快乐。

【关键词】留守儿童内向孤僻爱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52-02
爱是人类最好的语言,爱让人看到希望,获得慰藉,感到幸福,让人们情不自禁地反复表现与歌诵。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爱更为宝贵,因为他们从小饱尝孤独与寂寞,缺少父母的关爱。

今年我带的新生中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她的名字叫姚慧。

她性格内向,不愿和同学交流,整天闷闷不乐。

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的爱显得更为宝贵和温暖。

一、了解情况,把握心理
通过与姚慧父母电话交流,我了解到,姚慧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为了生计,在姚慧两岁的时候,他们就出去打工了,一年到头没回来多少次,姚慧与她奶奶一起生活。

现在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奶奶年纪也大了,父母把她接到自己身边,想好好教育她,来弥补对女儿的亏欠。

她父母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所较合适的学校,以为孩子的读书问题解决了,没想到姚慧到学校后很难适应,刚上学一个星期,由于她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其他同学交往,找不到好朋友,同学之间没有共同的话题,自己找不到快乐,结果刚去几天她就不去学校了。

父母问她为什么?她说:“同学和老师不喜欢我,平时看到他们的眼神我很害怕,觉得很孤独,我不想去那里读了。

”后来,她父母又另外去找了几所学校,都是去了一两周又不去了。

她父母没办法,只好送她回老家就读。

回老家后,姚慧很想念父母,想和父母在一起,但是又不喜欢那里陌生的环境,而且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不好,她害怕别人看不起她,心里非常矛盾。

二、悉心关怀,拉近距离
姚慧转到我校时已经开学一个月了。

在她刚转来的头两个星期里,我经常主动和她说话,课后主动跟她聊天,拉拉家常,问她在学校是否习惯,有没有新朋友,学习上有没有困难。


开始她还是很害羞,我拉拉她的手说:“你现在已经回到我们云表一中读书了,你现在就是我们班中的一员,把我们班当作一个家,把同学当作兄弟姐妹,把老师当作父母。

你相信老师,老师会把你当自己的孩子看待的,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帮助你的。

”经过这一番话,她才慢慢地抬起头来,小声地说:“老师,我的成绩不好,你会不喜欢我的。

”我拍拍她的肩膀说:“不能用成绩的好坏来衡量一名学生,遵守学校纪律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在学校里,你首先要适应学校的环境,大胆地去交朋友,跟同学好好地相处,如果在学习上碰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朋友帮忙,多一个朋友多一点办法。

”后来聊多了以后,她和我熟悉了,就慢慢地与我谈起她的情况:“我的成绩一直都不好,在小学的时候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每天只知道玩,有时候就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发呆。

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家做,有些不会写的也不懂得去问谁,在家里奶奶不知道怎样指导我学习,我大多数时间是在看电视,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到现在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因为我的基础太差,已经赶不上了。

现在我很矛盾,学习不好,又没有好朋友,害怕同学看不起我。

”我安慰她:“好朋友是靠你自己去交往的,我们班几十名同学,只要你大胆地跟他们交往,用真诚去和他们相处,多关心、帮助同学,你就会找到好朋友。

学习方面,你才刚上初中,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不会的就问老师或同学,只要你肯付出,就会获得进步。


三、回归集体,感受温暖
为了让姚慧融入班集体,我事先和班上的同学做好迎接工作。

为了迎接她,全班同学在教室里举行了一次猜谜语活动。

上课了,大家都坐在教室里,个个面带笑容地等待着活动的开始。

这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欢迎新同学,第二个环节是猜谜语活动。

黑板上还写着:“姚慧,我们欢迎你!”我带着姚慧站在教室门口,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姚慧,我们欢迎你!”我拉着姚慧的手,鼓励她说:“进去吧!”她正在犹豫,这时就有一名女生走出教室,没等她反应过来就把她拉进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玩起猜谜语活动了。

在这欢乐的气氛中,其他学生都把机会让给她,很快她也参与其中了。

这次的猜谜语活动拉近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让姚慧逐步熟悉了新集体中的同学。

四、结识同伴,化解孤独
走进了集体,就要结识新的伙伴,可姚慧每到下课时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说话,不敢与身边的同学交往,有时还默默地低着头发呆。

我就找班里比较开朗的同学主动跟姚慧谈话或做其它游戏,或谈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让同学主动和她打招呼,主动亲近她,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她尽快适应新集体的生活。

有一次,她的同桌来到办公室告诉我,说姚慧眼睛红肿,好像是哭过了,我去问姚慧是什么回事,她不说,只是低着头流泪。

我把姚慧叫到办公室,再次问她怎么回事,她只是摇摇头在流泪,什么也不说。

我和颜悦色地对她说:“你的同桌很关心你,见你有异常了,就来告诉老师,她很担心你。

其实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很关心你,你只有把事情说出来,我们才能帮助你,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经过我的开导,她才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

原来头天她吃完晚饭,正想回宿舍洗澡,由于走得太急,不小心碰到八年
级的一名女生,那女生转过头一看,只见是一个初一的同学,个子又不算高,过去就是一个巴掌,还说:“你没长眼睛吗?没看见路吗?”当时姚慧已经道歉了,可对方不领情,还说:“对不起能当饭吃吗?这事不许去告诉老师和领导,你去告诉了我还会再打你的。

”后来我找到那名八年级的学生,了解了她的一些情况,她在学校里很霸道,很多同学都怕她。

我对她讲道理:“姚慧先碰到你,可她已经向你道歉,你又没有伤到什么地方,为什么还要打她?校园里那么多同学,你保证以后你没碰到别人?没有跟别人有过摩擦吗?别人也用这种方法对付你行吗?你就是以大欺小,现在在学校里还是老师教育你,以后出到社会就是用法律来教你了,如果不改,以后出到社会要吃大亏的。

”经过我对她的一番教育,这名女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去向姚慧道歉,两个人把矛盾化解了,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为了让姚慧结交更多的好朋友,我有时让姚慧帮老师收发作业本,请她整理讲台上的东西,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慢慢的,她的话多起来了,也愿意为大家做事了。

现在的她获得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喜爱。

她现在已经是我班一个快乐、阳光的女孩了,也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

(责编秦越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