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算法介绍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决策树--很详细的算法介绍课件PPT

决策树--很详细的算法介绍课件PPT
强壮性:指给定噪声数据或具有缺失值的数据, 模型正确预测的能力。
可诠释性:指模型的解释能力。
9
2021/3/10
二、决策树(Decision Tree)
决策树归纳的基本算法是贪心算法,它以自顶向下 递归各个击破的方式构造决策树。
贪心算法: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采取在当前状态下最好 /优的选择。
在其生成过程中,分割方法即属性选择度量是关键。 通过属性选择度量,选择出最好的将样本分类的属 性。
IF性别=Female AND家庭所得= 低所得THEN购买RV房车=否 IF性别=Female AND家庭所得= 小康THEN购买RV房车=否 IF性别=Female AND家庭所得= 高所得THEN购买RV房车=是
IF性别=Male AND年龄<35 THEN购买RV房车=否 IF性别=Male AND年龄≧35 THEN购买RV房车=是
决策树(Decision Tree)
1
2021/3/10
一、分类(Classification)
1、分类的意义
数据库
分类模型— 决策树
分类模型— 聚类
预测
了解类别属性 与特征
2
2021/3/10
2、分类的技术
(1)决策树
数据库
3
分类标记
性别
Female
年龄
Male 婚姻
<35
≧35
未婚 已婚

评估模型
6
2021/3/10
例:
资料
2.模型评估
1.建立模型 未婚
婚姻
已婚
年龄
家庭
所得
<35 ≧35

练样否

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使用教程

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使用教程

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使用教程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模式和知识的过程,而决策树算法是数据挖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来进行决策的算法,通过将数据集分割成不同的子集,并根据某些规则进行决策。

决策树算法具有简单、易于理解和解释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

一、决策树的基本原理决策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数据集进行划分来构建一个树形结构,使得在每个划分上都能使得目标变量有最好的分类结果。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信息增益或者基尼指数来选择最佳的划分特征。

信息增益是一种衡量划分有效性的度量,它计算了在划分前后目标变量的不确定度减少的程度。

基尼指数是另一种常用度量,它衡量样本集合中不确定性的程度。

二、决策树算法的步骤决策树算法的一般步骤如下:1. 收集数据:收集一组样本数据,包含目标变量和特征。

2. 准备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预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3. 分析数据:使用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获取对数据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4. 训练算法:使用数据集训练决策树模型。

根据具体的算法选择划分特征和生成决策树的规则。

5. 测试算法:使用训练好的决策树模型对新样本进行预测,并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性能。

6. 使用算法:完成决策树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后,可以使用该模型来进行实际决策。

三、常见的决策树算法决策树算法有很多种变种,包括ID3、C4.5、CART等。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决策树算法。

1. ID3算法:ID3算法是使用信息增益作为选择划分特征的准则,适用于离散的特征值和分类问题。

2. C4.5算法:C4.5算法是ID3算法的扩展,不仅可以处理离散的特征值,还可以处理连续的特征值,并且可以处理缺失值。

3. CART算法:CART算法是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的缩写,既可以用于分类问题,也可以用于回归问题。

它使用基尼指数来选择划分特征。

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详解

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详解

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详解数据挖掘是一门利用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数据库技术等方法,从大规模数据中发现模式和规律的领域。

决策树算法是数据挖掘中最常用的一种算法之一,它通过构建一棵树状结构,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子集,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分类和预测。

决策树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于一个特征的取值。

在构建决策树时,需要选择一个最优的特征作为划分依据,使得划分后的子集尽可能地“纯净”。

纯净度可以用信息增益或基尼指数来衡量。

信息增益是指在划分前后,数据集的熵减少的程度,而基尼指数则是指数据集中某个类别的不确定性。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来实现。

首先,选择一个最优的特征作为根节点,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子集。

然后,对每个子集递归地构建子树,直到达到停止条件。

停止条件可以是数据集为空,或者数据集中的样本属于同一类别,或者特征集为空。

决策树算法的优点之一是易于理解和解释。

由于决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数据集的划分过程,因此可以方便地解释模型的决策依据。

此外,决策树算法还可以处理多类别问题,而且对于缺失数据和异常值也有较好的鲁棒性。

然而,决策树算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决策树容易过拟合。

当决策树过于复杂时,容易将训练集中的噪声和异常值当作规律进行学习,从而导致模型的泛化能力下降。

为了解决过拟合问题,可以通过剪枝等方法进行模型的优化。

其次,决策树算法对于连续型数据和高维数据的处理相对较弱。

在处理连续型数据时,需要将其离散化,而在处理高维数据时,决策树的划分过程容易变得复杂和不稳定。

为了克服决策树算法的缺点,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和扩展的方法。

例如,随机森林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算法,它通过随机选择特征和样本,构建多棵决策树,并通过投票或取平均值的方式进行预测。

另一个例子是梯度提升决策树,它通过迭代地训练决策树,每次训练时都尝试减少前一棵决策树的残差,从而逐步提升模型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决策树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决策树培训讲义

决策树培训讲义






鸽子 恒温 羽毛






恒温 毛发





X
分类与回归 分类目标属性y是离散的,回归目标属性y是连续的
类标号
哺乳动 物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y
第6章 决策树
决策树基本概念
解决分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分类技术是一种根据输入数据集建立分类模型的系统方法。 分类技术一般是用一种学习算法确定分类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 地拟合输入数据中类标号和属性集之间的联系。学习算法得到的 模型不仅要很好拟合输入数据,还要能够正确地预测未知样本的 类标号。因此,训练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建立具有很好的泛化 能力模型,即建立能够准确地预测未知样本类标号的模型。
第6章 决策树
决策树基本概念
解决分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训练集(类标号已知)
TID A1
A2
A3

1

100
L
N
2
N
125
S
N
3
Y
400
L
Y
4
N
415
M
N
学习算法 学习模型 归纳
检验集(类标号未知)
TID A1
A2
A3

1
Y
100
L

2
N
125
S

3
Y
400
L

4
N
415 M

应用模型 推论
模型
第6章 决策树
第 6 章 决策树
主要内容

决策树算法解析

决策树算法解析

决策树算法解析决策树算法解析1. 引言在机器学习领域中,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分类和回归算法。

它通过树形结构进行决策,将输入数据分成不同的类别或预测连续值。

决策树的优点在于易于理解和解释,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决策树算法进行解析,从基本概念到算法实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决策树算法。

2. 决策树基本概念决策树由节点和边组成,其中节点分为内部节点和叶节点。

内部节点表示对特征进行划分的决策点,而叶节点表示最终的分类结果或预测值。

每个内部节点通过某个特征将数据划分成更小的子集,直到达到叶节点为止。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就是通过选择最优的特征划分数据,使得每个子集内部的纯度最大或预测误差最小。

3. 决策树构建过程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特征选择和树的生成。

在特征选择中,需要根据某个准则评估每个特征的重要性,选择对当前数据集划分影响最大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选择准则包括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比和基尼指数等。

在树的生成过程中,使用选择的特征作为划分依据,并将数据划分成多个子集,然后递归地对每个子集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满足某个停止条件。

最终生成的树能够对新数据进行分类或回归预测。

4. 决策树的优缺点决策树算法具有以下优点:- 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可直观地呈现决策过程。

- 决策树适用于离散型和连续型特征,能够处理缺失数据。

- 决策树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异常值不敏感。

然而,决策树算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决策树容易过拟合,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数据集时。

- 决策树算法对输入数据的变化比较敏感,可能会导致不稳定的结果。

- 决策树算法很难处理包含连续值的数据集。

5. 决策树算法的应用决策树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5.1. 金融风控决策树算法可以根据个人的收入、负债、信用记录等特征,对个人进行信用评估,从而确定是否给予贷款或信用卡。

5.2. 医疗诊断决策树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疾病史等特征,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决策树培训讲义(PPT 49页)

决策树培训讲义(PPT 49页)

Married 100K No
Single 70K
No
Married 120K No
Divorced 95K
Yes
Married 60K
No
Divorced 220K No
Single 85K
Yes
Married 75K
No
Single 90K
Yes
3. samples = { 2,3,5,6,8,9,10 } attribute_list = { MarSt, TaxInc }
选择TaxInc为最优分割属性:
Refund
Yes
No
NO < 80K
Single TaxInc
MarSt
Married Divorced
>= 80K
NO
YES
▪ 问题1:分类从哪个属性开始?
——选择分裂变量的标准
▪ 问题2:为什么工资以80为界限?
——找到被选择的变量的分裂点的标准( 连续变量情况)
分类划分的优劣用不纯性度量来分析。如果对于所有
分支,划分后选择相同分支的所有实例都属于相同的类,
则这个划分是纯的。对于节点m,令 N m 为到达节点m的训练
实例数,
个实例中
N
i m
个属于Ci
类,而
N
i m
Nm 。如果一
个实例到节点m,则它属于 类的概率估i 计为:
pˆ (Ci
|
x, m)
pmi
N
i m
10
Single 125K No
Married 100K No
Single 70K
No
Married 120K No

第7讲决策树模型

第7讲决策树模型

第7讲决策树模型决策树模型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的非常常用的监督学习算法。

它是一个树状结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特征属性,每个边代表该特征属性的取值,每个叶子节点表示一个类别或一个回归值。

决策树是一种简单易于理解和解释的模型,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表现出色,如金融分析、医学诊断、行为识别等。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可以被看作是通过递归地选择最优的特征,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子集的过程。

构建决策树的关键步骤包括选择划分属性、划分样本和停止划分。

在选择划分属性时,常用的方法有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比、基尼指数等。

信息增益是通过计算样本集合的熵或基尼指数的变化量来选择最优的划分属性。

信息增益比是信息增益与特征属性固有信息的比值,可以解决特征属性取值数目较多时对信息增益的偏好问题。

基尼指数是衡量样本集合的不纯度,选择基尼指数最小的划分属性作为最优划分属性。

决策树模型的优点之一是能够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既可以预测离散型变量的类别,也可以预测连续型变量的数值。

另外,决策树模型易于解释和理解。

可以通过树的拓扑结构和每个节点的属性值的含义来理解模型的决策过程。

决策树模型还可以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并且对于特征选择不敏感。

因为树状结构的特性,决策树模型在训练期间能够自动选择重要特征并进行特征降维,从而大大减少数据预处理的工作量。

然而,决策树模型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容易发生过拟合问题。

为了获取更完美的分类结果,决策树模型往往会生成非常复杂的树,导致过多的节点和分支,对小样本数据和噪声敏感。

过拟合问题可以通过剪枝来解决,即在树的生长过程中适时地将节点合并,减少过度划分。

决策树模型还有可能产生不稳定的结果。

由于样本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决策树模型的结构变化,因此在使用决策树模型时需要进行随机划分验证集和训练集,以防止模型的泛化能力下降。

对于高维度数据,决策树模型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高维度数据会导致特征空间的稀疏性增加,降低决策树模型的准确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剪枝、特征选择和集成学习等技术来改进模型的性能。

决策树 ——【人工智能 精品讲义】

决策树 ——【人工智能 精品讲义】

Yes
其他情况?
No
Day outlook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
D1 Sunny
Hot
High Weak
D2 Sunny
Hot
High Strong
D3 Overcast
Hot
High Weak
D4 Rain
Mild
High Weak
D5 Rain
Cool
Normal Weak
H (X | outlook) 0.971154 0.971154 0(144) 0.694
Gain(X,outlook) H(X)H(X |outlook) 0.247 值越大,表示划分后各类的期望信息越小
例子: ◆今天去打球吗?
如果天气晴朗并且湿度正常
Yes
如果是阴天.
Yes
如果今天下雨并且风很小.
根节点
个子小
个子大
内部节点
表示一个属性
不会吱吱叫
会吱吱叫 脖子短
节点分支
脖子长 表示一个属性值
松鼠
老鼠
鼻子短
长颈鹿 鼻子长
叶子节点
表示一个分类结果
犀牛
大象
个子大∧脖子短∧鼻子长→大象
决策树适用的问题
决策树最适合解决具有以下特征的问题:
实例是由“属性——值”对表示的 目标函数具有离散的输出值 可能需要析取的描述 训练数据可能包含噪声错误
属性A导致的s的划分的期望信息的加权平均和:
v
H (X | A) p(1)H (X |1) i1
▼信息增益:在A上分枝将获得的信息增益是:
Gain(A) H(X) H(X | A)
期望信息跟数据的不确定程度有关

《决策树算法》课件

《决策树算法》课件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是从根节点开始,根据训练数据集中每个 特征属性的信息增益或基尼指数等指标,选择最佳划分属性 ,生成左、右子树,直至达到终止条件(如叶子节点包含的 样本都属于同一类别或达到预设的分类精度)。
决策树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
决策树算法具有直观易懂、分类效果好、易于理解和解释等优点。它能够处理 非线性关系和连续属性,对数据预处理要求较低,且能够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 。
习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05
决策树算法的应用案例
分类问题案例
信用卡欺诈识别
利用决策树算法对信用卡交易数据进 行分析,识别出异常交易,预防欺诈 行为。
疾病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数据,利用 决策树算法进行分类,辅助医生做出 准确的疾病诊断。
回归问题案例
要点一
股票价格预测
利用历史股票数据,通过决策树回归算法预测未来股票价 格走势。
03
决策树算法的实践
数据集的准备
数据清洗
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
数据转换
对连续型特征进行分箱处理,将连续值划分为离 散区间。
ABCD
特征选择
选择与目标变量相关的特征,去除无关或冗余特 征。
数据平衡
处理类别不均衡问题,通过过采样、欠采样或使 用合成数据来平衡各类别的样本数量。
数据挖掘
决策树算法是数据挖掘领域中常用的算法之一,常与其他 算法结合使用,如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等,以提高 分类和回归任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回归任务
除了分类任务外,决策树算法也可用于回归任务,如预测 房价、股票价格等连续值。通过构建回归决策树模型,可 以对连续目标变量进行预测。
可解释性
由于决策树算法具有直观的树形结构和易于理解的规则, 因此在某些需要解释性强的场景中具有优势,如医疗诊断 、金融风控等领域。

通俗地说决策树算法(一)基础概念介绍

通俗地说决策树算法(一)基础概念介绍

通俗地说决策树算法(⼀)基础概念介绍决策树算是⽐较常见的数据挖掘算法了,最近也想写点算法的东西,就先写个决策树吧。

⼀. 什么是决策树决策树是什么,我们来“决策树”这个词进⾏分词,那么就会是决策/树。

⼤家不妨思考⼀下,重点是决策还是树呢?其实啊,决策树的关键点在树上。

我们平时写代码的那⼀串⼀串的If Else其实就是决策树的思想了。

看下⾯的图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当然决策树算法⽐这复杂那么⼀丢丢,所以在说决策树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些基本知识,先来说说信息论中的信息熵。

⼆.决策树介绍决策树之所以叫决策树,就是因为它的结构是树形状的,如果你之前没了解过树这种数据结构,那么你⾄少要知道以下⼏个名词是什么意思。

根节点:最顶部的那个节点叶⼦节点:每条路径最末尾的那个节点,也就是最外层的节点⾮叶⼦节点:⼀些条件的节点,下⾯会有更多分⽀,也叫做分⽀节点分⽀:也就是分叉学过树这种数据结构的同学可能⼀看就明⽩了,没有学过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上⾯的图来说明各部分分别是什么。

三.信息熵要说决策树,那信息熵是绕不过去的⼀座⼭~3.1 信息熵是什么?假设你要知道⼀件未知的事情,⽐如明天会不会下⾬。

这时候你就需要去获取⼀些信息,⽐如空⽓⼲湿度,今天是万⾥⽆云还是多云等等(假设没有天⽓预报)。

这些信息中,有的可以让你能更加准确判断明天会不会下⾬(⽐如今天有没有云),⽽有信息些则不会(⽐如今天晚餐吃什么)。

如何度量这些信息对你决策的帮助呢?这⾥要使⽤到的就是信息熵了,信息熵正是对信息量有效性的⼀种度量⽅法。

如果你还记得⾼中化学的知识的话,那对熵这个字应该不会陌⽣。

熵在化学中是表⽰分⼦的混乱程度,分⼦越混乱,它的熵就越⼤,⽽若分⼦越有序,熵值就越⼩。

信息熵也是⼀样的,它能对信息的不确定性进⾏恒量,如果某个信息让我们的判断更加有序,清晰,则它信息熵越⼩,反之越⼤。

还是接上⾯的例⼦,现在你知道了空⽓的湿度,那么你就能更准确得判断明天是否会下⾬。

决策树算法详细解释

决策树算法详细解释

决策树算法详细解释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逼近离散函数值的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风险型决策方法。

它通过一系列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其结果以树形图的形式展现。

决策树算法的基本原理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

决策树算法通过比较不同方案在未来各种情况下的损益值,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决策树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决策树的生成:利用归纳算法从训练样本集中生成决策树。

这个过程通常会反复进行,直到达到预设的停止条件为止。

2. 决策树的剪枝:这是对生成的决策树进行检验、校正和修剪的过程。

主要是用新的样本数据集(称为测试数据集)中的数据校验决策树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初步规则,将那些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分枝剪除。

决策树算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由J Ross Quinlan提出了ID3算法,此算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树的深度。

但是忽略了叶子数目的研究。

算法在ID3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于预测变量的缺值处理、剪枝
技术、派生规则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既适合于分类问题,又适合于回归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决策树算法相关论文或咨询数学领域专业人士。

《认识决策树算法》 说课稿

《认识决策树算法》 说课稿

《认识决策树算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决策树算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_____出版社出版的《_____》教材中的第_____章第_____节。

决策树算法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中一种重要且基础的分类和预测算法。

通过学习决策树算法,学生能够掌握一种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算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决策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如何构建决策树以及如何利用决策树进行分类和预测。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逻辑清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对于数据分析和算法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由于决策树算法涉及到较多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决策树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息熵、信息增益等。

(2)学生能够掌握决策树的构建过程,能够使用 Python 等编程语言实现决策树算法。

(3)学生能够运用决策树算法解决实际的分类和预测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算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到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决策树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构建过程。

(2)信息熵和信息增益的计算方法。

第9章_决策树算法

第9章_决策树算法

第9章_决策树算法决策树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可以用来解决分类和回归问题。

在这个算法中,数据被表示为一个树状结构,其中每个内部节点代表一个属性或特征,每个分支代表一个决策规则,每个叶节点代表一种结果或输出。

在决策树算法中,我们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属性来作为根节点,这个选择可以通过计算信息增益或者基尼系数来实现。

信息增益是一个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性的指标,基尼系数是一个衡量样本的纯度的指标。

选择属性之后,我们将数据根据该属性的取值分成几个子集,在每个子集上递归地应用决策树算法,直到子集中的样本全部属于同一类别或达到预定的停止条件。

最后,将决策树的根节点和各个子树连接起来,得到最终的决策树模型。

决策树算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

由于它们是树状结构,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各个属性之间的关系和决策规则。

其次,决策树算法能够处理混合数据类型,包括连续型和离散型数据。

此外,决策树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具有高效性能,因为它只需遍历树的一部分即可进行预测。

决策树算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决策树算法容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

当训练数据的噪声较多时,决策树可能会过度拟合训练数据,导致在测试数据上的性能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剪枝技术来降低决策树的复杂度。

其次,决策树算法对于输入数据的变化比较敏感。

当数据发生较小的变化时,可能会导致整个决策树结构的改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集成学习方法,如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树。

决策树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例如,在医学领域,决策树算法被用来预测疾病的诊断结果和药物的疗效。

在金融领域,决策树算法被用来评估信用风险和预测股票价格。

在社交网络领域,决策树算法被用来预测用户的兴趣和推荐朋友。

总的来说,决策树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实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完整word版,决策树算法介绍(DOC)

完整word版,决策树算法介绍(DOC)

3.1 分类与决策树概述3.1.1 分类与预测分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例子也很多。

例如,根据信用卡支付历史记录,来判断具备哪些特征的用户往往具有良好的信用;根据某种病症的诊断记录,来分析哪些药物组合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些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根据数据的某些属性,来估计一个特定属性的值。

例如在信用分析案例中,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等属性的值,来估计该用户“信用度”属性的值应该取“好”还是“差”,在这个例子中,所研究的属性“信用度”是一个离散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类别值,这种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分类。

还有一种问题,例如根据股市交易的历史数据估计下一个交易日的大盘指数,这里所研究的属性“大盘指数”是一个连续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实数。

那么这种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预测。

总之,当估计的属性值是离散值时,这就是分类;当估计的属性值是连续值时,这就是预测。

3.1.2 决策树的基本原理1.构建决策树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了解一些与决策树有关的基本概念。

表3-1是一个数据库表,记载着某银行的客户信用记录,属性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月薪”、......、“信用等级”,每一行是一个客户样本,每一列是一个属性(字段)。

这里把这个表记做数据集D。

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数据集D,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产生一系列规则。

当银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收到某个客户的贷款申请时,依据这些规则,可以根据该客户的年龄、职业、月薪等属性,来预测其信用等级,以确定是否提供贷款给该用户。

这里的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就可以是一棵决策树。

在这个案例中,研究的重点是“信用等级”这个属性。

给定一个信用等级未知的客户,要根据他/她的其他属性来估计“信用等级”的值是“优”、“良”还是“差”,也就是说,要把这客户划分到信用等级为“优”、“良”、“差”这3个类别的某一类别中去。

决策树很详细的算法介绍

决策树很详细的算法介绍

决策树很详细的算法介绍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模拟人类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能够通过学习已有数据集建立一个树状模型,来进行分类和回归的预测。

它可以处理具有离散和连续属性的数据,并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和易于理解的特点。

本文将对决策树算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决策树算法的基本原理决策树算法基于“分而治之”的思想,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决策判断,从而构建一个树状模型。

决策树的根节点表示最初的决策,内部节点代表决策的中间过程,叶节点表示最终的决策结果。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包括特征选择、树的生成和剪枝三个步骤。

特征选择是决策树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目的是选择对结果预测有最大分类能力的特征作为划分标准。

经典的特征选择方法有信息增益(ID3)、增益比(C4.5)和基尼指数(CART)等。

信息增益以信息熵的减少量作为特征选择的标准,增益比在信息增益的基础上,对特征本身的信息熵做出惩罚,而基尼指数则衡量数据集的不确定性。

树的生成是决策树算法的核心部分,它可以通过递归地将训练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子集,直到子集中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为止。

生成过程中,通过计算选择的特征对数据集进行划分,并将数据集按照该特征的取值划分为若干子集。

重复这个划分过程,直到每个子集中的数据都属于同一类别,或者没有更多的特征可以选择。

决策树的剪枝是为了防止过拟合现象的发生,过拟合指的是决策树建立过于复杂,过多地考虑了数据集的特殊噪声和异常情况,导致模型在测试数据上表现较差。

剪枝的目标是通过去掉一些分支来简化树模型,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决策树剪枝算法有预剪枝和后剪枝两种方式,预剪枝在生成树的过程中进行剪枝,后剪枝在生成树之后进行剪枝。

二、决策树的优势和不足决策树算法具有以下优势:1.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生成的规则形式直观,能够为决策提供明确的解释。

2.决策树算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对数据的分布没有假设,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

第六讲——决策树

第六讲——决策树

简单的决策树模型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学者们就发现,这个智能不能靠我们人类完全告诉机器,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和信息都是无止尽的,所以,我们需要让机器学会如何自己学习,于是就产生了机器学习这个研究方向,专门来研究如果让计算机通过数据来学习到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种非常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叫做决策树算法。

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学习过程,我们学一些知识的时候会有很多例题,但我们考试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出一些我们没有见过的题型。

我们如果好好学习了这些例题的话,就能解出那些没有见过的题目。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有归纳的能力。

中国人把这个能力叫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等等。

所以,我们也希望机器具有这种能力,所以决策树算法就是一种典型的归纳学习。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典型的分类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归纳算法生成可读的规则和决策树,然后使用决策树对新数据进行分析。

本质上决策树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

我们来看一下决策树算法的定义,首先,我们说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分类方法。

这是我们这门课第一次提到分类这个概念,分类问题,这是人工智能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之后会有一节课专门来讲分类问题的相关知识。

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决策树就是通过归纳,学习到的一种分类的能力。

我们来看一个决策树的例子。

简单的决策树的模型可以看出这副图很像一棵倒着的树,这个棵树用来分类所有有着X、Y两种属性的数据,可以把这些数据分为三类。

我们可以看到类1,类2,类3. 怎么分类的呢,我们从最上面开始,首先判断这个数据的X属性是否等于1,就是最上面那个圆圈,如果不是的话,就直接判断为类1,是的话呢,我们再判断这个数据的Y的大小,我们看到第二个圆圈,它往下有三个分支,说明它不是一个判断是否的问题,而是看Y的数值的范围,所以,如果Y<A时,分为类1,A<Y<B 时分为类2,B<Y<C时,分为类3.这样说有点抽象,我们来看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

决策树学习讲义

决策树学习讲义
根据起因分类设备故障
根据拖欠支付的可能性分类贷款申请
分类问题
核心任务是把样例分类到各可能的离散值对应的类别
基本的决策树学习算法
大多数决策树学习算法是一种核心算法的变体
采用自顶向下的贪婪搜索遍历可能的决策树空间
ID3是这种算法的代表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6.2821.6.28M onday, June 28,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上 午2时44分59秒 上午2时44分02:44:5921.6.28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14
下雨
适中


不去
决策树学习原理简介—(ID3, C4.5算法)
S: (9+, 5)
湿度

(3+, 4-)
S: (9+, 5)

正常
(6+, 1-)

(6+, 2-)
问题:哪一个属性(特征)更好?

(3+, 3-)
决策树学习原理简介—(ID3, C4.5算法)
熵:物理学概念
宏观上:热力学定律—体系的熵变等于可逆过程吸收
S: (8+, 8)

决策树 算法

决策树 算法

决策树算法1. 简介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机器学习算法。

它通过从一组特征中选择最佳划分方式来构建一个树形结构的决策模型,从而对新样本进行预测或分类。

决策树算法简单易懂,可解释性强,且能处理同时包含离散和连续特征的数据。

2. 决策树的基本原理决策树算法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概念:2.1 特征选择在构建决策树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最佳的特征来进行划分。

特征选择的目标是通过划分使得每个子节点的纯度最大化(分类问题)或者均方差最小化(回归问题)。

常用的特征选择指标有信息增益、增益率、基尼指数等。

2.2 决策树的构建决策树是通过不断选择最佳特征来递归地构建的。

首先将整个数据集作为根节点,选择一个最佳特征进行划分,然后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一个子节点。

递归地对每个子节点进行特征选择和划分,直到满足终止条件(如纯度达到一定阈值或树的深度达到限制)为止。

2.3 决策树的剪枝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容易导致过拟合,即模型对训练数据过于敏感而无法很好地推广到新样本。

为了避免过拟合,需要对决策树进行剪枝。

剪枝根据一定的准则,去除一些子树或叶节点,从而简化模型。

3. 决策树算法的优缺点3.1 优点•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模型生成的决策规则可以直观地呈现。

•决策树可以处理离散和连续特征,无需对数据进行特殊处理。

•决策树能够自动选择特征,并通过特征选择来提高模型的性能。

•决策树不需要很大的训练数据集,可以处理小型数据集。

3.2 缺点•决策树容易过拟合,特别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

•决策树对输入数据的变化非常敏感,哪怕是微小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树结构。

•决策树很难处理包含有不同类别交叉的数据集。

4. 决策树算法的应用决策树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4.1 金融风险评估决策树可以根据客户的个人信息和历史数据,判断其信用风险等级。

通过构建一个决策树模型,银行或金融机构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客户的风险,从而做出相应的贷款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树算法介绍3.1 分类与决策树概述3.1.1 分类与预测分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例子也很多。

例如,根据信用卡支付历史记录,来判断具备哪些特征的用户往往具有良好的信用;根据某种病症的诊断记录,来分析哪些药物组合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些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根据数据的某些属性,来估计一个特定属性的值。

例如在信用分析案例中,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等属性的值,来估计该用户“信用度”属性的值应该取“好”还是“差”,在这个例子中,所研究的属性“信用度”是一个离散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类别值,这种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分类。

还有一种问题,例如根据股市交易的历史数据估计下一个交易日的大盘指数,这里所研究的属性“大盘指数”是一个连续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实数。

那么这种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预测。

总之,当估计的属性值是离散值时,这就是分类;当估计的属性值是连续值时,这就是预测。

3.1.2 决策树的基本原理1.构建决策树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了解一些与决策树有关的基本概念。

表3-1是一个数据库表,记载着某银行的客户信用记录,属性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月薪”、......、“信用等级”,每一行是一个客户样本,每一列是一个属性(字段)。

这里把这个表记做数据集D。

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数据集D,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产生一系列规则。

当银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收到某个客户的贷款申请时,依据这些规则,可以根据该客户的年龄、职业、月薪等属性,来预测其信用等级,以确定是否提供贷款给该用户。

这里的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就可以是一棵决策树。

在这个案例中,研究的重点是“信用等级”这个属性。

给定一个信用等级未知的客户,要根据他/她的其他属性来估计“信用等级”的值是“优”、“良”还是“差”,也就是说,要把这客户划分到信用等级为“优”、“良”、“差”这3个类别的某一类别中去。

这里把“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称为“类标号属性”。

数据集D中“信用等级”属性的全部取值就构成了类别集合:Class={“优”,“良”,“差”}。

在决策树方法中,有两个基本的步骤。

其一是构建决策树,其二是将决策树应用于数据库。

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如何有效地构建决策树,而应用则相对比较简单。

构建决策树算法比较多,在Clementine中提供了4种算法,包括C&RT、CHAID、QUEST和C5.0。

采用其中的某种算法,输入训练数据集,就可以构造出一棵类似于图3.1所示的决策树。

一棵决策树是一棵有向无环树,它由若干个节点、分支、分裂谓词以及类别组成。

节点是一棵决策树的主体。

其中,没有父亲节点的节点称为根节点,如图3.1中的节点1;没有子节点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如图3.1中的节点4、5、6、7、8。

一个节点按照某个属性分裂时,这个属性称为分裂属性,如节点1按照“年龄”被分裂,这里“年龄”就是分裂属性,同理,“职业”、“月薪”也是分裂属性。

每一个分支都会被标记一个分裂谓词,这个分裂谓词就是分裂父节点的具体依据,例如在将节点1分裂时,产生两个分支,对应的分裂谓词分别是“年龄<40”和“年龄>=40”。

另外,每一个叶子节点都被确定一个类标号,这里是“优”、“良”或者“差”。

基于以上描述,下面给出决策树的定义:由此可以看出,构建一棵决策树,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分裂属性来进行一次分裂,以及如何制定合适的分裂谓词来产生相应的分支。

各种决策树算法的主要区别也正在于此。

2.修剪决策树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一个初始的树之后,为了有效地分类,还要对其进行剪枝。

这是因为,由于数据表示不当、有噪音等原因,会造成生成的决策树过大或过度拟合。

因此为了简化决策树,寻找一颗最优的决策树,剪枝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通常,决策树越小,就越容易理解,其存储与传输的代价也就越小,但决策树过小会导致错误率较大。

反之,决策树越复杂,节点越多,每个节点包含的训练样本个数越少,则支持每个节点样本数量也越少,可能导致决策树在测试集上的分类错误率越大。

因此,剪枝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保证一定的决策精度的前提下,使树的叶子节点最少,叶子节点的深度最小。

要在树的大小和正确率之间寻找平衡点。

不同的算法,其剪枝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常有的剪枝方法有预剪枝和后剪枝两种。

例如CHAID和C5.0采用预剪枝,CART则采用后剪枝。

预剪枝,是指在构建决策树之前,先制定好生长停止准则(例如指定某个评估参数的阈值),在树的生长过程中,一旦某个分支满足了停止准则,则停止该分支的生长,这样就可以限制树的过度生长。

采用预剪枝的算法有可能过早地停止决策树的构建过程,但由于不必生成完整的决策树,算法的效率很高,适合应用于大规模问题。

后剪枝,是指待决策树完全生长结束后,再根据一定的准则,剪去决策树中那些不具一般代表性的叶子节点或者分支。

这时,可以将数据集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训练数据集,一个是测试数据集。

训练数据集用来生成决策树,而测试数据集用来对生成的决策树进行测试,并在测试的过程中通过剪枝来对决策树进行优化。

3.生成原则在生成一棵最优的决策树之后,就可以根据这棵决策树来生成一系列规则。

这些规则采用“If...,Then...”的形式。

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每一条路径,都可以生成一条规则。

这条路径上的分裂属性和分裂谓词形成规则的前件(If 部分),叶子节点的类标号形成规则的后件(Then部分)。

例如,图3.1的决策树可以形成以下5条规则:If(年龄<40)and(职业=“学生” or 职业=“教师”)Then 信用等级=“优”If(年龄<40)and(职业!=“学生” and 职业!=“教师”)Then 信用等级=“良”If(年龄>=40)and(月薪<1000)Then 信用等级=“差”If(年龄>=40)and(月薪>=1000 and 月薪<=3000)Then 信用等级=“良”If(年龄>=40)and(月薪>3000)Then 信用等级=“优”这些规则即可应用到对未来观测样本的分类中了。

3.2 ID3、C4.5与C5.0ID3算法是最有影响力的决策树算法之一,由Quinlan提出。

ID3算法的某些弱点被改善之后得到了C4.5算法;C5.0则进一步改进了C4.5算法,使其综合性能大幅度提高。

但由于C5.0是C4.5的商业版本,其算法细节属于商业机密,因此没有被公开,不过在许多数据挖掘软件包中都嵌入了C5.0算法,包括Clementine。

3.2.1 ID31.信息增益任何一个决策树算法,其核心步骤都是为每一次分裂确定一个分裂属性,即究竟按照哪一个属性来把当前数据集划分为若干个子集,从而形成若干个“树枝”。

ID3算法采用“信息增益”为度量来选择分裂属性的。

哪个属性在分裂中产生的信息增益最大,就选择该属性作为分裂属性。

那么什么是信息增益呢?这需要首先了解“熵”这个概念。

熵,是数据集中的不确定性、突发性或随机性的程度的度量。

当一个数据集中的记录全部都属于同一类的时候,则没有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的熵为0。

决策树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数据集被分裂为若干个子集后,要使每个子集中的数据尽可能的“纯”,也就是说子集中的记录要尽可能属于同一个类别。

如果套用熵的概念,即要使分裂后各子集的熵尽可能的小。

例如在一次分裂中,数据集D被按照分裂属性“年龄”分裂为两个子集D1和D2,如图3.2所示。

2.ID3算法的流程ID3算法是一个从上到下、分而治之的归纳过程。

ID3算法的核心是:在决策树各级节点上选择分裂属性时,通过计算信息增益来选择属性,以使得在每一个非叶节点进行测试时,能获得关于被测试样本最大的类别信息。

其具体方法是:检测所有的属性,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产生决策树节点,由该属性的不同取值建立分支,再对各分支的子集递归调用该方法建立决策树节点的分支,直到所有子集仅包括同一类别的数据为止。

最后得到一棵决策树,它可以用来对新的样本进行分类。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了解一下决策树的构建过程。

表3-2是一个假想的银行贷款客户历史信息(略去了客户姓名),包含14个样本。

现要求以这14个样本为训练数据集,以“提供贷款”为类标号属性,用ID3算法构造决策树。

3.ID3算法的性能分析ID3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决策树分析算法,后来发展的许多决策树算法都是以ID3算法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ID3算法的优点在于它构建决策树的速度比较快,它的计算时间随问题的难度只是线性地增加,适合处理大批量数据集。

同时,ID3算法的缺点也是突出的,包括以下几点。

(1)ID3算法对训练样本的质量的依赖性很强,训练样本的质量主要是指是否存在噪声和是否存在足够的样本。

(2)ID3算法只能处理分类属性(离散属性),而不能处理连续属性(数值属性)。

在处理连续属性时,一般要先将连续属性划分为多个区间,转化为分类属性。

例如“年龄”,要把其数值事先转换为诸如“小于30岁”、“30~50岁”、“大于50岁”这样的区间,再根据年龄值落入了某一个区间取相应的类别值。

通常,区间端点的选取包含着一定的主观因素和大量的计算。

(3)ID3算法生成的决策树是一棵多叉树,分支的数量取决于分裂属性有多少个不同的取值。

这不利于处理分裂属性取值数目较多的情况。

因此目前流行的决策树算法大多采用二叉树模型。

(4)ID3算法不包含对树的修剪,无法对决策树进行优化。

正因为ID3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Quinlan对ID3算法进行了改进,并于1993年提出了ID3的改进算法C4.5。

3.2.2 C4.5C4.5算法的核心思想与ID3完全相同,但在实现方法上做了更好的改进,并增加了新的功能。

主要包括:采用“增益比例”来选择分裂属性、对连续属性的处理、对样本属性值缺失情况的处理、规则的产生、交叉验证等。

1.用“增益比例”来选择分裂属性如前所述,ID3是采用“信息增益”来选择分裂属性的。

虽然这是一种有效地方法,但其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即它倾向于选择具有大量不同取值的属性,从而产生许多小而纯的子集。

尤其是关系数据库中作为主键的属性,每个样本都有一个不同的取值。

如果以这样的属性作为分裂属性,那么将产生非常多的分支,而且每一个分支产生的子集的熵均为0(因为子集中只有一个样本!)。

显然,这样的决策树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因此,Quinlan提出使用增益比例来代替信息增益。

2.连续属性的处理ID3最初的定义假设数据集的各属性都必须是离散的。

如果有连续属性,则可以采用划分区间的方法来离散化。

假如在前面的例子中,属性“年龄”由于是连续型属性,被划分为“<30”、“[30,50]”、“>50”3个区间,这样属性“年龄” 的不同取值就只有3个了,这就是被离散化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