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导论一、单选题1. 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
A.行为主义B.认知派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2. 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一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行为主义B.认知派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3. 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倡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心理学理论是()。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4. 在实验研究中,由实验组操纵的变量叫()。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5. 在实验研究中,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的反应叫()。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6. ()就是在实验者控制的情景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考察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访谈法7. 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调查法C.观察法D.访谈法8. 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A.测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访谈法9.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公元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10.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判断题1. 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说明了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
2.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 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4. 意志和情绪一样,都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
()5. 科学心理学研究有严密、科学的方法和一套尽可能减少误差的收集和解释数据的程序,所以科学心理学与常识不同,与心理玄学也不一样。
()填空题1. 失言、笔误、梦等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 的心理现象。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围绕心理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产生了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与争论形成了发展心理学的不同的理论派别,也构成了发展心理学主体内容和基本框架。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要么是遗传,要么是环境,究竟哪一个决定了个体的发展?这两者孰轻孰重?这些问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贯穿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整个历史,涉及到了几乎每一个领域。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绝对决定论;共同决定论;相互作用论。
遗传,又可表述为天性、成熟、先天、生物因素。
环境,又可表述为教养、学习、后天、社会因素。
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遗传因素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通过遗传来保持其生物性状。
遗传物质—DNA。
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
个体的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霎那就已经决定了。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
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研究遗传作用的方法选择性繁殖;家庭研究;双生子研究;血缘关系研究影响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如食物营养、地理气候等;另一类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即个体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
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主要观点:S--R著名言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
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小偷、乞丐,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心理学科的发展历程表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变化的。你认为心理学是怎样的学科?请设想一下,它的研究对象将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1
思考
2
3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实验法是研究的主流方法,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充实心理学方法论。你怎么认识心理学与学科方法论之间的依存关系?
关于发展理论:什么是发展理论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组织信息
指导研究
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的作用
组织信息相当于用砖瓦搭建房子:首先,理论具有系统性其次,研究者以自己的观点解释事实时,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指导研究表现在理论还能启发思考、指导观察和产生新信息。理论不仅能促进研究者新的观察,而且还能促进我们重新考察那些早已司空见惯却反遭忽视的变量,如游戏。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02
关于发展理论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句法观点句法观点认为理论是公理化的句子的组合。
关于发展理论:什么是理论
科学不是事实的单纯积累;事实只有当整理成概念体系时才变成知识。——贝塔朗菲
科学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当的理论抽象和符号体系的发展——贝塔朗菲
定义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灵魂论
亚里士多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冯特
华生
弗洛伊德
皮亚杰
心理学生物化
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认知心理学
心理发展与社会文化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代表人物
理论内涵
研究方法
亚里士多德
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在人类发展基本原理或规律这个问题上,各种心理学派别之间的争论可以归为四点: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终目标的。
于是,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牵涉如下一些问题。
1.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先天遗传给心理发展提供更多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此,发展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类心理的先天要素,必须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文化背景与人类心理发展的交互作用。
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在人类心理发展上,既必须注重外因,又必须注重内因。
人类身心发展就是主动的,所以,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至促进作用。
我们既要谈发展,又必须特别强调内外因之间的关系和促进作用。
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人类的心理一方面就是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又就是存有阶段性的。
必须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出来,将相对主义的对外开放和理想化的终点统一出来,这样就可以既科学地表述生命全程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深入探讨相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不仅必须研究心理发展的通常原理或基本规律,而且必须研究在人生相同发展阶段上的具体内容原理或规律,这些原理或规律彰显在生命全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即为各阶段所整体表现出的质的特征上面。
1.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恰当而科学地分割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迄今为止还是一个远远没获得适度化解的问题,然而,它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关键内容。
古代教育家和哲学家曾明确提出这个问题,现代发展心理学家正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目前见到的划分人生阶段依据的典型资料,可归为如下几类:(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例如柏曼(l.berman)以内分泌腺作为分期标准;(2)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例如皮亚杰(j.piaget)以思维发展作为分期标准;(3)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例如埃里克森(e.h.erikson)对人格发展的划分;(4)以活动特点为划分标准,例如艾利康宁(д.б.эльконин)和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对心理发展的划分;(5)以生活事件为划分标准,例如将成年期(18岁以后)以生活事件分为成年早期(18~35岁)、成年中期(35~55或60岁)、成年晚期(55或60岁以后)。
第一章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3.在线学习3.1 导语本课程叫《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它不同于一般的儿童心理学。
一般的儿童心理学主要阐述儿童具体的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如感知觉、思维、性格等)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
发展理论则着重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和动因。
因此,它比一般的儿童心理学更概括、更抽象、更具普遍性。
它对于我们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具有更加深远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也有重要作用。
3.2电子讲义第一章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心理学是什么”,就是“心理学研究什么?”或者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心理学漫长的历史中,始终存在两个争论不休的基本问题:第一,心理学是什么?第二,怎样研究心理现象。
实质上就是一个“定义”和“方法”的问题。
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灵魂。
在他看来,灵魂是潜在地拥有生命的一种自然的躯体形式。
作为生物的形式,灵魂是有机体的本质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一切生物都有灵魂,灵魂随不同形式的生物分为不同的等级。
最低级的水平是营养的灵魂,主管生存;高一级的为灵敏的灵魂,有感觉和体验快乐、痛苦的功能。
最高级的是理性的灵魂,它包括营养的灵魂和灵敏的灵魂的所有功能,并增加了心灵,即思维的能力和一般的认识。
心灵是人类特有的部分。
从此,灵魂、心灵一直盘据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
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先驱的心理学家们接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决心以物理学为榜样,把心理学发展成一门足以在定义和方法上以其精确性与物理、化学和生理学媲美的科学。
他们力图利用内省的方法把意识分析为各个基本的要素,如同化学把化合物分析为各个元素一样,以期达到其它学科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的共性——量化和准确。
但这种热情很快便把心理学引入了僵局。
这时,一个领袖式的人物——华生——高举起行为主义的大旗,对心理学的定义作了根本性的修改。
如何区别正常行为和不正常行为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如何区别正常行为和不正常行为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变态"的定义在决定一个人是否被诊断为精神病以及依据这样的诊断决定对病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
所有行为都处在一个连续体上,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各执一端,所有行为都能在这个连续体上找到一个相应的点。
而一个人的行为到底位于哪一点通常是由精神健康专家作出判断的。
为了作出这样的判断,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其他心理治疗师通常会运用以下标准:1、行为的怪异性. 这是一种主观判断,是依据行为发生的情境来判断的。
例如你在外面给草地浇水,这没什么奇怪的。
但如果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你还去浇水,这就很奇怪了。
2、行为的持续性. 一个人偶尔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时并不说明他有精神病,除非这些怪异的、反社会的或障碍性的行为多次发生并持续很长时间。
3、社会异常. 这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明显偏离了社会的期望或规范。
例如幻视或幻听就可以作为精神病的表现。
4、主观的苦恼. 通常我们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困扰以及这些困扰给我们造成的痛苦。
例如有的人很害怕狭小的空间,以致不敢乘电梯。
有的人无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内心里是很苦恼的,但他们通常不想让精神健康专家指出他们正处在心理痛苦之中。
这样的主观苦恼通常有助于精神健康专家作出心理诊断。
5、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由于心理困扰而对生活感到不满意时,就会被认为具有心理障碍。
例如一个人很害怕失败,以致在生活中不敢尝试任何新的努力,这就是心理障碍的一个表现。
6、对功能的影响. 这是作出心理诊断的底线:有问题的行为对一个人的生活能力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个行为可以是怪异的,也持续很长时间,但只要它没有损害你的生活能力,就不认为是一种病态行为。
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通常要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天性与教养的问题(即遗传与环境),意在回答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第三,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第四,发展是量的增加还是质的改变。
这后三个问题涉及到对发展的本质的看法。
(一)天性与教养儿童心理发展受遗传的影响有多大?受生长的环境影响有多大?二者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出生时就已建立好了的模式决定的,还是受出生后的经验影响的?这些基本理念很重要,它影响到我们如何对待儿童。
如有些儿童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他们的父母亲也恰巧有同样的行为习惯,如果教师据此就将儿童的行为习惯归因于遗传,就会放弃对他们的帮助教育。
如果教师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其生存与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就会从改善环境入手,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国目前开展的希望工程就是基于这种理念。
从科学心理学创建以来的心理学史来看,关于遗传和环境问题的争论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初叶,问题的提法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绝对二分法,强调是遗传还是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0世纪中叶,心理学家开始注意到遗传和环境二者都是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并开始研究各自的作用;发展到现代,由于对遗传和环境的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显示二者的复杂关系,因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就进入到探究二者是如何起作用的,分析二者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以高尔顿(F.Galton)为代表的遗传决定论和以华生(J.B.Watson)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之争。
遗传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他通过家谱调查发现,名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大大地超过了普通人。
在他的调查中,从英国的名人(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有血缘关系)中有多少人同样著名,结果发现有332人。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涉及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其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变化。
这些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的发展,并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方式来了解人类如何演化和成长。
以下是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解释和拓展。
1. 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指个体或物种的变化和演化。
它包括身体变化,如生长和成熟,以及认知、情感和社会变化。
发展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进行,从短期的,如小时或天,到长期的,如几十年或几个世纪。
发展的速度和方式因人而异,并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发展?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遗传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身体和认知特征,而环境因素如文化、社会和家庭则影响个体的情感和社会特征。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
3. 发展如何演进?发展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阶段性的变化和连续性的变化。
阶段性的变化是指一个个体在特定时间点上出现的明显的身体和认知上的变化,如婴儿阶段、幼儿阶段、青少年阶段等。
而连续性的变化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如语言能力和社交技能的逐渐提高。
4. 发展会受到哪些影响?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学、家庭、社会和文化等。
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和生理变化,家庭因素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以及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包括同龄人和教育机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个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他们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特征。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涉及到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
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发展过程,从而为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更好的基础。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需要和动机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要求,这种要求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心理学家耶克斯(R.MYerkes)与多德森(J.DDodson)经实验研究归纳出的一种法则,用来解释心理压力、工作难度与作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
3.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4.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的需要。
5.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
6.兴趣: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7.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二、判断题1.需要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解析:没有客体、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2.意象、意图是一种未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的需要。
(√)3.需要与动机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4.学生的志向水平与原来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5.兴趣是人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过程。
(√)6.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把性区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解析:第一,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第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第三,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
7.兴趣的第一阶段是有趣,但这种兴趣不稳定,带有主观性盲目性和弥散性的特点。
(√)8.学生为应付老师检查而努力学习,这是受近景性学习动机的驱使。
(√)三、填空题1.需要一般都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对象性、不平衡性、起伏性。
2.马斯洛认为需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等需要;另一类是成长需要,包括求知、求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试图探索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一系列心理现象背后的基本问题。
通过分析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的学派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
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古代和中世纪,心理学被视为哲学的一部分,而心灵、意识、自由意志等问题也是哲学所探讨的核心内容。
然而,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心理学逐渐独立出来,并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尽管如此,心理学与哲学仍保持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许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仍然涉及到哲学范畴的讨论。
二、意识和自我心理学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意识和自我。
意识是指一个人对外界和内心世界的感知和体验,它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核心。
然而,意识本身是一个复杂而主观的现象,难以被准确地定义和测量。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意识的脑机制、意识与行为的关系等方面,试图揭示意识的本质和功能。
自我是一个人对自身的主观认知和评价。
心理学家关注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认知的发展、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等问题。
同时,与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自我意识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学习与发展学习与发展是心理学的另一个基本问题。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过程。
心理学家关注学习的各种形式,例如条件反射、习得性行为等。
同时,学习理论也为教育、培训和干预等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发展是指人类在生命周期中经历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变化。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儿童发展、青少年心理、老年人心理等方面,试图理解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这对于理解个体差异、促进健康发展以及干预和治疗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人类行为的动机和情绪人类行为的动机和情绪是心理学的另一个基本问题。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内在的动机和外部的刺激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类的需求层次、动机理论、冲突与选择等方面,试图解释人类为何会做出特定的行为。
情绪是人类内心状态的体现,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心理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需要、动机和意志注意与意识感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与人格2.心理学的词源从词源上讲,心理学(psychology)的希腊语词根psyche 的意思是心灵或精神,后缀logos 的意思是知识或规律,所以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尽管心灵像“黑箱子”一样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它可以支配行为,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比如从一个人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上可以推测他学习动机的强度。
3.行为:是指对情境的反应系统4.刺激:是引起行为的情境因素5.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6.如果说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那么,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像记忆、思考、归因、推理、决策、做梦、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内隐行为,另一类是像发言、解题、微笑、读书、写作、摔门等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
7.可见,需要和动机是行为的推力,目标是行为的拉力。
所以,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都是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8.意志过程: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阻力,需要我们付出极大地心理努力克服阻碍,用意识支配行为、调节行为,以便向预定的目标一步步靠近的过程。
9.价值观:个人用来区分好坏、美丑、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能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
10.意识可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和异常意识状态。
11.注意和意识的关系: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12.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它起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
13.个体心理包括感知、记忆等对信息进行输入、编码、保存、检索和提取的一系列加工过程,也包括对概念的理解、思维、问题解决和迁移等复杂的信息整合过程。
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始终是有注意伴随的。
14.对能力和人格的研究,是心理学上研究个体差异心理主要的两个方面。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六)
第六章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言语、想象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言语: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个体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个人思想,从而实现与他人沟通的目标的过程。
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2.概念、博弈性聚焦和保守性聚焦、推理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
博弈性聚焦和保守性聚焦:这种策略将首次获得的肯定例证中的部分属性作为初始假设,然后经过验证剔除无关的属性,逐步聚焦到关键属性。
若每次验证仅选一种属性,则称为保守性聚焦;若每次验证选两种或以上属性,则称为博弈性聚焦。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结论的过程,它是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3.问题表征、迁移、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问题表征:就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或经验而造成的一种预先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常见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上。
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启发。
4.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解为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目标状态。
逆向工作法:是指从目标状态出发,然后返回起始状态,进而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1.表象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
2.概括性、间接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
3.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助物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类;根据思维时是否具有明确的逻辑规则,思维又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是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
《心理学基础》教案
《心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 理解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
4. 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学的起源、重要人物和流派。
3. 心理学的分支: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5. 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激素和行为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人物。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4. 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和相关资料。
2. 投影仪、PPT软件和教学视频。
3.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的讲解: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详细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分支和研究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应用和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5.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七)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名词解释1.情绪、情绪性情绪一般被定义为是一个人对于客观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主观体验。
情绪性:情绪体验的性质。
2.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久、相对比较微弱、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爆发式的、强烈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怒发冲冠等都是个体的激情状态的表现。
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这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论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人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向往、追求、创造、欣赏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等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4.情商、习得性无力感情商:人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EQ),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1]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5.焦虑、抑郁、自卑焦虑:是预期到未来某种可怕的情境将会发生,又感到自己无法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而体验的消极情绪。
抑郁:是一种复合性的负性情绪,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悲伤、消沉、不愉快等,并伴随思维抑制、兴趣缺乏、对人淡漠、行为被动等反应.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
二、选择题1.身段表情可以分成(B).(A)语言和动作(B)手势和身体的姿势(C)行走和比划(D)身体姿势和四肢动作2.“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 A )的观点。
(A)情绪的外周理论(B)情绪的丘脑理论(C)情绪的认知理论(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解析: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先有机体变化,再有情绪. “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个性结构
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 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 性格等)以及自我意识(如自我认知、自我
体验、自我调节等)等方面。
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心理发展阶段
心理发展可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阶段,每个阶 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
研究对象
包括感知、认知、情绪、动机、人格 、行为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 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 会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心理学
心理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 的思考,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
结构主义心理学
19世纪末,心理学家开始尝试用实 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结构主义 心理学成为第一个心理学派别。
极的心态和行动。同时,意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情感状态,
使人更加坚定、自信地面对生活。
06 情绪与压力管理
情绪的概念与分类
情绪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 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 和生理反应的特征。
情绪分类
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 包括喜、怒、哀、惧等;复合情 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 生出来的。
情感与意志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01
相互关系
情感和意志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
阻力,而意志则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情感。
02
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励人的意志行动,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和坚持性;而消
极的情感则会削弱人的意志力,使人难以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3、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产物
个体心理的发展既不是简单地由遗传决定, 也不只是由环境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儿童 心理的发展中,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制 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8
(1)环境因素影响着遗传素质的变化 和生理成熟
“遗传素质”不同于“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儿童与 生俱来的,不仅包括遗传素质,还包括在遗传素质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已经打上胎内环境烙印的解剖生理 因素。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胎内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 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如母亲在怀孕期间严重缺乏蛋 白质会影响胎儿脑细胞的数量。
29
出生后的环境对儿童生理的发育成熟有着显著 的影响。如,
– 人体的生长发育存在的加速现象:身高越来越高、 体重越来越重,成熟期一代比一代提前。
– 西方国家在过去的100年里平均每10年身高增长1 厘米
一、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长 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从历史上看,主要 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二因素论 (四)相互作用论
1
(一)遗传决定论
基本观点: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 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 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 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 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 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2
• 高尔顿(F. Galton) 名人 家谱调查:从英国的名 人(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 家等)中选出977人(名人组),又选出977名普通 人(对照组),调查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中有多 少人是名人。结果发现,977位名人的父子兄弟中 有332人也同样有名,而977名普通人的亲戚中,只 有一个名人。
1921年,荣格在()中提到了外向和内向的概念。
1921年,荣格在()中提到了外向和内向的概念。
穆尔·荣格一直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在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探索宽广,为当代心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1年,荣格发表的文章《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中提到了外向和内向的概念,这是他在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穆尔·荣格的著作《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经问世,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关注。
他在文
章中指出,人们“外向” 和“内向”,即指对来自外部或内在环境的相对敏感程度。
荣格认为,体验内在世界,沉浸在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之中,是幸福的一种形式。
而外向的
人则会更专注于外在世界,乐于出去追求成就,沉浸在与他人交流之中。
穆尔·荣格关于外向和内向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当代心理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批判性
思维的新概念在20世纪末以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测评研究者尚未想到,但荣格的理论启
发了后人们发现外向和内向这一在历史上横跨心理学、哲学、文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的
根深蒂固的概念。
他的新概念不仅有助于认识他人内心深处,对日常交往也有极大的帮助。
穆尔·荣格在1921年提出了外向和内向的概念,它对当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
的理论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把外向和内向的概念纳入
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当代心理学的一大突破,也是我们把人际关系建立得更融洽的重要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稳定与变异问题
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性)是否可变; 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性)是否可变;如果 能发展变化,发展是否有阶段性; 能发展变化,发展是否有阶段性;某个阶段中 是否有变化. 是否有变化.这涉及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也涉及到个人是追求稳定与异态的问题
稳态(homeostasis) 稳态(homeostasis):指个体内部的平衡状态 异态(heterostasis) 异态(heterostasis):指个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第一讲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黄希庭 教授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内容
一,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二,心理学中的七大争议问题 三,心理学的六大研究取向 四,怎样才能学好心理学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心理学的定义
Psychology是希腊文, Psyche与Logos二词 Psychology是希腊文,由Psyche与Logos二词 是希腊文 合成, 灵魂之研究" 合成,谓"灵魂之研究" 第一部心理学著作是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 384- 322)《 )《论灵魂 (Aristoteles,前384-前322)《论灵魂 Psyche)》 (Psyche)》 冯特( 1832-1920)1879年 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1879年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心 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的科学" 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的科学"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心理学的性质
能仅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吗? (1)能仅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吗? (2)能仅用人文科学方法加以研 究吗? 究吗?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科学方法的特征
可 争 辩 性 可 重 复 性 可 证 伪 性 可 操 作 性 可 控 制 性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科学方法的特征
可控制性: 可控制性 : 要想了解所研究的问题并确定 事物( 变量) 之间的关系( 事物 ( 变量 ) 之间的关系 ( 特别是因果关 系 ) , 必须尽可能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 心理学研究的控制包括被试控制, 究 . 心理学研究的控制包括被试控制 , 主 试控制,条件控制和统计控制. 试控制,条件控制和统计控制. 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 : 给一个可能引起歧义的将要被 用来讨论或证明的关键概念下一个操作定 义 . 操作定义是将研究问题转化为变量, 操作定义是将研究问题转化为变量 , 并说明对该变量进行可感知的测量方法. 并说明对该变量进行可感知的测量方法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二)天性与教养问题
体质论(holism) 体质论 ( holism): 强调遗传素质对个 人的行为和人格起决定性作用 enviormentalism) 环 境 论 ( enviormentalism): 强 调 环 境对个人的行为和人格起决定作用 交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 交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
理 性 主 义 empiricism) (empiricism)
以17世纪法国笛卡 17世纪法国笛卡 René 尔(Ren Descartes, 1596-1650)为代表, 1596-1650)为代表, 真理得自理性, 真理得自理性,人的 理性是神赐予的天赋 观念( idea); 观念(innate idea); 理性存在于人心之内, 理性存在于人心之内, 具有主动求知功能, 具有主动求知功能, 感官只有接受外界讯 息的作用, 息的作用,只凭感官 则不可能获得真正的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六)主观性与客观性关系问题
强调人类行为主观性者认为人不是根据客观事 实行事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觉和主观经验行 实行事的, 事的.并主张行为的前动性(proactivity), 事的.并主张行为的前动性(proactivity), 强调人类的行动具有主动性, 强调人类的行动具有主动性,超前性 强调人类行为客观性者认为人没有主观经验, 强调人类行为客观性者认为人没有主观经验, 人类行为和人格就是刺激-反应间的联结. 人类行为和人格就是刺激-反应间的联结.与 前动性相对的概念为反应性(reactivity), 前动性相对的概念为反应性(reactivity), 强调个人的行动没有主动性,超前性, 强调个人的行动没有主动性,超前性,只是对 刺激的反应 刺激的反应
意识决定论( 意识决定论(conscious determinism) ) 潜意识决定论( 潜意识决定论(unconscious determinism) )
理性对非理性( 理性对非理性(rationality versus irrationality)的问 ) 题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四)知识来源问题
决定论(determinism) 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 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
自由意志(free will) 自由意志( will)
法国卢梭(Jean Jacques 法国卢梭( Rousseau,1712- 1778)等人所持的重感情 Rousseau,1712- 1778) 尚自由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 尚自由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思想 在现代科学心理学中, 在现代科学心理学中,人本心理学家继承 了整体论(holism) 整体论(holism)
强调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必须从整个人去 考察而不能仅以片段行为作为普遍推论的 依据
元素论(elementalism) 元素论(elementalism)
亦 称 还 原 论 ( 或 简 化 论 ) (reductionism), 主张把复杂的人性现 象分解为彼此独立的元素逐地加以探讨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五)整体论与元素论问题
就个人与社会而言,又可分强调团体 group) ( group), 例 如 霍 布 斯 ( Thomas Hobbes, 1588-1679)主张团体重于个人, 1588-1679) 主张团体重于个人 , 提倡社会控 social制的理念 ; 后演变为社会交换论 ( socialtheory) exchange theory). 强 调 个 人 individual) 例如, ( individual), 例如 , 卢梭认为团体并非 为人性所必须, 为人性所必须 , 团体不宜对个人有太多的限 制.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三,心理学的六大研究取向
生物学的研究取向( 生物学的研究取向(biological approach) ) 行为论取向( 行为论取向(behavioral approach) ) 认知论取向( 认知论取向(cognitive approach) ) 精神分析取向( 精神分析取向(psychoanalytic approach) ) 人本论取向( 人本论取向(humanistic approach) ) 社会文化取向( 社会文化取向(social-cultural approach) )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心理学的定义
华生( Watson,1878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把心理学定义为" ),把心理学定义为 1958),把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 行为的科学" 行为的科学" 19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19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被 定义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定义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定义的多样性反映了研究对象的 复杂性和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样性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一)心身关系问题
一元论(monism) 一元论(monism)
唯物论(materialism) 唯物论(materialism) 唯心论(idealism) 唯心论(idealism)
二元论(dualism) 二元论(dualism)
心身交感论( interactionism) 心身交感论(psychophysical interactionism) 心身平行论( parallelism) 心身平行论(psychophysical parallelism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生物学的研究取向
探讨神经系统与脑的组织与功能,进而了解 探讨神经系统与脑的组织与功能, 行为及心理过程与生理运作的关系 探讨内分泌系统的组织与功能, 探讨内分泌系统的组织与功能,进而了解不 同腺体分别与行为与心理变化的关系 探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探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进而了解个体行为 和心理特征与其遗传因素的关系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交互作用论
反应的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reactive interaction) ) 唤起的交互作用(evocative interaction) 唤起的交互作用( ) 超前的交互作用( 超前的交互作用(proactive interaction) )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三)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能不用内省法加以研究吗? (2)能不用内省法加以研究吗?
意识性 主体性 能动性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小结
心理学是一门既能用科学方法加 以研究又不能全用科学方法加以 研究的学科,是一种研究人性的 学问.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二,心理学中的七大争议问题
心身关系问题(mindproblem) 心身关系问题(mind-body problem) 天性与教养问题(nature天性与教养问题(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controversy)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free will versus determinism) determinism) 知识来源问题(origins of knowledge) 知识来源问题( knowledge) 整体论与元素论问题( 整体论与元素论问题(holism versus elementalism) elementalism) 主观性与客观性( 主观性与客观性(subjectivity versus ohjectivity) ohjectivity)关系问题 稳定与变异( change) 稳定与变异(stability versus change)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