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片的确认和重传机制,哪怕只有一个分片在传输的过程中被丢弃或
技能认证5G基础知识考试(习题卷12)
技能认证5G基础知识考试(习题卷12)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快衰落分为空间选择性快衰落、( )选择性快衰落和时间选址性快衰落A)合并B)频率C)损耗D)地点2.[单选题]NR中LongTruncated/LongBSR的MACCE包含几个bit()A)4B)8C)2D)63.[单选题]NR系统中,Normal cp配置,一个时隙一共多少个符号( )A)7B)10C)12D)144.[单选题]以下哪条NAS消息中会携带QFI参数( )A)Registration AcceptB)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stC)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petD)Registration Request5.[单选题]gNB可以通过哪种方式给UE发送TimingAdvanceCommand()A)MACCEB)DCIC)RRC专用信令D)系统消息6.[单选题]Msg1 重传时,下列哪种情况不会进行功率爬坡( )A)UB)传输C)UD)传输7.[单选题]UE最多监听多少个不同的DCI Format Size Per Slot ( )A)2B)3C)4D)58.[单选题]采用Cband作为5G首频,在一些覆盖场景会出现短板,主要包括()A)下行&室内B)热点C)上行&室内D)上行&室外9.[单选题]NR下,DL Layer mapping的时候当layer数大于( ),codeword才是双流A)3B)4C)5D)610.[单选题]NR中SR 在下列哪个信道中发送( )A)PUCCH format1/format 0B)PUCCH format1/1a/1bC)PUSCHD)PUCCH format311.[单选题]Polar码的特点不包括( )A)Polar码是目前唯一的香农信道容量可达的编码方式。
udp丢包解决方案
UDP丢包解决方案1. 引言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不会对数据进行分块和重新排序,也不会进行重传。
因此,在网络通信过程中,UDP包容易丢失。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以应对UDP丢包问题。
2. 丢包原因分析在解决UDP丢包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导致丢包的原因。
常见的UDP丢包原因包括:•网络拥塞:当网络中的流量过大时,UDP包可能会被丢弃以减缓拥塞。
•数据包损坏:在传输过程中,UDP包可能被篡改或损坏,导致丢失。
•目标主机负载过重:当目标主机的负载过重时,它可能无法及时处理所有接收到的UDP包。
3. 解决方案3.1. 重传机制重传机制是解决UDP丢包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当发送方发送一个UDP包后,它可以等待一个特定的时间周期来接收到接收方的确认。
如果发送方在超时之前未收到确认,则可以选择重新发送该UDP包。
这个机制可以保证即使UDP包丢失,也能最终确保传输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重传机制会增加网络延迟。
3.2. 前向纠错前向纠错是一种通过在数据包中添加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发送方可以在UDP数据包中添加冗余校验码,接收方可以使用这些校验码来检测并纠正错误。
通过实现前向纠错机制,可以降低UDP丢包的概率,并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3.3. 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一种限制发送方发送速率的方法,以保证接收方可以及时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通过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可以避免网络拥塞,从而减少UDP丢包的可能性。
常见的流量控制算法有滑动窗口和拥塞控制。
3.4. 数据包排序UDP协议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传输,因此接收方可能会乱序地接收到UDP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接收方进行数据包排序。
接收方可以使用UDP包中的序列号来对接收到的UDP包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数据包交付给上层应用。
3.5. 优化网络环境除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外,优化网络环境也是减少UDP丢包的一个有效方法。
TCPIP协议中分包与重组原理介绍
TCPIP协议中分包与重组原理介绍TCP/IP协议中分包与重组原理介绍分片是分组交换的思想体现,也是IP协议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之一。
在IP协议中的分片算法主要解决不同物理网络最大传输单元(MTU) 的不同造成的传输问题。
但是分组在传输过程中不断地分片和重组会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还会增加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我们将在这篇小论文中讨论IP分片的原因、原理、实现以及引起的安全问题。
一、什么是IP分片IP分片是网络上传输IP报文的一种技术手段。
IP协议在传输数据包时,将数据报文分为若干分片进行传输,并在目标系统中进行重组。
这一过程称为分片(fragmentation)。
二、为什么要进行IP分片每一种物理网络都会规定链路层数据帧的最大长度,称为链路层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IP协议在传输数据包时,若IP 数据报加上数据帧头部后长度大于MTU,则将数据报文分为若干分片进行传输,并在目标系统中进行重组。
比如说,在以太网环境中可传输最大IP报文大小(MTU)为1500字节。
如果要传输的数据帧大小超过1500字节,即IP数据报长度大于1472(1500-20-8=1472,普通数据报)字节,则需要分片之后进行传输。
三、IP分片原理及分析分片和重新组装的过程对传输层是透明的,其原因是当IP数据报进行分片之后,只有当它到达目的站时,才可进行重新组装,且它是由目的端的IP层来完成的。
分片之后的数据报根据需要也可以再次进行分片。
IP分片和完整IP报文差不多拥有相同的IP头,ID域对于每个分片都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在重新组装的时候识别出来自同一个IP报文的分片。
在IP头里面,16位识别号唯一记录了一个IP包的ID,具有同一个ID的IP分片将会重新组装;而13位片偏移则记录了某IP片相对整个包的位置;而这两个表中间的3位标志则标志着该分片后面是否还有新的分片。
这三个标志就组成了IP分片的所有信息(将在后面介绍),接受方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IP数据进行重新组织。
华为HCIP-Storage H13-629认证备考题库大全-下(判断题汇总)
华为HCIP-StorageH13-629认证备考题库大全-下(判断题汇总)判断题1.在进行OceanStor9000B组网部署方案后端存储网络IP地址规划时,需要为每个节点规划2个后端存储IP地址和1个临时IP地址。
()A、正确B、错误答案:A2.在SATASSD、SASSSD、NVMeSSD中,支持IOPS最高的是NVMeSSDA、正确B、错误答案:A3.在OceanStor备份解决方案架构中,包括中心站点、分支站点、异地备份站点三个部分,在备份站点只能部备份系统,不能部署生产系统。
()A、正确B、错误答案:B4.在mserver的安装过程中,如果CS和Agent在同一个网段,则不需要配置host s文件。
()A、正确答案:B5.块服务提供链接克隆机制,支持基于一个克隆卷创建出多个快照,各个快照卷刚创建出来时的数据内容与克隆卷中的数据内容一致,后续对于克隆卷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原始的快照和其他克隆卷。
A、正确B、错误答案:A6.某互联网公司存储系统中有A、B两种业务在不断竞争缓存和网络资源。
导致其他业务等时间变长。
其中,业务是事务处理应用程序,B业务是分析查询应用程序,需要保证A业务的即时响应。
为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配道A业务的Q0S优光级高于业务。
A、正确B、错误答案:A7.系统调试日志级别用于标识一条日志的严重程度和重要性,eReplication按严重程度递减的顺序可以将系统调试日志分为以下4个级别错误、警告、运行、调试。
()A、正确B、错误答案:A8.华为0ceanstor9000License申请激活的方法包括授权激活和密码激活。
()B、错误答案:A9.华为的分布式块服务10栈处理的过程中,对于写请求EDS节点的块服务把数据写入cache,读请求优先在index中命中,如果不命中则从cache中读取A、正确B、错误答案:A10.在HyperMetro双活数据中心方案中,配置双活Pair前,需要配置双活域,双活域为逻辑概念,可包括需要创建双活关系的两套存储阵列和仲裁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6课后习题答案(全而详细)
4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解答
对分组交换,当 t=x/b, 发送完最后一 bit; 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 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 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p/b, 所以总的延迟= x/C+(k-1)p/b+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 x/b+(k-1)p/b+kd<s+x/b+kd 时, (k-1)p/C<s 由上式可知,当 k 和 b 一定时,p 越小,分组交换的时延越小,即需要传送少量数据时(即 p<<x),分组交换的时延较小。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 x(bit),从源站到目的 站共经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s),数据率为 b(bit/s)。在电路交换时 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 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 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对电路交换,当 t=s 时,链路建立; 当 t=s+x/b,发送完最后一 bit; 当 t=s+x/b+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1-7 小写和大些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 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以小写字母 i 开始的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 算机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 I 开始的 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 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
TCPIP第三层协议IP
TCPIP第三层协议IPIP地址IP地址使⽤的是点分⼗进制的⽅法,地址被.分割成了4个部分,每个部分8bit,整个IP地址32位。
CIDR(⽆类型域间路由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使⽤ / 将IP地址⼀分为⼆,前⾯部分为⽹络号,后⾯部分为主机号当拥有相同的⽹络地址,且主机号部分全为⼆进制1时,,该地址就成了该⽹段的⼴播地址当⽹络号全为⼆进制1,且主机号为0时,则是该⽹段的⼦⽹掩码IP协议IP是TCP/IP协议中最为核⼼的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联⽹控制报⽂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联⽹组管理协议)数据都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IP提供不可靠的、⽆连接数据报传送服务:不可靠是指IP协议不能保证IP数据报⼀定能成功到达⽬的地,但当报⽂在传输中出现错误不能到底⽬的地址时,会产⽣⼀个ICMP报⽂向源主机传达出错报告控制信息。
如果想要可靠性,需要上层协议来提供。
⽆连接IP协议不会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
且每个数据报是相互独⽴的。
因为每个数据报可以独⽴的进⾏路由选择的原因,IP数据报不⼀定会被按照发送的顺序接收协议格式IP⾸部固定是20字节,选项部分最长不超过40字节,每个部分依次是:4位版本:4为IPV4.4位⾸部长度:⾸部长度指的是⾸部占32bit字的数⽬,包括任何选项。
它是⼀个4⽐特字段,当4个⽐特全为1时,即1111(⼗进制为15)时,⾸部长度可达最长的60个字节。
服务类型(TOS):服务类型字段包括⼀个3bit的优先权字段(现在已经被忽略),4bit的TOS⼦字段和1bit未⽤位必须置0。
MTU基本概念
源MAC 6字节
目的MAC 6字节
VLAN TAG 4字节 长度/类型 2字节
净荷 46~1500字节
CRC 4字节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22
不过,早在千兆以太网时代,有些厂商提出了“巨 型帧”的概念,大胆地把以太帧最大长度扩到了 9K。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网络中以太帧个数, 帧数目的大量减少必将带来性能的提高,引起了各 个厂商的兴趣。
Huawei Confidential
2
但是,如果规划不当,它会引发网络问题,例如: 部分网站打不开 能打开网页但看不到图片
Email无法发送附件 网速慢 游戏卡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3
它是谁?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帧 头
IP头 20
1480
帧 尾
IP头 20
IP头 20
880
400 200
帧 尾 帧 尾
3
2
帧 头
IP头 20
帧 尾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10
Q:分片会降低传输效率,能否不分片?
可以。如果源端发送的IP包不大于路径上最小的MTU, 整个过程不会被分片,这是最理想的。于是,这个最 小MTU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获得了一个学名——PMTU (Path MTU)。
关于PMTU发现详细信息,请参见 RFC119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14
错误的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导致PMTUD实现故障一例
错误的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导致PMTUD实现故障一例Jun 27,2004作者:Yiming Gong声明:任何形式的摘抄必须保留上述作者和http地址前一阵子处理了公司转过来的一个关于PMTUD实现的故障,在处理的过程中感觉这是一个国内大网内比较广泛存在的关于安全方面的访问控制列错误配置问题,而且很多技术人员对PTMUD实现几乎没有概念,因此周末花点时间来记录一笔。
转过来的邮件部分内容是这样的“xx省服务器无法下载大文件的问题已经很久了,故障早已经升级到专家组处理,但一直没有解决。
由于其他省市(如xx,xx)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还是应该介绍下什么是PMTUD:首先我们知道各种网络链路介质对走在自身的最大数据帧长度都是有要求的,比如以太网就是1500byte,这个值称为MTU。
其次我们知道TCP为了性能考虑,在传输数据包的时候,会尽可能的发送大的分组段,在三次握手时刻,双方要各自通告自己的MSS(最大传输段),告知对方自己能收到的最大报文段长度(注意MSS仅仅是TCP的payload)。
而每端的这个MSS又是通过比较outgoing 端口的MTU和自身buffer,取最小值而来的再减去ip头和TCP头长度而来的,由于大多数主机的buffer都很大,应此一般来讲,以太网介质上的主机常常声明的MSS都是1500byte-20byte IP头-20 byte TCP头=1460 byte。
补充一句,突然觉得恐怕有人要打岔:“错误!也不是分组越大越好”的确,记得Richard stevens在他的文档里面提到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分组不是一定越大越好。
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不过一般来讲,TCP双方还是尽可能的使用大的分组的。
需要注意的时,即使双方MTU均为1500,也不是万事大吉,因为传输两端主机的中间“可能“会走过不同的网络介质,这些网络介质的MTU可能会小于1500,那么使用1460 byte 作为传输分组段大小的主机在经过这些介质时就会出现问题,导致数据包无法通过。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课后答案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课后答案第五章第五章传输层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 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 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es 的分片恢复原理 -回复
es 的分片恢复原理-回复ES(Elasticsearch)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搜索和分析引擎,它的分片恢复机制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ES的分片恢复原理,并一步一步回答相关问题。
什么是ES的分片恢复?ES中的数据被划分为多个分片(shard),分片是ES实现分布式存储和搜索的关键。
分片恢复是指当某个分片发生故障或者被移动到其他节点时,ES系统如何自动将该分片的数据从其他节点复制或恢复到新的位置,以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和一致性。
分片恢复的原理是什么?ES的分片恢复依赖于复制机制和分布式协调。
1. 复制机制:ES通过副本(replica)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和复制。
每个分片可以有多个副本,每个副本都是一个完整的分片副本,保存着同样的数据。
当主分片发生故障或者移动到其他节点时,ES会通过启动复制机制来进行数据恢复。
ES使用基于传输层的复制机制,通过节点间的网络连接和消息传递来复制数据。
2. 分布式协调:ES利用分布式协调机制来管理分片恢复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如数据迁移、分配、复制等。
当一个分片需要被复制或者移动时,ES需要协调相关的节点和操作。
这个协调工作主要通过集群状态监测、路由计算和任务调度等方式来进行。
ES借助ZooKeeper、Consul等工具来实现分布式协调,保证协调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分片恢复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分片恢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初始化、数据复制、校验和同步。
1. 初始化:当一个节点发现某个分片需要进行恢复时,首先会将该分片的元数据加载到内存中。
元数据包括分片的索引信息、路由规则、副本位置等。
2. 数据复制:复制机制会将该分片的数据从其他节点的主分片复制到当前节点的副本上。
复制过程中,ES会根据路由规则选择合适的复制源和复制目标,并通过网络传输数据。
ES会控制数据复制的速度和并发量,以避免对网络和系统资源的过度消耗。
3. 校验:当数据复制完成后,ES会对复制的数据进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IT开发-L1(SFG)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42.哪些不是 Map-ReduceV1 计算框架中的组件角色? A、JobTracker B、TaskTracker C、NameNode D、JobClient E、DataNode 答案:C 43.若某表满足 1NF,且其所有属性合起来组成主健,则一定还满足范式 A、只有 2NF B、只有 3NF C、2NF 和 3NF D、没有 答案:C 44.对三层网络交换机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隔离冲突域 B、只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C、通过 VLAN 设置能隔离广播域 D、VLAN 之间通信需要经过三层路由 答案:B 45.()用来记录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操作。 A、后援副本 B、日志文件 C、数据库 D、缓冲区 答案:B 46.在 SQL 语言的 SELECT 语句中,能实现投影操作的是() A、SELECT B、FROM C、WHERE
10
D、GROUPBY 答案:A 47.那个不是拒绝服务攻击类型? A、UDP 洪水攻击 Ping 洪流攻击 B、泪滴攻击 UDP 洪水攻击 C、IP 欺骗 DOS 攻击 Ping 洪流攻击 D、SYNFooldarp 攻击 答案:D 48.Transact-SQL 对标准 SQL 的扩展主要表现为() A、加入了程序控制结构和变量 B、加入了建库和建表语句 C、提供了分组(GroupBy)查询功能 D、提供了 Min、Max 等统计函数 答案:A 49.以下属于综合网管的是() A、爱立信 OSS B、华为 M2000 C、华为 I2000 D、故障管理系统 答案:D 50.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的云计算服务类型是() A、IaaS B、PaaS C、SaaS D、三个选项都是 答案:A 51.Docker 是基于什么作为引擎的? A、LXC B、Linux
6
答案:B 28.用于调用存储过程的对象是() A、ResultSet B、DriverManager C、CallableStatement D、PreparedStatement 答案:C 29.下列哪一种应用适合被虚拟化? A、计算密集型的应用 B、低使用率的应用 C、以上两种都是 D、以上两种都不是 答案:C 30.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是 A、存储器 B、CPU C、UPS D、输入输出设备 答案:B 31.下列与正则表达式/^[0-9]+$/相符的是() A、123 B、a123 C、123a D、a 答案:A 32.Docker 可以控制很多资源,目前还不能对如下哪些资源进行隔离? A、硬盘 I/O 读写 B、硬盘和内存大小 C、CPU 和网卡
网络速率控制技术在传输过程中的丢包处理方法(二)
网络速率控制技术在传输过程中的丢包处理方法在网络时代,人们对网络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网络带宽的有限性和网络拥堵的存在,网络传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丢包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网络速率控制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丢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探讨网络速率控制技术在传输过程中的丢包处理方法。
一、深入了解丢包现象的原因在讨论如何处理丢包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丢包的原因。
丢包多是由于网络拥堵、链路故障、网络拥塞等原因造成的。
其中,网络拥堵是造成丢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网络中的数据包过多,超出了链路的处理能力时,部分数据包就会被丢弃,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利用流量控制技术缓解丢包问题为了解决丢包问题,网络速率控制技术中的流量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
流量控制技术通过限制网络中的数据流量,减少数据包的丢失。
其中,主要的流量控制技术有:拥塞控制和差错检测。
1. 拥塞控制拥塞控制是一种通过监控网络负载情况,动态调整数据传输速率的技术。
其中,最为常见的拥塞控制算法是TCP拥塞控制算法。
通过该算法,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网络拥堵的情况,适时调整传输速率,避免数据包的丢失。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拥塞控制算法,如DCTCP(Data Center TCP),通过数据包的标记和队列长度的监测,实现了更灵活的拥塞控制,提高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2. 差错检测差错检测是通过校验和、循环冗余检测(CRC)等方法,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进行数据正确性的验证。
通过在数据包中添加校验码,并在接收端对数据包进行校验,可以快速发现数据包是否损坏。
一旦数据损坏,接收端可以请求重新发送,从而降低了丢包的风险。
三、利用重传机制处理丢包问题除了流量控制技术,网络速率控制技术还常常使用重传机制来处理丢包问题。
重传机制通过在传输过程中进行数据包的重传,确保数据包的完整性。
具体而言,重传机制会在发送端设置一个计时器,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发送端将重新发送相应的数据包。
文件断点续传原理
文件断点续传原理文件断点续传是一种网络传输技术,它允许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中断或错误时,能够恢复传输而不必重新开始。
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大文件传输和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中,它能够极大地提高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文件断点续传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关键概念:文件分片和校验码。
首先,文件会被分成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片。
每个分片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来表示它在整个文件中的位置和长度。
当文件传输中断后,可以通过记录已经传输的分片标识符来确定断点位置。
在文件传输过程中,每个分片都会计算一个校验码。
校验码是通过对分片数据进行特定的算法计算得到的。
当接收方收到分片时,会重新计算分片数据的校验码,并将计算结果与传输过程中的校验码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一致,说明分片传输无误;如果不一致,说明分片可能被篡改或损坏,需要重新传输。
当文件传输中断后,可以通过记录已经传输的分片标识符和校验码来确定断点位置。
接下来,只需要从断点位置开始重新传输未完成的分片即可。
接收方在接收到新的分片时,会先计算校验码并与之前记录的校验码进行比较,以确保分片数据的完整性。
通过这种方式,文件的传输可以在中断后恢复,而不需要重新开始。
文件断点续传的原理虽然相对简单,但实现起来需要考虑很多细节和异常情况。
例如,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网络波动、传输错误或接收方暂时不可用等情况。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通常会使用一些额外的机制,如超时重传、错误纠正码等来提高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文件断点续传是一种通过文件分片和校验码的方式,实现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中断或错误时能够恢复传输的技术。
它不仅提高了传输效率和稳定性,也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大文件传输和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中,文件断点续传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文件传输体验。
分片报文详解
分片报文详解
分片报文是一种在网络通信中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
它将大块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片段,以便在网络上进行传输。
这种分片的方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网络通信中,分片报文的目的是将大块的数据分割成适合网络传输的小片段。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失或损坏。
当数据被分成多个片段时,每个片段都会被分配一个序号,以确保它们按正确的顺序重新组装。
分片报文通常包含一些必要的信息,如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协议类型和数据长度等。
这些信息对于接收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接收端正确地重新组装数据。
分片报文的处理过程通常由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完成。
当数据需要被分片时,操作系统会将数据分割成合适的大小,并为每个片段分配一个序号。
然后,这些片段将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主机。
在目标主机上,操作系统会根据序号将这些片段重新组装成原始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分片报文在网络传输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如果传输过程中某个片段丢失或损坏,接收端可能无法正确地重新组装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使用一些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总结起来,分片报文是一种将大块数据分割成小片段的网络传输方
式。
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网络通信中,分片报文经常被使用,因为它能够解决大数据传输的问题,并确保数据按正确的顺序重新组装。
elasticsearch分片重平衡原理 -回复
elasticsearch分片重平衡原理-回复Elasticsearch是一个开源、分布式、RESTful搜索和分析引擎,使用倒排索引的方式存储和搜索数据。
作为一个分布式系统,Elasticsearch将数据分成多个分片进行存储和处理。
当添加或删除节点、调整分片的数量或在集群中进行其他变更时,分片重平衡就会发生。
分片重平衡的目的是确保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具有平衡的负载,并且数据在节点之间均衡分布。
它通过将分片从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来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Elasticsearch的分片架构。
一个索引可以有多个主分片和副本分片。
主分片用于存储数据,而副本分片是对主分片的备份。
每个分片在一个节点上运行,并且在整个集群中,分片分散在不同的节点上。
当一个节点加入或离开集群、一个索引被创建或删除、一个节点崩溃或网络发生故障时,分片重平衡将会被触发。
在这些情况下,Elasticsearch会检测到集群中的不平衡,并尝试将分片重新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上,以使负载均衡。
分片重平衡是一个自动的过程,由Elasticsearch内部的分片分配策略来处理。
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检测不平衡:当一个节点离开集群或新的节点加入时,Elasticsearch 会检测集群的节点和分片的状态。
它会查找不平衡的情况,例如一个节点上的分片比其他节点多或少,或者一个节点没有分片。
2. 计算重新分配方案:一旦检测到不平衡,Elasticsearch会计算出一个合理的重新分配方案。
它会考虑不同节点的资源、网络延迟、硬盘空间等因素,以确保平衡。
3. 移动分片:一旦计算出重新分配方案,Elasticsearch会开始移动分片。
它会在集群中的节点之间迁移分片,以实现平衡。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具体取决于集群的规模和负载。
4. 更新元数据:在分片移动之后,Elasticsearch会更新集群的元数据。
这些元数据包括分片的位置、主副本关系等信息。
山石防火墙分片报文处理机制
山石防火墙分片报文处理机制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设施之一,而山石防火墙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不仅可以提供高效的网络安全保护,还具备良好的分片报文处理机制,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步骤的阐述。
第一步:分片的概念网络数据包传输时,因为MTU(最大传输单元)限制,会出现需要分片的情况。
简单地说,分片就是将大于MTU的IP包分成若干个小的IP包,分别传输,然后再在目的地重新组装成原始IP包。
第二步:分片报文的处理分片通常涉及到网络层,因此由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进行处理。
在山石防火墙中,首先会对分片IP包进行ID识别,以判断是否属于同一IP包。
其次,将分片IP包进行缓存,等待所有分片到齐之后再进行重组,以确保数据完整性。
最后,在重组成功之后再进行后续处理,如验证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判断是否允许通过等。
第三步:分片报文的优化针对过多的分片造成的传输延迟、数据丢失等情况,山石防火墙还提供了分片报文的优化功能。
该功能可以将多个小的分片IP包合并成一个较大的IP包,从而减少分片IP包的数量,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加快数据传输速率。
第四步:分片报文的安全性在分片报文的处理中,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山石防火墙提供了多种安全机制,如IP包源地址验证、防火墙规则过滤、数据包加密等,以确保分片报文的安全性。
同时,它还支持分片IP包的日志记录和审计,以实现对分片IP包的全面监测和掌控。
总结:山石防火墙的分片报文处理机制是一种高效可靠的网络安全保护方案,它不仅具备分片IP包的优化功能,还能通过安全机制确保分片报文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山石防火墙还提供了多种网络安全功能,如入侵检测、应用识别、WEB安全等,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网络层的分片概念
网络层的分片概念
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分片(Fragmentation)是指将较大的数据报拆分为较小的片段进行传输的过程。
这种分片的目的是适应不同网络环境和链路能力的限制。
当一个数据报的大小超过网络中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时,网络层就会对其进行分片。
MTU是指网络链路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分片后的数据报头部保持不变,但负载部分会被拆分为多个片段。
每个片段都会被分配一个顺序号,以便在接收端能够正确地重组成完整的数据报。
在网络层分片时,需要考虑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 分片: 将大的数据报分成多个片段。
2. 编号: 为每个分片分配一个顺序号,确保接收端可以按正确的顺序进行重组。
3. 标志: 在每个分片的头部设置标志位,用于指示该片段是否是最后一个分片。
4. 偏移量: 在每个分片的头部设置偏移量字段,指示该片段相对于完整数据报的偏移量。
在接收端,网络层会根据标志位和片段的顺序号进行重组,恢复原始的数据报。
接收端会使用偏移量字段来确定每个片段在原始数据报中的位置。
网络层分片的使用可能会引入一些问题,例如分片会增加网络延迟和网络开销。
此外,如果某个片段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损坏,接收端将无法完整地重组原始数据报。
因此,尽量避免在网络中频繁进行分片是一个好的实践。
TCP协议中的数据包丢失与重传机制解析(七)
TCP协议中的数据包丢失与重传机制解析在现代互联网中,TCP协议是一种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它负责在网络中可靠地传输数据。
然而,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数据包可能会丢失。
为了能够保障数据的可靠传输,TCP协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机制来处理数据包丢失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TCP协议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当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数据时,数据将会被分割成一个个的数据包,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发送。
每个数据包都有一个唯一的序列号,接收方收到这些数据包后,会按照序列号将其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如果某个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接收方会向发送方发送一个请求,要求重新发送该数据包。
而这个请求的发送和数据包的重传就是TCP协议中的数据包丢失与重传机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数据包丢失的情况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网络拥塞:当网络中的流量过大,超过了网络的承载能力,就可能会出现数据包丢失的情况。
这是因为网络设备无法及时处理所有的数据包,导致一部分数据包被丢弃。
2. 路由器故障: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硬件故障或者路由表错误而导致数据包丢失。
3. 信号干扰:在无线网络中,信号干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信号干扰,接收方可能无法正确接收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从而导致数据包丢失。
对于以上的情况,TCP协议采取了一些机制来处理数据包丢失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机制就是数据包的重传。
当接收方发现某个数据包丢失时,它会向发送方发送一个重传请求,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该数据包。
发送方收到请求后,会立即重传对应的数据包。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TCP协议还会等待一段时间来确认接收方是否成功收到了重传的数据包。
在等待的过程中,如果接收方仍然没有收到重传的数据包,它会再次发送重传请求。
发送方会重复上述的重传过程,直到接收方成功接收到了数据包为止。
此外,TCP协议还采用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来防止数据包丢失。
流量控制机制通过滑动窗口的方式来限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度,以防止接收方无法及时处理造成数据包丢失。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概念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加上标记,确定帧的范围图⽰MT U:1500个字节问题1、如果⽤户只接收到半截帧,会抛弃吗?会,因为是根据帧⾸部和尾部判断帧的起始和结束,如果只有⼀个标记,那么就会抛弃2、透明传输概念在传输过程中,如果数据内部包含帧头或帧尾数据,会将这些转义。
⽽这个过程对于外部是透明的,也就是说外部不知道内部做了这些操作字符填充法当传输的数据内部包含SOH或EOT时,在前⾯添加ESC转义。
当传输到接收端时,再将这些字符去掉3、差错控制概念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特差错。
1可能变为0,0可能变为1。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需要采⽤各种差错检测措施误码率:在⼀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特占所传输⽐特总数的⽐率。
与信噪⽐有关CRC 循环冗余检测CRC循环冗余检测是否产⽣差错⼤致步骤:将所要传输的数据分组,每组在数据后⾯携带冗余码(计算⽅法见下⾯)。
当接收端收到数据后,除以商量好的编码,如果结果为0,说明没有差错(可能存在问题)CRC计算冗余码的过程1、数据A 后⾯跟任意长度的⽐特B,如下为000。
组成数据+000 (即A+B)2、除数⽐B多⼀位,如下为1101(这⾥称为C)3、除以除数得到冗余码 D4、传输时,传输FCS(帧检验序列)(就是数据+冗余码)(A+D)==》 FCS可以通过CRC计算得出5、接收端收到后,⽤ A+D 除以除数C。
如果结果为0,那么说明中间没有差错。
否则有错误就扔掉CRC⼩结CRC是⽆⽐特差错,⽽不是⽆传输差错的检测机制⽆⽐特差错: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都是没有差错的,有差错就被丢弃了⽆传输差错:指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差错,需要加⼊确认和重传机制如果本篇博客有任何错误和建议,欢迎⼤佬们批评指正我是知逆,我们下期见Peace。
TCP协议中的数据包丢失与重传机制解析(九)
TCP协议中的数据包丢失与重传机制解析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它在互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TCP协议中,数据包的丢失与重传机制是确保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对TCP 协议中的数据包丢失与重传机制进行解析,以了解其原理和作用。
一、TCP协议的基本原理在理解数据包丢失与重传机制前,我们需要了解TCP协议的基本原理。
TCP协议通过建立连接、可靠传输和拥塞控制等机制,提供了面向连接的端到端数据传输功能。
建立连接是TCP协议的第一步,它通过三次握手的方式实现。
发送方首先向接收方发送一个SYN报文段,接收方收到后回复一个SYN-ACK报文段,最后发送方再回复一个ACK报文段,完成了连接的建立。
可靠传输是TCP协议的核心功能,它通过序号、确认和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发送方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小块,并为每个小块分配一个序号,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发送确认信息给发送方,并按照序号进行组装,确保数据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送方长时间未收到确认信息,将会重传相应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拥塞控制是TCP协议的另一个重要机制,它通过动态控制发送速率,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
TCP协议根据网络的拥塞程度调整发送窗口的大小,以避免发送过多的数据造成网络拥塞。
二、数据包丢失的原因在实际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丢失是不可避免的。
数据包丢失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如网络传输延迟、物理链路故障、网络拥塞等。
网络传输延迟是数据包丢失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多个网络节点时,每个节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处理和转发数据包。
如果网络节点繁忙或者网络拥塞,数据包可能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被丢弃。
物理链路故障也会导致数据包丢失。
在互联网中,数据包需要通过多个物理链路传输,如果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或者信号受到干扰,数据包就有可能在传输过程中丢失。
网络拥塞是数据包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的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导致PMTUD实现故障一例Jun 27,2004作者:Yiming Gong声明:任何形式的摘抄必须保留上述作者和http地址前一阵子处理了公司转过来的一个关于PMTUD实现的故障,在处理的过程中感觉这是一个国内大网内比较广泛存在的关于安全方面的访问控制列错误配置问题,而且很多技术人员对PTMUD实现几乎没有概念,因此周末花点时间来记录一笔。
转过来的邮件部分内容是这样的“xx省服务器无法下载大文件的问题已经很久了,故障早已经升级到专家组处理,但一直没有解决。
由于其他省市(如xx,xx)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还是应该介绍下什么是PMTUD:首先我们知道各种网络链路介质对走在自身的最大数据帧长度都是有要求的,比如以太网就是1500byte,这个值称为MTU。
其次我们知道TCP为了性能考虑,在传输数据包的时候,会尽可能的发送大的分组段,在三次握手时刻,双方要各自通告自己的MSS(最大传输段),告知对方自己能收到的最大报文段长度(注意MSS仅仅是TCP的payload)。
而每端的这个MSS又是通过比较outgoing 端口的MTU和自身buffer,取最小值而来的再减去ip头和TCP头长度而来的,由于大多数主机的buffer都很大,应此一般来讲,以太网介质上的主机常常声明的MSS都是1500byte-20byte IP头-20 byte TCP头=1460 byte。
补充一句,突然觉得恐怕有人要打岔:“错误!也不是分组越大越好”的确,记得Richard stevens在他的文档里面提到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分组不是一定越大越好。
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不过一般来讲,TCP双方还是尽可能的使用大的分组的。
需要注意的时,即使双方MTU均为1500,也不是万事大吉,因为传输两端主机的中间“可能“会走过不同的网络介质,这些网络介质的MTU可能会小于1500,那么使用1460 byte 作为传输分组段大小的主机在经过这些介质时就会出现问题,导致数据包无法通过。
IP层的分片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IP层会比较自身MTU和收到数据包的大小,如果收到的IP数据报长度大于自身MTU,那么就需要讲数据报文分片――IP层可以打散收到的数据包~设想一下你的女友吃一个大苹果,囫囵吞下去难度太大,必须一口口分解那个苹果。
不过在TCP/ip实现的过程中,还是尽量避免分片的,这是因为IP是无连接的,缺乏对分片的确认和重传机制,哪怕只有一个分片在传输的过程中被丢弃或超时,那么整个数据报都要重传。
其次,由于数据报分片的重组是在最终的目的主机上完成的,那么分片开始后即使后续路径上所有的MTU都非常大,也只能使用此小分片,这就极大的降低了传输效率。
因此,TCP在通讯过程中,总是尽可能的选取尽可能大但又不会被中间路径任意一跳设备打散的数据包大小。
这个数据报大小就可以被称为PMTU,它等于路径中所有网络设备中最小的那个MTU值。
那么避免分片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就是IP包头的DF位标志,IP可以通过为数据报设置DF(Don’t frag)标志,禁止对数据报分片,来探测路径中MTU小于目前使用MTU的设备,这就是PMTUD。
当IP层收到带DF位标志的数据报时,如果MTU大小允许通过,那么一切照旧;如果分组段+包头大小大于自身MTU允许值,那么将不再采取自动打散数据报的方式,而是给源主机发送ICMP TYPE 3 CODE 4(fragmentation needed and DF set)报文,源主机收到这个ICMP错误反馈后,会减小自己的分组段大小来适应路径中MTU小于目前使用分组段+包头大小的设备,然后重传数据报。
(好长,总算一口气写完了大致原理 ^_^ )看到邮件后,下意识的感觉就是router上错误的配置了针对ICMP的访问控制列,从我以往的经验来看,目前国内很多大的ISP的路由/交换维护人员在配置ACL的时候,往往错误的毙掉所有的ICMP数据包。
我们的这个客户网络分布于国内各个省,同时中间还使用到多家ISP的物理链路,那么就很大的可能在中间某一跳的router上错误的配置了ICMP的ACL,从而使路由/交换设备发出的ICMP TYPE 3 CODE 4无法顺利到达故障两端的主机,主机无法接收到icmp 3/4,so 认为PMTUD实现中目前采用的MSS不存在问题,从而永远尝试用目前实际上已经大于网络中某一跳MTU值的MSS传输,so永远无法顺利传输。
在rfc 2923(TCP Problems with Path MTU Discovery) 里面对这种故障非常明确的进行了解释,有兴趣的可以自去翻阅。
根子上的问题是这样的,那么如何解决呢?个人总结了下,一般而言,对PMTUD实现故障的解决方法大概有如下几种:1:检查传输过程中每一跳的icmp访问控制配置,从而使PMTUD得以正常实现,这是彻底的解决方法。
2:修改路径中小于故障两端的主机MSS值的网络设备的MTU,从而使故障两端的主机的数据包能够顺利通过,不过这个的慢慢找。
3:修改故障两端的主机配置,禁止实现PMTUD,永远以小包方式传输,这是个笨办法,效率太差。
4:目前cisco设备还支持使用ip TCP adjust-MSS命令强制调整MSS值,或使用策略路由中的强制清除df标识位命令,等于变通的调整了PMTUD的实现。
按照个人的想法:此时首先应该寻找一个快速的方法定位MTU小于1500的网络,第一个想法就是使用PING命令,通过-f 指定强制增加DF标志和-l指定数据报payload大小来找出存在问题的那一跳router,不过马上想起ICMP被毙了,ping根本不可能,这个法子行不通;再来,想到hping,(哈,这个软件终于出新版的了,作者晃点了半年),这个倒是可以以非icmp方式来指定数据报payload和强制增加DF标志位一路trace过去来找出存在问题的那一跳router。
可惜让没有经验的客户去编译和使用会%$#@!。
So,不管那么多,干脆使用上面的方法3先来让客户的网络通了再说,具体出问题的点可以让同事慢慢的查,:)我们了解到的目前有问题的两台主机使用的操作系统是HP unix和 windows 2000准备在PMTUD上开始做些工作了,hpunix不熟悉,不过没关系,goolge下,键入关键字PMTU hp unix,第一个页面就有非常好的东东,cisco的文档,《Adjusting IP MTU, TCP MSS, and PMTUD on Windows and Sun Systems》,好东西!正好是我们要得内容,里面对多种操作系统的涉及PMTUD的调整进行了说明,题外话:cisco的文档系统做的真是棒啊!下了文档,跳过前面的概念,直接找到hpunix部分,如下:HP−UX 11 supports PMTU discovery and enables it by default. This is controlled through the ndd settingip_pmtu_strategy command.# ndd −h ip_pmtu_strategy 0Set the Path MTU Discovery strategy: 0 disables Path MTU Discovery; 1 enables Strategy 1;2 enablesStrategy 2.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use the ndd −h command on an HP−UX 11 system.找了台hpunix,ndd -h ip_pmtu_strategy下,Set the Path MTU Discovery strategy: 0 disables Path MTUDiscovery; 1 enables Strategy 1; 2 enables Strategy 2.Because of problems encountered with some firewalls, hosts,and low-end routers, IP provides for selection of eitherof two discovery strategies, or for completely disabling thealgorithm. The tunable parameter ip_pmtu_strategy controlsthe selection.Strategy 1: All outbound datagrams have the "Don't Fragment"bit set. This should result in notification from any interveninggateway that needs to forward a datagram down a path that wouldrequire additional fragmentation. When the ICMP "FragmentationNeeded" message is received, IP updates its MTU for the remotehost. If the responding gateway implements the recommendationsfor gateways in RFC?191, then the next hop MTU will be includedin the "Fragmentation Needed" message, and IP will use it.If the gateway does not provide next hop information, then IPwill reduce the MTU to the next lower value taken from a tableof "popular" media MTUs.Strategy 2: When a new routing table entry is created for adestination on a locally connected subnet, the "Don't Fragment"bit is never turned on. When a new routing table entry for anon-local destination is created, the "Don't Fragment" bit isnot immediately turned on. Instead,o An ICMP "Echo Request" of full MTU size is generated andsent out with the "Don't Fragment" bit on.o The datagram that initiated creation of the routing tableentry is sent out immediately, without the "Don't Fragment"bit. Traffic is not held up waiting for a response to the"Echo Request".o If no response to the "Echo Request" is received, the"Don't Fragment" bit is never turned on for that route;IP won't time-out or retry the ping. If an ICMP "FragmentationNeeded" message is received in response to the "Echo Request",the Path MTU is reduced accordingly, and a new "Echo Request"is sent out using the updated Path MTU. This step repeats asneeded.o If a response to the "Echo Request" is received, the"Don't Fragment" bit is turned on for all further packetsfor the destination, and Path MTU discovery proceeds as forStrategy 1.Hoho,不错,看来hpunix通过引入全MTU长度的ICMP数据包的发送增加了对black hole 的监测,既然hpunix支持这么个选项,就不用愚蠢的禁止PMTUD了。