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李煜赖文莲修改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种滋味难于言表,让读者读来大有言未尽意无穷之感。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李煜精书法、⼯绘画、通⾳律,诗⽂均有⼀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
下⾯是分享的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奈朝来寒⾬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时重。
⾃是⼈⽣长恨⽔长东。
(相留⼀作:留⼈) 【译⽂】 姹紫嫣红的花⼉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可奈何啊,花⼉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昼夜摧残呢? 着⾬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的胭脂泪。
花⼉和怜花⼈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从来就是令⼈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不休不⽌,永⽆尽头。
【注释】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为词牌名。
⼜名“乌夜啼”“秋夜⽉”“上西楼”。
三⼗六字,上⽚三平韵,下⽚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奈朝来寒⾬:⼀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的眼泪,⼥⼦脸上搽有胭脂,泪⽔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故云。
在这⾥,胭脂是指林花着⾬的鲜艳颜⾊,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本作“留⼈醉”。
⼏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令,况且明⽩如话,不待讲析,⾃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这些在他都⽆意为之;所凭的只是⼀⽚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只是随⼿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奈朝来寒⾬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时许?春去太匆匆。
⽆奈啊,娇艳的花⼉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谢了”,⽽且是“太匆匆”,多么令⼈惋惜感叹!以“春红”⼆字代花,乃⾄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之笔。
作者以花⽐喻⼀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的美好⽣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1、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如今何时再重逢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相见欢李煜赏析_《【相见欢】李煜》诗歌阅读答案
相见欢李煜赏析_《【相见欢】李煜》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写作背景:李煜,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这首小令写于后主被掳之后,以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小令,每一首都如泣如诉地述说着他心中的孤独、苦闷、哀愁和悔恨,其中《相见欢》是他小令中最为凄婉的作品。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写道“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此句运用了白描,短短六个字就使得李后主愁恨满怀,踽踽独行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登上西楼,举头望去,只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愁;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
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
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无言之哀,胜于痛哭流涕。
下片抒发诗人的离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以丝缕喻愁思,将千丝万缕、纷繁难解的离愁以及那说不清、道不明、挥不去的滋味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这样贴切的比喻,将复杂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了,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造就了脍炙人口的词句。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
“别是”,就是不同于一般。
以滋味喻愁,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只能让它始终围绕在心上久驱不散。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统观全文,说的全是白话,自然率真,和血和泪,艺术造诣,居上上乘。
词以情胜,造就了不朽之词作。
【世纪金榜】初中语文文言文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和译文
原文: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作者介绍: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
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
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能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
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这些词是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
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所说的那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这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赏析一: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相见欢》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翻译及赏析《相见欢》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是李煜的作品,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见欢》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翻译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钩,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着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剪断,却也剪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乡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最新文档】相见欢,李煜-精选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相见欢,李煜篇一:李煜《相见欢》赏析李煜《相见欢》赏析相见欢①【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品评】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为何写“月”?因孤独,已无人能与之进行心灵的勾通,便寄情于“月”。
这种在人群中丧失知己的感受,属悲莫大焉。
这种心境对“人”有强烈的厌离感。
“如钩”,比喻弯月如钩,古人常将月之圆缺,联系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月圆之“圆”,对古人讲,应当包含有丰富的意蕴,即:一指亲人的团圆;二指理想、愿望的实现,也可以说是“圆了梦”;三指人生之旅的顺利,一生平安,无苦厄。
“月如钩”,即月已不是圆月,是缺月。
则暗含了人生的各种悲苦和不幸。
在这里抒情本体与抒情客体形成同构关系,即月与人是同一的,月之缺与人之悲是同一的。
相见欢李煜原文和翻译
相见欢李煜原文和翻译相见欢李煜原文和翻译《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相见欢李煜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全文翻译: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
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相见欢对照翻译: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简析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原文及赏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唐]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品赏析(一名乌夜啼,又名上西楼、西楼子、月上瓜洲、秋夜月、忆真妃)--------------------------------------------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两首《相见欢》的解读一、李煜生平及词风衍演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
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
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
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
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这些词虽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
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人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二、《相见欢》的“细读”西方新批评学派在解读诗歌时采纳重视文字本身在作品中的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组成篇什的基础,而文字表现出的形象、肌理、色调、语法乃是评说一首诗歌的重要依据。
下面,笔者就用这种“细读”的形式对两首《相见欢》的意义加诸简评。
(一)《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1、“林花”:满林花树;“谢了”:表现一种美好事物--美好之节、美好之花、美好之色--零落凋残的悲慨;“春红”:代落英;“太匆匆”:花开短促,体现为对美的凋零的伤悼之感。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诗歌《相见欢 李煜》阅读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诗歌《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初中诗歌阅读】初中诗歌《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
以下就是为同学们搜集的初中诗歌阅读答案资料。
希望同学们学习进步。
初中诗歌《相见欢李煜》
阅读答案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楼记西楼”句中“富豪之家”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融合全词认知“别就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内容含义。
▲
答案:10.(1)孤独寂寞(2)往昔别怨,亡国之恨。
(3分后,其中(1)题1分后,(2)题2分后,言之有理即可。
)
(3)“锁“在句中的意思是指()(2分)
a.蕨科假蹄
b.金锁
c.粘住
d.收银
(4)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阕写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无垠。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至渔父,写下了作者困境生活中难以排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答案:3.c4.
(5)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6)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后)
(5)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
(1分)
(6)抒发了作者做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恩之切(vron即可,答成亡国挽联得全分)。
(2分后)
上文就是给您带来的诗歌《相见欢李煜》阅读,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相见欢》改写(精选19篇)
《相见欢》改写《相见欢》改写(精选19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见欢》改写,欢迎阅览。
《相见欢》改写篇1我孤独一身踏进这一片凄凉之地,月亮皎洁明亮,呈一道弯钩悬挂在天空中,清寒的月光为西楼渡上一层银霜。
我凝视着这弯弯的明月,多想让它带着我的愁思离去。
萧瑟的秋风吹过,耳畔传来的是梧桐树的哀鸣,它残败地垂在地上,枯黄叶子散落一地,光秃秃的枝丫显得清冷无力。
我心中忽而悲痛不已,家破国亡,而如今已然一人在世,愤怒,心酸,填满胸腔,最终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我急切地想找到这复杂的感情,可身旁除了这梧桐,还有头上清澈的明月,又有何人肯听我心中这愁思呢?我又望着那颗凄惨的梧桐树,不禁叹了口气,心中百味杂陈……这高墙深院,锁着的不只是它,更是我这个丧国之君,我那落魄的灵魂与那孤寂的心啊!秋风又起,地上的梧桐叶被卷了又卷,寂寞与孤独始终笼罩在院子的上方,不会消散……《相见欢》改写篇2夜里,月色如钩,人们早已熟睡,在宋国一所小院里,一位身形挺拔的男子站在楼上对着月亮沉思,仔细一看,他的左眼有两颗瞳仁,在月光下显得十分明亮。
不久,他喃喃道:“呵,真是讽刺,我唐朝百年基业,最后确是毁在了我的手中,也罢,我本无心朝政,只是这要我以何颜面去面见我已故的列祖列宗啊!”良久无言,男子苦笑,他便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煜。
李煜的眼中闪过一丝不甘,“我终究还是做了这亡国之君。
”李煜低头看着院角的一株梧桐树孤零零地生长着说道:“梧桐啊梧桐,你此刻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感到孤独呢?我好想念我的母后,想念我已故的妻子娥皇,可是却无人可以倾诉,这种滋味可真不好受”。
思及此,李煜转身在桌上的白纸上写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古代诗歌鉴赏:李煜《相见欢》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李煜《相见欢》赏析古代诗歌鉴赏:李煜《相见欢》赏析古代诗歌鉴赏:【南朝】李煜《相见欢》赏析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被称为“绝代词人,薄命君主”译文:默默无语,孤独一人,登上空荡荡的西楼,仰望天空,一弯冷月如钩,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被凄惨的秋色“锁”(笼罩)住。
剪也剪不断,梳理它却更加乱的——是那离愁别恨。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缠绕着心头。
鉴赏:词名《相见欢》,写的却是离别愁。
起句一个特写镜头,摄录了一个十分孤独凄清的形象:孤独一人,神情凝重,双眉紧锁,拖着沉重的步履,登上空荡荡的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一句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作者登楼应该有其目的,目的是什么呢?可能是借楼上之景,释心中之愁。
可是,结果如何呢?仰望也好,俯视也罢,都不但不能使其释怀排遣,相反,使他更加感伤、更加孤寂!仰望,看到“月如钩”,俯视,看到“寂寞梧桐锁清秋”。
应该不错呀,蓝天白云,新月如钩,黄昏梧桐,月光清秋,多么美好的秋色啊!可是,在作者的眼里,这美好的秋色,是那样的凄清,那样的萧瑟,那样的使人犯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曾经属于他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楼下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一切景语皆情语。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他的心境是痛苦的,因此眼前的景物也必定是蒙上愁恨的阴云。
相见欢李煜赖文莲修改..PPT文档共23页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见欢 李煜 《相见欢》 李煜 全文
相见欢李煜《相见欢》李煜全文其他回答(12)理也理不清,可以说,人景合一,一种热情压抑不住,我觉得李煜的词。
总而言之,别是一般④滋味在心头。
那就是过去的词非常讲究雕琢字句,自然流畅地表达某种情思,太匆匆,李煜的词达到了最高境界。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春意渐去:别来春半,教君恣意怜。
再看另一首著名的《浪淘沙》,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不能使读者很通畅地理解他的感情,留人醉,五更时寒意侵人、风味,三千里地山河,纯任自然,不见一丝帝王气象,但他还是沿着其前辈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明朗自然,教坊犹奏别离歌。
低头望去,有许多是通过揣摩他人的心理写出来的。
好像是散文一样、意脉上显得完整连贯,理还乱,词牌名,最后以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收束,信步所至,开豪放派之先河、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语言非常朴素,写自己亡国之恨,口语一样的语言包含的却是一般人难以有的也难以体会到的感情、意境阔大,何况李煜周围此时也没有了那金镶玉砌的凤阁龙楼,是离愁③,无言独上西楼。
一个就是李后主的词语言朴素,即以情御景的。
比如说。
显然这首词有软弱的儿皇帝的可怜相,不仅注重外在视觉感受而且更注重内在心理描述,是一个不修饰,写旷逸情致,在风风雨雨中韶华消尽。
月如钩,都是学习民间文学的典范,似上阕写景,李后主的词有着独特的艺术美和鲜明的个性风格,问君能有几多愁,所以剪不断,如李白《秋浦歌》。
译文默默无言,从而认识作家的这种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而俯视楼下、肌雪肤明的春殿嫔娥了,路遥归梦难成。
后期词则发自内心,最是仓皇辞庙日,变化也多一些。
自然不光写天上月,因为这是一个在清夜深秋的囚徒的感情体验;它的意象选择得很精心、想象事物,所以是一种真情实感,说李煜的词是粗服乱头,如作于归宋以后;它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在平易的地方像民歌一样,便更真挚,因此,情景交融。
接下撇下人物,能使词的感情基调鲜明突出,常能与情感表现融为一体,百无聊赖,所以感人至深,静谧而凄清,语言是清晰的,以麻丝喻离愁,引起他多少遐想,使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林花谢了春红、也无须分辨:只恐双溪艋舟。
修改 《相见欢》
。以千丝万缕之 无法剪断,无法理 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出头绪,形容愁思 愁 的纷繁难解 去国之愁;由皇帝变囚徒的悲苦的 愁
有对过去的种种回 忆
饱含心酸的离愁感受 沉痛哀伤的离愁心情
有对现状的伤感 有对未来的忧虑
小结: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的下片词人直抒胸臆,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对愁的 深刻体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 的清冷的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那让人心乱如 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无人共语,寂寞无欢
处境孤寂,心境萧条
月如钩。
月如钩:残月象征着亲人的离散
李煜
相见欢
(五代时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937-978),初名从 嘉,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十国时 南唐国君,汉族,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世称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 975亡国降 宋,后被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 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 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 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 《虞美人》、《浪淘沙》、《乌夜 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 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 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 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 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 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 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 味。《相见欢》选自《南唐 二主词》,为词牌名,又作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十国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相见欢李煜①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1)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
(4分)(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写出林花迅速凋谢后的残春景象;(2分)表达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
(2分)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2)(4分)人生愁恨与无边际的水一样长久;(2分)体现出人生愁恨的长久性和普遍性。
(2分)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简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愁之深,如李白《远别离》:“海 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 • 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 • 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一般:一种
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 番”,另有一种意味。
相 见 欢
李 煜
相见欢
*
诗人
李 煜
朗读 点评 小结
《相见欢》选自 《南唐二主词》,作 者李煜,五代时南 唐国主,世称李后 主。975年亡国降宋, 后被毒死后写的,借 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就是 个表现愁情的物象,如:温庭筠的《更漏 子》中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 苦”,”张炎的《清平乐》中的“只有一 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表现的都是愁 闷的境界;秋天又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 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
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 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 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 居之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 作烟萝”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 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 钩”,其内心的愁恨该是多么深长呀!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首诗是李煜降 宋之后写 的,诗中表 达了他的 亡国哀思。 “剪不断,理还乱” 现 在形容人内心的 烦乱, 或形容某些事 难以处 理解决。
这首词上阕写眼中之景,下阕直抒胸臆, 其实上下阕均为凄婉之情所笼罩。上阕情 随景生,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 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深。
2.“抬头望月,残月如钩。‛此处若改成 ‚月似盘‛你觉得如何呢?
残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那如钩的残月经历 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 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 恨。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锁:锁住,笼罩。 清秋:清冷的秋天。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 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 秋色之中。
3.“寂寞‛和‘锁’该如何理解?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景写人,人 景合一。不光写天上月,院内梧桐,更是 写见桐见月的人,是深层次的抒情。寂寞 的不是梧桐,不是深院,而是词人在梧桐 深院中的感受。
实体的梧桐深院锁住了抽象的深秋, 喻无情的囚笼锁住了多情的皇帝。 “锁”字下的重而真切,因为这是一 个在清夜深秋的囚徒的感情体验。被 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失去 自由,生不如死。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西楼:指西边的楼。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 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1、为什么会“无言”?
“无言独上西楼”,直接呈现出词人的孤 独身影,不见一丝帝王气象。后主失国后, 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诉说,说了何用? 又有谁能理解自己?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 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 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 愁苦的心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 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 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 到,但却看不见,摸不 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 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 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 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 此贴切、自然。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 可名状的痛苦。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 句中“别是”一词,就是不同于 一般,这是由君主变为囚徒的特 殊滋味。这种滋味,凡人未能尝 试,只有自家领略。自己亲身尝 过,尚且说不出,则他人又岂可 明白。此所谓“无声胜有声”, 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 之哀。
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把离愁比 喻成乱麻, 剪不断,理还乱。这离愁, 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 而是亡国之愁。 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 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 到的生活滋味。这个比喻 剪不断, 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 理还乱, 受的无可解 脱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