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抑制的福利效应:一个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同于城市的养老模式,农村养老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府扶持政策、社会组织参与和家庭养老支持三个方面综述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在农村养老问题上的扶持政策是推动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改善农村养老环境,提升贫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政府推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有效减轻了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压力。
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促进了农村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政府还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是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对于完善农村养老模式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社会组织的参与,包括民间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等。
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各类养老服务活动,提供老年人社交、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组织还能够拓宽农村养老服务的渠道,完善服务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
三、家庭养老支持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依然选择依赖子女或者配偶来承担养老责任,家庭关系在老年人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乡差异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儿防老、家庭矛盾等问题,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维持传统家庭养老的加强社会养老的支持,成为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事业的一个重要议题。
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共同打造一个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
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初期引言: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而农村金融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借鉴。
提出问题: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农村金融体系如何发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系列论述:1. 农村金融促进农业增产农村金融通过提供和支持农业生产的贷款,使农民能够购买更多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农村金融扶持农业转型升级农村金融不仅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在农业技术培训、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它引导农民走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
3. 农村金融推动农村工商业发展农村金融不仅满足农业金融需求,也支持农村工商业的融资发展。
农民可以通过借贷来创办企业、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就业和收入来源,促进农村经济动能转换。
4. 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旅游业随着农村旅游的兴起,农村金融扮演着支持角色。
他们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保险机制等,帮助农民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5. 农村金融助力农民个体户增收农村金融提供了小额贷款、信用贷款等服务,帮助农民个体户发展农村工商业,开展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业务,开拓收入渠道,提高农民个体户的收入。
6. 农村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农村金融通过农业保险项目,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减轻因自然灾害或疾病等因素造成的损失。
这种风险分担可以让农民更大胆地投资和经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7. 农村金融促进农民理财农村金融可以向农民提供各种投资理财产品,如农村银行定期存款、农村信用社基金等。
这种理财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投资收益,还提供了风险分散的机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8. 农村金融服务农民养老保障农村金融机构也可以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服务,例如设立养老金储蓄账户。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金融服务的普及和深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包容性更强的金融发展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使所有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
在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普及金融服务的任务尤为紧迫。
本文旨在从普惠金融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推进中国农村金融的普惠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界定了普惠金融和中国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明确了研究范围和重点。
接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了解了当前研究的前沿和动态,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服务覆盖面窄、金融产品单金融服务质量不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政策环境、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具体而言,包括优化政策环境、推动金融机构下沉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等。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农村金融的普惠化进程,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中国农村金融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二、普惠金融理论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普惠金融,亦被称为“包容性金融”,其核心在于确保金融服务的普遍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满足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和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自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以来,这一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综述
金融市场监管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其内涵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李长健,2008) ,而金融监管必须调整涉农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整合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拓宽融资渠道(刘金顺,2010);从认识论的角度审视发现,界定农村金融监管的内涵,其核心之意是在于保障市场作用得到充分、高效率的发挥,市
场于失灵时又能够得到及时矫正或者市场作用得到弥补。金融本身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但金融监管却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综合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题。基于此,界定农村金融市场监管的内涵要考量经济的标准,又要顾及非经济的标准(马德功、臧敦刚等,2010)。
三、农村金融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这是在农户信贷市场中,我国农村长时间存在的农户贷款供需结构(张杰,2000)。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资金供给能否切实满足农村微观金融的资金需求,能否培育现代农民(王芳,2005)。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张笑尘,2007)。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尽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 渠道拓展等。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农村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与措施探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金融、税收 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基 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03
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农民素
质、增强农村创新能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04
文献综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析:某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产业协同发展
该地区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
收。
创新驱动
研究范围
本文将涵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 、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对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0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土地改革与农业合
作化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的 集体所有,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 了基础。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上世纪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化运 动兴起,农业生产实行集中管理 ,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关于财政金融支农资金的文献综述
投入对 经济增 长 具 有 双重 影 响 。国 内大 多数 学 者 认 为 , 国财政 用 于农业 的 支 出规 模偏 少 , 能保 证 农 我 不 业 的长期快 速发 展 , 国家财 政需要 加大 对农 业 的投 资 力 度 。刘 涵[ 实证研 究发 现 , 国财 政支 农支 出确 实 2 我 能够促 进农 业 产 出增 长 , 存 在 支 出 总 量 不 足 的 问 但 题 。沈 淑霞 和秦 富 对 我 国财 政 农 业 投 入性 支 持 规 模 效率 进行 实证分 析后 , 出 : 革开放 后 , 国财 政 得 改 我 农业 投入 性支 持 的绝对 规模 总体 上呈逐 年增 长态 势 ; 而投入 性支 持 的相 对规模 却呈 动 态下 降趋势 。 上述 学者 虽然 通 过 实证 分 析 认 为 我 国财 政 支 出 规模 不 足 , 是 只有 少数 研究 人 员对农业 支 出 的最 优 但 规模 进行 了论 述 , ar 对 公 共 支 出与 经 济 增 长 的 B ro ] 实 证研究 表 明 , 政 支 出 存 在最 优 规 模 。另 外 , 府 财 政
e
中图 分 类 号 : 3 3 3 F 2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 1 0 ( O 0 0 ~ 0 O ~ O 1 7 ~ 8 72 1 )9 16 3
科
随着 我 国市场 经济 体 制 改 革 和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 民的福利水 平 。何 振 国 估 计 出 了 中国财 政 支 农 支 出 的最优 规模 , 即财 政 农 业 支 出大 约 为 农 业 GD P的 4 . ; 玉清[ 估算 出中国财 政农业 投入 最优 规模 72 郭 6 为 8 2 。由于 他们所 采用 的 财政 农 业 支 出 的 口径 .6 不 同 , 以估计 的农 业 投 入 最优 规 模 差 距很 大 , 结 所 但 论 都 是我 国 的财 政 支 出规 模 远 小 于 所测 算 的最 优规
《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12]王姣,周颖.基于贫困减缓视角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7(02):13-15.
[13]罗斯丹,陈晓,姚悦欣.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6(12):84-93.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目的
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平台、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将结束野蛮生长乱象,金融市场进入优胜劣汰的竞争阶段。互联网金融的激烈竞争使得投资者将目标放在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的融合上,虽然农村金融的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但是由于政府对三农的扶持及农村金融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等。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农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通研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普惠金融视角下在农村地区的贫困减缓提供理论参考与补充。
[8]龚沁宜,成学真.数字普惠金融、农村贫困与经济增长[J].甘肃社会科学,2018(06):139-145.
[9]刘玉丽,马正兵.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福利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8,34(11):71-77.
[10]黄秋萍,胡宗义,刘亦文.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贫困减缓效应[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7,32(06):75-84.
(二)创新点
自我国在21世纪初期引入普惠金融概念以来,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广域的国家和省级层面,多偏重于对普惠金融体系的整体构建。本文通过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中对于贫困减缓的可能的问题,从理论和实务角度提出完善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可持续化、合理化建议。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文献综述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文献综述作者:曹万鑫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3期[提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问题涉及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必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农村金融背景下,阐述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现状。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业现代化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8年9月12日(一)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分析。
汪桥、史贤华(2014)认为金融机构放贷多数以大额为主要特点,相对而言农民借贷数额往往太小,农村金融机构面向农民的借贷额和民间借贷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对农民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潘义勇(2014)从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来探解决农村主导形式问题与如何提高农民的信用度和降低农村信贷风险问题。
丁志国、张洋、覃朝晖(2016)定性的分析了农村金融该怎样促进经济发展,发现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
张冬冬(2017)认为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方面效率不高,大大降低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从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方面给予了建议。
(二)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张丽娜、王静(2014)通过采用1980~2008年的样本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赵洪丹、朱显平(2015)实证检验了1952~1977年、1978~1993年和1994~2012年三个不同的市场化进程阶段的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作用力不断增强。
张乐、黄斌全、曹静(2016)从制度约束的角度出发定量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状况,利用1996~2011年间30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效果不显著。
农业保险文献综述
农业保险文献综述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国外对农业保险的相关研究从19世纪就已经开始。
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时间长、运行状态好,所以研究的时间跨度更大、资料更全、范围更广、研究方法也更为先进。
国外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农业保险的性质的研究。
Roumasser(1978)使用福利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保险进行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存在正外部性。
Hazell (1981)通过系统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具有正的外部性。
Mishra (1997)也指出虽然农业保险并不是公共物品,但却存在着收益的外溢。
经济学家Hazzel(2000)的研究指出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政府直接经营或提供一定形式的支持对农业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关于农业保险的需求的研究当前保险需求研究的理论依据是1947年由Neumann和Morgenstern提出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
Arrow(1963)运用期望效用函数对消费者关于是否购买保险的决策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风险规避型消费者进行完全保险的边界。
如果消费者购买保险之后的效用相对于没有购买保险的效用较高时,消费者必然会选择购买保险。
然而,随着保费的上升,在保障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效用会逐渐下降,当保费上升至一定程度之后,消费者就不会再购买保险,从而得出保险价格是影响消费者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Goodwin和Featherstone(2003)从需求弹性的角度对美国农业保险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美国农业保险的需求弹性在1993年至2000年期间一直在下降。
Geoffroy Enjolras(2009)通过对法国农场农业保险的实证分析,对农场主的农业保险需求进行了重新估测,得出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由于农场主多样化生产而受到削弱的结论。
Goodwin和Rejesus(2008)对农场利润、灾害救济和农业保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场主更希望获得政府的灾害救济金而不是选择去购买农业保险,因而政府的灾害救济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国外学者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相关文献甚少,对哪种贸易理论适用于金融服务贸易也存在很多不同观点。
其中,外生比较优势模式认为传统贸易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动因;内生比较优势模式认为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专业化研究获得或通过投资创新与经验累积人为创造出来;规模经济模式则认为规模经济是金融服务贸易的主要动因。
二)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逐渐得到关注。
其中,有学者从金融服务贸易的贸易模式、开放程度、贸易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有学者从金融服务贸易的政策环境、制度建设、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总体来说,我国学者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的应用研究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出口补贴、汇率政策、技术壁垒等。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保护国内产业、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手段,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平衡。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的应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需要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来促进其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国内金融服务业,避免外资的过度进入;二是通过出口补贴等手段扶持国内金融服务业的出口,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三是通过技术壁垒等手段促进国内金融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提高,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在国际贸易规则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违反XXX等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定。
三、结论与启示金融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为了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
同时,我国学者还需要加强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不断提高其研究水平和质量,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浅谈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浅谈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作者:王明宇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年第12期【摘要】论文以农村普惠金融为研究对象,围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农村发展展开研究。
首先,对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相关内涵进行了简要解析;其次,结合普惠性金融优势特点,围绕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最后,结合当今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发展总体情况,对其发展整体成效以及存在的显著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业务创新、多方协力方面详细介绍了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发展的完善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rural inclusive fina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ocuses on rural inclusive finance service to help ruraldevelopment. Firstly,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inclusive financial services.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sive financ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inclusive financial services on rural development.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ial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effect and existing significant problem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inclusive financial service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multi-party cooperation.【關键词】普惠性金融;金融服务;农村发展;影响;对策【Keywords】inclusive finance; financial services; rural development;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F323;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2-0088-03 1 引言农村普惠金融的有效供给不足、供求失衡是制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瓶颈”。
农村金融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体系研究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解决农业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三农”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单个部门或局部的问题而是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局战略部署的重要问题。
“三农”经济在我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三农”被忽视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虽然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多次下调农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意在扶持“三农”融资,但是小农业经济转型中资金融通和金融服务问题仍然是三农经济成长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多年来,学界围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做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首先从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出发,指出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现状,并已经有学者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其次从内在与外在两面着手,分析“三农”面临融资困境的原因。
最后对构建农村多元化金融体系给出建议。
二、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地区经济主要的资本要素配置方式,其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三农”融资问题。
学界在讨论“三农”经济组织融资问题时,通常以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作为研究的起点。
因此,多年来学者们持续、广泛的关注着农村金融的供求问题。
汴静(2010)通过深入地考察我国农村地区的信贷规模总量、信贷用调结构、信贷额度机构和信贷期限结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整体供求处于失衡状态,另外他还指出失衡不仅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财政支农的作用,加剧城乡发展的不均衡。
为解决供求失衡的矛盾,学者们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
王玉靓(2013)认为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农业的生产流程、技术含量和资金回收速度与其他行业相比独具特点;在金融监管当局没有对农村信贷产品给予特别规定,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推出农村信贷产品同时并未设计相应的审批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情况下,按照统一的审核流程和风控措施使得融资手续过于复杂不符合“三农”经济的实际融资需求。
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范文农业经济管理
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范文农业经济管理一、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管理学和农业发展观。
农业经济学研究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机理,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
管理学研究组织和决策的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能。
农业发展观则是指导农业经济管理的宏观目标和思想指导,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理念。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和途径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市场管理和农村经济管理。
农业生产管理是指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和有组织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农机具配备等。
农业市场管理则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价格进行调控和管理,以保障农民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
农村经济管理是指对农村经济的整体管理,包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村社会保障等。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实践经验农业经济管理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两个层面。
在政府管理方面,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业产业基金、提供财税支持、建立农产品市场监管机制等方式,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
在企业管理方面,农业企业可以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也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
四、农业经济管理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
其次,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市场化和品牌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三,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推动农村的产业升级和农民的职业转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是一种通过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管理理论来调控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管理模式。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3300字》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由于国外的农村与中国的农村相比,在管理形式与组织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故国外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
国外的村级财务管理研究模式主要是以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
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位于罗奇代尔镇,是全球范围内成立最早的合作社。
从此事之后,国外就陆续开始深入研究与推进村级财务管理中涉及村级账目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例如:Eugene C(1986)根据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研究表明,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应与城市发展资金相结合,与美国农村金融管理惯例相一致,重点应放在审查账目上。
Sibert Anne(1992)根据当前在共同货币区公共财政的实施情况,认为欧盟国家应增加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并决定将审查融资和建设融资相结合,这是防止腐败的最好方法。
19世纪中期,国际合作联盟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100周年纪念大会,建立了享誉世界的“合作社七项原则”,将其所有成员定义为“股东”和“客户”。
20世纪末,美国产生了规范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新一代合作社”。
1970年,韩国的“新村运动”加强了村级财务管理。
日本的“造村运动”则强调农村的自我发展和农村改善,实行了自我监督的农民管理模式,并且增加了农民的参与度。
印度的“农村奶业合作社”则是在乡村选举中产生合作社社员,各成员在行使权力时保持独立。
英国研究员Ben Brown(2003)认为,建立合作社是农村地区财务管理的主要方法。
合作社成员参加合作社的日常管理,按照规范、科学和民主的原则管理合作社的财务。
泰国学家Danture Wickramasinghe(2007)提出,应当指导村民以主人公的态度进行村级管理,通过正常渠道解决村级事务,政府应该下放权力,在村庄内建立许多行政机构,以实现村民自治的真正目标;日本学家Aoki Masahiko(2010)主张应该要让村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村级管理工作中来,树立主人翁精神。
贸易自由化与福利效应一个文献综述
贸易自由化与福利效应一个文献综述贸易自由化是指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优惠和限制的政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了全球一种趋势,被广泛地实施和推广。
然而,对于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贸易自由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本文综述了贸易自由化与福利效应的相关研究,并对其中的争议点进行了总结。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即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一方面,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广度,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Mercer & Persson (2014) 的研究发现,自由化的贸易政策在有利于市场开放和外贸增长的同时,也可以使国家的经济产出增加。
由此可见,贸易自由化对于提高国家和世界经济的整体水平是有益的。
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也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开放贸易的条件下,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生产和出口商品,在同类商品竞争中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因此,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基础设施和技术更先进地区的产出。
然而,贸易自由化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依然存在争议。
一方面,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通常被认为是正向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有效配置,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
然而,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也可能导致某些人的福利受损,例如从事受到保护的行业工作的人员。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实行有效的政策来减轻这些人员的压力。
更进一步地,一些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还可能导致不均等的财富分配和工资差异,从而影响社会福利的平等性(Mendoza & Calderon, 2012)。
总之,贸易自由化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需要综合权衡各种因素来考虑其是否能够带来福利的增长。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贸易自由化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各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积极地开展经济合作和贸易。
同时,应该实现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贸易自由化对社会福利的提升,同时减少对某些人的负面影响。
贸易自由化与福利效应一个文献综述
贸易自由化与福利效应一个文献综述贸易自由化是指通过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限制性措施和非关税障碍等,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福利效应指的是由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对贸易自由化与福利效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贸易壁垒和限制性措施减少或取消后,商品和服务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这样可以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从而增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促进经济发展。
贸易自由化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增加消费者福利。
当贸易壁垒和限制性措施减少或取消后,商品和服务可以更加顺畅地进入和离开市场。
这样可以使得市场规模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更加丰富,价格更加竞争性。
消费者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商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福利。
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开放的贸易环境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
贸易自由化也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压力,强迫企业进行成本和效率的改进,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贸易自由化还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
贸易壁垒和限制性措施的减少或取消可以增加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经济联系,加强各方的利益共享和互利合作。
贸易自由化也可以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加强国际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贸易自由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和挑战。
贸易自由化可能会导致资源利益的不平等分配。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的竞争中可能会受到挤压,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稳定的增加。
贸易自由化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可能会过度开发资源和使用高污染的生产技术,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贸易自由化也可能会带来贸易摩擦和争端,破坏国际贸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04年初,《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
而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以,农村金融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成为农村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焦点。
2005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作为农村金融工作的主题。
目前,在对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争论依然很多,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的许多方面仍然处于试点和摸索阶段,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仍需时间的检验。
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对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做出归纳和总结,以图对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所启迪。
一、对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的研究这方面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有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HughT.Patrick提出的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模式,强调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
二是“供给领先”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
并且他认为,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
该理论对于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的制度供给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此后的学者从各个不同角度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供给和需求,较新的研究有:美国学者Paul.N.Ellinger和DavidL.Neff(1993)运用两种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金融市场效率的七个因素进行了分析。
MireDevaney和BillWeber(1995)通过评估一个农村银行结构的动态模型,测试了美国的农村银行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农村的银行政策必须持续地促进现行的和潜在的竞争。
MarkDrabenstott和LarryMeeker(1997)分析了资本在农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了美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三个特点,指出了美国农村资本市场存在的缺陷,并从三方面提出如何发展农村资本市场以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即扩大社区银行的可贷资金;发展农村二级市场;开发农村股票资本市场。
关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同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同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摘要:农村金融体制的完善是我国金融体制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又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一部分,此文就目前学术界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研究视角从风险,经营状况与经营绩效,产权改革和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其中风险从金融风险。
风险监测指标和模型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产权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四种代表性的观点有:合作制放弃派,合作制,实行股份合作制,主张权力下放、多元模式并存等。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金融1.引言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一种特别的金融机构,也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合作金融的具体金融组织形式,农村合作金融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着为农户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宗旨和目标。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体现为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充当着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农村金融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2.1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风险的研究何问陶、蒋海(2000)的研究指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产权关系、法律地位一直未能很好地界定,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体制的不顺,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与问题,集中表现在:市场竞争力显著下降,亏损面与亏损额急剧上升,经营状况开始恶化,部分地区潜伏着较大的支付危机,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许崇正(2002)认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较小,但人均年度费用很高,另外经营状况堪忧,经营亏损面较大,而且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股金偏低、自有资金数量十分有限。
张强、王鑫泽(2000)的研究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机制的风险,其重要的根源在于信息机制的缺陷,信息披露对于改革我国农信社信息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具有突出意义,在实施风险监管过程中必须得到农村信用社信息披露的系列制度保证。
农村信息呈现出不规范的信息质量特征与低分散度的分布特征。
信贷约束对我国农户生产效率和福利损失的文献综述
信贷约束对我国农户生产效率和福利损失的文献综述
宁国强;李一菲
【期刊名称】《山西农经》
【年(卷),期】2024()8
【摘要】近年来,随着针对农户信贷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信贷约束造成的生产效率降低和福利损失问题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且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分歧。
从生产效率和福利损失两个角度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特别是信贷约束对中国农户生产效率和福利损失影响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同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总页数】4页(P188-191)
【作者】宁国强;李一菲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43
【相关文献】
1.农户信贷约束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2.农户信贷配给福利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3.我国产粮主力信贷约束的综合研判--《种粮大户正规信贷约束及其福利损失》评介
4.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户农业综合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5.不同灌溉技术条件下信贷约束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以甘肃张掖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金融发展或金 融抑制对经济影 响的传 导机制
在早期 的研究 中 ,很少涉及金融发展或金融抑制对福利 影响的相关 文献 ,金融发展或金融抑制对福利影响的研究 , 一致 隐藏在金 融发展与 经济增长的研究之中。阿马蒂亚 ・ 森认为 ,提升福利 的前提 是要发展经 济和提高收入水平。1 7—1 8世 纪的经济学 家 已经 开始体现 出这样 的理 论趋 向,这个时代的学者 已经注意到了 良好的资本借贷 体系 、强有力的 货 币体系及不受约束的金融中介对于产业部门的成长 和发展 具有重要意 义 。进人 2 0世纪以来 ,奥地利经 济学家熊 彼特从企业 家创新 的角 度阐 述 了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 ,那些拥有 卓越才能的企业 家 只有在信贷和金融市场的支持下发挥才能 ,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正如 熊彼特所说 :“ 纯粹 的企业家在成为企业 家以前必须 首先使 自己成为债 务人 ” ,换句话说 ,完善的金融市 场是企业家 才能 、创新 以及 经济发展 的先决条件 。在 2 0 世纪6 O 年代 ,随着金融体系 的迅 速拓展 和金融工具 的不 断创新 ,金融结构也在不断的变迁 ,金融结构变迁的规律及其对经 济发展 的影 响 日益引起学 者的重视 。戈德斯 密斯在其 1 9 6 9年 出版 的代 表性著作 《 金融机构与发展》 中指 出,金 融发 展理论 的职 责是 找出决 定一 国金融机构 、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因素 ,并 阐明这 些 因素怎样相互作用 ,从而形 成和促进金 融的发展 。戈德 斯密斯认 为, 对各国金 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的 比较研究 , 其 目的就是在于揭示不 同国家 在金 融发展 的不 同阶段上金融机构的差异 ,探讨 “ 金融发展 与经济增长 的关系” 。 在2 O 世纪 7 0年代 , 麦金龙和 肖在 同一年分别出版 的 《 经济发 展中 的金融深 化》和 《 经济发展 中的货 币与资本 》 两部经典 著作 ,两部 著 作都探讨了金融发 展、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自此 以后金 融发展 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开始 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 , 经济学家不断探讨金 融深 化对经济发展的传导机 制,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 , 其 中具有典 型代 表意义 的理论主要有四种 :( 1 )麦 金龙和 肖主张取 消利率管 制 ,实施利 率 自 由化 ,通过正的实际利率水平提高储蓄从而促 进经济增长 ,其传 递机制 为利率 自由化真实利率水平上 升储蓄水 平提高经 济增长 ; ( 2 ) 卡普和 马西森建议通过利率市场化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增 长,其 传导机制为 利 率 自由化投资数量增加经济增长 ; ( 3 )加尔 比斯 主张通过利 率 自由 化提升投 资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其传导机制为利率 自由化投资效率提 高经济增长 ;前三种理论的共同之处就是强调 了理论 自由化或市场化对 经济增长 的积极意义。 ( 4 ) 帕加诺 的内生经 济增长理 论建议通 过金融 深化增强金融体系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其传导机制为金融深化金融 体系功能加强经济增长 。 2 .我 国金 融 抑 制 的 根 源 分 析 2 0世纪 8 0年代以前 ,大部分发展 中国对金融市 场严格管制 ,对利 率水平 、金融机构业务领域和金融产品创新 等加 以限制 ,这些采 取相似 金融政策的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制定并实施 了重工业 优先 的超赶战略。发展中国家要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本品 ,可 以通 过两种方式 获得 ,一是出 口初级产 品,积 累外汇来换回资本品 ;二是发 展 自己的工 业体系 。劳尔 ・ 普雷 维什认 为 , 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 是少数丁业化 冈家 ,处L 于 国际经济体系的 中心 ;另一部分 是广大的非工 业化发展 中国家 ,处于国际经济体系 的外围 。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在世 界经济 中的地位截然 不 同。中心 国家依 靠资本 和技 术优势 占据 主导地 位 ,享 受 着 国际 分 工 产 生 的绝 大 多 数 利 益 。外 围 国 家 由 于 技 术 水 平 落
农 村 金 融 抑 制 的福 利 效 应 :一个 文献 综 述
胡帮勇 余 萍
摘 要:回顾金 融深化对经济发展 影响的传导机制 ,强调金 融抑制对发展 中国家的危害并简要分析我 国金 融抑制 的根 源。传统的 关于 金融抑制的福利效应分析 的实证研究在福利指标设计等诸 多方面存在缺 陷,这都是进一步研 究的方向。
后 ,生产效率低下 ,在国际经济体系 中处于十分被动 的地位 ,主要靠 出 口初级产 品与中心 国家发生交往 ,成为 中心国家的经 济附庸 ,几乎享受 不到国际分工 的利益。因此 , 发展 中国家如果依据传统 的比较优势原则 参 与国际分工 ,将永远无法改变贫穷落后状况。外围发 展中国家 出口初 级产品 , 但 中心 国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 ,收入 增加并未带动对 初级产 品需求的 明显增加。外 围国家进 口工业 制成 品,而制成 品的需求 弹性较高 ,收入 的增长会显著增加对制成 品的需求。上述特点决定 了初 级产品的相对价格不断下降 ,工业制成 品相对价格不断上升 ,外 围发展 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 。因此 ,普雷维什 主张发展 中国家通过实施贸 易保 护政策 ,实施超赶 战略 ,优先发展 重工业 ,促进 国内工业化进程 ,形 成 较为完备 的工业体 系,这样才能改善在世界经济体系 中的地位 ,摆脱受 控制 、受录 峭0 的处境 。 发展中中国家一旦制定了超赶战略 ,其面临 的目标 函数也就随之 确 定 ,即是在重工业优先发展下的资金积 累最大化 ,重工业本身 的产业 性 质决定了这样的 目 标 函数 。从产业性质上看 ,重工业是一种需要密集 资 金 、投资规模 巨大且投资周期长的产业 。在这样 的约束条件下 ,为实现 超赶战略的重工业化 目标 ,发展中国家必须对金融进行严格 管制 ,原因 如下 :首先 ,发展 中国家 的资本是一种稀缺要素 ,资金 的稀缺性导 致其 市场 出清价格较高 ,即实 际利率水 平较 高 ,发展 重工业 所需 要 的密集 型 、大规模 、长周期的资金 使用成 本高 昂 ,不利 于重工 业化 战略 的实 现 ,因此有必要对贷款利率实施上限管制 ,用低 于市场 出清 利率的优惠 利率来鼓励重工业的发展 。此外 ,严格管制存 款利率 ,较低 的存款利率 有利 于银行 以非常低廉 的成本从公众手中获取稀 缺的资金 ,达到低成本 凑集 资金 以供工业部门使用的 目的;其次 ,发展中国家资本 市场和债券 市场发展落后 ,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使得发展中国家很难 短时间内凑集重 工业化所需 的大规模资金 ,因此发展 中国家有必要建立一种最大限度 的 凑集资金 的金融体系。发展中国家限制资本市场的发展 ,资金供给者 与 资金需求者 的直接联系渠道被堵 ,而 由国家 控制的银行体 系一股独 大 , 居 民分散的资金没有其他投资选择 ,储 蓄成为 了唯一 的投资方式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