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研究
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县级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建制,承担着各种职责和任务,其中县域经济发展是其最核心的职能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县级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尤其是在新时代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县级政府的职能和作用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对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县级政府的工作现状、发现问题,同时也能够对其职能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结合文献资料和实证分析方法,从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层面入手进行研究。
具体来说,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展开:
1、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理论梳理。
对县级政府的职能、职责以及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阐述和梳理,探讨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2、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中的角色。
分析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中的角色和定位,进一步探讨其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和运作途径。
3、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中的政策实施。
以县级政府所制定和实施的各项经济政策为案例,深入探讨其在县域经济的推动中的实施效果和问题。
三、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
本研究预期可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和优劣势。
同时,本研究可以为县级政府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前言县级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的基层组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县级政府的财力状况有待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的分析,探讨对策研究,以期能对解决财力困境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
财力困境的成因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合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事务方面的关系是匹配协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是体现这种关系的要素之一。
但在实际情况中,这个制度的调整并没有完善,地方政府的财力得不到有效保障。
转移支付制度有许多缺点。
首先,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少而不多,地方政府难以承担多项公共服务的开支。
其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范畴过于狭小,不能充分覆盖地方政府的开支范畴。
最后,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机构缺乏监管,资金流向不能得到妥善的监督,也导致各类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二、经济结构单一化某些地方的经济结构缺乏多元化,只有少数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这种情况下,当这些产业出现问题时,地方政府就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力压力。
举个例子,某县区的GDP主要是通过卖出某一种独特的产品来维持的。
但是,随着这个产品的市场份额下降,县区的税收也随之减少了。
这就导致了政府的财政困境。
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随着政府机构的扩张,行政管理成本也不断升高。
一些政府机构毫无效率地运作,仅仅是消耗政府的财力,却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政府机构的资金开支范畴内大部分是人员支出、办公开支和行政执法的开支。
对于这些支出,政府可以适当调整,寻求降低成本的办法。
对策研究县级政府的财力困境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一、健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财政管理部门共同合作解决。
政府应当加强制度完善和监管,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此外,政府也应该在制定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细则时适当扩大范畴,允许地方政府在合法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支配公共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地方民众的需求。
制定纪律严明的约束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限制经费浪费和贪污腐化等现象。
试议县级政府对县属国有企业的间接干预和管理
企 业 管 理地方政府管理’987周金堂间接干预和管理试议县级政府对县属国有企业的 县级政府如何根据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要求,从解决县属国有企业改革所遇到的难题入手,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加强自身的行政能力,尤其是对服务对象需求的反应能力和承担责任风险的能力,以实现对县属国有企业的间接有效的干预和管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并需在实践中切实加以解决的新问题。
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生产资料归国家和全民所有,县级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一级所有者和责任者,理应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干预和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化,县属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向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创新转变,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大为增强,并开始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逐步成为市场主体。
在这种情况下,县级政府对县属企业的干预和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应当是:第一,对县属国有企业资产营运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改革以来,县级政府一直强调放权让利,对企业的自主权、企业法人财产权看得较重,而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经营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为此,县级政府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县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的监督管理,依法维护国有企业国家所有者的权益,防止国有资产在转让、重组中流失。
要因县制宜,从抓好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建立一套组织健全、权责分明的国有资产基础工作管理体系,建章立制;把国有资产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通过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常设机构和配齐配强专职人员,使县级政府对县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逐项落到实处。
第二,对县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进行监督管理。
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必须受政府的委派,县级政府考核任免县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但委任制仍是现行的主要做法。
地方政府行为的市场经济分析
地方政府行为的市场经济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市场经济中,地方政府的作用不仅仅是靠经济利益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是需要遵循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调整市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整市场,保护市场的正常运转和公平竞争。
例如,实行营商环境优化,加强行业监管,打击恶性竞争等行为。
二、投资和创新地方政府通过投资和创新,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例如,通过出资设立科技园区和孵化器,提供创业和研发的平台,吸引高科技人才,推动产业链的升级。
三、服务市场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例如,建设基础设施,优化交通运输,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等。
然而在实践中,地方政府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存在滥用政府权力、干预市场、营私舞弊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还可能造成经济浪费,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因此,地方政府行为的市场经济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干预市场应该是有必要性的。
有些市场因为长期的垄断,缺乏竞争,需要政府通过一些行政手段来引导市场进行竞争,减少不合理的垄断。
二、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政府所进行的行政行为应该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保证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干预市场。
三、政府行为的公正性政府的政策和行动应该遵循公平竞争原则,保证市场的公正竞争,禁止任何的人情关系、权钱交易和行政干预。
四、政府行为的透明性政府行为应该保持透明,通过公示政策规定,获取公众的意见建议,加强行政权力的监督,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五、政府行为的限制性政府的行政行为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政府应该根据市场的规则和法律法规,自觉地约束自己,避免滥用政府权力,尊重市场的自主决策和自由竞争。
最后,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遵循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中国县级财政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县级财政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县级政府在财政领域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这些挑战源于各种原因,如经济不景气、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
由于这些挑战的存在,中国县级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其财政状况,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一、中国县级财政状况的现状中国县级财政状况的现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财政收入不足县级政府通常仰仗于土地出让、企业盈利税、大规模建设项目等收入来维持预算,并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补贴提供资源。
然而,由于经济不景气、房地产市场疲软、基础设施建设过多等原因,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能会显着下降。
2.地方非税收入缺乏除了税收外,地方政府还依靠土地、矿产资源、公共服务收费、交通罚款等非税收入来维持他们的预算。
然而,由于县级政府财政系统的管理不力,以及缺乏透明度和监管,这些收入会被滥用、挪用或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地方公共资源被浪费和减少。
3.财政支出高昂县级政府除了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补贴提供资源外,还需投入资金来支持人力资源、公共安全、公共事业等方面的需求。
这些开支通常反映在员工工资、社会保障支出、政府运营规模方面,对县级政府的财政规划和支出计划构成重大差异。
二、中国县级财政状况的对策建议1.稳固税收基础县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税收收入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并防止其被滥用或挪用。
同时,应当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税收征收和管理方法以应对收入下降的可能性。
2.促进地方非税收入的增加县级政府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非税收入,如出租和出售土地、赞助公共服务、实现公共事业“自负盈亏”,并适当增加交通罚款、停车费、房屋出售税等政策以应对增加的财政需求。
3.优化财政支出县级政府应当实施严格的预算约束,检查和审批开支项目,以确保政府开支的合理性和效率。
县级政府应当为政府部门和个人实施绩效指标考核制度,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配进行调节,以提高支出的透明度和效率。
政府经济行为分析
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一、导言目前,对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强调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政治企业家”和“制度企业家”在多样化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地方政府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注意到了地方政府主体的目标多重性(本地区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中央政府的满意程度等)。
但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对地方政府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行为讨论较少。
本文认为,分层治理的效率取决于治理成本与治理收益的比较,在信息传递链条过长(上级政府很难做到对下级政府的“现场监督”)和监督约束不力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具有强烈的机会主义冲动和强烈的届别机会主义倾向。
本文力图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运用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范式,系统地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
皮科克(Alan Peacock)把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大的政治市场: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和政策执行市场。
在初级政治市场上,政治家把政策“卖”给选民,选民则为政治家支付选票;在政策供给市场上,官员为了实现当选政府的政策目标将提供不同的行政手段;在政策执行市场上,主要分析政策执行结果及其影响。
按照这个思路,本文依次构筑了转型期的中国地方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和政策执行市场。
二、地方初级政治市场在对中国地方初级政治市场的研究中,本文认为以下三点在现实实践中是存在的:一是各级地方人大尚未对同级政府构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二是各级党委首脑是同级政府的最高领导者;三是上级党委和政府对下级政府行政首脑的任免有决定性发言权。
众所周知,公共选择理论中的“铁三角”指:利益集团、立法者联盟和行政机构。
按照上述假设,中国现实中的“铁三角”则包括地方政府、上级政府(替代立法者联盟)和微观主体(替代利益集团)三个组成部分。
微观主体主要指政府辖区内的企业和居民。
其效用函数前者为利润最大化,后者为效用最大化,同时,也追求市场自由和机会最大化(杨瑞龙,杨其静,2000)。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的现状县级财政预算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全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预算的合理性、透明度和执行效果。
在各项财政工作中,县级财政预算管理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算编制不合理。
部分县级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过于注重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规划,导致财政收支平衡不稳定,资源配置不合理,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不足。
2. 预算执行不到位。
部分县级政府存在“一刀切”和“部门孤岛”现象,导致财政资金不能得到更合理的使用,影响了整体财政预算的执行效果。
3. 财政预算不透明。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不高,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公开,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财政纠纷的发生。
4. 预算监督不力。
部分县级政府对于财政预算的监督不力,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需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效运行,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二、对策研究1. 完善预算编制机制。
县级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发展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决策和合理规划的原则,充分考虑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确保财政预算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为财政预算的编制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2.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县级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财政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大财政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合规合法,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同时建立财政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对执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 提升预算的透明度。
县级政府需要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公开和信息披露工作,让社会公众了解财政预算的编制原则和执行过程,并增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参与意识。
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
浅析县域经济中政府的行为选择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 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下政府的行为选择
1 城郊 经 济 一 体 化 模 式 在 这 种 模 式 中 府一 方面 应 该 深 化 集体 企 业 产权 制 度 改革 政
温州模式则 自下而上 ,依靠区域 内个体 、私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
发展 的典型。两种模式发展初期 ,并不是依赖于城市 的区位优势 鼓励发展个体私 营经济等改革 ,以保持县域经济保 持快速增长 ; 或珠三角等开放优势发展工业化 而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基础和产 另~方 面应该 突出经营产业 优化经济结构。在这里 应以产业 业基 础 发展 乡镇 企 业 ,形 成 内生 性工 业 化 带动 县 域 经济 发展 。 项 目为龙头 ,按照销加产 、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要 求来经营 形 3 开 放 型 工 业 化 . 成 良好 的 利 益 追逐 和利 益 共 享 机 制 。避免 了走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农
展 本地 经 济 。 本 文 分析 县 域 经 济 不 同 发展 模 式 的基 础 上 ,进 一 步 分析 了不 同 的县 域 经 济 发展 模 式 下政 府 的 行 为选 择 。 [ 词 ] 发展模 式 关键
县 域 经 济 , 其 欠 发达 地 区的 县域 经 济 普 遍 存 在 经济 总量 / 、 尤 J 、
发展可能是其中几种模式的综合作用。 1 城 郊 经 济 一 体 化 模 式
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已成为具有相 关资源的县域
经 济 发 展 的一 条成 功经 验 。 6 矿 产 资 源开 发模 式
选择这 类模式的 主要是一 些距大城市较近的县 ,它们 围绕城
该 模 式 是 指 通 过 开 发 当 地 矿 产 资 源 带 动 县 域 经济 社 会 发 展 。 市工业加工配套需求 、 活农 副产 品需求发展工业和高效益 的农 鲜 业 发 展 集 体 工业 和 高效 益 的 鲜 活 农 副产 品生 产 迅速 积 累 了大 其形成 的主要 条件 :当地有 市场需求 的丰 富矿产资源 国 家鼓 量 资 本 实 力 和 工 业 化 的产 业基 础 实 现 经 济 起 飞 和 初 步 工 业 化 。 励各种 经济主体 开发 矿产 资源 的勘探开 发技术要 求不高。 山 在 此 基 础上 ,引 进 外 资 ,兴 建 工 业 园 区 、开 发 区 创造 好 的投 资 西等地 利用这些 条件 实现 了县域 经济发展 。但 是 ,由于小企业 环 境 实现 工 业 聚 集 使 工 业 经 济 成 为 郊 区经 济 的 主 体 逐 步 实 现 开采 对环境 的污染和破坏 、资源 的浪 费、安全 问题 严重 以及开 在 产 业 布 局 、产 业政 策 、 资源 配 置 等 方 面 的 城 郊 经 济 ~体 化 。 2 激 活 市 场 主体 模 式 激 活市 场 主体 模 式 的代 表是 苏 南 模式 和 温 州模 式 。 南模 式 是 苏 依靠 集 体 力量 通 过 大 力 发展 乡村 集体 工业 推 动县 域 经 济 的典 型 ; 采 成 本 的 加 大 ,受 到 国 家 的 限 制 对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带 动 作 用 将 日益 减 弱 。
论市场经济与县(市)政府行为
理 论 研 讨地方政府管理’982论市场经济与县(市)政府行为施德威陈 斌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县(市)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实现政府工作目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县(市)政府的职能有了新的变化,随着改革深入,“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作为县(市)政府改革的目标。
提倡减少政府的行政行为,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政府的行政行为仍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政府的行政行为仍然是组织经济、社会活动的手段之一。
这是由于:第一,现阶段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市场经济的运行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在这种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运行,企业等单位容易产生背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动机和行为,需要行政行为调控。
第二,县(市)政府在整个经济调控格局中属于宏观调控的末端、微观调控的顶端,其主要任务组织好微观经济,其经济手段(货币、利率、投资方向、税收等)非常有限,不能对本辖区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行政行为的作用显得非常突出。
第三,县(市)经济虽然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县市的地理环境经济总量及资源、技术、信息等因素的制约,依然在较低的层次面上运行,同时企业自身较为脆弱,企业发展带有相应的一定盲目性,如任其自我发展,这也需要通过行政行为来规范企业行为。
但是,现阶段的行政行为,应带有市场经济规律特点,为逐步过渡到成熟的市场经济打下基础。
当前的县(市)政府行为应具备以下特点。
间接性。
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对经济活动不是直接的干预,但在初级阶段又不能对经济活动放任不管,政府借助于间接手段和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一是规划。
按照国家宏观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制订本县(市)的战略发展规划,这种发展规划的依据是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本县(市)的实际(资源、技术)和发展基础,科学合理制订本县市的发展计划,使本县(市)发展处于有序状态,防止微观经济的过热和滞后。
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分析
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分析
当前中国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为了提高县级经济管理的效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完善财税体制、优化县级机构设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
首先,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县级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传统的县级政府职能过于重视行政管理,而忽视市场调节和公共服务的作用。
新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加强政府的市场调节和公共服务功能,将政府主导的市场调节与多元化市场之间的互动发挥到极致,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县级经济体系,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升级和提升。
其次,建立绩效管理考核制度是县级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政府绩效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可以为下一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社会公众对政府缴纳的税款的透明度的提升,进一步优化县级经济管理体制,增强经济发展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再次,完善财税体制是县级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步骤。
应采取税收调节手段、优化税收结构、加强税收宣传等一系列措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宽裕和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此外,通过优化县级机构设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行政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提高县域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水平。
县域政府的行为变迁对经济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会、贸易洽谈会等方式进入外区域市场争夺生产要素。
(2)县域政府是竞争的参与者。
虽然县域政府之间竞争程度加剧,但是这个时期处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存的阶段,中央政府仍然掌握着主要的资源,县域政府仍然没有成为完全的利益自主性,县域政府这是仅仅是竞争的参与者。
3.3开放条件下的竞争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中国做出承诺要遵守WTO的五项基本原则①,促进了国内市场经济和政治的完善。
2002年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所有权仍然归国家和土地所有,然而农民拥有土地的承包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湿度规模经营。
财税方面。
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农村税费改革。
2004年国家开始对农业税进行改革,2006年1月1日农业税被取消。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对于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
这个过程中县域政府成为了吸引外资和开放市场的核心。
县域政府开始调整和转换县域经济结构,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这一时期土地开放成为了县域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通过土地收入县域政府可以利用融资手段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建设,这一方式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县域财政的增加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同时为了解决日益凸显的三农问题,县域政府不仅加大了对于“三农”的投入,同时还进一步加快户籍改革,使得农民不仅能进得了城,还得够“留得住"。
这个时期地方政府竞争的特点是:(1)县域竞争空前激烈。
这个时期市场机制对于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地方政府不仅仅开始对资本进行吸引,对于人才等其它生产要素也进行吸引。
县域政府开始在发展规划、政府服务、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竞争。
(2)县域政府是竞争的主导者。
在开放时代前,中央掌握了主要的资源,但是进入开放时代,随着国际资本的大量进入,中央不再是主要资源的掌握者,县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地方政府驱动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
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分析
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分析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域内,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县级经济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下面对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分析。
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完善县级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传统的县级政府职能主要是行政管理和资源配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县级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管理责任。
改革中,要明确县级政府的定位和职责,重点发挥其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强产业、投资、金融等方面的管理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加强政府与市场的有效衔接。
传统的县级经济管理体制多以行政手段为主,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改革中,要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提升县级政府的服务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级政府要向企业和民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改革中,要加强政府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行“一网通办”等便民措施,为企业和民众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加强组织机制创新。
当前,县级经济管理机制仍然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力。
改革中,要构建灵活高效的机制体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县级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县域经济管理效能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改革中,需要完善县级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加强政府与市场的衔接,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组织机制创新,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府行为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研究
政府行为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研究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供求关系的经济体制,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来分配资源和调节经济发展。
然而,市场自由度的过度放任往往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市场失灵、外部性等。
因此,政府行为的调节作用成为保障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市场监管者的角色。
无论是质量监管还是垄断行为的限制,政府的监管都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以质量监管为例,政府通过设立相关标准来约束市场中的产品质量。
这种市场监管可以避免低质量产品的流入,并提供消费者购买的参考标准,进而促进市场上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其次,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
税收的引入可以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时也能够对市场行为进行引导。
例如,环境税的设置可以有效地约束污染排放行为,降低企业污染成本,从而减少社会负外部性。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补贴来支持特定行业或企业,激励其进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此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公共品供给也是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之一。
公共品是一种无法排除非付费人群使用且不易穷竭的产品,如道路、公园等。
由于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品,政府需要承担起供给这些商品的责任,以满足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政府提供的公共品也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政府还可以通过立法和法律制度的构建来规范市场经济。
以公司法为例,政府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公司的组成和运营规则,确保了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和合法权益的保护。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相关法律和法规来约束市场行为,减少市场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保护各方的利益。
综上所述,政府行为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监管市场行为、税收补贴、公共品供给以及法律制度构建等手段,政府能够有效地避免市场失灵和外部性问题,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分析与改进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分析与改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统称,是国家和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研究背景】的明确提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现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公共部门,财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缺乏经营性收入,导致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容易出现资金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资源配置不够有效,存在着资源浪费和不当使用的情况,影响了单位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和效益。
在本文中,将从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00 字】2. 正文2.1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现状分析一、财务管理状况分析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财务预算管理不够规范,经常出现预算超支或预算执行不力的情况,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降低。
财务核算不够及时和准确,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缺乏审计监督和风险评估机制,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和损失。
二、资源配置状况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
县级经济运行调研报告
县级经济运行调研报告【调研背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某县级经济运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该县级经济各方面进行综合调研,掌握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风险。
【调研目的】1. 分析该县级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揭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 研究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优化发展路径的建议;3. 探讨该县级经济存在的隐患和风险,提出防范措施;4. 深入了解当地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探寻改革创新的推动力和影响。
【调研方法】1.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静态数据和动态信息;2. 聚焦重点部门和大型企业,重点了解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情况;3. 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与相邻县(市、区)进行对比,分析区域经济差异。
【调研结果】1. 该县级经济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主要受益于相关行业和政府政策的推动;2. 某行业的增长潜力巨大,但面临人才短缺和技术升级的挑战;3. 某行业供应链不完善,限制了其健康发展,需加强配套设施建设;4. 该县级经济存在环保标准落后和能源消耗较高的问题,需要加快绿色发展进程。
【调研建议】1. 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 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3. 提高环保意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推动绿色发展;4.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调研结论】某县级经济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创新和绿色发展,该县级经济有望取得更好的发展。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
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
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摘要]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会提升经济效率还是会损害经济效率,这在学术界引起了持久的争论。
外部性理论、市场不完全性支持了政府应对经济活动进行管制的观点,但是,对政府管制的效率标准却未提出明确标准。
本文设计了一个理论模型,说明政府对经济管制的复杂后果,提出社会成员能否对资源配置达成一致是政府有效管制经济活动的标准。
如果社会成员对资源配置达成一致,那么政府管制就不存在效率和福利损失。
如果社会成员不能对资源配置达成一致,那么政府的任何管制措施都将造成效率和福利损失。
这一理论发现,也为经济中社团、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兴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政府管制;市场;社会偏好;经济政策一、文献综述首先对政府(管制)理论的文献作一综述。
这里,“管制”一词是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国家理论做出了创新性开拓,这里首先对这一理论学派的观点进行阐述。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国家是一种在某个特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
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这种法律和秩序的提供依赖于国家的强制力。
国家作为一种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一些竞争性的制度安排(如市场、企业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把国家视为一种组织。
如道格拉斯·C·诺思,国家可视为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在扩大地理范围时,国家的界限要受其对选民征税权力的限制。
不同于市场和企业,国家这种制度安排的特点是它的强制性,即国家在暴力方面有比较优势,强制性的后盾是国家暴力。
但是,国家暴力是对付暴力的暴力,即对付非法暴力的合法暴力,这种合法性起源于每个人捍卫自己利益、抵御别人侵害的合法权利。
而且,国家暴力只有在能够实现某种社会合作,并且比其他制度(如市场和其他组织)更有效时才被采用。
这里事实上提出了关于国家的两个重要命题。
首先,在国家的起源上,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它要为公民服务。
政府管制的政治与经济分析
政府管制的政治与经济分析一、政府管制的定义与理论依据(一)什么是政府管制政府管制(government regulations),就是政府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授权,通过制定规章、设定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行政处理行为,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和控制的行为。
根据植草益教授的理解,所谓政府管制,主要是指社会公共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政府管制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依法管制,也即通常所说的依法行政。
但这里的“法”必须是合理的法,是所有利益相关集团都接受的法。
否则依法行政或依法管制就成为少数强势利益集团侵害弱势利益集团的“合法”工具。
在植草益教授看来,政府管制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其中,广义的政府管制包括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而狭义的政府管制则仅指直接管制。
而直接管制在经济学上,根据管制对象和实施手段的不同可以把政府管制分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两类。
1、经济性规制的领域包括自然垄断领域和信息不对称领域,目的是防止发生资源配置低效率和确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采用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加以规制。
经济性规制则包括对企业的价格规制、进入和退出市场规制、投资规制、质量规制2、社会性规制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规制。
社会性规制范围较广且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活动本身,目前对社会性规制的系统研究尚且不够,还有待深入。
因此,与经济性规制相比较,社会性规制是一种较新的政府规制。
政府管子机构、被管制行业和消费者三个行为主体处于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中。
(二)政府管制的理论依据按照传统理论,一般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对经济实行的干预,是国家对“市场失灵”所做出的必然反应。
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经营性逻辑及其解释
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经营性逻辑及其解释内容摘要:发展县域经济是当前我国县域政府行为逻辑的一个可行性路径。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具体行为有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其行为策略为目标管理。
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呈现出经营性逻辑,其特征有县域发展的政府主导性、政府运作的企业化和政府经营的泛化性。
压力型体制和财政联邦主义是县域政府经营性逻辑形成的外在约束和内在动力。
关键词:县域经济政府行为经营性政府问题的提出关于地方政府行为逻辑,一些学者认为改革后地方政府越来越具有“理性人”的行为逻辑,另一些学者认为,改革之后地方政府行为依然受到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体制惯性的影响,其行为逻辑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新历史条件下,必须适时实现角色的转型,由发展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郁建兴等,2004)。
但是,在我国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演变方向不是单纯的公共服务政府,而是凭借其对地区性生产要素的控制权,转向从整体上控制和经营地区经济(曹正汉等,2009)。
由此可见,关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方政府出现了若干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或者基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或者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抽象概括。
然而基于地方政府行为本身,把地方政府作为一个行动者,探讨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行为与策略,则需进一步研究。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迫切需要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履行职能以及转变职能的过程进行实证性的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方政府行为分析的理论模型,对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内在逻辑做出合理的解释”(何显明,2006)。
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在现有政府体制中,县域政府是如何发展经济的,县域政府的行为逻辑如何。
为此,笔者于2011年6月对中部地区的五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文将结合调查材料展开论述。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选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发展,再发展,这大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唯一永恒不变的政策主题”(郑永年,2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个极端。因此 , 县级政府应准 确地把握 自己
的职 能定 位 , 充分 发 挥 自己 的职 能效 应 。 在 新 的经 济 形 势 下 , 级 政 府 在 管 理 经 济 上 县 的主要 职 能是 服 务 于经 济 。正 如 一个 化 学 反应 一
1 县 级政府 管理经济 的职 能分 析
本 和 市 场经 济 发 展 规 律 相 适 应 。但 是 , 方政 府 地 特 别 是县 级 政府 的经 济 管理 行 为 还远 不 能适 应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的运 行 要 求 , 些 非 经 济 因 素 还 一 严重 地 影 响 县 级 政 府 发 挥 指 导 和 管 理 经 济 的 作
1 1 县 级 政 府经 济 管 理职 能 的性 质 .
样, 两种物质能否反应是 由其 内在性质决定的 , 人 们只能为这个反应 提供适合 的温度 、 压力及必须 的催 化剂 , 否则 化 学 反 应 就 不 可 能 发 生 。县 级 政 府 的职 能就 是 为市 场 主体 发 展提 供 必 需 的外 部 环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4 20 02年 8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J U N LO T f O R A FWU 砌姗 O N&MA A 唧 NG rE G N 眦 R G
Vo .4 12 No. 4
A啵 . 0 2 2 o
良好 的环境。为了达到这一 目的, 各级 政府就要 行使各种 经济 管理职 能 , 概括 起来就是 决策 、 计
划 、 节 、 务 和 监督 5 方面 。 调 服 个
收 稿 日期 10 2— 3—1 . 20 0 9 I
作 者简介 :16 一)男 , (9 3 , 江苏沛县人 , 汉理工大学管理学 院博 士研究生 武
文章编 号 :(r一14 z r)4 08— 5 l / 4 x( ̄ 2o —08 0 X
县 级 政 府 管 理 经 济 的 行 为研 究
主 悔, 刘本 武
( 武汉 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 湖北 武汉 407 ) 3 00
摘 要 : 县级政府 管理经济行 为在经济 工作 中起着 十分重要 的作用 , 直接影响 区域 经济的发 展速度 和质量 , 但 人们 对其 还没有更深 层次的研究 。论题试 图从 县级政府 管理 经济职 能 、 为选 择 、 行 管理 方法 及管 理行 为模 式 创新等方 面加 以探讨 , 而使县级政 府更有效地 实施经济管理 。 从 关键词 : 县级 政府 ; 管理 ; 经济 ; 管理行为
直 接经 营企 业 , 它仍 然 担 负着 经济 管 理职 能 , 但 这
的管理职能主要是执行和落实 中央政府 的宏观政 策, 创造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
航 。县 级 政 府 的种 种 经 济 行 为 和 管 理 行 为 对 宏 观 、 观 经济 的运 行 影 响 极 大 。 目前 我 国正 逐 步 微 建 立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系 , 国 的宏 观 经 济 政 我
的政策 , 而是 围绕 国家 的宏 观政策 的执行 与落实
而行 使 职权 。 12 县 级 政 府经 济 管理 职 能 的定 位 .
县级 政府 的 职 能 定 位 问题 , 终 是 困扰 着 县 始 级政 府 发挥 经 济 管理 职 能作 用 的重 大 问题 。 目前 我 国正 处在 由传统 的计 划经 济 管理 模 式 向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济 管 理 模 式 的转 变 ,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面 迅猛 发 展 和 中 国加入 WT O等 新 形 势 , 县级 政 府 不 能 出现 由原 来 的什 么都 管进 而 转 向什 么 都 不 管 的
中 图 法分 类 号 : 3 . C9 12 文献标识码 : A
从行 政 管 理 学 的 角 度 看 , 央政 府 属 于 宏 观 中 管理 层 次 , 级 政 府 是 微 观 管 理 层 次 。县 级 政 府 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由于政企 职责 分开 , 所有权与经营权 的分离 , 各级政府虽然不再
维普资讯
秩序 , 补 市场 缺 陷 , 市 场竞 争 和企 业 发展 创 造 弥 为
县级政府要充分 发挥其职能作用 , 必须处 理 好 两 个关 系 。一 是 处 理好 管 理 与服 务 的关 系 。作 为管理者 的县级政府 , 积极落实 和执行 国家 的 要 各项方针政策 ,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 帮助企 业解决 自身无法解决 的问题 ,上 就是宏 观经 济管理 职 能。这 就是 说 , 市场 经 济体 制 下 , 观经 济 管理 的主 体应 当 在 宏
是 也必 须 是 各 级 政 府 。 因此 , 级 政 府 承 担 着 国 县 家 的宏 观 管理 职 能 , 种 职 能 不 是 制 定 宏 观 调 控 这
策开始 和国际接轨 , 其管理模式和操作行 为已基
境, 而不 是直 接参 与企 业 的管 理 与经 营 。
宏观 经 济 管 理 目的主 要 有 如 下 两个 方 面 : 一 是通 过 各种 政 策 调节 社会 总供 给 和社 会 总需 求 的
基本平衡 , 保证 整个 国民经济持续 、 快速 、 健康地 发展 ; 二是通过经济 、 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维护市场
用, 尤其是组织结 构和人事制 度使 得县级政府 的 管 理行 为 带 有浓 重 的个 体 色彩 。不 克服 和 消 除这 些因素 , 将会影 响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的健康
发展[ 。
研究县级政府管理经济行为 , 不妨从其职能、 决 策行 为 选择 、 理 方 法 和 管 理 模 式 创 新 等 方 面 管 去探讨 , 从中获得管理经济行 为的新 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