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四肢常见疾病疼痛特点与诊断

合集下载

小儿危重症的识别

小儿危重症的识别

尿量
每日尿量:小儿尿量个体差异较大,新生儿生后48小时 正常尿量一般每小时为1~ 3ml/kg,2天内平均尿量为
30~60ml/d,3~10天为l00~300ml/d,2个月250~ 400ml/d,~l岁为400~500ml/d,~l4岁为800~
1400ml/d,>14岁为1000~1600ml/d,若新生儿尿量 每小时<1.0ml/kg为少尿,每小时<0.5ml/kg为无尿, 学龄儿童每昼夜排尿量少于400ml,学龄前儿童少于 300ml,婴幼儿少于200ml时,即为少尿;每昼夜尿量少
①嗜睡:易唤醒,但仅能维持短暂的清醒, ②意识迟钝:可以唤醒,但醒来迟,且不能维持清醒状态, ③昏睡:仅疼痛刺激可引起缩腿反应, ④昏迷:疼痛刺激不能引起任何反应,如:压口唇无反应
等,
三、危重新生儿的识别
5、皮肤的观察:观察皮肤的颜色注意有无皮肤黄 疸、苍白、紫绀
1 观察皮肤黄疸出现的时间,进展的速度,黄疸的深 度,
/消失,容量/强度,皮肤灌注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温度、 颜色、花纹 ;中枢神经系统灌注 反应性:清醒、对声 音有反应、对疼痛有反应、无反应 ;肌张力,瞳孔大小,
二、几种常见危重症状的识别
5、急腹症 1 阑尾炎
患儿哭闹不安,在轻拍或颠簸腹部时哭闹加剧, 出现拒振、 拒拍现象,同时出现发热、呕吐 初为反射性 呕吐,后为胆汁性 、烦躁、倦怠嗜睡、拒食等, 血象检查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85%以上,C反 应蛋白明显升高,
1、休克的识别 1 心率
在小儿,心输出量主要随心率增加而增加,在 低氧血症的反应中,新生儿常常表现为心动过 缓,而年长儿最初表现为心动过速,在心动过 速不能维持足够组织氧合时,接着发生组织缺 氧、高碳酸血症引起的酸中毒的心动过缓,从 而造成心输出量减少,

儿童常见感染性皮肤病及鉴别

儿童常见感染性皮肤病及鉴别

单纯疱疹病毒1型 (HSV-1)
单纯疱疹病毒2型 (HSV-2)
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VZV)
人类疱疹病毒4型 Epstein-Barr病毒
(HHV-4)
(EBV)
人类疱疹病毒5型 人类巨细胞病毒 (HHV-5) (HCMV)
人类疱疹病毒6型 (HHV-6)
人类疱疹病毒7型 (HHV-7)
人类疱疹病毒8型 (HHV-8)
B细胞/B细胞
Kaposi肉瘤
单纯疱疹
儿童复发性单纯疱疹
初期:群集小水疱,基底红斑 反复发作,可留下疤痕。 好发于面部, 开始单发,复发多次后可多发。 诱发因素:上感,其他疾病等抵抗力下降的因素。 治疗:
抗病毒: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口服 增强抵抗力 局部外用贲昔洛韦软膏和消炎药。
疱疹性湿疹( Kaposi水痘样疹)
主要内容
儿童皮肤病学概述 儿童常见病毒性皮肤病 儿童常见细菌性皮肤病 儿童常见真菌性皮肤病 其他感染性皮肤病 儿童感染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皮肤发育阶段
宫内期
水环境内的发 育
出生期 胎儿皮脂 +皮肤
第一月 适应/成熟
胎儿皮脂脱落
第1-2年
?
儿童皮肤结构特点
婴儿皮肤屏障功能参数
角质层含水量与水分转运特点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 岁为主 呼吸异常:呼吸增 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
超过 30~40 次/min(按年龄) 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 次
带状疱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

儿科模拟题及答案

儿科模拟题及答案

儿科模拟题及答案1、多种小儿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答案:C2、以热退疹出为特征的疾病是A、麻疹B、奶麻C、风痧D、丹痧E、手足口病答案:B3、患儿,6岁。

患肾病综合征。

症见高度浮肿,按之没指,腰腹下肢尤甚,面白无华,神疲畏寒,可伴有胸水、腹水,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

其证候是A、湿热内侵证B、肝肾阴虚证C、脾虚湿困证D、脾肾阳虚证E、风水相搏证答案:D4、患儿,4岁。

气喘,喉间哮鸣,咳嗽,痰稀色白有泡沫,形寒肢凉,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应首选的方剂是A、大青龙汤B、麦味地黄丸C、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D、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E、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答案:D5、小儿厌食在哪个季节容易使症状加重A、春B、夏C、秋D、冬E、四季无差异答案:B6、治疗急惊风气营两燔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新加香薷饮B、清瘟败毒饮C、清营汤D、白虎汤E、藿香正气散答案:B7、治疗水痘邪炽气营证, 应首选的方剂是A、透疹凉解汤B、清胃解毒汤C、宣毒发表汤D、清解透表汤E、清瘟败毒饮答案:B8、寐时眼脸张开而不闭之露睛,多是A、元气虚惫B、气血两虚C、肾精不足D、脾虚气弱E、肝风内动答案:D9、儿童肾病综合征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是大于A、4.5mmol/LB、5.2mmol/LC、5.7mmol/LD、6.5mmol/LE、7mmol/L答案:C10、患儿,5 岁。

突然高热,不省人事,抽搐不已,大便化验见脓球成堆,大便腥臭异常,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其证候是A、湿热疫毒B、邪陷心肝C、风热动风D、气营两燔E、湿热蕴伏答案:A11、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亏虚证应首选方剂是A、八珍汤B、归脾汤C、黄芪桂枝五物汤D、荆防败毒散E、炙甘草汤合生脉散答案:E12、患儿,2岁4个月。

发热恶风,喷嚏流涕, 轻微咳嗽, 皮疹分布均匀,疹点稀疏细小,疹色淡红, 肌肤轻度瘙痒, 耳后及枕部臀核肿大触痛, 舌质偏红, 舌苔薄黄, 指纹浮紫。

儿童常见四肢骨折的急救与治疗

儿童常见四肢骨折的急救与治疗

关节僵硬。
2
肌肉力量训练
针对骨折部位的肌群进行循序渐进的肌力训练,恢复肌肉功能
步行和日常活动
3

尽早进行自主步行训练,帮助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1 早期冰敷
2 适度固定
在骨折发生后立即进行局部冰
采用合适的夹板或绷带固定关
敷,可以有效减少关节周围软
节,可以避免活动导致的进一
组织的肿胀和炎症。
远期评估
骨折治疗成功与否需要长期 随访评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 、工作能力、活动水平等,以 全面评估预后。
常见四肢骨折的X光表现
X光检查是诊断骨折的金标准。不同类型的骨折在X光片上表现各不相同。常 见的X光表现包括骨折线、骨折位移、骨折碎片、关节面损伤等。及时评估X 光表现有助于及时诊断骨折类型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骨质再生 3
软骨逐渐被骨细胞替代,形成坚硬的新骨骼组织。
骨折愈合 4
新生骨骼逐渐重塑,最终完全愈合,恢复原有的功能。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经历血肿形成、软骨成骨以及骨质重塑等阶段。这个过程由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驱动,并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 影响。了解骨折愈合的生理机理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准的诊疗方案。
骨折的临床表现
疼痛
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患儿 会表现出呻吟和躲避的行为。
畸形
骨折会导致肢体发生明显的畸形 或变形,可能出现皮肤撕裂、肿胀 等表象。
肢体活动受限
骨折会使肢体活动功能严重受损, 患儿难以主动活动或承重。
血肿
骨折常伴有局部组织损害,导致周 围组织出血形成血肿。
骨折的评估与检查
病史采集 1
不同类型骨折有不同的生物力

儿童常见症状的鉴别与处理

儿童常见症状的鉴别与处理

儿童常见症状的鉴别与处理一、发热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见于各种全身性和(或)局部性感染,以及许多非感染性疾病。

在安静状态下,体温一般恒定。

正常肛温36.9~37.5度,深部的温度较体表温度为高,而且稳定。

体温呈明显昼夜波动:清晨最低,白天逐渐稍升,而以晚上最高,但一日之差不超过1度。

发热是小儿很多疾病的一种症状,也是对疾病的反射性反应,是人体对感染的防御性反应,能刺激机体的抗病解毒功能,抵抗病菌的侵袭,促进康复。

热度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不一定平行。

如婴儿患感冒或幼儿急疹等疾病,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左右,但患儿一般情况较好,热退后恢复也较快。

正常体温36~37.4℃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1、降低高热,减少机体消耗。

2、防止发生高热惊厥。

3、对某些危重病例(如乙型脑炎、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等),积极的退热处理对稳定病情有一定作用。

发热的观察1.精神状态 2.面色 3.呼吸 4.其他伴随症状:呕吐、头痛、皮疹处理措施1.通风散热2.多饮水,饮食清淡、宜消化3.体温超过39度(既往有高热惊厥史,发热初期即需给药)给退热剂。

4.至少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二、惊厥定义:是最常见的一类不随意运动,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是儿科常见而重要的急症,重者发生窒息,甚至死亡或导致后遗症。

多见于5~6岁以下小儿,尤其是6个月~3岁小儿,小儿的发病率约高10倍,为5%~10%,病因分为感染与非感染两大类惊厥先兆: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发作: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

临床症状:多数为骤然发作。

典型者为突然意识丧失或跌倒,两眼上翻或凝视、斜视,头向后仰或转向一侧,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有呼吸屏气,紫绀,大小便失禁,经数秒、数分或十数分钟后惊厥停止,进入昏睡状态。

小儿常见病辨别诊断

小儿常见病辨别诊断

辨别诊断:1.流行性伤风: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发,有明显的流行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常有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病程较长。

该患儿发烧1天,无上述症状,可除外。

2、急性传染病初期:上感常为各类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辨别。

3. 上呼吸道感染为各类病原引发的上呼吸道炎症,为小儿最多见病,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较重。

患儿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干咳、咽部不适。

全身症状为发烧、烦躁不安、头痛、乏力等。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浅表淋巴结可触及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4.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多见的肺炎,2岁之内儿童多发,最多见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

起病多数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烧、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

胸片有助于诊断。

5. 过敏性紫癜:为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多见四肢及紫癜,对称出现,以伸侧较多,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数往后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常伴关节肿痛,腹痛、血便和蛋白尿。

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6.水痘:本病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具有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烧、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脸部及四肢,四肢结尾稀少,呈向心性散布,开始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为特征,该患儿无上诉症状,皮疹特点与之不符,可除外。

7. 过敏性皮炎:为接触某种过敏物质或无明显诱因引发患儿全身皮肤红肿,瘙痒,严重者可出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腹痛、便血等,查体全身皮肤红肿,有时可见斑丘疹,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

8.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可分早发性及晚发性,早发性黄疸出现时间诞生后3-4天,晚发性则诞生后6-8天,血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无论早发性或晚发性一旦停母乳或改配方奶48-72小时,黄疸即可明显消退。

小儿各类皮肤病及图片.

小儿各类皮肤病及图片.

小儿各类皮肤病及图片一:病毒性发疹性传染病主要包括麻疹风疹水痘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感率高。

临床特征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口腔内麻疹黏膜斑,全盛红色斑丘疹,得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潜伏期6~18天,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

病程分三期:l.前驱期一般3~4天,有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粘膜斑。

患儿体温逐渐增高达39~40℃,头痛、咳嗽、喷嚏、流泪、眼睑浮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或呈浆液脓性分泌物)。

第2天大部分患儿出现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在下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上,为0.5~1.0mm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1~2天内遍及全部颊粘膜。

同时常伴有精神萎靡、纳差、呕吐及腹泻。

出疹期一般3~5天。

当呼吸道症状及体温达高峰时患儿开始出现皮疹。

皮疹初见于耳后发际,渐延及面、颈、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

为淡红色的斑丘疹,压之褪色。

直径约2~4mm,散在分布,后融合呈暗红色,皮疹痒,疹间皮肤正常。

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及咳嗽加剧,肺部可闻少量罗音。

恢复期一般3~5天。

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同时有米糠样脱屑及褐色色素沉着,经1~2周消退、此期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

少数病人,病程呈非典型经过。

体内尚有一定免疫力者呈轻型麻疹;体弱、有严重继发感染者呈重型麻疹。

在麻疹病程中患儿可并发肺炎、中耳炎、喉炎、脑炎等。

诊断依据为临床前驱期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粘膜斑,出疹时体温更高,玫瑰色斑丘疹及退后麦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鼻咽试子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阳性。

2: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为多。

患病年龄以1-5岁儿童多见,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以及成人也可患风疹。

风疹得病后有轻度发热,亦可有轻度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发热半天到1天内就开始出疹,先在面部,一天之内全身都可见疹。

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越来越多,很容易误诊为麻疹,但往往手掌、足心无皮疹。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念:简称上感,俗称“感冒",主要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本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

多为散发,偶见流行,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一次患病后产生的免疫力不足,故可反复患病。

健康教育要点:1. 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避免并发症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致鼻塞、流涕者,可遵医嘱采取麻黄素滴鼻剂,并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3。

给予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儿多饮水。

4。

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5.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居室要定期通风换气,室温勿过高或过低,并保持一定湿度。

已感染的患儿避免接触其他儿童。

尽可能不带婴儿去公共场所,以防交叉感染。

6.家中有“上感”病人,应尽量与婴儿隔离,如无条件还与之接触者,患者应戴口罩,家中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肺炎概念: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及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各型肺炎的共同表现。

健康教育要点:1。

保持安静,减少氧的消耗,给予精神安慰,病室通风良好。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更换体位,叩击背部促进咳痰。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后应,小婴儿可予以吸痰。

3.保证营养及水分: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食欲下降,可少量多餐给以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嘱患儿多饮水.在咳嗽时,应停止喂哺或进食,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呼吸困难的婴幼儿应将患儿抱起取半卧位喂哺,以免乳计吸入气管引起窒息.4。

密切患儿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

5.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不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传染他人。

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婴幼儿腹泻概念: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中医疼痛临床诊断【精选文档】

中医疼痛临床诊断【精选文档】

【疼痛临床诊断核查表】疼痛的诊断:是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表情、痛态及舌象、肤色等,以确定疼痛的部位和程度;闻诊察痛:则凭听觉和嗅觉,闻病人疼痛发出的声音、气味,以确定疼痛的部位和特征;问诊察痛:询问病人及陪诊者,以了解痛证发生发展的过程、现将一般常用的诊断方法。

兹分述如下。

一、问诊的运用问诊察痛,主要询问疼痛的部位、诱因、病史、特性、程度、时间及伴随症状。

(一)疼痛的部位1.问身躯四肢部(1)身痛:——周身疼痛,最常见于风寒束表,和阳虚内寒。

若风湿留着肌表,症见身体酸痛或烦痛,肢困沉重,转侧不利;若身体偏于一侧疼痛,多为患侧受邪,气血郁滞于肌腠之间;若全身疼痛如被杖,为外感湿热疫毒;若阳虚内寒,则见周身疼痛而畏寒。

(2)颈项痛:——见于外感、落枕。

若项痛连头,多为外感风寒,太阳经气郁滞;若颈痛引肩胛,为手太阳经脉病变;若颈项痛引肩背、腰部,为邪伤肾脏,《内经》称之为“阴痹".扭伤性颈痛,多表现单侧,痛向肩背放射,并有负重感;若颈项痛,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转动时痛剧,其痛可向肩部放射者,又多是落枕。

(3)肩痛:——肩部肌肤疼痛,部位表浅,或牵拉背部,手臂作痛,肩关节活动正常者,为外感风寒,经脉不利所致;肩部筋骨疼痛,部位较深,疼痛剧烈,经久不愈,肩关节活动障碍,局部发凉者,为肩部感受寒湿所致,见于“肩凝证”。

肩部刺痛,经久不愈,则为瘀血阻于肩部经络,或因闪挫扭伤所致。

(4)背痛:—-若上连项颈,板滞不舒,为外感风寒;背部滞痛,部位固定,活动减轻,则为瘀血阻络;若背部疼痛、噫气、叹息、或惊恐不安,为肝胃不和,经气不利,《内经》谓之“风厥证。

”(5)臂痛:——臂部疼痛,遇寒加重,且有重着牵拉感者,为感受寒湿之邪。

表现为内侧痛者,为手少阴心经受邪;外侧痛,为手少阳三焦经邪;上臂外侧痛,为手太阳小肠经受邪。

(6)阴股痛:-—即大腿内侧疼痛,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且常连及阴部,若双侧疼痛牵及阴部,常可在肝肾经络和脏腑的病变中出现,多是寒湿为患;若阴股痛始见于一侧,阴股内痛,且起突肿物者,是“疝气"。

小儿外科疾病的特征

小儿外科疾病的特征

小儿外科疾病的特征摘要:小儿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发展历史较短的新兴学科,虽然是从成人外科体系中发展出来的,但是它并不是成人外科学的缩影,而是外科学与儿科学所形成的交叉学科,已经逐步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1]。

建立小儿外科专业的思想源于20世纪初,主要由于幽门环肌切开术在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疾病中取得良好疗效,从而推动了小儿外科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小儿外科专业医师开始出现,不再是仅仅由外科医师兼顾[2]。

1、小儿的生理、解剖、病理特点与小儿外科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小儿成长至成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的阶段,也是各个系统逐渐完善的过程,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病理特点。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新生儿的皮下脂肪少,相比较而言体表面积又比较大,热量较易散发,新生儿皮下脂肪酸中软脂肪酸含量较多,新生儿硬肿症正是由于软脂肪酸凝固变硬所引起的新生儿疾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汗功能不全,小儿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因此新生儿室及小儿外科手术室的室温需维持在25℃左右。

小儿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发育不成熟,皮质功能不成熟,兴奋性低,易疲劳;皮质下中枢易兴奋,抑制过程容易扩散,可产生惊厥;皮质对兴奋及抑制过程有泛化倾向,容易引起小儿发热、呕吐。

不同于成人的胸式呼吸,小儿呼吸方式随着生长发育而发生改变,逐步由腹式呼吸转变为胸式呼吸,呼吸频率也随之降低;小儿呼吸道的管腔较小,黏膜薄弱但血管丰富,容易发生感染、肺气肿或肺不张;新生儿潮气量较小,极易出现缺氧的状况;早产儿容易出现肺表面活性物质缺陷,从而影响气体交换,导致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血容量约300ml,占体重的10%,明显高于成人,但是其总血容量低,若出现失血或脱水,即可引起休克;心率高于正常成人,术后或哭闹时可达180~190次/min;小儿左右心室厚度因年龄而异,伴随小儿的生长发育,左心室厚度逐渐大于右心室厚度;小儿血压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是由于心搏出量增加,而主动脉管径相对变小,引起血压增高。

儿科鉴别诊断

儿科鉴别诊断

儿内科常见疾病之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肺炎)1.支气管异物:本病亦有咳嗽,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一侧呼吸音减低(双肺呼吸音不对称),有异物吸入史,行胸部CT有助于鉴别2.支气管哮喘:本病亦有咳嗽伴气喘,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具有反复喘息史,肺部哮鸣音,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者,一般有过敏史及家族史,可作出明确诊断。

3肺结核:患儿有预防接种史,无长期低热、盗汗,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不大,故可除外.鉴别诊断:(小儿腹泻)1.细菌性痢疾:亦属于婴儿肠病的一种,表现为除解粘液样外,亦有感染性中毒症状,大便检查可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或脓细胞,大便培养可明确.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表现为感染性中毒症状之外的腹胀、呕吐,解果酱样大便,行腹部平片示肠壁积气,肠管僵直,行腹部平片可明确诊断。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添加辅食后,大便转为正常.鉴别诊断:(手足口病)1.疱疹性口腔炎:有发热、拒食、流涎、口腔疱疹史,但该病不伴手足、臀部疱疹,考虑该病的可能性不大。

2.水痘:有低热、烦躁、全身皮肤同一时期出现不同形态皮疹,伴瘙痒,但该病口腔内不出现疱疹,可与之鉴别.3.脓疱疮:本病以夏季多见,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全身皮肤可见疱疹,疱疹中央破溃后有浓液流出,局部皮肤瘙痒,抗生素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脑干脑炎)1.颅内占位病变.: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等,经头颅CT或MRI检查可鉴别;抗体检查可鉴别;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1.缺铁性贫血:常有缺铁诱因,血清铁蛋白减低,骨髓外铁粒幼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游离原朴啉升高,血红蛋白电泳正常,铁剂治疗有效,可鉴别;2.传染性肝炎:地中海贫血可伴有肝脾肿大,黄疸,少数病例还可有肝功能损害,易误诊为传染性肝炎。

但是通过慢性贫血病史,家族遗传性以及红细胞形态观察,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可以鉴别。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重症多形红斑1.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

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

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

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3.重症多形红斑:皮损可为红色斑疹、水疱等。

如病情严重,可累及粘膜处。

一般发病诱发因素与用药无关。

故暂排除。

4.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损为多形性,有痒性风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

多数发疹之前有肿瘤表现。

DIF有组织病理改变,IIF可阳性。

必要时查病理、DIF 等以进一步排除。

5大疱性类天疱疮:此病好发于老年人。

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水疱但呢个。

部分病人见口腔溃疡。

IIF可提示抗基底膜待抗体,DIF示疱周正常皮肤基底膜带处C3、IgG免疫反应物沉积。

目前依据不足。

必要时入院后查病理活检、DIF等进一步排除。

1.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2.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

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

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3.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

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

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

该患者皮疹。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3个月,加重半月”入院。

中医儿科常见病

中医儿科常见病

病毒感染所致。

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以2~6个月婴儿最为多见。

发病季节以寒冷时多发。

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可闻及湿啰音。

辩证要点:哮喘临床分发作期与缓解期,辨证主要从寒热虚实和肺脾肾三制,在于外因引动伏痰,痰气相合。

病变部位在肺,常涉及脾。

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肺系疾病。

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以脊柱两旁及肺底部为多。

胸部X线可见斑点状或片状阴影。

常突然发作,发作时咳嗽阵作,喘促,气急,喉间痰鸣,甚至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

、感受时邪病史。

大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重症达10次以上。

粪便呈淡黄色或清水脾、肾三脏功能失功能不足,导致痰饮内伏,成为哮喘之夙肝肾分证染等为特征。

外周血象检查呈全血减低现象。

骨髓象多部位增生减低。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或/和叶酸缺乏为主要病因,临床除贫血表现外,并有神经系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

年长儿脾系疾病 注意力涣散,上课时思想不集中,话多,坐立不安,乱跑乱爬,喜欢做小动作,活动过度,做事粗心大意,不能按要求做事,经常忘事。

痰浊、淤血为标。

多动障碍病证食失调,产伤外伤,情志失 首先需辨明虚实:凡病程短暂,见胸闷胸痛、鼻塞咽痛、气短多痰,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红苔黄,属实证;病程长达数月,见心悸气短严重时发生脑疝。

具有高血压伴视力障碍、惊厥、昏迷三项之一者即可诊力不集中,但大部分时间仍能正常学习,功课作业完成迅速。

能遵守纪律,上课一旦出现小动作,经指出即性肾衰。

高血压脑病:血压急剧增高,常见剧烈头痛及呕吐;继之出现视力Array肾系病证梦中遗尿,寐不安宁,烦躁叫扰,白天多动少静,难以自制,或五心烦热,形体较瘦,舌质红,苔薄少津,脉沉细而数。

清心滋肾,安神固脬寐中遗尿,小便量少色黄,性情急躁,夜梦纷纭或寐中(齿介)齿,目睛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儿科学-儿童疾病诊断与治疗特点-基础知识整理

儿科学-儿童疾病诊断与治疗特点-基础知识整理

今天带大家复习儿童疾病诊断与治疗特点的相关内容,重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体格检查和体液平衡。

一、病史采集与采集成人病史相比,儿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显得特别重要。

具体来看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构造有效沟通的环境;②注意穿着仪容和态度;③正确运用语言;④关注儿童的感受;⑤注意问诊的先后次序。

其中的道理容易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病史采集内容与成人类似,主要包括:1.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民族、入院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其可靠性、家长姓名及职业、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等。

特别注意年龄的记录:新生儿要求精确到天数甚至小时、分钟;婴儿精确到月数;1岁及以上儿童写明几岁几个月。

2. 主诉患儿来院就诊的主要原因(症状)及其时间,一般不超过20个字。

插一句当时学习成人病历主诉书写时就强调的点:主诉一定要言简意赅;描述症状时不要用口语(如“发烧5天,拉肚子1天”);一般不用具体疾病的名称(如“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天”)。

3. 现病史病历的主要部分。

应仔细询问主要症状(起病时间、诱因、特征、缓解和加重因素、伴随情况)、伴随症状(按系统询问)、既往诊治经过、一般情况,以及其他需要关注的方面。

4. 个人史主要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等。

可依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5. 既往史既往是否体健。

如曾患过的疾病,患病年龄,当时诊断、治疗和病情转归。

注意与现患疾病相同或类似的疾病史,发作性疾病的既往发作史。

了解既往传染病史,对于一些患病一次即获得稳固免疫力的疾病,虽然本次出现类似该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也一般不再考虑诊断。

此外还应了解输血史、手术和外伤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等。

6. 家族史询问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及传染病史。

如有成员已死亡,应记录原因。

询问父母是否近亲结婚,母亲的妊娠、分娩情况和孕期健康情况。

7. 其他包括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和条件、就读学校(或幼儿园)的环境、是否曾接触传染病等。

34儿童常见疾病诊断及分析夜啼

34儿童常见疾病诊断及分析夜啼
小儿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型分析
五 夜啼
(一)诊断要点
夜啼
夜卧不安
1、夜啼多见于六个月以内的婴幼儿。
1、多见于六个月以后的小儿。
2、白天正常,入夜啼哭。
2、睡眠浅,容易醒、翻来覆去、 说梦话、磨牙、喜俯卧或者蹬被子,
3、难以查明原因,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正常。 甚至半夜啼哭等。
(二)专业解读
1. 正确认识什么是夜啼 (1)认识哭声:小儿言语未开,通常以啼哭来表达其需要和痛苦,因此,婴 幼儿啼哭声既是正常,又是传达疾病的可靠信息,也就是说小儿的哭闹有两大 原因,一种是生理性哭闹,一种是病理性哭闹。婴儿常因饥饿、口渴、睡眠不 足、过热、寒冷、虫咬、针刺、潮湿、惊吓、身体受压、衣服过紧、被褥过重 或响亮的声音刺激而引起哭闹,属生理性哭闹。然而在临床上,更多的哭闹则 是由疾病引起的,也就是病理性哭闹。 (2)如何确定夜啼:如果婴儿有难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 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而白天如常,则可以诊断为夜啼。必要时去 医院检查,排除发热、口疮、肠套叠、寒疝等疾病,以免贻误患儿病情。ຫໍສະໝຸດ Thank you18
• (1)治则:消食导滞,镇静安神。 • (2)处方:常规开窍: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揉总筋、分阴阳 • 五经:清补脾经、清肝经、清心经、清肺经、补肾经 • 五脏局部:头部——按揉百会、摩囟门
腹部——摩中脘、揉腹、揉天枢
• 辨证取穴(八法):消食导滞法——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揉四横纹 镇静安神法——捣小天心、掐揉五指节
(二)专业解读
3、夜啼的危害有哪些 对孩子的危害:由于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下降,对婴幼 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以及内分泌等系统的发育和成 熟都有严重的影响。 对家庭的危害:夜啼会影响家人的正常休息,特别是影响母 亲的休息,会导致母亲的泌乳功能障碍,严重会导致焦虑或 抑郁。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及答案解析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及答案解析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及答案解析1、单选患儿,6岁。

腹痛剧烈,以右上腹为主,疼痛时四肢发凉,恶心呕吐,并吐出蛔虫1条。

其诊断是()A .呕吐B .腹痛C.蛔厥证D.虫痼证E.肠虫证正确答案:C2、单选佝偻病脾虚(江南博哥)肝旺证的治法是OA.健脾助运,平肝息风B.益气健脾C.补肾壮骨D.补肾填精,佐以健脾E.健脾补肺正确答案:A3、单选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好发年龄是()A. 1~3 岁B.2~5 岁C.3~14 岁D. 4~15 岁E∙5~16 岁正确答案:B4、单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极期,治宜OA.疏风清热解表B.辛温辟秽解毒C.养阴润燥清肺D.清气凉营解毒E.祛暑清热凉营正确答案:D5、单选过敏性紫瘢早期最常见的证候是()A.风热伤络B.湿热痹阻C.热伤胃络D.阴虚火旺E.气不摄血正确答案:A6、单选患儿,3岁。

饮食异常,精神烦躁,睡眠不安,肛门、会阴部瘙痒。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OA.钩虫病B.蛔虫病C.蜕虫病D.绦虫病E.姜片虫病正确答案:C7、单选下列各项,属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特征OA.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于皮肤,或可见瘀斑B.紫瘢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C.可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D.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E.束臂试验阴性正确答案:A8、单选患儿,18个月。

发热,体温在39.3℃~39.8℃,双侧球结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胀,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诊断应首先考虑是()A.急性结膜炎B.幼年类风湿病C.急性肾小球肾炎D.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D9、单选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瘀斑瘀点常分布的部位是OA.颜面部B.颈项部C.双下肢及臀部D.腰背部E.四肢及头面部正确答案:E10、单选乳食积滞腹痛的特点是OA.腹满胀,口气酸臭B.腹部隐痛,痛处喜按C.痛如针刺,痛有定处D.阵发性绞痛,得温则舒E.反复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正确答案:A11、单选患儿,4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四肢常见疾病疼痛特点与诊断小儿发育尚未健全,在生理或病理发展上有其独特性;加上小儿不能正确表达出病史、症状等,故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对小儿四肢常见疾病的特点予以总结,目的以加深大家对其认识;希望有助于正确判断与治疗,减少误诊或漏诊率。

现分别概述如下:一、小儿骨关节感染小儿皮肤抵抗力较弱,易患痱疹、疥肿等,牙齿疾病较多;上呼吸道疾患也较多。

故增加了血液感染的机会,如菌血症或败血症。

加上小儿骨骼发育的特点,其感染率就明显高于成人。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atogenous osteomylitis) 小儿骨的干骺端血管曲迂、脉袢较多,故血流缓慢。

当血液感染细菌后,易停留在干骺端,可引起骨及其附属组织的感染。

疼痛特点:局部持续性疼痛,拒触拒摸,早期出现避痛性跛行,渐出现患肢活动减少或不敢活动,被动时剧痛。

如脓肿穿破骨膜,因骨内压力降低而疼痛可明显缓解。

临床要点:(1)潜在感染灶的存在,如疥、龋齿及上呼吸道感染等;(2)高烧寒战、呕吐或脱水;(3)患肢局部持续性剧疼,皮温高;骨干骺端深压痛;(4)患肢病灶处软组织环周肿胀,但一侧偏重;(5)临近关节反应性肿胀或积液,但可活动;(6)病情严重则出现病理性骨折。

诊断:病史、体征+分层穿刺+涂片及菌培+X光片或核素扫描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Acute suppurative arthritis):好发于1-3岁儿童,以髋关节为常见,其次为膝及肘关节。

主要为血源性、临近骨的感染或直接污染等。

金葡菌最为多见。

疼痛特点:起病急,主诉关节部位疼痛明显,疼痛性跛行或不能负重;关节屈曲,拒触拒按;轻微活动关节,可出现剧痛。

临床要点:(1)有潜在感染灶或外伤史;(2)高烧(T 40 0C )等中毒反应;(3)关节肿胀,皮温高,触痛明显;(4)关节功能明显障碍,被动剧痛;(5)关节呈半屈曲状态(肌肉挛缩)。

诊断:全身症状+体征+穿刺、涂片、菌培+血象。

3.骨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the bones and joints):疼痛特点:骨关节早期为间隙性、固定关节部位肿痛(除髋关节疼痛可放射膝内则外),疼痛较轻;极少数急性发病者,出现剧痛,以夜间为甚。

晚期疼痛较重并伴有关节畸形;特殊睡眠体位或行走姿势,强行改变而引起关节疼痛。

临床要点:(1)幼儿好发,多见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者;(2)可能未接种过卡介苗;(3)骨或关节为继发感染,原发灶多在肺部(95%);(4)慢性病程,伴中毒症状如低烧或午后潮热、盗汗等;(5)寒性流注脓肿形成;(6)晚期骨关节功能障碍、僵直及肌肉萎缩等。

诊断:临床+穿刺涂片、菌培、PCR+关节镜检+X光片或MRI检查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凡骨关节疼痛达两周以上而不能用炎症解释者,需拍X 光片等。

二、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属良性肿瘤。

好发年龄5~25岁时发现,多发生在股骨和胫骨。

疼痛特点:单以疼痛为就诊的主要原因。

早期疼痛较轻,为间隙性,随着病程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可为持续性;夜间明显,口服阿司匹林等止痛药有效。

压痛点多在骨干一侧。

临床要点:(1)病变多发生在骨干的皮质;(2)疼痛部位无红肿;(3)可伴有跛行,但关节一般不受累;(4)X光片显示病灶常位于长骨皮质骨内、骨膜下或近髓腔处,呈瘤巢样改变。

诊断要点:临床+X光片+CT2.骨囊肿(Bone cyst):为发生在骨内局限性破坏性的肿瘤样病变。

常见于10岁的儿童,原因不明,有人认为是外伤后髓内血肿吸收所致。

疼痛特点:无明显疼痛或仅有轻痛,发生骨折时可出现剧痛。

临床要点:(1)可无任何症状;(2)或仅出现骨骼部位的酸痛、不适;(3)偶而在拍片中发现;(4)轻微外伤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经拍片后查出;诊断:X线检查+鉴别3.骨肉瘤:(Osteosarcoma)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10-20岁,以15岁最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两倍。

50%发生在股骨下端,20%在胫骨上端。

疼痛特点: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初期多为间断性隐痛,继而转为持续性剧痛,活动后或夜间加剧,一般止痛药难以奏效。

患肢可出现避痛性跛行。

临床要点:(1)临近关节处出现肿块,增长迅速;(2)疼痛明显,夜间为甚;(3)皮温略高,表面静脉怒张;(4)跛行,关节功能逐渐受限,但关节被动活动有一定范围;(5)远处可发现转移病灶。

诊断:临床+X光片、CT或MRI+活检4.尤文氏瘤(Ewing’s sarcoma):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多见于10-15岁,男多于女2倍,好发于股骨、胫骨、肱骨等。

疼痛特点:疼痛为常见的主诉,早期常表现为间隙性轻痛,迅速发展为持续性剧痛,随着疼痛的加剧而出现局部肿块,伴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

局部压痛明显。

临床要点:(1)起病急,疼痛明显,夜间为甚;(2)伴有发烧(37.5-38.5 0C),乏力、贫血及食欲减退等,(3)白细胞升高(可高达10-30×109/L),血沉增快,本-周氏实验阳性;(4)局部肿胀,皮温高,压痛显著;(5)X光片有独特的骨膜葱皮样增生;(6)相似骨髓炎样表现,需要鉴别。

诊断要点:临床+X线CT+活检三、慢性损伤1.腱鞘炎(Tenosynovitis):指腱鞘的无菌性炎症。

多发生在拇指,其次在第二、三指。

也称弹响指或弹响拇。

在小儿多数为先天性。

疼痛特点:屈指弹响伴掌指关节掌则轻痛及轻压痛。

临床要点:(1)患指屈曲后伸直困难;(2)用力屈曲可出现弹响或不适;(3)掌指关节处隆起,并有压痛。

诊断:病史+体征2.腱鞘囊肿及掴窝囊肿(Ganglion and Popliteal cyst):腱鞘囊肿一般发生在腕背或踝部,掴窝囊肿多在腓肠肌内侧头,两者内容物均为胶冻样液体。

疼痛特点:局部囊性肿块随关节活动可出现胀痛或不适,但疼痛不影响关节活动。

临床要点:(1)在关节处偶然发现包块;(2)多数患儿有反复关节运动史;(3)肿块呈半圆性、囊性,一般疼痛不明显;(4)肿块逐渐增大,局部无炎性表现;(5)肿块边界清楚,无移动。

诊断:病史+体征+B超3.注射性臀肌挛缩症(Injected contraction of gluteal muscles):是一种慢性医源性损伤,多见于儿童体弱、多病,有反复肌肉注射史;如青霉素钾盐或配用本甲醇无痛水等。

一般累及双臀。

疼痛特点:直立无明显疼痛或不适,蹲位时可出现臀部胀痛或不适,随着蹲起活动增加臀部不适或疼痛也会增加。

临床要点:(1)反复臀肌注射史;(2)步态呈外旋外展状,即“八字”步;(3)双膝并拢不能下蹲,双膝分开即可,即所谓“划圈征”;(4)尖臀,臀部可见沟样下陷;(5)侧身屈髋→内旋→伸直时,可闻及髋部弹响;(6)臀部可触及硬条索带。

诊断:病史+体征四、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该病在小儿中较为常见,尤其在下肢疼痛中占比例较大。

1.股骨头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of the femoral head or Legg-perthes disease):也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扁平髋。

多见于4-8岁,男:女约4:1。

10%为双侧,女孩预后较差。

病理分四期;即滑膜炎性期(约1周)、缺血坏死期(数月或数年)、碎裂期或恢复期(2-3年)、愈合期或末期。

疼痛特点:早期(I-II期)出现慢性疼痛伴步态异常或间歇性跛行,患儿常诉髋部或大腿不适或劳累,疼痛可向膝部或大腿内侧放射。

疼痛明显时,可出现下蹲困难内收肌及髂腰肌挛缩。

晚期(III-IV)疼痛可明显减轻或无痛性跛行,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临床要点:(1)无名原因的跛行,下蹲困难;(2)诉说膝内侧疼痛,但无局部压痛;(3)患侧髋中心压痛,髋内、外旋可诱发疼痛,或活动部分受限;(4)晚期患儿疼痛减轻或无症状,患肢肌萎缩或下肢短缩,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或正常。

诊断要点:X光片+核素扫描+CT或MRI2.胫骨结节骨软骨炎(Osgood Schlater):多见于8-15岁,男多于女,单侧多见。

与股四头肌牵拉有关。

疼痛特点:运动后胫骨结节处出现局限性疼痛,局部肿起,可有压痛或叩击痛。

下蹲或上下楼时可诱发疼痛。

休息几日疼痛缓解或消失。

临床要点:(1)患儿喜欢剧烈运动,如踢球等;(2)一般生长发育较快,比实际年令大;(3)胫骨结节隆起,肿痛,运动后更明显;(4)继续运动,肿块逐渐增大;(5)重者其骨四头肌萎缩、无力及跛行。

(6)胫骨结节压疼及叩击痛。

诊断:病史+体征+X光片五、下肢无名原因疼痛1.生长痛:原因不明,可能与生长过快、过度疲劳、天气变化或微量元素不足等有关。

疼痛特点:疼痛常出现在膝关节上下,酸痛或刺痛,多数发生在傍晚或睡前,疼痛多持续几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

疼痛无明显固定部位,不伴有红、肿、热、痛,可在热敷下或轻度按摩下很快消失。

临床要点:(1)不定期、间歇性、突发性肢体痛;(2)常出现在膝关节上、下或小腿;(3)疼痛持续时间短,几分钟至几小时;(4)多发生在下午或睡觉时;(5)局部无任何炎性表现,检查无阳性体征;(6)痛过后一切恢复正常。

(7)患儿常喜欢跑跳,饮食欠佳或挑食如少食蔬菜等。

诊断:病史+体征+鉴别2.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也称急性髋骨节暂时性滑膜炎。

原因不明,可能有轻微伤史、上呼吸道感染等。

多见5~10岁,5岁左右常见,以单侧关节多见,男多于女。

疼痛特点:急性髋部疼痛或向大腿内侧及膝部放射,痛性跛行,髋关节功能轻度受限。

疼痛可在数小时或几日消失。

临床要点:(1)急性起病,多数无明显原因或有轻度的外伤、上感史;(2)跛行,伴膝内侧或髋关节疼痛;(3)疼痛持续时间数小时或几日;呈现“一过性”消失;(4)髋关节内外旋转、外展可诱发疼痛或活动轻度受限,但屈伸正常;(5)预后良好。

诊断:病史+体征+鉴别六、结缔组织疾病1.风湿热(Rheo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胶原组织炎症,以心脏、关节受累为主,其活动阶段称为风湿热。

本病好发于5-15岁。

北方多见。

主要侵犯膝关节,其次为踝关节。

疼痛特点:(1)近期(1-4W)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史,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2)伴发热或心脏等受累;(3)游走性关节痛,可表现为红、肿、热、痛,压痛;(4)可伴有肢体皮下结节或红斑、舞蹈病等。

(5)病愈后可留有心脏等疾患,但不留有关节畸形。

诊断:临床+化验(BT、 ESR、 ASO 、CRP、IGM、IGG)+心电图+鉴别2.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系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滑膜炎为特征。

平均发病年令为6岁,女多于男。

疼痛特点:关节疼痛为主,伴关节肿胀、积液、皮温轻高、功能受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