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决策树算法总结

完整word版,决策树算法总结
完整word版,决策树算法总结

决策树研发二部

目录

1. 算法介绍 (1)

1.1.分支节点选取 (1)

1.2.构建树 (3)

1.3.剪枝 (10)

2. sk-learn中的使用 (12)

3. sk-learn中源码分析 (13)

1.算法介绍

决策树算法是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算法之一,既可以作为分类算法,也可以作为回归算法。决策树算法又被发展出很多不同的版本,按照时间上分,目前主要包括,ID3、C4.5和CART版本算法。其中ID3版本的决策树算法是最早出现的,可以用来做分类算法。C4.5是针对ID3的不足出现的优化版本,也用来做分类。CART也是针对ID3优化出现的,既可以做分类,可以做回归。

决策树算法的本质其实很类似我们的if-elseif-else语句,通过条件作为分支依据,最终的数学模型就是一颗树。不过在决策树算法中我们需要重点考虑选取分支条件的理由,以及谁先判断谁后判断,包括最后对过拟合的处理,也就是剪枝。这是我们之前写if语句时不会考虑的问题。

决策树算法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

1.分支节点选取

2.构建树

3.剪枝

1.1.分支节点选取

分支节点选取,也就是寻找分支节点的最优解。既然要寻找最优,那么必须要有一个衡量标准,也就是需要量化这个优劣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熵和基尼系数。

熵:熵用来表示信息的混乱程度,值越大表示越混乱,包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多。比如,A班有10个男生1个女生,B班有5个男生5个女生,那么B班的熵值就比A班大,也就是B班信息越混乱。

基尼系数:同上,也可以作为信息混乱程度的衡量指标。

有了量化指标后,就可以衡量使用某个分支条件前后,信息混乱程度的收敛效果了。使用分支前的混乱程度,减去分支后的混乱程度,结果越大,表示效果越好。

#计算熵值

def entropy(dataSet):

tNum = len(dataSet)

print(tNum)

#用来保存标签对应的个数的,比如,男:6,女:5

labels = {}

for node in dataSet:

curL = node[-1] #获取标签

if curL not in labels.keys():

labels[curL] = 0 #如果没有记录过该种标签,就记录并初始化为0 labels[curL] += 1 #将标签记录个数加1

#此时labels中保存了所有标签和对应的个数

res = 0

#计算公式为-p*logp,p为标签出现概率

for node in labels:

p = float(labels[node]) / tNum

res -= p * log(p, 2)

return res

#计算基尼系数

def gini(dataSet):

tNum = len(dataSet)

print(tNum)

# 用来保存标签对应的个数的,比如,男:6,女:5

labels = {}

for node in dataSet:

curL = node[-1] # 获取标签

if curL not in labels.keys():

labels[curL] = 0 # 如果没有记录过该种标签,就记录并初始化为0 labels[curL] += 1 # 将标签记录个数加1

# 此时labels中保存了所有标签和对应的个数

res = 1

# 计算公式为-p*logp ,p 为标签出现概率 for node in labels:

p = float (labels[node]) / tNum res -= p * p return res

1.2. 构建树

ID3算法:利用信息熵增益,决定选取哪个特征作为分支节点。分支前的总样本熵值-分支后的熵值总和=信息熵增益。

T1的信息熵增益:1 – 13/20*0.961 - 7/20*0.863 = 0.073 T2的信息熵增益:1 – 12/20*0.812 - 8/20*0.544 = 0.295 所以使用T2作为分支特征更优。

ID3算法建树:

依据前面的逻辑,递归寻找最优分支节点,直到下面情况结束 1. 叶节点已经属于同一标签

2. 虽然叶节点不属于同一标签,但是特征已经用完了

3. 熵小于预先设置的阈值

4. 树的深度达到了预先设置的阈值

ID3算法的不足:

1.取值多的特征比取值少的特征更容易被选取。

2.不包含剪枝操作,过拟合严重

3.特征取值必须是离散的,或者有限的区间的。

于是有了改进算法C4.5

C4.5算法:基于ID3算法进行了改进,首先,针对ID3的不足1,采用信息增益率取代ID3中使用信息增益而造成的偏向于选取取值较多的特征作为分裂点的问题。针对ID3的不足2,采用剪枝操作,缓解过拟合问题。针对ID3的不足3,采用将连续值先排列,然后逐个尝试分裂,找到连续值中的最佳分裂点。

信息增益率的计算:先计算信息增益,然后除以spliteInfo。spliteInfo为分裂后的子集合的函数,假设分裂后的子集合个数为sub1和sub2,total为分裂前的个数。spliteInfo = -sub1 / total * log(sub1 / total) – sub2 / total * log(sub2 / total)

#index:特征序号

#value:特征值

#该方法表示将index对应特征的值为value的集合返回,返回集合中不包含index对应的特征

def spliteDataSet(dataSet, index, value):

newDataSet = []

for node in dataSet:

if node[index] == value:

#[0,index)列的数据

newData = node[:index]

#[index+1,最后]列的数据

newData.extend(node[index + 1:])

newDataSet.append(newData)

return newDataSet;

#选择最优分裂项

def chooseBestFeature(dataSet):

#特征个数

featureNum = len(dataSet[0]) - 1

#计算整体样本的熵值

baseEntropy = entropy(dataSet)

print("baseEntropy = %f"%(baseEntropy))

#保存最大的信息增益率

maxInfoGainRatio = 0.0

bestFeatureId = -1

for i in range(featureNum):

#获取特征所有可能的值

featureValues = []

for node in dataSet:

featureValues.append(node[i])

print(featureValues)

#将特征值去除重复

uniqueFeatureValues = set(featureValues)

print(uniqueFeatureValues)

#按照i特征分裂之后的熵值

newEntropy = 0.0

#分裂信息

spliteInfo = 0.0

#按照i所表示的特征,开始分裂数据集

for value in uniqueFeatureValues:

#当i属性等于value时的分裂结果

subDataSet = spliteDataSet(dataSet, i, value)

print(subDataSet)

#计算占比

p = float(len(subDataSet)) / float(len(dataSet)) newEntropy += p * entropy(subDataSet)

spliteInfo += -p * log(p, 2)

#计算信息增益

infoGain = baseEntropy - newEntropy

#计算信息增益率

if spliteInfo == 0:

continue

infoGainRatio = infoGain / spliteInfo

if infoGainRatio > maxInfoGainRatio:

maxInfoGainRatio = infoGainRatio

bestFeatureId = i

return bestFeatureId

C4.5算法的不足:

1.如果存在连续值的特征需要做排序等处理,计算比较耗时

2. 只能用于分类使用

于是有了CART算法

CART算法:也是基于ID3算法优化而来,支持分类和回归,使用基尼系数(分类树)或者均方差(回归树)替代熵的作用,减少运算难度。使用二叉树代替多叉树建模,降低复杂度。

基尼系数的计算:

均方差的计算:

计算举例,假设有如下数据源

看电视时间婚姻情

职业年龄

3 未婚学生12

4 未婚学生18 2 已婚老师26

5 已婚上班族47

2.5 已婚上班族36

3.5 未婚老师29

4 已婚学生21

如果将婚否作为标签,该问题是一个分类问题,所以使用基尼系数

假设使用职业作为特征分支,对于看电视和年龄,都是连续数据,需要按照C4.5的算法排序后处理,这里先分析简单的按照职业开始划分。

又因为,CART算法的建模是二叉树,所以,针对职业来说,有以下组合,学生|非学生,老师|非老师,上班族|非上班族,到底怎么划分,就要通过基尼系数来判断了。

gini = 3 / 7 * (1 – 2 / 3 * 2 /3 – 1 / 3 * 1 / 3) + 4 / 7 * (1 – 3 / 4 * 3 / 4 – 1 / 4 * 1 / 4) = 0.4

gini = 2 / 7 * (1 – 1 / 2 * 1 / 2 – 1 / 2 * 1 / 2) + 5 / 7 * (1 – 2 / 5 * 2 / 5 – 3 / 5 * 3 / 5) = 0.49

gini = 2 / 7 * (1 – 1 * 1) + 5 / 7 * (1 – 3 / 5 * 3 / 5 – 2 / 5 * 2 / 5) = 0.34

所以,如果选择职业来划分,那么首先应该按照上班族|非上班族划分

如果将年龄作为标签,该问题是一个回归问题,所以使用均方差

同样,先考虑使用职业来划分

mean = 开方(12 * 12 + 18 * 18 + 21 * 21 – 3 * 17 * 17) + 开方(26 * 26 + 47 * 47 + 36 * 36 + 29 * 29 – 5 * 32.5 * 32.5) = 34.71

其他情况略。

可以看到选择分裂属性这一步骤会比较麻烦,首先要遍历所有特征,找到每一个特征的最优分裂方法,然后在选择最优的分裂特征。

功能树结构特征选取连续值处

理缺失值处

剪枝

ID3 分类多叉信息增益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C4.5 分类多叉信息增益率支持支持支持

CART 分类/回归二叉基尼系数(分

类)

,均方差(回

归)支持支持支持

1.3.剪枝

CCP(Cost Complexity Pruning)代价复杂性剪枝法(CART常用)

REP(Reduced Error Pruning)错误降低剪枝法

PEP(Pessimistic Error Pruning)悲观错误剪枝法(C4.5使用)

MEP(Minimum Error Pruning)最小错误剪枝法

这里以CCP为例讲解其原理

CCP选择节点表面误差率增益值最小的非叶子节点,删除该节点的子节点。若多个非叶子节点的表面误差率增益值相同,则选择子节点最多的非叶子节点进行裁剪。

表面误差率增益值计算:

R(t)表示非叶子节点的错误率,比如,总样本20,在A节点上a类5个,b类2个,所以可以认为A节点代表的是a类,那么错误率就是2 / 7 * 7 / 20

R(T)表示叶子节点的错误率累积和

N(T)表示叶子节点的个数

剪枝步骤:

1.构建子树序列

2.找到最优子树,作为我们的决策树(交叉验证等)

举例:

t1是根节点

t2,t3,t4,t5是非叶子节点

t6,t7,t8,t9,t10,t11是叶子节点

首先我们计算所有非叶子节点误差率增益值

t4: (4/50 * 50/80 – 1/45 * 45/80 – 2/5 * 5/80) / (2 – 1) = 0.0125

t5: (4/10 * 10/80 – 0 - 0) / (2 - 1) = 0.05

t2: (10/60 * 60/80 – 1/45 * 45/80 – 2/5 * 5/80 – 0 - 0) / (4 - 1) = 0.0292

t3: 0.0375

因此得到第1颗子树:T0 = t4(0.0125),t5(0.05),t2(0.0292),t3(0.0375)比较发现可以将t4裁剪掉

得到第2颗子树

t5: 0.05

t3: 0.0375

t2: (10/60 * 60/80 – 4/50 * 50/80 – 0 - 0) / (3 -1) = 0.0375

此时t2与t3相同,那么裁剪叶子节点较多的,因此t2被裁剪

得到第3颗树

然后对上面3颗子树进行验证,找到效果最后的作为剪枝之后的决策树。

2.sk-learn中的使用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 import tree

import pydotplus

import graphviz

iris = load_iris()

clf = 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

clf.fit(iris.data, iris.target)

dot_data = tree.export_graphviz(clf, out_file=None)

graph = pydotplus.graph_from_dot_data(dot_data)

graph.write_pdf("iris.pdf")

3.sk-learn中源码分析

主要分析tree的相关函数代码,使用pycharm下载sklearn包中tree文件,引用了_tree.pxd,pxd相当于头文件,其实现在_tree.pyd中,pyd是加密文件,无法查看。从github上下载源码中有_tree.pyx相当于c文件,因此可以查看。

.pxd:相当于.h

.pyx:相当于.c

.pyd:相当于dll

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 创建分类决策树对象

DecisionTreeClassifier继承BaseDecisionTree

clf.fit(iris.data, iris.target) 建树

DecisionTreeClassifier直接使用了父类BaseDecisionTree的方法

super().fit(

X, y,

sample_weight=sample_weight,

check_input=check_input,

X_idx_sorted=X_idx_sorted)

查看DecisionTreeClassifier的fit,学习建树过程

代码前面是对参数的校验之类的工作

criterion:表示选择分裂节点的准则,CLF表示分类使用gini系数、熵等,REG表示回归使用均方差等。他们的定义在

对于这些准则的计算,在_criterion.Gini或者其他文件中实现,使用Cpython实现的。以Gini的计算为例

同理,分裂的规则定义在splitter中,具体实现也是在Cpython中

最后是构造器,这也是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中的一种设计模式,构造器模式。思想是,构造器中根据加入的原料,产出不同的东西。

builder = DepthFirstTreeBuilder (优先深度)

builder = BestFirstTreeBuilder (优先最优)

他们的代码实现在_tree.pyx中

决策树算法研究及应用概要

决策树算法研究及应用? 王桂芹黄道 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十五楼206室 摘要:信息论是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是决策树算法实现的理论依据。决 策树算法是一种逼近离散值目标函数的方法,其实质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得到分类规则。本文简要介绍了信息论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基于信息论的决策树算法,分析了它们目前 主要的代表理论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用具体的事例来验证。 关键词:决策树算法分类应用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WANG Guiqin HUANG Da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Data Mining,and also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Decision Tree Algorithm.Decision Tree Algorithm is a method to approach the discrete-valued objective function.The essential of the method is to obtain a clas-sification rule on the basis of example-based learning.An example is used to sustain the theory. Keywords:Decision Tree; Algorithm;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1 引言 决策树分类算法起源于概念学习系统CLS(Concept Learning System,然后发展 到ID3

决策树算法分析报告

摘要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积累的海量数据量的处理工作也日益增重,需发明之母,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为了顺应这种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从一个大规模的数据库的数据中有效地、隐含的、以前未知的、有潜在使用价值的信息的过程。决策树算法是数据挖掘中重要的分类方法,基于决策树的各种算法在执行速度、可扩展性、输出结果的可理解性、分类预测的准确性等方面各有千秋,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且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系统,如语音识别、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本文着重研究和比较了几种典型的决策树算法,并对决策树算法的应用进行举例。 关键词:数据挖掘;决策树;比较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ople are f acing much more work load in dealing with the accumulated mass data.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s also called the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data from a large database of effectively, implicit, previou sly unknown and potentially use value of information process. Algorithm of decision tree in data min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decision tree algorithms, in execution speed, scalability, output result comprehensibility,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each has its own merits.,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various fields and have many mature system, such as speech recogni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expert system and so o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compares 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and the algorithm of decision tree application examples. Keywords: Data mining; decision tree;Compare

决策树算法介绍(DOC)

3.1 分类与决策树概述 3.1.1 分类与预测 分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根据信用卡支付历史记录,来判断具备哪些特征的用户往往具有良好的信用;根据某种病症的诊断记录,来分析哪些药物组合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些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根据数据的某些属性,来估计一个特定属性的值。例如在信用分析案例中,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等属性的值,来估计该用户“信用度”属性的值应该取“好”还是“差”,在这个例子中,所研究的属性“信用度”是一个离散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类别值,这种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分类。 还有一种问题,例如根据股市交易的历史数据估计下一个交易日的大盘指数,这里所研究的属性“大盘指数”是一个连续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实数。那么这种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预测。 总之,当估计的属性值是离散值时,这就是分类;当估计的属性值是连续值时,这就是预测。 3.1.2 决策树的基本原理 1.构建决策树 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了解一些与决策树有关的基本概念。 表3-1是一个数据库表,记载着某银行的客户信用记录,属性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月薪”、......、“信用等级”,每一行是一个客户样本,每一列是一个属性(字段)。这里把这个表记做数据集D。 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数据集D,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产生一系列规则。当银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收到某个客户的贷款申请时,依据这些规则,可以根据该客户的年龄、职业、月薪等属性,来预测其信用等级,以确定是否提供贷款给该用户。这里的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就可以是一棵决策树。在这个案例中,研究的重点是“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给定一个信用等级未知的客户,要根据他/她的其他属性来估计“信用等级”的值是“优”、“良”还是“差”,也就是说,要把这客户划分到信用等级为“优”、“良”、“差”这3个类别的某一类别中去。这里把“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称为“类标号属性”。数据集D中“信用等级”属性的全部取值就构成了类别集合:Class={“优”,

数学物理方法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数学物理方法学习心得 篇一:数学物理方程的感想 数学物理方程的感想 通过对数学物理方程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学的伟大与博大精深。 当应用数学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变得越来越难懂,越来越抽象,没有多少实际的例子来说明;物理正好也要利用数学来进行解释和公式推导,所以就出现了数学物理方法。刚开始到结束这门课程都成了我的一大问题。很难理解它的真正意义(含义),做题不致从何入手,学起来越来越费劲。让我很是绞尽脑汁。 后来由于老师耐心的指导与帮助下我开始有了点理解。用数学物理方法来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列出微分方程,当然这些微分方程是以物理的理论列出来的,如果不借助于物理方法,数学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用于教学和实践,而物理的理论也借助于数学方法来列出方程,解出未知的参数。这就是数学物理方法的根本实质所在。真正要学好数学物理方程

不仅要数学好物理也不能够太差。 接下来我想先对数学物理方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与解 释说明。数学物理方程——描述许多自然现象的数学形式都可以是偏微分方程式 特别是很多重要的物理力学及工程过程的基本规律的 数学描述都是偏微分方程,例如流体力学、电磁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如此。这些反映物理及工程过程的规律的偏微分方程人们对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从微分学产生后不久就开始了。例如,18世纪初期及对弦线的横向振动研究,其后,对热传导理论的研究,以及和对流体力学、对位函数的研究,都获得相应的数学物理方程信其有效的解法。到19世纪中叶,进一步从个别方程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偏微分的一般理论,如方程的分类、特征理论等,这便是经典的偏微分方程理论的范畴。 然而到了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科学实践中提出了数学物理方程的新问题,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数学物理方程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现手段。又因为数学的其他分支(如泛函分析、拓扑学、群论、微分几何等等)也有了迅速发 展,为深入研究偏微分方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因而,20世纪关于数学物理方程的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发展呈如下特点和趋势:

决策树算法的原理与应用

决策树算法的原理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9-02-18T17:17:08.53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12期作者:曹逸知[导读] 在以后,分类问题也是伴随我们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决策树算法也会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江苏省宜兴中学江苏宜兴 214200 摘要:在机器学习与大数据飞速发展的21世纪,各种不同的算法成为了推动发展的基石.而作为十大经典算法之一的决策树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算法。本文对决策树算法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应用进行介绍,并突出说明了决策树算法所涉及的几种核心技术和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模式。 关键词:机器学习算法决策树 1.决策树算法介绍 1.1算法原理简介 决策树模型是一种用于对数据集进行分类的树形结构。决策树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树型结构,主要是有节点和连接节点的边两种结构组成。节点又分为内部节点和叶节点。内部节点表示一个特征或属性, 叶节点表示一个类. 决策树(Decision Tree),又称为判定树, 是一种以树结构(包括二叉树和多叉树)形式表达的预测分析模型,决策树算法被评为十大经典机器学习算法之一[1]。 1.2 发展历程 决策树方法产生于上世纪中旬,到了1975年由J Ross Quinlan提出了ID3算法,作为第一种分类算法模型,在很多数据集上有不错的表现。随着ID3算法的不断发展,1993年J Ross Quinlan提出C4.5算法,算法对于缺失值补充、树型结构剪枝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使得算法能够更好的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决策树算法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信息论研究的深入,香农提出的信息熵概念,为ID3算法的核心,信息增益奠定了基础。1984年,Breiman提出了分类回归树算法,使用Gini系数代替了信息熵,并且利用数据来对树模型不断进行优化[2]。2.决策树算法的核心 2.1数据增益 香农在信息论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信息熵来表示事情的不确定性。在数据均匀分布的情况下,熵越大代表事物的越不确定。在ID3算法中,使用信息熵作为判断依据,在建树的过程中,选定某个特征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后,数据集分类前后信息熵的变化就叫作信息增益,如果使用多个特征对数据集分别进行分类时,信息增益可以衡量特征是否有利于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从而选择最优的分类方式建树。如果一个随机变量X的可以取值为Xi(i=1…n),那么对于变量X来说,它的熵就是

决策树分类算法与应用

机器学习算法day04_决策树分类算法及应用课程大纲 决策树分类算法原理决策树算法概述 决策树算法思想 决策树构造 算法要点 决策树分类算法案例案例需求 Python实现 决策树的持久化保存 课程目标: 1、理解决策树算法的核心思想 2、理解决策树算法的代码实现 3、掌握决策树算法的应用步骤:数据处理、建模、运算和结果判定

1. 决策树分类算法原理 1.1 概述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分类算法。 相比贝叶斯算法,决策树的优势在于构造过程不需要任何领域知识或参数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探测式的知识发现,决策树更加适用 1.2 算法思想 通俗来说,决策树分类的思想类似于找对象。现想象一个女孩的母亲要给这个女孩介绍男朋友,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女儿:多大年纪了? 母亲:26。 女儿:长的帅不帅? 母亲:挺帅的。 女儿:收入高不? 母亲:不算很高,中等情况。 女儿:是公务员不? 母亲:是,在税务局上班呢。 女儿:那好,我去见见。 这个女孩的决策过程就是典型的分类树决策。 实质:通过年龄、长相、收入和是否公务员对将男人分为两个类别:见和不见 假设这个女孩对男人的要求是:30岁以下、长相中等以上并且是高收入者或中等以上收入的公务员,那么这个可以用下图表示女孩的决策逻辑

上图完整表达了这个女孩决定是否见一个约会对象的策略,其中: ◆绿色节点表示判断条件 ◆橙色节点表示决策结果 ◆箭头表示在一个判断条件在不同情况下的决策路径 图中红色箭头表示了上面例子中女孩的决策过程。 这幅图基本可以算是一颗决策树,说它“基本可以算”是因为图中的判定条件没有量化,如收入高中低等等,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决策树,如果将所有条件量化,则就变成真正的决策树了。 决策树分类算法的关键就是根据“先验数据”构造一棵最佳的决策树,用以预测未知数据的类别 决策树:是一个树结构(可以是二叉树或非二叉树)。其每个非叶节点表示一个特征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支代表这个特征属性在某个值域上的输出,而每个叶节点存放一个类别。使用决策树进行决策的过程就是从根节点开始,测试待分类项中相应的特征属性,并按照其值选择输出分支,直到到达叶子节点,将叶子节点存放的类别作为决策结果。

决策树算法介绍

3.1分类与决策树概述 3.1.1分类与预测 分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根据信用卡支付历史记录,来判断具备哪些特征的用户往往具有良好的信用;根据某种病 症的诊断记录,来分析哪些药物组合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些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根据数据的某些属性,来估计一个特定属性的值。例如在信用分析案例中,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等属性的值,来估计该用户“信用度”属性的值应该取“好”还是“差”,在这个例子中,所研究的属性“信用度”是E—个离散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类别值,这种问题在数 据挖掘中被称为分类。 还有一种问题,例如根据股市交易的历史数据估计下一个交易日的大盘指数,这 里所研究的属性“大盘指数”是一个连续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实数。那么这种 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预测。 总之,当估计的属性值是离散值时,这就是分类;当估计的属性值是连续值时,这就是预测。 3.1.2决策树的基本原理 1. 构建决策树 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了解一些与决策树有关的基本概念。 表3-1是一个数据库表,记载着某银行的客户信用记录,属性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月薪”、......、“信用等级”,每一行是一个客户样本,每一列是一个属性(字段)。这里把这个表记做数据集D。 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数据集D,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产生一系列规则。当银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收到某个客户的贷款申请时,依据这些规则,可以根据该客户的年龄、职业、月薪等属性,来预测其信用等级,以确定是否提供贷款给该用户。这里的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就可以是一棵决策树。在这个案例中,研究的重点是“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给定一个信用等级未知的客户,要根据他/她的其他属性来估计“信用等级”的值是“优”、“良”还是 “差”,也就是说,要把这客户划分到信用等级为“优”、“良”、“差”这3 个类别的某一类别中去。这里把“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称为“类标号属性”。数据集D中“信用等级”属性的全部取值就构成了类别集合:Class={ “优”,

C45算法生成决策树的研究

精心整理 C4.5算法生成决策树 1、基础知识 当我们需要对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进行预测时,我们的预测应当满足全部已知的条件,而对未知的情况不要做任何主观假设。在这种情况下,概率分布最均SEE5、SLIQ 算法的的标准,克服了ID3算法中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选择取值多的属性的不足,并能够完成对连续属性离散化的处理,还能够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分割方法的不同,目前决策的算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信息论(InformationTheory )的方法和最小GINI 指标(LowestGINIindex )方法。对应前者的算法有ID3、C4.5,后者的有CART 、SLIQ 和SPRINT 。

C4.5算法是以信息论为基础,以信息熵和信息增益度为衡量标准,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归纳分类。 2、算法 以下图数据为例,介绍用C4.5建立决策树的算法。 表1 ID3算法最初假定属性都是离散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属性值都是连续的。C4.5对ID3不能处理连续型属性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如果存在连续型的描述性属性,首先将连续型属性的值分成不同的区间,即“离散化”。

对上表中将实际耗电量分为10个区间(0—9) (300~320,320~340,340~360,360~380,380~400,400~420,420~440,440~460,460~480,480~500)因为最终是要得到实际的耗电量区间,因此“实际耗电量”属于“类别属性”。“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室外湿度”、“风力大小”、“机房楼层”、“机房朝向”、“机房开启设备总额定功率”属于“非类别属性”。 表2 通过表 知,实 际耗电的个数表3

决策树原理与应用:C5.0

决策树原理与应用:C5.0 分类预测指通过向现有数据的学习,使模型具备对未来新数据的预测能力。对于分类预测有这样几个重要,一是此模型使用的方法是归纳和提炼,而不是演绎。非数据挖掘类的软件的基本原理往往是演绎,软件能通过一系列的运算,用已知的公式对数据进行运算或统计。分类预测的基本原理是归纳,是学习,是发现新知识和新规律;二是指导性学习。所谓指导性学习,指数据中包含的变量不仅有预测性变量,还有目标变量;三是学习,模型通过归纳而不断学习。 事实上,预测包含目标变量为连续型变量的预测和目标变量为分在变量的分类预测。两者虽然都是预测,但结合决策树算法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时间序列算法知,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差别的。 Clementine决策树的特点是数据分析能力出色,分析结果易于展示。决策树算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分类预测算法。 1.1决策树算法概述1.11什么是决策树决策树算法属于有指导的学习,即原数据必须包含预测变量和目标变量。决策树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其分析结果以一棵倒置的树的形式呈现。决策树由上到下依次为根节点、内部节点和叶节点。一个节点对应于数据中的一个字段,即一个字段——即Question——对数据进行一次划分。决策树分为分类决策树

(目标变量为分类型数值)和回归决策树(目标变量为连续型变量)。分类决策树叶节点所含样本中,其输出变量的众数就是分类结果;回归树的叶节点所含样本中,其输出变量的平均值就是预测结果。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 与其它分类预测算法不同的是,决策树基于逻辑比较(即布尔比较)。可以简单描述为:If(条件1)Then(结果1);If (条件2)Then(结果2)。这样,每一个叶节点都对应于一条布尔比较的推理规则,对新数据的预测就正是依靠这些复杂的推理规则。在实际应用中,一个数据产生的推理规则是极为庞大和复杂的,因此对推理规则的精简是需要关注的。 1.12决策树的几何理解将训练样本集(即操作中常说的Training Data)看做一个n维空间上的一个点,则上面我们提到的布尔比较后的推理规则就像是存在于这个n维空间中的“线”。决策树建立的过程形象上看,就是倒置的树生长的过程,其几何意义上是,每个分枝(每条推理规则)完成对n维空间区域划分的过程。决策树正式生成,则n维空间正式划分完毕,则每一个小区域,代表一个叶节点。通常n 维空间不易于理解,故采用倒置的树来表示此结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划分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同类别的结果归于不同的“区域”。 1.13决策树的核心问题:生成与修剪决策树核心问题有二。一是利用Training Data完成决策树的生成过程;二是利用

数理方程总结完整终极版

00 |()()t t u x u x t ?ψ===????=?? ?k z j y i x ?????+??+??= ?u u ?=grad 拉普拉斯算子:2222222 z y x ??+??+??=???=?2 2 22 2y u x u u ??+??=? 四种方法: 分离变量法、 行波法、 积分变换法、 格林函数法 定解问题: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其他 波动方程的初始条

波动方程的边界条件:

(3) 弹性支承端:在x=a端受到弹性系数为k 的弹簧的支承。 定解问题的分类和检验:(1) 初始 问题:只有初始条件,没有边界条 件的定解问题; (2) 边值问题:没有初始条件,只 有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 (3) 混合问题:既有初始条件,也 有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 ?解的存在性:定解问题是 否有解; ?解的唯一性:是否只有一 解; ?解的稳定性:定解条件有 微小变动时,解是否有相应的微小变动。 分离变量法:基本思想:首先求出具有变量分离形式且满足边界条件的特解,然后由叠加原理作出这些解的线性组合,最后由其余的定解条件确定叠加系数。把偏微分方程化为常微分方程来处理,使问题简单化。适用范围:波动问题、热传导问题、稳定场问题等

分离变量法步骤:一有界弦的自由振动二有限长杆上的热传导三拉普拉斯方程的定解问题 常用本征方程齐次边界条件 2''0 (0)()0,/,1,2,sin k k X X X X l k l k X x λλββπβ+=?? ==? ====0,1,2,0,1,2,λ0,1,2,λ

非齐次方程的求解思路用分解原理得出对应的齐次问题。解出齐次问题。求出任意非齐次特解。叠加成非齐次解。 行波法:1.基本思想:先求出偏微分方程的通解,然后用定解条件确定特解。这一思想与常微分方程的解法是一样的。2.关键步骤:通过变量变换,将波动方程化为便于积分的齐次二阶偏微分方程。3.适用范围:无界域内波动方程,等…

决策树算法的原理与应用

决策树算法的原理与应用 摘要:在机器学习与大数据飞速发展的21世纪,各种不同的算法成为了推动发 展的基石.而作为十大经典算法之一的决策树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算法。本文对决策树算法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应用进行介绍,并突出说明了决策树算法所涉及的几种核心技术和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模式。 关键词:机器学习算法决策树 1.决策树算法介绍 1.1算法原理简介 决策树模型是一种用于对数据集进行分类的树形结构。决策树类似于数据结 构中的树型结构,主要是有节点和连接节点的边两种结构组成。节点又分为内部 节点和叶节点。内部节点表示一个特征或属性, 叶节点表示一个类. 决策树(Decision Tree),又称为判定树, 是一种以树结构(包括二叉树和多叉树)形式表达的 预测分析模型,决策树算法被评为十大经典机器学习算法之一[1]。 1.2 发展历程 决策树方法产生于上世纪中旬,到了1975年由J Ross Quinlan提出了ID3算法,作为第一种分类算法模型,在很多数据集上有不错的表现。随着ID3算法的 不断发展,1993年J Ross Quinlan提出C4.5算法,算法对于缺失值补充、树型结 构剪枝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使得算法能够更好的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决策树 算法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信息论研究的深入,香农提出的信息熵概念,为ID3算 法的核心,信息增益奠定了基础。1984年,Breiman提出了分类回归树算法,使 用Gini系数代替了信息熵,并且利用数据来对树模型不断进行优化[2]。 2.决策树算法的核心 2.1数据增益 香农在信息论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信息熵来表示事情的不确定性。在数据 均匀分布的情况下,熵越大代表事物的越不确定。在ID3算法中,使用信息熵作 为判断依据,在建树的过程中,选定某个特征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后,数据集分类 前后信息熵的变化就叫作信息增益,如果使用多个特征对数据集分别进行分类时,信息增益可以衡量特征是否有利于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从而选择最优的分类 方式建树。 如果一个随机变量X的可以取值为Xi(i=1…n),那么对于变量X来说,它 的熵就是 在得到基尼指数增益之后,选择基尼指数增益最大的特征来作为当前步骤的 分类依据,在之后的分类中重复迭代使用这一方法来实现模型的构造。 3. 决策树算法的优缺点 3.1决策树算法的优点[3] (1)计算速度快,算法简单,分类依据清晰 (2)在处理数据时,有很高的准确度,同时分类结果清晰,步骤明朗。 (3)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 (4)适合高维数据 3.2决策树算法的缺点 (1)决策树算法可以帮助使用者创建复杂的树,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如

企业CRM系统中决策树算法的应用

企业CRM系统中决策树算法的应用 河北金融学院郭佳许明 保定市科技局《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用研究》09ZG009 摘要:客户资源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关心自己的销售群体,并与之建立良好的、长期的客户关系,提升客户价值,对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某企业销售业绩为对象,利用决策树分类算法,得到支持决策,从而挖掘出理想客户。 关键字: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分类算法 决策树分类是一种从无规则、无序的训练样本集合中推理出决策树表示形式的分类规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比较方式,在决策树的内部结点进行属性值的比较,然后根据不同的属性值判断从该结点向下的分支,在决策树的叶结点得到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决策树分类算法中ID3算法在企业CRM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1.ID3算法原理 ID3算法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决策树生成算法,是一种根据熵减理论选择最优的描述属性的方法。该算法从树的根节点处的训练样本开始,选择一个属性来区分样本。对属性的每一个值产生一个分支。分支属性的样本子集被移到新生成的子节点上。这个算法递归地应用于每个子节点,直到一个节点上的所有样本都分区到某个类中。 2.用于分类的训练数据源组 数据挖掘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应从大量的企业客户数据中找到与分析问题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子集。然后,进行数据预处理、分析,按问题要求对数据进行组合或增删生成新的变量,从而对问题状态进行有效描述。 在本文研究的企业数据中,是将客户的年龄概化为“小于等于30”、“30到50之间”和“大于50”三个年龄段,分别代表青年、中年和老年客户,将产品价格分为高、中、低三档等,详见表1,将企业CRM系统数据库中销售及客户信息汇总为4个属性2个类别。4个属性是客户年龄段、文化程度、销售地区、产品档次,类别是销售业绩,分为好和差两类。

决策树算法总结

决策树研发二部

目录 1. 算法介绍 (1) 1.1.分支节点选取 (1) 1.2.构建树 (3) 1.3.剪枝 (10) 2. sk-learn中的使用 (12) 3. sk-learn中源码分析 (13)

1.算法介绍 决策树算法是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算法之一,既可以作为分类算法,也可以作为回归算法。决策树算法又被发展出很多不同的版本,按照时间上分,目前主要包括,ID3、C4.5和CART版本算法。其中ID3版本的决策树算法是最早出现的,可以用来做分类算法。C4.5是针对ID3的不足出现的优化版本,也用来做分类。CART也是针对ID3优化出现的,既可以做分类,可以做回归。 决策树算法的本质其实很类似我们的if-elseif-else语句,通过条件作为分支依据,最终的数学模型就是一颗树。不过在决策树算法中我们需要重点考虑选取分支条件的理由,以及谁先判断谁后判断,包括最后对过拟合的处理,也就是剪枝。这是我们之前写if语句时不会考虑的问题。 决策树算法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 1.分支节点选取 2.构建树 3.剪枝 1.1.分支节点选取 分支节点选取,也就是寻找分支节点的最优解。既然要寻找最优,那么必须要有一个衡量标准,也就是需要量化这个优劣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熵和基尼系数。 熵:熵用来表示信息的混乱程度,值越大表示越混乱,包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多。比如,A班有10个男生1个女生,B班有5个男生5个女生,那么B班的熵值就比A班大,也就是B班信息越混乱。 基尼系数:同上,也可以作为信息混乱程度的衡量指标。

有了量化指标后,就可以衡量使用某个分支条件前后,信息混乱程度的收敛效果了。使用分支前的混乱程度,减去分支后的混乱程度,结果越大,表示效果越好。 #计算熵值 def entropy(dataSet): tNum = len(dataSet) print(tNum) #用来保存标签对应的个数的,比如,男:6,女:5 labels = {} for node in dataSet: curL = node[-1] #获取标签 if curL not in labels.keys(): labels[curL] = 0 #如果没有记录过该种标签,就记录并初始化为0 labels[curL] += 1 #将标签记录个数加1 #此时labels中保存了所有标签和对应的个数 res = 0 #计算公式为-p*logp,p为标签出现概率 for node in labels: p = float(labels[node]) / tNum res -= p * log(p, 2) return res #计算基尼系数 def gini(dataSet): tNum = len(dataSet) print(tNum) # 用来保存标签对应的个数的,比如,男:6,女:5 labels = {} for node in dataSet: curL = node[-1] # 获取标签 if curL not in labels.keys(): labels[curL] = 0 # 如果没有记录过该种标签,就记录并初始化为0 labels[curL] += 1 # 将标签记录个数加1 # 此时labels中保存了所有标签和对应的个数 res = 1 # 计算公式为-p*logp,p为标签出现概率

数学物理方法总结归纳改

数学物理方法总结 第一章 复变函数 复数的代数式:z=x+iy 复数的三角式和指数式:(cos sin )z ρ??=+和i z e ? ρ= 欧拉公式:{1sin ()21cos () 2 iz iz iz iz z e e i z e e --= -=+ 柯西-黎曼方程(或称为柯西-黎曼条件):{u u x y v v x y ??=????=-?? (其中f(z)=u+iv) 函数f(z)=u+iv 在点0z 及其领域上处处可导,则称f(z)在0z 点解析.在区域B 上每一点都解析,则称f(z)是在区域B 上的解析函数. 解析函数的性质:1.若函数f(z)=u+iv 在区域B 上解析,则12(,),(,)u x y C v x y C == (12,C C 为常数)是B 上的两组正交曲线族. 2.若函数在区域B 上解析,则u,v 均为B 上的调和函数,即 22220u v x y ??+=?? 例题: 已知某解析函数f(z)的实部2 2 (,)u x y x y =-,求虚部和这个解析函数. 解答: 由于22u x ??=2;22v y ??=-2;则22220u v x y ??+=?? 曲线积分法 u x ??=2x;u y ??=-2y.根据C-R 条件有:v x ??=2y;v y ??=2x. 于是 22dv ydx xdy =+;

(,0) (,) (0,0) (,0) (,)(,) (,0) (22)(22)(22)22x x y x x y x y x v ydx xdy C ydx xdy ydx xdy C xdy C xy C =++=++++=+=+??? ? 凑全微分显式法 由上式可知 22dv ydx xdy =+ 则易得 (2)dv d xy = 则显然 2v xy C =+ 不定积分法 上面已有 v x ??=2y;v y ??=2x 则第一式对y 积分,x 视为参数,有 2()2()v xy x xy x ??=+=+? . 上式对x 求导有 2'()v y x x ??=+?,而由C-R 条件可知 '()0x ?=, 从而 ()x C ?=.故 v=2xy+C. 2 2 2 ()(2)f z x y i xy C z iC =-++=+ 第二章 复变函数的积分 单连通区域柯西定理 如果函数f(z)在闭单连通区域B 上解析,则沿B 上任意一分段 光滑闭合闭合曲线l(也可以是B 的边界),有 ()0l f z dz =??. 复连通区域柯西定理 如果f(z)是闭复连通区域上的单值解析函数,则 1 ()()0i n l l i f z dz f z dz =+=∑?? 蜒.式中l 为区域外边界线,诸i l 为 区域内边界线,积分均沿边界线的正方向进行.即 1 ()()i n l l i f z dz f z dz ==∑??i i . 柯西公式 1() ()2l f z f dz i z απα = -?? n 次求导后的柯西公式 () 1!() ()2()n n l n f f z d i z ζζπζ+= -?? 第三章 幂级数展开

分类论文决策树相关算法论文:决策树相关算法研究

分类论文决策树相关算法论文:决策树相关算法研究 摘要:id3算法和c4.5算法是经典的决策树算法,通过对id3算法和c4.5算法的数据结构、算法描述和分裂属性选取等方面进行比较,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类;id3;c4.5 an association explore based on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wang hui, hou chuan-yu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34000, china) abstract: id3 algorithm and c4.5algorithm is classic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in data mining. the article has some comparisons about c4.5 algorithm and id3 algorithm ,for example, data structure of decision tree, the process of algorithm of c4.5 and id3, and the choice of division attribute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is for others. key words: categories; id3; c4.5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同时获取信息的量呈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如何从海量信息获得有用知识用于决策,成为大家关注的问

数学物理方法试题汇总

12届真题 1. 求下列各小题(2*5=10分): (1)用几何图形表示0arg(1)4z π<-< ; (2)给出序列(1/)sin 6 n n z i n π=+的聚点; (3)在复数域中求解方程cos 4z =的解; (4)给出二阶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类型; (5)给出解析函数所满足的柯西-黎曼方程。 2.按给定路径计算下列积分(5*2=10分): (1)320Re i zdz +?,积分路径为线段[0,3]和[3,3+2i]组成的折线; (2 )11,==?积分路径由z=1出发的。 3.利用留数定理计算下列积分(5*2=10分): (1)2 41x dx x +∞ -∞+?; (2)3||1z z e dz z =?。 4.求常微分方程20w z w ''-=在0z =邻域内的两个级数解(15分)。 5.求下列线性非奇次偏微分方程的通解:2222u u xy y x y ??-=-??(15分)。 6.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20分) 2222000 (),|0, |0,0, 0.x x l t t u u x l x t x u u u u t ====???-=-?????==????==??? 7.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解半无解问题(20分)

220, 0,0,(0,)1, lim (,) 0, (,0)|0, 0. x u u x t t x u t u x t t u x x κ→∞???-=>>?????=>??=>??? 有界,

2005级 一、填空(请写在答题纸上,每题6分,共计48分) 1. 三维泊松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边界为Γ的区域Ω上函数u 的第二类边界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 3. 极坐标下的二维拉普拉斯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定解问题20 02||0tt xx t t t u u x u x u ===-∞<<+∞???==??, ,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三维拉普拉斯方程的牛曼内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解存在的必要条件为____________。 6. 写出4阶贝塞尔方程的标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设2()J x 为2阶贝塞尔函数,则22()d x J kx dx ????=__________________。 8. 设弦一端在0x =处固定,另一端在x l =处做自由运动。则弦振动问题的边界条件为: 二、(10分)求解定解问题: 200(0)()00()0.t xx x x u a u x l t u t u l t t u x x x l ?=<<>?==≥??=≤≤? , ,,,,, , ,0,

数学物理方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复述和复变函数 1.5连续 若函数)(x f 在0z 的领域(包括0z 本身)已经单值确定,并且 )()(0 lim 0 z f z f z z =→,则 称f(z)在0z 点连续。 1.6导数 若函数在一点的导数存在,则称函数在该点可导。 f(z)=u(x,y)+iv(x,y)的导数存在的条件 (i) x u ??、y u ??、x v ??、y v ??在点不仅存在而且连续。 (ii)C-R 条件在该点成立。C-R 条件为 ???? ?? ???-=????=??y y x u x y x v y y x v x y x u ),(),(),(),( 1.7解析 若函数不仅在一点是可导的,而且在该点的领域点点是可导的,则称该点是解析的。 解析的必要条件:函数f(z)=u+iv 在点z 的领域(i) x u ??、y u ??、x v ??、y v ??存在。 (ii)C-R 条件在该点成立。 解析的充分条件:函数f(z)=u+iv 在领域(i) x u ??、y u ??、x v ??、y v ??不仅存在而且连续。 (ii)C-R 条件在该点成立。 1.8解析函数和调和函数的关系 拉普拉斯方程的解都是调和函数: 22x u ??+2 2y u ??=0 ①由此可见解析函数的实部和虚部都是调和函数。但是任意的两个调和函数作为虚实两部形成的函数不一定是解析函数,因为它们不一定满足C —R 条件。 ②当知道f(z)=u(x,y)+iv(x,y)中的u(x,y)时,如何求v(x,y)? 通过C —R 条件列微分方程 第二章 复变函数的积分 2.2解析函数的积分 柯西定理:若函数f(z)在单连区域D 是解析的,则对于所有在这个区域而且在两个公共 端点A 与B 的那些曲线来讲,积分 ?B A dz z f )(的值均相等。 柯西定理推论:若函数f(z)在单连区域D 解析,则它沿D 任一围线的积分都等于零。 ?=C dz z f 0)( 二连区域的柯西定理:若f(z)在二连区域D 解析,边界连续,则f(z)沿外境界线(逆时针方向)的积分等于f(z)沿境界线(逆时针方向)的积分。 n+1连区域柯西定理: ???? ΓΓΓΓ+++=n i i i e dz z f dz z f dz z f dz z f )(....)()()(2 1 推论:在f(z)的解析区域中,围线连续变形时,积分值不变。 2.3柯西公式 若f(z)在单连有界区域D 解析,在闭区域D 的边界连续,则对于区域D 的任何一个点a ,有?Γ -= dz a z z f i a f ) (21)(π其中Γ是境界线。 2.5柯西导数公式 ξξξπd z f i n z f C n n ?+-= 1)() () (2!)( 第三章 级数 3.2复变函数项级数 外尔斯特拉斯定理:如果级数 ∑∞ =0 )(k k z u 在境 界Γ上一致收敛,那么 (i)这个级数在区域部也收敛,其值为F(z) (ii)由它们的m 阶导数组成的级数 ∑∞ =0 )()(k m k z u 在区域也收敛,而且它们的和等

基于关联规则的决策树算法

基于关联规则的决策树算法 汪海锐1,2,李 伟2 (1.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2.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安徽 蚌埠 233012) 摘 要:通过将关联规则与决策树算法相结合,形成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决策树算法。该算法对不同时期同一事务的异种数据结构进行处理,得到一种可扩展的多分支分类决策树,使得改进后的决策树算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该算法解决了传统分类算法在数据集维度发生变化时分类过程无法持续进行的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决策树;关联规则;分类算法;扩展性;组合算法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s W ANG Hai-rui 1,2, LI Wei 2 (1. Institute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22, China; 2. Navy Petty Officer Academy, Bengbu 2330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association rules and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and proposes a new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 The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can handle dissimilar transaction data set record blocks which are same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in different times to the same transactions. Through the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it can get a multi-crunodes decision tree, which has a good extendable performance. The algorithm solves the problem, which exists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that is the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can not classify effectively and sustaine when dimensions of dataset change. 【Key words 】decision tree; association rul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extendable performance; combining algorithm DOI: 10.3969/j.issn.1000-3428.2011.09.035 计 算 机 工 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第37卷 第9期 V ol.37 No.9 2011年5月 May 2011 ·软件技术与数据库软件技术与数据库··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3428(2011)09—0104—03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P311.12 1 概述 在数据挖掘的诸多分支中,分类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渐渐成为数据挖掘在生活中应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使得各种分类算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分类算法中,决策树算法[1-2]是一个极为经典的分类算法,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改进。对于现行的决策树算法,虽然不少学者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改进,部分算法解决了其缺值处理、并行处理等局限性,但它们同时都具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缺点:无法适应因采样数据时期不同而导致的属性值不一致问题。同时,传统的决策树算法对于很庞大的数据集而言是很不合适的,由此一些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如并行的处理方法、多决策树合并算法来提高决策树算法的效率,为此,文献[3]对数据集进行划分,将大数据集划分成小的数据集,再 在小数据集上应用决策树算法,生成小的决策树,再将各个 小的决策树联合起来形成整个决策树。该方法虽然解决了大数据集的分类问题,但降低了分类的准确度。 本文结合关联规则与决策树算法形成一种新的分类算法,既具有决策树的优点,又具有关联规则可并行处理的性质。该算法主要着眼于现实世界的事务数据集是不断变化的,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段时间只采集某一事务数据的某些属性值样本,而后期的采集又增加了一些属性,从而形成了对同一事务不同时期的数据采集,构成异种数据集。在这些数据集中可能还会出现新增的类别,也可能会出现某些类别的消亡。在此情况下,按照传统的决策树算法,一旦某一时段的数据集采集完成就进行处理,则如果该时段之后的新增数据集增加了采样属性,那么旧的数据集就有可能会失效或无法使用。如果在新数据集采集完成之前已经对旧数据集进行处理,则造成前期所有的处理工作都无用。为此, 本文考虑利用不同时期的数据集,建立新的决策树算法,使决策树具备良好的伸缩性及可调整性。 2 基于关联规则的决策树算法 2.1 算法流程及简介 本文通过决策树算法与关联规则的结合形成基于关联规则的决策树算法,并对传统决策树算法与关联规则进行结合,形成新的分类算法,该算法同时具有决策树分类准确、易于理解等特点。本算法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