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5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教案精选:初一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一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二)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三)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决办法(四)教学创新点1.首先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象资料。

3.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有关资料可以在文本素材里去找。

(五)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提问: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介绍“贞观”、“开元”年号,指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唐朝前期的三位杰出的皇帝。

唐朝的繁荣强盛发生在他们的统治时期。

二、讲授新课1.晋阳起兵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李渊父子于617年起兵晋阳。

同年11月李渊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除去隋朝苛政。

618年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他就是唐高祖。

唐朝正式建立了。

2.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经过激烈的争权战争,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

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题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型
新授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法
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学具
历史填充图册,历史地图册,ppt课件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学生预习指导】
1.唐朝的建立者、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开创者、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分别是谁?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C.精简机构,轻徭薄赋D.击败东西突厥
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聊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B)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4.贞观之治、开皇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因素是(D)
①得人而用,政治清明②重视农业,发展生产③勤于朝政,励精图治④裁汰僧尼,禁建新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禹州中考)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5篇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 ;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三、练习巩固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 )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2.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2020_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1)

2020_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1)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也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做到校训要求的“家国天下,我其担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创设情境,利用视频、微课、图片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

基础部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力提升部分,出示史料、历史地图与图片,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史料和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利用史料实证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便于加深印象。

以史为鉴,知往察来,从唐朝的强盛中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课内容较多,环环相扣,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把握,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与评价。

附:相关材料1、唐初社会情况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涨价),突厥侵扰,州县骚然。

……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

……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

——《贞观政要》2、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材料三: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论求谏》材料四:太宗谓公卿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3、唐太宗的治国效果(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

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

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

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

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马燕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唐承隋制,并且唐朝时通过各种革新措施使相关制度越加完善,虽然期间周折不断,但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

从贞观奠基到开元年间,李唐王朝达到了鼎盛,在世界范围内也可称雄。

而且本课也为分析对比“唐朝的衰亡”作铺垫。

因此本课内容是本章中教学重点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等帝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题,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总结的能力;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措施,初步了解三位皇帝的相关措施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并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中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涉及对三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初中学生往往用好坏来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是这节课需要告诉学生的问题。

关于人物的评价我会引导学生总结专门的套用公式“积极/消极:总述+主要措施+作用/影响”,这样可以将抽象化为具体,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一分为二的方式去评价历史人物。

四、教学准备课前导案发放,资料查找布置,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主要以创设情景法、表格归纳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展开教学内容。

材料分析法:给出相关材料,学生通过提取有效信息认识唐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概括;关于治世局面出现的表现可利用书上课后习题。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设计说明本课围绕唐朝走向繁盛的过程展开,先后讲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三个重要历史事件。

“贞观之治”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在位前期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通过学习这三部分内容,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

唐朝历史最重要的特征是繁盛与开放,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虽然政局经历了变动,但是各项制度与政策基本延续下来了,从而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国力增强。

教学目标1.知道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2.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唐太宗的治国措施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唐玄宗的改革措施与“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难点: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举措的相同之处。

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解析法归纳对比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材料视频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统治期间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一)建周称帝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武则天像》。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像学生活动:知道武则天建立政权、改国号为周、自立为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资料,加深学生对武则天的认识和了解。

(二)治国举措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武则天的治国举措有哪些?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9相关内容,做出回答——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隋朝统一的原因,大运河的中心点、南北两端的起止点,分为哪四段、哪几大水系?导入新课我们前一节课讲过隋朝统后出现了繁盛的大好局面,那么隋朝到底能否长盛不衰呢?(不会),那么隋朝又是如何灭亡的呢?唐朝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一、贞观之治1.唐的建立: 618 李渊长安李渊的爵位是唐国公,故定国号为“唐”,回忆隋朝,为什么要定国号为隋呢?杨坚的爵位是隋国公,所以定国号为“隋”,再比如说汉王刘邦,所以定国号为“汉”强调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而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过渡)我们通过看电视剧或课外书本知道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长子是李建成,按照古代嫡长子的继承方式,理应是李建成当皇帝的,那么为什么后来是李世民呢?2.唐太宗即位: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他是通过杀兄逼父的非正常的渠道登上皇帝的宝座的,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王位继承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按正常的渠道李世民与帝位无缘,于是,野心勃勃的李世民发动了蓄谋以久的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先迫使其父李渊立其为太子,后再逼李渊退位。

【教学反思】中学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反思】中学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反思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隶属于中国古代史的课程,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我通过一段《梦回大唐》导入,通过幻灯片展示初唐的胜景并伴随着这首乐曲,让学生一下进入了大唐的壮丽画面。

在教学内容上,我把本课整合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初读教材、再读教材,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小组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突破重点,从盛唐皇帝的列表导入,有时间脉络,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

第二环节,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探究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和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的借鉴作用。

第三环节,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名人对唐太宗、武则天评价,来突破难点。

这样设计教学,克服了长期以来僵化的历史教学模式: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展现了一个“多棱”的历史,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教学活动安排时候,未准确把握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加强对问题要求的细化和具体化。

课堂中,更加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以期完成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课的准备,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将更加目标明确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在课前准备上,更加细化地考虑学情,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更好地将小组讨论,同桌讨论以及个人自学结合起来。

在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
兴趣点,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后习题处理方面,应更能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秀教案

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唐太宗及“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及“开元盛世”,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

他的进步行改革措施,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终于促成“贞观之治”。

学习重点: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学习难点:通过材料进行探究,材料分析。

教学活动
【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
、过渡:由于隋炀帝的
水,水能载舟,亦能覆
崇画像
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
根据上述材
材料二《步辇图》
情况。

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往频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

”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平定了全国。

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课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题年七年级下册执教者级解读1、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发展。

理2、着再生成性教课,培育学生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念1、现代教育心理学:解(1)我的教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感性认识较强,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剖析归纳能力,为本课的学习确立了基础。

但学生的综合剖析和思想读能力有所短缺。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色,我上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创建情境、展现图片、设置问题、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研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调换学生学的踊跃性,培育学生思虑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七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早期,合时加强他们的爱国思想,进一步情培育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我校学生的实质状况:我校位于城乡联合处,学生的认知水平易学习能力错落不齐。

但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采集信息的能力,有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内容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唐代成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和开元盛标准世的基本史实。

知识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唐代成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和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目标读教1、指引学生思虑和研究“贞观之治场面形成的原由”,经过学生自教学能主阅读图文史料,掌握采集有效信息的方法,培育学生自主研究,解材目力决问题的能力。

标目2、经过剖析唐太宗、武则天的执政举措和政绩,培育学生运用历史标唯心主义看法正确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课资源教课准备教课重点教课难点解教法读方法学法3、经过设计“唐代的清明治世对我国现在建设有什么启迪?”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疏组议论,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剖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感情1、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态度古代优秀的政治家,从中领会到优秀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价值用,以及对历史优秀人物的人品质量的感悟。

观目2、经过学习,理解“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标人正确建议的利处。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3.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5.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6.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个人政治才干。

●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的评价。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隋朝的繁盛,“那么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理解掌握隋炀帝的残暴行为,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自主学习案”,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一、唐朝的建立1.隋朝灭亡(1)展示隋炀帝陵:这是谁的陵?可以提供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个历史人物的画像,请学生猜想。

(建议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游戏,方法是教师介绍与该图有关的信息:这座墓在南方地区,它位于古城扬州,它的主人死于非命,墓主人生前很有作为但也很残暴,他下令修建了著名的大运河……)。

学生判断回答:隋炀帝的陵。

(2)隋炀帝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呢?学生回顾旧知理解回答: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在起义的打击下,隋朝统治瓦解,隋炀帝也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3)隋朝曾繁盛一时,但迅速灭亡,思考一下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以前哪一个朝代?学生讨论回答:类似于秦朝,因为隋朝和秦朝都是短命王朝,都由于二世暴政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而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杭信一中何逸冬师院附中李忠海上大附中何小龙上大附中何小龙上信中学陈道锋❶教学分析➷【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1)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

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

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则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学好本课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易受到影视剧影响。

他们对这段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材料分析与分组讨论,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历史人物。

还需要教师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对比与联系,时刻把握本单元“繁荣与开放”的主题,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整体的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了解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和治国举措,以及“贞观之治”的出现。

2.通过阅读教材第二目内容,知道武则天的治国举措以及影响。

通过阅读教材第三目内容,了解唐玄宗的治国举措以及“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3.通过通过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举措共同之处,认识唐朝前期的政策与唐朝走向强盛的关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教学难点: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教学方法】:五步六学,同桌互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学)视频导入播放观看视频《螺丝历史-》片段,教师引导: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时代最辉煌的时候,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鼎盛,八方来朝,四方来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一篇介绍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文章。

文章主要阐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文化改革,使得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此外,学生应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深入剖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历史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经济、文化特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旨,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借助思维导图、史料等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过程,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设计环节采用板块式排序,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也兼顾了知识的整体性。

从课堂学生的活动反映看,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然而在整体上,老师在40分钟课堂中说的多的现象还是存在,究其有原因主要是老师在思维定势上,仍把重点放在老师讲解上,对课堂的放与收把握不当,没有实现真正的重心下移。

此外对“纠错资源”的开发不到位,面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没有进行归因引导,急于教学发展,简单定位在对与错上,匆匆而过,这样不光浪费了教学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回答积极性,错过一次好的耐挫品质的培养。

【课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治国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素养。

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历史,培养学生多渠道了解历史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积淀人文底蕴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教材分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本课讲述了从唐朝建立到开元前期的唐朝政治方面的有关历史事实,涉及期间的四位皇帝,两个发展治世,时间跨度大,内容多。

基于对新课标的理解,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确立教学目标。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此教学设计。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3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3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C.群雄并起的争霸斗争D.劳动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理国家方面都 ( )A.轻徭薄赋B.善于纳谏C.重视人才D.减轻刑罚3.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4.我国历史上被称为具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5.下列机构,不属于唐朝“三省”的是 ( )A.门下省B.尚书省C.中书省D.内史省6.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A.唐高祖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7.下列叙述与科举制度无关的是 ( )A.开始于隋朝,唐朝时增加了考试科目B.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C.选举科技人才D.选拔官吏的权力集权到中央8.人称“房谋杜断”做宰相的时期是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9.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________”;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史称“________”。

10.唐朝在政治上沿用隋朝的________制。

11.唐太宗以________和________著称。

________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深受太宗赞赏。

12.阅读下列材料:“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1)上述名言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2)唐太宗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3)他为避免“覆舟”实行什么样的政策?13.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局面是如何出现的?迁移拓展14.下列与唐太宗无关的内容是 ( )A.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B.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C.重视文化教育D.善于纳谏,重视用人15.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 ) A.具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B.善于用人喜纳谏C.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D.总结隋亡教训16.阅读下列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历史上称唐玄宗统治前期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3.唐朝都城在
A.北京B.洛阳C.长安D.开封
4.下列事件,不是唐太宗时发生的是
A.合并州县B.增建校舍,增加学生人数
C.科举制正式形成D.重用魏征
5.敢于直言,前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
【能力提高】
1.下列与唐太宗有关的内容是
①皇帝要勤于政事②大臣要廉洁奉公
③政府要轻徭薄赋④开创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A.唐高祖B.唐高宗C.唐玄宗D.武则天
3.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B.这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C.唐玄宗重用姚崇、宋王景D.史称唐玄宗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4.唐太宗合并州县的举措,根本目的在于
A.节省开支 B.减轻人民负担C.限制地方势力D.巩固统治
5.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月”。

接着他又说:“……为人主,可不畏惧!”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宋时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引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说明“贞观之治”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看到了什么重要问题?他这样讲的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延伸拓展】
1.唐朝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表现在①选择人才②安定局势③促进教育④打击土族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汉武帝统治时期B.隋文帝统治时期
C.唐太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
3.下列叙述不适合贞观时期的是
A.吸取教训,认为皇帝要勤于政事B.政治清明,名相名臣辈出
C.重用人才如姚崇、宋王景D.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4.贞观年间,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的
A.文科B.武科C.进土科D.医科
5.结合史实说明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模拟考场】
1.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的是
A.唐高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中宗
2.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A.李世民B.李渊C.李白D.李密
3.唐朝承袭的隋朝统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④八股取士制度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4.唐太宗时期重用多谋善断的大臣为宰相,他们是
A.房玄龄、壮如晦B.房宫龄、姚崇
C.杜如晦、宋王景D.姚崇、宋王景
5.“开元盛世”的标志是
①营建豪华宫殿②扩大对边疆的战争
③政治比较安定④经济繁荣发展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参考答案
【知识掌握】
1.A
2.C
3.C
4.C
5.D
【能力提高】
1.A
2.D
3.D
4.D
5.(1)是因果关系,即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之一。

(2)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要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3)要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

【延伸拓展】
1.D
2.D
3.C
4.C
5.唐太宗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繁荣、国力逐步强盛的“贞观之治”的局面,所以说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模拟考场】
1.B
2.A
3.A
4.A
5.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