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设施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首先,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设置居住区内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以便居民能够便利地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
此外,要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共休闲区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场所。
其次,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还应该注重交通便利性。
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枢纽,确保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便捷性,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还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水系,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
同时,要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
最后,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还应该注重社区文化建设。
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规划社区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总之,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交通便利性、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设计标准,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各地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能够充分重视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制定,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1.引言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术语和定义2.1 居住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社区。
2.2 居住用地:专门供建设居住建筑的土地,包括住宅、公寓、别墅、集体宿舍等。
2.3 居住建筑:专门用于人居住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公寓、别墅、集体宿舍等。
2.4 生活配套设施:指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包括商业综合体、健身房、娱乐场所、公园绿地等。
2.5 交通配套设施:指为满足居民出行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包括道路、非机动车道、公交站点、停车场等。
3.总则3.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当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考虑到城市的环境、社会经济特点、居民需求等因素。
3.2 城市居住区应当具有多样性,包括居住建筑类型、户型、装修风格等。
3.3 城市居住区应当设置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交通配套设施,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出行。
4.规划设计4.1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城市规划基础上,考虑到宏观和微观的影响因素,如城市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交通网络等。
4.2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3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注重社会效益,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5.建筑设计5.1 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建筑规范,注重人文环境,既要考虑到室内外的美观和空气质量、噪音、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又要考虑到居住者的日常需要和习惯。
5.2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注重节能、环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不合理的消耗和浪费。
5.3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隐私问题,通过合理的间距和通风等方式,保护居民的私人空间。
6.生活配套设施6.1 城市居住区应当配备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包括商业综合体、健身房、娱乐场所、公园绿地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图解
读书笔记
这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图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图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5 居住区道路边
缘与建筑物、 构筑物的最小 距离
尊重自然条件 形成公共空间系统
与城市整体风貌相协 调
绿地的设计原则
场地的透水性 照明设计
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
既有居住区的改造与 更新
附录B居住区配套 设施设置规定
附录A技术指标与 用地面积计算方法
附录C居住区配绍
这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图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图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城市
建筑
标准
标准
规划
管理
建设
居住区
规划设计
居住区 居住区
要求
规划设计
原则
标准
设施
街坊
用地
道路
内容摘要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是使用普及率最高的城市规划标准之一,旨在保 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本书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图示、 表格等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条文内容通俗易懂。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章目与条文顺序编排, 逐条展开详细图解,方便读者直观、全面地理解专业内容。本书是学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工具书和 参考书,力求满足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规划教学等多种需求。本书适合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人员阅读, 可供建筑管理与设计的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从业者参考,也可作为城乡规划、建筑类、房地产类大专院校学生 的常备学习资料。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居住区规划是指对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介绍居住区规划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居住区规划的原理1. 人性化原理人性化原理是居住区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
建立一个符合人们需求和习惯的居住区,可以使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合理设置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社区性原理社区性原理是指将居住区划分为不同的社区,每个社区内部设有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
社区之间通过道路、交通线路和绿地相连,方便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社区性原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增加居民的互动和参与感。
3. 可持续性原理可持续性原理是指在居住区规划中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环境对居民的影响,并提高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居住区规划还应该考虑到社区的社会需求和经济状况,提供适应未来需求的发展空间。
二、居住区规划的设计方法1. 空间布局设计空间布局设计是指居住区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组织方式。
首先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人口普查,了解居民的人口密度和需求。
然后根据居民的需求和规划目标,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区等。
在空间布局中考虑到交通路径和便利设施,以确保居民的出行和生活便利。
2. 功能分区设计功能分区设计是指根据不同功能的要求,将居住区划分为多个相互配套的功能区域。
例如,住宅区应该与商业区、教育区、医疗保健区等相连,方便居民的日常活动。
公共设施区应该设置在居住区的核心地带,以方便居民的使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绿地和公共空间的布置,以增加居住区的宜居性。
3. 交通规划设计交通规划设计是指为居住区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和道路系统。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对应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人到12000人,其配套设施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必须配建的设施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站(含社区居委会、治安联防站、残疾人康复室)、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活动站)、小型多功能运动(球类)场地、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幼儿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社区商业网点(超市、药店、洗衣店、美发店等)、再生资源回收点、生活垃圾收集站、公共厕所等。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的配套设施一般与城市社区居委会管理相对应。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文体活动、卫生服务、养老服务都已经作为基层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标准将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的设施称为社区服务设施。
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宜独立占地,但可结合五分钟生活圈的居住区公园进行建设,并应满足本标准提出的居住区公园体育活动场地占地比例要求。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社区服务设施或项目,例如服务小学生的养育托管、服务老年人或双职工家庭的社区食堂等设施,本标准修订将社区食堂纳入配套设施的按需配建的项目,养育托管服务建议纳入社区文化活动站统筹组织安排,各城市可结合居民需求、城市服务能力,确定配建方式。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的需求,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个宜居的社区空间。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目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一个具有良好社交环境、优质公共设施和便利交通的居住区。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居民生活的各种需求,并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三、原则1.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交需求,创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2. 环保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绿化景观和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安全原则: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盗、防灾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4. 便利原则: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
四、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定位,合理划分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确保各个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 建造设计规划:根据居住区的整体风格和功能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建造物,包括住宅楼、商业建造、公共设施等,注重建造的外观美观和内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3. 绿化景观规划: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提供居住区的景观美化和生态环境,包括公园、绿地、花坛等,增加居住区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4. 交通规划: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确保居民的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
5. 公共设施规划: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超市、娱乐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五、实施步骤1. 调研和分析:对居住区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结构等进行调研和分析,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居住区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造设计规划、绿化景观规划、交通规划和公共设施规划等。
3. 设计方案评审: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包括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征集,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一、居住区布局规范1.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绿地等,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互补发展。
2.合理分配用地面积,确保每个居住区的功能和容量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3.设置便利的交通网络,包括便捷的公共交通线路、道路系统和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以方便居民出行和交通流动。
二、住宅建筑规范1.合理规划和设计楼盘内的住宅户型,注重通风、光线、采光等自然环境因素,提高居住舒适度。
2.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区等,增加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交互动。
3.建立住宅小区卫生管理规定,确保小区的卫生环境整洁,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收运系统的建立。
三、环境保护规范1.植物绿化和景观设计,提高居住区的美观度和生态环保功能。
2.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控制噪音污染,合理设置隔音设施和噪音防护措施,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四、公共服务规范1.设置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建立完善的社区管理体系和居委会机构,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的平台。
3.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包括设置消防设施、安全防护设备等,提高居民的安全感。
五、可持续发展规范1.鼓励住宅小区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约能源的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提倡低碳出行,鼓励居民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
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是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安全,保护城市环境和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措施。
这些规范使城市的居住区更加宜居、宜人,促进社区团结和居民自治的发展。
同时,规范也为设计师和开发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确保居住区的建设与管理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引言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居住区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
一个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和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规划1.1 绿化设计:合理布局绿地、树木和花草,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1.2 水系规划:合理规划水系,建设人工湖、溪流等水体,增加景观效果,改善生活环境。
1.3 垃圾处理: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和垃圾处理设施,保持居住区的清洁整洁。
二、交通规划2.1 道路设计:规划合理的道路网,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车辆通行道,提高交通效率。
2.2 公共交通:规划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2.3 停车场规划:设置足够数量的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题,减少交通拥堵。
三、配套设施3.1 学校医院:规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就医和子女就学。
3.2 商业设施:规划商场、超市等购物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3.3 娱乐设施:规划公园、健身房等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四、安全规划4.1 消防设施:规划消防站、消防通道等消防设施,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2 安防设施:设置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安防设施,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
4.3 紧急救援:规划应急救援中心、医疗急救点等设施,保障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五、社区管理5.1 物业管理:建立健全的物业管理体系,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维护居住区的整体形象。
5.2 社区活动: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3 环境维护:加强环境维护工作,保持居住区的整洁和安静。
总结: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幸福。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一、居住区整体规划设计要求居住区整体规划设计要考虑居住者的居住需求、交通便利性、绿化环境、社区设施等因素,确保居住区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规划设计要合理布局,保证道路交通畅通,并留足足够的停车位。
要合理规划绿化空间,增加居住区的景观美化和生态环保功能。
二、建筑设计要求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要注重自然采光和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者的健康。
建筑的高度和密度要合理,不能给居住者带来压迫感。
同时,要考虑到防火、防潮、防震等安全因素,并设置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
三、生活设施要求居住区的生活设施要便利、完善。
包括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医疗设施、学校等,能够满足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要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社区管理和服务要求居住区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要规范、高效。
建立居民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居住区的管理,包括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修、安全防范等。
提供居民活动和社交服务,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社区凝聚力。
五、环境保护要求居住区的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减少噪音和污染源。
要合理规划雨水排放系统,确保居住区的排水畅通。
同时,要注重节能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六、居住区配套设施要求居住区的配套设施要完善,包括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
同时,要注重交通设施的建设,规划合理的道路和交通网络,方便居住者的出行。
为了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要设置良好的照明设施和监控设备。
总之,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是为了创造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各项规范要求的实施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居住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够使居住区真正成为人们的家园,为居住者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新版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新版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日照标准篇一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1.任务:是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安宁和优美的环境。
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道路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居住区规划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作出综合的全面安排。
居住区规划还必须考虑一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需要及习惯、物质技术条件以及气候、地形和现状基础等条件,同时应注意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
居住区规划属于城市详细规划的范畴。
一、居住区的影响因素及其历史演变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居住区形态与居住环境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一个渐进的历史演变过程,从中可折射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
影响居住活动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社会与家庭结构、文化与民俗等。
二、居住区的分级、规模与特点1.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用地一般在50~100公顷。
特点:规模大、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雅、居住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并重。
1个居住区可以划分为4~5个居住小区,也可直接划分为若干个居住组团。
2.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用地一般为15~35公顷。
特点:规模适中、配套设施齐备、环境标准适度、以居住职能为主以日常生活服务功能为辅。
3.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主干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用地一般为4~6公顷。
特点:规模小、配套设施少、以居住功能为主辅以少量基本生活服务职能。
202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最终版
3.2 住宅建筑的根本设计要求 3.2.1 套内空间 〔1〕套型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根本空间。
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表的规定。
套型分类
----------------------------------------------------------------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 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 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 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 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 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 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 12m×12m的回车场地;
〔四〕.空间环境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 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 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以下 原那么: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 使用和社会化效劳;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稳防卫; 构思新颖,表达地方特色。
3.1.2 住宅的合理间距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根底,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1.日照间距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一定的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 旧区改建的工程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最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最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一、引言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公共设施,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居住区的布局、道路、绿化、建筑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旨在制定最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确保城市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总则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
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社区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便利的交通、商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
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水体、景观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
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保留和发展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1. 人性化原则:注重人的需求和福祉,提供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创造宜居的环境。
2. 综合性原则:注重城市居住区内各项设施和功能的综合规划,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便利。
3.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城市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4. 开放性原则:注重城市居住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打破封闭性,提供良好的城市交流和互动空间。
5. 安全性原则:注重城市居住区的安全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规划和设计合理的应急通道和避难场所。
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1. 布局规划要求:a.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绿地区等,确保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互相配合。
b. 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步行街等,确保交通畅通和便利。
c. 合理规划绿地和水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d. 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2. 建筑设计要求:a. 建筑外观应美观大方,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一个舒适、宜居、功能完善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各项需求。
以下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些主要规范:1. 基础设施规范:规划应充分考虑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和配套,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道路要畅通,排水系统要良好。
2. 绿化规范:规划应充分考虑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包括公共绿地、园林景观和居民楼旁的绿化植被等,以提供良好的环境品质和生态功能。
绿化要便于养护,种植的树木应具有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特性。
3. 用地规范:规划应合理分配不同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确保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得各类服务,如购物、医疗、教育等。
4. 社区设施规范:规划应充分考虑居住区内的各类社区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场、娱乐设施等。
这些设施要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且离居民的居住区近。
5. 居住建筑规范:规划应制定居住建筑规范,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风格等,以确保居民的住房品质。
建筑要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设计上要兼顾私密性和公共性,考虑居民的私人空间和交流空间。
6. 交通规划规范:规划应制定完善的交通规划,包括道路宽度、道路布局、停车设施等。
交通规划要方便居民的出行,确保交通安全,减少交通拥堵。
7. 安全规范:规划应注重居住区的安全设计,包括消防设施、疏散通道、防护措施等。
确保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8. 环境保护规范:规划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包括噪音控制、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
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良好,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
总之,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是为了创建一个舒适、便利、安全、绿色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规范旨在保证居住区功能的完善和相互关联性的合理,以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提供整体的居住环境质量。
小区设点方案范文
小区设点方案范文一、小区设施1.健身区:建立一个开放的健身区,配备各种健身器材,如跑步机、哑铃、健身车等。
这样居民可以在自己的小区内就可以进行健身活动,不用额外去健身房。
2.休闲区:在小区内建立一个休闲区,配备各种休息椅、花坛等。
居民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欣赏花草,与邻居交流。
3.儿童游乐区:建立一个专门给孩子们玩耍的游乐区,安装各种游乐设备,如秋千、滑梯、蹦床等。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小区内安全地玩耍,增加他们的户外活动时间。
4.公共图书馆:在小区内建立一个公共图书馆,提供各种图书、报纸、杂志等。
这样居民可以在家门口方便地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5.社区活动中心:建立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提供多种课程和活动,如舞蹈课、绘画班、书法班等。
这样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增加社交和娱乐的机会。
二、服务点的种类1.便利店:在小区内设立便利店,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方便居民的购物需求。
3.快递服务点:在小区内设置快递服务点,方便居民的快递收发业务。
4.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建立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5.社区医疗服务点:在小区内建立一个社区医疗服务点,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和常用药品供应,方便居民就医。
6.公共厕所:建立一些公共厕所,方便出行的人们解决生理需求。
三、管理和维护1.管理机构:成立小区管理机构,负责小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机构人员需要定期巡查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2.安全保障: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小区的安全防范,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定期维护:定期对小区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如修理器材、更换灯泡、清洁卫生等工作。
4.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小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可以设立业主委员会或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决策和监督工作。
以上是一个关于小区设点的方案,通过建立各种设施和服务点,可以提高小区的居住质量,提供更方便和多样化的服务。
当然,具体的设施和服务项目可以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来决定。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04 居住区环境设计
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覆盖率
确保居住区内绿地面积足够,提 高居住环境的绿化覆盖率,为居 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休闲
场所。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 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 、花卉等,以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 。
绿化布局
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将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居住区规划布局设计 • 居住区建筑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01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对城市中住宅 集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 景观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
目标
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美丽的 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水景环境设计
1 2 3
水景类型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定位,设计不同类型的水景 ,如池塘、溪流、喷泉等,以增加居住区的灵气 和活力。
水质保障
采取有效的水质保障措施,如定期换水、过滤设 备等,确保水景的清洁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 舒适的休闲环境。
水景与建筑、环境的融合
将水景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统 一的整体效果,提升居住区的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住宅组团布局
总结词
住宅组团布局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氛围。
详细描述
住宅组团布局应注重多样性和协调性,以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在规划住宅组团时,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设计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住宅,以满足不同家庭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同时,住宅组团布局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方向。
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才能保障居民的生活舒适度、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整体宜居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 人文关怀原则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人的需求和舒适感。
因此,人文关怀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规划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营造宜居环境。
考虑到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打造一个让人愿意居住的社区。
2. 生态可持续原则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亟需关注的问题。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生态可持续原则,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绿化环境、节能减排,打造一个环保、绿色的社区。
3. 多样性原则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应一刀切,而是应该考虑到社区内居民的多样性。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和喜好,规划设计应该兼顾各种人群的需求,打造一个包容、多元化的社区。
例如,设立各类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4. 社区互动原则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互动对于社区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社区互动原则,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规划设计应该合理设置公共活动空间,鼓励居民之间的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5. 安全健康原则居住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安全和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安全健康原则,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规划设计应合理规划交通道路、设置安全设施,保障社区的安全和健康。
6. 经济合理原则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经济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经济合理原则,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合理控制规划成本、提高利用效率,打造一个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总的来说,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文关怀、生态可持续、多样性、社区互动、安全健康和经济合理。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居住区规划设计》(二)课程性质: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建筑风格、绿色建筑等方面。
(二)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的协调性,注重绿色建筑和环保理念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实际案例和图片,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估方式与标准(一)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期末考试等。
(二)评估标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一)教材:《居住区规划设计》教材(可选)。
(二)参考书目:《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
七、教学团队与教学设施(一)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授课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准确、生动的授课内容。
(二)教学设施: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教学场地和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以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资源,以支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八、其他说明(一)本课程标准为参考性文件,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建筑法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3
表3.0.2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1.住宅用地(R01) 50~60 2.公建用地(R02) 15~25 3.道路用地(R03) 10~18 4.公共绿地(R04) 7.5~18
居住区用地(R) 100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
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
便道边线。
51
9、竖向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 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 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5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
40
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示意 41
绿化植物种植最低土层厚度
42
树木与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距离
43
8、居住区内道路分级
8.0.2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 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 列规定: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 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供热管线 的无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 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 路面宽不宜小于m;
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 构; 、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在地形起 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 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 计算。
31
6、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 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 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 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设施。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化及环境因素:
1. 根据根据保护能源及保护资源的要求,按照建筑与环境的整体统一来实施;
2. 充分尊重自然环境,量身定制可持续发展的造景;
3. 要求绿地覆盖面积不应低于20%,公园绿地面积应占整体绿地面积的1/3;
4.建立绿地植物体系,即必须能同时满足景观树木氛围的要求及生态安全的需求;
(二)公共设施及安全:
1. 根据居民的需求,充分设定安全设施,如消防站、消防疏散楼梯、消防水池等;
2. 根据居民的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安排公共设施布局,并在规划中设定多样性的服务设施,如学校、图书馆、诊所等;
3. 合理布局停车场、便民消费设施,以方便居民出行、消费;
(三)交通设施
1. 小区与外部交通网络要保持良好连接,保证居民迅速出行;
2. 内部车行道设施应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车行网络,方便居民私家车出行;
3. 将公共交通中心空间提高到合理的空间重心位置,尽可能的实现公共交通的高效连接;
(四)建筑设计
1. 以人性化的理念来设计住宅区,空间尺度应符合居住舒适需求,室内卫生、遮阳和有效利用太阳能获取光热;
2. 依据小区的地理环境、历史与文化,设计住宅区建筑形式,突出建筑的特色;
3. 由于居民的特殊问题,如身体障碍者以及老年人,特别要考虑为他们设计出便捷的生活空间。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口密度和居住环境。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控制居住区的人口密度,避免因过高的人口密度导致居住区内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
同时,要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宜居性,包括绿化率、景观设计、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要保证居住区内的基础设施完善、便利。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居住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另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居住区内的交通组织和交通设施规划。
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道路布局、交通枢纽、停车设施等,以确保居民出行的便利和交通秩序。
同时,要鼓励绿色出行,推广公共交通、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最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居住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要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确保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组织、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打造宜居、便利、安全、环保的城市居住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位城市规划者能够认真考虑这些标准,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设施规划设计
居住区的设施一般指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停车设施、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和户外活动设施六大类
居住区的设施一般指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停车设施、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和户外活动设施六大类。
一、公共服务设施
按其服务的内容,可分为商业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运动设施、医护设施、社区设施五类。
居住区公共设施分类
三、安全设施
居住区的安全设施根据所采用的安全系统一般较常用的有对讲系统(包括可视对讲系统)设施和视频监视系统设施。
四、管理设施
居住区的管理设施包括社区管理机构和物业管理机构。
社区管理机构是一种由行政管理与居民业主委员会管理共同构成的综合性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对关系到居住区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和住户利益事务的居民意愿、意见的征求以及讨论决策。
物业管理则是一种受居民业主委员会委托负责居住区内部所有建筑物、市政工程设施、绿地绿化、户外场地的维护、养护和维修的部门,负责居住区内环境清洁、保安以及其他服务,如日常收费等。
Ⅰ.居住区中心的功能定义目前尚难明确,它应该是一种集居住区管理、居民服务、居住区活动和居住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设施。
它是达到居住区发展目标和居住区系统组建的重要物质设施。
Ⅱ.托儿所(小于3周岁儿童)、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设置
相关指标:
1)设于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便于家长接送的地段。
2)托儿所每班25座、幼儿园每班30座。
3)托儿所4班≥1200㎡、6班≥1400㎡、8班≥1600㎡。
幼儿园4班≥1500㎡、6班≥2000㎡、8班≥2400㎡。
4)服务半径不易大于300米;层数不易高于3层。
5)三班以下托、幼儿所可混合设置,也可附设于其他建筑、但应有独立院落和入口,四班以上应独立设置。
6)建筑宜布置于可挡寒风的建筑物背面,但主要房间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
7)活动场地应有不小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之外。
二、市政公用设施
居住区的市政设施包括为居住区自身供应服务的各类水、电、气、供热、通信以及环卫的地面、地下工程设施。
居住区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应该遵循有利于整体协调、管理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节地、节能、节水、减污,改善后住地域的生态环境,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三、户外场地设施
户外活动场地在居住区中有幼儿游戏场地、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老年人健身与消闲场地和其他社会性活动场地。
各类活动设施包括幼儿和儿童的游戏器具、青少年运动的运动器械和为老年人健身与消闲使用的设施。
配套设施包括各类场地中必要的桌凳、亭廊、构架、废物箱、照明灯、矮墙和景现性小品如雕塑、喷水等。
绿化是户外场地必备的要素,它起着营造环境、分隔空间、构筑景现的作用,绿地布局、绿化设计是户外场地规划与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1.幼儿游戏场地的设置
1)幼儿游戏场地的位置应该尽可能地接近住户或住宅单元,以便家长能够及时、方便甚至在户内进行的监护。
2)一般希望有一个相对围合的空间,而住宅院落是一个理想的位置。
3)保证基本没有交通——特别是机动车交通的穿越。
4)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米,或每20~30个幼儿(或每30~60户)设一处。
5)需要考虑家长监护或陪伴时使用的休息设施,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成年人或老年人在监护或陪伴时相互交往的可能。
2.儿童游戏场地
宜设在住宅群落空间中,可设在住宅院落的出入口附近,有可能时宜设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
若干个住宅院落组成的住宅群落(约150户,或100个儿童)设一处儿童游戏场地,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相当于居住区中的一个居住组团。
3.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
应设在居住区内相对独立的地段,约200户设一处,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
老年人的健身与消闲场地
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往往会有不同的使用内容和使用对象。
1)早晨是老年人晨练的主要时间,
2)下午主要是老年人碰面和交流的时间,
3)其他时间可能作为青少年或家庭户外活动(如游玩、散步、读书等)的空间,
4)假日更多的是居住区居民家庭户外活动的场所,有时也会是社区活动的地点。
5)位置布局宜结合在居住区各种形式的集中绿地内,服务半径一般在200~3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